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专业范例毕业论文

音乐表演专业范例毕业论文
音乐表演专业范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试谈合唱排练中声音训练的几个问题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音乐表演

层次专升本

学生孟祥吉

指导教师王博

2015年5月20日

试谈合唱排练中声音训练的几个问题

专业:音乐表演学号:03126108 :孟祥吉指导教师:王博

摘要:合唱是声乐演唱的最高级形式,是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是用丰富的人声音响来传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合唱是一种集体性演唱活动,由于演唱人数的优势,所以合唱本身在声音音响的运用方面,有它独特的优越条件。那么声音就成了合唱本身最直接的载体。但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合唱队员的声乐演唱的水平不尽相同,那么在合唱排练中声音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合唱队演唱水平达到更高境界的唯一途径。合唱的声音训练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整体合唱效果,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开声练唱,它要根据母音的发声特点与作品的咬字吐字,结合合唱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练习,要达到优质的合唱效果还必须与音色上的统一,语言的准确,各声部音量的均衡、力度的把握适当以及音准节奏的准确等各个方面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合唱队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合唱;声音观念;统一;呼吸;母音训练;声音位置

Try talking about chorus rehearsing several problem of

middle sound training

Abstract:The chorus is the most higher form of vocal music singing. It takes the multi- musical parts sounds of people a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it is an art of transmitting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humans with the rich sounds of people. The chorus is one kind of collective activity. Because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opulation, chorus itself has its unique excellence in the sound utilization aspect. Then the sound became the most direct carrier in a chorus itself. But usually because the level of chorus member's vocal music singing is different, then the sound training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chorus, and also it is the only way to make the level of chorus to achieve a higher boundary. The chorus sound is trained to be for the overall chorus effect gaining height mass, its effect sings not only practising in Yu Kai Sheng , it wants the pronounce words correctly or according to their traditional pronunciation pronunciation in singing according to vowel sou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and work, be tied in wedlock coming to carry out exercise chorus's reality, accuracy needing to reach the unification , language that the high grade chorus effect mounts be obliged to with tone colour , every part the sound volume balance , the dynamics assurance are appropriate as well as that intonation rhythm accuracy waits for each organic union of aspect , ability makes a chorus reach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Chorus;Sound idea;Unification;Breath;Vowel training;Sound position

目录

一、统一声音观念 (1)

(一)统一声音观念 (1)

(二)进行多声部训练 (2)

二、合唱发声的基本要求 (2)

(一)轻 (2)

(二)柔 (2)

(三)高 (2)

(四)美 (3)

(五)直 (3)

三、呼吸的训练 (3)

四、母音的训练 (4)

(一)常用母音的发声特点 (4)

(二)针对不同声部的母音练习 (5)

1 主旋律声部 (5)

2 辅助旋律声部 (6)

3 和声性声部 (6)

4 和弦低音声部 (6)

(三)针对不同作品的咬字吐字 (7)

五、声音位置的训练 (7)

参考文献 (9)

合唱艺术是声音艺术中一个高级的表现形式,一个好的合唱团如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必须在声音训练上下很大功夫。因此几乎所有的合唱团都在日常排练中固定了专门的时间用于声音训练,条件好的团体还有专门的声乐指导教师负责声乐训练。

由于对声音训练的意义认识不同,每个合唱队员在声乐方面的知识与修养也存在差异;再加上个人在用声上的观点、趣味不同,所以不同的合唱团具有不同的用声习惯和声音特色,在声音表现能力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怎么样去训练一个合唱团的声音呢?

在合唱排练中,个人认为声音训练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个合唱团必须对声音有较强的驾驭和控制能力,才有可能在力度、音量、声部均衡以及情感处理上有比较大的突破。所以合唱排练中声音训练必不可少!但是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好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才使我们所需要的声音呢?相信对于这一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本文就合唱排练中常常出现的这个问题以自己的排练经验来谈自己的看法,说明了如何统一声音观念、合唱发声的基本要求以及气息训练、母音训练及咬字训练的一些简单方法,但愿能对以后的合唱排练工作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一、统一声音观念

在合唱训练中,合唱队员对曲目的旋律熟悉后,必须强调统一声音观念。因为,合唱是以众人统一发出的声音为媒介来进行表现的艺术,所以,要达到统一声音观念的目的,就要在进行声乐训练时,对音色、音准、气息、共鸣等一系列的发声技巧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的指点和有重点的纠正。但对不同水平的合唱队的指点应有所区别。因为业余合唱团成员的声乐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其中不乏声乐爱好声,但他们对解决一些声乐方面的专业知识会感到困难。所以,要想在演出前的训练中使其更好地表现作品,就应该从声乐训练入手,进行有重点的指导,而不是面面俱到。

(一)统一声音观念

所谓声音观念,是指合唱队员演唱时对所应遵循的发声规律的认识。如要求每个人追求一种在气息支持下的集中、共鸣、有穿透力的声音,达到全体合唱队员唱出统一的声音,并使合唱各声部达到平衡、统一、和谐。在这个审美标准的

指导下,利用正确的训练方法,会使声音扩大、吸气均匀、横膈膜下降、肋骨扩、声带并拢、喉结稳定、发音整齐、收得干净、断接分明、韵母音质明亮、声音圆润而富有弹性。

(二)进行多声部训练

在平时应加强多声部训练,建立多声部听觉意识,强调各声部在平衡中达到统一、和谐。其中最主要的要提请各声部注意:在唱出自己声部的同时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而不是各唱各的,这样才能达到多声部的均衡、和谐、统一。

二、合唱发声的基本要求

(一)轻

以柔和的力度发声,一般的情况下不用太强的“爆发力”撞击声带,声带的振动是部分振动,即用一半的嗓音(半真半假),俗称“半声唱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半声”做出来的声音细腻、好听,再就是“半声”将每个人的嗓音个性掩盖到尽可能多的程度,而又由于每个人的“半声”中所包含的泛音极具融合性,使得群体音在整体上听起来是那样的和谐、统一、抱团。反之,如果用大嗓音,振波太强、声音灌得太满(除非作品要求非如此不可),群体音听起来就显得比较粗糙、质劣。另外,每个人的嗓音个性暴露太多,极具融合的泛音被减少到最小程度,群体音听起来也是散而不抱团的。

(二)柔

即“起音”要用“软起”,不用“硬起”。在轻声的基础上,运气、行腔的力度要均匀适中。吐字时,要先打开口腔,气沉丹田,然后,很到位地将字头、字腹、字尾用气息裹着送出来。一般的情况下不使用爆发力,而是用力源源不断地向外推。柔和的声音可以做出丰富多变的音乐线条,准确、生动而又细腻地塑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如果用“硬起音”和硬吐字,那么声音就显得单一、散乱,做出来的旋律线条也就生硬、尖绌、可塑性太小,无法完成各种音乐形象的塑造。另外,连续的硬发声,还会逐渐造成发声器官的僵硬,影响其灵活地运转,甚至最后连一首歌都唱不完。

(三)高

发声的位置要高。首先上下共鸣腔体要通畅,我们通常做的练习就是打哈欠:

“HO”,即气沉丹田,放松肩部、胸部,嘴、打开口腔,然后腰、腹部、两边嘴角稍稍给点劲,发出“HO”。在发“HO”的时候,应感觉这个“HO”母音是从脑门心——“天窗”处出来的。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喉部,因为该处是音源体所在,声音的支持点放得太松或憋得太紧,都会阻碍声音从“天窗”出来。因此,在发“HO”时,用口型,“O”俗称“鲤鱼嘴”,即竖着开口,起音和行腔时,两边口角要带出声音来。“HO”母音做好了以后,再把其他母音带过来。也就是说,所有的母音都要统一在一个位置上做出来。因为“HO”母音本身的位置比较高,很容易获得高位置,因此,习惯上先从“HO”母音做起。但要注意,必须是轻、柔,发声统一,合唱出来的声音也就统一了。

(四)美

指的是音色美。要做到音色美,首先是声音出来要有混合共鸣,即在唱高音时,除了头声共鸣以外,应带有咽、喉、胸腔体的共振,在唱低音时,除了胸声共鸣以外,要带喉、咽、头腔体的共鸣,唱中音时,亦兼有两头的共鸣。只不过在唱不同的声区时,各腔体的混合共鸣比例不同而已,被混合出来的声音是丰富而悦耳的。第二是共鸣腔体要“空”,要打开共鸣腔体。首先是打开咽腔。因为咽腔是上连头腔,下连喉、胸腔的关键部位。常用的办法是将上下颌骨尽可能分开,以增大口腔的空间,先从“HO”母音做起,再做其他母音。不论做何母音,上下颌骨都不能关闭。唱高音时,下颌往下掉,上颌稍向后掀,提笑肌,露上牙,气、声往前顶,使声音明亮、结实、有穿透力。唱中音时,要上挂头腔,下带胸腔,声音柔和饱满、富于变化。唱低音时,喉结往下走,拉长喉管,用咽口水的办法唱出饱满、结实的胸声。第三是做出来的声音要“松”。歌唱里的“松”并不是松垮的“松”,而有弹性的“松”的声音是明亮有“水分”的。必须是在良好的气力支持下,弛有序,以自然、灵活、积极的状态进行运作。唱高音时是硬而不僵,唱中低音时是松而不垮。自始至终保持发声器官的弹性。这种声音流畅、明亮、圆润而饱满。有时侯,因作品表现的特殊需要变暗、变尖或变别的更夸的音色这是完全可能的,则应另当别论。

(五)直

指的是声音的振波。在合唱中不允许有任何人发声带有振波,因为每个人发声的振波的波频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的波频叠在一起,会极破坏群体的统一与和谐。用直声(没有振波的声音),它不但可以统一声音,其音色也十分纯美动

听。

三、呼吸的训练

中师音乐课本第一册第九十页面明确指出,正确的歌唱呼吸是掌握好歌唱技能的重要因素。以整个歌唱艺术来讲,歌唱呼吸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从歌唱发声来说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与动力。人们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不自觉的活动,是建立在日常呼吸的生理基础之上,因此,吸进呼出的自然流动,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又与日常的呼吸不同。日常的呼吸,是下意识的运动,每分钟十六次。而歌唱的呼吸必须根据歌唱发声的艺术表现的要求进行。在发声上,呼吸应随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在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应做到有意控制。所以歌唱者必须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必须掌握三种呼吸方法:①整体一起呼吸,②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③循环呼吸。训练时全体起立,两手插腰,随老师的指挥动作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片刻,用轻柔的,平稳的“S”“嘟”有控制的缓缓呼出,这时老师可从听觉上检查学生们肺部、腹部是否扩,进行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如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

四、母音的训练

声乐而言,合唱与独唱一样是以歌声与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由此可见,合唱是语言艺术,它的咬字与发音状态,必须同时符合该种语言的发音和发声规律。而合唱的声音表现主要借助于母音的发挥,母音是构成音响与旋律的基础,音色与共鸣的完美体现,也主要靠母音的音乐化。于是乎,有人说:“合唱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一种母音艺术。”所以在合唱练声过程中如何训练母音尤为重要,而母音的选择又是训练母音的首要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正确的选择母音将会使训练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还会损害歌队队员的发声器官。

(一)常用母音的发声特点

合唱练声过程中主要选择单韵母“a、e、i 、o 、u、ü”等主要母音来训练,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汉语语音的音质特点与结构规律全面进行母音训练。为了避免在选择母音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有必要了解这六个母音在发声上存在哪些特点。

a :口腔打开,舌头放平,唇呈自然状态,这个音在母音中是最响亮的母音,而且在汉语语言的基本音节中它占有很大的优势,在音节中它一经出现就成为这个音节的主要母音,是歌唱发声时引长与发挥共鸣作用的重要母音。

o:口腔微开,舌头后缩,舌后部稍高,唇形保持略圆状态,这个音易于产生圆润的音色与共鸣效果。练声时,往往要求其他母音要带点“O”音,作为发声与共鸣的引导。

e :口腔微开,嘴角向两边展开,舌位与相同,唇呈扁状,练习时可以“O”的基础上使唇向两边伸展,保持口腔开合度与舌位不变。

i :口腔闭,嘴角展开,舌位高抬,唇形呈扁平状。歌唱时这个音应与说话有明显差异,歌唱时为了避免声音憋闷阻塞在咽喉腔,口腔宜适当打开,从而增强共鸣效果。

u:以发O的口形,唇向前伸,收缩变小,舌后部升高。属于高位半开口母音,口腔开度不大,歌唱时可适当把口腔扩大接近“O”母音,但仍应保持“U”的音色。

ü:舌头的位置与“i”一样,只是嘴唇成圆形。在读“i”的基础上,让嘴唇尽可能向前撮,它也属于高位半开口母音。

根据以上各母音的发声特点,结合实践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在合唱练声中不同的声部与母音选择相关的几个问题。

(二)针对不同声部的母音练习

不同声部在练声时选择的母音不完全相同,合唱艺术大多是多声部艺术,作品中必然存在层次问题。不同歌曲中各声部担任不同的角色,指导者对作品中的主旋律声部、辅助旋律声部、和声性声部、节奏性和弦低音声部等要作出相应处理,通过多维空间的不同层面塑造几个不同性格的音乐形象,求得既突出又统一的艺术境界。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在合唱练声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根据不同母音在发声时的不同特点,为各声部选择相应的母音进行练习。现分析如下:1、主旋律声部

作为主旋律,往往要求较其他声部更有穿透力。但通常情况下,主旋律位于高声部居多,可以不必过于强调音量。因为高声部的音域已经给了它较易突出的有利条件。但由于主旋律声部在节奏型上、咬字上灵活多变。所以指挥在处理主旋律声部练声时,往往采用多种母音相结合,而非单一母音进行训练。如例1 所

示:

图1 主旋律声部示例

2、辅助旋律声部

辅助旋律声部一般采取较主旋律稍弱的音量与稍暗的音色,尤其当辅助旋律声部在主旋律上方时更应有较明显的差别。而辅助旋律在主旋律下方时,可以采取同样的音量音色。这样,并不损害主旋律的清晰度。如例2 所示,在选择母音一般与主旋律为同母音进行。

图2 辅助旋律声部示例

3、和声性声部

和声性声部起着烘托主旋律的作用。它在音量和音色方面不能与主旋律相差太远,尤其当主旋律在高声部时,否则便会失去烘托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和声性声部选择单一的母音来练声。在训练强音量时选择开口母音如“a、o”等,弱音量时选择“u”母音或哼鸣“hm”,如例1 所示(中声部为和声性声部)。

4、和弦低音声部

担任此声部的一般为最低声部,起着树根的作用。因此,它的音量可以较强

些,以加强和声去向感和稳定性,尤其在无伴奏合唱作品中,更不可忽视它的作用,所以此声部在练声时往往选用开口母音“o”或“a”及相关的母音。当然在练声时不可忽视其灵活性,因为它除担任和弦基音外,还负有节奏律动甚至旋律的任务。总之,不同声部由于担任的角色不同,指挥在指导歌队进行练声时选择的母音不完全相同,它要根据各母音的发声特点并结合各声部的担负的任务来选择母音。

(三)针对不同作品的咬字吐字

在练声时选择的母音也不同,发声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美地演唱作品。排练合唱时,对歌词中的咬字吐字的要求也丝毫不能放松。咬字吐字是歌唱艺术的重要基本功之一,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技术不仅是要把歌词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训练得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合唱声音的和谐统一。

如作品《金黄色的云朵过夜了》中,有押“an”与“ang”韵的,在练声时也有必要反复训练。这两个韵母与“a”母音一样都属于开口呼,训练时同样可以结合不同辅音,如“岩、天、悬、站”与“堂、忙、荒、黄”等都可以用来练习。练唱时应注意口腔所有发音部位都突出,强调上下垂直走向,竖着打开的方法来咬字发音。为了更好地提高演唱作品的质量,在练声过程中要根据作品的咬字吐字来安排母音。

五、声音位置的训练

歌唱中共鸣可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部共鸣三种类型。合唱艺术寻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因为合唱的基础是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是个人的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灵活运用各声部的共鸣才能达到和谐、平衡、统一。好的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所以应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打开喉咙、放松舌根与下巴,开两指大的口形,软腭上吸,用半打呵欠的感觉进行发声训练,训练一般从中声区开始,因为中声区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就谈不到其它的一切。中声区所发出的声音靠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给唱高音打开通路。在巩固声区唱法后,再向高低两声区扩展。低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低音的呼气压力比较小,声带很自然地放松。用

“mo” 5 4 | 3 2 | 1 --‖的母音下行练习,就能逐渐找到胸声共鸣位置,再用“Ha”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腔。高声区的训练难度大,因为声音愈高呼气压力愈大,容易造成声带和喉头紧,此时必须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提高软腭,在一个音高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半音向上的方法扩大音域,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用“lu 、lu 、ya”的母音轻声高位地找到头腔共鸣位置,巩固声音、扩大音量。

总之,合唱的声音训练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整体合唱效果,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开声练唱,它要根据母音的发声特点与作品的咬字吐字,结合合唱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练习,要达到优质的合唱效果还必须与音色上的统一,语言的准确,各声部音量的均衡、力度的把握适当以及音准节奏的准确等各个方面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合唱队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从音.合唱艺术手册.音乐,,2000,第一版.

[2] 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高等教育,,1997,第一版.

[3] 凌.歌唱艺术漫谈 .文艺,, 1980.

[4] 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音乐,,1962,第一版.

[5]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师大学,,1987,第一版.

[6] 侯春波.高校合唱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教育学院学报,2004,(3).

[7] 韦海曦.混声合唱中的声乐艺术.师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8] 婧.合唱练声中母音选择初探.教育学院学报,2003,(1).

[9] 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高等教育,,1991.

[10] 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人民音乐,, 1988.

[11] 康宇丹. 合唱发声训练的特点[J]. 教育探究, 2006,(01).

[12] 建华. 合唱教学训练技巧浅析[J]. 教育(基教版), 2007,(09).

[13] 芳. 谈合唱音量的协调统一[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0).

[14] 福生. 合唱训练的探索[J]. 剧影月报, 2007,(02).

[15] 田玉斌. 合唱艺术与美声唱法-谈合唱的声音训练与运用[J]. 人民音乐, 2007,(07).

[16] 媚. 合唱声音训练的重点[J].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2007,(02).

[17] 建华. 合唱教学训练技巧浅析[J]. 教育(基教版), 2007,(09).

[18] 马东霞. 浅谈合唱教学中的技能训练[J]. 音乐天地, 2007,(10).

[19] 万婉治. 浅论正确发声与共鸣技巧在声乐中的运用[J]. 师学院学报,2004.

[20] 亚芳. 浅谈《教师口语》教学中的发声技能训练[J].师学院学报, 2001,(03).

在论文的选题、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指导教师王博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点评。在专业理论丰富的同时也知道了怎么样写论文以及怎样选材,更重要的是使我明白了任何工作都需要严谨的作风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此,我对精心辅导我的导师王老师致以衷心的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