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十四章 鞣质
天然药物化学(第二版)第十四章-强心苷
![天然药物化学(第二版)第十四章-强心苷](https://img.taocdn.com/s3/m/542b4e4e0b4e767f5acfceba.png)
性质
1. 性 状 2. 溶 解 性 3. 脱水反应 4. 苷键水解
4.1 酸催化水解 4.2 酶催化水解 4.3 碱催化水解
(一)性 状 强心苷:
性质
大多是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具有旋光性,味苦
C17侧链为α-构型时,味不苦 对粘膜有刺激性
(二)溶 解 性
性质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 难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
原生苷:含糖基数目多且具有葡萄糖,比次生苷和 苷元亲水性强,可溶于水、醇等溶剂。
次生苷:亲水性减弱可溶于乙酸乙酯、含水氯仿、 氯仿-乙醇(4∶1)等溶剂。
(二)溶 解 性
影响强心苷溶解性的主要因素:
性质
基本知识
1. 结 构 2. 性 质 3. 提 取 4. 分 离 5. 鉴 定 6. 6. 结构测
定
按化学结构分类
结构
甲型强心苷元
强心苷元
强
乙型强心苷元
心
苷
2,6-二去氧糖
糖的类型
6-去氧糖
α -羟基糖
强心苷元
结构
1. 强心苷元特点:
(1)A、B、C、D四个环稠合方式:
A/B∶B/C∶C/D 顺∶反∶顺
甲醇中溶解度 氯仿中溶解度
洋地黄苷甲 1∶225 1∶2
洋地黄苷乙 1∶550 1∶2
洋地黄苷丙 1∶2000 1∶2
分离流程:
HO OH
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
(西地兰)
O
OH O
OH
CH3 OO
CH3 O
O OH
CH3OO
OH
+
HO OH
狄戈辛
O OH
鞣质定实验报告
![鞣质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0cec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a.png)
鞣质定实验报告引言鞣质是植物细胞壁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增强细胞壁的稳定性和抗病性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鞣质的特性和定量方法,本文进行了鞣质定实验。
本实验以青梅叶为材料,通过提取鞣质并使用铁氯化法定量,从而获得了青梅叶中鞣质的含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相关讨论。
实验步骤1.取青梅叶片50克,洗净并切碎成小片。
2.将青梅叶片加入300 mL的95%乙醇中,密封容器。
在60°C的水浴中反复提取8小时,并定期摇晃容器。
3.用Whatman No. 1滤纸过滤提取液,收集滤液。
4.取得的提取液中加入10% FeCl3溶液,溶液中铁离子与鞣质结合形成蓝黑色的沉淀。
5.通过Whatman No. 1滤纸过滤产生的沉淀,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
6.将滤纸上的沉淀干燥至恒定重量,称量记录干燥后沉淀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从青梅叶中提取出鞣质,并使用铁氯化法定量。
实验样品的质量为50克,干燥后沉淀的质量为0.25克。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鞣质的含量为0.5%。
讨论本实验使用了铁氯化法对青梅叶中的鞣质进行定量分析。
铁氯化法是鞣质定性和定量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铁离子与鞣质结合形成特征的沉淀。
实验结果显示,青梅叶中鞣质的含量为0.5%。
这证明了青梅叶具有较高的鞣质含量,表明青梅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病性能力。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青梅叶的药用价值和开发相关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存在一些可改进的问题。
首先,实验中使用的提取时间较长,需要8小时,可以考虑优化提取方法以减少时间和提高效率。
其次,铁氯化法虽然常用且简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对样品产生一定的干扰平移现象。
总而言之,本实验成功地通过提取和定量方法获得了青梅叶中鞣质的含量。
这为进一步研究鞣质的特性和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结论在本次鞣质定实验中,我们通过提取和使用铁氯化法成功地获得了青梅叶中鞣质的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青梅叶中的鞣质含量为0.5%。
鞣质
![鞣质](https://img.taocdn.com/s3/m/43c18b8dcc22bcd126ff0c28.png)
鞣质作为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癌机理有些就是与其抗 氧化作用相关。病毒也是导致肿瘤的原因之一,Kakiuchi等研究了种鞣质成分对鸟 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中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逆没食子鞣质和没食子鞣 质单元体抑制活性较差,而二聚逆没食子鞣质的抑制性较强。这种抑制可因模板引 物(聚腺苷酸-寡胸腺嘧啶核酸)或酶的加入而发生逆转,从而提示这种抑制是由鞣质 与它们二者的相互作用所致。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大环二聚体鞣质的抗肿瘤活性 较强,并且大部分不是单纯的细胞毒作用,而是具有选择性,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对DNA拓扑异构酶-II的抑制作用也是鞣质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之一。
煎煮法
将植物材料放在砂罐或塘瓷器皿中,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 取出来。这是中国最早使用且现在仍在使用的传统浸出方法。此法既简便,又能溶 出植物材料中的大部分成分。缺点是对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植物 材料不宜用此法。
回流提取法
用有机溶剂进行加热提取时,需要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此 法较冷浸法提取率高,但对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多,这说明鞣质的抗病毒活性与收敛性相关。
抗脂质过氧化
虎杖、肉桂、杜仲等所含鞣质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而保护肝肾。葡萄籽可显著降 低高胆固醇饮食大鼠的血清。主要成分为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色素的一个制品经 动物实验确认具有减轻氧化性应激、抑制动脉硬化、胃溃疡、白内障等效果,最近 的临床实验又确认其有抑制运动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效果。槟榔鞣质对高血压大 鼠口服静注均可降低血压,但并不影响正常大鼠血压。柿子鞣质、大黄鞣质无降压 功效,但可减少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的可能性。
编辑本段研究进展
临床用于抗癌药物中有许多来源于植物的有效成分,如紫杉醇、喜树碱、长春 新碱、秋水仙碱等就是成功的范例。因此,从天然植物中筛选分离有效的抗癌活性 成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也是抗癌药物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 药用 植物中鞣质的研究在天然药物化学中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其在医药行业的 抗肿瘤治疗中也显示出相当诱人的前景。在可水解鞣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引入注目 的成就,确定了许多可水解鞣质的结构,并发现了不少新的生物活性。这些成就的 取得为进一步深入广泛开展鞣质类的研究工作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利用得天独厚的 几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的医疗实践经验,开辟 这一古老而年青的领域的研究工作,就一定能使药用鞣质的研究工作重放异彩,使 鞣质类化台物在医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技术—鞣质(中药化学课件)
![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技术—鞣质(中药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59d0c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f.png)
HOOC HO
OH
HO
OH
HO
OH COOH
六羟基
联苯二酸
2H2O HO
O CO
OH OH
HO
OC
O
逆没食子酸
O
CO
OH
HO
OH
HO H2O
OH COOH
黄没食子酸
可水解鞣质——逆没食子鞣质
O C O OH
HO
OH
HO OR COOH
R= -glc-glc 诃子鞣质
可水解鞣质——逆没食子鞣质
3.还原性 鞣质具有较强还原性,能还原斐林试剂,可使 KMnO4褪色, 鞣质极易被氧化,碱性条件下能使其氧化速度加快。
4.沉淀特性
(1)与蛋白质作用:鞣质可与蛋白质(如明胶溶液)结合生 成沉淀,使蛋白质变性。
(2)与重金属盐的作用:鞣质分子中有邻位酚羟基,故可与 多种金属离子鳌合。鞣质的水溶液遇Fe3+产生蓝(黑)色或绿 (黑色)色或沉淀,由于大多数植物药材中含有鞣质,因此通过 煎煮法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时,应避免铁器接触。
然后冷藏24小时,滤过
沉淀
滤液
低温可使之沉淀
灌封于安瓿再次加热灭菌
中药注射剂
(2)石灰法
方法一
中药水溶液
加氢氧化钙
沉淀
滤液
鞣质可与氢氧化 钙产生钙盐沉淀
方法二
中药粗粉
药材中加入石灰乳, 用各种方法提取。
提取液
鞣质与钙盐产生 沉淀留在药材中。
(3)明胶法
已分离提纯
中药水提液
加入4%明胶溶液,滤过
沉淀
HO HO HO HO
HOOC
OH
COO CH2 O
天然药物化学作业
![天然药物化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3bc61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d.png)
HO
OH
HO
O
O
(二)缩合鞣质
是儿茶素苯核之间通过碳-碳键相连,不具 有酯或甙键,在高温下或稀碱、稀酸作用下不 水解,迅速脱水缩合形成大分子化合物鞣红。 故又称鞣红鞣质类。此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 实、种子、及树皮中。
1.黄烷三醇类:
以儿茶素为代表。共有六种异构体。分布 最广的是(+)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5.与三氯化铁作用 可生成蓝黑或绿黑色沉淀。
6.与铁氰化钾氨溶液的作用 深红色至棕色。
7.鞣质的检识 基本反应是使明胶溶液变浑浊或生成沉淀。
四、提取
在选择合适溶剂的基础上,控制温度和时
间,达到快速、完全和不破坏鞣质的目的。提 取鞣质最好选用新鲜药材,且立即提取。干燥 宜在短时间内。
可选用乙醇-水(1:1),丙酮-水(1:1) 为溶剂,以丙酮-水(1:1)提取率高,新鲜植 物可适当提高丙酮的比例。工业上以水提为主, 精制以醋酸乙酯为溶剂。
• 儿茶素
OH
HO
O
OH OH
• 表儿茶素
OH
HO
O
OH OH
• 肉桂鞣质
HO
O
HO HO
HO HO
OH
OH
OH
R1
O
OH
R2
OH
O
OH
R3 HO
2.黄烷3,4二醇类(白花素类)
易发生聚缩,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OH
HO
O
OH OH OH
(三)复合鞣质
由逆没食子鞣质部分与原花色素部分结合 组成的,具有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的一切特 征。
三、鞣质的理化性质及检识
1. 大多为无定形粉末,具吸湿性。
鞣质及其他酚类(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鞣质及其他酚类(天然药物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d641f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0.png)
31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三)复合鞣质
黄烷醇和可水解鞣质通过碳 碳键连接而成
OH
HO O
HO
C
O
O
HO
C
HO OH
O O
CH2 OH HO H
O HO
OC CO
HO
OH
OH OH
O
OH
山茶素 B
HO OH OH OH
32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番石榴素 A
33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HO HO
O
OH C O C O
HO
OH
OH
HO
OH
OH
HO
OH
HO OH HO OH
OH OH
OH OH
OH OH
21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老鹳草素
HO OH OH OH
HO
OH
DHHDP
OC CO
O
O
脱氢六羟基联苯二酰基
CH2 O O
OC
OH
O
O
O
C
CO
OH HO
H
O HO
OH
HO
OH
OH
O
22
第一节
25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二)缩合鞣质
黄烷醇以碳碳缩合而成
可缩合为鞣红
茶叶、翻白草、大黄
主要结构单元以儿茶素为代 表的黄烷醇类
26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HO
O
1.黄烷-3-醇类
OH
鞣质类化合物研究的进展情况
![鞣质类化合物研究的进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a5c4e3f31126edb6f1a1064.png)
摘要】鞣质又称丹宁或鞣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能与蛋白质或生物碱结合成沉淀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因其能与生兽皮中的蛋白质结合而形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有良好透气性和透水性的皮革,因此称其为鞣质。
目前世界上形成了以日本冈山大学奥田拓男等为代表的鞣质专门研究室,使得鞣质成为十分活耀的研究领域。
至今已分离鉴定鞣质化合物400多种,新发现的化合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广,都超过了以往的总和。
鞣质的研究之所以受到重视,这是由其重要性所决定的,本文主要介绍当前鞣质研究的进展情况,对鞣质的各种结构类型、提取分离方法、鉴定、含量测定方法及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重点对鞣质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鞣质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含量测定1鞣质类化合物的概述及发展史1.1鞣质的概述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具有涩味和收敛性。
鞣质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可用来鞣皮,即与兽皮中的蛋白质相结合,使皮成为致密、柔韧、难于透水且不易腐败的革,因此称为鞣质。
因其属于多元酚类大分子化合物,分子表面具有多个酚羟基,因此它的生物活性应与这些酚羟基有较大的联系。
鞣质及相关的多元酚除具有结合活性外,还能使与之共存的金属离子减少。
这是由于鞣质的多元酚结构氧化成醌式结构所致,如鞣酸盐可氧化成邻苯醌类。
鞣质的一些重要活性基于其根本的脱氧作用,脱氧作用是由于鞣质向共存物形成的离子供氢而形成稳定的自由基。
据报道,鞣质的结构不同导致其不同的生物活性[1]。
1.2鞣质的结构类型鞣质又称鞣酸,是一类复杂的高分子多酚类化合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具有涩味和收敛性。
目前将鞣质分为水解鞣质、缩合鞣质以及缩合鞣质与水解鞣质中的葡萄糖以碳碳键连接而成的鞣质。
水解鞣质由酚酸及其衍生物与葡萄糖或多元醇通过甙键或酯键而形成的化合物。
因此,可被酸、碱、酶(如鞣酶、苦杏仁酶等)催化水解,依水解后所得酚酸类的不同,又可分为没食子酸鞣质和逆没食子酸鞣质两类。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4c95510f61fb7360b4c65f6.png)
1.天然产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一次代谢:一次代谢过程是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过程,几乎所有绿色植物中都存在。
一代产物:葡萄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二次代谢:二次代谢过程是指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又不起重要作用的过程。
二代产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3、正相分配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时,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液等,流动相则用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性有机溶剂反相分配色谱:当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时,两相可以颠倒,固定相可用液体石蜡,而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极性溶剂4、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5、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6、低聚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7、香豆素:邻羟基桂皮酸内酯类成分的总称,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基本骨架简单香豆素:指仅仅在它的苯环上有取代,且7位羟基与其6位或8位没有形成呋喃环或者吡喃环的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吡喃香豆素: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碳或8位碳上取代的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吡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及双吡喃香豆素类8、黄酮类化合物: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9、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
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
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 A)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天然药物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
![天然药物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c93d0259eef8c75fbfb3cd.png)
D.酸性梯度洗脱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37.氧化铝柱层析中,以四氯化碳为洗脱剂,何者先被洗脱()
A
B
C
D
E
38.结构式测定一般不用下列哪种方法()
A.紫外光谱B.红外光谱C.可见光谱
D.核磁共振光谱E.质谱
D. 连续回流法E. 蒸馏法
13.渗漉法比浸渍法提取效率高的主要因素是()
A.溶剂用量多B.提取时间长C.药粉粒度小D.可用混合溶剂E.保持较高的浓度差
14.影响提取效率最主要因素是()
A.药材粉碎度B.温度C.时间
D.细胞内外浓度差E.药材干湿度
15.哪种方法不适合使用有机溶剂()。
A.浸渍B.煎煮C.渗漉D.回流E.连续回流
A.水-亲脂性有机溶剂B.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C.两相能混溶的溶剂D.乙酸乙酯-石油醚
E.水-亲水性有机溶剂
22.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A.两相溶剂互溶B.两相溶剂互不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23.液-液萃取时,两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Ka和Kb,()
A.有机酸B.低聚糖C.氨基酸
D.蛋白质E.酸性树脂
6.欲从含有大分子的水溶液中,除去无机盐,最好选用()。
A.两相溶剂萃取法B.铅盐沉淀法
C.透析法D.结晶法E.盐析法
7.有效成分为内酯的化合物,欲纯化分离其杂质,可选用的方法是()。
A.乙醇沉淀法B.酸碱沉淀法C.铅盐沉淀法
D.透析法E.离子交换树脂法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鞣质有效成分、无效成分有效部位
9. 植化方法学-鞣 质
![9. 植化方法学-鞣 质](https://img.taocdn.com/s3/m/9806e6e8e45c3b3566ec8b0e.png)
15
• 六、波谱特征 • 1. 氢谱 • 缩合鞣质儿茶素单体H4的δ值一般位于
2.5~3.2ppm,当4位有另一儿茶素取代时, 受芳环A影响,该H4的δ值将向低场位移至 4.5~4.8ppm。 • 可水解鞣质没食子酰基上的二个对称芳氢 呈一个单峰,位于778~79
R
A δ66 H
OH
OH H
H
19
• 3. 质谱 • 常采用FAB-MS等软电离质谱测定分子量,
且负离子质谱比通常使用的正离子质谱更加 适合鞣质的测定。 • 可水解鞣质甲基化衍生物的EI-MS质谱中主 要发生酯基断裂,而缩合鞣质甲基化衍生物 的EI-MS质谱中主要发生C环的RDA裂解。
7
• 3. 分离纯化 • ① 溶剂法 • 鞣质水液加入乙酸乙酯萃取;鞣质乙酸乙
酯溶液加入乙醚得沉淀。 • ② 沉淀法 • 醋酸铅、碳酸铅、氢氧化铜或氢氧化铝均
能与鞣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 鞣质水溶液中分批加入明胶溶液,滤取沉
淀,用丙酮回流,鞣质溶于丙酮,蛋白质 不溶于丙酮而析出。
8
• ③ 层析法 • Sephadex LH-20常用于分离鞣质,水洗脱
时可得到糖类、氨基酸等;10~30%甲醇水 洗脱时主要得到酚性苷类如黄酮苷;40~80 %甲醇水洗脱时可以得到分子量300~700的 鞣质; 80~100 %甲醇水洗脱时可以得到分 子量700~1000的鞣质;50%丙酮水洗脱可 得到分子量大于1000的鞣质。 • MCI-CHP-20P柱层析 • HPLC制备柱色谱
• 3. 鞣质可用作生物碱和一些重金属中毒时 的解毒剂,因为它们能结合形成沉淀,减 少被机体的吸收。含缩合鞣质量较高的罗 布麻水提液喷于烟丝上制成低毒香烟,是 因为鞣质与尼古丁相结合形成难以挥发的 络合物,减少了烟雾中尼古丁的含量。
中药化学——鞣质类
![中药化学——鞣质类](https://img.taocdn.com/s3/m/b295410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1.png)
鞣质类(Tannins)⼜称单宁。
是⼀类结构复杂的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中⼴泛分布,尤以树⽪中为多,具有收敛、⽌⾎、抗菌作⽤,鞣质类成分具下列通性:
1.味涩。
⼤多数为⽆定形物质,较难提纯。
2.能与蛋⽩质结合⽣成沉淀,此性质在⼯业上⽤以鞣⾰。
3.⼤多数能溶于⽔与⼄醇形成胶体溶液,不溶于氯仿、苯、⽆⽔⼄醚与⽯油醚。
可溶于醋酸⼄酯。
4.鞣质的⽔溶液遇三氯化铁试剂产⽣蓝⿊⾊颜⾊或沉淀,故制备中草药制剂时,应避免与铁器接触。
5.鞣质的⽊溶液遇明胶、⽯灰、重⾦属盐类(如醋酸铅、醋酸铜、重铬酸钾)、⽣物碱等会产⽣沉淀,此性质可⽤于除考试,去中草药中的鞣质(视为杂质时)以及⽤于定性试验与含量测定。
6.鞣质在空⽓中能被氧化⽽颜⾊变深,特别在碱性溶液中变得更诀。
7.根据鞣质的结构可将鞣质分为两类,⼀类为⽔解鞣质,具有酯式或甙式结构,⼤多数由没⾷⼦酸(Gallicacid)或其衍⽣物与葡萄糖结合⽽成,糖上的每⼀个醇羟基都与没⾷⼦酸上的⼀个羟基结合成酯,可被酸、碱、酶⽔解。
含这类鞣质的中草药有五倍⼦、没⾷⼦、⽯榴果⽪等。
⽔解鞣质在医药上已提纯应⽤为消炎收敛药,名鞣酸。
另⼀类是缩合鞣质,⼀般由⼉茶素(Catechin)组成,结构复杂,不能⽔解,加酸加热能产⽣⼀种缩合物质--鞣酐(或名鞣红Phlobaphenes),中草药中的鞣质多数属于缩合鞣质。
对五倍⼦鞣质的结构有不同看法,⼀般认为代表性的结构式为β-五-间双没⾷⼦酰葡萄糖。
中药鞣质成分的性质及应用
![中药鞣质成分的性质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8b9b10128ea81c759f57814.png)
中药鞣质成分的性质及应用发表时间:2009-12-15T15:31:39.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6期供稿作者:尹克鑫[导读] 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可分为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两大类。
尹克鑫(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合肥 230061)【中图分类号】R9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266-02【摘要】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可分为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两大类。
目前对中药中的鞣质研究较少,但是鞣质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关键词】中药鞣质没食子五倍子药理测定去除鞣质是某些中药中的重要成分,具有许多重要的药理学作用,常见的含鞣质的中药有地榆、五倍子、虎杖、诃子、萹蓄、大黄等。
1 鞣质的分类 1.1水解鞣质是一类由酚酸及其衍生物与葡萄糖或多元醇通过甙键或酯键而形成的化合物,可被酸、碱、酶催化水解,根据水解后所得酚酸类的不同,可分为没食子酸鞣质和逆没食子酸鞣质两类。
常见的药材有五味子、没食子、柯子等。
1.2缩合鞣质是一类由儿茶素或其衍生物棓儿茶素等黄烷-3-醇化合物以碳-碳键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一般三聚体以上才具有鞣质的性质,不能被酸、碱水解。
水溶液在空气中久置能进一步缩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红棕色沉淀,称为鞣红。
与酸、碱共热时,鞣红的形成更快。
常见的药材有儿茶、茶叶、虎杖等。
2 常见中药中鞣质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2.1鞣质的一般药理作用鞣质具有收敛性,内服治疗胃出血、水泻等症,外用于创伤、灼伤,可使创伤后渗出物中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可减少分泌和防止感染,鞣质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有局部止血作用。
还能凝固微生物的原生质,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的可抗肠道病菌,用作止痢药;鞣质外用能沉淀蛋白质,用作创面保护药和局部止血药,治疗烧、烫伤;鞣质还能作为生物碱和重金属中毒时的化学解毒剂,它能与这些物质生成沉淀,减少吸收或不被人体吸收。
第十四章鞣质全篇
![第十四章鞣质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f292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7.png)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
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区别
试剂 可水解鞣质 缩合鞣质
稀酸 无沉淀 暗红色沉淀
溴水 无沉淀 橘黄色沉淀
FeCl3 蓝黑色
绿色
石灰水 青灰色沉淀 棕色沉淀
提取
提取首选溶剂:50%的丙酮水溶液。 因鞣质易受空气、光线、酶等因素影响,
例:二聚体缩合鞣质
OH
HO
O
OH
OH
O
HO
OH OH
OH
OH OH
从肉桂中分离出多种缩合鞣质。
新型鞣质
兼有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结构与性质 的鞣质。
常见的有黄烷-鞣花酸鞣质、原花青素-鞣 花酸鞣质、黄酮-鞣花酸鞣质等。
例:黄烷-鞣花酸鞣质
HO
OH HO
OH
HO
OH
狭
OH
叶
HO
栎
OO
OO
O
O
鞣
HO
O
质
HO
O
O
OH
HO
HO
O
OH
OH
OH OH
理化性质
性状:具有米黄色、棕色,甚至褐色的 无定形粉末(分子量500~3000)。
溶解性----水溶性(掌握) 还原性与酸性 与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掌握) 与金属离子络合--铁离子 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区别(掌握)
与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鞣质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蛋白质中的酰胺 基通过分子间的氢键结合形成不溶于水 的沉淀。
植物材料最好是新鲜的,提取操作要快。 避免用铁、铜等金属容器。 提取温度应在50℃以下。
分离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中药化学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中药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b80dc09b89680203d8254d.png)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根据鞣质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可水解鞣质:
缩 合 鞣质:
hHale Waihona Puke drolysable tannins
condensed tannins
复 合 鞣质:
complex tannins
一、可水解鞣质类
特点:分子中具有酯键和苷键,在酸、 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酚酸类化 合物和糖或多元醇。 分类:根据水解的主要产物(酚酸及其 多元醇)不同,分为没食子鞣质、逆没食子 鞣质(鞣花鞣质)、可水解鞣质低聚体、C苷鞣质和咖啡鞣质等。
1.没食子鞣质(gallotannins) (1)结构特点 ① 水解后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 多元醇。 ② 糖或多元醇部分的羟基全部 或部分地被酚酸或缩酚酸所酯化, 结构中具有酯键或酯苷键。其中糖 及多元醇部分最常见的为葡萄糖, 此外还有D-金缕梅糖(Dhamamelose)、原栎醇( protoquercitol)、奎宁酸( quinic acid)等。
HO
HO OC
OH H O
OH
OH
HO HO HO
OC
2
OC O O O OC
HCO O
O OC H O OH
具有DHHDP 基的 如老鹳草中的老鹳草 素(geraniin)。
HO HO
HO
HO O
具有Val基的如月见 草中的月见草素B (oenothein B)。
OH HO CO O HO HO O O HO HO OH HO OH OH OH CO CO CO OH O O CO CO O OCH2 OH O OH OH CO OH OH OH CH2O CO O OH OH OH OH OH
与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hexahydroxydiphenoyl, HHDP)有生源关系的酚羧酸的主要的酰基有: DHDG:脱氢二没食子酰基(dehydrodigalloyl) Val: 橡腕酰基(valoneoyl) Sang: 地榆酰基(sanguisorboyl) DHHDP:脱氢六羟基联苯二酰基 (dehydrohexahydroxydiphenoyl) Che: 诃子酰基(chebuloyl) 这些酰基态的酚羧酸在植物体内均来源于没食子 酰基,是相邻的二个、三个或四个没食子酰基之间发 生脱氢、偶合、重排、环裂等变化形成的。它们之间 的衍生关系可由图11-2表示。
鞣质类化合物分类及鉴别
![鞣质类化合物分类及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0d00dc0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f.png)
鞣质类化合物分类及鉴别一、鞣质类化合物分类鞣质又称单宁,是类比较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元酚类化合物,按照其结构差异可分为三种:1.水解鞣质:由于分子中具有酯键和苷键,在酸、碱、酶,特别是鞣质酶或苦杏仁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为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和糖或多元醇。
2.缩合鞣质:用酸、碱、酶处理或久置均不能水解,但可缩合为高分子不溶于水的产物“鞣红”,也称为黄烷类鞣质。
缩合鞣质与空气接触,特别是在酶的影响下,很易氧化,脱水缩合形成暗棕色或红棕色的鞣红沉淀。
3.复合鞣质:由可水解鞣质部分与黄烷醇缩合而成的一类鞣质。
其分子结构由逆没食子酸鞣质部分与黄烷部分组合而成,又具有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性质。
二、鞣质类化合物分类1.检品溶液的制备:取五倍子(含可水解鞣质),儿茶(含缩合鞣质),没食子酸(鞣质水解产生伪鞣质)少量(约0.1克)分别置大试管中,加蒸馏水约10ml,加热煮沸,过滤,滤液作以下试验:2.鞣质的一般反应(鞣质与伪鞣质的区别鉴定)(1)感观试验:取制备的鞣质和伪鞣质溶液,尝其味,并以石蕊试纸检查溶液是否呈酸性反应。
(2)三氯化铁反应:取制备的鞣质溶液(五倍子溶液或儿茶溶液)及伪鞣溶液(食子酸溶液)各1~2ml ,分别加入三氯化铁试液,鞣质产生绿色或兰黑色反应或沉淀;伪鞣质产生兰色反应。
(3)沉淀蛋白反应:取鞣质溶液及伪鞣质溶液各1~2ml,分别入明胶溶液数滴,鞣质立刻产生沉淀反应。
(4)生物碱反应:取鞣质溶液及伪鞣质溶液各1~2ml,分别滴加0.1%咖啡碱水溶液,鞣质液产生沉淀反应,伪鞣质不产生沉淀反应。
3.可水解鞣和缩合鞣质的区别鉴定(1)鞣红反应:取五倍子浸液(含可水解鞣质),儿茶浸液(含缩合鞣质)各2ml,分别加盐酸0.5ml,加热煮沸30分钟左右放冷。
中药化学鞣质
![中药化学鞣质](https://img.taocdn.com/s3/m/8933e4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e.png)
OH HO
COOCH2
HO
HO
O
HO
OH H
COO O O
OH
HO
CO OC
OH
OH
HO
OH
山茶素B
HO
OHHO
OH
OH OH
三、鞣质的理化性质
1. 多为灰白色无定形粉末,吸湿性。
2. 极性强,溶于水、甲醇、乙醇、丙 酮,可溶于醋酸乙酯、丙酮和乙醇 的混合液。难溶于氯仿、苯等。
3. 含酚羟基多,易被氧化,为强还原 剂,能还原斐林试剂。
一、鞣质(Tannins)的概述
(一)定义
原指具有鞣制皮革作用的物质。
现指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 的葡萄糖(或其他多元醇)酯、黄 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二者 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类化合物 (polyphenols)。
(二)生物活性
• 抗肿瘤——茶叶中的EGCG;月见 草素B
• 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 老
喷b后显橙色 可水解鞣质——喷a显蓝色,
喷b后变无色。 黄酮——喷a显暗绿色,喷b后变黄色
五、提取分离 (一)提取
提取溶剂:50~70%含水丙酮 提取方法:组织破碎法、冷浸法 注意事项:新鲜药材为好;
冷冻或用丙酮浸泡保存。
原料 50%~70%含水丙酮,室温高 速搅碎机内破碎成匀浆, 甩滤,药渣反复提3次
植物体内形成的,在热酸—醇处 理下能生成花色素的物质。
HO
O
OH OH
OH
木犀草黄烷(luteoliflavan)
HO
O
OH OH
OH OH HO
OH OH
原花青定C-1
OH
HO
OH 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鞣质的定义和分类
可水解鞣质
由酚酸和多元醇通过苷键或酯键形成。 可被酸、碱或酶催化水解。
酚酸
没食子酸
鞣花酸
多元醇
葡萄糖
鞣质的定义和分类
五倍子
蚜虫寄生于盐肤木嫩叶或叶柄, 刺伤而生成的一种囊状虫瘿
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
五倍子单宁
8
鞣质的定义和分类 缩合鞣质
由黄烷醇类缩合而成。不能被水解。
儿茶素
Profisetinidin
9
鞣质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
酸性 还原性 与蛋白质结合
10
鞣质的提取分离方法
P504
水虽然是鞣质类的优良溶剂,但非最合适的提取溶剂。 有机溶剂和水的复合体系最合适,例如丙酮-水体系
பைடு நூலகம்11
酿
白葡萄酒
用澄清葡萄汁发酵。
造
葡萄汁本身的味道 糖 酒精
工
艺 红葡萄酒
葡萄汁本身的味道
用皮渣(包括皮、种子和梗) 糖 酒精
与葡萄汁混合发酵而成
皮渣中的物质溶出
5
鞣质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鞣类质 结又 构称 比单 较宁复,杂的是多存元在酚于类自化然合界物的,一味
涩,具收敛作用。
分类: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第十四章 鞣 质
Tannin
本章学习要求 1. 了解鞣质的分类和理化性质 2. 了解鞣质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鞣质
动物躯体
生 皮(皮) 熟 皮(革)
鞣制
皮制品
3
葡萄酒
Red wine
味道复杂,美妙、丰富,但 其基础味道是收敛性的涩味。
White wine
清淡、新鲜的感觉,同 时又有一种酸味在里面。
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