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探索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如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中小学校的发展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相适应,合理规划和保护中小学校用地,确保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需要编制专项规划指导中小学建设规划。
标签:教育设施;中小学;规划布局;公平;技术分析
中小学布局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品质、幸福感指数高低的评价因素。编制全域中小学布局规划旨在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改善落后地区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逐步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实现基础教育的公平、均衡与和谐发展。适应城市规模的扩大,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本着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安排县域中小学布局,促进中小学的均衡发展。通过对办学现状和生源的分析,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近、远期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步骤。
1、南召县现状教育设施布局特征
南召县以山区丘陵为主的地形特点,以至大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不利用学校的规模办学和集中布局。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全域范围内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学校布局不均衡,同时近几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学生向城区、镇区转移,城镇学生逐年增多,学生城区化率快速增长,城镇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大班额问题突出。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还存在明显差距,与人民群众接受公平而又良好教育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2、规划编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2.1统筹规划
按照“五规合一”要求,以城市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为依据,确定中小学布局规划。力求使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兼顾,区域中小学统筹考虑,城市发展与实际承受能力兼顾,使中小学布局更趋科学合理。
2.2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科学合理地制定好校点布局调整规划,适度调整规模小、效益差的农村中小学,适当增加城镇学校和农村幼儿园校点,满足城镇化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的需
要。坚持高标准一次规划到位,分步有序实施,不搞一刀切,确保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扎实推进。
2.3方便学生就学
学校布局调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要整合教育资源,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又要注意方便群众子女就读。既要相对集中办学,又要考虑广大群众意见。通过布局调整,使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入学要求和全县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协调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接受良好教育。
2.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中小学布局既要立足当前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又要根据人口变化趨势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规定的班额要求,充分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适度超前,适应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3、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中寻找坐标,综合自身多种因素同时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要以政府名义实施,作为城市建设的刚性执行内容。坚持现实与未来,实际与可能的结合,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以实现布局合理、发展均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利用GIS 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可达性,同时考虑周围人口数量及学校容量的关系,现状学校情况及用地性质影响综合评价确定选址最优区位和评价指标,对现状和规划从空间分布到容量两方面做出评估,提出布局和改进方案。
4、规划编制策略思路分析
鉴于南召县县域教育设施的实际情况,规划中运用分类调整和增加动态平衡指标两个策略进行预测整合。
4. 1分类调整
为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择校、班额悬殊大、中心城区生均用地偏小、农村地区生均用地偏大等实际问题,切实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和谐、优质的教育空间和环境,规划将学校分为六类:
(1)保留学校:学校班级规模无需扩大;
(2)改建学校:学校班级规模需要扩大;
(3)扩建学校:学校用地规模需要扩大;
(4)迁建学校:服务范围重叠、布局不合理;
(5)建议整合学校:生源极少、与周边学校距离较近、无发展潜力。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条件适宜;
(6)新建学校:有学位需求的地区。
4. 2适应人口增长流动,增加动态平衡指标
规划中的中小学适龄人口数量研究以《南召县村镇体系规划》为依据,结合《南召县总体规划》,采用增加系数法,即“一个基数,一个系数”,对规划范围内规划期人口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确定学龄人口数量。
一个基数:《南召县村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各范围的人口规模测算的生源数量。
一个系数:余地系数。统筹考虑城乡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城镇化的发展及二胎政策的出台,人口将非常态增长,生源受到影响。因此在上述“一个基数”预测生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10%左右的预留学位数。
4.3总体思路
规划以中心城区及其余各乡镇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综合考虑中心城区、各个乡镇的实际条件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将规划范围分为中心城区及14个乡镇片区,进行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布局规划调整和学校、学生数的统筹平衡,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从中心城区、镇区、村庄三个方面,学校布局的战略考虑是:农村教学点适当整合,提高办学效益;镇区学校适当增容,重在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中心城区学校要扩容扩张,扩大优质资源,改造薄弱学校,提高办学质量。5、规划主要内容
5.1确定学校的建设规模标准
原则上中心城区和各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采用两种不同的建设标准。中心城区以教育部颁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建筑用地容积率和学校其他用地的人均指标要求,制定出生均用地指标。为保证老城区学校建设达到用地基本要求,同时合理指导新城区学校建设,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分区情况和学校建设的周边情况,划分为二类学校,分别为:II类学校(现状学校,周边尚未进行改造,可以进行扩展的学校);I 类学校(学校进行迁建需要重新选址或在新区目前尚未建设的学校),二个层次划分的指标体系。各乡镇(包括所辖村庄)用地及建筑面积指标依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2008)》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