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巨变
映日荷花别样红——改革开放30年陕西教育成就辉煌
![映日荷花别样红——改革开放30年陕西教育成就辉煌](https://img.taocdn.com/s3/m/354c9610a8114431b90dd84f.png)
l. 亿 元 , 2 0 O5 9 较 0 6年 5 1 . 亿元 增 长 9 . % , 通 本科 高 7 16 普 7
8 荏 苒 . 指 ] 口 年 。随 着 改 革 开 故 的 步 伐 . 西 省 寸 弹 陕
校 、高 等职业 学校 和中等 职业学 校国家奖 助学金 制度等 助
学政策 的实行 , 得全省约 10所 高校 的近 l .4万名 学生 使 0 66 和约 2 .3万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 得资助。 78 陕西省 民办教育 规模逐步扩大 。到 2 0 0 7年底 , 省普 全
譬 9 一 o o 。 =
展提供大批量 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 。陕西省委 、 省政府 高
度重视高素质人才培 养工作 , 高等教 育规模 发展迅速 。截 止
20 年底 , 07 全省共有普通高校 7 所( 6 其中本科院校 3 所 、 7 高
职院校 3 9所 )成人高 校 l , 9所 , 独立 学院 1 , 2所 军事院校 9
2 0 的 65 04年 . 万人提 高到 20 年 的 1 . 万人 , 益学生 占 06 95 受
攻坚县 学生总数的 5 %。19 6 90年春季收费标准调整 , 家庭 对
始, 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实验在义务教 育阶段实施 。到 2 0 年秋 季 , 05 全省义务教育 全部年级进入课程 改革。 陕西省 西安 市碑林 区 、眉县被 教育部 确定为 国家级 校本研究 制度 建设 基地 , 同时省教育 厅还确定 了 4 1 2 所省级 校本研究制度 建设 实验学校 。全省 中小 学体 、 、 音 美开课 率城 区为 10 0 %, 农村地 区 9 %以上 , 中艺术欣 赏课开课率 达到 8 %。 川 0 高 5 铜 市、 咸阳市 、 杨凌示范 区 、 宝鸡 市和西安 市 已全 面实现 了“ 普
奏响教育最强音——改革开放30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成效显著
![奏响教育最强音——改革开放30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成效显著](https://img.taocdn.com/s3/m/e38573b5c77da26925c5b049.png)
.
: 堕 墨 := 皇 堑: 堡 =
垡 一 J 堕 . . 一
底 , 省 共 计 完 成 中小 学 教 师 全 员培 训 6 全 6万 人 次 , 干 骨 培 训 与 专 项 培 训 12万 人 次 , 历 学 位 提 高 培 训 约 1 4 学 1万 人 ; 省 小 学 专 任 教 师 学 历 达 标 率 达 到 9 .5 、 中达 全 88 % 初 到 9 .2 高 中 达 到 8 .6 ; 任 教 师 中 取 得 研 究生 以 65 %、 68 % 专
上 学历 的教 师所 占 的比 例和 高 级职 称 教 师所 占的 比例 分别
达 到 了 3 3 95 %和 4 .8%。 00
从 2 0 年开始 ,陕西 省基 础教 育课 程 改革 实验在 义 务 01
教 育阶段 实施 , 2 0 到 0 5年秋 季 , 全省 义务 教育 全部 年级 进入
了国 家级和 省 、 级 的培 训 者培 训 、 干教 师培训 和 全 员培 市 骨
“ 谈袁_ —纛霞 堑 鼹 I 首 慕 I
—I I
训 。通过 “ 秦课 改 大讲堂 ”邀 请 国内知 名课 改专 家作讲 座 三 , 报告 , 方面让 部 分市 县 的 教育 行 政人 员 、 师和 教 研人 员 一 教
陕 西省始 终把 全面 推进 素质 教育 当作 头 等大事 , 一步 进
现场 听讲 , 一 方面将 专 家讲 座录 像上 传 陕 西教 育 网 , 另 使全
省 教 师都 能在 网上 观摩 学 习。
针 对新 课程 改革 ,0 6年 陕西 省 启动 “ 课程 百 县行 ” 20 新
落实 “ 人 为本、 育 德育 为 先” 的地位 。发挥课 堂主 阵地 的作用 , 在 学科 教学 中对德 育 渗透 、 想品德 与 形势 教育课 程 建设 方 思 面 进行 了探 索和创 新 , 特别 是在 中小 学德 育课 程教 学 中有机
西安变化之衣食住行用成品
![西安变化之衣食住行用成品](https://img.taocdn.com/s3/m/1eb1d82f647d27284b735147.png)
8/2/2013
• 1964年,他冲破当时流行的遗传学观点的束缚, 在我国率先开展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的研究。20 世纪70年代,他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三系 配套、优势组合选配和制种低产三大难题。20世 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 种发展战略,并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难题。
8/2/2013
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取代了昔日的大鱼大 肉,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从细粮为 主到粗细搭配,维生素、蛋白质、低脂 高钙一系列营养指标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人们饮食的变化演绎出人们生活步步高、 节节甜。
从饮食上的变化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可见 一斑
三、改革开放西安三十年变化之
地方的改革计划,由此拉开中国住房体制改革 的序幕。
+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
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至此,原先的福利分房被商品房逐 步取代。
人们在哭、笑、怒、骂之余接受了这种改变,房屋、楼价问题成了人们生活 中最关心的问题。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
+ 21世纪后,随着高层住房普及,许多人也搬到了新式的现代小区。
8/2/2013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公元1960年11月14日中国发生三年自然灾害
• 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 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 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 人们都有些浮肿。
8/2/2013
糖票、油票、肉票、粮票……在当时的孩子眼里,那些纸票 “全都能吃”。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 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粮食。家家户户都在腌 制咸菜,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几近无限量”地包顿饺 子。偶尔有重要的客人,也会安排杀鸡杀鸭招待。 一般的家庭中,女性仍 然没有习惯上桌同客人 一道吃饭。尤其是中小 型城市,餐桌上只有家 里的长辈和男人们。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航天辉煌30年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航天辉煌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0378e99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3.png)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航天辉煌30年“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袤的太空,中华民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
今天,中国航天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为国人圆梦,为民族争光。
如果把我国科技事业比作一条奔腾的巨龙,那么航天事业无疑就是龙头。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这个龙头始终高高昂起,将中国科技事业不断抬升到新高度,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跃升到新水平。
飞天梦圆,九霄揽月——中国航天跃上历史新高度许多经典瞬间已经为历史所定格。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问鼎苍穹,浩瀚太空,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两年后,中国将两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中国载人航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徐徐开启,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入茫茫太空,并挥舞国旗向人们致意。
太空舞动的五星红旗告诉世界: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而此时,距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只有16年。
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人们见证着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
但是,中国航天的视线并没有停留在这个高度。
2004年,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距地球40万公里的月球成为中国太空探索的新目标。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球图像正式发布……像是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谈笑间,“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从梦想走进现实。
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从此新增了一座闪光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而从工程立项到圆满成功,这个时间跨度在中国只经历了不到四年。
30年间,以载人航天和绕月探测为引领,从一箭双星到一箭多星,从服务国内到服务全球,中国航天一步步搭建起迈向太空的天梯,在航天科技这个世界科技的高峰领域稳稳占据了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30年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8efde21bd64783e09122b53.png)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
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
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
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
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
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
![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6d9cf25f852458fb770b565c.png)
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1978年的春天,邓小平主席在中国的南海视察时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闭关锁国的中国必须打开国门,与世界接轨。
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铁证,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是成功的。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以汶川为中心的里氏8.0级的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20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这代人也就是所谓的“80后”,生在国旗下,长在蜜罐里,充分享受到了日新月异的新生活。
西安城市大变迁
![西安城市大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36d1fe334b35eefdc8d33313.png)
西安城市变迁——告诉你不知道的西安1981年的钟楼1985年的钟楼1993年4月的钟楼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延伸拓宽。
西安,一座四方的古城,几十年来挣脱了城墙的束缚,将版图扩展到了二环、三环,拥有8大出城高速、四条在建地铁、市区空间容量进一步扩大……几十年来的变化太多太多,改革开放30年来西安的城市建设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80年代钟楼旁边的“蜘蛛网”钟楼一直是西安的象征,是西安的商业中心,也是西安的“心脏”。
以钟楼为中心的交通图,四通八达,成了西安的交通枢纽,同时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
30年前的钟楼有着未经修缮的陈旧,也有着那个时代的古朴。
钟楼四周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摆着各式的零售摊。
1985年的钟楼,周围电线杆比比皆是,空中的电线像蜘蛛网,周围小商铺拥挤不堪,卫生状况较差,抽烟、扔垃圾、随地吐痰随处可见。
几经修缮,现在的钟楼既有古代的质朴,又有着几分现代的气息。
如今,钟楼四周环绕着色彩斑斓的鲜花,与之遥相呼应的鼓楼也焕然一新,钟鼓楼广场成为人们休闲的中心。
钟楼四周商场林立,完全展示出它的经济地位。
30年前沙土地面的新城广场很多年前的新城广场有两个观礼台,沙土地面,周围还有苍翠的山峰。
上世纪90年代初,新城广场西南角还是规模较大的一个土堆。
广场成为西安市民娱乐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在这儿举行,吸引着市民的眼球。
1990年西安迎接亚运会火炬接力,曾在广场上进行节目表演,西南角土堆上人山人海。
几经改造,现在的新城广场已经是绿草如茵,是白鸽栖居的好地方,现代化的喷泉、幽雅的环境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去处。
更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春夏秋冬,常有人黎明即起,赶赴那里观看武警升国旗仪式。
省政府大楼屹立在新城广场的对面,也在显示着它是政治地位的象征。
不复存在的老飞机场值得怀念西安西稍门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走过丰庆公园,不少老西安市民都会回忆起当年的老机场,西安飞机场从上个世纪初的20年代到世纪末的1991年8月31日,生存了近7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败与得失[2]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败与得失[2]](https://img.taocdn.com/s3/m/3c3dfcc258f5f61fb73666d9.png)
感受巨变礼赞辉煌----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与经验述评1978年开始,由邓小平倡导和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这过去的30年,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
迄今为止,这场中国历史上空前壮阔、持久和深刻的改革运动,从总体上来看,进行顺利,成果巨大,影响深远势头经久不衰。
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这场改革运动的成就,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和领导改革的中国共产党,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扬和高度评价。
中国当代的这场伟大改革已获得成功!这是当代中国人的幸运。
一、改革前后两重天——为什么要改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处于什么状态呢?先看城里人。
工人是领导阶级,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进厂的工人,转正后的工资一律是二级工的标准——42.5元,这还是多少有点社会关系的人,托人说情才能够谋到的一份工作。
当时没有自谋生路的可能,因为私有制或个体所有制被严格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
马路上是绝对没有摊贩的,打零工的机会也是没有的。
工厂里普遍人浮于事,大家干活没有积极性,干多干少都一样,基本上都拿二级工的工资。
收入分配是极其平等的,可又是极不公平的,因为贡献多的人事实上被懒人“剥削”了。
物资供应越来越差,凭证、凭票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就是没有货。
百货商店橱窗里的东西都是陈列品,都是非卖品。
售货员靠聊天打发日子。
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青年人结婚时盼的是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那时生活苦,没有人会想着去赚钱,现在人们一天到晚忙赚钱。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946e81252d380eb62946d28.png)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30年的时间,可谓弹指一挥间!30年的各种各样的变化经历让我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3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使每一个国人感觉到幸福之门以开启,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
1978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几大方面来讲,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2001年7月13日——对于每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全体委员将投票选举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就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念出“北京”的名字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沸腾了,中国体育人士几代人的努力在这一刻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数亿名中国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一幕,在萨马兰奇确认北京赢得举办资格后,神州大地立刻进入陷入到了狂欢的状态中,在经历了1993年两票之差遗憾不敌悉尼的伤痛之后,北京始终坚持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最终认可。
2008年,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中国、投向北京。
在申奥成功当晚举行的庆祝活动中,数万名首都群众汇聚北京中华世纪坛,“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标语随处可见。
国家主席江泽民也第一时间出席庆祝仪式,并发表了“热烈祝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衷心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们都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等慷慨激昂的讲话,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热情。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4f55a1e4431b90d6c85c7fa.png)
前30年(1949-1978)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前30年在重大挫折中取得了重大成绩,全盘否定前30年的历史是极端错误的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要充分肯定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
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是在经济衰败、人民困苦、百废待兴,并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搞建设,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其困难可想而知,建设探索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亦在情理之中。
然而,毛泽东等开国元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将一个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肯定前30年的探索和成绩、正视前30年的错误,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
二、后30年改革开放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亦引人注目,回避这30年存在的问题,同样是错误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变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b49fe16da45177232f60a2bc.png)
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前:城市化进程较缓慢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 速发展阶段
上海夜景
城市区域化: 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 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广州、深圳、珠海 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 城市群 以京津为中心的北京 城市群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网 络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步 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使 我们能更好的传递信息和知 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 式,还慢慢的改变了人们的 价值观和对于世界的认识。
1、建国以来GDP变化
195 195 195 196 196 197 2 3 6 1 5 6
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中国 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我国人均GDP上升, 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人们 向小康社会迈进。 679 亿 824 亿 1028 1220 1716 2943 亿 亿 .1亿 .7亿
197 198 198 199 200 200 8 0 4 8 1 4
3624 4517 7171 7955 9593 1365 .1亿 .8亿 亿 3亿 3亿 15亿
中国 印度 亚洲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49年 1978年 1998年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号召,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2007年,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确保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网络购物网上专卖店来自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要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cb9f71ded15abe23482f4d20.png)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要成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3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曾作出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视窗。
1984年4月,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马永宏总结改革开放30年成果
![马永宏总结改革开放30年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392b729e6bec0975f465e270.png)
改革开放35年成果展示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其中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接下来的是伟大的改革开放后的一些光辉历程。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飞赴大洋彼岸,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1979年4月5日到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做出了兴办特区的决定。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是中国第一部涉外经济法,为中国打开经济合作大门,允许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提供了法律依据。
1979年11月26日,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谈农村政策问题,肯定了安徽农村改革。
在邓小平支持下,许多地方解放思想,放手让农民自己去试验。
1980年9月2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情况和今后一件的报告》,批准从1981年把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工作,在国营工业企业中全面推广。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阐述中国政府度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983年2月22日,劳动人事部发出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
1983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的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开始实施。
1983年9月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物价局等部门关于放开小商品价格的报告,农村小商品专业市场应运而生。
1984年1月22日至2月17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和上海。
5月4日,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全面改革开始。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38ee732ea32d7375a41780ed.png)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o/湖南望城县第二中学周语嫣从1978年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整整30年。
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30年。
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1978年至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0倍。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中国历史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这是中国社会充满挑战的30年。
自从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1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战胜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战胜让人谈之色变的“非典”疫情,2008年应对冰灾、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场场磨难踩在脚下!中国是充满爱与希望的国家。
只要有希望,一定会成功!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指出教育是复兴国家的根本。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
我相信,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端领域占据重要的位置。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实验成功,到2003年“神舟五号”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顺利返回,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12007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现实。
这是中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许海峰摘得奥运史上我国的首枚金牌。
自此以后,中华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凯歌频奏。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了3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2位1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展现了一个体育强国的雄厚实力!我跟奶奶说起中国的变化,奶奶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人们普遍吃不饱,穿不暖,买粮食要用粮票,买棉布要用布票,买食用油要用油票……票是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角,肉类食品在普通百姓眼中是奢侈品,只有过年和来了客人的时候才能享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cdd22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c.png)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变化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第三十个年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谈中国航天的发展:中国航天从50年代起步到到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让中国成为航天大国,而改革开放这30年的发展让中国成为了航天强国。
这30年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大力发展长征系列火箭,并将其投入国际市场,使得中国的航天发展与世界同步。
期间发生一些大事如下:1987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第九颗返回式卫星,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搭载了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
卫星成功回收后,该公司的相关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界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第一次尝试。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取得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时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1992年10月6日,发射瑞典科学卫星,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将瑞典“弗利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履行了中国发射外星的第一个合同。
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
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迄今为止,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种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等送入太空,为香港、巴基斯坦、瑞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西安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巨变
![西安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192d16efe009581b6bd9eb75.png)
逐步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已由过去形式单一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2007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34.15亿元,是1978年的20.5倍,年均递增5.3%。
粮食总产量189.1万吨,年均增长1.7%;蔬菜总产量204.3万吨,年均增长5.7%;水果总产量60.51万吨,年均增长10.5%;猪肉、奶类、蛋类和水产品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4%、12.7%、12.4%和12.9%(见图2)。
形式单一的传统农业逐渐被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所取代。
2007年,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174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252个,带动农户40多万户。
以“四大板块”、“十条产业带”为支撑的区域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68个,占全市行政村的11.8%。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达8.55亿元,是2003年的3.6倍,是1978年的78.6倍。
第二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重化工业特征明显。
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3.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96.60亿元,年均增速12.8%,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见图3)。
特别是1996年以来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位数。
轻重工业产值比由45.6∶54.4调整为37.0∶63.0。
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200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80.12亿元,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6%。
大企业集团成为发展亮点。
1978年底,全市有大中型工业企业80家。
到2007年,大中型企业达165家,30年净增85家。
2007年,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8.3%、80.1%和85.0%;产值上百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6家。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以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续):西安商贸回眸与展望
![改革开放三十年(续):西安商贸回眸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05f41862011ca300a6c390d5.png)
,
。
全 西 安 市 专 业 的农 产 品 批 发 市 场
十年来 社 会 销 售 品零售 总额 翻 了百 倍
,
。
19 7 8
年 西
,
134
个 年交易额达
,
32 1
.
亿元 人 民 币
6
。
其 中 年交 易额在
,
一
1
安 的社 会 消费 品零 售 总 额 不 到
口 计算
,
12
亿元
。
,
以 当时 的 西 安 人
。 ,
。
从农村到城市
、
从 经 济领 域 到 其他 各个领域 全面 改 革 的进 程 势不 可 挡 市场 经 济体 制 逐 步 完 善
,
;
从 沿 海 到 沿 江 沿 边 从 东部 到 中西 部 对 外 开 放 的 大 门 毅 然 敞 开
, ,
,
以
200 1
年我国加
。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为 突 出标 志 全 方 位 多 层 次 宽 领 域 的 对 外 开 放 格 局 已 经 形 成
,
.
里 的西 北 最 大物 流产业 开 发 区
。
田
’ ? : __ 。。 视 目 ∞
2 0 0 8/0 1
★
巫勰 黑
八 个 物 流 中心 分 别 是 六 村 堡 空 港 物 流 中 心
,
、
共 只有
、
324
辆 仅仅三 十年 西 安 已 成为覆 盖 全 省 辐射西
, ,
、
合超 市 仓储 商店 大 型 专业 店 连锁 店
布西 安
。
S ho p p in g Ma l l
改革开放与我国的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与我国的经济形势](https://img.taocdn.com/s3/m/77f3d03567ec102de2bd89b5.png)
第二部分三十年弹指一瞬,改革开放大国崛起。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从濒临崩溃的边缘,到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像一头睡醒的雄狮已经起跑、开始奋进。
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7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三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8%,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8倍,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3.2倍。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猛增到246619亿元,30年间增加了67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87元;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32.26亿元,2006年达到3.93万亿元。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而所有宏观的指标,只有用微观的数据才能更好的得以体现。
于是,便再也没有什么能比衣食住行这最能真正贴近老百姓民生的东西,所反映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能够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
30年来,我们中国人都充满活力发愤图强的在辛勤工作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才叫我们的生活有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铺陈开来,由我们一笔一笔的书写。
服装是一种记忆,同时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
它的变化以一种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改革开放最直接,最细致的的体现便是这三十年的服装的变迁。
1978年。
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
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
改革开放30年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年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e13fc4be1a37f111f1855b5e.png)
改革开放30年的贡献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三十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
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如何看待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可以从多视角多层次来评价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效率与公平尤其是效率比30年前大大提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步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已由过去形式单一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2007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34.15亿元,是1978年的20.5倍,年均递增5.3%。
粮食总产量189.1万吨,年均增长1.7%;蔬菜总产量204.3万吨,年均增长5.7%;水果总产量60.51万吨,年均增长10.5%;猪肉、奶类、蛋类和水产品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4%、12.7%、12.4%和12.9%(见图2)。
形式单一的传统农业逐渐被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所取代。
2007年,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174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252个,带动农户40多万户。
以“四大板块”、“十条产业带”为支撑的区域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68个,占全市行政村的11.8%。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达8.55亿元,是2003年的3.6倍,是1978年的78.6倍。
第二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重化工业特征明显。
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3.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96.60亿元,年均增速12.8%,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见图3)。
特别是1996年以来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位数。
轻重工业产值比由45.6∶54.4调整为37.0∶63.0。
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200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80.12亿元,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6%。
大企业集团成为发展亮点。
1978年底,全市有大中型工业企业80家。
到2007年,大中型企业达165家,30年净增85家。
2007年,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8.3%、80.1%和85.0%;产值上百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6家。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以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
2000年,西安成为继广州之后,副省级城市中第二个第三产业比重突破50%的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加速形成。
以航空航天、通信设备与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撑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007年,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增加值131.81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1%。
2007年底,西安地区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582.71亿元,比1978年增长356倍;贷款余额2683.77亿元,增长113倍(见图4)。
成就4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从1978到2007年,西安建成区面积由95平方公里增加到268平方公里,增长1.8倍。
1983年,临潼、蓝田、户县、周至、高陵五县划归西安市,全市土地面积由2441平方公里增加到10108平方公里。
2002年底西安与咸阳市正式签署《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落实全省“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关中城市群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等区域发展规划,增加了西安发展腹地,拓展了西安发展新空间。
自199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西安又相继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高新与经开双雄并立,浐灞与曲江交相辉映,航天与航空两翼齐飞的“四区两基地”城市战略构架初步形成。
2004年,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无水港,打造西安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以西安为辐射中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速公路运输网已经形成,截止2007年底,西安已“远三区”发展提速贡献不断提高。
随着1997年和2002年临潼、长安相继撤县改区,“远三区”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2007年,阎良、临潼、长安“远三区”生产总值达到256.93亿元,是2000年的3倍,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14.6%。
“四县”经济特色优势彰显竞相发展。
2007年,“四县”生产总值198.33,占全市GDP比重比2000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四区两基地”快速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
2007年,“四区两基地”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66亿元,占全市比重18%;实际利用外资达8.06亿元,占全市比重高达72.2%,已成为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成就7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截止2007年,西安道路总长度达到1842公里,比1978年增加1394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65平方米,是1978年的6.3倍。
全市现有桥梁259座,其中立交桥48座。
公交运营车辆5836辆,是1978年的12.5倍;平均每万人拥着公交车辆18.82标台,比1978年增加16.62标台;城市共有出租车11879辆,市民仅以常规公交为基本出行方式的单一状况正向多元化发展,百姓“出行难”、“乘车难”得到了极大改善。
以石砭峪水库、黑河引水工程为代表,30年来,西安实施了多项水利工程,加大城市配水管网改造力度,城市供水能力不断增强,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西安的水荒难题。
目前全市水厂增加到9个,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80.7万立方米/日,是1978年的3.4倍,自来水普及率由1978年的57.1%提高到2007年的100%。
与此同时,加强了上游水源的排污治理力度,自来水水质得以明显改善,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保持在97%以上,2007年,达标率为100%。
1994年天然气工程启动,标志着西安城市气化工程步入了划时代的历史新时期。
到2007年,天然气管道长度达3121公里,天然气供气总量7.23亿立方米,用气人口233.6万人;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7.31万吨,用气人口93万人,用气普及率已达98.6%。
到2007年底,全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2811万平方米,供热管道总长度559公里,实现供热能力1680吨/每小时(见图6)。
“蓝天工程”成效显著,城市大气环境不断好转,2007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294天。
2008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已突破300天。
“大绿工程”提升了城市生态品位。
2007年,西安有公园50个,比1978年增加44个;园林绿地总面积达8670公顷,是1980年的22.5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71%,比1990年提高9.71个百分点。
成就8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状况持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1980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14元和190元,2007年,分别达到12662元和4399元,年均增长13.5%和12.3%(见图7)。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由5.48亿元增加到2002.38亿元,年均递增24.4%。
收入来源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
收入的快速增长,也刺激了消费需求的稳步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以12.6%和11.7%的速度递增。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消费热点由改革开放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进而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的空调、电话、手机、高档音响,如今,空调、家用电脑、汽车等不仅成为城镇居民家庭的宠爱,同时也进入到了部分高收入农民的家中。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0年的53.3%下降到2007年的36.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53.5%下降到38.2%。
西安居民的消费行为正从追求数量向追求内在质量转变。
饮食消费追求质量。
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食品类支出分别比1980年增长11.1%和10.3%,主食消费比重却分别下降到36.6%和38.1%。
衣着消费彰显个性。
2007年与1980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衣着类支出增长11.9倍,农村居民增长7.7倍。
居住消费宽敞舒适。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总建筑面积达23.6平方米,比1980年增长1.9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3.7倍。
交通工具日趋现代。
2007年,城镇居民交通消费支出比1980年增长44.1倍,年均增长15.2%。
2007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比2002年增长5.6倍,农村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达到1辆。
耐用品消费换代升级。
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7部,到2007年迅速增加到163.3部,增长95倍,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从5.3台增加到45.6台;农村居民每百户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拥有量2007年分别达92台、42部和119台。
居民消费更加注重精神追求。
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旅游等现代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841元,占消费支出比重达8.3%;娱乐教育和文化服务消费支出1466.6元,比重为14.5%,比1980年提高5.9个百分点;农民用于娱乐教育和文化服务消费支出为353元,比重达10.4%,提高7.5个百分点。
成就9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教科文卫生机勃勃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各项事业也随之蓬勃快速发展,呈现出教科文卫焕发勃勃生机、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的良好局面。
从197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1995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再到2006年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西安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科技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硕果累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普及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再到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西安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2007年,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48所、普通中学453所、中等专业学校30所、技工学校78所、职业高中86所、小学1872所、幼儿园(含学前班)830所。
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4%、102.70%。
普通高校学校毕业生人数、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4.33万人、56.03万人,比1978增长22.9倍和18.5倍(见图8)。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30年来,西安公共图书馆从1个发展到15个,博物馆从6个发展到16个,文化站从16个发展到182个。
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37%和98.33%。
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3.4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3%。
西安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
截止2007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46个(不含村卫生室),是1978年的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