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讲课讲稿
2024年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
![2024年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5f08ce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4.png)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教案苏武传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1.《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苏武的形象和品质的评价。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武传》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学生预习《苏武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传》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对《苏武传》的预习成果。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苏武传》。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词和重要句子。
3.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内容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武传》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对《苏武传》的理解和分析。
四、形象评价(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2.学生分享对苏武形象和品质的评价。
五、讨论与交流(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苏武传》的读后感。
2.学生记录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苏武传》,让学生了解了苏武的形象和品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苏武的形象和品质一、苏武的形象1.忠诚坚定:苏武在《苏武传》中被描绘为一位忠诚坚定的使臣。
当匈奴发动战争并俘虏了苏武时,他面临着严峻的选择。
然而,苏武坚决拒绝了匈奴的诱惑和威胁,坚守着自己的忠诚和使命。
他宁愿忍受困苦和折磨,也不愿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苏武传教案7篇
![苏武传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24a5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8.png)
苏武传教案7篇文言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3.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则古人刻苦学习的动画片。
(视频播放动画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第一则)1.人物简介:车胤(yì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县人。
东晋大臣。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正音正字。
3.出示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恭(gōng)勤(qín)焉(yān)4.出示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囊萤恭勤博贫焉点拨:“囊”,上中下结构;“恭”,部首是“”,不要错写成“水”或“氺”。
“勤”左下是两横、一竖一提,不要写作一横、一竖、一提。
5.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流利,又有节奏。
(1)朗读提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自己读,同桌互读。
三、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要求:(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1)得:买得起。
盛:装。
以夜继日: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夜以继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学习,该成语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9篇】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4c203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0.png)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9篇】篇一:《苏武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二、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
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课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苏武传学案讲稿MicrosoftWord文档
![苏武传学案讲稿Microsoft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220782bfc4ffe473368ab85.png)
《苏武传》①(讲稿)一、翻译第一段:1、苏武子卿,少以.父任(以-由于)2、兄弟并为..栘中厩监。
(并-都担任;稍迁-逐渐升迁)..郎,稍迁3、数.()通使相窥观4、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扣留)5、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挡,抵偿)(汉方也扣留匈奴使者来抵偿..)6、汉天子我丈人..。
丈人-古义:对男子长..行.也(属判断句,汉天子是我的长辈辈的尊称今义:岳父(妻子的父亲)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全部送回)【拓展】《三国演义》第104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逝世)第107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归属)第120回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合为)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译为:于是委派苏武以中朗将的官衔出使匈奴,带着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节返回匈奴。
9、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因-趁机;答-报答)。
10、武与副中朗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吏;俱-动词,同行,一起出发。
)1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既-在……以后;遗-赠送)1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益-更加所望-所希望的结果,名词)第二段: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会-刚好碰上(适逢)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后来跟随浞野侯赵破奴被困在...匈奴境中。
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暗中策划勾结)4、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相知-相交很深,候-看望)5、幸蒙其赏赐(幸-希望;其-汉朝)6、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将财物送给……)7、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一月以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单于的母后和她的子侄们留在王庭)8、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发-起事,行动;夜亡-连夜逃亡;告之-告发了虞常等人的阴谋)9、虞常生得(被活捉)第三段:1、单于使卫律治其事(负责审理)2、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发-被揭发;状-真实情况;语-告诉,动词)3、事如此,此必及我(如-发展到了;及-连累,此-这种情况或地步)4、见犯乃死,重.()负国(见犯-被凌辱;负国-辜负国家的委托)【温故知新】①承蒙见教(教我,表被动)②慈父见背(离我而去,表被动)③所见所闻(看见的事物或情况)5、虞常果引张胜(牵引,供出)【温故知新】①引蛇出洞引诱②引兵而东率领③引弓搭箭拉④引佩刀自刺拔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假使............?..有人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更加重的刑罚去处置他们呢7、宜.皆降之:降-使……归顺,使他们都归顺我匈奴最为合适..。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cae0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7.png)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苏武传》,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苏武传》全文阅读,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和崇高精神。
2. 重点词汇: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如“节”、“牧羊”、“匈奴”等。
3. 句子翻译:翻译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句子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总结苏武的精神品质。
4. 重点讲解:教师讲解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情感教育:传承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复习《苏武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苏武及其时代背景。
五、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心得体会和拓展阅读。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苏武传》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苏武在面对困境时坚守节操的事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高尚品质。
2.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苏武的位置,思考如何作出选择,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苏武传》原文及相关注释、译文。
2. 网络资源:查找与苏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3. 课外读物:推荐苏武相关书籍、论文,拓展学生视野。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016fb059eef8c75ebfb30a.png)
【篇一】苏武传公开课教案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苏武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二、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e4ac60d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3.png)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苏武传》,它选自《汉书·苏武传》,主要讲述了汉使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并企图软化他,迫使他投降,但苏武不辱使命,历经磨难,持节不屈,最终回到了汉朝的故事。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苏武勇敢、坚贞、忠诚、爱国的形象,展示了他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苏武传》的主要内容,把握苏武的形象特点。
2. 学习并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苏武传》的主要内容,把握苏武的形象特点。
难点:学习并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苏武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苏武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苏武传》,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苏武的形象特点。
3. 讲解分析: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分析苏武的形象,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苏武形象的理解,以及阅读文言文的感受。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苏武传》板书内容:1. 苏武的形象特点2. 文言文阅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苏武传》的内容,简要概括苏武的形象特点。
答案:苏武的形象特点是勇敢、坚贞、忠诚、爱国。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你在阅读文言文时运用的心解技巧。
(1)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2)根据上下文,推测未知词义;(3)分析句子结构,把握文章逻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苏武传》,让学生了解了苏武的英勇事迹,提高了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对苏武形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苏武传》教案说课讲解
![《苏武传》教案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d7a32e1852458fb760b5658.png)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
趁这时
今义:姐姐
今义:春秋战
今义:诚
今义:稍微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丢失、落下。
今义:聚会、集合。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武传与左传中传二整体感知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自读并翻译确认重点词义句式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文言基础知识集约稍迁至栘中厩ji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mzh空自苦亡人之地亡
《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
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班固及《汉书》。
2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3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第二大组】:
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 的罪名胁迫苏武。而苏武很沉稳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 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维护了国家的声誉, 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时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转以 荣华富贵利诱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 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酣畅淋漓!既使 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
【第三大组】:写史一般要力求冷静、客观地反映事实。
班固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则是饱含 深情地以细节描写含蓄表达了对苏武高尚人格的敬佩仰慕 之情。细节如在匈奴把苏武囚禁大窖,并且断绝食物供给 时,苏武“卧嚙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流放北海,廩 食不至时,苏武“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顽强求生。“杖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又如在苏武回国时,是“始 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无限沧桑!这些最具感染力 的细节,充分表现出苏武过人的意志、韧劲和忠诚。
最新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2024)
![最新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31d287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7.png)
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小组 内共同探讨解决,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分享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分享讨论 成果,促进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 撞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
2024/1/29
17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 生动、形象。
网络资源利用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文献等,拓宽学生 的知识视野。
互动教学平台
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或社交媒体等工具,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 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2024/1/29
18
05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Chapter
2024/1/29
19
角色扮演活动安排
角色分配
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分配苏武、卫律、李陵等 角色,并准备相应的服饰和道具。
2024/1/29
注重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苏武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意志和爱国情怀。
8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
苏武
忠诚勇敢、威武不屈、贫 贱不移、坚贞不渝、心胸 宽广、爱憎分明。
2024/1/29
张胜
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变 节投降、背信弃义、懦弱 无能、无知少谋。
卫律
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 焰嚣张、不可一世、自私 自利。
汉朝与匈奴的经济文化交流
03
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汉朝与匈奴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
交流,包括商品、技术、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传播。
12
忠诚、节义等价值观念体现
苏武的忠诚精神
苏武作为汉朝使节,被匈奴扣留 十九年,期间始终坚守忠诚于汉 朝的信念,展现了高度的忠诚精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04fb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9.png)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教案:《苏武传》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苏武传》。
本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体现了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3. 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难点: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播放PPT,展示苏武传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苏武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巡回指导。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5. 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体现爱国精神。
六、板书设计:苏武传出使匈奴坚守节操历尽艰辛不辱使命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对苏武传的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苏武传》,学生了解了苏武的爱国精神,但在实践拓展环节,学生对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体现爱国精神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其他历史人物的爱国故事,进行交流分享。
2. 组织一次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作文比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武传,主要涉及苏武出使匈奴、坚守节操、历尽艰辛、不辱使命等事迹。
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苏武爱国精神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3b12a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a.png)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第一篇:教学设计苏武传苏武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教学难点:评价传主价值意义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了解班固及《汉书》的有关知识,整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进行文言知识检测;用加小标题的形式疏通情节,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人物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评价其积极意义。
3、在学习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于国家、个人于社会的思考认识。
一、导入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入,心灵的抉择决定了生命的坚强与脆弱,高贵与卑贱。
二,品味、鉴赏1、研习三、四自然段问题一:你如何评价苏武的自杀行为?(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见犯乃死,重负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决心。
问题二:面对苏武的自杀行为,周围人各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你如何理解这些反应?“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苏武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爱国情操惊天动地,真正的英雄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2、研习第五自然段找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朗读问题一:卫律是如何劝降的?你对卫律有什么样的评价?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
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又“举剑拟之”,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活脱脱一副卖国求荣叛徒嘴脸。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bf67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8.png)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掌握《苏武传》的基本内容,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1.1.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1.3 引导学生从苏武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对生僻词语进行翻译和解释。
1.2.2 人物分析: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坚定、勇敢的品质。
1.2.3 历史背景介绍:介绍苏武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1.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1.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苏武的事迹,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2.2.3 文学作品鉴赏: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3.1.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苏武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苏武为何能够坚持多年,他具备了哪些品质。
3.2 课文讲解3.2.1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3.2.2 翻译和解释:对生僻词语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2.3 人物分析: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坚定、勇敢的品质。
3.3 课堂讨论3.3.1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3.2 分享讨论结果: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3篇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2a5e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0.png)
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 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 教读非常必要。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ún”有误。煴,有二音,读 y ūn 意为“微火”,读 yùn 意同“熨”); ⑧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幸蒙/其赏赐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5、合作讨论 班固是怎样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6、以班级为单位,交流补充。 四、布置作业:赏析《苏武传》中的人物形象。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堂: 代的“苏武牧羊”故事广为传颂,千百年来,苏武已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英
苏武传(实用教案)
![苏武传(实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e3434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c.png)
苏武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和传世事迹。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
(2)苏武传世事迹的理解。
(3)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生僻词汇的理解。
(2)文言文的翻译。
(3)对苏武精神的提炼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武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苏武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苏武的事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引导学生探讨苏武的精神品质。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苏武精神的感悟。
(2)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苏武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苏武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分析苏武在匈奴的经历和他的坚守节操。
(2)探讨苏武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意义。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利用案例分析法,具体分析苏武的事迹。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意见。
《苏武传》教案 第一课时优秀5篇
![《苏武传》教案 第一课时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1f900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c.png)
《苏武传》教案第一课时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武传》教案第一课时优秀5篇在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66489f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1.png)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一、班固与《汉书》简介(略)二、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
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基本知识(一)句式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3、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4、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5、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6、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宾语前置)9、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10、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宾语前置)11、引佩刀自刺。
(宾语前置)(二)词类活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其一人夜亡(名作状)宜皆降之(使动)惠等哭,舆归营(名作状)单于壮其节(意动)欲因此时降武(使动)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被动)空以身膏草野(名作动)(三)文言实词积累数:1、名词。
《苏武传》说课学习教案稿范例高品质版
![《苏武传》说课学习教案稿范例高品质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c5ef393186bceb19e8bbf5.png)
《苏武传》讲课稿淮南五中高一语文组陈孝宇一、说教材(一)知识和能力要求:1.认识《汉书》列传体作品的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文中的主要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并会翻译一般的文言句式;培育阅读列传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汉书》精妙的艺术手法(二)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苏武牧羊的历史,感觉苏武忠君爱国的光芒形象,领会此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2.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察作品人物形象,评论其踊跃意义;3.在学习中充分精神生活,完美自我人品,提高人生境地,逐渐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思虑和认识二、说教法过程和方法:1、小组合作、自主、研究式的学习方式2、怀疑学习,培育怀疑能力3、养成对文言字词句的怀疑能力,并初步解决问题4、逐渐培育对文章内容的研究怀疑能力,形成个性化阅读5、计划用三课时第一课时教课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构成踊跃的学习活动,转变教师解说、学生记录的教课模式,持续培育学生的研究怀疑能力,学生小组合作,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怀疑,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对证疑指导,讲堂上师生互动,让讲堂绽开出活力和生命力。
第二课时教课理念:1、这节课是学生小组之间展开沟通,学生参加到教课的进度中来,实现资源、知识的共享,提高学生的解说、沟通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更突出他们是学习的主动者、主体者,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由讲课老师对各小组进行评论,鼓舞。
3、联合背景资料,深入理解人物特点(学生展现自己认识的资料,教师适合增补)4、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文本,直面人物,主动参加,发掘研究,培育独立的鉴赏能力, 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得知识的梦想和能力。
5、以鉴赏为契机,培育民族精神,传成优异的传统文化,修养个人素质.第三课时教课理念:1、增强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放讲堂,让现代视角与历史视角交融;2、学生在古典文本的解读中注入现代的意识,去表现出时代意识和创新精神;3、让优异的文化在新世纪绽开出光彩。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优秀8篇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bd57e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1.png)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优秀8篇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苏武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二、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
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课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注: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3、我国史书体例简介:【课件】(1)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2)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3)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4、苏武出使背景:【课件地图】解说: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四、重点词句交流1、给生字注音在书上。
2、范读—自由读(注意字音、断句、语气)3、重难点强调——指名翻译。
4、重要注释勾画。
五、整体感知1、人物传记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文体,那应该怎样为一个人立传呢?本文是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呢?明确:(1)【课件】传记的一般写法:①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②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具体材料1、2、3……)③最后为作者评说解说:读懂文言文段的关键是材料,即第②点;而材料无非是人的“言”和“行”,即看他(她)说什么做什么。
(2)本文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只……2、理清思路:苏武为何入胡?有何遭遇?结局如何?(请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纲)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
(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苏武传遭遇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六、分析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思考: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写作特色)◆详略得当◆语言、细节描写◆对比反衬1、详略得当(1)课文在写人时,有详有略。
本文主人公是谁?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哪些人物写得简略?为什么?主人公:苏武主要人物:张胜、卫律、李陵次要人物:单于、汉使者……(2)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详略处理,其实本文在叙事上也做到了详略得当。
哪些事详写了?哪些事略写了?详:苏武宁死不降(卫李劝降)、卧雪牧羊……略:苏武为於革干王赏识及牛羊被盗……(3)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作用:突出主题,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用语言、细节刻画人物①语言描写多集中于:“受审讯”和“劝降”两件事。
如:“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细节描写,如: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
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③小结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苏武?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3、对比反衬: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张胜的贪生怕死——苏武的大义凛然卫律的卖国求荣——苏武的高风亮节李陵的计较个人——苏武的忠君报国◆解说:①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②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③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④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反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
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课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七、阅读拓展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明确:◆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信念与意志◆忠诚: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2、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窑、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
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呢?不会。
引刀自绝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
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
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3、苏武精神解读:【课件】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这更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岳飞抗金;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
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民族精神在各个国家的体现,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的作用:抗战八年,爱国的精神不倒,终于赶走侵略者。
4、温庭筠《苏武庙》【课件】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注释:①甲帐:武帝帐,“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陵。
④逝川:喻逝去的时间。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这里指往事。
(2)译文: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5、苏武不辱使命,荣归故里,请你为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
参考:【课件】◆苏武,他是铁骨铮铮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不辱使命,不放弃坚守的方向。
命运向他俯首,黑暗向他投降,正义向他挥手致敬,一位可歌可泣的忠诚义士,以他的青春年华,以他的苍颜白发,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见证了他高洁的灵魂;用他顽强的生命力,用他坚定的意志力,在中原大地上,树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永远不死的爱国心。
◆十九年的执着,十九年的信仰,换来的是十九年的永垂不朽!苏武的执着,李陵不懂,卫律不懂,单于不懂。
那执着是对爱国一种伟大的诠释,但是我们记住了苏武,历史记住了苏武!◆在他的生命里,国家为重,生命私利为轻。
十九年的苦难与折磨,他的头发白了,胡须长了,但他依旧手持汉节,但他依旧心存家国。
一颗坚贞不屈的爱国之心温暖了无边的荒野,富贵不动心,威武不屈膝,他用行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八、检测本文文言现象【课件】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