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刘晓云)

合集下载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3篇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3篇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教师读后感-《教育如此美丽》《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最近,利用课余时间,我捧读了朱永新的《教育如此美丽》一书,被朱教授崇高的精神境界深深感染。

第一次知道朱教授的名字,是前几年偶然看到他的诗——《我的教育理想》,那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诗让人深思。

后来逐渐了解到,他身兼各种身份:民主党派领导、全国人大常委、学者教授,还曾长期担任市长。

他发起新教育实验,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影响波及全国各地。

朱教授以严谨的态度对当今教育现状进行剖析和思考,表现出对中国教育的絷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如此美丽》这本书是朱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观察和思考,它客观真实地呈现了中国教育的现状。

朱永新强调,在许多地方,某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享受不到童年和青春,许多学生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手段的同时,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中最触动我灵魂的地方是,朱教授在与浙江苍南县教育局梁峰局长的一场对话中说道:我始终虔诚地相信,理想的教育需要三样东西,爱、激情、人文。

他还说,爱与责任同行,激情与创造同行,人文与智慧同行。

这些对话引人深思,华东教育改革为什么能走在全国前列,除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应该是有一群为教育的梦想不断奔跑的教育人。

他们怀着一份厚重的责任,一种浪漫的情怀,躬耕于教育的原野,用智慧和执著书写精神,树立崇高,成就了自己的高度和职业幸福。

在谈到老师队伍的现状时,他诗意一般地说道:“如果不燃烧,请悄悄离开。

”他常对有些教师说,如果你志不在此,就应赶紧另谋生路。

如果想致富就当去经商,如果你想权力就应去从政。

如果你别无选择,那你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保持洁净的教师品质和人格。

“身体只是人的生命工具,精神才是人的生命本质、主宰和价值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承载着传承文明,编织数十个、数百个年轻个体及其家庭未来幸福的伟大使命,你不能自甘平庸。

教育如此美好心得体会

教育如此美好心得体会

教育如此美好心得体会
教育是一门非常美好的事业,它是培养与发展人类智慧与素质的重要工具。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首先,教育提供了机会,帮助每个人发展自身潜力。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
己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和工作场景,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教育培养了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培养我们
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并发现新的思考方式和创新点。

教育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通过传授正直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教育能够培养
人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这是实现社会和谐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最后,教育还能够帮助人们拓宽视野,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和尊重。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形成开放包容的
心态。

总的来说,教育是一门非常美好的事业,它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成长、推动社会进
步和促进世界和谐。

我们应该珍惜教育机会,努力学习和成长,为自己和社会做出更
大的贡献。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教育其实很美》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教育的美好和意义。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本书首先讲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作者通过一些真实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

有的人因为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变得聪明、善良、有责任感;而有的人因为缺乏教育,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

其次,这本书还讲述了教育的美好。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在生活中、在社会中。

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的美好。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用心教学,让学生受益终身;有的父母在家里耐心教导,让孩子茁壮成长。

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它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加美好,也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这本书还讲述了教育的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作者通过一些深刻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的意义。

有的国家因为重视教育,变得富强昌盛;而有的国家因为忽视教育,变得贫穷落后。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它可以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也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阅读《教育其实很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育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也一定会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教育其实很美,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其实很美》读书心得范文

《教育其实很美》读书心得范文

《教育其实很美》读书心得范文《教育其实很美》已经读完,刘校长在文中提到的那个不肯走进教室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小女孩在刘校长回校交流时与我们提到过,在《小崔说事》访谈中关村四小节目中我们也看到过。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简单说,上学了,她却以哭闹的形式拒绝走进教室。

类似这样的孩子我在一年级也见到过,有女孩,也有男孩。

往往在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或者教室门口,轻者抹眼泪,重者紧抓父母的衣襟怎么都不肯松手。

但,父母离开学校后,孩子虽不情愿,通常也会随着老师的牵引走进教室了。

而文中的小女孩却不是那么轻易就走进教室,其他孩子上课的时间,就是她哭闹或在校园玩耍,在教室外走廊与老师捉迷藏的时间。

此时的刘校长在得知情况之后,让小女孩走进了自己的会议室,让老师放心去给其他孩子上课。

当有人质疑:这孩子不影响你的工作吗刘校长回答说:“帮助她适应学校生活就是我的工作啊!”随后数月,刘校长在与小女孩的相处中一步步让孩子自觉地回归了课堂。

起初,我惊讶于刘校长的耐心,也庆幸自己没有碰到这样的孩子。

但仔细琢磨,我们班虽没有这样的特例学生,可是55个孩子,每个孩子本身都是独特的啊!陶陶,一个乖巧文气的女孩,怎么小名会叫淘淘呢父母说:“孩子出生时只有二斤六两,我们叫她陶陶是陶瓷的陶。

”Z,七个月时早产,单独与人沟通时目光飘忽不定,集体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偶尔在课堂发出怪叫声。

D,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但认字较少,集体学习中存在困难,课堂上时常做小动作以派遣自己的无聊。

W,幼儿教育阶段父母参与少,孩子时常自己玩耍,集体学习中没有兴趣,但一张纸片可以让他整节课摆弄不停。

面对集体教学,我们总期望整齐划一,这样,我们繁琐的工作才能简单一点。

家长们也是如此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我家的孩子怎么却是这样呢其实,您一定没有意识到,教育是极复杂的工作,是对一个生命的感染、浸润和唤醒,是为了这个生命的幸福人生,是一件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会更优秀,却只能一天一天慢慢来的事情......教育其实很美,美就美在孩子的独特,美要美在教师的用心。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假期中,我细细品读了浙江大学出版社XX出版的由教育工作者钱丹慧老师所撰写的文集《教育如此美丽》。

钱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也是一名才华出众的专家型小学教师。

读罢全书,我不由得被作者优雅的语言、流畅的笔触、众多动人故事与情节所深深地吸引,为作者的美丽心灵、高尚情操、美好的教育理想、优秀的教育行为所折服和感动。

翻开钱丹慧老师所着的《教育如此美丽》,我就跟随着钱老师走进了她的教育世界,从她的眼里看到了许多自己没注意过的教育“风景”,也被她众多动人故事与情节牢牢吸引,也被她的美丽心灵、高尚情怀、美好的教育理想、优秀的教育行为所折服和感动。

钱老师在这本书里摘录了很多的思品课堂实录,一堂堂生动的思品课让我看到的不是教师的教学而是孩子们那一股股爱的涌动。

教育的魅力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

流淌出至真、至情、至爱,孕育出思想、智慧和美德。

让孩子们浴着课堂爱的光辉,象山花一样自然生长,烂漫绽放。

任何一个老师,任何一堂课中,我们都可以把爱深深地灌入孩子们的心底,在那个暖暖的地方生根、发芽。

美丽,不仅仅是表面的感觉与感受。

教育的美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

平凡的我,也能收获教育的美丽吗?作者为我点亮了一盏教育道路上的航标灯。

是啊,心中有梦,美丽便不再遥远。

这首先得从完善自身做起。

这需要我平时不停地学习,不懈地钻研,严格地修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心灵美好,内外兼修的教师。

正如作者所说:“只有坚持每天多学点,多做点;平时多思想,多钻研方能生智慧,长才干,不负年华。

厚实了,强大了,你的学生才会服你。

”只有具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把教育演绎得更加美丽多彩。

今后我要满怀一片爱心,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他们的心田,用真爱滋润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最诗意的童年生活。

老师们,让我们把爱献给教育,献给课堂,献给那些可爱的孩子吧,相信只要在彼此心灵的天空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我们也能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也能收获教育田地的一点美丽。

读《教育如此美好》有感

读《教育如此美好》有感

痛并快乐着黄丹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原本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有滴水穿石的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

慢,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从《教育如此美好—29个真实故事与点评》这本书中让我明白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的艺术。

宛如喝下一碗美味的心灵鸡汤,让我瞬间体会到教育原来也可以如此美好。

《每一棵草儿都会开花》中说“窗外正是春天最美的时候,空气里弥漫着甜蜜的香气,那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里,一小簇荠菜正开着小小的米粒一般的白花,摇曳在淡淡的春风里”。

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将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培养成功的故事,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其实有时候教育采用的不仅仅是励志洗脑,应该也是对学生的一份坚持和深情。

班上有49人,学生成绩大部分处于中等之中,拔尖的并不算很多,但是我往往只注意那些成绩上九十分以上的,毕竟这样的学生不算很多。

有一个男孩子很聪明,每次上课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可是他考试就考七十来分,我就觉得他的成绩也许就那样,也没怎么去关注他,可是后来他越来越认真,最后几次考试都考得很理想,而且出乎意料的是他考了全班第一,这让我十分高兴,但又觉得对于自己先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没有关注他的潜能感到自责。

从这件事来看,我应该从学生潜在的意识里去寻找他们,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潜能。

既然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还有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即使学生成绩再好,学生连最基本的礼貌礼仪都不懂的话,那就是一个空盒子,没有内在。

《柿子熟的时候》作者将教育与教学相结合,及时教育,让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对学生旁敲侧击,守望成长。

我班的学生毕竟年纪不大,大部分处于十岁左右年纪,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对于一些基本的礼貌行为举止基本都不怎么懂。

有一天上早读课,一个平常很少迟到的女生,她一声不吭地就从教室走进来,并且脸上没有浮现一丝迟到的尴尬,这让我对她的迟到感到很生气。

《教育原来如此美好》读后感

《教育原来如此美好》读后感

《教育原来如此美好》读后感我有幸邂逅了包祥老师的《教育原来如此美好》这本富有诗意的书,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书的美好,作者的美好,教育的美好。

包祥老师是“端然教育”的创始人,端然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自然生长,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教育探索与实践的所悟、所思、所得。

作者在倾诉:教育要自然化,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做好教育;教育要人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教育要国际化,“兼容并包”让教育的路走得更宽广。

本书除了方法与理论性强以外,一节节生动的案例让我感受到教育的美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处处流淌出至真、至情、至爱之美;孕育出思想、智慧与美德之花。

一、欣赏与尊重之美在包老师的“端然教育评价学生”的八大原则中,集中体现了端然教育对学生异常的欣赏与尊重。

如“评价是使学生发现自己”,而不是等同于批评,甚至更不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内疚感,然后带着内疚感去“奋发图强”;如“评价是找学生的优点”,而不是找学生的缺点、弱点、错误;如“评价学生主要是鼓励和表扬”,这就是现在大家都认同的“赏识教育”;还有“评价宜以模糊为主”,不要评价太清、太实等等。

包老师的评价原则让我彻悟: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一个孩子会因为老师的赏识和尊重而获得重生。

也许他成绩不如意,但唱歌、跳舞或者打篮球等方面是一流,最后他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成为当之无愧的“好学生”。

包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作为老师的我曾经总希望孩子是一样的,作业干净整洁,速度一致,正确率高,试卷上的分数都令人满意。

读了包老师这句话,我大彻大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遗传和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个体差异,当然就不可能整齐划一。

我们只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能“拔苗助长、强压推进”,让一切自然地发生。

原来,真正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的绝对不只是成绩,更是一种因尊重和赏识带来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促人成长的力量,等到孩子们离开学校和老师,这种力量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更好地生活。

教育如此美好读书报告

教育如此美好读书报告

读《教育如此美好》有感不知不觉这一学期即将结束,老师们都感叹时间过的真快,虽然2015年过年的情形历历在目,但2016新年已经来到,想想这些真有点害怕。

这学期我读的书籍是陈宇、于洁两位老师写的《教育如此美好》。

陈宇老师是《班主任》、《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专栏作家。

南京市优秀班主任,第四届“斯霞奖”获得者,从事班主任工作22年。

以教育“问题学生”著名,著有《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等。

于洁:《班主任》、《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苏州市优秀班主任,2011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从事班主任工作21年,著有《草尖上的露珠》等。

本书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培养学生成功的案例来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故事的主人翁,既有令人头疼的所谓“问题学生”,也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尖子生”,还有如温开水一样默默无闻的“中等生”。

这些故事中的教育手段,有谈话、信件、电话、短信、家访……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用其极;在教育策略上,有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矫枉过正……三十六计,步步为营。

本书共分为七辑:第一辑野百合也有春天;第二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第三辑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第四辑众里寻他知音可觅;第五辑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第六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七辑刚柔并济,无坚不摧。

通过读这本书,我收获很大,简单总结如下:1、真正好的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优秀的成绩,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绵长而持久。

每当它遭遇挫折时,老师的话语都言犹在耳,鼓励她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她所受到的教育,让她知道了人应该怎样自信地学习与生活。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我是以班主任的心态关心和爱护学生,某天上课时,发现6班张邦杰同学在班内睡觉,叫了2次,才叫醒,叫醒之后,发现学生的眼珠通红,一看就是昨天晚上熬夜的情形。

看见这些,我非常担心,于是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分析其利弊。

下课后,我立即和班主任王娟老师说了这件事,王娟老师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到这两天他父母老家有事,晚上没在家,他自己在家看手机,看到很晚,他的家长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3篇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3篇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3篇篇一:教师读后感-《教育如此美丽》《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最近,利用课余时间,我捧读了朱永新的《教育如此美丽》一书,被朱教授崇高的精神境界深深感染。

第一次知道朱教授的名字,是前几年偶然看到他的诗——《我的教育理想》,那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诗让人深思。

后来逐渐了解到,他身兼各种身份:民主党派领导、全国人大常委、学者教授,还曾长期担任市长。

他发起新教育实验,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影响波及全国各地。

朱教授以严谨的态度对当今教育现状进行剖析和思考,表现出对中国教育的絷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如此美丽》这本书是朱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观察和思考,它客观真实地呈现了中国教育的现状。

朱永新强调,在许多地方,某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享受不到童年和青春,许多学生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手段的同时,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中最触动我灵魂的地方是,朱教授在与浙江苍南县教育局梁峰局长的一场对话中说道:我始终虔诚地相信,理想的教育需要三样东西,爱、激情、人文。

他还说,爱与责任同行,激情与创造同行,人文与智慧同行。

这些对话引人深思,华东教育改革为什么能走在全国前列,除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应该是有一群为教育的梦想不断奔跑的教育人。

他们怀着一份厚重的责任,一种浪漫的情怀,躬耕于教育的原野,用智慧和执著书写精神,树立崇高,成就了自己的高度和职业幸福。

在谈到老师队伍的现状时,他诗意一般地说道:“如果不燃烧,请悄悄离开。

”他常对有些教师说,如果你志不在此,就应赶紧另谋生路。

如果想致富就当去经商,如果你想权力就应去从政。

如果你别无选择,那你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保持洁净的教师品质和人格。

“身体只是人的生命工具,精神才是人的生命本质、主宰和价值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承载着传承文明,编织数十个、数百个年轻个体及其家庭未来幸福的伟大使命,你不能自甘平庸。

杰出的人创造生活,聪明的人理解生活,愚蠢的人习惯生活。

教育如此美好心得体会

教育如此美好心得体会

教育如此美好心得体会篇一:读《教育如此美好》有感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读《教育如此美好》有感开学第一个月,我就拿到了这一册《教育如此美好》, 说实话,大学四年,并没有少读有关“教育”这一课题的书籍,无论是深奥的理论或者是生动的案例,我自问在大学那座图书馆中都多少有过涉猎,但是,看完这次这一本,我却有了原来理论竟如此苍白这样的感叹,或许是因为终于从大学的象牙塔来到了实战的课堂,这一本书在手里和心上都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实感,书中的种种当事人和实例都可在眼前一一闪过,动容,伤感,怨愤和欣慰一一在心头回荡,仿佛一切都是自己历经。

这本书中,有太多踏实的方法和理论, 都可以给我们以指导和警示。

教师常常被人们称作“人类灵魂的铸造师”,每每听及, 都有想笑的冲动,总觉得言过其实,但是,当我读完这一本《教育如此美好》,心上却沉甸甸的,这一份职业所带来的东西,远比我们在象牙塔中臆想的要重得多。

我不止一次的想过,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教授知识,《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理当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工作,然而,看过这一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教育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方法,真正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的绝对不只是成绩,更是力量,一种促人成长的力量, 等到孩子们离开学校和老师,这种力量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更好地生活。

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可以有这样的效果,那么作为教师,才算是合格了。

读过这不厚的一册书,我觉得想要做到这些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事,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我一直觉得,存在即合理,世界如此之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不能单方而的以成绩衡量一个孩子,给予每一个受教育个体应有的尊重绝对是我们教书的前提。

就好像《教育》一书中的第一辑,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一个孩子会因为老师的赏识和尊重而获得重生,也许他成绩不如意,手工却是一流,最后的最后,他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好学生”,不经意的鼓励和赞扬,就可以给人向上的动力,世界上本来就无好坏之分,只有做与不做的区别。

教育如此美好———读《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

教育如此美好———读《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

教育如此美好————读《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繁忙工作之余,拜读了《教育如此美好》这本书,让我深切地感到教育是幸福的事业。

一是教师成天与朝气蓬勃的学生在一起,可以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二是教师成天与书本在一起,可以享受人生读书的乐趣;三是教师成天生活在校园里,可以享受教书育人的崇高。

当你看到满脸稚气,不谙世事的孩子,经过你的教育,变得成熟、变得懂事,成为爱学习、爱劳动,有道德、有理想的小伙子时,难道你不为此骄傲、自豪和幸福吗?学生就是小树,你要给他雨露,给他阳光,他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学生就是小溪,你要疏其道,畅其流,他才能蓬蓬勃勃奔向大海;学生就是诗句,你要用情感、用思想将其串起来,他才能成为伟大的史诗……做为教师,我们应该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即使我们死了,我们的学识、情感、思想和人格都在学生身上得到延续。

教育,是天下无与伦比的最伟大的事业;教师,是天下无与伦比的最幸福的人”。

书里一节节生动的案例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

流淌出至真、至情、至爱,孕育出思想、智慧和美德。

让孩子们浴着课堂爱的光辉,象山花一样自然生长,烂漫绽放。

任何一个老师,任何一堂课中,我们都可以把爱深深地灌入孩子们的心底,在那个暖暖的地方生根、发芽。

美丽,不仅仅是表面的感觉与感受。

教育的美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

平凡的我,也能收获教育的美丽吗?作者为我点亮了一盏教育道路上的航标灯。

是啊,心中有梦,美丽便不再遥远。

这首先得从完善自身做起。

这需要我平时不停地学习,不懈地钻研,严格地修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心灵美好,内外兼修的教师。

正如作者所说:“只有坚持每天多学点,多做点;平时多思想,多钻研方能生智慧,长才干,不负年华。

厚实了,强大了,你的学生才会服你。

”只有具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把教育演绎得更加美丽多彩。

今后我要满怀一片爱心,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他们的心田,用真爱滋润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最诗意的童年生活。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

读《教育如此美丽》有感徐永新发起了新教育实验,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影响波及全国各地。

他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实干家。

近日,他又出新书了,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新著《教育如此美丽》。

这套书,可以说是走遍了世界。

一部分几乎涵盖中国大地,另一部分,则远游世界,足迹遍及四大洲。

正向朱永新教授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只是一个教育的游客。

我背着教育的行囊,不断地行走,不断地寻找风景,在美丽的地方驻足,在精彩的地方赞叹。

”他的文章,有真诚恳切的态度,有严谨有序的思路,有生动活泼的文风,让人读起来不乏味,可称之为“心灵之旅”。

这本书是作者周游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

即便在国外旅行考察,他仍没忘记自己是一个“教育的游客”,随时都会有新的关于教育的信息和思考被收入他的“教育的行囊”。

他的话很另人感动和共鸣:“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思想和骄傲。

洞彻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为些许的荣辱得失而惆怅满怀。

所以,我们就应该及时调整好心态,在毕生从事的工作中挖掘幸福的元素,增添自己的生命的亮色。

”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我们没有做到,而朱永新教授做到了。

他是一个行者,一个观察者,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

读了朱永新的这部新著,使我很自然的想起赵丽宏为此书作序,引用韩愈的两句诗:“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是呀,一个人,只有博览世间万物,饱经天地风霜,才可能具备高尚的智慧和卓越的见识。

朱永新用他的实践和文字诠释着这样的诗意。

北京是朱永新教授去的最多的城市。

他在第三辑北京印象中提及到四中,人大附中和十一校。

北京四中四中虽然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学校并不主张加班加点,而是严格控制课程总量,减少必修课课时,增设选修课和活动课,使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学校学生社团30多个,每年100余人次在市区以上各种竞赛中获奖,他们的游泳队、篮球队都是北京市的冠军,2001年2月,四中二十几名“学生形象大使”成功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

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 (1)

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 (1)

做一个有情怀的“育花人”——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近段时间,参加“我的52阅读”,看到《教育原来如此美好》这一富有诗意的书名,就情不自禁地选择了它。

翻开书页,看到作者包祥校长的自序及对“端然教育”诠释,让我真正爱上了这本书。

包祥校长的教育热情与教育担当,深深激励着我,让我也拥有了一个新的教育愿景——努力做一个有情怀的“育花人”。

一、多阅读、多思考,做个“有文化”的人。

虽说从事教书育人这个职业,本就是所谓的“文化人”,但一看到包校长的文章,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文化味,让我明白如包校长这般,“通古今、知中外、习文学、懂科学的才是真正的文化人”。

其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站在“育人”的高度,用“心”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让我深知——只有你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的厚度与思想的高度,才能写出有境界的文章、说出有深度的话语、上出有文化味的课堂。

书是文化的载体,读书能使人弃浮躁而渐踏实,弃喧嚣而渐宁静,弃浮华而渐朴实,弃追风逐浪而渐独立思考,弃贪图虚名而渐实事求是。

读书既要读“深”,也要读“宽”。

深读能让我们读透知识,做到术业有专攻;宽读能让我们博采众长、纵观古今。

通过大量阅读,脑海中所沉淀下的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会让我们的思维更立体、更多元、更高远。

作为教师,文化的传播者,自己的这一桶水不能是“一潭死水”而应是“源头活水”。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知识更替节奏太快,我们既要做好文化的传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品经典、读新篇,紧跟时代的脚步,做个“读”“思”常伴的“文化人”。

二、勤实践、常交流,做个“会学习”的人。

除了多读多思,还得多实践、多交流,才能活学活用再提高。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能只关起门来阅读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或说智慧是有限的,哪怕他再优秀,也会有它的局限性,更何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得像包校长一样,多走出去,多参与教育教学的学习与交流,“兼容并包”,把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长更宽。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

训练如此秀丽读后感训练如此秀丽读后感(一)假期中,我细细品读了浙江高校出版社2021出版的由训练工钱丹慧老师所撰写的文集《训练如此秀丽》。

钱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也是一名才华出众的专家型学校老师。

读罢全书,我不由得被优雅的语言、流畅的笔触、众多动人故事与情节所深深地吸引,为的秀丽心灵、高尚情操、奇特的训练抱负、优秀的训练行为所折服和感动。

翻开钱丹慧老师所着的《训练如此秀丽》,我就跟随着钱老师走进了她的训练世界,从她的眼里看到了很多自己没留意过的训练"风景',也被她众多动人故事与情节牢牢吸引,也被她的秀丽心灵、高尚情怀、奇特的训练抱负、优秀的训练行为所折服和感动。

钱老师在这本书里摘录了很多的思品课堂实录,一堂堂生动的思品课让我看到的不是老师的教学而是孩子们那一股股爱的涌动。

训练的魅力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察觉,去体悟的。

流淌出至真、至情、至爱,孕育出思想、才智和美德。

让孩子们浴着课堂爱的光辉,象山花一样自然生长,烂漫绽放。

任何一个老师,任何一堂课中,我们都可以把爱深深地灌入孩子们的心底,在那个暖暖的地方生根、发芽。

秀丽,不仅仅是表面的感觉与感受。

训练的秀丽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察觉、去体悟的。

平凡的我,也能收获训练的秀丽吗?为我点亮了一盏训练道路上的航标灯。

是啊,心中有梦,秀丽便不再遥远。

这首先得从完善自身做起。

这需要我平常不停地学习,不懈地钻研,严格地修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心灵奇特,内外兼修的老师。

正如所说:"只有坚持每天多学点,多做点;平常多思想,多钻研方能生才智,长才能,不负年华。

厚实了,强大了,你的同学才会服你。

'只有具有了高素养的老师,才会把训练演绎得更加秀丽多彩。

今后我要满怀一片爱心,把每一个同学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他们的心田,用真爱滋润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们制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最奇特、最诗意的童年生活。

老师们,让我们把爱献给训练,献给课堂,献给那些可爱的孩子吧,信任只要在彼此心灵的天空架起一道秀丽的彩虹,我们也能做一个秀丽的训练者,也能收获训练田地的一点秀丽。

读后感-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3篇

读后感-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3篇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3篇篇一:教师读后感-《教育如此美丽》《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最近,利用课余时间,我捧读了朱永新的《教育如此美丽》一书,被朱教授崇高的精神境界深深感染。

第一次知道朱教授的名字,是前几年偶然看到他的诗——《我的教育理想》,那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诗让人深思。

后来逐渐了解到,他身兼各种身份:民主党派领导、全国人大常委、学者教授,还曾长期担任市长。

他发起新教育实验,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影响波及全国各地。

朱教授以严谨的态度对当今教育现状进行剖析和思考,表现出对中国教育的絷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如此美丽》这本书是朱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观察和思考,它客观真实地呈现了中国教育的现状。

朱永新强调,在许多地方,某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享受不到童年和青春,许多学生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手段的同时,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中最触动我灵魂的地方是,朱教授在与浙江苍南县教育局梁峰局长的一场对话中说道:我始终虔诚地相信,理想的教育需要三样东西,爱、激情、人文。

他还说,爱与责任同行,激情与创造同行,人文与智慧同行。

这些对话引人深思,华东教育改革为什么能走在全国前列,除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应该是有一群为教育的梦想不断奔跑的教育人。

他们怀着一份厚重的责任,一种浪漫的情怀,躬耕于教育的原野,用智慧和执著书写精神,树立崇高,成就了自己的高度和职业幸福。

在谈到老师队伍的现状时,他诗意一般地说道:“如果不燃烧,请悄悄离开。

”他常对有些教师说,如果你志不在此,就应赶紧另谋生路。

如果想致富就当去经商,如果你想权力就应去从政。

如果你别无选择,那你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保持洁净的教师品质和人格。

“身体只是人的生命工具,精神才是人的生命本质、主宰和价值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承载着传承文明,编织数十个、数百个年轻个体及其家庭未来幸福的伟大使命,你不能自甘平庸。

杰出的人创造生活,聪明的人理解生活,愚蠢的人习惯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做教育——《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刘晓云一、为师者的真谛。

《师说》者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给学生传授知识。

但是看完了于洁和陈宇老师合著的《教育如此美好》,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两位老师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更注重学生性格、习惯、道德、为人的塑造纠正。

像两位老师说的:真正的教育一定是美的。

美好的教育,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生的美好,美好的教育,可以带给老师一生的幸福。

他们始终相信人性的美好,在两位老师含辛茹苦的教育下,不管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默默无闻的“中等生”、还是人见人爱的“尖子生”都快乐成长起来,如花儿般盛开。

我是那么地钦佩他们,不仅因为他们如繁星般的成功案例,一拨又一拨亲密无间的拥戴者,我更敬重他们在这个充满功利心的时代,始终保持那一份教育的纯净,对孩子天性精心的呵护,对教育热情的始终如一。

和他们相比我十分惭愧,他们坚守教育的战线上20多年,那份无法磨灭的教育情怀让我震惊。

在每一个案例的解读叙述中,不管这个学生多么地棘手,他们始终记录下自己的内心写照“我没有放弃”,在我而言这就是圣人的境界,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的问题,而且有些学生是那么地“讨厌、可恨、顽固不化”,这让一个作为凡人的老师如何忍耐?在我的内心中似乎放弃那么一小部分、厌恶那么一小部分学生是允许的,情有可原的。

也许这就是我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我没有他们的包容、博爱,这也注定了他们是让人尊敬的“教师”,而我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而已。

读《教育如此美好》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涤,提醒我忘却这几年在教师岗位上那获取的飘渺如烟的“功名利禄”,警告我好好地衡量了一番自己和一位真正“教师”之间的差异,督促我赶紧自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叮嘱我立马重制一份教育目标手,时刻告诫自己是那么的自以为是,曾经犯下那么多不可饶恕的错误,今后的路一定要好好走,绝不能再“误人子弟”了。

也许你会觉得夸张,其实不然,于洁和陈宇老师的教师魅力和智慧,是我们不能模仿的,是他们长时间的“一线工作经验”的精华沉淀,是他们认真的思考,说他们是“智慧型的教师”“思考型的教师”一点也不为过。

这29个案例,任意一个交给我们去应对,可能都会让我们手足无措,而两位老师不仅处理得非常好,成效显然,而且满满洋溢着人性的关怀和智慧的火花:如涓涓细流呵护着沉浸在失父之痛的悦悦,让她坚强起来;不管有多么地不可思议,始终坚信自己的丑小鸭终会展翅高飞、野百合也会迎来属于她的春天;面对油盐不进的孩子,依然小心守护孩子仅有的自尊,不让他在众人面前那堪;用耐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和安全感,陪伴孩子从自己的套子里走出来;对孩子温柔的鼓励,东奔西走的陪伴,毫无怨言的付出……太多太多感人的事例,动人的细节,发人深思的做法。

让我敬佩,让我感动,于洁和陈宇是千千万万“草根教师”的两名典范,他们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关怀。

教师面对的不是木头,也不是只会听说读写的机器,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我们首先要尊重作为人的天性,其次要教会孩子作为人的基本的道德和品性。

二、人性关怀,用心教育。

1、悲悯的慢教育我们都知道的俗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或者“欲速则不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尤甚。

教育原本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

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慢,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在陈宇《你终于开始长大》的案例中,那个顽固的燕子,那真是“油盐不进”的娃啊,那么不懂事那么不开窍,让人心痛让人惋惜,更让人可恨。

换做我们的老师那真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解、鼓励、激励、责骂,也就放弃了,假如是我就会忍不住想:“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家境本来就不如意,自己再不争气,将来就是一坨烂泥了,现在不好好努力将来可有你后悔的,你的人生你做主,该说的该做的,我已经做到了,你爱怎么地怎么地!”而像燕子这么不懂事的孩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这是一个真实的典型案例。

虽然结果是咎由自取的,但是陈宇老师从来没有像我们一般老师一样心怀悲愤而放弃,反而满怀一颗悲悯的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注,他“静静地、全神贯注地等待,在等待一个机会。

”等待一个开启燕子心锁的契机,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慢慢地一点点地将这块坚冰融化,亦师亦友地鼓励支持陪伴她。

陈宇老师说:“教育是柔软的,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有一颗悲悯之心,对学生的生存状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注,并尽你所能为你的教育对象提供充满善意的环境。

”这告诉了我们真正优秀的教师始终把孩子放第一位,不是成绩也不是荣誉和面子,燕子那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前班主任拧着燕子的耳朵拖到办公室,各科老师对燕子家长“轮番讨伐”,这还是一个多次受表彰,以严厉带班著称的“优秀班主任”,让我心中一颤,这仿佛有我自己的影子。

教育应该摒弃其功利性,以爱人出发。

2、尊重与包容陈宇老师的《那个叫安珂的男孩》中记叙安珂“他是一个不错的孩子,个型号,对人友善,没做过坏事,只是不学习。

”《短信见真情》“她有进步哦。

”“送我吧。

”《老班的救赎》“除了学习,他应该算是个不错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个。

”正如文中所说的,“这样的孩子,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个。

”这孩子就是我们现实教育中的一个个“刺头”,我们老师很难理解,为什么别人能学的,他们却偏偏学不好,哪怕你用心蛮学一番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你的现状,但是就是这样好说歹说就是半死不活地存在着,让人惋惜和可恨。

他们中很多孩子有礼貌、懂事、听话、能干、体贴、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明明身上一大堆的优点,但是一涉及到学习,他们又是那么可恶,有时真让老师“抓耳挠腮”不能自已,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一万个为什么在老师的脑海中奔腾而至,那么不是笨,可是似乎偏偏以“天下为敌”,偏偏要刁难老师和班级,偏偏要公然挑战学校甚至教育一般。

最后老师不得不退步或者放弃,幽幽地哀叹一句:“他、她只要不谈学习,什么都很好。

”这样的老师也算是包容的了,糊涂的老师便要视之为“公敌”了,非要“置之死地”不可,唯恐不能“除之而后快”。

但是陈宇老师清醒地认识到:“在学习成绩至上的环境里,他是自卑的,他不会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在我的面前。

在学校里,不学习的孩子似乎永远没有立足之地。

我唯一能做的是,保留着他仅有的一点自尊,不让他在众人面前过于难堪。

”是的,在学生的学业无力回天后,更多的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全面、完善地看待一个孩子。

是的,我们长大以后不会用三角函数去买东西,也不会跟别人用政治术语聊家常,更不会用密度多少去点饮料,孩子们总归会长大,如果我们改变不了他们的成绩,那么不要嫌弃他们,保留他们的自尊心,静静地等待花开的时候。

像安珂说的:“你对我真的很好。

”也许就是因为陈宇老师没有把他至于难堪的境地,没有因为他成绩不好而在其他地方“整死”他。

陈宇老师也感慨道:“如果我想有的功利的老师那样鄙视他,那学习成绩去伤害他,我就再也不可能看到这个帅哥长大后的样子了。

”这让我不由深思,对一个孩子,我们真该尊重与包容,用一颗爱人的心去面对和教育,才是真正的为师者。

3、家庭的德育渗透德育,看似空乏,什么诚实守法、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勇敢坚强、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等等,举不胜举。

现在的孩子缺乏苦练的锤炼,因为经历得少,领悟自然少。

更别说他们大部分都是家长们捧在手心里的宝,似乎周围的人对他们都是千依百顺的,也就是这样的成长环境,铸就了他们性格当中的自私、任性、麻木。

陈宇和于洁老师不仅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习惯养成,对于孩子们和家长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关怀备至,想方设法地去纠正、引导、修复他们中的家庭关系,让他们与亲人间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于洁《同舟共济,相濡以沫》中的伟是一个细心温柔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当中,懂得体谅的他从来不敢对母亲提出过多的要求,却因为孤独寂寞而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忙碌的母亲也是着迷于麻将,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怀。

就是这样的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和孩子各有各的爱好,看似安好和平地相处,却久而久之地疏远陌生。

于洁老师的一场家长会,让孩子和家长的心再次靠近“他们这个年龄,往往口是心非,虽然口头上嫌你唠叨,可是你真的只管自己应酬不管他的时候,他会很孤独。

他们一旦感到孤独,就会寻找虚拟的世界来填补空白。

那时候,你们的心会里的越来越远。

”于洁老师从根源中改变伟对虚拟世界的沉迷,将孩子的内心独白婉转地告诉了孩子的母亲,拉近了母子之间的距离。

只有真心爱教育爱孩子的老师才会对孩子如此懂得和关怀。

陈宇《柿子熟了的时候》小郁成绩不错,但是此时的陈老师更关注她做人方面的缺陷,最过分的是对待从小抚养其长大的两位老人的态度“孩子说话态度很冲,看不起我们两个老的。

”“两个老的要是死了,我一滴眼泪也不会掉的。

”这孩子真是太没良心了,如何不动声色地教育她呢?陈老师特别为了小郁展开了一堂课外阅读交流课,以肖复兴《窗前的母亲》为阅读的契机,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感受老人的无私、孤独寂寞、不求回报,动人的文本打动了孩子冷漠的心,让他们第一次去体会感受老人的内心世界,推己及人地去反思与自己朝夕相对的长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之一就是你有能力赡养老人的时候,老人已经等不及你而去世了。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

和他们说说话,讲讲学校里的大事小事,哪怕他们听不懂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要的知识一种儿孙绕膝、热热闹闹的感觉啊!”用心的教师不仅能帮助孩子去追求那一份骄人的成绩单,但是也会留心帮孩子捡起那些不小心丢失了的比成绩重要得多的多的东西,如:亲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