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f71d710827284b73f24250ac.png)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版)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有可能导致降低化疗药物剂量或延迟化疗时间,甚至终止化疗,由此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并增加医疗费用。
为提高CIT诊治水平,促进血小板生长因子在实体瘤领域的合理用药,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根据中国国情,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相关共识及指南的基础上,于2012年、2013年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3年CSCO学术年会期间举行了CIT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研讨会。
全国40余位来自血液病、肿瘤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与会并展开讨论,为CIT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制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针对国内外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参考2010年美国国家癌症网(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09年美国肿瘤护理学会(ONS)化疗和生物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07年美国血液学会(ASH)血小板输注指南、我国卫生部《内科输血指南》,达成CIT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CIT定义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的外周血中血小板<100×109/L。
当血小板<50×109/L时,可引起皮肤或黏膜出血,同时患者不能承受手术治疗和侵袭性操作检查;血小板<20×109/L,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危险性;血小板<10×109/L,则有自发性出血的极高危险性。
二、CIT的诊断及分级1.CIT的诊断标准:(1)外周血血小板<100×109/L;(2)发病前应有确切的应用某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且停药后血小板减少症状逐渐减轻或血小板恢复正常;(3)排除了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功能亢进等;(4)排除使用了同样能够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化疗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5)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如皮肤上有瘀点、紫癜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内脏出血迹象;(6)重新使用该化疗药后血小板减少症再次出现。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f6e7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d.png)
目 录
•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概述 •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现状 •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护理要点 •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教育
contents
01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 少症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持续改进
根据临床实践反馈,不断完善和 更新共识内容,提高诊疗效果。
04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 少症护理要点
CHAPTER
预防与观察
预防
。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预防出血 健康宣教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情况 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观察出血症状
注意患者有无皮肤出血点、瘀斑、牙 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及时记录并 报告医生。
02 疲乏无力
03 其他症状
02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 少症诊疗现状
CHAPTER
诊疗流程
01
诊断标准
02
病情评估
03
治疗建议
04
随访监测
诊疗方法
药物治疗
输血治疗
其他治疗
诊疗效果评估
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 出血症状改善情况 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03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CHAPTER
共识形成背景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现状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和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并发症处理
出血 感染 血栓形成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c22b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a.png)
激素治疗
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当患者血小板数量严重不足时,应考虑输注血小板。
适应症
血小板输注可以通过静脉输注进行,一般采用肘静脉或股静脉输注。每次输注前应检查血型、交叉配合等指标,确保输注的安全性。
输注方法
血小板输注
免疫调节剂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控制出血
对于出现出血症状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出血,防止发生意外。可以采用局部压迫、冷敷等方法止血,同时给予止血药物和抗感染治疗。
一般治疗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免疫抑制剂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03
本指南的编写过程中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它的发布将有助于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不断完善更新
由于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复杂性,本指南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和学术研究的进展。
未来展望
加强培训和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本指南,需要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指南的普及度和信任度。
营养支持
03
提供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增强信心和勇气,积极面对疾病。
患者教育
01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向患者普及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知识,减轻恐慌和焦虑情绪。
02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监测血小板水平、避免危险因素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06
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管理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da71be9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0.png)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癌症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化疗作为其中的重要手段,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也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为了规范我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行为,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我们组织专家团队,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
本共识旨在明确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诊疗指导。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共识的推广与实施,促进国内外同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水平的提高,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二、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之一,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因化疗药物种类、剂量、治疗方案以及患者个体差异而异。
据流行病学调查,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约20%~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症。
严重者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
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直接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这些药物可抑制骨髓内巨核细胞的成熟与分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生成。
化疗药物还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化疗药物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小板凋亡等。
不同类型的化疗药物对血小板生成的抑制作用有所不同。
例如,烷化剂类、抗代谢类、抗肿瘤抗生素等药物主要抑制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铂类药物则主要通过诱导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以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要点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8412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3.png)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要点《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是一份由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组共同制定的指南,旨在提供权威的临床诊疗建议,以促进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科学管理和规范化治疗。
以下是该共识主要要点:1.定义和诊断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患者在接受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正常范围,伴随出血或出血倾向的症状表现。
诊断应首先排除其他可能的血小板减少症,如骨髓抑制、肝脾功能异常等。
2.发病机制肿瘤化疗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血小板减少。
主要机制包括骨髓干细胞减少、血小板生成受抑制、寿命缩短和破坏增加,以及自身免疫干预等。
3.风险评估基于患者的特定风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基线血小板计数、影响造血功能的肿瘤类型和化疗药物等因素,可以进行风险评估。
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和个体化治疗。
4.预防策略预防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象变化。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采取增加剂量、减少给药量或延长化疗周期等策略进行个体化调整。
5.治疗原则对于已经发生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而非盲目应用药物。
对于无活动性出血、自发性血小板上升趋势的患者,无需立即进行干预治疗,仅需监测。
若出现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极低,可考虑使用Rh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免疫球蛋白或临时中止化疗。
6.凝血因子的使用在一些情况下,如临床出现严重或引发生命危险的大出血,可考虑使用血浆或凝血因子来补充凝血功能。
但对于没有具体指征的患者,应避免过度使用凝血因子。
7.随访和管理将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作为多学科团队的一部分,进行管理和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等,及时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总结起来,《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提供了针对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诊断和预防策略等方面的指导,为医生提供了规范临床治疗的参考,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及研究进展上传详解演示文稿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及研究进展上传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50c41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7a.png)
第十六页,共49页。
Schiffer CA, et al. J Clin Oncol. 2001;19:1519-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临床医生. 2001,29(3):29-30
王芳..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2): 109-112
我国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内科输血指南》 中规定
水肿:约占20% 心律失常:约占15%
肾功能不全者减量
老年人,尤其有心脏病史者慎用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ONS指南重点提示 心脏病史的患者慎用rhIL-11
ONS指南重点提示
对于既往有液体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颤或冠状动脉疾病 史的患者使用rhIL-11应慎重;具有上述症状风险的患者,如老年或使 用大剂量蒽环类药物预处理的患者应小心监测。
/L
CIT常导致化疗减量或延期或终止 CIT影响肿瘤的疗效,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通常在化疗后3至14天出现
CIT的出现及下降幅度和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是否联 合用药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化疗次数有关
第三页,共49页。
不同的化疗方案导致不同程度的CIT
第四页,共49页。
Shipp MA et al. J Clin Oncol. 1995;13:2916-2923 Kabger Cj et al. Semin Oncol. 1999;26:12-18
TPO在体内外均可刺激巨核细胞系的增殖和 分化,调控血小板生成各阶段
血小板生成的特异性调控因子,特异性升高 血小板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国外:TPO降低凋亡率,提高存活率
不使用TPO
使用TPO
不使用TPO,巨核细胞存活率随着培养时间推 移显著下降。
使用TPO,巨核细胞存活率随着培养时间显 著上升。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1962d8a1915f804d2a16c12f.png)
3.rhTPO最佳用药时机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尝试。对于采用 GC/GP方案上一周期血小板最低值<50*109/L者,可以 再本周起化疗第2、4、6日使用rhTPO,300U/kg/次。
胺类药物等。 5、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如皮肤上有瘀点、红斑或不明
原因的鼻出血等表现,甚至更加严重的内脏出血迹象。 6、重新使用该化疗药后血小板减少症再次复发。
CIT的临床影响
PLT计数低于50*109/L时,可引起皮肤或粘膜出血, 不能承受手术治疗和侵袭性操作检查。当PLT计数低于 20*109/L,有自发性出血可能,甚至出现内脏和脑出 血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Elting LS等研究显示,有 以下特征的CIT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
Elting,et al. J Clin Oncol. 2001;19:1137
① 既往有出血史(P <0.0001) ② 化疗前血小板计数<7.5*109/L(P<0.0001)
③ 顺铂、卡铂、卡氮芥、洛莫司汀化疗
(P=0.0002) ④ 骨髓转移(P=0.001) ⑤ 体能评分差(P=0.03) ⑥ 既往接受过放疗(P=0.03)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模式
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生长因子:rhTPO、rhIL-11
CIT的治疗
输注血小板
益处: - 减少微小出血的发病率 - 降低大量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
问题: 1)感染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等获得性传染病 2)产生血小板抗体而造成无效输注或者输注后免疫反应
STEPHEN, et al. Volume 4 • 2001 Oncology Special Edition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b46ee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8.png)
研究肿瘤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 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针对不同肿瘤类型和不同药物引起的血小板 减少,研究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预防性输注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方法
采用静脉输注方式,速度宜慢,一般需30分钟左右。
并发症的治疗
01
感染
对于感染的患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
02
出血
对于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
03
血栓形成
对于血栓形成的患者,可采用抗凝治疗,如肝素、华法林等。
对疑似骨髓抑血常规检查,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其他血 液指标。
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 板减少,如自身免疫性紫癜、感染等。
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紫癜
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骨髓象 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需与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 进行鉴别。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肿瘤药物 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病例三:治疗方法典型的病例
患者为年轻女性,因淋巴瘤接受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表现为口腔黏膜出血、 皮肤瘀斑,血细胞计数显示血小板数值下降至10×10^9/L。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出 血症状逐渐减轻。
06
临床实践经验和教训
常见的临床实践问题及解决方案
1 2
诊断不及时
对于肿瘤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时,需及时进 行病因诊断。
治疗方案选择不当
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需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如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血小板输注等。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d2f7fd79563c1ec4da7165.png)
【摘要】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 )为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
CIT 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强度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增加了治疗费用、降低了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预后。
CIT 的治疗主要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
对高危患者进行一、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IT 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基于近期文献和临床研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旨在为中国肿瘤学医师提供更合理的诊疗方案以帮助CIT 患者改善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白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Consensus o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 China (2019 version)The Society of Chemotherapy,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Committee of Neoplastic Supportive-Care (CONS),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Corresponding author: FENG Ji-feng, E-mail: fjif@ 【Abstract 】 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 is a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and its incidence is related to tumor type,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duration of chemotherapy, etc. CIT may lead to dose reduction, delayed chemotherapy administration, and increased application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which increase the cost of treatment and reduces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resulting in a poor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The main treatments of CIT include platelet transfusions and platelet 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s among high-risk patients may help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CIT.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trials, the Society of Chemotherapy,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and Committee of Neoplastic Supportive-Care(CONS),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issued this consensus, aiming to support Chinese oncologist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IT in China.【Key words 】 Tumor; 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11;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冯继锋 E-mail :fjif@1 概述1.1 定义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 )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1]。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a472e2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e.png)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是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仅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对患者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¹。
2019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以下简称2019版共识)²。
然而三年来,肿瘤治疗技术和药物日新月异,引起的CTIT更加复杂难治,迫切需要新的管理共识指引现阶段CTIT 的防治。
应时代所需,近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共同更新了《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科学的CTIT防治指导意见,更好地规范临床实践,满足临床需求。
本文对共识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解读,以供医疗工作者参考应用。
披沙沥金,挖掘精粹——共识更新要点汇总当今肿瘤治疗已发展为由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细胞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引起的CTIT也变得更为复杂,2023版共识紧随肿瘤治疗发展步伐对CTIT的概念、诊疗与预防等做出了更新。
CTIT概念扩展此次共识全面更新了CTIT的涵盖范围,除2019版共识中着重介绍的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外,纳入了免疫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靶向治疗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2023版共识进一步细化了CTIT治疗目标:(1)降低血小板减少所导致的出血风险;(2)提高血小板最低值,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3)减少CTIT导致的剂量强度降低及对远期生存的不良影响。
治疗方案:在2023版共识中,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TTIT)和化疗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CIT)的治疗方案相同。
对于血小板计数≤10×10⁹/L、CTIT合并世界卫生组织(WHO)出血分级2级及以上,或WHO 出血分级1级但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推荐输注血小板(推荐级别:1类)。
关于《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的九个问题
![关于《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的九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9b6bb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7.png)
关于《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的九个问题文丨JADE SNOW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N)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抑制,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的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2018年9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最新版的《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是以2014年版本的修订和更新。
时隔四年,看一看新版有哪些要点呢?01为什么会发生CIT?CI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对巨核系细胞的抑制作用所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和血小板过度破坏,通常在化疗后3~4天出现。
随着疗程的累加,对于同一患者引起的CIT会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剂量的累积而造成持续骨髓抑制所致。
02CIT有什么危险?CIT可能造成患者化疗药物剂量降低、化疗时间延迟、甚至终止化疗,还可能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并影响治疗效果。
外周血小板正常值范围是100~300×109/L,低于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症。
•当低于50×109/L时,可引起皮肤或黏膜出血,同时患者在承受手术和侵袭性创伤性检查中存在一定风险;•当低于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危险性;•当低于1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极高危险性。
03有哪些手段治疗CIT?CIT的治疗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
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TPO受体激动剂罗米司丁和艾曲泊帕。
目前在中国大陆只有rhIL-11和rhTPO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
04何时选择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是对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最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血小板输注会潜在带来感染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等获得性传染病毒疾病的风险,以及可能出现一些与血小板输注相关的并发症,还可能因产生血小板抗体而造成无效血小板输注或者输注后免疫反应。
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d4b4b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b.png)
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血小板减少症和肝损伤是肿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
虽然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已有相关指南发布,但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仍是空白。
同时临床实践中发现,当肿瘤患者合并肝损伤时,因其往往继发门静脉高压和脾亢等,进一步增加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使得患者在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上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为让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得到更科学的管理,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专家制定首个针对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肿瘤合并原发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病率介于慢性肝病非肝硬化患者的6%至肝硬化患者85%之间,鉴于肿瘤本身多种因素也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肿瘤合并原发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生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01病理生理学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既往被认为主要由脾功能亢进引起。
但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是一个复杂和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不同机制。
通常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增加和脾隔离。
02诊断及评估原发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包含下述要点: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肝病符合原发病因引起的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基础疾病或合并症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等;排除抗肿瘤治疗或其他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包括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抗生素、抗体偶联药物、肝素等;排除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03治疗治疗目标主要有提高血小板计数,降低自发性出血风险。
减少肿瘤系统治疗的减量或延迟,同时降低围手术期操作或手术相关创伤性出血风险。
治疗首先为病因治疗,并根据是否出血及治疗目标进行分级管理。
治疗措施的选择需根据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兼顾肝损伤的处理,并优选适应证获批及无肝毒性的药物。
对抗化疗所致的血小板降低,中医中药有何妙招?专家共识来解答
![对抗化疗所致的血小板降低,中医中药有何妙招?专家共识来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5f8acd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d.png)
对抗化疗所致的血小板降低,中医中药有何妙招?专家共识来解答一提到化疗,肿瘤患者总是“又爱又怕”。
“爱”的是化疗确实能够杀死身体里的癌细胞,延长生命;“怕”的是化疗药的副作用让患者们痛苦不堪,甚至难以坚持整个疗程。
作为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血小板减低一直困扰着众多肿瘤患者。
数据显示:•含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高达36.9%,尤其是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等化疗药物同时使用。
•接受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达卡巴嗪联合化疗的肉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达79%。
•接受替伊莫单抗与钇联合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则几乎全部发生3~4级血小板减少症。
然而,出现了血小板减少对肿瘤患者影响重大。
:血小板减少无法耐受时,大多数人会选择降低药物的使用剂量或延迟化疗时间,甚至终止化疗,势必影响疗效;:如果血小板持续下降,很可能导致皮肤、黏膜、脏器出血,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同时增加了医疗费用。
传统医学如何对抗血小板减少?中医基于“治未病”“既病防变”的理论,力争将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时间点前移,倡导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并主张中医药全程参与治疗。
一级预防针对血小板减少病因进行预防,也就是在血小板减低之前开始采取的措施。
推荐食补与非药物疗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草药:槐花、白茅根、阿胶、番薯叶、花生、藕节、三七、白及、侧柏叶、墨旱莲等,可按照患者饮食习惯、体质与临床证候合理搭配使用。
二级预防在第2个化疗周期内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以保证化疗可以按时足量进行,避免化疗药物减量或延迟。
可适当选择中药或中成药咖啡酸片可通过刺激巨核细胞成熟,增加巨核细胞数,预防和治疗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提升血小板水平,有效预防并减轻化疗过程中的骨髓抑制,有利于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恢复正常。
中药治疗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时,即需要进行治疗干预。
通常情况下,西医的干预措施比较固定,评估后根据血小板降低水平和整体状况进行血小板输注、应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应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T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由于抗肿瘤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尤其对巨核系细胞产生抑制作 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
美国一项针对43995例实体瘤CIT患者的调研显示,CIT是肿瘤化疗中常见并发 症,各瘤种中CIT*的发生率,最高的可达61.7% 1。
多项随机前瞻性输血试验:比较了预防性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带来的临床获益,发现 当PLT ≤10x109/L时输注血小板与PLT ≤20x109/L时输注血小板,在出血风险上 无明显差异;
美国ASH血小板输注指南中推荐:预防性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为PLT≤10x109/L,这 样不仅降低出血风险,还能减少血小板输 注所需的昂贵费用。
1. 王芳, 等.[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 14(2):109-112.
更新要点一: 规范血小板输注治疗
成人白血病和多数实体瘤患者中
新版共识规定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为PLT≤10x109/L
2014版CIT共识1
2018版CIT共识2
1.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版) 2.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 rhTPO超适应症使 用比例为67.75%
用药剂量不规范
• rhTPO未使用个体 化治疗剂量,而是 采用固定剂量;
• rhIL-11在推荐剂量 范围内使用比例仅 为24%
用药疗程不规范
• 正确监测PLT的水 平,并且合理停药 的比例仅为55.9% (rhTPO)和 41.2%(rhIL-11)
赵敏, 吴楠.[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2):31-32.
更新要点二: 规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用药
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类型
国内批准治疗CIT的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目前只有rhTPO和rhIL-11
促血小板生长因子
国内已上市
尚未上市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rhTPO
rhIL-11 TPO受体激动剂
治疗更具针对性 3. 尤其促进促血小板生长因
子在肿瘤领域的规范用药
目录
1. CIT的危害和诊断治疗现状
2.新版共识主要围绕CIT规范治疗而更新
规范多种治疗方案的用药 重视特殊人群CIT的治疗策略 3. 新版共识的其他更新要点 4. 总结
更新要点一: 规范血小板输注治疗
美国ASH血小板输注指南:
血小板输注阈值提高至20x109/L的临床获益并不明显1
2018新版共识预防输注阈值与国际 指南接轨
• 规范成人白血病和多数实体瘤患 者,尤其出血风险高的肿瘤类型 中,当血小板≤10x109/L时,应 当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 同时,强调输注血小板会增加获 得性传染疾病风险:艾滋病及丙 肝,反复输注易致无效输注及相 关并发症;
• 针对CIT治疗,在规范输注血小 板的同时,有必要使用促血小板 生长因子,以减少血小板输注带 来的相关问题
1. Wu Y, et al.[J]. Clinical Therapeutics, 2009, 31 Pt 2(Pt 2):2416.
CIT常常导致多种临床问题
一项临床研究针对278个CIT周期 进行分析,其中有40个周期 (14.3%) 出现了与临床相关的 事件 1:
• CIT常可导致化疗减量、延期、甚 至终止,影响化疗按时、足量的 进行,从而影响疗效;
中国治疗CIT存在用药不规范的问题:
临床不合理用药比例高达86.03%
我国一项针对408例肿瘤化疗所致CIT患者处方用药进行调研与分析的报告 显示:临床上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TPO和rhIL-11)治疗CIT时,不合理 用药率高达86.03%
用药时机不规范
• rhIL-11超适应症使 用比例达63.73%;
不同肿瘤类型中化疗方案所致CIT的发生率
CIT的发生率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61.70%
肠癌
50.50%
非小细胞肺癌
1. Wu Y, et al.[J]. Clinical Therapeutics, 2009, 31 Pt 2(Pt 2):2416.
(2018版)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 中国专家共识
2019年11月
目录
1.CIT的危害和诊断治疗现状 2.新版共识主要围绕CIT规范治疗而更新 3.新版共识的其他更新要点 4.总结
目录
1.CIT的危害和诊断治疗现状
CIT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且危害大 我国CIT治疗广泛存在用药不规范的问题 2. 新版共识主要围绕CIT规范治疗而更新 3. 新版共识的其他更新要点 4. 总结
• CIT往往增加出血风险,增加医疗 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CIT导致各种临床问题的发生比例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3.9
1. A, Hitron,et al.Journal of Oncology Pharmacy Practice 4(2011):312-319.
45.60%
卵巢癌
37.60%
乳腺癌 *PLT<150x109/L
CIT可依据血小板减少程度进行分级
新版共识参照NCI-CTC 4.03版,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对CIT进行分级和 评估出血严重程度。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多种化疗药物和方案均可导致CIT
该项临床调研结果显示:多种化疗药物和方案均可导致CIT,其中以吉西他 滨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更容易发生CIT,且以3,4级的CIT为主 1。
新版《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 专家共识》更新的意义
新版CIT共识更新的原则
1. 在2014版共识的基础上, 进行更新、补充和修订
2. 强调临床实用性 3. 所有建议皆须有佐证,并
且根据牛津大学EBM证据 等级分级
新版CIT共识更新的意义
1. 提高CIT的诊治水平 2. 规范我国CIT临床用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