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一、总体目标2023年小学数学学大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推理、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目标1. 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1-100的数的读写,了解十进制的基本原理。
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理解长度、重量、容量、时间、货币等基本量的概念。
2. 二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100-1000的数的读写,能运用加法、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图形和空间的基本概念。
3. 三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了解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概念,能描述和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
4. 四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角和角的度量,了解平行、垂直、对称和旋转等基本几何概念。
5. 五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运用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了解比例和比的概念,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解读。
6. 六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掌握数的本质和运算法则,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能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本大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引的教学方式。
推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和自主研究能力。
四、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结果性表现为评价依据,注重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和规范。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科素养的表现,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在数的认识方面,学生需要掌握1-100的数的读写和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在加减法运算方面,学生需要掌握1-100的加减法口诀,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在几何图形方面,学生需要认识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其次,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思维方面,学生需要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和判断。
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最后,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在数学知识的拓展方面,学生需要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拓展的数学知识,如数的分解、数的组合、简单的数学推理等。
在数学知识的延伸方面,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和规范,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指导,也是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
二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二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二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
的数学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
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数学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加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另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
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创新意识。
此外,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总的来说,二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数学实践能力以及数学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来自: 小龙文档网: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一)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二)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术语解释见附录1)(三)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篇二:如何用新课标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与新课程同行—用课标理念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沧源县国门小学教师李秀清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载体。
数学新课标解读二年级
数学新课标解读二年级数学新课标,即《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文件。
它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年级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新课标有以下几点核心内容:一、数学知识与技能1. 数的认识:二年级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整数,包括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基本的数的运算等。
2. 加减法:学生应能够进行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3. 乘法初步:开始接触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作为重复加法的简便运算方式。
4. 几何图形: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能够识别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5. 度量: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并理解单位的概念,如厘米和米。
二、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1. 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2. 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 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数学应用1. 日常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购物时的计算、时间的安排等。
2.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在科学实验中使用数学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四、数学学习态度1. 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2. 自信心建立: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五、评价与反馈1.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包括平时表现、作业、测试等。
2.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结尾二年级的数学新课标强调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数据收集整理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数与代数: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图形的运动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2、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量的计量: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 克;数学广角——推理1、简单的推理2、列的变化规律二、课程内容: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实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练习万以内加减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观察数目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进行验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3、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4、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二学习方式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3、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三课外拓展性练习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的练习, 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辅助教材;四、课程评价:一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一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评价方式: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认真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2测试成绩评价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0分以上为优秀;280—89为良好;360—79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根据评价的结果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同时针对不同的结果对学生的问题予以纠正和反馈,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二年级课程标准
一二年级课程标准一、人教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一)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点。
1. 识字与写字。
-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左右,能正确书写其中的100个左右。
-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阅读。
-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 口语交际。
-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二)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点。
1. 识字与写字。
-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 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其中300个左右会写。
- 能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 阅读。
-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 口语交际。
- 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人教版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一)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要点。
1. 数与代数。
-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会读、会写20以内的数。
- 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 图形与几何。
-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必修一◆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出版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讲课时刻:60课时左右◆讲课教师:◆讲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1. 把握100之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式,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把握100之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式,体会估算方式的多样性。
2.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份的名称,熟记全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名数相乘。
3.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成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熟悉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熟悉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份名称,会用三角板判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熟悉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熟悉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进程,会用简单的方式搜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照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看、猜想、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试探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成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适应。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程内容】依照《义务教育时期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第二单元、100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一、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二、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温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第三单元、角的初步熟悉(3课时)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3课时)一、乘法的初步熟悉―――――――3课时左右二、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二、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整理和温习―――――――――――――1课时第五单元、观看物体(3课时)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4课时)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温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第七单元、统计(3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第九单元、总温习(4课时)【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内容标准: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进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明白长度单位的作用。
小学数学2023年新版教学标准
小学数学2023年新版教学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小学数学2023年新版教学标准的主要目标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研究数学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技能,包括数与数的关系、数的读写、加减乘除等。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包括图形的认知、几何关系的理解等。
5.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1. 数和代数- 数的认知与运算- 数的读写与表达- 数的比较与排序- 算术运算与应用- 代数初步2. 几何与空间- 图形的认知与分类- 图形的性质与关系- 数与图形的应用- 空间与形体的认知3.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呈现与分析- 数据的应用与推理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培养数学思维:通过丰富的实际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研究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如教具、电子资源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3. 合作研究,促进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互助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他们在数学研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4. 实践与应用,提升数学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2. 能力评价:针对数学思维、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技能、几何与空间想象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
3. 进程评价: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进程进行评价。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最新教案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最新教案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重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长度单位(3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观察物体(4课时)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7的乘法口诀5课时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七、认识时间3课时八、数学广角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习内容:2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与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
02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 的解读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数学教育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终极目标,如一个人在思维方面、做事等方面是否运用了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
03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 变化趋势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四个 领域
四个 强调
(一)教学内容上总的修订方向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等内容移到了初中进 行教学。 图形与几何:强调几何直观意识的培养,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 统计与概率:强调统计量,把百分数作为统计量进行教学。 综合与实践: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传统文化的联系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具体落实上表现
小学11个关键词: 数学眼光:符号意识、数感、量感
空间意识、几何直观; 数学思维:推理意识、运算能力; 数学语言:模型意识、数据意识。 核心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初中7个关键词: 数学眼光:抽象意识、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学思维: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数学语言:模型意识、数据意识。 核心概念:模型思想、数据观念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三)内容的设置体现整体性和一致性特征 数与运算领域的修订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不单纯介绍概念,新概念的引入要涉及概念的性质或者比较,这就是负数移到初中的 理由,在过去小学数学课程中只介绍负数,没有比较、没有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程标准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大力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这个灵魂,力争做到“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一流教学。
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标标准小学数学新课标标准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课标的出台,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首先,新课标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新课标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实施方案、总结经验等环节,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新课标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标标准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其中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合情推理能力,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学生还需要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建立自信心。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数学研究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此外,学生还应该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观察物体和对称现象,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以避免错失最佳辅导时机。
同时,也要为优等生创造竞争的氛围,例如挑战难题的竞争,以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状态。
教师还应该为他们设定更高层次的目标,让他们在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增强对数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多种思路来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2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
2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二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二年级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
本文将对二年级数学新课标进行解读,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和内容。
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这包括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应用的能力以及数学情感的培养。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来学习数学,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1. 基础运算能力:新课标在二年级数学中,依然强调基础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如加法和减法的熟练掌握。
2. 几何直观:新增了对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
3. 数据收集与处理: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统计,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4. 数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比较、排序等方法来理解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的变革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问题驱动,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2. 合作学习:倡导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
3. 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成果以及自我反思报告等。
五、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新课标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结语新课标为二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探索和创新的数学学习环境。
新素质方略系列课程标准教案数学二年级
新素质方略系列课程标准教案数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减法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加减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
2. 投影仪。
3. 教学软件。
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本质。
3. 巩固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写出解决思路和答案。
3. 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写读后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四、课程设置方案
(一)小学部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下表为学科周课时数),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
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
2、作息时间。
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
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
保障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3、假期安排。
寒暑假期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
学校寒假时间为4周,暑假时间为8周。
4、作业管理。
控制学生家庭作业量和难度。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书面家庭作业应分必做和选做,以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
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禁
止布置机械重复、照抄照搬的作业或惩罚式作业。
作业批改要及时、准
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
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5、考试管理。
一、二年级每学期进行一次语文、数学学科期末考试,三年级以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期末考试,其他学科以考查为主,不进行期末考试。
小学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和鼓励性评语的评价办法。
6、学生管理。
学校贯彻正面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制定学生管理规定。
小学段学生以批评教育为主,不得开除学生学籍和勒令学生退学。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二)初中部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我校决定根据上级有关课程设置文件要求,认真落实课程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课程设置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设置目标
(一)总目标:
以国家课程为蓝本,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学”出发,从学生的“需”出发。
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创新人才培育所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
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
(二)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①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热爱学习,兴趣爱好广泛,至少学习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③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④动手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学校围绕着培养“四自型”学子的育人目标,构建了具有“书院文化”特质的“2--3--5”格致课程体系。
“2”即将三级课程分为“共同基础类课程”和“个性拓展类课程”两大类,进行九年一体化、校本化整体设计。
“3”即求真课程体系、至善课程体系、格致课程体系。
“5”即课程的实施策略:学部制、走班制、学分制、学长制、导师
(一)以课程整合的方式再造学校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1.课程目标校本化。
实行“梯式目标”和制定本学科的课程标准。
比如:国学课程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把唐诗、宋词、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课程,进行了九年贯通学习。
美术实施“主题性”学习。
从一年级至八年级依次开设“丙烯画、太空泥软浮、油彩脸谱、团扇制作、水拓画、剪纸、建模、皮影。
我们改革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上法,根据中考体育所考项目,从小学到初中开展了”篮球、足球、排球、跳绳等12个项目,“实行了“走班管理、分项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
2.课程内容校本化。
学科内、学科间内容整合及国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
比如:《传统文化》与《国学》《语文》整合,各学
科内内容的整合等。
(二)实施拓展性整合,“三大”课程体系实现校本课程的个性化、特色化。
为了使学生既能达到甚至高于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又能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围绕“一切整合原发于国家课程,一切整合根植于生活,一切整合为了学生”的整合路径,对“三大课程体系”进行拓展性整合,形成若干个模块,并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1.课程设置:依据求真课程体系、至善课程体系、格致课程体系的每一个课程领域承载的目标不同,初中部共开设了小记者、演讲与主持、辩论社、微视频制作、手工编织、话剧、创意纸艺、陶艺、机器人、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等100多门课程。
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给予学生相应的选择性,使得因材施教育思想具有实施的可能性。
2.加强了校本课程管理。
课程开设时,有学部主任负责检查落实实施情况。
3. 学期初,各学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动手能力和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制定了主题评选项目,数学组组织了思维导图梳理单元或章节知识比赛等。
4.学期末,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校本课程情况进行了“学分制考核”。
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置
说明: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按每周35节课,每学年38周上课时间计算。
2.班团队会为学生品德教育、团队教育时间,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
3校本课程打破年级限制,走班制教学,开设了极简化学、生物实验与生活、趣味生物探秘、理科小实验、趣味理化、戏剧等62项校本课程,初四专门开设了人生规划课程(见表2)。
表2
1.每学年上课时间38周,机动时间1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1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2周。
2.晨会、班团队会、科技文体活动、自习等活动,由学校自主安排。
3.综合实践活动的课两种方式,每周统一一次;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增加综合实践课,按班级每天轮流一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5.初中体育课,实为体育与健康课,包括健康教育内容,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学生了解,但不得组织笔试。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