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 0—1 岁婴儿的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4f6337915f804d2b16c1a9.png)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553字)(一)前庭平衡*重度异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大龙球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异常1、大滑板+小滑板30分钟2、吊缆游戏10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踩踏石游戏10分钟5、大陀螺游戏 5-10分钟,每周3-4次*家庭训练游戏1、小滑板游戏10-15分钟2、趴地推球(学前儿童趴地推球)50次/天,逐渐增加至500次/天(二)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重度失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4、乌龟垫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计划1、趴地推球50次---500次|天2、多玩沙、水、土、每周1次3、深呼吸:每天睡眠前深呼吸4、听一些节奏慢的音乐5、慢拍球游戏(三)触觉防御*重度失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轻中度异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按摩球游戏10分钟2、抓痒游戏5分钟3、多洗澡、按摩、挤压游戏4、多做户外活动5、用暖风机吹头、身体、多用梳子梳头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三: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计划(1692字)感觉统合就是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和大脑神经细胞的接触要求灵敏和确实。
所有感觉区对同时有感受,输入信息的协调和整和也必须完整,否则便会影响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成熟。
美国奥尼兹教授首先发现,自闭症儿童是生理学上的问题,他以自闭症儿童在旋转后眼球的严重振幅异常,解释自闭症儿童有感觉输入及运动指令输入上的困扰。
这种调节机能上的障碍应来自于脑干前庭核功能不佳,所以认为自闭症儿童有感觉统合失常的问题存在。
感觉统合训练同样可以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前庭功能,提高他们的平衡感、本体感、视听觉;起到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提高运动企划能力。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5538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2.png)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走平衡木、马路沿或花池沿等方式,训练孩子的平衡感。
2. 蹦跳训练:让孩子在家中蹦跳,或玩捉迷藏等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3. 滚毯子训练:让孩子平躺在垫子上,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 掷球训练:让孩子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5. 刷子脱敏训练: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底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6. 转椅游戏: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7. 互动式投篮:可以训练孩子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人互动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8. 上下楼梯训练:让孩子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有助于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成人站在孩子面前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
9. 双脚轮流跨过绳子: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有助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必要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10. 单脚站立训练:让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有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
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刚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以上是一些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加强孩子的感知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但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具体的训练方法可能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感统失调的家庭训练方法
![感统失调的家庭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76e3f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0.png)
感统失调的家庭训练方法强化前庭觉1、摇摆适用对象:手脚不灵活、经常跌倒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中枢神经及大脑运动神经功能,丰富亲子互动。
指导重点: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两腿,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双手,上下屈伸、闭合,左右摇动。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及左手,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幼儿身体协调帮助很大。
大人用双手扶抱儿童,让他屈着身体左右摇晃,并将他抱紧一些。
动作不宜太快,缓慢、正确、渐进式的进行,以免让幼儿感到不适。
延伸活动:可协助幼儿左右翻身,或向前翻跟斗。
2、骑马游戏适用对象:身体操控不良、视觉焦距不协调、空间判断经常出错的幼儿。
指点方针:强化前庭觉,使前庭信息正确不扭曲,以提升进修效率。
指点重点:大人装成马,让幼儿牵着四肢爬行。
大人学马一样趴在地上,幼儿用双手抓住大人的后颈,双脚夹住大人的腰部,大人入手下手慢慢的爬行;幼儿也可模仿大人的动作,两人并行爬行,大人可引导幼儿抬高头部学马嘶叫;幼儿也可模仿骑师坐在大人的背上,大人学马将四肢往上蹬高,幼儿则抓住大人的颈部,以适应摇晃。
做这些游戏时,必须注意别让幼儿摔下来造成意外。
3、弹跳适用对象:肢体不灵动、均衡能力不佳、双侧协调差、身体僵化的幼儿。
指点方针:强化前庭均衡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盘腿坐着,让幼儿坐在腿上,左右摇晃。
或是准备一个旧沙发或旧床垫,大人举起幼儿后,将他轻轻丢入沙发中,让他的身体在软垫上自由弹动。
一开始时,幼儿可能会害怕,先别举太高,尽量放低,等他惯时再逐渐升高,但仍要注意不要让幼儿弹到沙发外面,以免受伤。
4、拍打气球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容易跌倒、平衡感不佳、容易情绪化的儿童。
指点方针:强化前庭觉、中枢神经体系及运动协调。
指导重点:以绳子垂吊数个气球,高度约离儿童伸手可及20公分处。
让儿童由地上跃起,用手来拍打气球,由于儿童必须仰头,手眼协调下才能完成这项游戏,因此有助于头部活动及前庭觉的成熟。
婴儿感统训练的方法
![婴儿感统训练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b8ad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4.png)
婴儿感统训练的方法
婴儿感统训练是指通过刺激和锻炼婴儿的感觉系统,促进其神经发育和感知能力的训练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婴儿感统训练方法:
1. 触觉刺激:通过轻柔地按摩、抚摸宝宝的身体,特别是四肢、手指和脚趾等部位,以帮助宝宝发展触觉能力。
可以使用不同的材质和温度来刺激宝宝的皮肤,如丝绸、羽毛、冰块等。
2. 震动刺激:在宝宝的手掌或足底等部位轻轻震动,可以使用震动玩具或震动垫等工具。
这样的刺激有助于宝宝的运动协调性和平衡感的提升。
3. 姿势训练:通过给宝宝各种不同的姿势,如仰卧、俯卧、侧卧等,来刺激宝宝的身体感知和平衡感。
可以使用特殊的婴儿便携架、坐垫等辅助工具来进行训练。
4. 听觉刺激:播放宝宝喜欢的音乐或声音,尽量给宝宝创造一个多样化的听觉环境。
还可以使用响玲、铃铛等小玩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锻炼其听觉定向能力。
5. 视觉刺激:给宝宝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如图书、彩色玩具等,帮助宝宝发展视觉追踪和对比度感知能力。
合适的视觉刺激还可以促进宝宝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
需要注意的是,婴儿感统训练应该适度、循序渐进,刺激的力度和频率要适合宝宝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在进行训练时,应保持愉快、轻松的氛围,以便宝宝更好地接受训练。
此外,婴儿感统训练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0-1岁宝宝感觉统合游戏方案
![0-1岁宝宝感觉统合游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f10a0fff00bed5b9f31d3a.png)
0-1岁宝宝学习计划第一个月宝宝视听定向新生儿(0-28天):眼睛的发育还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他们对光线有反应,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并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
如果你拿着一个小球上下晃动,肯定没有左右晃动效果好。
他们的最佳视聚距离为19厘米,这个数字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因为它恰恰是宝宝被抱在妈妈怀里时,母子俩眼睛的相距距离。
训练方法家长在宝宝床距离头部20厘米的地方,系上一个鲜艳的红色小球,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
否则长期悬挂在某个固定点,容易造成宝宝斜视。
第二个月宝宝视力集中按1个月时那样训练。
宝宝喜欢看彩色的图画,表示自己兴趣。
当看到喜欢的图画时会笑,看个不停动手想摸,看到不熟悉的会长久注视。
视听定向将各种发声玩具在宝宝的视线内弄响给他听,缓慢、清晰、反复地告诉他名称,再慢慢移开,让他追声寻源。
父母细察婴儿对胎教录音和父母唱歌的兴趣,看他听到哪一段时表情安详、不哭闹,笑、手舞足蹈、或者是兴奋等,让他经常反复的听,观察她感性趣的部分,并作记录。
嗅、味觉训练家长这时可以拿醋瓶盖让宝宝闻一闻,他会表示不喜欢的表情给你看。
胎儿在5个月时其舌面的味蕾对酸、甜、苦、辣、咸有了感知觉辨别能力,出生后应当创造条件,让宝宝尝尝各种菜汁的味道。
这是日后孩子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是不可缺少的“感知觉”教育内容。
第三个月宝宝触摸继续训练触摸,除以前的方法外,可抱小儿至坐位,面前方上玩具,让小孩自己伸手触碰玩具,可采用不同质地的玩具来扩大宝宝手触摸的感觉。
亲近母亲母亲走来时,宝宝显示出快乐和急于亲近的表情,有时还会呼叫,手舞足蹈。
只有经常和宝宝逗乐的父亲才能引起宝宝这种亲切的激情。
视线转移3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180度,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家长还要经常近距离对其说话,让宝宝看到说话时候的口型,促进其模仿。
在宝宝原视听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在小儿觉醒时多看周围的人和物,并用两个人训练,让小儿的视线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上,或者在他注视一个物体或人脸时,让其迅速移开,办法是用声音或动作吸引宝宝视线转移。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3b45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d.png)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家庭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物理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儿童提高身体感知、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游戏,并与儿童一起参与其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1.摇晃游戏:选择一个宽敞平坦的区域,让儿童坐在一个大型的摇椅或者是大型的球上,家长可以轻轻地推动摇椅或球,让儿童感受到身体的晃动。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
2.爬行游戏:在家中布置一些障碍物,家长可以引导儿童爬过这些障碍物,例如在地板上放置一些垫子或者小坡道。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并提高肌肉的力量。
3.平衡游戏:在家中准备几个平衡器具,例如平衡球、平衡板等,让儿童在上面进行平衡训练。
家长可以引导儿童站在平衡器具上,让他们尽力保持平衡。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和身体控制能力。
4.拉力游戏:选择一个适当的游戏器具,例如橡皮筋或者绳子,家长可以与儿童一起玩拉力游戏。
家长可以用橡皮筋或绳子将两个固定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与儿童进行拉力比赛。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5.扔接游戏:在家中选择一个开阔的区域,家长和儿童轮流扔球或者扔其他物体,然后尝试接住它们。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和运动反应速度。
6.模仿游戏:选择一些家庭成员的动作,例如走路、跳跃、摇晃等,让儿童模仿这些动作。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肌肉力量和提高协调能力。
7.运动舞蹈: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运动舞蹈,例如儿童健身操等,让儿童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身体感知和协调能力,并增强心肺功能。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游戏,并适当地进行。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法时,家长应注意儿童的安全和舒适程度,并适量调整训练的强度和时间。
通过持续的训练,儿童可以逐渐提高身体感知、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为他们的身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统训练的方法
![感统训练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9a881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d.png)
感统训练的方法1. 平衡走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
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
也可在室外,扶着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2. 蹦蹦跳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
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3. 滚毯子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
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4. 掷球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
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5.刷子脱敏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
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6.转椅游戏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
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7.照镜子游戏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
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
8.鞋子走路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
0-12个月宝宝感统训练游戏
![0-12个月宝宝感统训练游戏](https://img.taocdn.com/s3/m/e98eccbb1a37f111f1855be0.png)
0-1岁宝宝的感统训练游戏1个月宝宝的游戏1.宝宝按摩操(皮肤触觉,情绪/社交)在宝宝睡醒的时候或是换尿布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做做按摩操,双手搓热,轻轻地从上至下按摩宝宝的四肢、手脚、胸腹、后背,动作要轻柔。
同时可以轻唤宝宝的名字,告诉他你在做什么,或为他念一段上口的童谣。
宝宝会因此感到舒适和愉快,并且可以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
这种按摩每天可以进行5至6次,每次3至5分钟。
如果冬季室内温度较低,可以给宝宝盖上一层薄被,隔着薄被进行按摩,以免宝宝着凉。
2.手指按摩(精细动作,情绪/社交)妈妈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可以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用另外一只手轻轻按摩宝宝的小手指头,或者把手指给他,让宝宝紧紧地握住。
这样可以刺激宝宝的神经末梢,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及手指灵巧;也可以增进母子感情,让宝宝获得安全感。
3.抬抬头(肢体动作)学会抬头可以扩大宝宝的视野,促进智力发育。
方法有三种:一是将宝宝竖直抱起来,靠在妈妈的肩头,慢慢让他的头部离开,自然竖立几秒钟。
可以在每次喂完奶后进行。
二是让宝宝趴在床上,头偏向一侧,然后在另一侧呼唤或逗引他,让他把头抬起片刻;三是让宝宝面对面趴在你的身上,把他的头扶正,然后由斜靠姿势慢慢躺平,宝宝会自然地努力抬头。
注意宝宝刚吃饱时,不要俯卧;练习抬头时间不能长,以一两分钟为宜;事后要让宝宝仰卧休息。
4.爬呀爬(肢体动作)每天给宝宝洗完澡或做按摩操后,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尽管他还抬不起头来,但是当你用手抵住宝宝的小脚板时,他就会向后用劲蹬,以腹部为支点向前爬行。
这是宝宝先天具有的爬行反射。
利用这一能力可以锻炼宝宝头、颈、背部及四肢肌肉的运动,增强体质。
5.“开步走”(肢体动作)出生8至56天的宝宝具有一种先天的本领——行走反射,过了这一阶段这种反射就会自然消失。
如果充分利用宝宝的这一能力并加以训练,宝宝可以在10个月左右提前学会走路,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
训练方法是:从背后托住宝宝腋下,用双手大拇指控制住宝宝尚不能竖直的头部,让宝宝光着脚接触床面,他就会自然迈步。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edfc26f524ccbff0218473.png)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消失,12岁以前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很难改变,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最近显示中国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已经达到80%,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长必须尽早预防自己的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表现!【优加佳宝】感统训练中心给各位宝爸宝妈们整理出了一份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1.玩转棉被】准备:两条棉被,空旷干净的木地板处目的:锻炼孩子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灵活性,增进亲子感情游戏方法:先把棉被铺在地板上,让孩子像钻山洞一样从这一头钻到那一头,然后让孩子躺在棉被上,把他像卷大饼一样卷起来(注意让孩子的头露在外面),卷好后,轻轻地把他推出去,让他在地板上翻滚。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样,也裹上被子,然后和孩子一起滚来滚去,并与他相互碰撞。
2.躺着踢球】准备:一个小皮球目的:锻炼孩子的平衡感和肌耐力游戏方法:让孩子仰躺在沙发上,双脚举高,家长把小皮球放到他的两脚之间,让他用力把球投掷出去。
起初为了锻炼孩子的耐力,可以先在他的脚掌上放一本书,然后数一二三再让他用力踢出去。
3.举乒乓球】准备:一副乒乓球拍,两个乒乓球目的:锻炼孩子的手部控制力,培养孩子的平衡感游戏方法:家长拿出球拍和乒乓球,让孩子分别把两个球放到两个球拍上,然后让孩子把两个球拍慢慢举起来,举过头顶,且不让乒乓球掉下来。
当然,让孩子做之前家长可以先做一次示范。
等孩子熟练后也可以和孩子进行比赛,看谁的最后掉下来。
提示:最开始玩的时候,游戏中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也可以换成羽毛球拍和气球。
4.顶球】准备:绳子,小皮球,气球目的:锻炼孩子的跳跃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游戏方法:家长先把小皮球用绳子悬挂在距离孩子十几厘米高的位置,让孩子双手向上跳,用头顶球,看看他在规定时间内可以顶多少次。
等孩子玩一段时间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头来回顶彩色气球,两人一起努力,保持气球不掉落。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2258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7.png)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家庭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触觉、听觉和运动感受等各种感官来增强孩子感知、理解和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的方法。
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感知和感知能力,还可以提高孩子的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家庭感统训练的具体方法。
1. 负重训练:使用不同负重物品,如毛毯、沙袋等,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身体的压力。
这种训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体液感,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2. 被动运动:通过推、拉、摇等不同的被动运动,让孩子感受到身体在运动中的姿势和力量。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意识和平衡能力。
3. 摇晃训练:在花园或户外的秋千上让孩子摇晃,或者让孩子坐在健身球上摇晃。
这种训练可以刺激孩子的平衡感和身体掌控能力。
4. 触觉训练:让孩子接触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光滑的木质地板、粗糙的织物等,鼓励孩子用手触摸并描述感受到的差异。
这种训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触觉敏感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5. 听觉训练:让孩子听不同的音乐、声音,让孩子分辨音高、音调、音量等差异。
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听觉敏感度和音乐感。
6. 平衡训练:让孩子尝试跳绳、站在一个脚上等平衡动作。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7. 穿戴感觉训练:给孩子穿上不同材质的衣物或配戴不同材质的饰品,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触感和负重感。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对触觉刺激的适应性。
8. 活动感知训练:让孩子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如跳绳、打篮球等,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身体在运动中的感知能力。
9. 游戏感知训练:通过各种游戏,如模仿动物、模仿运动员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身体的各种感觉和动作。
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孩子对感觉刺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10. 建立感知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身体感受,如饱食感、疲劳感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感知习惯。
以上是一些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可以通过与家长一起完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2bfe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4.png)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正确的概念是「脑功能的神经功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感统训练方法:
1. 滑板爬:以腹部为中心,使儿童的身体紧靠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2. 滑梯: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3. 趴地推球: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4. 平衡台:通过练习儿童平衡反应,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
通过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让孩子每天都有多样的感觉刺激,对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摸、视、听、嗅等多种刺激。
并且实时跟踪,适时调整训练方式。
一岁半宝宝感统训练的方法
![一岁半宝宝感统训练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2c4a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b.png)
一岁半宝宝感统训练的方法一岁半的宝宝正处于感统发展的关键期,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宝宝发展感觉、平衡和运动技能。
下面是一些适合一岁半宝宝的感统训练方法:1.触觉训练:在宝宝接触不同材质的物品时,可以提供不同的触感刺激。
比如,给宝宝提供丝绸、棉花、沙纸等材质的不同小布块,让宝宝摸摸、揉揉,感受不同的触感。
2.听觉训练:为宝宝提供各种音乐和声音刺激,如敲击锣、打鼓、悬挂颜色鲜艳的音乐器等,并鼓励宝宝跟着节奏拍手或跳舞。
3.视觉训练:使用明亮、对比强烈的颜色和形状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如玩具、拼图、积木等。
可以教宝宝辨别颜色、形状,帮助宝宝发展视觉感知能力。
4.平衡训练:鼓励宝宝尝试站立、行走、爬行等各种动作,可以搭建小型攀爬架或提供平衡球等设备让宝宝进行平衡训练。
同时,可以做一些平衡游戏,如引导宝宝走直线、趟小河等,有助于宝宝平衡感的发展。
5.运动训练:给宝宝提供各种运动的机会,如滚动、爬行、踢球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宝宝发展肌肉控制和运动技能。
6.手眼协调训练:鼓励宝宝进行握拿、放置、堆叠等手部活动,可以提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玩具,让宝宝进行操作和探索。
7.敏感性训练:帮助宝宝发展敏感性,比如教宝宝区分热、冷、湿、干等感觉,可以用温水浸湿一块毛巾,给宝宝带上然后摸摸自己的脸。
8.嗅觉训练:给宝宝提供一些气味的刺激,如鲜花、水果、香皂等,可以引导宝宝靠近嗅闻。
9.味觉训练:尝试给宝宝不同的食物,引导其体验不同的口味。
10.空间感知训练:让宝宝在房间里进行跑跳活动,教宝宝认识“进”、“出”、“上”、“下”等词语,帮助其发展空间感知能力。
在进行感统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制定适当的目标:根据宝宝的发展阶段和需要,合理制定感统训练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游戏化训练:通过游戏和趣味的方式进行感统训练,让宝宝感到兴奋和愉快,提高训练效果。
-保持耐心和鼓励:宝宝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阻碍,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让宝宝感到安全和支持。
宝贝21天感统训练计划(1-3岁)
![宝贝21天感统训练计划(1-3岁)](https://img.taocdn.com/s3/m/9084e45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e.png)
宝贝21天感统训练计划(1-3岁)感统训练是一种帮助婴幼儿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方法。
以下是一个针对21天宝贝感统训练计划的建议:第一周:1. 触觉训练:使用不同材质的玩具,如软绵绵的布娃娃、光滑的塑料球等,让宝宝触摸并感受不同的质地和温度。
2. 听觉训练:播放各种声音,如音乐、动物叫声等,让宝宝聆听并辨别不同的声音。
3. 视觉训练:展示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玩具,让宝宝观察并学习辨认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4. 平衡训练:在婴儿床上或地上放置一些平稳的物体,如枕头或垫子,让宝宝在上面爬行或坐着,锻炼平衡感。
第二周:1. 触觉训练:给宝宝提供一些可以挤压、拍打或摇动的玩具,如橡皮泥、充气球等,让宝宝通过触摸和动作来感受不同的触感。
2. 听觉训练:教宝宝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如拍手、跺脚等,让宝宝通过听觉和动作的结合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
3. 视觉训练:使用一些有趣的图画书或卡片,指着图片上的物体并命名,让宝宝通过观察和语言的结合来学习认知。
4. 平衡训练:在婴儿床上或地上放置一些不稳定的物体,如充气圈或绳子,让宝宝在上面保持平衡,锻炼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第三周:1. 触觉训练:给宝宝提供一些可以拼插或拼搭的玩具,如积木、拼图等,让宝宝通过触摸和动作来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 听觉训练:教宝宝模仿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如拍手、敲打乐器等,让宝宝通过听觉和动作的结合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
3. 视觉训练:使用一些有趣的镜子或反光物品,让宝宝观察自己的反射和变化,培养自我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
4. 平衡训练:在婴儿床上或地上放置一些高低不平的物体,如小山丘或障碍物,让宝宝爬行或行走时保持平衡,锻炼平衡感和空间认知能力。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21天宝贝感统训练计划,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调整和扩展。
同时,家长应该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注和鼓励,让宝宝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感统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模板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e0797d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d.png)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模板第1篇: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针对弱智儿童,脑瘫儿童根据病情也进行针对性的康复。
弱智儿童感统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两次(两个班),每次一个小时,每个小朋友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大的训练顺序为从简单项目到难度项目,从每个项目的低要求到高要求。
在一个小时的训练中,教师每天计划一个项目进行全班的感觉统合训练,要求按秩序及标准动作完成一定的量之后,再针对个别情况单独的给予训练,程度较好的的可以挑选另外项目游戏或训练。
例如滑梯,孩子滑梯时的斜度和速度感,可以统合身体的紧张性迷路反射,协助大脑统合固有感觉输入,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可以促进抗重力反应的练习,促进位觉器官感受重力的变化,直线加速度的变化,从而改变全身肌紧张作用的分布,引起一系列的反射,对头部,颈肌的同时收缩,及身体保护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帮助很大。
将孩子带到场地后,在滑梯前排好队,让孩子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教师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的滑下,也可以孩子自己有双手抓住滑梯的两端,同时左右手均衡用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的从滑板的斜面滑下来。
进行训练时注意指导孩子滑行时双手向前平伸,手腕、手指尽量伸展,双腿向后伸直,尽量保持身体及四肢与滑梯平行,当滑板未滑过滑梯斜面时,双手千万不要与滑梯斜面接触否则会造成翻车的危险。
并随时提醒孩子要按秩序的完成训练,使其达到训练的效果及有序参加活动的观念,次数一般为每人二十次,之后根据个别情况进行单独指导与纠正练习,掌握正确的训练动作,在训练中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
结束后排队离开。
第2篇: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教学目标:1感觉统合适合的年龄,2感觉统合训练的依据——敏感期学说(为什么年龄越小,效果越佳)3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4感觉统合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5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详细指导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详细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b977ec2376baf1ffd4fad53.png)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表前庭平衡类平衡吊揽要求:儿童俯卧于吊揽上,双脚伸直,头颈部抬高双手抬高,训练者用力摇动悬挂的吊揽指导活动:在吊揽晃动过程中让儿童有次序进行插棍、接住投来的沙包、将物件投进指定位置,击出迎面而来的大皮球作用:改善儿童过度敏感的平衡感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平衡触觉板要求:儿童能够独立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触觉板上行走指导活动:可以使儿童手持哑铃行走也可以设置障碍物让儿童跨过去作用:改善儿童的触觉防御能力,平衡能力以及运动企划能力波波池要求:儿童藏身于波波池中能够推开掩盖的波波球指导活动:在波波池中接住训练者抛来的球,并能够在秋池中找到相应的物件作用:改善儿童平衡能力,改善过度敏感的触觉防御功能以及辨识能力圆筒要求:小朋友坐在圆筒上双脚双手抱紧,训练者用力快速转动(左右各10圈)悬挂的圆筒,立即停止,观察小朋友眼球的颤抖情况(震颤在5秒以内为反应迟钝震颤在15秒以上为反应敏感)指导活动:可以给予强力的刺激以满足经常自传或要求旋转的小朋友以改善行为,可以再旋转过程中进行投掷活动作用:改善儿童过度敏感或迟钝的前庭平衡感觉以及眼球的控制能力(注意事项:在转的过程中观察儿童的表情不适时立刻停止以防呕吐)平衡步道要求:儿童沿着平衡布道步行,指导活动:可以根据儿童的平衡能力调整平衡布道的稳定性,也可以和S型平衡木或阳光隧道结合设置游戏作用:改善儿童的平衡能力,及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提高注意力独脚椅要求:小朋友坐在独角椅上面左右摇晃身体指导活动:儿童能够稳坐在独角椅上停住或踢开滚过来的球,双脚轮流向上方踢球作用:改善儿童的平衡能力及其注意力平衡太极盘(蜗牛太极盘)要求:儿童双脚站立在太极盘上,训练者将一个小球放入盘内,儿童通过身体中心的转移摇动平衡盘儿童要在规定时间内,将球转移到指定位置作用:改善儿童的平衡及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提高注意力平衡秋千要求:儿童自行爬上悬挂的平衡秋千(卧位、坐位均可)训练者轻轻摇晃秋千,儿童抱紧秋千不掉下来指导活动:儿童在晃动过程中可以将小球投入指定篮筐里面作用:改善儿童过度敏感的平衡感觉,提高肌张力的控制能力陀螺要求:儿童自行躺在半圆的陀螺里面双腿双手紧贴边缘双手用力抓牢边缘,儿童通过转移身体中心转动陀螺作用:改善儿童敏感的平衡感觉以及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滑板划滑梯:要求:儿童俯卧于滑板上双手用力拉动滑道两旁边缘,双臂向前伸直、双脚抬高,快速滑下指导活动:还可以穿过滑梯前面的彩虹接龙,并双手推开迎面滚过来的大球.或手持海洋球丢进指定位置作用:刺激前庭平衡感觉,维持良好身体姿势增强动作计划及学习能力羊角球要求:要求儿童坐卧在球上,双手抓握两只羊角保持上体的直立。
婴幼儿感觉统合教育实操教程
![婴幼儿感觉统合教育实操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5f1c23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5.png)
婴幼儿感觉统合教育实操教程婴幼儿感觉统合教育实操教程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概述1.1感觉统合教育的概念感觉统合教育是一种针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感官刺激、动作训练、认知训练等,帮助婴幼儿充分发挥感官、运动、认知等方面的潜能,提高其生活品质。
1.2感觉统合教育的重要性1.2.1 对婴幼儿个体发展的意义感觉统合教育有助于婴幼儿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1.2.2 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感觉统合教育有助于减轻家庭照顾负担,提高家庭幸福感,促进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
第二章感觉统合教育的方法与技术2.1感官刺激训练2.1.1视觉训练通过色彩、形状、大小等视觉元素,引导婴幼儿观察、辨别、记忆,提高视觉感知能力。
2.1.2听觉训练通过声音、音乐、故事等听觉元素,引导婴幼儿听辨、记忆、表达,提高听觉感知能力。
2.1.3触觉训练通过触摸、抚摸、涂抹等触觉体验,引导婴幼儿感知不同材质、温度、力度,提高触觉感知能力。
2.1.4 本体觉训练通过身体动作、平衡、协调等本体觉活动,引导婴幼儿掌握自身身体部位,提高本体觉感知能力。
2.1.5嗅觉和味觉训练通过闻、尝等嗅觉和味觉体验,引导婴幼儿感知不同的气味和味道,提高嗅觉和味觉感知能力。
2.2动作训练2.2.1 大肌肉运动通过跑、跳、爬、投等大肌肉运动,锻炼婴幼儿的身体力量、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
2.2.2 小肌肉运动通过握笔、剪纸、拼图等小肌肉运动,锻炼婴幼儿的手指力量、协调性和精确性。
2.3认知训练2.3.1记忆力训练通过游戏、故事、图片等,引导婴幼儿进行记忆训练,提高短期和长期记忆力。
2.3.2注意力训练通过专注力游戏、绘画、手工等,引导婴幼儿集中注意力,提高注意力稳定性。
2.3.3思维力训练通过逻辑游戏、问题解决等,引导婴幼儿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敏捷性和创新力。
第三章感觉统合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3.1课程设置根据婴幼儿年龄、发展水平、家庭需求等,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涵盖感官、动作、认知等方面。
感统训练方法
![感统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447c11856a561253d36f59.png)
感统训练方法1、推球回去:训练手臂的运动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方法: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宝宝双手接球。
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接着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宝宝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宝宝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2、呵痒痒: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方法:妈妈用手挠宝宝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宝宝害怕,可以维持时间短一些。
3、小小飞行员:提高宝宝平衡能力。
方法: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呈俯卧姿趴在小腿上,拉着宝宝的双臂,慢慢地伸展开来,顺势抬腿,让宝宝呈飞翔姿势,重复若干次。
4、摆毛巾:提升宝宝注意力集中。
方法:用一块大毛巾把宝宝包在里面,由你和你的伴侣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拉动毛巾,使宝宝随着毛巾摆动。
同时可以让宝宝拿着小球,一边摆动一边向固定目标投球。
5、梳头游戏: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
方法: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宝宝的头皮,顺势梳头。
也可以让宝宝在镜子面前自己动手。
6、篮中寻宝: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方法:准备一个水果篮,篮子内放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重量的玩具,鼓励宝宝从篮中将玩具一一取出,妈妈告诉宝宝玩具的名称,然后再将玩具一一放入篮中,反复2-3次。
让宝宝多触摸各种玩具,在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时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7、四肢运动:锻炼宝宝身体协调能力。
— 1/2 —— 1/2 —让宝宝平躺,大人分别抓住宝宝两腿、两手,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各4个节拍。
再抓住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左手同样运动。
8、水中游戏:提高宝宝的触觉敏感度。
透过水的浮力及水温,刺激宝宝皮肤的神经,可以促进触觉信息的协调,所以水的游戏是感觉统合活动中用处最大的。
可以在水中放玩具,可以让宝宝边在水中玩,边用柔软的刷子刷身体。
这个游戏,只要注意环境及水的温度就行,可借助给宝宝洗澡时进行。
各个年龄段感统训练要点
![各个年龄段感统训练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c28e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0.png)
各个年龄段感统训练要点感统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是一种通过刺激和调节感觉系统来改善感觉统合功能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儿童和成人改善感觉处理、运动协调和自我调节等方面的能力。
感统训练的要点在于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1. 婴儿期(0-2岁):-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在婴儿期,感觉系统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提供各种丰富的感觉刺激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和运动等方式,给予婴儿多样化的刺激。
-重视运动发展:婴儿期是运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爬行、翻滚、抓握等活动来促进婴儿的运动发展和感觉统合。
-提供适当的触觉刺激:触觉刺激对于婴儿的感觉统合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为婴儿提供各种质地的材料,如绒毛、丝绸、羽毛等,让婴儿触摸和感受不同的触觉刺激。
2. 幼儿期(2-5岁):-强调感觉统合和运动协调:在这个阶段,重点关注幼儿的感觉统合和运动协调能力。
可以通过跳跃、奔跑、投掷等活动,促进幼儿的大肌肉运动和身体平衡的发展。
-开展手眼协调训练:手眼协调是幼儿期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可以通过拼图、握笔画画、穿珠子等活动,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提供有结构的游戏和活动:在幼儿期,有结构的游戏和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规则和秩序感,同时促进感觉统合和自我调节的发展。
3. 学龄前期(5-7岁):-强调感觉统合和空间意识:学龄前期是感觉统合和空间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可以通过模仿、跳绳、攀爬等活动,促进儿童的感觉统合和空间意识的发展。
-鼓励多样化的感觉体验:在这个阶段,可以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感觉体验,如水游戏、沙盘游戏、音乐和舞蹈等,以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
-注重手部和手眼协调训练:手部和手眼协调能力对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剪纸、握笔写字、折纸等活动,锻炼儿童的手部和手眼协调能力。
4. 学龄期(7-12岁):-强调感觉统合和运动技能:学龄期是提供感觉统合和运动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岁婴儿的训练方法出生的婴儿的生长先是把头撑直、坐好、手脚并用的爬,然后才用两脚走路。
最先,婴儿与幼儿在“感觉—动作”活动中,形成了经验基础。
触觉:新生儿已经能了解一些他身体的感觉,并能以本能反射动作反应。
他在母亲的子宫中,触觉已有相当的发展,且已有数月之久。
如果你轻触他的小脸,他可能把头转向你的手,这种反射动作是一种顺应性反应,这自然的本性可帮助婴儿寻找食物。
当婴儿仰卧时,如果把一块布放在他脸上,他会想办法转动头,挥动手来拿掉它。
虽然这些反应是与生俱来的,但各种感觉必须加以协调整合,才可能产生。
有意义和有目的的反射动作:尿片湿了的感觉使婴儿不舒服,母亲的手抚摸则是舒服的;不过孩子并不清楚母亲抚摸的是哪里,因为他的大脑还不能分辨那个地方。
在这个阶段,触觉是情感满足的重要来源,婴儿和母亲之间的接触,对于大脑的发展与母子亲情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会自动抓紧触及他手掌的任何东西。
这种反射动作是为了帮助孩子抓住东西,以免跌倒,因为新生儿没有能力打开或伸开手指,所以出生后数月之中,他的手经常是松松地握拳。
重力与移动:新生儿对于内耳传来的重力与移动的感觉,也有反应。
若你把婴儿抱在怀中,突然把他放低,他会显得很惊慌,手脚向外伸,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
由他的内耳所传来的信息告诉他,他跌倒了,最好采取行动保护自己。
这种四肢抓紧或弯曲的动作,就是第一种全身的动作形式。
你也许会想,小婴儿不需要自动的反应来保护他自己或找食物,因为他母亲会把他照顾的好好的。
可是这些反射现象是较低等的动物发展出来的,这些较低等的动物需要反射现象以利幼儿的生存;进化是非常缓慢的,自然界没有舍弃数百万年来有利生存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神经系统的作用就是以较低等动物的需要为基础。
这些自然的反应也是人类发展更深层能力的基石。
一个月大的小婴儿被父母抱着,把头靠在父母肩上的时候,他有时会试着去抬起头。
这是因为引力刺激了大脑的该部分,引动颈部肌肉抬起头来。
再过数周,这种顺应性反应会继续发展,使婴儿在趴着时举起头来。
成年人也因这同样的神经机制,可不假思索地抬头。
不过在出生一个月时,神经系统和颈部肌肉尚未成熟,小婴儿的头颈还软软的,需要扶着。
每一个做母亲的,都能很快感觉到,把孩子抱着或摇来摇去会使他舒服,通常也会安静下来。
轻柔的身体移动的感觉,有组织大脑的能力,这也就是摇篮可带来许多美好回忆的原因。
抱着和摇来摇去除了可使婴儿安静之外,它们所提供的感觉,是其他感觉与活动自己身体的基础。
虽然你无法真正看到这在大脑内是怎么进行的,但你很容易看出孩子要人抱,要人摇,使孩子有快乐的感觉,这就是统合的作用。
肌肉和关节感觉一般来说,一个月大的婴儿都能调整自己的身体,以配合怀抱着他的人的手臂与姿势。
婴儿用他的肌肉和关节来感觉怎么配合,再长大一些后,肌肉和关节会告诉他怎么用刀叉,怎样爬立体方格铁架。
小孩子必须练习并组织许多许多的动作,才能发展出成人的技巧,因此,在小孩出生后头几个月内,会做出一些偶然出现的动作,但日后才会变成有组织能力。
当婴儿仰卧时,他会好玩地伸出手臂和腿;当他俯卧时,他会做爬的动作。
这是因为他的肌肉、关节以及内耳的感觉,刺激他的神经系统,而产生动作。
同时,他的内驱力也帮助他组织这些感觉与动作。
当婴儿头转向一边时,肌肉和关节会通知大脑,这会引起一种叫“强直性颈反射”的反应,使得转过去的那边手臂趋向伸出或伸直,另一侧手臂则趋向在肘部弯曲。
注意“趋向”这个词,意思是说只是一种倾向,并不是每当婴儿的头转向一边时都会发生这种情形。
在生命的最初数周内,这种反射现象在决定手臂的动作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仰卧的婴儿常常看着他伸出的手臂,同时他的另一手臂则弯曲着。
虽然,在我们的一生之中,“强直性颈反射”影响到我们手臂的肌肉张力,但它的影响力在6 岁之前应是很小的。
至于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这种反射则经常过度;因此,心理医师常常将过度的“强直性颈反射”反应,当作感觉统合不良的迹象之一。
视觉:一个月大的婴儿的视觉还不能组织得很好,不过他可以认出母亲的脸以及其他重要的东西。
他的焦点模糊,他不能分辨复杂的形状或色彩。
他可以由动作或触觉感受到有没有危险,但无法从视觉上感受到危险。
他发展视觉的第一步,是用眼睛,然后用头去盯住一个移动的物体或人。
这种顺应性反应,需要眼睛周围的肌肉和颈部的感觉,配合着内耳的重力和移动的感觉。
你可以注意去看,当一个婴儿看到人、动物或玩具在动,并能练习用眼睛去追踪它们时,他是多么快乐和惬意。
声音:一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对嘎嘎响的玩具声音、或拨浪鼓声、铃声有反应,也对人的声音有反应,不过他还无法了解这些声音是什么意思。
他可以转头或笑,他也会弄出小小的喉咙声音,对声音单纯的反应是发展语言的初步基础。
由喉咙肌肉收缩而引起的这些声音,也能产生一些感觉,有助于大脑语言区的发育。
嗅觉和味觉:另外一种在出生时就可能组织得很好的感觉是嗅觉。
嗅觉在生命的第一个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重力、移动的感觉以及触觉一样,嗅觉也出现于动物进化的早期。
较大孩子的嗅觉并不会更进一步发展或改进,不像视觉和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婴儿味觉也很好,如吸吮就是由味觉和嗅觉组合而来的顺应性反应,通常婴儿一出生就有这种反射能力。
所以,一个月大的婴儿对感觉,特别是对于从他自己身体和重力而来的感觉,已经可以产生相当多顺应性反应。
这些反应有许多在出生前就已建立于神经系统中,如果没有在这种简单的“感觉一活动”所发生的感觉统合,日后生命中就不可能有顺应性发展。
第二~三个月身体各部分的发育具有一定程序,在胎儿时期的形态发育是头部领先,其次为躯干,最后是四肢。
在婴儿时期的动作发育也是这样,首先是抬头、转身,然后能翻身、直坐,最后才会直立、行走。
这些现象称之为“头尾发育规律”。
眼睛与头颈:婴儿的动作机能是从头发展到脚趾的,眼睛与头颈是身体中他最先学习去控制的部分。
保持头与眼睛稳定,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生存价值。
视觉不止是看某样东西而已,眼睛必须保持有物体的固定影像,头颈还必须保持头部稳定,否则物体会模糊摇动,就像没有拿稳的照相机所拍出来的照片一样。
因此,大脑必须统合三种感觉:1)由内耳来的重力与移动的感觉;2)由眼肌来的感觉;3)由头颈来的肌肉感觉。
大脑把这三种感觉聚合在一起,才知道怎么保持眼睛与头颈的稳定。
当婴儿看着房间,看着人和东西的时候他的大脑忙着工作,协调由内耳、眼肌、以及颈肌传来的感觉。
经由这种统合过程,它学习到即使是头,甚至整个身子都在动的时候,也能对他的环境“拍下一张清晰的照片”。
这种发展将持续数年,是学习阅渎的重要基础,它也能帮助孩子平衡能力以及全身的动作的发展。
起身:若你想到重力(地心引力)一直存在,而且是那么强有力,你就可以了解,小孩子必须有多大的内驱力,才能使他在一岁时站起来。
婴儿在学习用颈肌肉把头撑起来之后,他开始用上背肌肉和手臂肌肉,使他的胸部离开地面。
这项发展发生于趴着之时。
婴儿会抬起胸部,主要由于重力感觉刺激大脑,让上背部的肌肉收缩。
如果你扶持住孩子的下背部,他可以学习坐好,并使他的头平衡。
任何的学习必须克服某些挑战,扶持住他整个后背会减少这种挑战,因为这个挑战对2~3 个月大小的孩子来说太大,所以如果不扶住他的下背部,他就坐不起来。
抓握:3 个月大婴儿的手多半时候都是打开的。
他的手会伸向物体和人,但是缺乏眼——手的协调,而这种协调是对准目标的必要条件。
当他能使身体感觉与他所看到的东西统合之时,他就能发现如何对准目标了。
婴儿抓握东西时,不用拇指和食物,而是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以及手掌来握住东西。
他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来抓玩具,他的触觉把信息传送到大脑,这样可帮助他去抓东西。
在这个年纪,抓握仍然是对手掌触觉的一种自动反应,而且他无法自动松开抓住玩具的手。
再过几个月,他将能使触觉与手上肌肉和关节的感觉统合,渐渐用大拇指和其余手指发展更有效的钳形动作。
第4~6 个月手臂和手现在孩子要做较大的动作(在桌上敲打汤匙),并且感受到对自然界有所影响的兴奋心情。
这种极为单纯的情绪上的满足,是日后发展较为成熟情绪的基础。
孩子现在开始去触摸,去看自己的手,因此知道自己的手在空间中的位置。
他需要触觉、肌肉和关节的感觉以及视觉,来学习准确地将他的手伸向他所看到的东西。
他必须协调大脑中“看”的部分与“感觉”手和手臂的部分。
他开始使用大拇指和食物,但还是抓不准,他惯常伸出一只手取物,很少用两手一起去拿,因为他现在能控制伸手取物的冲动。
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孩子会自然的把两只手放到前面来,使两手相接触,这是身体双侧协调的开始。
这项发展的另一步骤发生于数月之后,那时他一手拿一个玩具,再把两手的玩具互相敲打。
这些活动需要一种重要的感觉统合能力,那必须在孩子知道左右边之前就已发展;如果婴儿不能让两手接触,不会把两只手上的玩具互相敲打,等他们大一点时,就很可能显出感觉统合不良迹象。
当孩子6 个月的时候,他的腰可以转动,所以他就能转动他的手,操纵东西,用很多新方法来玩。
在出生后6 个月中,孩子的大部分动作是自动的,但现在婴儿也开始计划做事。
每一样新的活动涉及更多这种“动作计划”,以及更多感觉统合。
他已能单独坐一会儿,而不失去平衡;保持坐直的自动肌肉反应,是由重力、移动以及视觉所指引的,如果这些感觉统合得不好,婴儿就很难坐好,甚至可能不肯尝试去坐。
飞机姿势大约6 个月大,婴儿趴着的时候,他的神经系统对他头部所受的引力变得特别敏感,这种敏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使他同时抬起头、上背、手臂以及腿。
孩子用肚子平衡全身,看起来有点象一架飞机;有人称此为“俯卧伸展姿势”。
这种姿势是很重要的步骤,发展肌肉以用于翻身、站起来、以及走路。
大一点的孩子若还不能做这个姿势,就常常有重力和移动感觉统合的问题。
被摇动的快乐6 个月大的小孩也喜欢被人摇,被人抱起来,在空中荡来荡去、翻转以及搬动,这些都是婴儿期最让他满足的经验。
这种快乐来自于经历了强烈的重力和移动的感觉,这些感觉现在婴儿已能予以统合。
但是,如果动的太厉害,小孩无法统合这些感觉,就会因扰乱了神经系统,而引起他的哭闹。
第6~8 个月移动位置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从某处移动到另一处。
移动位置大大扩增了婴儿可探索的事物与范围;用手和膝盖爬行,带动许多感觉的统合,也给予孩子他自己是独立个体的观念。
首先,他必须使自己成为趴着的姿势。
自从出生就一直发挥功能的“头颈直立反射动作”,帮助婴儿由仰卧翻转成俯卧。
你看猫由高处掉下时,即使它背朝下脚朝上,仍能靠这种反射动作而变成脚先落地。
引发此反射动作的感觉,来自于重力感觉以及头颈肌肉和关节的感觉;这些感觉引发的头颈直立反射,占了这个年纪大部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