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词基础知识点范文
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3篇
![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df0a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c.png)
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精选3篇(一)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词语辨析:包括近义词、反义词、词语的义项辨析等。
2.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文言文阅读:包括古文词义理解、古文句子的解读、课文背诵等。
4. 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基本情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5. 作文写作技巧:包括写景描写、人物描写、议论文写作、故事写作等。
6. 北京话和方言:了解北京话的特点,以及国内主要方言的特点。
7. 现代文阅读:包括现代文学作品和作家的阅读,如《呐喊》、《茶馆》等。
8. 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和理解,如唐诗宋词的欣赏。
9. 句式分析:学习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句式的分析。
10. 修辞格分析:学习修辞格的基本种类和修辞格在句子中的作用。
以上是高一必修三语文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提升语文水平。
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精选3篇(二)1. 文言文阅读和鉴赏:高一语文学习阶段注重学习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和词汇,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的意思和把握作者的意图。
2. 作文:高一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 古诗词鉴赏:学习古诗词的文学特点,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抒情,掌握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和诗人的生平,能够正确解读古诗词的意义。
4. 文学常识:学习各个文学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代表作品,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知识。
5.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能够识别和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6. 典故和典型故事:学习各类典故和典型故事的来源和故事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典故和典型故事进行文学创作或者进行文学鉴赏。
高一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c21b4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3.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篇一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不可拔苗助长地提升学习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说,读懂、读通仍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扫清语言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登堂入室,顾及其他目标。
不能忽略基本训练而一味地进行玄妙的“探究”,那是违背文言文教学规律的。
二、预习要点:1、朗读背诵;《荆轲刺秦王》附背诵部分:《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概括要点;3、提取精要;4、培养语感;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篇二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篇三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词基础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词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a14b6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词基础知识点【导语】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励,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让我对这个未知世界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善,它和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
作者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内容,期望会对你有帮助,更多杰出,连续更新!【一】《诗经》两首文学常识《诗经》,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年龄中叶的诗歌,共305首。
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奠大乐歌。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情势及赋(铺陈)、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三种表现手法。
字音字节氓(méng)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yuán)尔卜尔筮(shì)——以我贿(huì)迁言笑晏晏(yàn)——不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为裳(cháng)——其黄而陨(yǔn)士贰(èr)其行——咥(xì)其笑矣淇则有岸(qí)——隰(xí)则有泮(pàn)于(xū)嗟(jiē)鸠(jiū)兮——反是不思实词1、说明下列加线实词1.氓之蚩蚩(蚩蚩:虔诚的样子)2.匪我愆期(愆:拖延)3.将子无怒(将:愿,请)4.乘彼垝垣(垝:破坏,倒塌;垣:矮墙)5.体无咎言(咎:灾祸)6.无与士耽(耽:沉溺)7.女也不爽(爽:过错)8.靡室劳矣(靡:无,没有)2、词类活用1.雨雪霏霏(雨,名作动,下)3、通假字1.匪来贸丝(匪,通“非”)2.犹可说也(说,通“脱”)3.于嗟鸠兮(于,通“吁”)4.岁亦莫止(莫,通“暮”)《离骚》文学常识《离骚》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高一必修三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文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6383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e.png)
高一必修三文言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作为我们学习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必修三中的文言文知识点更是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对该部分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诗词鉴赏高一必修三中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代诗词需要我们进行鉴赏。
对于这些诗词,我们需要关注其意境、表达方式及诗人的感悟。
例如文中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秋夜的静谧和凉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赞美之情,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二、古代散文高一必修三中的古代散文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散文以自由灵活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子夜四时歌》一文,通过对四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时光飞逝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流转的深思。
三、典故引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了很多典故,典故的引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例如文中出现的“黄粱一梦”就是源自于《庄子·逍遥游》的典故,意味着人生短暂如梦,不可执着于名利,而应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四、修辞方法修辞方法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凝练和生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对偶等。
例如文中的《游仙词》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用了很多比喻和夸张手法,让人们感受到虚幻的仙境和纷繁的景色。
五、主旨和结构文言文的主旨和结构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通过分析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思想。
例如文中的《滕王阁序》以写滕王阁为主题,通过形容滕王阁的形势变化,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壮志凌云的情怀。
通过对高一必修三中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让我们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但是,要记住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文言文的学习,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3全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复习梳理汇编(超强)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3全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复习梳理汇编(超强)](https://img.taocdn.com/s3/m/8365b281c5da50e2524d7fd6.png)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3全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复习梳理汇编(超强)《蜀道难》知识点梳理一、写作背景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安史之乱前。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二、正音噫吁嚱yīxūxī巉岩chán 石栈zhàn 喧豗huī猿猱náo 砯崖pīng 飞湍tuān 崔嵬wéi扪参历井mén shēn 吮血shǔn三、实词归纳实词归纳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崇尚,尊重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危乎高哉高危如累卵危险正襟危坐正,端正去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除残去秽除掉,去掉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佛印绝类弥勒非常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解释加点的字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18.所守或匪亲同“非”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20.锦城虽云乐虽然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琵琶行》知识点梳理〔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
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
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
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7671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5.png)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涵盖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语言技巧。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蜀道难》1、文学常识《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重点字词(1)噫吁嚱:惊叹声,蜀地方言。
(2)蚕丛及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位国王。
(3)开国何茫然:多么渺茫不清。
(4)尔来四万八千岁:从那时以来。
尔,那,指开国之初。
(5)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对着,向着。
(6)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越。
(7)地崩山摧壮士死:传说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
(8)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天梯,高险的山路。
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
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10)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倒流。
(1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12)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发愁。
(13)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14)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参、井,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16)问君西游何时还:君,指入蜀的友人。
(17)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8)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号,哀号。
(19)雄飞雌从绕林间:从,跟随。
(20)又闻子规啼夜月:子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21)愁空山:愁,使……愁。
(2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于”字表比较,意为“比……还……”。
(23)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24)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盈,满。
(25)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26)飞湍瀑流争喧豗:湍,急流。
喧豗,喧闹声。
(27)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92e56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3.png)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篇一】《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高一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a09f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8.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三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必修三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诗歌鉴赏诗歌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必修三中的《登鹳雀楼》、《静夜思》等经典诗歌需要进行深入的鉴赏。
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情感表达,把握作者通过诗词表达的情感意境;其次,要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掌握作者通过意象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最后,还需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二、小说阅读分析必修三中的小说《范进中举》、《草房子》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阅读小说时,首先要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背景意义,深入挖掘小说所要表达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最后,要善于分析小说的语言运用,如描写、对话、人物心理等,从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修三中的《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文章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我们要注意从词、句和段落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要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词语,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理解它们的隐含意义。
其次,要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对仗等,理解其所产生的效果。
最后,要从段落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入手,分析修辞手法在整篇文章中的运用。
四、古文阅读必修三中的《陋室铭》、《观书有感》等古文篇目需要进行仔细的阅读与分析。
在阅读古文时,首先要理解古文的意思,注意掌握中心思想和主旨要义;其次,要注重分析古文的修辞手法、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深入领悟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艺术。
同时,还应注意掌握古文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加深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五、作文写作必修三中的作文涵盖了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
在写作文时,首先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目的;其次,要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和事实分析,做好文中论证的准备工作。
最后,要注意文中语言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准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52522e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8.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本店铺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篇一】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踏莎行》作者: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46f0e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8.png)
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的精选内容:1.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3.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高一必修三古诗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古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df27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4.png)
高一必修三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必修三中的古诗部分更是学生们必须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高一必修三古诗的知识点。
首先,高一必修三中收录了很多家喻户晓的名篇,如《枫桥夜泊》、《登鹳雀楼》等,这些诗作在中国文化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色和社会风貌,更流传着一种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其次,高一必修三还涉及到了不同的古代文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比如,李白是中国古代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想象力;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展现了一种豁达和气度,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另外,高一必修三中的古诗还注意到了不同诗歌创作的风格和技巧。
有的作品表现了绘画般的画面,如杜甫的《登高》;有的作品通过表现自然景色来凸显作者的情感,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还有的作品则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来传达深远的哲理,如苏轼的《赤壁赋》。
不仅如此,高一必修三对于古诗的解读和鉴赏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
例如,在诗歌的韵律方面,有的古诗采用七言绝句,如刘禹锡的《江雪》;有的则使用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些不同的韵律给诗歌赋予了不同的音律美感和节奏感。
此外,高一必修三还涉及到了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例如,古代的文人常常以游览名山大川来获得灵感,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山水描绘,如岳阳楼的《登鹳雀楼》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诗歌还承载了当时社会的关切和人民的期望,如杜甫的《登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综上所述,高一必修三中的古诗知识点是大家由浅入深学习古诗和相关文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对名篇、诗人及其作品、创作风格和技巧的学习,以及对古诗的解读和鉴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瑰宝。
必修三古诗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古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c5b0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a.png)
必修三古诗知识点总结一、古诗基本概念1. 古诗定义古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先秦时期至宋代的重要文学形式之一,古诗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格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
2. 古诗特点古诗的特点包括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内涵丰富的意蕴、形式严谨的格律要求和与诗人时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内涵。
3. 古诗的流派中国古代的古诗流派有乐府、近体、律诗、绝句和词五大流派,其中律诗是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阶段,绝句和词则是唐宋诗歌的代表性形式。
二、诗人及其作品赏析1. 孟浩然孟浩然是唐代诗人,他的《春晓》、《夜泊牛渚怀古》等作品流传甚广,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以简练的文字展现出深沉的情感,被誉为“风骚诗派”的代表。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王之涣王之涣是唐代诗人,著名作品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他的诗作以婉约悲凉的意境和对人生沉思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被称为“豪放诗派”的代表。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登高》、《望洞庭》等,他的诗作风格雄浑豪放,以抒发忧国忧民的激昂情感为主。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 李白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将进酒》、《庐山谣》等作品充满豪放的诗意与奔放的意象,展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理想。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作品闻名,他的诗作以朴实、真挚的感情、深刻的社会批判而著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 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山居秋暝》、《鹿柴》等,以其中和、深沉的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著称,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独特存在。
高一语文诗三首三首知识点
![高一语文诗三首三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b148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c.png)
高一语文诗三首三首知识点诗歌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一语文中,学习诗歌是必修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三首经典的诗歌及其知识点。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它采用对仗工整的七言绝句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的赞叹之情。
知识点包括:- 对仗:诗句中的“尽”和“流”、“目”和“楼”形成了平仄对仗,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律感。
- 押韵:每个句子的最后两个字“流”、“楼”押韵,使诗句更加和谐、朗朗上口。
- 意象描写:通过对景色的描述,诗中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开阔的视野,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2.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融入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
它采用了无韵律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知识点包括:- 意境描写: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独处时的思乡之情,透露出一种安静、宁谧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月亮和故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 现实与想象的对比:诗中的月亮带有现实的表象,而故乡却成为了内心的寄托,通过对比强化了诗歌的表达力和哲理性。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了作者因在他乡而与家人分离的思绪,以及在佳节之时倍加思念亲人的心情。
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通过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期望。
知识点包括:- 对仗与韵律:诗歌中的“客”与“亲”、“处”与“人”形成了对仗,起到了音韵的协调作用,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
- 比喻与寓意:诗中作者将自己比作孤独的客人,通过对茱萸和登高的描述,传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愿望与期待。
- 内外交融:诗中外部的节日和环境与内心的孤独和思念相互映衬,通过结构上的对比增强了读者对作者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3必背古诗词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3必背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11bdac876c175f0e7cd137c3.png)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3必背古诗词高中语文必修3必背古诗词(一)《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中语文必修3必背古诗词(二)《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02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5篇
![202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8d45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7.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4)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一词多义①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②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③为因为长句(为:动词,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④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⑤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⑥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⑦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四1、生字:畏葸(xǐ)、谄(chǎn)媚(mèi)、聂绀弩(niègànnǔ)、呵斥(hēchì)、帽盔(màokuī)、白痴(báichī)。
必修三古诗文基础知识盘点
![必修三古诗文基础知识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bbc838a300a6c30c229ffd.png)
必修三四古诗文知识盘点必修三四:唐诗宋词赏读盘点必修三四:诗歌赏读要点难点攻略:1难点一:准确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
多数古典诗词都是因事兴感,因景兴感,因物兴感,因史兴感,因人兴感。
感,即情感,所以要明白万诗皆有情,至于什么情,既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人生主张来揣摩,另外读懂景与人、古迹与人、物与人、历史与人、人与人的关系,诗人自己前后感情的变化关系,也可以帮助你快速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感情。
对策:找出诗的类别------判断诗中的关系-------确定诗人的感情《琵琶行》借人抒怀----人与人的共鸣关系----白居易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先后被贬,诗人描写了: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也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咏怀古迹》其三,借古迹抒怀----古迹与人共鸣的关系-----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
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
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秋兴八首》其一,借景抒怀------景与情的交融关系-----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感情变化抒怀-----赞美和向往周瑜的功绩与感慨落泊失意的现实的矛盾关系------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不被现实所困扰,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醉花阴》借感官抒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受与人凄苦难耐的心理活动的关系------表达了重阳时节女子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凄苦绝伦的思念之情2准确把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也是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要点和难点,特别是常见常考的几种手法辨识不清,这就需要记牢课本中的例句,对提高这一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df704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6.png)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
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杜甫的律诗沉郁顿挫,音律优美,构思奇妙,《蜀道难》和《秋兴》《咏怀古迹》《登高》分别代表了他们诗歌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最著名的诗人,他的《琵琶行》叙事与抒情结合,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的情感。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一生在政治夹缝中求生存,内心的抑郁不得志,使他更多在诗歌中抒发个人情感,《锦瑟》《马嵬》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诗歌长于抒情,它凝练的词句、富于想像的跳跃式结构、富有音乐美的韵律和节奏,使它更便于或含蓄或直接地抒发情感。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但要注意读诗要有读诗的方式,快慢徐急、抑扬顿挫要和诗歌的情感格调以及形式适配,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读《琵琶行》要雅正悲慨,具体到每一句,也有不同的读法,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已有提示,此处不再赘述。
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理解。
古人云:诗无达诂。
诗人的情感往往隐藏在写实或想像的画面背后,有很多“月朦胧,鸟朦胧”,难以捉摸。
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可能具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体验,这是正常的。
像本单元所选的《锦瑟》,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身就有丰富的多解性,各种说法恐怕都有合理的成分,我们且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教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否定可能很有道理的个性化体验。
其他诗歌如《蜀道难》《咏怀古迹》等虽然诗意较为明朗,但理解上也不是没有分歧。
背诵篇目:李白:《蜀道难》杜甫:《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马嵬》第三单元1.生字曳:yè数罟:cùgǔ洿池:wū鸡豚狗彘:túnzhì庠序:____iáng 莩:piǎo好战:hào不王者:wàng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c7ab3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8.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导语】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不要让寻求之舟停靠在空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期望对你有帮助!【一】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锦瑟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怅惘。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高一语文第3单元古诗
![高一语文第3单元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14b706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3.png)
高一语文第3单元古诗
哎呀呀,说起高一语文第3 单元的古诗,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呐!就像那变幻莫测的天气,有时阳光明媚,有时又乌云密布。
你看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读起来多带感呀,曹操那求贤
若渴的心情就好像我渴望吃到最爱的巧克力蛋糕一样迫切。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不就是在说时间过得贼快,就像手里的沙子,怎么都抓
不住嘛!
再说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这是多么率真洒脱呀,简直就像我那坚决要去追求自己梦想的朋友,不管别人咋说,就是要
跟着自己的心走。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哇,这描写的画面太
美了吧,就好像我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漫步,感受着那份独特的惬意。
还有,李白那丰富的想象力,简直太绝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
拔五岳掩赤城。
”这是何等的气魄呀,就像我看到了超级英雄拯救世界
一样震撼。
他在梦里的那些奇幻经历,不就像是我小时候做的那些奇
奇怪怪却又特别好玩的梦嘛!
这些古诗,不就是古代的那些大诗人们在跟我们聊天嘛,告诉我们
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理想追求。
它们可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有
血有肉的呀!难道你不这么觉得吗?
高一语文第 3 单元的古诗,就是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门,让我们能和古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它们是那么的独特,那么的有魅力,就像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感悟。
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财富,用心去体会它们的美呀!。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9d9b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e.png)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篇一虚词1.而(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于(1)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3)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篇二一、词语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霎时宛然脉脉酣眠参差斑驳峭楞楞倩影梵婀玲妖童媛女鹢首徐回棹纤腰敛裾嬉游消受独处琐屑踱步二、文学常识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篇三1、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经》两首文学常识《诗经》,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首。
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大乐歌。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及赋(铺陈)、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三种表现手法。
字音字节氓(méng)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yuán)尔卜尔筮(shì)——以我贿(huì)迁言笑晏晏(yàn)——不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为裳(cháng)——其黄而陨(yǔn)士贰(èr)其行——咥(xì)其笑矣淇则有岸(qí)——隰(xí)则有泮(pàn)于(xū)嗟(jiē)鸠(jiū)兮——反是不思实词1、解释下列加线实词1.氓之蚩蚩(蚩蚩:忠厚的样子)2.匪我愆期(愆:拖延)3.将子无怒(将:愿,请)4.乘彼垝垣(垝:毁坏,倒塌;垣:矮墙)5.体无咎言(咎:灾祸)6.无与士耽(耽:沉溺)7.女也不爽(爽:过错)8.靡室劳矣(靡:无,没有)2、词类活用1.雨雪霏霏(雨,名作动,下)3、通假字1.匪来贸丝(匪,通“非”)2.犹可说也(说,通“脱”)3.于嗟鸠兮(于,通“吁”)4.岁亦莫止(莫,通“暮”)《离骚》文学常识《离骚》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字音字形姱(kuā)謇(jiǎn)茝(chǎi)诼(zhuó)偭(miǎn)忳(tún)郁邑(yì)侘(chà)傺(chì)溘(kè)鸷(zhì)圜(yuán)皋(gāo)实词1、解释下列加线实词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好:崇尚;修姱:修洁美好;鞿羁:名作动,约束;謇:举首发语词;谇:进谏;替:罢黜)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以:因为)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浩荡:荒唐,没有准则)4.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固:本来;工巧:善于投机取巧;偭:违背;错:通“措”,措施)5.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绳墨:准则;追曲:追求歪曲;竞:争相)6.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侘傺:失意的样子)7.宁溘死以*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溘:突然)8.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圜:通“圆”)9.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尤:责骂;攘:忍受;诟:侮辱)10.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焉:于彼,在那里)1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惩:受创而改变)2、一词多义长1.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2.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善1.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2.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以为1.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2.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修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2.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3.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虽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惟,只是)2.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3、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被人牵制)2.鸷鸟之不群兮(合群)动词作名词1.谣诼谓余以善淫(*的事)为动用法1.伏清白以死直兮(为……而死)使动用法1.屈心而抑志兮(使……受委屈、使……受压抑)2.步余马于兰皋兮(使……步行)3.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加高)4.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4、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忳郁邑余侘傺兮(通“郁悒”,忧愁苦闷)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圆凿)4.延伫乎吾将反(通“返”,回头、返回)5.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遇)6.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5、古今异义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古义:古代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今义:衣服)2.何方圜之能周兮(古义:相合|今义:周全、周密)3.怨灵修之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4.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5.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6.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7.宁溘死以*兮(古义:随流水而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离开家乡或祖国)句式1、倒装句1.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后置,即于兰皋步余马)2.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即不知吾)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2、被动句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虽体解吾犹未变亏。
《孔雀东南飞》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字音字形公姥(mǔ)忿(fèn)伶俜(pīng)葳(wēi)蕤(ruí)蒲苇实词1、解释下列加线实词大人故嫌迟(故:仍旧)妾不堪驱使(不堪:不能忍受)徒留无所施(徒:白白的;施:用)便可白公姥(白:告诉;公姥:偏义副词,指婆婆)共事二三年(共事:一起生活)何意致不厚(厚:满意)何乃太区区(区区:愚拙)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会不相从许(会:一定)谢家来贵门(谢:辞别)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偏义副词,工作;伶俜:孤单的样子)留待作遗施(遗施:赠送、施与)却与小姑别(却:退出来)好自相扶将(扶将:扶持)感君区区怀(区区:情意真挚)君既若见录(见:我;录:记)自可断来信(自:马上;断:回绝;信:使者,这里指媒人)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约定;渠:他) 赍钱三百万(赍:赠送)适得府君书(适:刚才)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2、一词多义相相见常日稀(相互)及时相遣归(我)儿已薄禄相(相貌)会不相从许(你)还必相迎取(你)久久莫相忘(我)好自相扶将(第三人称,她)嬉戏莫相忘(我) 誓不相隔卿(你)誓天不相负(你)仰头相向鸣(相互)不得便相许(你)蹑履相逢迎(第三人称,他)六合正相应(相互) 怅然遥相忘(第三人称,他)黄泉下相见(相互) 枝枝相覆盖(相互)叶叶相交通(相互)登即相许和(第三人称,它,指亲事)3、词类活用时人伤之(伤,为动用法,为…伤心)五里一徘徊(五里,名作动,飞五里)自名秦罗敷(名,名作动,名叫)逆以煎我怀(煎,使动,使…受煎熬)足以荣汝身(荣,使动,使…荣耀)便利此月内(利,意动,以…为最为吉利)卿当日升贵(日,名作状,一天天)千万不复全(全,名作动,保全)4、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蒲苇纫如丝(纫,通“韧”)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二】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以(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2.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介词,到。
终期于尽3.为(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4.之(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2.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四、重要词释义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终期于尽(期:至,及)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信可乐也(信:指确定)向之所欢(向:指过去)列坐其次(次:指旁边)及其所之(及:指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