高中生物与环境复习提纲教案
环保教案高中生物
环保教案高中生物
年级:高中生
科目:生物
目标:
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掌握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学会如何保护环境;
3. 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热情。
教学内容:
1.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2. 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
3. 节约能源和资源
教学活动:
1. 观看环保意识宣传片,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并搜集一些环保意识的实例;
2. 分组讨论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的重要性,并在班级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3. 观看节能灯、节水设备等节能器材的使用方法,并设计环保宣传海报。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媒体形式展示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评价方法:
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度:考察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创意发挥度:评估学生设计的环保宣传海报的创意性和实用性。
拓展活动:
1. 参与学校的环保志愿者活动;
2. 参观当地的环保展览或环保企业,了解更多关于环保的知识;
3. 自发组织环保宣传活动,鼓励身边的人一起参与环保行动。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3)掌握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1)生态环境的定义;(2)生态环境的特点;(3)生态环境的分类。
2.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2)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
3.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2)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及意义(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5.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2)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3)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及意义;(5)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2. 教学难点:(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2)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 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1)运用PPT展示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进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3.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1)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
高中生物考前复习课教案
高中生物考前复习课教案
时间:1小时
目标:帮助学生复习生物知识,准备高中生物考试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互动讨论
教学内容:
1. 复习细胞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营养摄取、分裂等
2. 复习生物遗传学知识
- 遗传物质的结构:DNA、基因等
-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3. 复习生态学知识
-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等
- 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
学生活动:
1. 观看教师讲解生物知识的视频,积极参与互动讨论
2. 完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遗传学、生态学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小组讨论生物知识,分享学习体会并解答问题
教师评价:
1. 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指导和帮助
总结:通过本次复习课,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高中生物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愿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教案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一、高考怎么考:明确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2、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群落的演替(Ⅰ)。
3、生态系统的结构(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4、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Ⅰ)。
二、高考这样考:往年真题重现1、(2015·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2、(2015·课标卷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3、(2015·课标卷Ⅱ,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B)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4、(2015·新课标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排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价值,掌握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2.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特点2. 生态环境的价值3. 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 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5. 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价值,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2. 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价值、问题的原因与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学: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和影响。
3. 知识讲解: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价值。
4. 小组讨论:讨论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生物生态环境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具: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生态环境的概念与特点2. 第2周:生态环境的价值3. 第3周: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 第4周: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5. 第5周: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教案
【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教案j.Co M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高考目标定位】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考纲知识梳理】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
2、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三、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1、构成: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价值)和直接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四、可持续发展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施措施:(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人口、环境、科学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要点名师精解】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加,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提纲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1.种群的定义2.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3.种群密度是什么4.说说调查种群密度的一些方法5.标记重捕法怎么应用?公式?6.理解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7.区分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8.理解种群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9.什么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10.自然条件下,什么时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什么时候种群密度最大?11.区分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波动12.学会用血细胞计数板去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14.区分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1.群落的定义2.什么是物种丰富度?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3.数量多就是优势物种吗?为什么4.种间关系有哪些?明白某些物种之间的关系5.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各受什么因素影响6.群落季节性的含义7.什么是生物的生态位?具体到动物或植物怎么来理解8.生态位形成的原因及意义9.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什么方法10.列举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其中生存的生物特点1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1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相同点和区别1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会有什么影响?14.怎么改善生态环境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含义2.生物圈的含义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4.生产者的组成内容,作用,地位5.消费者的组成,作用,地位6.分解者的组成,作用,地位7.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都有哪些?作用是什么?8.会写食物链,开端和终端是什么成分?9.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有什么关系?10.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什么?1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什么?12.能量流动的过程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14.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形式,能量散失的途径,能量散失的形式,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转化15.能量流动的特点16.生态金字塔都有哪些?17.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18.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19.碳循环的过程图20.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的方式2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22.碳循环的特点23.什么是生物富集?2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25.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什么方面?28.负反馈调节的含义和作用29.怎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章人与环境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3.生物多样性有哪些?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7.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掌握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促进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 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2. 生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辅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相关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探讨,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图表展示,讲解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不同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并总结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见解和心得体会。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深入思考。
教学反思: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022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
2022年高考生物冲刺------生物与环境专题【高考展望】本专题为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于种群和群落,考点主要集中在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对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考查常以曲线和表格为主,“群落演替”属课标中新增的内容,考查的比例较高。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其中对其营养结构的考查较为突出。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
近年来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考查比较突出,多与食物网或食物链结合起来进行命题。
能量流动的相关运算是考试的一个难点,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计算方法需多加关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搞清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三个考点。
它们是高考经常考到的内容,但难度不大,理解识记即可。
【知识升华】一、知识网络注意: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之和群落→一定区域内各生物种群之和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二、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曲线图像(阴影部分:代表有限的环境中被淘汰的个体,即环“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类型适用实验室中及种群一般自然种群的增长值。
②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值处(K/2值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若达K/2值处,有害生物可能成灾)(3)养殖或捕捞作业: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种群数量在K/2值处时,可达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的效果,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种群增长率计算方法(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100%=出生率-死亡率有些资料中不区分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将增长率的含增长率是个百分率,没有“单位”变化趋势保持稳定不断减小某时期种ttN Nλ=⋅(λ为种群增长率、群数量的计算公式N t为t年后的种群数量、N0为开始时的种群数量)义也定为增长速率。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与生长因素。
2. 掌握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实例。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 生长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3. 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生长的过程与因素、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植物如何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1. 结合实例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分组讨论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3. 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复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因素。
3. 讲解植物与光的关系:介绍光合作用及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讲解植物与水的关系:讨论水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以及植物调节水分的能力。
5. 讲解植物与温度的关系:分析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性。
6. 讲解植物与空气、土壤等因素的关系。
7. 分组讨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展示讨论结果。
8.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讨论实验结果。
9. 总结:梳理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深度。
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植物生长及环境因素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1. 思考并记录身边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2. 阅读相关文章,扩展对植物生长与环境的了解。
备注:教案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生物与环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复习课的教案设计执教案校、班级:福州树德学校八()执教时间:二一二年四月六日执教者: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林榕一、设计思路《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教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整体提升。
《福建省生物中考考纲》明确规定,中考命题要体现基础性,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与环境》是学生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基础上来进行模块复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为后续模块复习和第二阶段综合复习打下坚实基础,是学生备战中考的热身。
基于课程理念和考纲要求,我在复习课教案中注重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通过“问题引领、同伴互助、教师释疑、实战演练”的教案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系统复习的结合,努力做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协调统一,备战中考。
二、教案分析(一)教材分析九年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主线是人与生物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推进。
《生物与环境》属于课标十个一级主题之一,这个主题就是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论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为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为后面两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复习打下基础。
可见本主题在本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虽然在初一已经学过《生物与环境》这一主题的内容,但对初一的知识都比较模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更未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他们希望通过复习,更好的掌握生物与环境知识,为生物中考做好准备,因此学生的复习积极性较高。
初二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正迅速发展,是解决、分析中考仿真试卷的能力储备。
班级学生智力结构和学习层次差异较大,但相处融洽,团队气息浓郁,有利于同伴互助这种复习模式的开展。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课教案
挑战自我(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作用进入无机环境(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请学生做有关习题,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做挑战自我练习题学困生可以只做基础自测部分习题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实现了对学困生的关注。
板书设计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四、生态系统的类型和调节五、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布置作业课堂自测【基础自测】1、下列哪一项活动不会造成食物链的缩短?()A.砍伐森林B.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D.稻田养鱼2、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物质(碳)循环示意图,图4-2中甲、乙、丙的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3、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描述是: ()A.水稻是生产者B.鼠是初级消费者C.蛇是次级消费者D.鹰属于第三营养级4、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B.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18、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A.浮游植物 B.肉食鱼类 C.浮游动物 D.大型鱼类19、在一个由植物 雷鸟 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就会( )A 、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 、仍保持相对稳定 D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20、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 、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 、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C 、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21、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 蚕 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全面丰收。
高中生物保护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保护环境教案
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活动:清理校园垃圾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物等方面。
3. 实践活动(30分钟)
分组进行清理校园垃圾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穿着手套等防护用品。
4. 总结(10分钟)
结合实践活动,总结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教学资源:
1. 教案、课件
2. 垃圾清理工具(如垃圾袋、扫把、垃圾钳等)
3. 安全防护用品(例如手套)
评估方式:
1. 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度
2. 对环境保护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延伸活动:
1. 开展环保主题的文艺演出或科普宣传活动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
注意事项:
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难度
2. 保证活动安全,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准备工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高中生物教案大纲
高中生物教案大纲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2. 掌握生物圈、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的概念;3. 理解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 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难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 生物圈、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的关系;3. 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4.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第二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3. 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4.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修复方法。
第三课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2.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失衡;3. 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的意义;4. 个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
教学方式: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2. 实验:进行生态系统的模拟实验,了解生态平衡和稳定性;3. 观察:实地考察不同生态系统,了解其特点和关系;4. 讨论: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方法。
评价方式:1. 完成课堂作业: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归纳总结;2. 接受小组讨论: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进行讨论;3. 参与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观察生态系统的状态及其稳定性;4. 做综合测试:考核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掌握情况。
拓展活动:1. 参观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区,了解生态系统保护工作;2. 设计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3. 编写小册子或展板,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总体来说,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课题:生物与环境编号:11教师寄语:教师寄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考纲解读】1、种群的数量变化Ⅱ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构建网络】1、汇出种群增长曲线及增长率的曲线图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第二营养级的流动情况3、构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物理模型(概念图)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图解【热点定向】热点一、种群数量变化要的特点是。
⑶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⑷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途径产生CO2。
变式训练2、右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热点三、实验:探究生物某一生理变化的影响因素1、课外小组同学发现生长在向光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于是同学们提出如下三种假设:a.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高中生物与环境复习学案教案
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导学案)【考纲要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注意生物圈的内涵以及理解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生物圈的意义。
〖考点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生物之间的典型关系练习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A.温度B.湿度C.阳光D.水分练习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B.南橘北枳C.雨露滋润禾苗壮D.草盛豆苗稀2、生物会表现出对环境的,还能影响环境。
练习3:下图中的两种狐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生物环境3、链接:生物适应性的产生——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练习4: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来解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反馈]1、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
决定该地区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海拔高度2、沙漠里的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
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鼠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B.鼠类捕食行为的一种方式C.鼠类白天在为繁殖工作做准备D.鼠类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3、下面三图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 )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 )变化的不同情况,甲、乙、丙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共生、捕食、竞争B.竞争、捕食、共生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考点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备考2024】生物学高考总复习教案:第43讲 人与环境
生物学高考总复习教案第43讲人与环境课标内容(1)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3)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4)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考点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生态足迹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1)减少生态足迹总量。
如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提倡素食、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
(2)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
如加大农、林、牧、渔等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3.水体富营养化分析【情境推理·探究】1.稻谷收获后,有些情况会对稻草进行焚烧,大面积的焚烧稻田会导致环境污染,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草残根,对稻田生态系统有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农业。
从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鱼捕食农业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鱼产生的粪便为稻田提供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3.据“1961年以来,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曲线图”分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1961年以来,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曲线图提示当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出现生态赤字;当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则出现生态盈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模块总结
一、结论性语句
1.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无限制的环境、理想的环境(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
)
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在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
特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4.所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的分层现象。
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种群密度会有差别。
(即有分区层现象)
5.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水体、维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2)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
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
7.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2)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9.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
“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1)具有全球性;(2)循环往返。
10.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
11.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2.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存在相反关系。
14.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1)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2)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形成了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5.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16.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
1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使用价值:包括a.药用价值 b.工业价值 c.研究价值 d.美学价值;(2)间接使用价值:即生态价值;(3)潜在使用价值:即未知的、潜在的价值。
18.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入侵。
所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将要保护的物种迁出原地,迁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二、知识线索
1.第一条主线:以生命的结构层次为线索。
2.第二条主线: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