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伤学74403
第一章 总论--中医筋伤学(六版)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筋伤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综合历代中医文献记载,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所谓“筋”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凡因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的人体上述组织病理损害,统称为“筋伤”,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损伤范畴。
引起筋伤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内外因素综合的结果。
全身性的内在因素与局部筋伤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局部筋伤也可引起全身性的病理变化。
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但是骨折、脱位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筋伤。
骨折愈合或脱位整复后仍遗留有各种筋伤症状的病例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这表明筋伤与骨折、脱位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外来暴力、强力扭转、牵拉压迫、跌扑闪挫或慢性劳损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均可导致筋伤,故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或日常生活中筋伤的发病率较高,在骨伤科患者中所占比重较大。
因此,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筋伤诊断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是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之一。
祖国医学很早就对筋伤疾病有所认识,据古文字专家考证,出土于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等病名记载,并有使用按摩、外敷药物治病的记录。
《吕氏春秋·古乐篇》介绍有:“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周礼·天官》载:“以酸养骨,以辛养筋……”等。
据史料考证:原始先民在劳动、生活和原始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在与虫蛇猛兽的搏斗中,各种创伤疾病在所难免。
古人通过用手抚摸、按压肿痛之处以祈减轻疼痛,用树叶、草茎等涂擦、包扎伤口或固定肢体以止血、消肿、止痛,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也是筋伤原始疗法的起源。
中医筋伤课件PPT
(五)根据受伤部位皮肤或粘 膜完整性受到破坏与否:
1、开放性—— 皮肤或粘膜有 创口流血,深 部组织与外界 环境沟通者。
4、职业工种:工人、农民、运动员易 损伤。
二、筋伤病机
1、筋伤病理 (1)、急性筋伤:软组织出现细微撕裂、
部分断裂或全部断裂; (2)、骨错缝:关节骨端轻微错移和滑
膜的嵌顿。 (3)、慢性筋伤:组织变性、增生、粘
连、挛缩。
伤筋的病机
筋肉损伤 筋断裂 络脉受损 气滞血瘀
2.气血的病理
病理
络脉受损: 桡神经损伤——
垂腕畸形。
筋骨、关节病机
筋的主要功能是联属关节,络缀形体, 主关节运动。
筋骨强壮,则关节活动正常,筋伤则活 动功能障碍。
病理
肌肉损伤——肌挛缩。
三、筋伤的分类
(一)按受伤原因分类:
扭伤 挫伤 碾压伤
扭伤
任何关节由于旋转、 牵拉或肌肉猛烈而 不协调的收缩等间 接暴力,使其发生 超出正常生理范围 的活动,会使肌肉、 肌腱、韧带、筋膜 或关节囊补过度牵 拉,引起撕裂、关 节错隙。
病机
气虚——全身或某一脏腑、器官、组织 出现功能不足和衰退的病理现象。疲 倦乏力、语声低微、呼吸、气短、胃 纳欠佳、自汉、细轻无力。
气脱——气随血脱,本元不固。突然 昏迷,或醒后又昏迷,目闭口开,面 色黄白,呼吸浅促,四肢厥冷,二便 失禁,脉微弱。
伤血—外力伤及经筋血脉,以 致筋伤出血或瘀血停积
(2)、间接暴力
损伤在远 离外力作 用的部位, 在传达力 作用的部 位。
(3)、肌肉强烈收缩
损伤在肌腱附着 点,如跟腱断裂, 髌韧带撕裂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 断裂。
(4)、持续劳损—累积性损伤。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筋伤学是一门独立学科
中医筋伤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筋柔骨正,骨和筋相辅相成的结构组织决定着中医外治手法的宗旨,推拿学就是更好的阐释;骨正筋柔,纠正微错位的关节紊乱,松解附近的软组织,从而达到筋柔气血通的作用,正骨手法被人们世代相传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革,正骨手法也在更新换代,精益求精!让我们来看一下,祖先前辈们对筋的论述,就会知晓筋的关键作用!中医筋伤学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当中,必然引起筋的损伤,伤后常常用手法按摩,或者用其他树枝树叶包扎肢体,逐步从中总结出了治疗筋伤的按摩,药物,固定等方法。
这就是筋伤外治的起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商代,甲骨文卜辞中就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等病名记载,并采用按摩,外敷药物等方法治疗筋骨疾病。
周代,《周礼天官冢宰》记载了“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等理论。
春秋战国时代,中医学经典著作《皇帝内径》详细记载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基本理论,其中阐发的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以及气伤痛,形伤肿等学说和论述。
汉代,《金匮要略》中记载有导引,吐纳,膏摩等方法,用于预防和治疗筋伤疾病。
晋代《肘后救卒方》,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宋代的《医说》元代的《世医得效方》,明代的《正体类要》两卷,均有记载筋伤疾病的论述与治疗方法。
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系统的总结了清代以前治疗筋伤的经验,对于筋伤的诊断,手法治疗记载详细。
该书在手法总论中写道“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而罗列序属,又各有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至此,中医筋伤学与中医正骨学科一样已经发展成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正府制定了一系列中医政策,中医学得到了蓬勃发展。
几千年来,筋伤学一直被继承和发扬,给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功不可没!筋伤学和正骨手法学,相辅相成,在中医外治手法领域,是完美的结合,可乃“双剑合璧”,去除骨伤科疾病,所向披靡!。
中医筋伤学
• 3 三国时期,《金匮要略》中记 载的导引、吐纳、膏摩等方法。 华佗创造了“五禽戏”的体育疗 法。
•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著作,有葛 洪著的《肘后救卒方》。隋、唐时期蔺 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备 急千金药方》不仅记载了筋伤的内外用 药,还记载了“老子按摩法”、“天竺 国按摩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中医筋伤学
概论
• 1 筋伤学的概念 • 凡因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 原因造成筋的损伤,统称筋伤。
• 近日,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 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显示,认为经常腰酸背痛比例为62%, 慢性劳损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 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中更 高达50%,比如科技、新闻、广告、 办公室人员、教师、出租车司机、售货 员、家庭妇女等更是高发人群。
病理
• • • • • • • 一、筋伤引起的全身病理变化 (一)筋伤引起的气血的病理改变 1、血瘀气滞 2、气血两虚 (二)筋伤引起骨与关节的病理改变 (三)筋伤引起脏腑的病理改变 (四)筋伤引起的经络的病理改变
• 二、筋伤引起的局部病理变化 • 三、骨错缝的病理变化
筋伤的临床表现
• 一、全身情况 • 急性筋伤由于瘀血停聚,积瘀化热,常 有发热(体温约为38.5度以内)。严重挤 压伤而致肌肉坏死者,可并发有酸中毒、 高血钾、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筋伤伴有失血过多,或兼有内脏损伤者, 可出现休克。
• • • • • •
二、局部症状 (一)疼痛压痛 (二)瘀血肿胀 (三)功能障碍 (四)畸形 (五)肌肉萎缩
• • • • • •
三、筋伤的并发症 (一)撕脱性骨折 (二)关节失稳或脱位 (三)神经损伤 (四)血管损伤 (五)骨质疏松
《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教学大纲《中医筋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403004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4.5学分,总学时72,理论58,见习14。
一.课程简介《中医筋伤学》是骨伤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
祖国医学所谓“筋”的概念,含盖了现代医学所指人体除内脏.大脑之外的所有软组织,如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骨膜.半月板.椎间盘.除中枢神经之外的神经.血管等。
《筋伤学》就是研究这些软组织疾病及创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大纲是根据骨伤专业目录及培养目标与要求,供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教学使用。
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筋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要适当介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也适当介绍国内外筋伤学的新进展。
要通过创新的多重教学手段及电子.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筋伤学的特点,筋伤的辩证诊断.临床表现.辩证诊断方法.筋伤的治疗。
熟悉筋伤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筋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筋伤的预防。
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筋伤常见疾病的手法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辩证诊断及治疗。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筋伤学
中医筋伤学第一节伤筋概论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关节软骨及其他各种软组织的损伤,统称为伤筋。
筋的范围比较广泛,伤筋是伤科最常见的疾患。
一、伤筋病因(一)外因外因主要指外力的伤害,与外感六淫之邪关系密切。
根据外力的性质,一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持续劳损三种。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撞击、挫压、牵拉、扭转等均可引起急性伤筋;持续劳损可造成慢性伤筋。
某些长期、单调、反复的动作,积劳也可发生劳损伤筋。
伤筋之后,复感风、寒、湿邪,局部伤瘀挟痹,使伤筋病程较长,恢复缓慢,易转为慢性伤筋。
(二)内因伤筋的病因与患者年龄、体质、局部的解剖结构等内在因素关系密切。
小儿筋骨发育不全,易发生扭伤、错缝、桡骨小头半脱位。
青壮年活动运动多,故筋肌断裂、撕裂伤较为常见。
而老年人气血虚弱、脏腑衰惫,则关节劳损、筋肌粘连、活动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
体质虚弱,稍过劳累,即感筋骨酸痛,易发劳损。
有些部位的解剖结构较弱或解剖结构特殊也容易造成一些损伤。
如肩关节关节盂浅窄,关节前下韧带较薄弱,故损伤的机会较其他关节多。
伤筋疾病的发生,外因是重要条件,内因是基础。
不同的外因可引起不同的筋的损伤,但由于内因的影响,在同一外因情况下,伤筋的种类、程度和性质都可有所不同。
只有这样全面地理解伤筋的病因,审因论治,才会对伤筋的诊断、治疗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伤筋的分类目前常用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1,根据病程不同分类(1)急性伤筋:指由暴力引起的,不超过2周的新鲜的筋的损伤。
(2)慢性伤筋:多指急性伤筋失治或治疗不当,超过2周的筋的损伤。
积劳成伤筋,慢性劳损造成的筋的损伤也属此类。
慢性伤筋好发于多动关节及负重部位。
急性伤筋患者如果不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迁延日久,伤处气血滞涩、血不荣筋,导致筋肉挛缩、疼痛、活动受限,变为慢性伤筋。
2,根据暴力形式不同分类(1)扭伤:扭伤指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损伤或撕裂。
中医筋伤学重点图文稿
中医筋伤学重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医筋伤学重点(整理)1.名解1.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仰卧,患侧膝关节伸直180,检查者将患肢小腿上提,使髋关节处于后伸位;或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腰背部保持挺直但不要过伸,颈部轻微屈曲,检查者握住患肢伸直膝关节同时后伸髋关节15,然后屈曲膝关节。
如出现疼痛沿大腿前方向下放射即为阳性,提示腰3、腰4神经根可能受到刺激,可能为要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所致,也可能是股经受到牵拉所致。
而要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是,此实验阴性。
2.跟臀试验:患者俯卧,双侧髋膝关节伸直放松,髋关节内收,检查者用手握住患者足部,是足跟触及到臀部,如腰骶关节病变,则引起腰骶部疼痛,骨盆甚至腰部也随之抬起,则该涉实验阳性,3.梨状肌综合症:由于梨状肌损伤、炎症或变异,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的以一侧臀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本病多见中青年人,是临床腰腿痛的最常见病症之一。
4.腕管综合症: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为主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登一系列症状群。
5.旋后肌综合症:由桡神经深支受压引起的以肌力减弱及麻痹为主的症候群,又称前臂背侧骨间神经卡压征、桡管综合征,临床上多见,患龄40—70,男性多见。
6.Tinel征:用手指轻叩腕掌部,如出现沿正中神经分布区电击感的异常感。
肌电图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诊断7.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的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因肩关节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以肩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
起病缓病程长。
8.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是一种非特异炎症所引起的以急性髋关节疼痛、肿胀、跛行为主的病程短暂的疾病。
临床多见3—10岁儿童,男孩多见女孩。
本病发生后,部分患儿可自行恢复,多数患儿针对性治疗克痊愈,否则有继发股骨头无菌坏死可能。
9.急性腰扭伤:指腰骶不肌肉、筋膜、韧带的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不疼痛,反复发作,时重时轻缠绵不绝,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弯腰工作时困难,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10.髌下脂肪垫损伤:由于脂肪垫受到损伤后产生水肿、充血、肥厚或发生无菌性炎症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引起膝关节疼痛或关节运动障碍的疾病。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筋伤学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论一、筋伤学的发展:1、起源:远古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内经》,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典籍,筋伤学理论的渊源,中医学理论的鼻祖;“筋膜”、“筋经”、“宗经”、“肌肉”;秦汉三国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治疗折跌绝筋的药物及治疗腰痛、痛痹的药物达60多种;《金匮要略》,记载导引、吐纳、膏摩等方法,既可治疗筋伤疾病又可预防疾病。
华佗:方药、针灸治疗疾病,外科手术,刮骨疗毒,“五禽戏”;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救卒方》,对骨折、脱臼的治疗有明确记载,对筋伤的肿胀、疼痛,在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内服、外用方面有所发展;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金疮伤筋断骨侯”、“金疮筋急相引痛不得屈伸侯”,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于骨折、脱臼的诊断名称,还记载了开放伤口的缝合方法;《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天竺国按摩法”、归纳了按摩手法“擦、捻、抱、推、搌、打、顿、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的第一部骨伤科专著;设立“太医署”;宋、金、元时期:《世医得效方》,《永类今方》。
将损失分为三期,初期血化瘀法(攻下逐瘀法、凉血活血法、行气活血法)、中期养血舒筋法、后期培补肝肾法;明清时期:明代有“正体科”、“跌伤科”,清代有正骨科,专治骨折、脱臼及跌打损伤,又称伤科。
代表作:朱肃《普济方》、异远真人《跌损妙方》、薛己《正体类要》、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第二节分类一、总分类:筋断、筋转、筋歪、筋走、筋翻、筋柔、筋强、筋粗、筋结、筋缩、筋痿;二、筋断:是指筋伤后,全部或部分断裂而言;筋不断:是指筋扭伤后淤血肿痛,甚至失去原来的正常位置,即筋走、筋歪、筋翻、筋转等。
筋强:是指筋伤后,僵硬强直,多见于陈伤瘀结不化。
筋粗:是指筋脉受伤后较正常为粗,多因瘀血阻滞,组织增生变性或痉挛所致。
筋结:是指筋伤后气血凝滞,出血囊肿状的局限性结块而言。
筋缩:是指筋伤后出现缩短现象,多见于损伤后关节固定时间较长,发生粘连或因固定在外翻或内翻的位置上出现外侧或内侧筋挛缩,而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
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二节肘与前臂筋 伤
第一节肩与上臂部 筋伤
第三节腕与手部筋 伤
第一节肩与上臂部筋伤
一肩部扭挫伤 二冈上肌腱炎 三肩袖损伤 四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 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六肩峰下滑囊炎 七肩关节周围炎 思考题
第二节肘与前臂筋伤
一肘部扭挫伤 二肱骨外上髁炎 三肱骨内上髁炎 四尺骨鹰嘴滑囊炎 五旋前圆肌综合征 六旋后肌综合征 七桡侧腕伸肌肌腱周围炎 八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九肘管综合征
第四节筋伤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手法治疗 三固定疗法 四练功疗法 五药物疗法 六针灸疗法 七针刀疗法 八手术疗法 九其他疗法
第一节颈项部 筋伤
第二节胸背部 筋伤
第三节腰部筋 伤
第四节骶尾部 筋伤
第一节颈项部筋伤
一颈部扭挫伤 二落枕 三先天性肌性斜颈 四胸廓出口综合征 五颈椎病 六颈椎关节错缝 思考题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 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第一节皮神经卡压综 合征
第二节纤维肌痛综合 征
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 第四节周围血管损伤
第五节颞下颌 关节紊乱症
第六节肌筋膜 炎
第一节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思考题
第二思考题
第四节周围血管损伤
思考题
第五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思考题
第六节肌筋膜炎
思考题
作者介绍
中医筋伤学实验指导
目录实验一运动创伤粘膏支持带固定法实验二局部封闭技术实验三肩及上臂部筋伤特殊理学试验1.肩痛弧征2.肩撞击综合征试验3.肩肱节律异常征4.上臂下落试验5.森蒂内拉(Centinela)冈上肌试验6.叶加森氏征7.勒丁顿(Ludington)氏征8.斯皮德(Speed)氏征9.伸肘重力试验10.肱二头肌抗阻试验11.肱三头肌抗阻试验实验四肘及前臂部筋伤特殊理学试验1.被动肘外翻应力试验2.屈腕抗阻试验3.前臂旋前抗阻试验4.腕背伸抗阻试验5.前臂旋后抗阻试验6.米尔氏(Mill’s)试验7.肘关节间隙压痛和挤压痛试验8.前臂“捻发音”试验实验五腕及手部筋伤特殊理学试验1.三角软纤维软骨盘挤压试验2.Phalen试验3.Froment征4.压脉带试验5.芬克尔斯坦(Finkelstein)试验实验六髋及大腿部筋伤特殊理学试验1.腘绳肌抗阻触摸(抗阻屈膝)试验2.奥伯氏(Ober's)征3.肢体“4”字试验(Patrick’stest)4.托马(Thomas)氏征5.直腿抬高试验6.梨状肌紧张试验7.抗阻屈髋试验8.大腿内收肌抗阻试验9.伸膝抗阻试验10.大腿后群肌肌腱张力试验11.阔筋膜肌紧张与松弛试验12.大腿抗阻外展试验13.抗阻屈髋屈膝试验实验七膝及小腿部筋伤特殊理学试验1.浮髌试验2.韧带紧张试验3.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侧方分离试验)4.单腿盘足试验5.膝关节内翻分离试验6.过伸反张试验7.膝关节前抽屉试验8.斯洛克姆(Slocum)试验9.拉赫曼(Lachman)试验10.膝关节后抽屉试验11.膝关节后沉征12.毛氏改良前、后抽屉试验13.轴移试验14.膝关节积液诱发膨出试验15.俯卧位膝关节过伸试验16.膝关节过伸17.膝关节过屈试验18.半月板前角挤压试验19.膝扭转挤压(McMurry)试验20.膝提拉研磨(Apley’s)试验21.斯坦曼氏(Steinmann’s)试验22.半月板重力试验23.摇摆试验24.盘状软骨弹拨试验25.鸭步试验26.髌骨边缘指压痛试验27.髌骨软骨磨擦试验28.单足半蹲试验29.压髌股四头肌收缩试验30.髌腱紧张压痛试验31.膝关节突屈试验32.髌韧带松弛紧张压痛试验实验八踝及足部筋伤特殊理学试验1.Thompson氏征2.足抗阻跖屈试验3.踝关节前抽屉试验4.趾抗阻跖屈试验实验九躯干部筋伤特殊理学试验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2.椎间孔挤压试验3.Adson试验4.挺胸(肋锁)试验5.肩过度外展试验6.跛行(Claudication )试验7.胸大肌锁骨部抗阻试验8.胸大肌胸肋部抗阻试验9.直腿抬高加强试验(Bragard征)10.健肢抬高试验11.仰卧挺腹试验12.Lindner征(屈颈试验)13.腘神经压迫试验14.股神经牵拉试验15.Naffziger征(颈静脉压迫试验)实验一运动创伤粘膏支持带固定法【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粘膏支持带的作用、原理及在运动创伤中的运用,初步掌握其基本技巧及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及跖腱膜损伤的固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筋伤学单选+多选=20 总论+各论的总述部分填空=20-30 总论部分名解5题=25简答2题(鉴别)梨状肌与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与胸口出口综合征(较少见),颈肩部与肩周炎特殊检查的方法案例2题=20 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01、“筋”,综合古代中医文献、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主要就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深浅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02、因各种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所造成人体组织病理损害统称为“筋伤”,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
03、《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与最完整的医学典籍,也就是筋伤学的理论渊源、对筋的概念有了描述, 有“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其中“筋” “筋膜” “肌肉”等名词延用至现在、★《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填空)《素问》: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04、《金匮要略》导引、吐纳、膏摩;即可治疗筋伤疾病,又可预防筋伤疾病。
华佗—五禽戏与摇脊疗法,这就是软组织损伤的功能疗法与按摩疗法(模仿虎、鹿、熊、猿、鹤--引挽腰体,动诸关节 )。
05、葛洪就是中国创伤骨科的创始人;代表作《肘后救卒方》,对筋伤的肿胀、疼痛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内服外用方面有所发展(或加酒或加醋或用药熨患处),沿用至今。
06、刘涓子著《刘涓子鬼遗方》后由龚庆宣整理,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对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提出消、托、补等治法。
07、隋·巢元方等《诸病源侯论》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与骨伤与脱臼的诊断名称。
还记载了开放伤口的正确缝合方法。
08、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归纳了按摩手法,手法治疗筋伤从此有了记载,以及筋伤的内外用药(天竺国按摩法说明当时的医学对外交流)。
09、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骨伤科专著,该书强调的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整体治疗思想,逐渐成为筋伤治疗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0、李仲南《永类钤方》总结了损伤后的三期用药原则(活血化瘀、养血舒筋与培元固肾)。
奠定了筋伤外用药的给药方法(按摩手法外还结合辛香、辛热、开窍的洗药、熨药、贴药、敷药)与用药原则基础(麝香、冰片、苏合香、冰片、麝香现代药理:透皮吸收)。
11、明代-正体科与跌伤科;清代-正骨科(伤科)。
12、薛己《正体类要》: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阐明与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13、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直旨》提出了以摸法诊断筋伤,以按摩推拿法治之,具体到推拿按摩的手法定义、适应证及手法的作用与机理。
该书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摸” 法主要用于筋伤的诊断,“推、拿、按、摩”等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筋伤。
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筋伤的病因系指引起筋伤的发病因素。
《内经》有坠落、击扑、五劳所伤等; 《金匮要略》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外因:指从外界作用于人体引起筋伤疾病的因素01、外力伤害:急骤的外来暴力所致的损伤,如跌扑闪挫、强力扭转、挤压牵拉、坠落撞击等。
依外力致伤的性质又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两类。
直接暴力:指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部位而引起筋的损伤,多为钝性挫伤;间接暴力:指筋伤发生于远离暴力作用的部位而因暴力的传导所致,多为撕裂伤;持续劳损:人体某一部位筋肉或负重部位因长时间的反复多次累积性损伤,与职业有关,为慢性筋伤。
02、风寒湿邪侵袭:就是发病的直接诱因,但不就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临床所见多就是因为外力、劳损后又复感风寒湿邪侵袭而引起的筋伤。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湿邪侵袭就是筋伤中比较常见的病因,所以在辨证论治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03、备注:中医筋伤学主要涉及机械力作用:如打击、挤压、切割或坠落等;异常的应力集中导致的劳损性、或退行性疾病;❖04、严重的创伤——物理性因素:如高温、寒冷、电流、放射线等;化学型因素:酸、碱、毒气等;生物因素:虫蛇叮咬等。
(二)内因:指人体内部因素影响而致筋伤的因素01.年龄:筋伤在不同年龄的好发部位与发生率不一样,如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中老年人的颈椎病、肩周炎。
02.体质:损伤的发生及其愈后多与体质强弱成正比例关系。
03.解剖结构:人体解剖结构本身的强弱对筋伤的影响,可用以判断各部位损伤机会及其发病率。
04.职业工种:虽然职业工种对内因的影响及与筋伤的关系较密切,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属于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
(三)内因与外因关系软组织的损伤可以就是单因素的结果,也可以就是多因素共同的结果。
不同的外在因素可以引起不同的损伤,而同一外在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引起的损伤类型、性质与程度又可以不同;与外力的大小、作用方式、时间与速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体积、硬度有关;与机体的疲劳状态、注意力、平衡协调能力等有关。
二、筋伤的病机明代薛己著《正体类要·序》中就提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的论点,阐明并强调了筋伤的局部与整体,外伤与内损的辨证关系。
(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 ---有机整体)(筋伤的局部与整体,外伤与内损的辨证关系)(一)气血病机01、急性筋伤与气血:急骤的暴力作用可致气血运行失常;(气伤痛,形伤肿)02、慢性筋伤与气血:虚则不耐疲劳,疲劳伤筋(二)津液病机01、急性筋伤与津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02、慢性筋伤与津液:关节、筋膜、肌腱与津液关系十分密切(慢性滑膜炎,腱鞘炎与OA等)(三)脏腑病机:脏腑就是生化气血,通调经络,濡养皮肉筋骨01、筋伤与肝肾“肝主筋”即指全身筋的功能与肝有密切的关系;肾主骨,生髓,由于筋附于骨,故筋伤疾病与肾有着密切关系。
肝肾不足,肝血亏损,则血不养筋;腰为肾府,肾虚则腰痛。
02、筋伤与脾胃胃受纳失权,脾运化失司,则清阳不布,气血亏虚,表现为筋肉萎缩,四肢倦怠,举动无力。
03、筋伤与肺心肺主气,心主血脉。
心肺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气血循行与营养输布,它与筋伤疾病有着密切联系。
04、经络病机: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及调节各部功能的通道。
跌扑筋伤,经络受损,脉络阻塞,气血之道不得宣通,导致气滞血瘀,为肿为痛。
05、筋骨、关节病机:筋附于骨上,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外。
“五劳所伤”:久卧伤气,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三、筋伤的分类❖(一)按受伤性质01、扭伤概念:由于扭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使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超越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引起撕裂、断裂、错位及关节错缝。
特点:外力远离损伤部,受伤部位多在关节周围。
02、挫伤概念:直接暴力打击或挤压撞击肢体局部而引起该处的闭合性损伤。
特点:以外力直接作用的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且因外力、部位的不同而损伤程度有异。
03、碾压伤概念:由于钝性物体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之外力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碾挫伤或脱套损伤。
特点:肌肉组织与神经、血管俱伤,易造成局部感染与坏死。
❖(二)按受伤的程度01、急性筋伤概念:称新伤,就是突然暴力造成的损伤,一般指伤后不超过2周的新鲜损伤。
特点: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瘀血斑、功能障碍等。
02、慢性筋伤概念:一般就是指急性损伤后失治或治疗不彻底,而转成的慢性损伤,伤后已超过2周以上未愈者,又称陈伤。
特点:多因受伤组织修复不良,出现粘连、纤维化而致。
注意有些慢性损伤没有明显的急性期。
(三)按受伤的病程01、撕裂伤概念:由于间接外力(扭、挫、牵拉)作用造成筋络损伤或筋部分撕裂损伤。
特点:由于致伤外力的大小、作用方向与致伤的部位不同,导致损伤程度各异,但功能的损失相对较小。
02、断裂伤概念:其机制与撕裂伤相同,只因外力大小有别,而造成筋的完全断裂损伤。
特点:常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畸形。
★03、骨错缝(名解)概念:指可动关节与微动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微细离位,也称关节骨缝错开,多因扭伤、挫伤而发生。
特点:可引起关节功能活动的障碍与局部疼痛、肿胀等。
❖(四)按受伤后皮肤粘膜有无破裂01、开放性损伤概念:指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筋伤,皮下及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者。
特点:此类损伤易发生感染。
又可分为穿入伤与穿透伤(内脏或腔体)02、闭合性损伤概念:指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筋伤,但皮肤保持其完整性者。
特点:此类损伤不易发生感染。
第三节筋伤的诊断一、筋伤的临床表现疼痛:疼痛为筋伤的主要症状;肿胀;畸形;功能障碍二、筋伤的判断诊断(一)问诊主诉、伤处、伤势、受伤时间、原因与体位(工种)、寒热、疼痛、肢体功能。
(二)望诊望人体全身:神色、形态(特殊体态);重点对损伤局部区进行望诊:畸形、肿胀、肿胀与肢体功能;望舌:舌质、舌苔(苔质、苔色)。
(三)闻诊重点闻关节弹响声、肌腱与腱鞘的摩擦音(捻发音)、关节摩擦音(研磨)。
(四)切诊01、脉诊❖(1)瘀血停积者多系实证,脉宜坚强而实,不宜虚细而涩。
洪大则顺,沉细则恶;(2)亡血过多系虚证,脉宜虚细而涩,不宜坚强而实。
沉小则顺,洪大则恶;(3)六脉模糊者,证虽轻,而预后恶;(4)外证虽重,而脉来缓与有神者,预后良好;(5)在重伤痛极时,脉多弦紧,偶尔出现结代脉,系疼痛而引起的暂时脉象,并非恶候。
★02、摸诊(1)重点摸诊内容:痛处、畸形、肤温、异常活动与肿块(2)摸诊主要方法:触摸、挤压、叩击、旋转与屈伸法。
注意:与健侧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五)筋伤检查法01、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颈部:前屈35°-45°/后伸 35°-45°/左右侧屈各 45°/左右旋转各 60°-80°腰部:前屈90°/后伸 30°/左右侧屈各 20°-30°/左右旋转各 30°肩关节:前屈90°/后伸45°/内旋80°/外旋30°/外展90°/内收 20-40°/上举90°肘关节:屈曲140°/过伸 0°-10°/旋前80°-90°/旋后80°-90°腕关节:背伸35°-60 °/掌屈50°-60°/桡偏25°-30°/尺偏30°-40°髋关节:屈曲145°/后伸40°/内旋与外旋均为40°-50°(屈曲膝关节)外展30°- 45°/内收20°-30°踝关节:背伸20°-30°/跖屈40°- 50°膝关节:屈曲145°/过伸10°/当膝关节屈曲时内旋约10°/外旋20°跟距关节:内翻 30°/外翻30°-35°02、神经系统检查法(1)感觉检查浅感觉:①触觉;②痛觉;深感觉:③温度觉;④位置觉;⑤震动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