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45个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及分析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及分析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及分析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很多考生容易失分的科目之一。

在高考中,地理的命题形式多样,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广泛。

因此,掌握地理易错知识点并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考地理中易错的几个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

1. 自然资源分类与利用自然资源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考生常常容易混淆各种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

例如,水资源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总和,而不仅仅是河流或湖泊;土地资源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田和林地等;矿产资源是指地球中蕴藏的各种矿产物质。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考生要了解不同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以及明确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我们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限制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2.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引起的一种对地球表面进行保温作用的现象,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考生容易忽略自然界存在温室效应的事实,并误认为温室效应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实际上,温室效应是自然界的基本物理现象,但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现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因此,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需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3. 网状河流与冲积平原的形成考生常常对于网状河流与冲积平原的形成机制存在一定的困惑。

网状河流是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水系发育较为充分的河流系统,常见于河湖交错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

而冲积平原是由河流冲积物沉积而形成的地表地貌。

我们要明确网状河流的形成与地形因素和水系发育状况有关,而冲积平原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

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对河流和地区地貌的认识和分析。

4.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代社会中频繁发生的现象,也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考生常常对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城市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混淆。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但是有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出错或混淆。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易错易混的地理知识点入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

一、地球的形状和参考系很多同学往往将地球的形状理解为一个完美的球体,实际上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即地球的两个主要轴线不相等。

另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常使用地理坐标系来表示,其中经度是从东向西,纬度是从南向北。

同学们需要注意区分地球的形状和参考系,以免在考试中出现混淆。

二、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分布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理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但同学们往往容易将板块构造与地震混淆。

事实上,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层通过外力的作用被分割为若干块,它解释了地球上地壳运动的原因。

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地震并不是所有板块边界都有发生。

同学们在学习板块构造理论时,要明确其与地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台风和龙卷风在学习气象学时,很多同学常常将台风和龙卷风混淆。

台风指的是热带气旋,是由海洋的热量提供能量而形成的大规模风暴系统。

而龙卷风是一种小范围内旋转的剧烈风暴,通常伴随着暴雨和强烈外旋风。

两者在形成原因、范围和强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加以区分。

四、湖泊和海洋湖泊和海洋都是地球上的水域,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湖泊是相对较小的淡水水域,形成于地表低洼处,而海洋则是巨大的咸水水域,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其次,湖泊通常是静止的或水流缓慢,而海洋涨潮、退潮、海浪等自然现象频繁。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明确湖泊和海洋的定义、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五、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地理学中两个重要且容易混淆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衡量。

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追求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和人类福祉的持续改善。

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有很多易混淆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1. 地理和地理学:地理是一门学科,而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学问。

2. 大陆和板块:大陆是指陆地上的大片地域,而板块是地壳上的一个大片块状构成单元。

3.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界的一些力量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洪水等。

人为灾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如环境污染、核事故等。

4.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一天为一个自转周期。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年为一个公转周期。

5. 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连线所围成的角度,用来表示地球上东西向位置。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与赤道圈之间的连线所围成的角度,用来表示地球上南北向位置。

6. 同心环和同心火山:同心环是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不同组成和颜色的层层环状结构。

同心火山是由喷发出的多次岩浆形成的多个火山锥体叠加而成的类似同心圆的火山体。

7. 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的差值。

8. 环渤海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是指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地为核心,以渤海为中心,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经济区域。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为核心,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经济区域。

9. 染料工业和合成纤维工业:染料工业是生产染料的工业部门,用来给纺织品等物品上色。

合成纤维工业是生产合成纤维的工业部门,合成纤维是人工合成的纤维材料,如涤纶、腈纶等。

10. 取水量和用水量:取水量是指从水源地取水的数量,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用水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期间内使用的水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

了解清楚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内容。

高考地理必备: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

高考地理必备: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

高考地理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郓城一中杨光跃易错点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

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1.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 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同学们常常会在一些知识点上犯错。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那些容易出错的部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地球运动1、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多同学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时容易出错。

要记住,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

而在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在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

2、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是个易错点。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要注意,当所求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纬度差用减法;在不同半球时,纬度差用加法。

3、时区和区时计算时区和区时的时候容易混淆。

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求某地所在时区,用该地经度除以 15°,若余数小于75°,商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若余数大于 75°,商数加 1 即为该地所在时区。

区时的计算要注意“东加西减”原则。

二、大气环流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容易出错。

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三圈环流在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比如,赤道地区受热,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向南北两侧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 30°附近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季风的成因是个易错点。

东亚季风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其形成原因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三、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容易记错。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考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混淆或错误理解。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容易混淆的是人口净迁移与人口流动率的概念。

人口净迁移是指从一个地方流出的人口减去流入的人口,而人口流动率则是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 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易混淆的有城市人口与城市化率的含义。

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而城市化率则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二、环境与资源1. 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易错的知识点有生态系统和生态红线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种系统,而生态红线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而设定的一条界限,禁止开发和破坏。

2. 能源资源在能源资源方面,易混淆的是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区别。

传统能源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清洁能源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再生能源。

三、地理分区1. 气候区划气候区划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易错的地方在于各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温、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冬暖、夏热、降水集中于冬季。

2. 土壤分布土壤分布方面,易混淆的是各个土壤类型的特征。

例如,黄土是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呈干燥、稀疏、薄层分布。

四、地理实践1. 地图阅读地图阅读是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容易混淆的是方向与比例尺的使用。

方向是根据地图上的指北针或经纬度来确定的,而比例尺则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图表分析在图表分析中,易错的地方在于对图表中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需要注意图表的单位、标度、趋势等因素,结合地理常识进行推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人口与城市、环境与资源、地理分区以及地理实践等方面。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点整理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考易错题解密地理篇掌握常见地理概念易混淆点

高考易错题解密地理篇掌握常见地理概念易混淆点

高考易错题解密地理篇掌握常见地理概念易混淆点高考易错题解密——地理篇:掌握常见地理概念易混淆点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常常让考生感到头疼。

在地理考试中,经常有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容易让考生产生困惑。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地理概念易混淆点进行解析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题。

一、自然地理概念易混淆点1. 海洋与海湾:海洋是指连接各大洲的广阔的咸水面积,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而海湾是指海洋向陆地方向伸入的岸线曲折的海水面积,如波斯湾、卡拉卡湾等。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海湾也属于海洋的一部分,但区别在于海湾与陆地有明确的接触面,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形态和生态环境。

2. 海峡与海湾:海峡是指两片陆地之间相对狭窄的水域,如鸭绿江海峡、马六甲海峡等;而海湾已在前述中有所解释,是海洋向陆地伸入形成的曲折岸线的地理形态。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地理位置上海峡与海湾常常相邻,但二者的形成机制与特征存在差异。

3. 地壳与地核: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围的岩石壳层,密度相对较低;地核是地球内部最内层的区域,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密度相对较高。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地壳与地核都是地球的组成部分,但在位置、结构和物质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差别。

二、人文地理概念易混淆点1. 开发与利用:开发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开拓和利用的过程,包括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加工等;利用是指人们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合理地使用和配置资源。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开发和利用紧密相连,但两者重点不同:开发强调资源的发掘和开拓,而利用强调资源的有效使用。

2. 都市与城市:都市是指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的城市,具有完善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则是指人口、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因素集聚集中的人居聚集区。

易混淆的原因在于,都市是城市的一种特殊形态,但并非所有城市都可以称为都市。

三、区域地理概念易混淆点1. 区域与地区:区域是指在某种属性或条件下的一定范围,可以是特定的自然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等;地区是指区域的一部分,常常以行政区划为依据,如国内的省、市、自治区等。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易混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易混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易混点汇总自然地理部分易错易混点1.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1)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3)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2.风化作用与风力侵蚀(1)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风化作用一般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2)风力侵蚀:是指在降水少的地区,大风作用于地表对岩层造成破坏并将地表物质搬运的过程。

3.太阳活动与太阳视运动(1)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主要有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日冕层),产生高能带电粒子,影响极光现象。

(2)太阳视运动:主要是考查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4.赤潮、寒潮、风暴潮、咸潮(1)赤潮: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是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海区;发生的自然条件:①气温较高(一般是夏季)、海域较为封闭、静风、静水区域;发生的社会经济条件:①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放的工业污水和污水多;②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海洋开发和养殖业规模大;④海运业的发展可能带来外来赤潮种类的引入;(2)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引潮力引起的。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伙伴的比较头疼的科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地理易混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题易混知识点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地壳与岩石圈地壳——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分层中的最外层,它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7 km,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壳厚度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讲,陆壳厚,洋壳薄。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区别——岩石圈的范围比地壳层大。

高考地理答题易混知识点海岭与海沟海岭——是板块张裂形成,形成在生长边界,由于洋壳张裂,岩浆涌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两侧迅速冷凝,形成海岭。

海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形成在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在交界处形成岛弧,在海岸上形成海岸山脉,在洋壳物质流失区域,形成海沟。

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

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

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

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

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必备高考地理解题易混知识点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高考地理易错点及重要知识点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高考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和易错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地球及其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地理实证研究等方面,针对高考地理的易错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地球及其运动地球是地理学的基本对象,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易错点主要集中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上。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的时间周期,即地球自转一天约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一年完成一个公转周期。

在解答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回答准确。

2.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文系统、气候系统等。

易错点主要出现在对地貌特征的理解和记忆上。

地貌特征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形状、构造和分布等。

例如,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易错点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河流类型的判断上。

在回答有关河流的问题时,要结合地理背景和地学原理进行判断,同时注意避免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与应用。

3. 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内容。

人文地理易错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统计学相关指标的理解和计算,如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二是对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应用。

针对人口统计学指标,应熟悉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对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要关注当代的热点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保措施等。

4. 地理实证研究地理实证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科研方法之一,它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来揭示地理问题的规律和原因。

易错点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上。

在回答涉及地理实证研究的问题时,应注意区分定性和定量方法,并能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此外,数据处理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环节,应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高考地理的易错点主要包括地球自转与公转关系、地貌特征的记忆与理解、人口统计学指标的计算与应用、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的认识与应用,以及地理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易错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易错点在于忽略地球非完美球体,实际上地球是一个扁球体,赤道膨胀,两极略扁。

2. 地图比例尺:学生常混淆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的区别,数字式是直接的数值比例,文字式则用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对比表示。

3. 地图投影:不同地图投影会改变地理事物的形状和大小,如墨卡托投影会夸大高纬度地区的面积。

二、自然地理1. 气候类型:易将气候与天气混淆,气候是长期统计的平均状态,天气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

2. 地壳运动:板块边界的类型(发散、收敛、横向移动)常被忽视,它们对地貌形态有重要影响。

3. 河流地貌: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区分是易错点,学生往往忽略河流在不同阶段的主要作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迁移:国际与国内迁移的区别和影响因素是易错点,需注意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的作用。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速度和影响因素要区分,包括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3. 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和生产方式,如水稻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区别,容易被忽视。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易混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的区别,主动遥感发射信号接收反射,被动遥感则接收地表自然辐射。

2.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而非地图制作或土地测量。

3.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学生常忽略其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中的作用。

五、资源与环境1. 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管理和利用策略。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易忽略环境政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易错在于将其简单化为环境保护或经济增长的单一方面。

六、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差异,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

2. 灾害防治: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防治措施,易错点在于忽视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准备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高考地理易混淆知识点

高考地理易混淆知识点

山麓冲积扇一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
——不一定,河流流出山区,多能形成冲积扇,中下游也可能出现冲源补给数量,支流数量、流域面积等;内 流河越往下游流量越小。 泥石流与降水有关,滑坡则与降水无关 ——降水能增加土层重量,侵蚀地表,减小土层摩擦力,加剧滑坡。
温带海洋性气候不能发展种植业
——不一定,背风坡降水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可以发展种植业 种植多种农作物,属于混合农业 ——仍然属于种植业;混合农业的概念:同时经营种植业与畜牧业;两 者都占重要地位(两者比例相差不大)
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区别: 冬小麦:越冬,秋播夏收,多分布在较低纬度(冬季气温较高) 春小麦:不越冬,春播秋收,多分布在较高纬度(冬季寒冷漫长)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是夏季 ——雨季易发生水土流失,地中海气候冬季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天然气只存在背斜构造中,水只存在向斜构造中
——背斜容易储气,向斜容易储水,但不能说气只在背斜,水只在向斜。 热带地区土壤肥力一定低下 ——不一定,需考虑火山灰堆积、流水沉积等地质作用 沉积颗粒物杂乱无章的一定是冰川地貌 ——冰川沉积物颗粒杂乱无章;也可能是泥石流堆积物(流水作用) 低纬流向高纬的一定是暖流,高纬流向低纬的一定是寒流 ——注意特例:盛行离岸风海区(如索马里寒流) 海拔高,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丰富 ——还必须满足“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河流入海口都能形成城市 ——河口处城市形成条件:河流具有航运功能。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 郊区城市化:人口由市区流向郊区或人口从农村流向郊区,城市范围扩大 逆城市化:人口由市区流向农村,城市范围缩小 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也高 ——不一定,注意“过度城市化”。 商业区一定位于市中心,工业区一定分布在郊区 ——不一定,郊区交通便捷处可能出现商业区;污染较小的工业区可以 分布在居民区。 河流源头与河流水运起点的区别: 河流水运起点:多位于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判读等值线时要遵循“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注意这里的“高”和“低”不是指高纬和低纬,也不是指高空和近地面,而是指等值线数值的高低。

同时还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海洋上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区,向下凸为低压区。

2.地方时和区时:进行时间换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

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

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界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3.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早一天;人为日界线是国际日界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晚一天。

注意: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

4.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5.无霜期与生长期无霜期:指一年中终霜之后到初霜之前的一段时间。

一般在我国由南向北,沿海向内陆逐渐缩短,它与生长期(作物生长的时期)的长短呈正相关。

生长期:作物可能生长的时期或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时期,前者称气候生长期,纬度高地区生长期短,后者称作物生长期,同一农作物在高纬高山地区生长期长。

6.侵蚀岸与堆积岸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相反。

弯曲河道,受惯性离心力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7.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河床:平水期时被河水淹没的部分,而不是整个河谷。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丰水期时被淹没,在枯水期时出露水面的滩地。

它因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河流阶地:指经河流下切而后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阶地。

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阶地位置越高,其形成年代越老。

8.光照和热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包括昼夜长短、天气、海拔等。

通常太阳高度越大,晴天越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越充足。

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较高。

热量,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

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热量低。

对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二者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光照弱的地区热量条件不一定差,如四川盆地光照不足,但热量相对丰富。

9.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①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②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春季;③下垫面性质,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气温日较差越大;④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HT〗。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①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②海陆位置,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③天气,云雨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区;④植被,有植被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于裸地的气温年较差。

10.温度高(低)未必气压低(高):在复习气压带时,我们经常说“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该规律仅适用于热力环流中同一海拔的近地面大气的气温与气压关系的判读,不适用于热力环流中高空以及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中。

气温与气压关系的判读。

例如,热力环流中高空的高压区由于受低空高温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温高,气压也高;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温低,气压也低。

11.并非降水最少的地区缺水最严重。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更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缺水严重。

12.锋面气旋(1)锋面一定位于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

低压槽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对,冷暖气团会相遇;高压脊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背,不会出现冷暖气团的相遇。

(2)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都是暖锋,西侧都是冷锋。

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故形成冷锋。

东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的运动,故形成暖锋。

(3)锋面气旋不同位置,天气特点不同。

西侧是冷锋控制下的降温、雨雪天气;东侧是暖锋控制下的连续性降水天气,中心是低压控制下的阴雨天气。

不同位置气温、气压、风向、风速不同。

13.并不是所有气压场中都有锋面形成。

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周围,而不会形成于高压中心(反气旋)周围,因为低压中心周围气流是向中心辐合的,冷、暖气团可以在低压槽线处相遇,形成锋面;高压中心周围的气流向四周辐散,冷、暖气团不能相遇。

14.锋面活动不一定都能形成降水。

锋面活动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但是锋面是否会产生降水,主要受暖气团水汽含量的影响,当暖气团水汽含量少且又缺少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时就很难形成降水,如春季华北地区的大风沙尘天气就是因快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而形成的。

15.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例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发生过冷暖干湿的变化。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并不是只有坏处。

例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

16.冰雪融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的关键词是“冰”,而不是“雪”,又称(永久性)冰川融水或者高山冰川(雪)融水,所以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分布的地区必须有高大的山脉〖HT〗(一般海拔在3 000 m以上),其最大流量出现在夏季,因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量最大,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以及伊犁河等)。

季节性积雪融水,一般出现在冬季降雪较多的地区〖HT〗,且位于[JP]海拔较低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因春季气温上升,积雪融化,大量积雪融水汇入河流,形成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两次汛期,但以夏汛为主)、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以春汛为主,夏季降水较少)。

17.蒸发量和蒸散量蒸发量: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

蒸散量: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

18.地质构造不能单纯以“形貌”判断(1)从形态上看,一般情况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断层岩层断裂错位。

(2)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

(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19.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并不相吻合。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不同的气候类型,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同一气候类型对应多个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0.温度高,雪线未必高。

“阳坡温度高,雪线高”,该说法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可成立,当有其他因素介入时,需考虑多个方面。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为阳坡,但是雪线低,主要原因是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雪)多,雪线低。

21.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河流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河流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多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过程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22.山地的成因不一定都相同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会形成向斜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会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会形成火山。

23.聚落不一定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平原地区聚落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而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24.河流堆积地貌不仅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5.植被并非影响地表径流的唯一因素①年降水量是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重要因素;②流域面积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③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④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时,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量会减少;⑤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量影响大;⑥人类取水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小。

26.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同一纬度的海区,一般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海区的暖流水温高。

27.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

索马里沿岸夏季的上升离岸流受西南季风影响,从低纬流向高纬,属于寒流。

28.自然灾害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

许多考生分析问题缺少“一分为二”的观念,对“灾害”产生的影响分析不透,特别是对其一些有利的影响没有足够重视,如台风可以降温并带来降水,缓解伏旱天气带来的干旱,火山灰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等。

29.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的增长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30.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减少。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人口增长速度降低,但只要人口增长率为正值,就表示人口总数增加。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

3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等。

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移动,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移动。

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3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资源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强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