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在中学物理教教材的对比
中美初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
・教师进修园地・中美初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汤 华(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邳州 221300) 中学物理教材是物理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的载体,它直接决定向学生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和进行什么思想教育的问题,即决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的编著直接关系到物理基础教育的方向和途径,关系到教育能否适合学校的需要和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因此,研究教材是物理教材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教材的多样化.而我国目前的教材多样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从国外教材中吸取先进经验,依然必不可少.本文拟以美国教材(Science and T echnology C oncepts for Middle School —Properties of Matter )中的第五章温度和密度的内容为例,对中美教材作一比较.其中中国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为方便起见,以下中国教材简称[1],美国教材简称[2].1 教材内容的框架结构不同在[2]中,第五章温度和密度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对照[2],其中的知识点在[1]中分列在第一册的第四章热现象、第十一章大气压强和第二册的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内能中.2 教材内容组织的出发点不同近年来,美国教材改变了以往以学科知识为框架的做法,重视以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组织教材.例如本章的内容安排,先在准备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同时提供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A )温度计中什么地方液体最多?(B )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单位是什么?(C )在温度计上,其测量的上、下限之间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在探究5.1中制作温度计,要求记录设计方案,要给温度计标出刻度值,并利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教室的温度,同时注意观察液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紧接着在探究5.2中,让学生用空气代替液体,重新设计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想法,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同时观察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最后在探究5.3中安排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描述固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在[2]其余的各章节中,也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组织教材或以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科学应用为框架来组织教材的.我国的教材则明显受知识中心课程论的影响,过分强调知识的自身结构和学问逻辑,编制模式基本上体现了物理学逻辑体系,适合系统讲授.例如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中,第一节首先安排学生学习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度的0℃和100℃是怎样规定的,知道摄氏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再在第二节中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接着在其后的章节中系统学习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现象.3 知识的广度、深度不同3.1 [2]比[1]深和广的部分—阅读材料部分在[2]中,教材提供了4篇阅读材料.第一篇是关于温度的单位的由来以及温度计的制作发展过程,介绍了G alieo ,Anders Celsius ,William Thoms on 在温度计制作发展史中所做的贡献,对于温度标准的约定以及温度的定义作了较详尽的说明.第二篇是关于热气球的工作原理,其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热气球的工作原理,还较详细地描述了热气球的结构,并附有彩图供以参考.另外文中还提及了莱特兄弟关于热气球的研究工作,并提出问题:热气球是如何利用密度的变化来改变其自身高度的?第三篇是有关密度的变化导致流动的问题,介绍了由于密度差,导致空气对流,形成风,以及由于液体的密度差形成海洋湍流,由于固体的密度差,导致了山的形成,还涉及到火山爆发的原因等等.将物理学的知识与天文、地理、气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像老鹰这样巨大的鸟不扇动翅膀,也能在天空中自由飞行?第四篇围绕美国人面对自然界的挑战,如何架起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的问题展开.文中介绍了输油管道从构思到设计的详细流程.提到了他们在建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例如随着地面深度的增加,阿拉斯加的土质硬度—23—V ol.22N o.11 物 理 教 师 第22卷第11期 (2001) PHY SICS TE ACHER 2001年 变化问题,1年内温度的跨度达95℃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工程师们在克服这些困难时采取的种种方案,以及最后采取的精巧技术.随后的思考题也是紧密围绕所介绍的内容展开:(1)当设计这个管道时,工程师是如何克服温差95℃的困难的?(2)热辐射和热传导有什么不同?找一些参考资料来帮助你回答问题.3.2 [1]比[2]深和广的部分—基本概念的学习部分在[1]中,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温度的定义,紧接着介绍温度的单位是℃,以及0℃、100℃的约定.随后讲述了热力学温度的定义,并给出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度t的换算关系:T=t+273K.课后的练习也紧紧围绕对温度的理解而展开.如练习1填空题: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它的单位叫.上述内容在[2]中安排在课后阅读材料里.在[2]中,对概念的认识是从对学生熟悉的现象的描述开始的,并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过程中,对温度逐渐获得一个大体正确的认识.在教科书中没有给出温度的明确定义,但是温度却被作为一个术语来使用.课后的反思题必须让学生自己归纳才能解决.如(1)在作业本上回答下列问题:(A)通过探究,你认为物体的体积是如何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B)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与液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不同?(C)对固体、液体、气体来说,体积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密度的?(D)当测量物体的密度时,为什么记录温度尤为重要?(E)物体的这种性质还有什么用途?(F)热胀冷缩带来了哪些实际问题?(2)介绍了一些物体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在[2]中虽然没给温度下严格的定义,但是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难度不大,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同在[2]中,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实验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从实验中获得体验,以求得学生对所学内容最大程度的理解.例如在探究5.1中,学习活动是按如下步骤展开的:(1)把实验器材在组内分为两份,想一想怎么用它来制作一个温度计呢?与同伴交流,把你的设计方案记录在学生答题纸上.记住现在仍然不要动手制作温度计;(2)由教师来组织你们进行“头脑风暴法”学习,讨论你的设计方案;(3)按照你的构想去制作温度计;(4)在温度计上做一个记号,记住这是参考点.为了使你的温度计标准化,按如下要求去做:A.把试管(即待制温度计)放入冷水中浸5min;B.不要动它,在试管内水的上表面做个记号;C.用水中的温度计记录水的温度,记到答题纸上;D.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浸5min;E.用同样的方法做个记号;F.计算两次温度的不同,写到答题纸上;G.看看试管中两个记号的距离间隔为多少毫米,把结果记在答题纸上;H.规定试管中水的两次距离之间为1℃;I.据此推出你的温度计的0℃和100℃的位置;J.给温度计标上刻度,每5℃一格,每10℃标明一个数字;(5)用你自己制作的温度计测量一下教室的温度.要注意需要足够的时间使你的温度计与教室的温度达到一致.记录你的读数;(6)用实验室中的温度计测量一下房间的温度,记录读数;(7)在答题纸上回答,与实验室的温度计比较,你的温度计精确吗?当温度变化时,你的温度计变化快吗?比实验室的快还是慢?还是一样?当温度升高时,你的温度计中水的体积如何变化,它的质量变吗?如果减小温度计的下部小球的尺寸,你测试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要受到怎样的影响?你怎样改进使它更灵敏、更精确?这样开展丰富的实验活动不仅发展和增进了学生掌握正确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周密思考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本章的内容中,[2]还设计了一些定性观察、定量测量、制作温度计、“头脑风暴法”、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而在中国教材中则未被提及.由此可见,美国教材正如同其封面上所写“S tudent G uide and S ource Book”,即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工具.它把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编写,使课本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而我国教材是沿袭了传统的体系,既是教师备课用书,又是学生学习的课本,偏重知识、资料的系统性,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参考书.通过对中美初中物理教材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除了以上所列四点不同之外,它们还有一些不同之处.如教材对插图的选取的角度、数量不同;对STS内容的渗透程度不同;文字组织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排版形式不同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收稿日期:2001-06-05)—33—第22卷第11期 物 理 教 师 V ol.22N o.11 2001年 PHY SICS TE ACHER (2001)。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分析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分析作者:赵德清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年第03期摘要:科学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物理科学的重要共识.科学史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广泛重视.科学本质视野下的科学史观,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认知造成影响,而且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造成影响.关键词:高中物理教材科学史内容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美之间科技教育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中美两国广泛使用的物理教材版本,能够有效地明晰教育界的三个科技维度,也就是科学观的呈现方式、科学观的内容和科学观的教学方式.通过中美物理教材中科学史的研究,还能从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维度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调查研究本来就是科学探索的主要任务,能为师生教与学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对中美高中物理的比较研究,离不开比较的对象,比较物理教材才是研究的主体,也是中美两国物理见解和科学史不同的集中表现之处.我国高中学生使用的是新课标教材第一册到第三册,而美国的高中物理教材使用广泛的是《PHYSICALSCIENCE》,这套教材的物理知识部分共有15章,其余的10章是化学和生物的部分.首先,要了解现代物理的整个知识体系和划分标准,也就是明白当今的物理课程分为上下两部分,一部分是1900年以前的经典物理;另一部分是1900年以后的现代物理部分.其次,要采取宏观的、系统对比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科学史中物理内容所占的份额,以及页数所占有的教材总体比例,做出系统的比较分析.再次,在科学本质的视野下做出思考.提出问题,研究思路,找到中美高中教材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核心内容和宗旨是什么,进而对其中科学史内容做出有效合理的分析.二、中美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分析研究显示,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和经典物理所占的比重是略微有差异的.其中,美国的课本中现代物理页数所占的比例是16.9%.而我国的新课标教材比美国教材要少一些,大致的页数是13.5%,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高中物理教材对现代物理就是不重视的,单单从比例上来看,我国现代物理确实少于美国,但在整个宏观的体量上来说,其实没有差别很多.我国高中在现代物理的科学史上的内容主要涉及有量子理论、原子结构、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和狭义的相对论以及原子核结构的放射性研究等.此外,对于其中的液晶材料、纳米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和超导材料等也做出了不少篇幅的介绍.美国高中在现代物理的科学史上的内容没有光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和物质等.主要涉及原子核反应、裂变和聚变、激光和半导体、超导体的材料技术,着重讲解的是计算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但我国的物理教材中没有多少涉及,这显示出两种教材重点的差异性.两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史见解的不同,最大的差异性在于知识点的表现方式上.我国的高中物理主要是以文字叙述为主,以图表实验为辅的.而实验其实是少之又少的.我国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多是对知识点的直接背诵,而非是主动探求知识.有些章节会有小乐趣的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起到了一些作用.而美国的科学史物理教材对物理知识的获取过程很重视,图画列表占到每章节的三分之一,辩论交流、知识竞答和实验运用又会占到三分之一,真正的理论知识文字其实是很少的.相对中国物理教材来说,美国物理教材好像更乐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趣味性.美国教材在物理课程科学史内容上更加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他们去表达观点,参与辩论,进行课下的内容收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引导课程的时候,增加一些乐趣性教学,对课程进行简单的介绍,接下去的资料收集、物质检测、活动交流和报告汇报都会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是一种创造性的以学生为主的课程教学.三、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启迪通过对中美两国高中物理课程中科学史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美国的教学比我国的“知识背诵”教学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生活现实,也更加符合学生的探索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化,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激发并满足他们对周围现象的好奇心.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借鉴美国的教学布置和内容涉及,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多样化和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更加热爱物理学科,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如何更好地挖掘现代物理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是教材的本质体现,也是科学本质属性下高中物理科学史对比研究精神的体现.。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和思考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和思考作者:洪冠芳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07期1 教材介绍江苏省普遍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以下简称为中国教材)。
美国高中(9~12 年级)主流物理教材是《物理:原理与问题》( Physics : Principles and Problems)(以下简称为美国教材)。
此教材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出版。
现在国内有很多想要去美国读大学的高中学生都会选择这本教材。
这套教材一共有上中下三册,中译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文选择上面 2 套教材作为中美物理教材的比较对象,试图通过分析比较,研究两种教材的各自特点,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对教师参与的新课程改革实践能有所促进和帮助。
本文会对比这两种版本教材内容设计,插图设计,实验设计,题目(包括例题和课后习题)设计4个方面。
2 比较教材的内容设计从内容上看,两种教材各有特点、各有侧重。
涉及的基本知识点是一致的,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及计算、常见接触面的摩擦因数,以及典型的匀速运动时的推力或拉力大小。
但是国内教材提到了滚动摩擦以及关于流体的阻力,这是美国教材没有涉及的。
先从对概念的定义来谈一谈。
两种教材都是通过二力平衡来引出静摩擦力的,但是中国教材提到了相对运动趋势,而美国教材只说:“当两个表面不发生相对运动时,其中一个表面施加在另一个表面上的力。
”相对来说中国教材较容易理解一些。
但对于静摩擦力的理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再来谈谈对公式的给出。
中国教材先讲静摩擦力,用实验来说明静摩擦力的大小在0-Fmax之间,但对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太多的说明,一般教师在讲解时都会提到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略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时不做说明我们默认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然后再介绍滑动摩擦力,而且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是直接给出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成正比。
国外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借鉴与应用
国外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借鉴与应用摘要:中学物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中国中学物理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分强调记忆与应试,缺乏实践与探究,理论与实验脱节等。
为了提高中学物理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借鉴和应用国外的中学物理教育模式。
本文从国外中学物理教育的概况出发,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了在中国中学物理教育中应用这些模式的建议。
引言:中学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为求知好奇心强的学生提供了学科素养的基础,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传统的中国中学物理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过多,过分强调记忆与应试,缺乏实践与探究等。
为了提高中学物理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借鉴和应用国外的中学物理教育模式。
一、国外中学物理教育概况1.1 美国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美国中学物理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们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英国中学物理教育模式英国中学物理教育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发现。
他们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和结果的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国外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2.1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外的中学物理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国外的中学物理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辩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3 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国外的中学物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
他们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在中国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借鉴与应用3.1 引入实践教学在中国中学物理教育中,我们可以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摘要:对中美具有代表性的两套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中外物理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了中外高中物理教材系统结构上的异同点,最后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美教材;高中物理;结构教材结构反映一个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性质,所以要对结构系统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本着这种思想理念,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套现行教材结构系统的研究比较,展示了美国优秀教材的特色,分析了我国教材与美国教材的结构差异,提出建议期望,对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及运用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所选教材介绍1.国内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全称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由必修和选修组成。
作为我国教材经典中的典型,人教版以它编排的科学性、知识的精炼性、专家组的权威性被广大师生所选用。
2.美国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Physics:Principles andProblems)是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经典,由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著名教授Paul W.Zitzewitz.Ph.D主编,麦格劳・希尔公司(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出版。
根据统计,《物理:原理与问题》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全美的选用率接近50%,并被其他许多使用英语的国家选用。
应该说这是受到教师广泛欢迎的一本教材。
本书曾多次修订改版,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作者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改写,与1999年版相比,这本书在章节结构、教材内容及插图上均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二、引言的比较1.科学家的名人名言是人教版相对于《物理:原理与问题》引言部分最大的不同点。
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学生学习物理时,他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会受到影响。
2.两套教材引言部分组成基本相同,包含了标题、主题图、本章内容及地位介绍,但是《物理:原理与问题》设置了“你将学到什么”“为什么这部分如此重要”和“考虑这个问题”,这种对话式的口吻更加贴近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地位。
中美两国物理教师教育本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两 国物理教师教育本科教育类课程 , 得出 : 中国物理教师教育本科 专业应该增 加教育类课 程的 比重 , 力增加实践 大 内容 ; 要设置灵活的教 育类课程 ; 要站在课程的高度重视教育实 习研讨 。 关键词 :物理教师教育 ; 教育类课程 ;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 4 . 623
美 国的师资培养主要 由综合性大学承担 , 李其龙等人 曾对美国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做 过统计 , 按照教育基础课 , 教学技能课 , 教学实践课程分为三大类 , 如果将教育心理学归类为教育基础
课, 相关统计如表 1 所示。
表 1 美 国大学 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类课程科 目 课 程 号:10 — 20 2 1 ) - 15— 5 0 7 4 6 (0 1 0 0 3 0 4
0 引 言
教师教育专业 的教育类课程 比较问题 , 有不少学者进行 了研究¨ 4 I 。美 国的教师教育和 中国有很 J
大的不 同, 其教师培养机制主要由各州决定 , 培养 的中学师资不仅有学士、 硕士、 博士等不 同的学历层 次, 培养 的学制也各不相 同, 以物理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为例 , 4年制物理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制 , 有 也有
中学物理专题分析
物理教育教学研究 教学课件制作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改革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教育科学研究 方法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研究 物理教 育心理学
课程数量 占总课 程数量 的 比例增 加到
2 %左 右 。 0
中国的师范大学主要分为教育部主 管的重点院校和省市主管的一般 院校 ,
为例 , 其中包含了约 1 个课时的见 习内容 。又如“ 中物理教学介绍 ” 0 高 一课包含有 5小时的城市 中学
实地观察和 2 小时在高 中物理课堂与中学生互动 ,高 中物理教学” 0 “ 课程要求学生到青少年 管教所进 行实地 考察 。这 些实践 活动无 疑 多方面促 进 了未来 教师对 中学生人 生发 展多样 性 的清楚认 识 ; 第三 , 教 育实习时间长。I S U的中学物理教学实习的时间为全 日制 5 0天以上 , 这个实习期 比国内很多师范高校 的4 0天实习期长。U B M C的教育类课程数量相对 I S U稍微少些 , 主要开设核心教育类课程 , 但其教育 实习期长达 10天【 比 I 0 , S U的实 习时间长得 多, 实习研讨的学分也 比 IU高。显然他们非 常重视实 S
中美物理教材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
( 经典物理学是指于l世纪初—— l 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或者在微观状态下 , 1 ) 7 9 世纪末建立和发展 的物理学内容,以经典力 牛顿第二定律不再有效。然而,所有我们 日 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经 典电磁场理 论 常经历的事物都遵从这条3 0 0 多年前形成 的
为主要 内容 。( 现 代物理学通 常是指2 世 物理定律 在进行统计时,把这样简略叙 述 2 ) 0
略叙
力学
5 0 l
4
热学
2 0 l
l
光学
2 0 l
l
电磁学 原子物理 内容数 日
4 0 2
2
总数
2 6 2 6
4 9 2
l l
1 7 9 7时代后 的2 0 0 多年,物理学家发现 ,当
总数
5 5 5 5
4
0
4
O
l l
O
l 2
l l
4 3
l 2
详略 详叙 略 叙
4 9
2 2
l 3
4 7
7 1 6
l 8 3 7
2 、内容分类统计 表二 中国物理教材物理学史的分布情况 类别
分期 经 典 现 代 详略 详叙
材中物理学史的比较对象,试 图通过认真分 析研究教材中介绍物理学史的各 自 特点,期 l 、内容数量统计
待得出某些结论性启示,进一步对新课程改 表一 美国物理教材物理学史的分布情况
类别
分期 经 典
现代
力学 热学 光学 电 磁学 原子 物理 内容数日
8
5
纪初发展起来的物理学,包括相对论、量子 的物理学史内容归类为略叙。 三、统计分析
中美两种初中物理教材之比较与思考—以温度计为例
气 代 替 液 体 做一 个 气 体 温 度 计 、 热 金属 片 。 加 3 实质 上 的 差 异 虽 然 教 材 的 组 成 部 分 相 似 , 都 重 视 了实 也
工作 原理的探讨 , 使学生通 过 阅读 就 能理 解“ 温
度 变 化 会 引 起 密度 的变 化”这 一 物 理 规 律 。 说 这
2形 式 上 的 相似 点
明美 国教 材 编 写 时 比较 注意 前后 知识 间 的联 系 , 两 者 的 这 部 分 内 容 都 由 相 似 的 几 个 部分 组 在 学 习某 一 概 念 或 规 律 时 , 往 把 与 此 概 念 、 往 规 成 : 国 教 材 有 导 入 语 、 验 与 思考 、 读 想 想 、 律有联系 的其他知识点通过 各种方 式反映出来 , 中 实 读 想想议议 、 验 、 业 、 实 作 阅读 材 料 等 几 个 版 块 ; 美 以帮 助学 生 更 好 的 理 解 这 个 概 念 或 规 律 , 将 知 并
温度 有 关 概念 的 学 习 打 下 知识 基 础 。 美 国 教 材 而 中把 温 度 计这 个 教 学 内容 放 在 “ 度 ”一章 的 “ 密 温 度 与 密度 ”一 节 中 , 一 章 的 内 容依 次 有 密 度 的 这 确定 、 密度 的 预 测 、 体 有 密 度 吗 、 度 与 密 度 。 气 温
改 革 更 是 各 具 特 色 。 材 不 仅 是 教 学 内 容 的载 教
两 种 教 材 都 体 现 出 对 实 验 的 “ 注 ” 中 国 关 ,
体 . 的 编 写 体 系 也 体 现 着 一 个 国 家 与 地 区 的 教 材 在 引 人 时 设 计 了 用 人 的 手 去 感 知 物 体 玲 、 它 在 教 育 思 想 观 念 以及 相 应 的 教 学 方 式 。 文 试 对 热 的 实 验 , 最 后 结 束 时 有 一 个 用 温 度 计 测 温 本 一 美 中 美 两 种 物 理 教 材 进 行 比较 , 以借 鉴 美 国 教 材 度 的 实 验 , 共 2个 实 验 ; 国教 材 中共 有 3个 实 验 , 们 分 别 是 : 做 一 个 液 体 温 度 计 、 空 它 制 用 编 写 中 的 成 功 经 验 1 比较 的教 材 与 内容
看美国中学物理实验活动,反思我国物理实验教学
常常反不如直接讲述来的简洁而明确. 但物理科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 , 学生从物 理实验 中所 获得 的感性
示不同物体 的温度的实验等 . A N Y V N U S中学的罗
伯特先生用苹果和南瓜在教学楼顶上做的自由落体 实验; 自制木头飞机在铁丝上滑行投 弹的平抛实验
认识 、 探索能力和动手技巧等 , 不是直接讲述所能给
维普资讯
20 年第 3 06 期
物理通报
实验教 学研 究
看 美 国 中学 物 理 实 验 活 动 , 思 我 国物 理 实验 教 学 反
朱光华
( 暨华 中学 重庆 4 12 ) 0 10
1 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宓子宏(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老师在早 些年曾在美 国考察访 问过八所 中学 , 给他留下深刻
头瞄准猴子 , 用嘴使劲一吹 , 子弹飞 出管 口, 断开
电源 , 猴子落下 , 飞出的子弹恰好击 中下落 的猴子 .
如此简单的实验 , 能得 到 良好效 果. 就 这一 “ 射猴” 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美国中学物理教师对实验的重视
程度 .
器材构思巧妙 , 结构简单 , 效果 良好 . 例如 , O A RY L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编写的分析比较和教学应对策略——由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所想到的[安徽·合肥 230041 合肥26中汪霞]【摘要】本文就中美两国高中物理使用的主流教材中编写的实验部分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在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参考借鉴,为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更科学完成教学任务和期望的学习目标作准备。
也对课堂教学中借鉴和参考应用时出现的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一些有误区的地方也进行理论上探讨和分析,以期在实验教学上有更好的改进。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实验器材、美国中学物理教材【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高中阶段的物理教科书也发生很多的改变,由原先的人教版一统天下,变为有人教版、济科版、沪科版、广东版等多种版本共存的局面。
在笔者教学实际中也欣喜的发现的我们教材中关于实验的编写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类似美国教材也有多种版本,而且他们在实验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此笔者就国内使用较多的人教版教材和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影响非常大的、也是其应用较多的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原理与问题》是其中文版)进行比较和分析,特别是对其中的实验部分进行简要的分析,从分析中得到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也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更科学有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能有效提高我们的物理教学水平。
关于《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物理:原理与问题》),它是美国麦格劳-希乐(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一本高中物理教材(目前国内已有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物理:原理与问题》中文版在市场上发行),供美国9~12年级学生选学一年,该书主编保罗·齐泽维茨(P.w.Zitzewitz)博士是密歇根-迪乐伯恩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物理教授,在原子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他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又对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科学课程的教学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论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现代物理知识的比较研究
2 0 1 6 . 1 1断课 稚 . { } 警
论 中 美 高 中 物 理 教 材 现 代 物 理 知 识 的 比 较 研 究
江 苏省包场高级 中学 张卫星
摘 要 物理作为一 门 自然学科 , 对 于学生的思维以及研 究能力的提 高具 有重要 的作 用。而作 为世界 各个 国家和地 区 的教育 中必不可少的一 门学科 , 物理 的教 学 目标 以及教 学的课程 设置都存 在 着一 定的 差异 。 本 文 以中国与 美国的高 中物理 教材 中的现代物理知识的比较和研究为例 , 对 比东方教 育与西方教 育的明显差 异, 探讨不 同教 育体 制下的物理教 学 。 以期能 推 动 物 理教 学 更 好 地 发展 。 关键 词 物 理教 材 物 理 知 识 比 较研 究 中美高 中物理教材现代物理知识 比较的必要性 科 技和互联 网 的发 展 和进 步 . 使得 世界各 个 国家 和地 区之间的交 流和文化沟通越来越 多 , 尤 其是在教 育方 面, 面 对 日益激烈 的国际竞 争 。 国家 与 国家之 间 的竞 争 已经演 变 为人才的竞 争。因此 , 为 了培 养适 应新 形势发 展 背景 下的 人才, 世界各个 国家和地 区都 在努 力进 行着 教育方 面 的改 革 和探 索 , 我 国近年来在教育方 面也作 了很多调 整和 改革 。 如对中学教育从教育 目标 到教 材 的修订 , 都做 了多次 的修 订和改动 , 并为此制定 了《 学科课 程标 准》 来指 导 中学 阶段 的学科 教材。而物理作 为我国中学 阶段学 习的 自然 学科的 基础科 目。 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方面起 着重要 的作用 . 所 以 调 整中学物理的教学 内容 以及 教学 重点 , 能够 更好 地适 应
国外物理教材对我国物理教材的影响
国外物理教材对我国物理教材的影响作者:包小云程璐来源:《江西教育B》2016年第04期教材是反映一个国家传统文化、人口、经济、环境、政治制度的一个载体,不同时期,各国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的理科教育也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途径。
本文想阐述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对我国物理教材影响比较大的几种国外教材。
一、苏联的物理教材对我国早期教材的影响根据苏联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苏联中学物理课程分两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是6~7年级;第二阶段是8~10年级。
6~7年级的编排体系是:六年级物理教材的主要内容有:1.绪论(物理学研究什么,物理现象,观察和实验,物理学和技术,物理现象的解释)。
2.关于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关于分子的初步知识,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罗蒙诺索夫论物质结构)。
3.运动和力(机械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速度与平均速度,惯性,物体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现象、重力,形变,弹力,天平,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力的图示,力的合成,平衡,摩擦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压力,气体的压力)。
4.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帕斯卡定律,气体和液体在自身重力下的压强,连通器,空气的重量,大气压强,抽气机,水压机,阿基米德力,浮体条件,比重计)。
5.功和功率、能(机械的功,功率,机械效率,势能的概念,动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水流能和风能)。
七年级物理教材的主要内容:1.热传递和功(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方法,热量,物质的比热,热量的计算,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燃料燃烧的热量)。
2.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物体的熔解、熔解温度,熔解热,蒸发和沸腾,沸腾温度,汽化热)。
3.热机(热机中蒸汽和气膨胀的功,内燃机,蒸汽轮机,热机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4.原子构造(物体的带电,两种电荷,带电体的相互作用,电场的概念,密立根实验示意图,电荷的可分性,电子,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其距离间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散射,原子的核模型,氢原子的结构,氦、锂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和核的电荷)。
中美2套高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的比较与研究
第 2 6卷
第 1 期 1
物 理
实 验
Vo. 6 No 1 I2 .1
NO .。 0 6 V 2 0
2 0 年 l 月 06 1
PH YS CS EXPERI ENTATI I M ON
中美 2 套高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的比较与研究
除 了讲 述 了物理 学 基 础理 论 内容 外 , 章 都 有 学 每 习 目标 、 例题 讲解 、 后 习题 和物理 实 验 室.为 了 课
扩展 学生 的知识 领域 , 激发学 生学 习物 理 的兴趣 , 还开 辟 了袖 珍实验 室 、 物理学 与社 会 、 物理 学与 技
导 学 生 自主学 习 、 究性 学 习 、 强 科学 探 究 , 研 加 但
性启 示 , 一步 对新 课 程 改 革 实践 中 的物 理 教 学 进
期待 对课程改 革 实践 中的物理 教学有所 启示 .
有所 帮 助 , 特别 是学 生实验 的选择 与设 置 .
2 教 材 介绍
国 内普 遍 采 用 的教 材 是 教 育 部 基 础 教 育 司
“ 八五 ” “ , 九五” 点课题 “ 中物理课程 改革 与实 重 高
此 教材 是 美 国麦 格 劳一 尔 公 司 ( h G a - 希 T eMc rw Hi o aisIc) lC mpne.n. 出版 的 高水 平 9 1 级 l ~ 2年 ( 高中 ) 物理 教材 , 作者 是美 国密 执安一 尔伯 恩大 迪 学 的著名 物理 学教授保 罗 ・ 齐策维 茨博 士.教 材
表 2 中 国学 生 实 验 数 目的 分 布 情 况
4 统 计 分 析
对表 l ~2的 分析 , 以得 出如 下 几点 初 步 比 可
中美大学物理教学比较及对我国大学物理教学的建议
1 教 学 目标
中 美 两 国 大 学 物 理 教 学 目标 的 不 同 , 直 接 决 定 大 学 物 理 教 学 的 方 法 、 容 和 手 内 段 不 同 , 决 定 _大 学 物 理 教 学 效 果 和 质 也 『 量 的不 同 。 国 大 学物 理 教 学 的 目标 , 是 美 不 仅 仅 教 给 学 生 一 个 公 式 或 一 个 概 念 , 不 也 仅 仅 是 教 会 学 生 如 何 解 一 道 题 目 , 至 也 甚 不 仅 仅 是 教 会 学 生 一 门 物 理 课 程 , 是 培 而 养 学 生 使 用 物 理 知 识 来 分 析 问题 、 决 问 解 题 的 能 力 , 及 自 我 学 习 和 自 我 发 展 的 能 以 力 。 我 国 的 大 学 物 理 教 学 的 目标 则 仅 仅 而 局 限于教给学生一 个公式或一 个概念 , 教 会学 生 如 何 解 一 道题 , 有 甚者 , 是 片 面 更 则 追 求 及 格 率 和 考 研 率 。 于 中 美 两 国大 学 由 物 理 教 学 目标 的 不 同 , 导 致 了 中 美 两 国 也 大学物理教学效果 的不同。 中 国 强 调 按 照 具 体 步 骤 , 机 械 式 ” “ 、 “ 股 式 ” 解 题 , 美 国 强 调 对 物 理 问题 八 地 而 的 分 析 和 解 决 。 国 强调 考试 考 高 分 和 考 中 研 率 , 国 强 调 物 理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美 养 。 国 强调 在 老 师 的 指导 下 , 部 就班 地 中 按 学 习 , 国 则 强 调 自我 学 习和 自我 发 展 的 美
往 往 比 较 陈 旧 , 物 理 问 题 的 分 析 不 够 透 对 彻, 同时 也 没 有 反 应 物 理 科 学 最新 发 展 动 态 。 国 的 大 学 一・ 采 用 比较 经典 而 且 经 美 般 历 了 时 间 和 读 者 考 研 的 教 材 。 些 经 典 教 这 材 不 仅 讲 授 物 理 学 中 的 经 典 知 识 , 根 据 还
中美两国物理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比较
气 温 世 界各 国中学 物理 教育 由于 自己国家 的历 史 预 测 、 体 的 密度 、 度 和 密 度 这 其 中 每 一 节 背 景 和社 会 发 展 等 诸 多 因 素 的 不 同, 着 各 自的 都 包 含几 部 分 内 容 , 第 五 节 为 例 , 又 包 括 有 以 它 特 点 。 国 中学 物理 教学 与我 国相 比有许 多 差 异 美 本 文 将就 教 学 内容及 其呈 现方 式作 如下 比较 。 1 中 美 教 学 内 容 的 比较 1 1美 国教 材 的 教 学 内容 从 教 学 内容 上 看 有 以下 特 点 : 先 , 国 教 首 美 有 : 作 流 体 温 度 计 、 作 气 体 温 度 计 、 金 属 制 制 双 片 与温度 。 4段 阅 读 材 料 : 度 变 化 引 起 密 度 变 温 化 、 差 产 生 对 流 、 壳 运 动 形 成 山 峰 、 跨 阿 温 地 横 拉斯 加 的 油 管 。 上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国 教 材 从 美 密 度 ”一章 涉 及 到 “ 量 ” “ 积 ” “ 力 ” 温 质 、体 、浮 、
要 的温 度 计 与标 准 温 度 计 一 起 去 测 冷 热 水 , 而在 学 科 中 心 的 内容 框 架 , 从 人 的认 知 发 展 规 律 从 内容 的 选 取 要 更 接 近 学 生 的 自己 的温 度 计 上 加 上 刻 度 , 标度 自制 温度 计这 来 组 织 教 材 内 容 , 即 生 活 实 际 , 加 跨 学 科 内容 , 调 S S之 间 的联 增 强 T 个 步 骤 , 学 生对 温 标有 一个潜 在 的认 识 , 后在 使 然 使 阅读 材料 中详 细 介 绍 了温 度 计 的 发 明 , 标 的 产 系 , 教 材 的 知 识 结 构 有 利 于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 温
中美初中物理教材实践性任务设置的对比研究——以教科版物理教材与美国SE教材光学部分为例
中美初中物理教材实践性任务设置的对比研究——以教科版物理教材与美国SE教材光学部分为例
章润秋;张静;刘佳丽
【期刊名称】《中学物理》
【年(卷),期】2024(42)10
【摘要】实践性任务能将课堂内外的隔阂打破,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实践性任务分析框架,以光学部分为研究对象,对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六种形式的实践性任务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发现两种教科书均设
计了形式丰富的实践性任务栏目,且注重设置“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主题的跨学科
实践性任务.美国SE教材对栏目均有简单介绍,设置每章课题、数学等特色栏目,并
设有科学写作这一国内少见的任务形式.最后结合现状对教材中实践性任务的栏目、形式和跨学科实践性任务的类型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章润秋;张静;刘佳丽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教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学科教材中“的”的使用规律探析--以人教、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
2.物理教材图像表征的比较研究——以中美教材中“光学”部分为例
3.中美初中数学教材
综合难度的比较研究---以上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和美国PrenticeHall教材为例4.TPACK视域下初中物理研究性备课区域实践的课例研究——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热学实验的对比专题复习"备课为例5.初中物理教材中思政元素的量化分析——以教科版教材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的对比罗跃跃摘要: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是他们学习中一个比较吃力的课程,物理概念、实验、知识点及其运用等没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理解得很困难、抽象。
反观美国,他们在中学物理教学上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轻松积极。
下面就从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育上的对比,发现美国中学物理教育的可鉴之处,使之能为眼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中国美国中学物理教材内容实验插图对比首先说明一下,本文中将会用具体的国内和国外教材进行对比:国内教材:此教材是教育部(原国家教委) 基础教育司“八五”、“九五”重点课题《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与实验》课题组研究成果,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4 年7 月出版的《物理》。
[1]国外教材:美国高中(9-12年级)物理教材《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物理:原理与问题》),作者是美国迪尔伯恩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保罗·齐策维茨博士。
[2]以上两套教材均为时下两国的主流中学物理教材,各自凸显出本国中学物理教育特色,具有良好的对比意义。
本文使用以上两套教材作为对比,试图从各自教材的教材内容、教材实验内容、教材插图来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来为我国的中学物理新课改提供一些参考。
1 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上的对比1.1 美国的教学内容其教材内容的特点:其教材并不只注重单个知识点,而是让各个知识点形成一条知识链,重视各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并对概念和规律进行五花八门的拓展,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之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课本上。
第一:在教材引言方面章节名称为《矢量知识》的这一章中,其标题为望乡,并用一张登山的照片作为其引言处的背景图片,在下方提出以问题:如果你的GPS接收器告诉你的位置在离家150KM处、北偏西40度处,但是在你面前就只有一条正北的道路,如果沿着这条路走十公里,你会离家多远?及你的具体位置?再在章节名称为《能量》这章中,在一张飞驰的过山车为背景图片上,其用“猛冲下来”作为标题并提出了问题:过山车缓缓的爬上第一个山头,把你的帽子拉好。
过山车飞一般地掠过谷底,又开始爬下一个山头。
第一个山头应是所有山头中最高的吗?有以上可发现教材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善用大篇幅背景图案、概念引入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是其教材引言的一大特点。
第二: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美国的中学物理教材大量应用生活化情景来作为物理情景,加深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
在上述教材《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里《相互作用》这一章中,就用到了一张棒球街球手接球时的照片作为其背景图案。
很多人知道,棒球在美国是一项非常流行且受欢迎的运动,美国的大多数学生都有这项运动的经验。
这个背景图片的使用自然更好的能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再如,当学生开始学习能量这一个抽象概念时,课本上很幽默的出现了下面一段话:“钱以多种方式存在着,当你把它存在银行中时,它就成为了存款,含有被花掉的潜力,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势”。
不论你是从ATM上取钱还是把钱存进银行,始终都没有改变你的所有资金数目,只存在形式的不同而已”。
以此种方法来说明“势”这一抽象的概念,相信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且牢记此概念,并能让课堂不再沉闷、枯燥,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
1.2我国的教材内容与美国的教材内容相比,我国的教材内容中各知识点相互独立,没有联系性与对应性。
再从教材内容的表达方面来说,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略感生硬,概念、规律、知识点的引入过快,缺少过渡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过高,稍显“灌输”的性质。
且我国的教材内容很少能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单纯地孤立在知识点、概念、规律的学习中,无法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总结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上的对比第一: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应当努力联系与学生相关生活实际,且让各种概念、规律和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条能让学生自己探索的知识链。
第二:努力让教材的内容表现方式丰富起来、多样化、个性化。
第三:教材内容的表达上应当使用更加活泼、通俗。
2.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实验上的对比在此项对比中,国内教材选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物理》[2]教材,美国教材仍然选用了《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这套广泛被美国高校使用的教材。
下面就运用列表方式来阐述两国在中学物理教材实验上的对比。
[3][4][5]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试验数目与实验类型的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度。
首先,先拿表一和表二来进行对比。
很显然的发现了我国的学生实验总数目比美国的少一半还多,特别是在原子物理这一栏中,我国的试验总数目为零,美国的多达19个。
试验数目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类似原子物理这一栏的对比结果,更是直接的表现出我国在原子物理这一知识概念的教材内容是死板的,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才有可能把这一知识点吃透。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材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项目来加深学生对于原子物理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在表3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美国教材的试验器材大部分使用了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器材用具,但在专业仪器上的使用明显少于我国的使用次数。
这也同时表现出来美国的学生所要做的实验,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实验器材,且联系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发现物理概念与生活现象的共同点,并使之提升到发现实际生活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高度。
而在我国,学生在做实验时,除了必须了解概念、规律外,还应学习专业仪器的使用方法,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任务。
再者,我国还存在大部分地区缺少专业实验器材、实验室,在学习到某一实验时,就只能靠老师的课堂讲演与板书,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由上总结出,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应多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加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概念的试验数目,多采取一些小实验、课后实验、兴趣实验等实验项目来是学生增加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3.中美物理教材插图使用的对比插图是教材的主要表现形式,优秀的插图在教材内容的表达上往往能取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一本教材大量的使用插图能丰富教材本身内涵与质量,也有助于教学者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
下面也将用上文中提到的两本教材作比较。
图表 1 美国教材插图统计[6]图表 2 中国教材插图统计[7]在此说明一下,有些插图虽然存在于教材的实验当中,但是其意义是为了说明其实验概念原理,所以就归类于原理和概念。
还有一些类似课后作业、头脑风暴、章节测验等当中的小插图并未统计在其中。
由上两幅图表对比可知,美国中学物理教材当中的插图总量是我国的两倍还多。
文字、插图、物理学中的数学语言和特殊符号是时下物理教材表达其内容的几种方式。
直观显示出物理现象和过程、具体的让学生来认知是物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意义。
当一本没有使用插图的物理教材被学生学习时,可想而知,学生根本就无法深刻的理解其中较抽象的概念、规律,也从本质上消弱了学生学习该教材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这一自然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学安排和教学组织也将成为老师们的一大难题。
拿两国在日常生活插图使用数目上作对比,我国很显然的又落后了一大半。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索物理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8]由此发现,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物理课程、教材内容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亮相到生活现实,而又使学生在生活现实中发现自然现象。
再如物理学史插图使用数目的统计,我国18幅,美国42幅。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就需要学生了解物理学史;认识到物理学家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知道科技的进步对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显见,美国比我国更加重视教材中物理学史的穿插与教育功能。
在此总结,学生所喜爱的教材并不在于其知识的难易程度,而是取决于学生对其所学知识的理解难易。
中学物理教材能够多量化、多样化、科学化、生活化、生动化的使用插图,无疑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对自然现象的发现和探索的能力,改善其对于物理知识结构的认知程度并使各种知识相互联系。
4.全文总结我国与美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总体比较下来,我国教材稍显枯燥、狭隘、缺乏艺术感和学生的共鸣感。
我国中学物理教材中插图、实验应当适当增加其数量和类型,能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教材内容不仅要各知识点相互联系,更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文字表达需要更活泼、生动幽默。
通过这样的方法,物理教材将不会是一光秃秃的树干,而是一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
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与实验”课题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 ,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 年审查通过)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美国中学物理教材《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共3 册) ,中译本《物理:原理与问题》, 仲新元等译.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3]、[4]、[5] 祁映宏. 中美物理教材学生实验的比较研究[J]. 物理教师, 第03期2007年[6]、[7] 祁映宏. 中美物理教材插图的比较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第8期2007年[8]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与实验》课题组编. 中国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 [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