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一些重要诗人的介绍及作品赏析素材
10位古代诗人生平及优秀作品赏析

10位古代诗人生平及优秀作品赏析1.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生平: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自幼便开始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而是更喜欢自然和自由。
在出仕一段时间后,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他向往的生活。
优秀作品:《饮酒·其五》赏析:这首诗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世俗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最后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为了经典名句,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时,悠然看见南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
2. 王维(701年—761年)生平: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有很高的造诣。
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优秀作品:《山居秋暝》赏析:这首诗是王维隐居山林后创作的,描绘了山林秋天的景色和乡村生活。
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更是成为了经典名句,描绘出了山林间清新的景象。
3. 李白(701年—762年)生平: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生于西域碎叶城,家族背景显赫。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而是选择了游历天下,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优秀作品:《将进酒》赏析:这首诗是李白饮酒时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歌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 杜甫(712年—770年)生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便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而是更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的诗歌多以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为主,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

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古代中国文学拥有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他们的作品不仅为后世传颂,更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文献。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并进行赏析和评价。
一、苏轼:《水调歌头》、《赤壁赋》苏轼(1037年 - 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的诗歌韵律优美,意境深远,代表作之一是《水调歌头》。
这首词以自然景物的描写让人产生共鸣,以巧妙的用词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思绪和情感。
苏轼的散文也十分著名,其中《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这篇赋以战国末年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江山和英雄的事迹。
赋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以其巧妙的结构和细腻的描写使其成为传世之作。
二、杜甫:《月夜忆舍弟》、《登高》杜甫(712年 - 770年),字子美,唐代文学家,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对社会现实关注,其中《月夜忆舍弟》堪称经典之作。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舍弟的思念之情,以月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深深的忧伤和孤寂。
杜甫的《登高》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登高寻觅理想为主题,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杜甫用朴实的语言将自己的感受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使人感到思绪万千。
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白居易(772年 - 846年),字乐天,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歌清新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的方式,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惋惜之情,让人情感共鸣。
白居易的《琵琶行》被誉为古代长篇叙事诗的瑰宝。
这首诗以古代演艺形式琵琶行为背景,通过对琵琶女子故事的讲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反思。
白居易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这首诗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
综上所述,苏轼、杜甫和白居易是古代文学名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
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著名古代诗人与其代表作欣赏

著名古代诗人与其代表作欣赏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中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欣赏和传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首先,我们来看看杜甫。
杜甫被誉为“诗史之宗”,他的作品描绘了唐朝末年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登高》,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白居易的诗作。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婉约派为主,以真挚的感情和细腻的描写著称。
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动人的送别诗。
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对生命短暂和离别的思考。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古代诗人是王之涣。
他的诗作以豪放派为主,以雄浑的气势和壮丽的景色为特点。
《登鹳雀楼》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壮丽世界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李白的诗作。
李白是唐代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豪放派为主,以奔放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
他的《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唤起了读者对故乡和人生的共鸣。
以上只是对几位著名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欣赏。
这些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读者,引起了人们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欣赏他们的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启示和力量。
十位耳熟能详的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锦及话题分析

十位耳熟能详的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锦及话题分析2018-06-06 11:14:15文/叶丹浏览27060次2018年全国高考招生计划及招生简章汇总十位耳熟能详的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锦及话题分析2018高考作文热点时事短篇素材2018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这些经典的素材也是写议论文的重要论据,高三网小编搜集整理了十个经典案例,希望各位高考考生能派上用场,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获得理想的分数。
名人作文素材集锦1岳飞“精忠报国”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1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1不为五斗米折腰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赏析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众多的诗人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生活、自然、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几位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感受他们的才华与智慧。
第一位诗人是屈原,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位伟大诗人之一。
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是一首描绘他对国家沉沦的悲愤之情的长篇抒情诗。
诗中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痛苦的同情。
他的作品不仅有着深刻的思考,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第二位诗人是杜甫,他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杜甫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政治、自然等各个方面。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例如,他的《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忧虑之情。
杜甫的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第三位诗人是白居易,他是唐代的另一位杰出诗人。
白居易的作品以豪放洒脱、明快活泼著称。
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循环和生命的脆弱。
白居易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第四位诗人是苏轼,他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苏轼的作品不仅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他的《水调歌头》一诗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诗以豪放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自然的追问。
苏轼的作品既有着艺术的美感,又有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诗人中的几位代表,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
通过赏析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高考复习:常见古代诗人介绍

高考复习:常见古代诗人介绍古代诗人介绍一、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出生于西域,长于蜀中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唐代大诗人。
1.读书漫游时期:少年时期刻苦攻读,兼习剑术,以诗文见赏于世。
25岁出蜀远游,留居安陆。
数年后各地漫游,广泛结交地方官吏及著名隐士道人。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和漫游生活。
作品有《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等。
2.长安入仕时期: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42岁,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皇帝征召赴长安,任翰林院供奉。
后被疏远,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
这一时期,李白政治上失意,三年京城生活,使他对社会现实及藏在“开元盛世”背后的腐败黑暗现象予以揭露和批判,这一时期的创作比前一时期更有现实性和战斗性。
作品有《行路难》等。
3.再度漫游时期:离开长安后又开始漫游生活。
这一期间的作品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朗月行》(节选)《赠汪伦》等。
4.安史之乱时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在唐皇室的内部斗争中,李白被牵连入狱,长流夜郎。
流放途中遇赦得还。
晚年流落于襄汉及江淮一带,61岁在金陵,闻李光弼统率大军出镇临淮,仍以多病之身请缨从军,半道病发而还,第二年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这一期间,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及思乡之情。
如《猛虎行》《赠张相镐二首》《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傲视权贵和敢于反抗的性格受历代读者喜爱。
李白深受庄子散文和楚辞影响,还善于从民间乐府汲取营养。
李白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1.奔腾浩荡的情怀。
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悲喜异常强烈鲜明。
像《行路难》(其一)直抒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纵横变幻的想象。
宋词精华: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品赏析

宋词精华: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品赏析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取得了众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其中,宋词作为一种古典诗歌形式,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的宋代词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并对其进行赏析。
二、苏轼(1037-1101)苏轼是北宋时期最为杰出的词人之一,被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豪放与明快之美。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我们将对这些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和赏析。
三、辛弃疾(1140-1207)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以其激昂豪放的情感和深入民心的创作而闻名于世。
他以抗金复国为己任,写下了许多反映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经典之作,如《青玉案·元夕》、《贺新郎·春晓》等。
我们将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个人豪情。
四、李清照(1084-1155)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宋词巨匠。
她以其细腻的感情表达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而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哀愁。
我们将对这些杰作进行深度解读,探索其中流露出的女性独特视角和感受。
五、欧阳修(1007-1072)欧阳修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文坛领袖之一。
他以其优美流畅的语言和思维敏捷灵活的才华而被尊称为“文章高手”。
他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让人叹服之处,如《秋词》、《生查子·元夕》等。
我们将对这些作品进行赏析,揭示欧阳修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他对词作的突破性贡献。
六、总结通过对宋代几位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精华所在。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反映了词人们丰富多样的情感和追求自由与真实的心声。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并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涌现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名家和精彩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带您一起回顾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并对其进行赏析。
一、杜甫与《登高》杜甫,唐代文学家,被尊称为“诗圣”。
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登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高山的场景,通过饱含感情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诗中,杜甫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他积极向上、热爱国家的精神面貌。
二、李白与《静夜思》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多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给人以热烈、豪情的感受。
其中,《静夜思》是他最受欢迎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开门见山的诗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的夜晚,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
三、苏轼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代文学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题材广泛,深受后人喜爱。
其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他的一首名篇。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由的联想,展示了作者在梦中对故国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轼以流畅的词句和独特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中。
四、辛弃疾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为主要特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是为了慰问在边疆担任官职的陈同甫而作,旨在鼓舞士气,表达对抗击外敌的决心和对陈同甫的敬佩。
通过铿锵有力的词句和慷慨激昂的情感,辛弃疾成功地传递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热切期望。
五、元好问与《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明代文学家,他的作品给人以深沉、雄浑的感觉,讲究抒发真情实感。
古代文学名家赏析

古代文学名家赏析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其中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名家。
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思想打动了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深入探索几位古代文学名家的作品,分析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1. 杜甫:诗圣的忧国忧民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兴衰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忧虑。
例如,他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意象鲜明的诗句揭示了他对乱世的揪心之情。
2. 李白:诗仙的豪情壮志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奇思妙想,表达了对自由人生和广阔世界的向往。
例如,他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简短的诗句流露出他对家国情怀的思念之情。
3. 曹雪芹:小说巨匠的人生哲思曹雪芹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他创作了《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官场、家族和女性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曹雪芹深思熟虑地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4. 苏轼:文学家的独立风范苏轼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被尊称为“东坡先生”。
他的作品充满了个性与独立思考,不受传统束缚,注重直言和本真。
例如,他的《赤壁赋》中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表达了对英雄气概和友情的赞美。
这篇赋文通过巧妙的描写和智慧的言辞展示了苏轼独创的文学风格。
5. 辛弃疾:豪放词人的爱国情怀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放和激情,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情厚意。
他的《水调歌头》、《青玉案·元夕》等经典词作,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和悲壮的音韵,唤起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崇敬。
以上只是其中几位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的简要介绍。
每一位文学名家都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高中语文作文名人事例素材

高中语文作文名人案例素材高中语文作文名人案例素材( 一 )骆宾王 ( 约 640~684) 婺州义乌 ( 今属浙江省 ) 人,唐朝文学家。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同,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他以前担当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着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欢文学。
他善於从一个天真开朗孩子的角度去察看事物,抓住特点去描述。
他童年时的诗歌,天真率真,很富灵性,向来交口称赞。
一天,骆宾王到达家门前的小河畔嬉戏,他又看到了那一群习以为常的鹅。
它们像几位绅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着。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青枝绿叶般的水,红红的鹅掌,慢慢地拨动着清明的水波。
忽然,一只鹅伸长脖子,脆亮的叫一声“鹅”,紧接着其余的鹅也都对天歌唱起来,骆宾王看到这情形,心里怦然一动,他凝思地凝视着鹅群,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频频吟诵这首诗,不单会在眼前涌现出一幅多彩的画面,并且忧如能够听到美好的声音:孩子的唤鹅声,鹅儿引颈高歌声、戏水声。
我们读了会感觉到春季的盎然活力,感遇到乡村生活的安静和甜美。
骆宾王自小就胸襟立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天生一副侠肝义胆。
但他一世崎岖,他以前担当过长主簿,不久因罪入狱,贬临海丞,郁郁不得志,弃官而去。
以后他辅助徐敬业征伐武则天,草拟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名扬天下,连武则天自己读了也叹息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让他漂泊,宰相的过失不小 ! ”高中语文作文名人案例素材( 二)伏尔泰 (1694 ~ 1788) ,法国作家、哲学家和启发思想家。
他的文学作品和哲学着作充满了反封建、反宗教的精神,对18 世纪法国财产阶级革命有踊跃影响。
他的原名为弗兰苏阿· 马利 · 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
他出生於巴黎一个富饶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法律评判人。
古代文人墨客及其作品赏析

古代文人墨客及其作品赏析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人墨客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他们以独特的笔墨和创作才华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精彩纷呈的作品。
本文将针对古代文人墨客及其作品进行赏析,旨在展示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一、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巨擘古代文人墨客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就是王羲之。
他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巨擘,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给后世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以行草书为主,字体工整、笔势独特,给人一种优美的艺术享受。
可以说,王羲之是古代文人墨客中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影响了几千年的书法发展。
二、杜甫——诗词巨匠的代表古代文人墨客中最受喜爱的诗人之一就是杜甫。
他以写实主义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情感描写,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
杜甫的作品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词常常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他对和平、正义和幸福的向往。
杜甫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三、苏轼——豪放派文人的代表苏轼是古代文人墨客中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他以其活泼豪放的性格和非凡的文学才华成为文坛的璀璨明星。
苏轼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行文流畅自然,语言质朴真实,展现了他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
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包括了广泛的主题,从山水田园到政治抒怀,无一不显示出他丰富多样的艺术天赋和敏锐的思想洞察力。
四、辛弃疾——爱国主义文人的代表辛弃疾是古代文人墨客中一个重要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讴歌了爱国主义精神。
辛弃疾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时局的忧虑。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凝练,给后世传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的诗作在古代文学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以自己的笔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五、唐伯虎——文人画的代表唐伯虎是古代文人墨客中著名的画家,他以文人画而闻名于世。
唐伯虎的画作充满了诙谐幽默的气息,富有个性和创意。
2021高考备考人物素材:李白、陶渊明、曹操

2021高考备考人物素材:李白、陶渊明、曹操01李白一、李白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代表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李白词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4.姓名由来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
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
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
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二、献赋谋仕1.有资料说,李白的祖先曾经获罪,并且祸及后代,所以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他自己不想参加科举,而是不能参加。
古代诗人与其代表作品的鉴赏与解读

古代诗人与其代表作品的鉴赏与解读在中国文学史上,众多的古代诗人与他们的代表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本文将通过鉴赏与解读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的方式,探究其思想、审美观和艺术特点。
一、李白与《静夜思》李白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唐朝最具传世价值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而《静夜思》作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静夜思》简洁明了地描写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寥寥数语,诗人抒发了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离别的痛苦感。
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二、杜甫与《月夜忆舍弟》杜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风俗和人民疾苦的关怀。
《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对已故弟弟的悼念之作。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展现了明净的月光下,诗人对亡兄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内心的感慨融入其中,使作品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浓烈的情感抒发。
杜甫以其独特的风格,使诗人与读者之间建立了情感的共鸣。
三、苏轼与《水调歌头》苏轼,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感情真挚而脍炙人口。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自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水调歌头》以水乡的景色为背景,诗人以自由奔放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生的隐喻,勾勒出生活的种种滋味。
苏轼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对生活的真实态度,使《水调歌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四、白居易与《长恨歌》白居易,唐代优秀的诗人与政治家,他的作品以真实、深情而闻名。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杰作之一,以长达1200多字的篇幅描绘了王昭君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以叙事的方式展现了隋炀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感受,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含蓄的表达方式,使《长恨歌》成为了诗人及其作品的代表之作。
高考语文一些重要诗人的介绍及作品赏析素材

一些重要诗人的介绍及作品赏析杜甫一、作者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人,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诗人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具有史的认识价值,故被称为“诗史”,作者有“诗圣”之誉。
杜诗有多首入选中学课本,其中《登高》、《书愤》《兵车行》为高考必背篇目,《望岳》、《春望》、《秋兴》、《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皆广为传诵。
有《杜工部集》。
二、艺术风格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艺术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杜诗创作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沦落潦倒,“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
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出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他的不朽人格,为历代士人所景仰,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作品鉴赏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简析】:杜甫33岁在洛阳首次遇到刚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从此两人建立了千古传诵的友谊。
杜甫一生写过舵手亥年李白的诗,此为其中的一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
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在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
中国古代一些最常考的诗人及其生平简介5篇

中国古代一些最常考的诗人及其生平简介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一些最常考的诗人及其生平简介中国古代一些最常考的诗人及其生平简介陶潜(365—427),字渊明,一名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
代表作《归田园居》等。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
“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代表作《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
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
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
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
早年在蜀中度过。
他的父亲是个富商。
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语文古代文学名家作品赏析

语文古代文学名家作品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文学名家留下了他们的杰作。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赏析的对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对几位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的赏析,来领略他们的卓越才华和卓越艺术成就。
一、杜甫和《月夜忆舍弟》杜甫是唐代文学名家,他的作品总是展露出对社会悲苦的关怀。
其中,《月夜忆舍弟》正是他刻画兄弟之情的杰作。
《月夜忆舍弟》描写了杜甫对已故的弟弟的思念之情。
诗中,杜甫将舍弟与天上的明月相联系,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伤痛和思绪。
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杜甫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事物相融合,展现了他对兄弟之间深厚感情的思考。
整首诗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沉之情,让读者为之动容,赞叹杜甫对家族情感的真挚赋词。
二、苏轼和《赤壁赋》苏轼被称为宋代文学巨擘,他的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历史和人类情感的细腻触动。
其中,《赤壁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创作水平最高的散文之一。
《赤壁赋》描绘了苏轼在长江赤壁一役中历经沧桑的感慨与豪情,以及对友情和自然景观的赞美。
苏轼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充满了生动的描绘与奇特的变幻。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眼光展示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三、辛弃疾和《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一直以豪放奔放而闻名。
其中,他的《青玉案·元夕》以其华美的辞藻与激昂的情感,成为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青玉案·元夕》描绘了辛弃疾在元宵节夜晚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词中,辛弃疾通过对明月、烟花和亲人离去的描绘,展示了他对流年逝去和情感流散的思索。
整首词意境独特,感情真挚,既表达了对亲情爱情的珍惜,同时也对世事变幻的无奈感到深深的痛惜。
四、李白和《早发白帝城》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感人的诗情和豪放的艺术形象而闻名。
其中,《早发白帝城》被誉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岑参、辛弃疾、李清照、苏轼、白居易五位诗人的诗词赏析鉴赏

岑参诗歌鉴赏【作者简介】岑参(715—770),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南阳(今属河南)人,幼年丧父,由兄长教养长大。
天宝三载(744年),中第二名进士。
官至嘉州刺史,长于七言歌行体,有《岑嘉州诗集》。
曾两度从军,写下大量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的诗篇,成为唐代边塞诗人的最重要代表。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雄伟奇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七下附录第五首]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知背景]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此诗就是描写的这一情景。
[明诗意]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思家之情不能遏止,泪水沾湿双袖。
突遇旧友回京,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悟诗情] 一方面表达了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练习]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指明“悟诗情”的方法)2.借助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人和朋友马上相逢时的场面。
(请圈出句中物象)[答案]1. 一方面表达了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方法:抓关键句前两句+物象:马上、传语)2.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
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之后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古代著名诗人和作品评析和评价

古代著名诗人和作品评析和评价推荐一: 李白与《将进酒》李白是唐代最为知名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热情奔放、豪迈洒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其中,《将进酒》尤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代表作”。
《将进酒》是李白的长篇抒情诗,描绘了作者陶醉于酒与诗的迷人之中,同时又借酒泄愁、激发豪情,自比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诗句中不断重复出现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更是表达了作者享受人生、追求自由的过程和理念。
对于李白的《将进酒》,学者和鉴赏者的评价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其言志高远,蕴涵了作者对于自由与豁达的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也具有启迪意义;有人则认为其偏向于放浪形骸、沉溺于低级趣味,不足以成为一首真正的伟大作品。
不管怎么评价,《将进酒》都是李白代表作之一,其振奋人心、豪放洒脱的风格,也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阅读体验。
推荐二:苏轼与《水调歌头》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一直被人们吟咏传诵,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水调歌头》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
《水调歌头》以平淡、亲切的笔调,讲述了一位闯荡天涯的文人在思乡之际,怀念故乡风土人情、忆及父母亲人的感情,既有深厚的个人情感,又贴近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苏轼的《水调歌头》具有诗情画意、意境深远、凝练简洁等诸多特点,被公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代表之作。
同时,其关注人民生活,传递人文情怀的思想内涵,也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强调了必要的价值导向。
推荐三:杜甫与《登高》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以高远、深邃、凝重的文风和议论手法,表达了自己深沉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关怀,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登高》是杜甫代表作之一,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刻画了北国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内心的眷恋。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深入人心,身临其境的描绘令人魂牵梦绕,其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也为消解当前社会问题带来启示。
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选读与解析

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选读与解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古代文学名家。
他们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创造了众多经典之作,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几位古代文学名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进行选读与解析。
一、李白——豪放诗人的代表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他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诗歌风格而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感悟和抒发豪情壮志为主题,透露出了作者个人独特的生活哲学。
其中,李白的《静夜思》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李白以极简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月光、床前明月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凭借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和鲜明的情感色彩,成为李白不朽的艺术瑰宝。
二、苏轼——文学巨擘的传世之作苏轼(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散文、辞章等多个领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在苏轼的作品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备受推崇的词作。
词中,苏轼巧妙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物是人非之感。
通过写月亮的圆缺变化,寄托出主人公对于自己人生的追问和无奈。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超凡的创作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杜甫——诗史铁汉的作品佳篇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丰富多样,覆盖了政治、历史、风景、哲理等诸多主题。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凌厉的批判意识和真实的刻画手法而闻名。
其中,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展现他辩证思维和热衷社会变革的作品。
整首诗以描绘秋天壮丽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深刻反思和呼吁。
通过对大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的对比,杜甫巧妙地表达出他对于社会理想和政治真理的追求。
这首诗体现出了杜甫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于社会变革的迫切愿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高考著名诗人及其风格分析

著名诗人及其风格1.屈原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
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大纲选其《离骚》(节选)和《湘夫人》2首。
关键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楚辞体2.曹操其诗或反映汉末动乱现实,或抒发个人宏大抱负。
情感深沉,慷慨悲凉。
大纲选其《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3首。
关键词:思想积极质朴刚健(建安风骨)3.曹植其诗前期大都表现游乐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后期作品则充满愤激情绪,有的还能反映人民疾苦。
笔力雄健,词采华茂,在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上,讲究形式美,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纲选其《七步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视死忽如归)2首。
关键词:建功愤激笔力雄健词采华茂4.陶渊明其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隽永。
语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
大纲选其《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3首。
关键词:田园生活平淡自然简洁含蓄5.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
其诗题材丰富,感情真挚。
大纲选其《咏鹅》1首。
6.王勃其诗于清丽婉畅之中带有宏放浑厚的气象。
大纲选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
7.贺知章写景之诗,较清新通俗。
大纲选其《咏柳》《回乡偶书》(少小……)8.王之涣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其诗雄奇豪放,音乐性强,脍炙人口。
大纲选其《登鹳雀楼》《凉州词》2首。
9.孟浩然其诗多写隐居闲适生活和羁旅愁思。
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见长。
大纲选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3首。
10.王昌龄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也有闺怨、宫怨、送别之作,于七绝用力最专,常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七绝圣手”之誉。
大纲选其《出塞》(其一)《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3首。
关键词:气势雄浑格调高昂11.王维其诗前期多写边塞生活,后期多写山水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重要诗人的介绍及作品赏析杜甫一、作者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人,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诗人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具有史的认识价值,故被称为“诗史”,作者有“诗圣”之誉。
杜诗有多首入选中学课本,其中《登高》、《书愤》《兵车行》为高考必背篇目,《望岳》、《春望》、《秋兴》、《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皆广为传诵。
有《杜工部集》。
二、艺术风格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艺术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杜诗创作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沦落潦倒,“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
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出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他的不朽人格,为历代士人所景仰,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作品鉴赏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简析】:杜甫33岁在洛阳首次遇到刚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从此两人建立了千古传诵的友谊。
杜甫一生写过舵手亥年李白的诗,此为其中的一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
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在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
这是返璞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
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
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
代人着想,“怀”之深也。
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
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
”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
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
“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
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
”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
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
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
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
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读杜诗说》)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刘禹锡一、作者生平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曾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又贬为连州刺史。
性格刚毅,豪猛无畏,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打击。
诗歌创作与柳宗元齐名,晚年和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有《刘宾客集》,存诗八百余首。
其中《秋词》为高考必背篇目,《西塞山怀古》、《浪淘沙词九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艺术风格因政治的压抑和打击,诗人的诗风颇具独特性,呈现出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著精神。
诗歌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既约昂扬,坚毅高绝,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雄直的气势。
其咏史怀古之作平易简洁,凝聚悲情,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
三、作品鉴赏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
王濬: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
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
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
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
“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
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
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
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
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
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
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
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
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评这首诗说:“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
”(《唐诗成法》)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
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
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那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没有。
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
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
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
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
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见方回《瀛奎律髓》纪评)。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
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江山一统的结果。
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象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翻一翻历史,便知道在唐宪宗时期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八二一年到八二二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不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吗!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李贺一、作者生平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人,抱负远大,自视甚高。
因父名“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理想抱负被无情现实击得粉碎,备尝人生苦涩,卒于故里,年仅27岁。
有《李长吉歌诗》,存诗二百五十余首。
其中《李凭箜篌引》为高考必背篇目,《秋来》、《将进酒》、《雁门太守行》、《马诗二十三首》、《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著名,尤以《金铜仙人辞汉歌》为最,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为千古丽言,感人肺腑。
二、艺术风格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诗题材驰骋想象,具有极度浪漫主义的色彩。
他的诗造语奇特,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
在遣词造句、修辞设色方面的惨淡经营,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作品赏析雁门太守行①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③为君死。
【注释】①雁门大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
古雁门郡,在今山西西北部。
②易水:在今河北易县。
③玉龙:指剑。
【评析】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
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