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针灸治疗
刺灸法诊疗痿证

刺灸法诊疗痿证一、定义:痿证是指肢体经脉迟缓、萎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
临床多以下肢痿弱多见,又称萎痹。
二、病因病机:1.病位:在筋脉肌肉,根于五脏虚损。
2.基本病机:实证多为筋脉肌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
虚证多为气血阴精亏耗,筋脉肌肉失养。
3.西医相关:萎证可见于西医学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
三、辨证:1.主症:肢体痿弱无力,筋脉弛缓,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
2.临床分型:常见肺热伤津、湿热浸淫、脾胃虚弱和肝肾亏虚型。
四、治疗:(一)基本治疗:1.治法:祛邪通络、濡养筋肉。
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2.主穴:(1)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胸夹脊。
(2)下肢: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腰夹脊。
3.配穴:肺热伤津配尺泽、肺俞;湿热浸淫配阴陵泉、大椎;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太冲、太溪;上肢肌肉萎缩,在手阳明经上多针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在足阳明经上多针排次。
4.方义:阳明经是”治痿独取阳明“之意,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夹脊穴与脏腑背俞穴相通,可调脏腑阴阳、行气血;阳陵泉通调诸筋;三阴交可健脾益肾、濡养筋脉。
5.操作: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可用电针;大椎、尺泽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二)其他治疗:皮肤针法:肺俞、脾俞、胃俞、膈俞及手足阳明经体表循行线,用皮肤针叩刺,以皮肤微红为度,隔日一次。
五、注意事项:用针灸疗法治疗痿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应嘱患者加强主动及被动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应明确现代医学病名的诊断,采取相应的西医治疗措施。
痿证(重症肌无力)-针灸治疗学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ຫໍສະໝຸດ ?萎证——证型:肺热伤津肺热伤津: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 细数。
脉络瘀阻: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舌质暗淡或瘀点、瘀斑,脉 细涩。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调和气血,濡养筋肉。取手足阳明经穴和相应夹脊穴为主。 处方:主穴: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夹脊;下肢,髀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夹脊。配穴:肺热津伤配鱼际、尺泽。 操作:鱼际、尺泽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上肢肌肉萎缩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概述】
概念
痿证是指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 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类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多见,故又有“痿躄”之称。
病因病机
痿证的发生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久病房劳、 跌打损伤、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筋 脉肌肉,根于五脏虚损。基本病机实证多为筋脉 肌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虚证多为气血阴精亏 耗,筋脉肌肉失养。
痿证
卢老师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要 求
病例导入
张某,男,19岁。 主诉:四肢瘫痪18小时。 现病史:1981年12月31日锻炼汗出较多,自觉头部发紧,周身
疲乏,翌晨觉四肢无力。1982年1月2日病情发展,出现四肢瘫 痪,自觉憋气。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查:四肢呈完全性瘫,肌 张力减弱,肌容量正常,深浅感觉无变化,四肢腱反射消失,未 引出病理反射,舌暗苔白腻,脉细数。
针灸治疗阳痿经验大全

针灸治疗阳痿经验大全针灸治疗阳痿不仅操作方便,易于掌握,而且疗效显著,倍受医家重视和病人欢迎及接受,并积累了可喜的经验。
李怀仁取阳痿穴(肾俞穴上2.5寸、督脉向外开1寸处)、中枢,配三阴交、足三里,手法中等度刺激,体壮者强刺激,每次取1~4穴,留针25min,每隔6~7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共治疗阳痿23例,治疗10次,全部治愈。
薛耀钟取长强穴,配命门、肾俞,用30号毫针,捻转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其间行针1次,隔2日1次,3次为1疗程,并穴位注射维生素B11支、维生素B22支,得气后缓慢注入药液,长强穴1.6ml,命门及双侧肾俞各0.8ml,每隔2日1次。
治疗阳痿22例,痊愈21例,无效1例。
张钦取穴次髎、阴廉(针刺以局部酸胀、重感为度),曲骨穴(针进深度以出现电击感向尿道根部放射为止)。
针感强者,用平补平泻法,或轻快捻转手法,运针1min,留针5min;针感弱的针2min,留针10min,起针时再稍加运针,2~3日针1次,并灸大敦、神阙穴,共治疗阳痿症61例,治愈34例,显效10例,改善6例,无效1例。
来心平取关元、三阴交(双)穴。
针关元穴前;嘱病者排空小便,针尖稍向下,刺入1寸左右行平补平泻手法,使麻胀感沿任脉向下部达龟头。
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天。
治疗时并用5%葡萄糖液31ml、硝酸士的宁注射液1支。
将上药抽入50ml注射器内充分混合,然后嘱病者反坐靠背椅上,准确取八髎穴,穴位皮肤消毒后将注射针垂直刺入以上各穴1寸深,每穴每次注射药液4ml,2日1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日。
共治疗34例,近期治愈28例,占82.3%。
黄宗勖取穴:关元、三阴交、肾俞、命门、太溪,手法以捻转补法为主,留针30min,每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5天再行下1疗程。
针的同时用艾条灸,或加三阴交皮内埋针,或用会阴穴深刺2寸,留针20min,病程久者可配服五子衍宗丸、赞育丹等中药。
痿证针灸治疗ppt

推拿按摩
拔罐疗法
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通过拔罐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 痛和疲劳。
牵引疗法
注意事项
通过牵引来增加关节间隙,缓解关节疼痛和 活动受限。
传统治疗方法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 注意操作规范。
06
痿证预防及保健
痿证预防措施
预防痿证应从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接触致病因素 以及及时治疗疾病等多方面入手。
针灸治疗的效果及评估
症状改善
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痿证引起 的症状,如肌肉无力、萎缩等
。
神经传导改善
针灸治疗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
生化指标改善
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化指 标,如肌电图等。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适应症
针灸治疗适用于痿证患者 ,但对于病情较重或存在 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 能不适宜针灸治疗。
治疗周期
针灸治疗周期因个体差异 而异,一般需持续数个疗 程,以达到最佳效果。
针刺深度
针灸治疗时应注意针刺深 度,避免过深或过浅,以 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应避 免刺伤内脏等重要器官。
05
其他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辩证分型
根据痿症的不同症状和体征, 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
治法
以滋阴养血、濡养筋脉为主,兼 以祛邪通络,常用的药物有人参 、黄芪、山药、熟地黄、黄精、 枸杞子等。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调和气血,使气血充 盈,濡养筋骨,从而改善痿证
引起的各种症状。
扶正祛邪
针灸可以扶正祛邪,调节机体 内部的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
,从而改善痿证症状。
多经多穴针法治疗痿证170例

科 与 产科 杂 志 , 0 7 2 ( 1 :2 2 0 ,3 1 )8 7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造成尿道 和阴道上皮 变菲薄 , 尿道 固有 括 约 肌 的 重 要 部 分 功 能 削 弱 , 道 的 胶 原 蛋 白成 分 尿 降低 。尿 道 口近端 的 血 管 丛 位 于 膀 胱 颈 部 的 下 方 , 经 后 其 绝 弯度 丧 失 , 积 缩 小 , 响尿 控 制 , 体 影 减弱 下 尿 道 的 感 觉 , 生 尿 发 道 萎 缩 , 道 和 盆 底 的筋 膜 张 力 下 降 , 底 肌 层 、 膜 张 力 和 尿 盆 筋
6 %的硫 酸雌 酮 和 2 % ~3 %的 硫 酸 孕 烯 酮 , 被 阴道 黏 膜 0 0 0 可
龄 、 体 状 况 及 对 生 育 的要 求 选 择 不 同 的 治 疗 方 案 。本 组 患 身 者 5例 有生 育 要 求 ,2例 有 高血 压 心 脏 病 , 不 愿 意 手 术 治 1 7例 疗 , 为轻 、 均 中度 患 者 。通 过 电 刺 激 结 合 生 物 反 馈 训 练 , 自主 的 反 复 的盆 底 肌 肉群 收 缩 和 舒 张 , 加 了支 持 尿 道 膀 胱 子 宫 增 直 肠 等盆 腔 器 官 的 盆 底 肌 张 力 , 复 松 弛 的 盆底 肌 , 到 了 治 恢 达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 nert rd i a C i s adWet nMein 00Ma , 9 1 ) dr ora o It a dT aio l h ee n s r d i 2 1 y 1 (3 g e tn n e ce 意义 。 对 于年 龄 较 大 或 者 合 并 其 他 慢 性 疾 病 的 患 者 , 于 无 由 法 耐 受 手术 , 能 选 择 非 手 术 治 疗 。盆 腔 器 官 脱 垂 的 治 疗 应 只
08痿证教案-针灸治疗学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专业、层次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1授课题目(章、节)第七章(头面躯体痛症)第八节痿证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针灸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3分钟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分钟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分钟4.治疗(基本治疗)——10分钟(其他治疗)——5分钟5.按语及文献摘要——5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一、病案导入:【病案内容】张某,男,19岁。
主诉:四肢瘫痪18小时。
现病史:1981年12月31日锻炼汗出较多,自觉头部发紧,周身疲乏,翌晨觉四肢无力。
1982年1月2日病情发展,出现四肢瘫痪,自觉憋气。
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查:四肢呈完全性瘫,肌张力减弱,肌容量正常,深浅感觉无变化,四肢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舌暗苔白腻,脉细数。
【问题与思考】1.诊为何病?何证型?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概念痿证是指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类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多见,故又有“痿躄”之称。
病因病机痿证的发生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久病房劳、跌打损伤、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筋脉肌肉,根于五脏虚损。
基本病机实证多为筋脉肌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虚证多为气血阴精亏耗,筋脉肌肉失养。
西医范围西医学中,痿证多见于运动神经元疾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外伤性截瘫等疾病中。
三、辨证要点【熟悉】主症肢体软弱无力,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
证型肺热伤津: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小便短黄。
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内容,主要是讨论男
子阳痿、泄精等病症的诊治原则。
其中提到了一些治疗原则,如下:
1. 辩证求因:对痿证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将痿证分为寒痿、热痿、虚痿、实痿等四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治疗。
2. 重视调摄:强调调理身心,调摄筋骨,调节气血阴阳平衡。
通过调整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性欲过度,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3. 药食同源:在治疗中强调食疗的重要性。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鹿茸、山药、枸杞等,以辅助治疗。
4. 针灸疗法:针灸是治疗痿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的穴位进行治疗,如肾俞、气海、关元等。
5.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具有温肾壮阳、扶正固本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补肾益气汤、肾气丸、肾阳久痿丸等。
总的来说,治疗痿证的原则是辩证求因、调摄身心、药食同源、
针灸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艾灸】痿病的灸法大全(纯干货,建议收藏)

【艾灸】痿病的灸法大全(纯干货,建议收藏)导读: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
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肢体痿弱,肌肉痿缩。
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软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于痿病范畴。
因多发生在下肢,故有“痿蹩“之称。
西医学中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均符合本病证的证候特征,均可以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一.疾病概述本病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两侧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有缓慢起病的病史,也有突然发病者。
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必要时做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本病临床上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痿缩为主要证候特征,也是各证共同特点。
本病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但病有急缓与虚实的不同。
其病急者,发展快,肢体不用,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明显,多属于实证;发病缓,肢体弛缓,肌肉痿缩明显不用者,多属于虚证。
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发热、咳嗽、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者为肺热型;兼见身重、胸脘痞闷、小便浑浊,或两足发热、遇冷则舒、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湿热型;伴有腰脊酸软、遗精早泄、头晕目眩,肌肉日渐瘦削枯萎者为肝肾虚型。
二.艾灸偏方偏方一根据痿证的不同部位,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穴位,配合尺泽穴、肺俞穴,进行艾条灸,每次每穴悬起灸5~10分钟,或实按灸7~10壮。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偏方二根据痿证的不同部位,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穴位,配合尺泽穴、肺俞穴,进行香烟灸,每次每穴悬起灸5~10分钟,或实按灸7~10壮。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以上两个偏方适用于肺热型的痿证(症状如前所述)。
偏方三根据痿证的不同部位,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穴位,配合阴陵泉穴、脾俞穴,进行艾柱隔姜灸,每次每穴灸治5-~7壮,艾柱如枣核大小。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秦亮甫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痿证经验总结

同时,秦师重视艾灸,认为针、灸、药不可偏废,尤其对于顽症,病程日久,气滞血瘀,配合施用 灸法,往往取得奇效。当前针灸临床上艾灸的运用日益萎缩,由于受针灸场地的限制和艾灸操作较为繁 琐的影响,很多医生用电针代替温针。秦师每每谈起,都对针灸临床的发展颇为担忧。秦师认为。针灸 并用,针刺可直达病所,灸可使针下热。共奏温经散寒、化淤除痹、行气通络之效。另外,秦师在临床 上常常因地因材制宜,自创村垫灸法,把姜汁和面粉调为糊状,将4--5层棉布浆在一起,熨干或晾干后 剪成lOcm左右的方块备用,灸时取一块衬垫称于穴位之上.将点燃的艾条按压在穴位上,待患者自觉灼 热感为一壮。连续5壮为宜。对于一些痿证患者。因行动不便就诊困难,或者外国友人不能长期治疗, 秦师亲自加工村垫.让患者在家中配合灸治关元、气海、足三里、督脉穴.以提高疗效. 2.2中药内服方:
Traditionai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ttached with ShangHai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7
痿证(教材)-针灸治疗学

【附注】
1.明确诊断,多种方法配合治疗
痿证所包括的现代医学病种很多,其严重程度及 预后大不一样。针灸治疗痿证的疗效与病种关系 密切,对痿证中某些疾病有较好疗效,对某些疾 病针灸只能起辅助治疗作用。
2.预防与护理
痿证发病的外因以感湿多见,故平时应居住干燥 环境,若为水上作业,应及时换去湿衣。痿证患 者应加强肢能,防止积 湿生热。
配穴
• 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 • 湿热袭络加阴陵泉、大椎、内庭; • 脾胃虚弱加太白、中脘、关元; • 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 • 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 • 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操作
主穴中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 补平泻法,夹脊穴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 泻法操作。
2.《内经》对痿证的论述
《内经》论述痿证的病因、分类及针灸治疗原则,对现代临床仍有参考 价值。 在病因上指出悲哀、入房、水湿、劳倦、湿热等皆可导致痿证。 《素问·痿论》说:“五脏使人痿”,将痿证分为皮毛痿、脉痿、筋痿、 肉痿、骨痿五类。 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及“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 的治疗原则。 记载了痿证的针刺方法,如《灵枢·根结》说:“故痿疾者,取之阳明, 视其有余不足”。 《灵枢·经脉》:“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实则厥,虚则痿躄,坐 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痿证
广西中医药大学
【概述】
01
1. 含义 痿,同萎,犹如草木枯萎不荣。痿证是指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 活动,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缩一类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软弱 无力,肌肉失去收缩功能,呈松软状态,无疼痛感觉,抬举、起坐、 行走、蹲站、持物软弱无力,不能运动,日久则肌肉萎缩,肢体瘫 痪废痿不用,概言之肢体无力、瘫痪、萎缩是其临床特征。因多数 发生于下肢,故古人也称本病为“痿躄”、“软风”。
李延芳教授针刺治疗痿证经验浅析

关 键词 : 独取 阳明 ; 多经 多穴 ; 痿证 ; 针刺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9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O 1 6 ) 1 4 — 0 1 3 6 — 0 2
但 是 面对 错 综 复 杂 的病 情仍 显 不 足 , 疗 效不 够 满 意 。 李延芳, 女, 1 9 3 8 年1 2 月 出生 , 河北 省肥 乡 县人 。河北 工 程大 学 取得 一定 疗 效 , 附属 医 院主 任 医师 , 天津 中 医药大 学师 承博 士 生导 师 。临证 时 , 李 老 李老 经过 临床 反复 探索研 究 ,发 现其发 病 规律 具有 受 麻痹 肌 群 广泛 善用“ 多 经 多穴 ” , “ 独取阳明” 等 针刺 法 作 为治 疗 法则 治 疗痿 症 , “ 多 经多穴” 等具体操作手法因人 、 因病而异。笔者以中医痿证为例 , 以 “ 独取 阳明 ” 为基 础 、 “ 多经 多 穴 ” 为骨 干 、 李 老 临证治 痿 的学 习体会 三 方 面深 入 研究 分析李 老 的针 灸治痿 临床 思路 与方 法 。学生 愚拙 , 幸得 参 加 李 延 芳 全 国名 老 中医 药 专 家 工作 室 能 够 跟 随李 老 学 习 , 5 年 下 来, 偶 有所 得 , 请 同 道指 正 。
1“ 独取 阳 明” 为基 础
而不 规则 的特 点 , 非 是 同一 经络 分布 区域病 变 , 在 一些 复 杂症 状 病例 中, 多条 经 络分 布 区域 出现 症 候 , 其 中 以太 阳 、 少阳 、 太阴、 阳明 四经 发生病 变 最为常 见 。李老在 多年 临证 经验 指导下 , 结合 中医经典 理论 及同道经验 ,结合痿证多条经络均可累及 ,非一经单独受累这一现 象, 创新性提出“ 多经多穴治痿证法” 的治疗思路。该法是李老师早在 2 0 世纪 7 0 年 代提 出的 , 后历 经几 十年 临证 检 验 , 1 3 臻 成熟 和完 善 , 应
中医专长针灸学考点:痿证的治法、痿证的处方

中医专长针灸学考点:痿证的治法、痿
证的处方
关于“中医(专长)针灸考点:痿证的治法、痿证的处方”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考生都在学习,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痿证的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痿证的处方
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颈、胸段夹脊穴
下肢:髀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三阴交解溪腰部夹脊穴
配穴肺热津伤配尺泽、大椎;湿热浸淫配阴陵泉、内庭;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方义《素问·痿论》指出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血多气,主润宗筋,故取上、下肢阳明经穴,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胱经经气相通,可调脏腑阴阳,通行气血。
外关、阳陵泉、悬钟为少阳经穴,能辅佐阳明经通行气血,其中阳陵泉、悬钟分别为筋会、髓会,有强筋壮骨之功。
三阴交健脾养肝益肾,濡养筋脉。
全!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针灸歌诀】考点汇总【歌诀速记】中医医术确有专长方剂歌诀速记72点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50个清热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整理!
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证书vs中医医术专长证书作用对比。
针灸治疗-痿证

3.脾胃虚弱:肢体痿软无力日久,食 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不华,神疲乏力, 舌淡或有齿龈、苔腻,脉细无力。 4.肝肾亏虚: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 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眩晕耳鸣, 甚至步履全废,腿胫肌肉萎缩严重,舌红、 少苔,脉沉细。
基 本 治 法
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则
肺热伤津、湿热浸淫者,清热祛邪、通 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 亏虚者,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 补法。
处
上 肢
方
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外关 颈夹脊、胸夹脊
下 肢
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风市 阳陵泉 三阴交 腰夹脊
方
义
阳明经多血多气,选上、下肢阳明经穴 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取“治痿独取 阳明”之意;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 胱经第一侧线的脏腑背俞相通,可调脏腑阴 阳,行气血;阳陵泉乃筋之会穴,能通调诸 筋;三阴交可健脾、补肝、益肾。
电 针
参考体针用穴,在瘫痪肌肉处选取穴 位,针刺后加脉冲电刺激,以患者能耐受 为度,每次20分钟。
5
按
语
1.本证采用针灸疗法可获得较好效果,但久 病畸形者应配合其他疗法更佳。 2.卧床患者应保持四肢功能体位,以免造成 足下垂或内翻。必要时可用护理架及夹板托 扶。卧床患者还应采取适当活动体位等措 施,避免褥疮发生。 3.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主动及被动的肢体 功能锻炼,以助及早康复。
加
减
肺热津伤—大椎、尺泽、肺俞、二间—清肺润燥; 湿热浸淫—阴陵泉、中极—利湿清热;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补益脾胃; 肝肾亏虚—肝俞、肾俞、太冲、太溪—补益肝肾; 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 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针灸治疗各论课件:痿证-针灸学

2、以上带下,以主带次。即上肢痿先补肩 部穴,下肢痿先补腰、臀、股之穴。
3、辨麻痹之经以补之。即辩明某经麻痹, 就补某经穴位。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
颈胸夹脊穴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 腋神经损伤:肩不能外展,“方肩”。
❖ 橈神经损伤――垂腕、伸指障碍
突发,有特殊性格或刺激下发作。
二、 病因病机
感受邪热
饮食不节
痿证
久病体虚
络脉瘀阻
肝肾亏虚
三、辨证
主症: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 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
1.肺热津伤 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
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舌红苔 黄,脉细数。
2、湿热浸淫
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 麻木不仁,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肾亏虚:太溪、肝俞、肾俞—滋养肝肾
上肢肌肉萎缩:手阳明经排刺 下肢肌肉萎缩:足阳明经排刺
其他疗法
1、耳针:相应部位、肺、胃、肝、肾 2、穴位注射
药物:VitB1 + VitB12 、北芪 、 当归 、胎盘等
穴位:足三里双 脾俞双 肾俞双 (交替)
3、头针:脑三针、颞三针(适用于 以大脑发育不全等较好)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起病急,四肢或双下肢瘫痪,脑脊 液有改变。
❖ 急性脊髓炎:
起病急,于发热后出现截瘫或四肢 瘫,伴有浅深感觉障碍,二便出溜。
❖ 周围神经损伤(麻痹) ❖ 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以及随意肌的易疲劳性。 ❖ 周期性麻痹:
反复发作无体征,有家族史。 ❖ 外伤性截瘫: ❖ 癔病性瘫痪 :
❖ 3、三大取穴原则要互相配合,灵活运用。
针灸治疗痿证

针灸治疗痿证针灸治疗痿证痿证,乃四肢痿软,肢体瘦弱,甚或瘫痪的运动系统疾病,尤以下肢痿废者多见。
【病因病机】1.七情内伤:悲忧、思虑无穷伤及脾土肺金而致痿废。
2.房劳过度:纵欲无常,致真阴亏损,精液耗竭,筋脉失荣而致痿废。
3.饥饱劳役: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则气血生化之源断绝而致痿证。
4.外感六淫:暑湿闭阻经脉,驰张不收而致痿。
5.失血过多:血虚不能荣养筋脉,故手足痿软不用。
【治疗原则】1.治痿证独取阳明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用阳明经穴治疗本病,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荣养筋脉。
2.泻南补北法按五行生克之理,南方为心之所主,北方为肾之所主;因心火克肺金,故泻心火(泻南)则肺金清,肺金清而金不克木则肝木实;因肾水克心火,故补肾水(补北)则心火降;心火降则火不克金而金盛;肝主荣筋,肺朝百脉,金木无殒,则痿证无从发作。
【辨证论治】1.湿热痿证症状:面黄身重,恶热喜凉,下肢痿软,甚不任地,久则肌瘦,溲赤涩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针灸:主穴,足三里、解溪、髀关、合谷、曲池。
配穴,上肢配手三里、肩髃、外关;下肢配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环跳。
毫针刺,平补平泻。
2.肺热痿证症状:喉干鼻燥,口渴心烦,咳嗽而呛,小便热痛,下肢痿软,甚则不用,舌红苔黄,脉细数。
针灸:主穴,少商、列缺、尺泽。
配穴,上肢配合谷、曲池、肩髃;下肢配足三里、阳陵泉、环跳、风市。
毫针刺,平补平泻,兼以点刺出血法。
3.肝肾阴虚痿证症状:头目眩晕,腰脊酸软,遗精早泄,两足心热,下肢渐痿,甚而不用,舌质红降,脉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悬钟、三阴交。
配穴,上肢配曲池、阳池、肩贞;下肢配阳陵泉、丘墟、八髎、环跳。
毫针刺,用补法。
4.心脾两虚证症状:面色萎黄而少光泽,体倦神疲,不欲饮食,心悸,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脉虚弱。
针灸:主穴,心俞、脾俞、膈俞、太白、内关、中脘。
配穴,上肢配大杼、肩髃、曲池、合谷;下肢配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悬钟。
毫针刺,用补法。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导读: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医称小儿痿证,多认为是感受风、湿、热邪引起,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医称小儿痿证,多认为是感受风、湿、热邪引起,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四肢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瘫痪,后期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清热与温寒等作用,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可根据不同的瘫痪部位,每次选3-5穴,针刺后宜强刺激,久病者可加灸法,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不留针。
上肢常用穴位有肩颙、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常用穴位有肾腧、次髎、环跳、足三里。
足外旋外翻者,加阴陵泉、三阴交或太溪;足内翻者,加阳陵泉、绝骨、昆仑;足尖着地、足跟悬起者,加膝眼、委中。
辽宁省瓦房店市岭东街道
梁迎春针灸按摩所梁迎春
第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痿证针灸治疗
[概述]
一.定义: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 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 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 弱较为常见,亦称“痿嬖”。
痿证针灸治疗
二.文献摘要: 《内经》阐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 治疗原则。 1.病因:《素问·痿论》指出了“热伤五脏” 、“思想无穷”、“焦虑太过”、“有渐于湿” 及远行劳倦、房劳太过等,《素问·生气通天论》 认为湿热也是痿证成因之一。 2.病机:《素问·痿论》指出主要病机是“肺 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 ,肢体痿软。 3.分类:将痿证分为皮、脉、筋、骨、肉五痿 ,以示病情的浅深轻重以及与五脏的关系。 4. 治疗:《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 ”的基本原则
若身热已退,兼见食欲减退、口干咽干较甚 ,此胃阴亦伤——宜用益胃汤加石斛、薏苡仁、 山药、麦芽。
痿证针灸治疗
2.湿热浸淫证
主证: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 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
兼证: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 热,或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脉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痿证针灸治疗
三、相关检查
痿证与西医学中神经肌肉系统的许多疾病有关。 1.酶学检查有助于鉴别痿证肌肉萎缩的病因; 2.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活组织检查 等,有助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 3.测定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对神经、肌肉 接头部位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CT、MRI检查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痿证针灸治疗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 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 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 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 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 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痿证针灸治疗
常用药:北沙参、西洋参、麦冬、生甘草— —甘润生津养阴;
阿胶、胡麻仁——养阴血以润燥; 生石膏、桑叶、杏仁、炙杷叶——清热宣肺 加减:若身热未退,高热,口渴有汗——可 重用生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气分之热 ,解毒祛邪; 咳嗽痰多——加瓜蒌、桑白皮、川贝母宣肺 清热化痰; 咳呛少痰,咽喉干燥——加桑白皮、天花粉 、芦根以润肺清热。
痿证针灸治疗
二、治疗原则
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 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 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 实证——宜祛邪和络 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 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 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 虚实兼夹——当兼顾之
痿证针灸治疗
[证治分类]
1.肺热津伤证 2. 湿热浸淫证 3.脾胃虚弱证 4.肝肾亏损证 5.脉络瘀阻证
痿证针灸治疗
1.肺热津伤证
主证: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 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
兼证: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 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方有清热润燥, 养阴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证
痿证针灸治疗
二、病机
1.病位及涉及脏腑: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 涉及五脏。五脏病变,皆能致痿
2.病机关键:五脏受损,精血津液不足,筋 脉肌肉失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 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发为痿证。
3.病势及传变:本病以热证、虚证为多,虚 实夹杂者亦不少见。
4.转归: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 笃。可见舌体瘫软,呼吸和吞咽困难等凶险之 候。
兼证: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咣白或萎 黄无华,面浮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 ,筋脉失养。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痿证针灸治疗
常用药: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甘草、 大枣——补脾益气;
黄芪、当归——益气养血; 薏苡仁、茯苓、砂仁、陈皮——健脾理气化湿; 升麻、柴胡——升举清阳; 神曲——消食行滞。 加减:脾胃虚者,易兼夹食积不运,当健脾助运 ,导其食滞——加谷麦芽、山楂、神曲; 气血虚甚者——重用黄芪、党参、当归,加阿胶 气血不足兼有血瘀,唇舌紫黯,脉兼涩象者—— 加丹参、川芎、川牛膝; 肥人痰多或脾虚湿盛——六君子汤加减。
湿热伤阴,兼见两足欣热,心烦口干,舌质红 或中剥,脉细数——去苍术,重用龟板,加元参 、山药、生地;
若病史较久,兼有瘀血阻滞者,肌肉顽痹不仁 ,关节活动不利或有痛感,舌质紫黯,脉涩—— 加丹参、鸡血藤、赤芍、当归、桃仁。
痿证针灸治疗
3.脾胃虚弱证
主证: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 神疲肢倦,肌肉萎缩
痿证针灸治疗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脏腑病位,审标本虚实
脏腑 部位 肺
脾胃
肝肾
病程 初期 较长 病久
症状
虚实
发热,咳嗽,咽痛,或热病 实证 之后出现肢体软弱不用
四肢痿软,食少便溏,面浮,虚证或虚
下肢微肿,纳呆腹胀
实夹杂
下肢痿软无力明显,甚则不 虚证或虚 能站立,腰脊酸软,头晕耳 实夹杂 鸣,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证机概要: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代表方:加味二妙散加减。本方清利湿热, 补肾通脉,用于湿热内盛,兼见虚火之痿证。
痿证针灸治疗
常用药:苍术、黄柏——清热燥湿; 萆藓、防己、薏苡仁——渗湿分利; 蚕砂、木瓜、牛膝——利湿,通经活络; 龟板——滋阴益肾强骨 加减:若湿邪偏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 加厚朴、茯苓、枳壳、陈皮以理气化湿; 热邪偏盛,身热肢重,小便赤涩热痛——加忍 冬藤、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
痿证针灸治疗
二、病证鉴别
1.痿证与偏枯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 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久 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 临床不难鉴别。 2.痿证与痹证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 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但痿 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 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痿证针灸治疗
三.范围:西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 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 等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均 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痿证针灸治疗
[病因病机]Leabharlann 一、病因1.感受温毒
2.湿热浸淫
精津不足 肌肉
3.饮食毒物所伤
筋脉
4.久病房劳
气血亏耗 失养
痿 证
5.跌仆瘀阻
痿证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