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五篇模版]

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五篇模版]

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五篇模版]第一篇: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a 与力F、质量M 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 不变,讨论加速度a 与力F 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讨论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和纸带、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盘、______电源、______、砝码、________、导线.实验步骤一、测质量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二、仪器安装及平衡摩擦力2.按图 1 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图 1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拖着纸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__________运动状态.这时,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__________的分力平衡.三、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研究 a 与 F 的关系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盘,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5.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记录下来,重复步骤 4.在小盘内再放入适量砝码,记录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再重复步骤 4,重复三次,得到三条纸带.6.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明计数点,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一)内.表(一)实验次数加速度a/(m · s-2)小车受力F/ N四、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研究 a 与 M 的关系7.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7,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二)中.表(二)实验次数加速度a/(m · s-2)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 kg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1 1数据处理1.需要计算各种情况下所对应的小车加速度,可使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先在纸带上标明计数点,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根据公式 a=Δ xT2 计算加速度.图 22.(1)根据表(一),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作用力的大小F 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 a 与作用力 F 成正比.如图 2 所示.(2)根据表(二).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 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的质量M,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发现这些点落在一条类似反比函数的曲线上.我们猜想,a 与 M 可能成反比.为了检验猜想的正确性,再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落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如图3 所示)图 3结论:注意事项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实验步骤2、3 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3.平衡摩擦力不准确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第二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四川省南江县第二中学刘新明【学生分析】: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等物理概念能正确的受力分析对传感器这种测量加速度的工具已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动力学实验实验报告

动力学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动力学基本原理,掌握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 学习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验设备1. 动力实验台2. 测力计3. 速度传感器4. 电脑数据采集系统5. 实验用小车及砝码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实验台上的小车放置在水平轨道上,确保小车能够自由滑动。

2. 连接数据采集系统:将测力计、速度传感器和电脑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好,确保各部分工作正常。

3. 实验数据采集:a. 将砝码挂在小车后端,记录小车初始位置。

b. 打开数据采集系统,启动小车,同时开始记录小车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测力计的示数。

c. 当小车运动至预定距离时,停止小车,记录此时的速度和测力计的示数。

4. 数据处理:a.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作用在小车上的合外力。

c. 比较计算得到的合外力与实验测得的力,分析误差来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速度与时间关系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观察小车运动规律,发现小车在实验过程中呈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加速度计算: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得到加速度a =2.5 m/s²。

3. 合外力计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作用在小车上的合外力F = ma = 2.5kg × 1 m/s² = 2.5 N。

4. 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a. 测力计的精度;b. 速度传感器的精度;c.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d.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掌握了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自由落体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自由落体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自由落体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自由落体测量的方法,测定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并探究其与物体质量、高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无任何阻力作用下,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因此,用自由落体测量重力加速度时,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g = 2h / t^2其中,g为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自由落体时所经过的高度,t为物体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中选定一个高度较高的地方,如实验室楼的顶部。

2. 首先需要测定自由落体的高度h。

在选定的位置上,将测高仪竖直安装,并将其底部与地面齐平。

然后,将被测物体从测高仪的顶部自由落下,记录物体从顶部到达测高仪底部的时间t1,并用测高仪测量物体落下的高度h1。

3. 重复上述步骤,记录至少三组不同的高度和时间数据,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我们利用上述实验步骤,得到了三组数据,分别如下表所示:高度h/mt时间t/s1.5t 0.462.0t 0.562.5t 0.64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组数据对应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计算平均值,如下所示:高度h/mt时间t/st重力加速度g/(m/s^2)1.5t 0.46t 9.452.0t 0.56t 9.892.5t 0.64t 9.76平均值t 9.70结论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70 m/s^2,这个值与我们预计的值基本一致,说明本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无关,这也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5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垫技术和光电计时技术技术原理,掌握气垫导轨和计时计测速仪的使用方法。

2. 测量滑块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二、实验仪器汽垫导轨及附件、MUJ-5B 型计时计数测速仪、电子天平三、实验原理1、速度测量宽度为Δs 的挡光片(如图1)垂直装在滑块上,随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测速仪测出挡光时间Δt ,则瞬时速度:ts dt ds t s v t ∆∆≈=∆∆=→∆lim(1) 式中Δs 根据实际宽度设置好,速度由测速仪自动计算并显示。

2、加速度测量挡光片随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测出挡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1t ∆、1t ∆及从门1运动到门2的运动时间t ,测速仪自动按(2)式计算并显示加速度a 。

⎪⎪⎭⎫⎝⎛∆-∆∆=-=1212t 1t 1t s t v v a (2) 3、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方法在右图由1m 、2m 构成的系统中,在阻力忽略不计时,有:a m m g m )(212+=。

令g m F 2=,21m m M +=,则有Ma F =。

保持M 不变,改变F ,测a ,可验证a 与F 的关系;F 不变,改变M ,测a ,可验证a与M 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分静态调平法或动态调平法。

采用静态调平法:接通气源后,将滑块在气垫导轨中间静止释放,观察滑块运动,根据运动方向判断并调节导轨调平螺钉,反复进行,使滑块静止释放后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

2.练习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验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用电子天平称出滑块质量滑块m ,按上图所示装配,测速仪选“加速度” 功能,将4个砝码全部放在滑块上,将滑块移至远离滑轮一端释放,通过两光电门,记录加速度a 。

重复测量4次。

再将滑块上的4个砝码分四次从滑块上移至砝码盘上,重复上述步骤。

(2)验证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规律和现象的科学。

而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其中最基础且重要的定律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探究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实验所需材料和装置这次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装置如下:一块光滑的水平轨道、一个小车、一只测力计、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和一根绳子。

2. 实验前准备首先,将轨道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并确保其水平。

然后,将测力计挂在轨道的底部并调零,以确保准确的测量。

接下来,将小车放在轨道上,并将一端的绳子固定在小车上。

3. 实验操作在操作实验之前,需要确定小车在水平轨道上的质量。

用测量工具称量小车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通过在小车上增加不同质量的物体,给小车施加不同大小的力。

使用测力计将绳子的另一端连接到小车上,并确保绳子拉直。

接下来,缓慢地施加一定大小的力,使小车开始运动,并立即记录下所施加的力的数值。

根据实验的需要,可以重复上述步骤,每次改变施加的力的大小。

确保每次操作都是平稳进行的,并且准确记录下施加力和小车加速度的数值。

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次施加力的大小、小车质量以及小车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F = ma,利用实验测得的力和质量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加速度的数值。

同时,可以绘制出施加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施加的力增加时,小车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加,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这个实验结果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期,即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成正比。

这也意味着物体的质量越大,施加相同大小的力时,加速度越小;反之亦然。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掌握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总结:本次实验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得出了物体质量、施加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实验报告

(完整版)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实验原理]1、控制变量法: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F关系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m关系2、物理量的测量:(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

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

为使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①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

做实验时肯定无法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板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判断),这就说明此时物体合外力为0,摩擦力被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下滑力)给抵消了。

由于小车的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相互抵消,那小车实验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绳子的拉力了。

点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②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绳子的拉.....................时,可近似认为力等于........推导:实际上m/g=(m+ m/)a,F=ma,得F=m m/g/(m+ m/);理论上F= m/g,只有当m/<...沙和小桶的重力。

<m时,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

点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在画图像时,随着勾码重量的增加或者小车质量的倒数增加时,实际描绘的图线与理论图线不重合,会向下弯折。

高一物理加速度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加速度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用比较法测量加速度;2、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第一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一.实验原理(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而研究其中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是物理实验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本实验有F、m、a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a与F及m的关系时,我们应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参量之间的关系.在该实验中要求先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F,讨论a与F的关系;再控制小车所受的拉力F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讨论a与m 的关系.(2)要测量的物理量小车与其上砝码的总质量M一用天平测出.小车受的拉力F——用天平测出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m,由F=mg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算出.(3)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和方法①目的:实验中小车要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垫高水平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使小车自身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摩擦力,这样小车所受拉力即为合力,提高了实验成功率.②方法:不挂托盘,使小车拖着纸带,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逐渐调节木板的倾角,使打下的纸带点间距相等,则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平衡了摩擦力.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和砝码、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第二部分:课堂互动探究,整合提升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盘(包括其中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0、m0,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如图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3.把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平衡摩擦力.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m o g.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盘(包括其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相应纸带重物的重力m1g、m2 g…表1:M不变,加速度a与受力的关系合外力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并测出小车和放上砝码后的总质量M1,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在每次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表2:F不变,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8.利用以上两表中的数据,分别在坐标系中作出M不变时,a一F图象和F不变时,a一M图象.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是某次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图中A为砂桶,B为定滑轮,C为滑块及上面添加的砝码,D为纸带,E 为电火花计时器,F为蓄电池,电压为6 V,G是电键,请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

斜面滑块实验报告

斜面滑块实验报告

斜面滑块实验报告斜面滑块实验报告引言:斜面滑块实验是力学领域中的经典实验之一,通过观察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我们可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受力情况以及摩擦力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滑块在不同斜度的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探究滑块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质量以及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包括斜面、滑块、测量工具等。

2. 实验设置:将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斜面的角度,使其成为一个合适的实验角度。

3. 测量质量:使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4. 确定起始位置:将滑块放置在斜面的起始位置,并用尺量出起始高度。

5. 发射滑块:将滑块从起始位置释放,观察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6. 测量时间:使用计时器测量滑块从起始位置滑到终点位置所需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7. 重复实验: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在不同的斜面角度下进行多次实验,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加速度:根据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和起始高度,可以通过公式 a = 2h / t^2 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

2. 绘制图表:将不同斜面角度下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的关系绘制成图表,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分析结果: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滑块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滑块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加,滑块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当斜面角度增大时,斜面上的重力分量也随之增大,使得滑块受到的合力增大,从而加速度增大。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滑块的加速度与滑块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实验中,我们保持斜面角度不变,但改变滑块的质量,发现滑块的加速度随着质量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滑块质量的增加会增加滑块受到的重力分量,从而使得滑块的加速度减小。

此外,摩擦力也对滑块的运动产生了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斜面的材质或在滑块与斜面之间加入摩擦片等方式来改变滑块受到的摩擦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设计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设计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得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3)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2)对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播放汽车启动、飞机起飞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从而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并进一步思考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行猜想。

学生可能会提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或者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乘积成正比等假设。

3、实验设计(1)介绍实验器材:小车、砝码、托盘、打点计时器、纸带、细绳、滑轮、刻度尺、天平。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控制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控制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强调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拉力不变,通过改变小车上砝码的数量来改变质量。

4、进行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高中力学小实验报告

高中力学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2. 理解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其数学表达式为:F=ma。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小车3. 滑轮4. 细线5. 铅块6. 水平桌面7. 秒表8. 米尺9.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铅块,铅块挂在滑轮的另一端。

2.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铅块的重力G,记录数据。

3. 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米尺测量小车与滑轮之间的距离L,记录数据。

4. 在小车的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用米尺测量弹簧测力计与小车之间的距离D,记录数据。

5. 在小车的一端连接细线,另一端连接铅块,调整铅块的质量m,使小车能够顺利运动。

6. 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距离L所需的时间t,记录数据。

7. 改变铅块的质量m,重复步骤5和6,共进行5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1. 计算每次实验中铅块的重力G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之间的关系。

2. 计算每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

3. 计算每次实验中小车的质量m与加速度a之间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铅块的重力G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成正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2.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小车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反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了解了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在测量距离和力时,尽量保证精度,减小误差。

3. 在调整铅块质量时,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

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F、a-1m图像.3.能通过实验数据及图像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原理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槽码的个数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测得不同拉力下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拉力的定量关系.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通过在小车上增加重物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不同质量的小车对应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实验器材小车、砝码、槽码、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先不系细线).3.补偿阻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位置,启动打点计时器,直到轻推小车使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此时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等于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和长木板的摩擦阻力及其他阻力之和.4.把细线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另一端挂上槽码.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槽码的个数,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处理纸带,测出加速度,将结果填入表1中.5.保持槽码个数不变,即保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在小车上增减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求出相应的加速度,把数据记录在表2中.数据采集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在小车中增减砝码的数量可改变小车的质量.2.加速度的测量(1)方法1:让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用秒表测量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然后由a=2xt2计算出加速度a.。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大学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知识和理论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实验内容。

1. 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通过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并记录数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计算加速度并绘制实验数据图表。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质量与受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2. 实验名称:杨氏模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探究材料的弹性性质。

实验步骤:通过悬挂一根细长的金属丝或弹簧,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并测量丝或弹簧的伸长量。

根据胡克定律和杨氏模量的定义,计算材料的杨氏模量。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杨氏模量与材料的弹性常数和截面积有关,验证了材料的弹性性质。

3. 实验名称: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实验步骤:搭建迈克耳孙干涉仪,将光波通过半反射薄膜分为两束光,让两束光相交并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

通过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可以改变干涉条纹的间距和颜色。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波动性可以通过干涉现象得到证明,验证了光的波动性理论。

4. 实验名称:电容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探究电荷的存储和释放。

实验步骤:搭建电容器电路,通过连接电源和电容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并记录电容器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符合指数衰减规律,验证了电荷的存储和释放过程。

5. 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热传导现象,探究物体的热量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在实验装置中放置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观察物体的温度变化,测量传热时间和温度差来研究物体的热传导过程。

实验: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报告

实验: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报告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三、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m0和小车的质量M0.2.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3.平衡摩擦力:小车的尾部挂上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稍微垫高一些,使小车在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能沿木板做_________运动.这样小车所受重力沿木板的分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平衡.在保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_________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近似认为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4.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挂上小盘和砝码,先_________,再_________,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计算小盘和砝码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由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并把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填入表(一)中.5.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作用力,根据实验结果画点描线。

6.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4,并多做几次.7.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8.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画点描线。

9.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7,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二)中.五、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误差分析(1)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抛锚式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实施及反思——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例

抛锚式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实施及反思——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例

教学篇•教学反思一、抛锚式教学简介抛锚式教学: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使教学活动建立在生动事件或问题情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探讨,使学生亲身体验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锚”,而提出这些问题的过程就可比喻为“抛锚”,一旦问题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就像被锚固定的轮船一样被确定。

本文即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课教学为例,讨论抛锚式教学在实验课中的实施及反思。

二、抛锚式教学在实验课中的实施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基本器材(每三个同学一套):长木板一端带滑轮、电火花计时器、220V交流电源、纸带、墨粉纸盘、钩码、刻度尺、天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抛锚)在教学过程开始时带领同学们一块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之后观看飞机起飞、火车起动、赛车起动、运动员比赛起跑、射击时子弹离开枪堂及慢镜头、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的下落,引发猜想,进一步提出问题。

师:请依据视频中现象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讨论……师:物体受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的唯一量度是质量。

而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是加速度,则加速度必然由物体所受的外力和自身的质量两个因素决定。

师:如何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呢?学生分小组讨论……生:实验中要知道加速度与质量及合力两个变量的关系,需要用控制变量法;用实验分别探究力恒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恒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进而明确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师:很棒,物理实验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

同学们思考一下,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会用到哪些相关的器材?生:需测物体的质量m—天平;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弹簧测力计;物体加速度a—打点计时器与纸带。

师:大家想得很全面,为我们进行实验设计指明了方向。

我们首先需要设计出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要利用我们现有的器材测出这个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质量与加速度,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操作简单方便等因素。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总结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总结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定律,它描述了力的概念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的方法,我们可以验证和探究这一定律的正确性和应用范围。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我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理解和观察,并探讨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质量物体的加速度比较我选择了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一个小石头和一块大理石。

首先,我将它们分别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个恒力推动它们。

在相同的力作用下,我观察到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结果显示,无论是小石头还是大理石,在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它们都表现出了相同的加速度。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所预言的结果相符合。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推导可知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即质量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在质量不同的物体上的适用性。

实验二:不同力对物体的加速度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选取了同样的物体,分别施加不同大小的力。

我用一个弹簧秤来测量施加的力,并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记录加速度的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当作用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大。

这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中“力和加速度成正比”的关系。

实验中还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力超过物体的摩擦力时,物体会出现急剧加速的情况。

这是因为摩擦力减小,物体所受的净力增大,从而加速度增大。

这个实验结果不仅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论相符合,也对我们理解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验三: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观察为了进一步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我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个小球从斜面上释放,观察它的加速度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的加速度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中角度与正弦函数成反比的结论相吻合。

这个实验也向我们展示了斜面的作用,当物体位于斜面上时,它的重力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沿着斜面的分量和一个垂直斜面的分量。

斜面所施加的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而这个加速度与斜面的角度有关。

(完整版)实验: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完整版)实验: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3)若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重量,该同学根据 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 a 与合力 F 图线如图(d),该图线不通过 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起 。 我 决 定 半年后 就跟他 结婚。
我 和 酸 枣 愣住 站了许 久,直 到酸枣 拍拍我 的肩膀 。
“ 兄 弟 , 你还 好吧。 ”③ T=MM+mgm=Mm+Mgm=1+mgMm.④
由④可知:当 M≫m 时,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 T= mg,即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F 合=mg.
小车质量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m(kg)
m1 (kg-1) 4.00 3.45 3.03 2.5 2.00 1.41 1.00 0.60
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 F 不变时 a 与 m 的关系,请在 图(c)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 线.从图线中得到 F 不变时小车加速度 a 与质量m1之间的定量 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5.注意事项 (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 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 角;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2)改变 m 和 M 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 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 (3)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的直线上,不在直 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的两侧,个别误差较大 的点应舍去.
6.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1)该实验原理中 T=mg·1+1Mm,可见在每次实验中均要求 M≫m,只有这样,才能使牵引小车的牵引力近似等于砂及小 桶的重力. (2)在平衡摩擦力时,垫起的物体的位置要适当,长木板形 成的倾角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每次改变 M 时,不再 重复平衡摩擦力.

力与加速度的实验探究与结果分析

力与加速度的实验探究与结果分析

力与加速度的实验探究与结果分析引言:力与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与结果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实验设计:为了探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一根轻质绳子、一个小物体和一个弹簧测力计。

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施加在小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然后测量小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将光滑水平面放置在桌子上,并确保其表面干净光滑。

2. 将轻质绳子固定在水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上。

3. 将小物体绑在绳子的另一端,并确保绳子拉直。

4. 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连接在小物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

5. 调整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使其指针指向零。

6. 将小物体轻轻拉开一段距离,然后释放,观察其运动情况。

7. 在小物体运动的过程中,使用计时器计时,并记录小物体通过两个固定点所用的时间。

8. 根据记录的时间数据,计算小物体的加速度。

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小物体通过两个固定点所用的时间。

通过这些时间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小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加速度:加速度 = (2 * 距离) / (时间^2)其中,距离是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时间是小物体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小物体在不同施加力下的加速度。

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当施加的力增大时,加速度也增大;当施加的力减小时,加速度也减小。

2. 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加速度减小;当物体的质量减小时,加速度增大。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的力足够大时,小物体会发生滑动而不是滚动。

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与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速度与加速度实验报告

速度与加速度实验报告

速度与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实验名称:速度与加速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掌握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了解速度与加速度与时间、距离以及质量的关系。

实验过程:1.准备实验器材:米尺、计时器、木板、小球、弹簧。

2.安装实验器材:用木板建立斜面,将弹簧固定于斜面顶部,将小球放于斜面的起始线上。

3.测量初始高度:使用米尺测量小球初始高度,并记录下来。

4.开始实验:用计时器计时小球滑落所经过的时间,并用米尺测量小球滑落所经过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5.计算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球在滑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6.比较实验结果:将实验中得出的速度和加速度与预估的数值进行比较,讨论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并探讨实验结果的可能误差。

实验数据:小球初始高度:1.2米小球所经过的距离:3.5米小球所经过的时间:2.2秒实验结果:平均速度 = 所经过的距离 ÷所经过的时间= 3.5 ÷ 2.2= 1.59 米/秒加速度 = 2 × (下落距离 ÷时间²)= 2 × (1.2 - 0) ÷ 2.2²= 0.55 米/秒²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小球滑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59米/秒,加速度为0.55米/秒²。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速度与时间、距离成正比,与质量无关;加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质量成正比。

实验反思:本实验中存在误差,主要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比如计时器计时不准确、小球摩擦力的存在等。

在以后的实验中,需要更加严谨地控制各个实验因素,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附注:本实验报告中所用单位为国际单位制(SI制)。

速度与加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速度与加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速度与加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速度与加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描述物体运动和力学性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测量速度和加速度,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和加速度,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相关的物理定律。

实验器材1. 一台电子计时器2. 一条直线轨道3. 一辆小车4. 一组不同质量的物块5. 一组弹簧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将轨道放置在水平平面上,并确保其表面光滑无摩擦。

2.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并用电子计时器记录小车在轨道上滑行的时间。

我们重复此步骤多次,并计算平均速度。

3. 接下来,我们将在小车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物块,并再次记录滑行时间。

通过比较不同质量下的滑行时间,我们可以得出物块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4. 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将小车与一组弹簧连接,并记录小车在弹簧的作用下滑行的时间。

通过比较不同弹簧下的滑行时间,我们可以得出弹簧劲度系数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速度与滑行时间成反比关系。

当物体质量增加时,滑行时间增加,速度减小。

2. 加速度与弹簧劲度系数成正比关系。

当弹簧劲度系数增加时,加速度也增加。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速度和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弹簧劲度系数之间的关系。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的预测相一致。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而胡克定律则描述了弹簧的弹性特性,表明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程度成正比。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速度和加速度,并验证了相关的物理定律。

速度与滑行时间成反比,加速度与弹簧劲度系数成正比。

这些结果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实验也展示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实验原理]
1、控制变量法:
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F关系
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m关系
2、物理量的测量:
(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
(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

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

为使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
①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
..............................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

做实验时肯定无法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板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判断),这就说明此时物体合外力为0,摩擦力被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下滑力)给抵消了。

由于小车的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相互抵消,那小车实验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绳子的拉力了。

点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绳子的拉
....
.................时,可近似认为
力等于
........推导:实际上m/g=(m+ m/)a,F=ma,得F=m m/g/(m+ m/);理论上F= m/g,只有当m/<...沙和小桶的重力。

<m时,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

点拨:平衡摩擦力后,
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
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
在画图像时,随着勾码重量的增加或者小车质量的倒数增加时,实际描绘的图线与理论图线不重合,会向下弯折。

(3)加速度的测量:
①若v0 = 0 ,由x = v0 t + a t2 /2 得:a = 2 x / t2 , 刻度尺测量x,秒表测量t
②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由逐差法求加速度。

③可以只测量加速度的比值a1/a2 = x1/x2 ,探究a1/a2 = F1/F2,a1/a2 = m2/m1.
[实验器材]
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和小桶、天平、砝码、钩码(或槽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
纸带、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⑴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⑵按下图实验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使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
⑶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通过前后移动,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⑷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跨过定滑轮,此时要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⑸将小车放于靠近打点记时器处,在小桶内放上砝码(5g),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得到一打好点的纸带(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打好的纸带要标明条件m=? m /=?)点拨:要使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 /<<m );起始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且先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

⑹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砝码的质量(10g 、15g 、20g 、25g),再做几次实验
⑺在每条纸带上都要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的加速度
⑻把各次实验中的数据填入表一内,作用力的大小认为等于小桶和砝码的重力 [m /g=( m 0/ + m X /)g],做出a与F的图像
⑼保持小桶内砝码质量不变,在小车上放钩码改变小车的质量(分别加50g 、100g 、150g 、200g ),重复上面的实验。

把各次实验中的数据填入表二内,做出a与1/m 图像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若测得某一物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 -F 图象.
(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为___成正比____.
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 一定时,a 与M 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 -1/m 图象. _____关系.
点拨:1、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描绘a -m
1图象,而不是描绘a -m 图象? 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 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可能是“a 与m 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 与m 2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检验是否“a 与m 成反比”.实际上“a 与m 成反比”就是“a 与
m 1成正比”,如果以m 1为横坐标,加速度a 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 -m
1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a 是不是与质量m 成反比.当然,检查a -m 图象是不是双曲线,也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
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而采用a -m
1图象,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容易多了.这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是实验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用到.
2、利用所测得的数据在a -F 坐标上描点并连线,所连的直线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则,这样所描的直线可能不过原点,如图4-2-1所示.
图4-2-1
图(a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小,未完全平衡摩擦力所致;图(b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