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_教师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_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教育结果 的一致性决定的。
2.由人的认识过程和心里过程特点决定的。
3.由青少年心理特征决定的。
(四)长期性
1、时间长 (教育培养人的周期很长)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管仲 2、后效性 (教育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 3、长效性 (教育效果在人的一生中都将发挥作用) 4、间接性 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 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 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 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我国师生关系的主要内容
一、民主平等:人格平等 要求: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职责, 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导; 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认真接受学生提 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
二、爱生尊师: 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 三、心理相容:观点、信念、价值观一致 四、教学相长:双方互相促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为人师表
1.教师要遵守法律、法规。 2.教师要注重自身规范,做学生的表率。 3.注重道德、廉洁从教。 4. 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
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观

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 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构建的 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2、教学实践能力
思考:教学实践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如认为哪 一点在实习过程中比较重要,需要重点学习?
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你认为哪一点最难做到?

(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事件的 能力
1、含义: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 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 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 的能力。 思考:教育机敏性品质怎样培养? (1)教师平时对教育问题的不断的思考。 (2)对儿童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观察和了解 (3)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 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 八娼九儒十丐
• 文化大革命:地富反坏右封资修臭老九 • 西方:教仆
•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 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施。
• 4. 教师的专业地位
• 主要通过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来体现。 • 软性标准:道德要求、个性要求 • 硬性标准:学历、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等 • 教师职业的学术性要求和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保证了教师队
伍的专业性。
• (四)教师的社会作用 • 1. 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对
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育学基 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 广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 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教育者)都可称为教师。 • 狭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 说》) • 教师是学校里的专职教师。
•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师• 1. 教师的政治地位
• 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 影响力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 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 素质的使命。”
• 形成统一的专业组织是提高教师专业认同和争取专业权利的重要手 段:
章节提要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
•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 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 二、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了解]
• 1.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 2.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和创新观念。 • 3.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 4.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 5.要树立教育网络化的观念。 • 6.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加里宁(苏联) 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 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 会发展
➢培养人是教师职业的更为本质的社会职能。培 养人是指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包括 国民基础素质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
教师的社会作用?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培养人是教师职业的更为本质的社会职能
第四章 教师
孙玲 无锡城市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师生关系 • 第四节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重点)
• 1.复杂性 ➢是由教育对象、任务、过程、方法和手段的
复杂性决定的。
• 2.创造性 ➢知识的传授与更新、教育现场的复杂,需要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更需要教师设计创造性的活动。
➢创造性的表现: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 无定法”、教育机智
• 3.示范性
➢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与 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也是由人的认识 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还是由青少 年心理特征决定的。

教育基本原理 第四章 教师和学生第一节 35页PPT文档

教育基本原理 第四章 教师和学生第一节 35页PPT文档
其次,还应掌握教育科研方法,能够注重运 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教的问题。(教育研究方 法基础、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师劳动 教师职业
艰巨而严肃 光荣而伟大
教师 崇高而伟大, 任重而道远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及正确的师生关系,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第一节 教师
教师劳动的意义 教师劳动的任务 教师职业的产生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的专业发展(重点:职业素养)
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 通过本节的学习,弄清教师的职业发展、职
业地位、劳动特点和角色 。
重点:教师劳动的特点 难点:教师的角色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教师的作用、任务, 掌握教师劳动特点,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树立牢固的职业思想 掌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提高加强职业
道德修养和职业智能训练的自觉性 正确理解教师和学生各自在教学中的地位以
3.心灵培育者 对学生人生发展方向和世界观、道德品质的正
面影响。 对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的正确指导。
4.学生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职业 道德再详述) 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观念和态度对待 学生。(非私人朋友)
5.教育研究者(温总理:“教育家办学”)
首先,应该具有探索问题的意识,不满足于长 期工作积累起来的“经验”,勤于动脑进行 反思,注意收集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教师职业没有确定的从业标准,是教 师社会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建国后,由于 教育发展快,教师短缺,大量补充民办教师、代 课教师,严重影响了我国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很快,为中小学输 送了大量具有合格学历的教师,并且对学历未达 标的教师进行了补偿教育。但是,从教师专业化 角度衡量,我国中小学教师总体的专业素质仍然 有待提高,所以,我国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不 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完整版《小学教育学》课件

完整版《小学教育学》课件

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探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与方法目录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小学教育学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小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小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学生与教师、课程与教学、德育与美育、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共计36学时。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内容涵盖课程所有章节,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02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030201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情感与意志发展特点情感发展意志发展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点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过渡,同时社会规范意识也逐渐形成。

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对策适应认知发展规律培养良好情感品质促进意志品质发展关注个性与社会性发展03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德育原则与方法论述德育原则方法论述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艺术案例分析:成功德育经验分享案例二案例一某班主任通过个性化教育和心理辅导,成功转化了一名问题学生,使其逐渐融入集体并取得显著进步。

案例三04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智育目标与内容体系智育目标内容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小学教育学》 - 第四章

《小学教育学》 - 第四章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和“为谁服务”,这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二是规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以后在身心各方面产生的变化或结果。

狭义:指一定社会或国家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规定的培养人才应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换言之,就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总体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两者都强调了教育目的的确定应该包含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不能偏废。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和教育政策。

教育方针的内容:指明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规定教育目的;指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则或途径。

(二者的联系表现与区别:P52)(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区域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二者的联系表现与区别:P52)二、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导向功能目的的指向性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选择功能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三)控制功能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都具有规范功能。

主要表现:(1)规范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2)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方向。

(3)规范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4)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5)规范了学校管理。

(四)激励功能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

教育活动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会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五)依据功能首先,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其次,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选择的依据也是教育目的。

(六)评价功能(具体体现:P55)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标准。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学(第四章)

及时施教
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场独立型认知方式 场依存型认知方式
认知倾向于在更抽象的 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 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 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 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 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 人们的影响和干扰, 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 人们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 言观色, 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 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 影响和干扰 息中的社会内容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 性。 从时空角度讲,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弹性, 从时空角度讲,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弹性,在 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 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 从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看, 从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看,教师要突破学校教 育的时空界限, 育的时空界限,把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扩展到学校 以外的空间,去“追踪”自己的学生,依靠家庭 以外的空间, 追踪”自己的学生, 和社区的配合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 和社区的配合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 的健康成长。 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报酬待遇权
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主管部门根据教育法律, 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主管部门根据教育法律 , 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报酬。 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报酬。 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教师的民主管理权
听取校长工作报告, 讨论学校重大问题, 听取校长工作报告 , 讨论学校重大问题 , 并提 出意见和建议 讨论通过岗位责任制方案、 讨论通过岗位责任制方案 、 教职工奖惩管理办 法及其他规章制度 讨论教职工福利费管理使用原则、 讨论教职工福利费管理使用原则 、 办法及其他 有关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项 对学校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小学教育学_第四章_教师

小学教育学_第四章_教师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3、示范性 言传身教
你想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老师的镜子。 言传不如身教。 学生没学会你要教的, 却学会了你没教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4、长期性 时间长 (教育培养人的周期很长)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 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 后效性 (教育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 长效性 (教育效果在人的一生中都将发挥作用)
为人师表

做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1、较强的职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就是有实施有 效的教育的能力。 首先要能够“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不仅对学生有“以身作则,潜移默 化”的影响,还要有直接教育的能力 第三,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的能力。



做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2、踏实认真的职业态度 良好的职业态度是直接的教育影响因 素。学生能很敏感地捕捉到教师的行 为中透出的价值观念、思想态度,并 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教师的职业态 度是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态度的 直接范本。


(二)教育实践能力


3、教育能力
(1)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能力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 (3)组织班队会 (4)转化后进生 (5)人际交往:学校内外的人际关系 (6)总结和提高的能力
(二)教育实践能力


(三)教育机智
1、含义: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发 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 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影响因素:教师的个性特征的影响,与教师对学 生的了解、对教育现象的思考、教育经验的积累等 3、运用教育机智的基本原则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冷静处理,灵活面对,把 课堂内外发生的事件,都尽可能地转化为课程资源。

《小学教育学》课件pptx文档全文预览

《小学教育学》课件pptx文档全文预览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 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 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提升途径
加强师德修养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问题,给予关心和支持 。
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情感冲 突。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
社会性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扩大, 逐渐从家庭走向学校和社会, 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价
值观。
提供社交机会
组Hale Waihona Puke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 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
小学智育的内容与方法
智育内容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等基础学科知识和技能。
智育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 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 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精神。
小学体育的内容与方法
体育内容
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基础知 识。
体育方法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或校本研修 等活动培养科研兴趣;学习教 育科研方法掌握基本的科研技 能;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 究或案例研究等。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杂志拓 宽视野;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社 会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 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 升个人气质修养等。
THANKS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1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 发展特点、教育教学活动及其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课件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课件
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作 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培养学生 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学 习品质和热爱科 学的精神等。
智育:是指向学 生传授系统科学 知识和技能,培 养和发展学生智 力才能的教育活 动。
体育:是指向学 生传授身体运动、 保健知识,增强 体质和运动能力 的教育。
主要观点
主要代表人 物
孔德和涂尔干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评价:
合理 之处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 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 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缺陷:
容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 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 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 人的本性发展严重束缚和压抑。
二、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5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上,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 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 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 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 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成为素质教育 实践的思想源头。
•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 发展纲要》。《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 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 1994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 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年8月,《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 《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了关于素质教育的概 念。 • 1996年2月,《人民教育》刊载了湖南汨罗大面积推行素质教 育的报道,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向全国推广。这是素质教育实 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改革试验从学校试点扩展为 区域改革,为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强调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 素质教育转变‛。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教育理论知识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基 础理论,了解教育规律和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跨学科知识
拓宽知识视野,掌握相关 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
教育技能提高方法论述
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
的教学方案。
教学实施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学 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
多元化评价方法
除了考试和测验等传统评价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 、口头报告、小组讨论、自我评价和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 法,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目标实现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 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
式。
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措施
家校共育理念
树立家校共育理念,明确各自在孩子 成长中的责任和角色,形成教育合力 。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鼓励家长和教师 之间分享教育经验、交流教育问题, 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家长学校
开设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教育培训 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和素 质。
社会资源整合
家长会
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了解 学校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学
生表现。
家访
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 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 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通讯工具
利用电话、短信、邮件等通讯 工具,保持家校之间的即时沟 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
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等 方式,对家校沟通的效果进行 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沟通方
师生关系构建重要性
1 2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三)学生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一是遵守法律、法规。 二是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 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是遵守所在学校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86年6月21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职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小学阶段学生逐渐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 基本定型发展的关键阶段 (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取决于学 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推动个体由自然人 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需求与个体发 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 践活动实现的。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 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 格。”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 (一)学科知识素养(专业文化) 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⑴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⑵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⑶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⑷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广泛的文化素养(一专多能)

《小学教育学》ppt课件

《小学教育学》ppt课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小学教育学将不断探索新的教 育理念,如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等。
未来的小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推动课堂 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融合。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小学教育学将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 和优化配置。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 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 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的一种方法。
小学教育的教学手段
01
02
03
传统教学手段
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等。
现代教学手段
投影、幻灯、电影、录音 、录像、多媒体等。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等政策的实施与成效。
小学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合作与互动
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的特点与功能,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支持。
小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社会教育的资源与内容,学校对社会教育的整合与利用。
家校合作与互动的实践策略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互动平台等的建设与作用。
特点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时代 性。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小学教育现象,包括小学教育制度、 小学教育目标、小学教育内容、小学 教育方法、小学教育管理等方面。
任务
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 践,推动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小学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教育学的关系
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的是小学阶段的教育现 象及其规律。教育学为小学教育 学提供了一般原理和方法论指导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的核心是教师。

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

小学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段正式教育,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果和个人发展。

那么,小学教育学课件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

首先,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强调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小学教育的教师,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还扮演着学生的引路人的角色。

小学是孩子们接触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

小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此外,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还强调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则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还介绍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通过参加培训和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涵盖了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和职责。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引路人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人,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2024年)《小学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2024年)《小学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16
小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求
年龄特点
认知特点
学习需求
心理需求
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集中等
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 思维逐渐发展
多样化、趣味性、实践 性、探索性
被关注、被认可、被尊 重,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2024/3/26
17
师生关系与互动策略
师生关系类型
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对立型等
师生有效互动策略
06
日本“宽松教育”改革:减少课时、降低难度,注重学生 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27
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教育信息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2024/3/26
28
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 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 识的方法。
2024/3/26
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 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 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 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3
小学教育的评价与反馈
诊断性评价
2024/3/26
14
04 小学教师与学生
2024/3/26
15
小学教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01
02
03
04
角色定位
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评 价者
专业知识
掌握小学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 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能力
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实施和 评价能力

完整版小学教育学ppt课件

完整版小学教育学ppt课件
(一)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
❖ 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 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
❖ 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小的时期:孕育时期和 萌发时期
最新.
9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
最新.
17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 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 1903)的《教育论》。
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 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 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 分析;
❖ 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 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最新.
12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二、教育的起源(五种观点) (一)神话起源论 观点: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教育的目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课件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课件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PPT学习交流
1
第一节 学生 一、学生的基本属性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二)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三)学生的义务
第二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二)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4.在我国,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1) __________
;受(教2育)学权生的人身权。
PPT学习交流
12
简答题 1.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 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部法律是( )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PPT学习交流
10
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
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这些规定指的
是( B )
A.学生的身份
B.学生的法律地位
C.学生的义务
D.教师的义务
PPT学习交流
7
(三)学生的义务 (06年1月、08年1月)《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 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PPT学习交流
8
4.1 同步练习题
PPT学习交流
16
员。(2009年1月、7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长期性
➢既表现为后效性,又表现为长效性。
➢管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第二节 教师素质
全面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 文化素质 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师 的 一
能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知识
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
•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 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 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 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 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 (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和了解学生、 组建班集体、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个别教育转 化后进生、家校联系、总结反思等能力。
教育机智的定义、来源与运用原则[案例分析]
• 定义: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 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 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 来源: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儿童的观察了解; 教育经验的积累。
•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 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 二、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了解]
• 1.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 2.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和创新观念。 • 3.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 4.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 5.要树立教育网络化的观念。 • 6.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可取得教师资格。”
• 2.教师资格的种类
• 我国小学教师资格分为高级教师、一级教师、 二级教师、三级教师。
• 3.教师的聘任
• 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 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我国教师队伍 在数量充足、普遍达到合格的条件下,应逐
步实行聘任制。
二、教师进修
•1.教师进修的必要性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只有经过不断的进修, 才能得到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般 教育素质
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素 质
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如观察儿童的能力
职业道德素质
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简答: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实践能力?
• (1)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要求端正、整 洁、美观;口头语言要求准确,有教育性和艺 术性。
• (2)教学实践能力:备课,上课,作业布置、 指导与批改,听课评课,组织复式教学的能力。
• 2.创造性 ➢知识的传授与更新、教育现场的复杂,需要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更需要教师设计创造性的活动。
➢创造性的表现: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 无定法”、教育机智
• 3.示范性
➢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与 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也是由人的认识 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还是由青少 年心理特征决定的。
➢ (3)注重自我反思; (3)加强与其他教育者的合作。
第三节 师生关系
•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 • 1.中国古代: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地位。
中国最早的学生守则——《弟子职》
• 2.西方近现代: ➢(1)“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学生对
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
➢(2)“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要把儿 童当做太阳”。
• (3)严谨治学:如孔子“学之不厌,诲人不倦” • (4)团结协作:如与同事合作、尊重家长等。
• (5)为人师表:表现在教师义务、教师行为、教师品 德、教师风度等方面。 孔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 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 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 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更趋专门化和专业化。
2.教师的社会地位
•△徐特立 我国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我国师范教育的先驱,他一生十分重视师范教 育和教师工作,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教 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加里宁(苏联) 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 人类文化
二、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政治上、人格上、在真理面前平等。 •2.尊师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 关心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 •3.心理相容: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 调一致与谅解。
•4.教学相长:教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师生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此推动的关系。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
•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
•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 系的基础
• 3.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 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 运用原则: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 育效果。
• 具体策略: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责任感挖 掘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对症下药。
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熟背]
• (1)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如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2)热爱学生:师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 条件之一。师爱的内容:亲近感→理解感和尊重感→ 期待感。师爱的培养:增强对师爱的认识,在实践中 进行,在处理师生冲突中培养。
第四章 教师
孙玲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师生关系 • 第四节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 劳动特点
•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 1.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无专门的教师职业 ➢奴隶社会初期:出现文字和学校,官师合一 ➢封建社会: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师范教育应运而生,教师职业
•2.教师进修的形式 •(1)校内进修 •(2)校外进修 •(3)函授学习与远程学习 •3.教师进修与晋升 •教师进修学习是教师资格和职级晋升的必要条件。
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应该把教学 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我国《教师法》也明确 规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属于专业人员。
•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掌握专门(所教 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②掌握教育学科的知 识和技能,并经过实习;③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④具有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⑤具有职 业自主权;⑥有职业的专门组织和行业规范,进 行行业自律。
• 教师应把教育诊断和解决教育教学上的实际问 题作为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标志。
三、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1.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课程观 ➢(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 ➢(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的。 ➢(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2.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学生观 ➢(1)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 ➢(2)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3)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
• 3.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 (1)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2)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3)从教师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 ➢ (4)从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 4.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 (1)尊重、赞赏学生; (2)帮助、引导学生;
•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教育机构多元化和教师 专业发展一体化。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把教 师专业发展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终身教育 统一起来。
本章小结
➢教师威信的建立首先依靠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 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具有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 殊性格,即具有童心、公正感和自制力。公正 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领会)
第四节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 一、教师资格
• 1.教师资格的含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0条规定:“国 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 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 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 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 会发展
➢培养人是教师职业的更为本质的社会职能。培 养人是指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包括 国民基础素质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重点)
• 1.复杂性 ➢是由教育对象、任务、过程、方法和手段的
复杂性决定的。
•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 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 标准。
•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 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 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 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