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古诗鉴赏--知人论世,把握时代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 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过去, 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 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 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 “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 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 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从树木移情到人,从 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 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 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微点3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歌
1.(2019·陕西省榆林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9分)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 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 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 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译文】 有点凉的深秋之夜,有一个老头悠闲自在。吹灯后迟迟才躺下睡觉,秋 雨声中渐渐入眠。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早上天晴了有些 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 【赏析】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 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 形象。
解析 (1)B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误, “寒”应是语义双关,既有身体的寒冷,也有内心的寒冷,写出了作者对 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 况。故选B。
答案 (1)B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代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 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 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 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 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织,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 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 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 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第一节 读懂古代诗歌 三、知人论世,把握时代背景
微点1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歌
1.(2019·重庆市重点中学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9分)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 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 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 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微点4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歌
1.(2019·甘肃省定西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早 雁① 杜牧
【译文】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昔日的英豪人已 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赏析】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 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 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 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 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 “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寒”字正是移情 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 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 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这
微点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
来自百度文库
1.(2019·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 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 “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 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 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 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 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2)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 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 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 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 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 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 用)。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 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 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 迟”时间,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 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淡的情怀。
以上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诗的下半部分则 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
解析 (1)C项,“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根 据理解“壮士”是指荆轲。故选C。
答案 (1)C
(2)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 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本题题干已经给人物进行定位,即“老翁”,然后到诗句中圈出 直接或间接写老翁的内容,最后概括特点。
答案 (2)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 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 有闲适的情怀。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 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③孤寂淡泊的老 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 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解析 (2)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前两句写荷的生 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 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 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 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
解析 (2)诗歌的最后两句是: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大有今昔对比之 意,通过写昔日的壮烈牺牲和今日水犹寒进行对比,体现了壮士虽没但仍显悲 壮。诗人把情感寄托到寒冷的江水之中,体现了诗人对古人的赞美和仰慕之 情。
答案 (2)①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更显含蓄。骆诗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 的感受外,还有对现实的感受: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 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有着远大志向,以“用宾于王”为志,愿 洒满腔热血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然而生不逢时,仕途受挫,寒字 写尽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②骆诗构思更巧妙。“今日水犹寒”巧妙地 把古今联系起来,虚实对比:通过“昔”与“今”、“人”与“水”的鲜明 对比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的强烈震撼来烘托题旨。平易中见工巧。③结构方 面:骆诗跳跃性更大,更富艺术张力。
解析 (1)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故选D。 答案 (1)D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 诗。 B.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 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C.“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 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 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 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 “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 特性。 C.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 醒,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 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 人深有感触。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 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 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 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 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译文】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清 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眼看着秋 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 鲜艳,永不褪色。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 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 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 “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 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 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 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两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