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幅风景画体验毕沙罗的艺术特点
试析毕沙罗绘画创作的情感表达
试析毕沙罗绘画创作的情感表达杨婷羽湖南科技大学摘要:毕沙罗是唯一一个参加印象派八次画展的人,其绘画创作对法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与其 作品的选材和情感表达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毕沙罗的创作经历、绘画创作内容与形式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中国当代画家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毕沙罗创作的情感表达,真正走进毕沙罗的绘画世界。
关键词:毕沙罗情感表达绘画创作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038-03一、毕沙罗绘画创作经历卡米耶•毕沙罗是法国印象派大师,生于安地列 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商人出生的他迎娶了家中的仆 人为妻,并始终如一,就像他对绘画的热烈追求一 样。
在诸位印象派大师中,毕沙罗是唯一一个参加了 八次印象派画展的画家。
比起莫奈、梵高、塞尚这些 光辉熠熠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色彩没那么浓烈,虽然 身为印象派的鼻祖,毕沙罗的才华在同时代的艺术家 里算不上最耀眼的,但他朴实无华却饱含爱意的灵魂 让这些画作在色彩消失之后依然有平静的力量和人 性的温暖。
毕沙罗早期都是自学,后来认识了弗里茨梅尔并拜他为师,还认识了柯罗、库尔贝等大师。
接着他进入瑞赛画院学习并在这里认识了莫奈、塞尚等画家。
1859 年,毕沙罗向沙龙展提交油画《蒙莫郎西的风景》,在几千件作品中,毕沙罗的作品脱颖而出,作品被标上 “A ”,并得以入选。
1861年5月,沙龙展在工业宫举行, 毕沙罗自信满满的选送了三幅水粉画,分别是《田野》 《蒙马特的高地》《拉•罗什•居雍的平原》,但遗憾的是,这三幅都落选了 ,直到1864年的沙龙展毕沙罗的两幅 作品才入围。
接着的两三次沙龙展毕沙罗的画因评审 团的杜比尼而入选。
1867年,毕沙罗搬入蓬图瓦兹并 创作出大量的画作。
其中《蓬图瓦兹隐修处风景》和《蓬 图瓦兹,隐修处之景,加莱斜坡》被入选1868年的沙龙展且收到诸多好评。
从1870年左右,毕沙罗画了一大 批家人的画,包括妻子和几个子女阅读等的生活画。
田园景观与人文意蕴——毕沙罗田园风景画解读
42美学2020/11大自然是人类生命孕育及赖以生存的摇篮。
人们在生存发展中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与土地、山川、草木为伴,形成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景象,从而产生了农耕文明。
这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讴歌的题材内容,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价值,折射出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思想的内涵。
毕沙罗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居住乡村,以写生方式表现了一批印象主义风格的田园风景画作品,呈现他“关注自然,关心社会”[1]32的人文视角。
一、田园写生再现自然资源特征风景画初期,图式语言传承了古典格律体形式,营造画面的神圣宏伟与寂寞的气氛,使故土的一草一木、道路、海湾、风车等景物的描绘都充满画家的崇敬与虔诚之情。
“因为他们喜欢将云彩、大海、山丘只是看做诸神的呈现形态,从而抽掉了自然本身的丰富意味。
”[2]毕沙罗突破风景画初期古典格律体的僵化图式语言,追求客观自然的现实主义。
他曾说:“只要我眼晴一睁开,我的意识就开始得到自由了。
”[1]15这与中国唐代张彦远所认为:“衣服、车舆、土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折射出现实社会文化的印迹,具有地域、时代、社会的历史属性与审美价值。
在他们看来,古典格律体绘画那些想象、理想化修饰的自然是一种概念化、假大空及矫揉造作的自然,是一种“水不流,花不开”的境象表现,都缺乏时代生活气息,他们认为只有客观现实才是自然生活的美。
毕沙罗崇尚以写生方式回归客观世界本源,“強调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创作冲动”[3]。
面对伸手可及的现实生活,聆听大自然的呼吸,近距离观察、感知岁月痕迹及劳动的果实,忠实记录鲜活和生动的具体细节。
“他要求在创作时不能设置构图,甚至不允许自己随意改变自然中物象的位置,追求画面自然的和谐”,[1]32在特定视角状态下取景,因势利导,呈现自然而然的视觉图像。
他的一些画作,登高远眺写生再现田园结构的特征,即产生广角俯视现象,视点较高,尽显层出不穷的视野。
毕沙罗油画《红屋顶的房子》赏析
毕沙罗油画<红屋顶的房子>赏析19世纪欧洲印象主义画派中有一位艺术大师——卡米尔·毕沙罗(1830-1903),他与伟大的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德加齐名。
“现代绘画之父”的保罗·塞尚也尊称毕沙罗是自己的老师和引路人。
毕沙罗在油画史上的贡献也不仅在于作品的体现,他还是最早到室外写生的外光作画的探索与实践者。
卡米尔·毕沙罗出生在丹麦圣多马的安蒂尔岛。
从小喜爱绘画,12岁到法国读书,校长发现了他聪颖的绘画天资,让他在课余进行基础训练。
25岁时他经商较成功,收入不菲,但还是弃商学画。
来到巴黎后,非常有幸地认识了风景画家柯罗和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在与他们到大自然的乡村写生中,通过个人的深入观察,户外迷人的自然景色、乡野中散发出的芳香与诗意般的美感,深深地打动了毕沙罗。
他认识到从普桑到拉斐尔的古典主义传统表现出来的画面太平板了,难以表现出大自然诱人的光色变化。
他始终用自己特有的轻松欢快的小笔触把大自然的美景搬上画布,逐渐形成自己个人的画风与画法,与现实主义画家的风格也渐行渐远。
终于,柯罗忍耐不住了,嫌毕沙罗辜负了柯罗与库尔贝对他的期望。
毕沙罗的作品也不为画师与公众认可,很难入选官方沙龙画展。
但毕沙罗坚信,天道酬勤。
1871年,毕沙罗遇到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
在共同的创作交流中逐渐成为印象派艺术的发起者和骨干力量,这一阶段也是毕沙罗创作的全盛时期,他最为典型的激动人心的油画是《红屋顶的房子》(作于1877年,画布油画,现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
这一时期他不再使用柯罗的橄榄色、橙色、中棕色和中灰色调子,而用补色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此画用条状和色块来分布补色色调,色彩关系让人感到既跳跃又和谐,非常赏心悦目。
他把画面的景物处理得模模糊糊的,用笔具有很强的速写性,不太清晰的景物却表现出了色彩的光感,画面给人的印象非常强烈。
在深秋接近冬季的乡村画面上,毕沙罗让阳光爬满每一根树枝,每块空间,到处都闪耀着斑斓的色光。
柯罗、西斯莱与毕沙罗
柯罗、西斯莱与毕沙罗柯罗(1796.7—1875.2)卡米耶柯罗生于法国巴黎巴比松七星,作品多为小幅,逸笔纵横,言简意赅,阳光的效果和明亮单纯色彩,将平凡的景致简化和提炼,发掘和固定下它的隐艳馥郁,形成抒情一样的艺术,是以为多产画家其中风景画占大部分他终生热爱自然,主张作走向自然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中期最出色的风景画家是使法国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度到现实主义风景的代表人物。
“在我的生活中,只有一个梦寐以求的目的,这就是画风景”“以寄于自然的坚强感情和不屈服于任何打击的忍耐力来追求自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最好不要从事画家这个职业。
”生平:童年时代在巴黎郊外学校读书时,常到附近的乡间散步,培养了对自然的喜爱。
后来三度旅行意大利,三度到瑞士,并到过荷兰、伦敦等地,主要的时间都陶醉于当地的景色,面对自然作画。
尤其是意大利,他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到处写生,创作无数的意大利风景画。
而他在法国居住的岁月里,大部分日子都在巴比松枫丹白露隐居画风景。
巴黎公社时期,柯罗曾被选为革命画家委员,但他置身于政治之外,漫游亚维瑞、诺曼底、阿腊斯等法国城镇,描绘他心里向往的古城风光和农村景色。
这些地方的原野和树林,对柯罗来说,不仅是创作上的对象,更是他心灵上的源泉。
一生经历了三次革命运动:1830年、1848年的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
在这一系列激荡的政治风云中,他亲身体验过拿破仑一世到拿破仑三世的兴亡;目睹美术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
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
他40岁以后,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志同道合者,画风倾向于这个画派。
他受古典美术教育,曾是忠实的古典主义者。
他热衷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念,对自然的崇拜,使他成为诚挚的写实主义者。
因此,批评家认为柯罗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他汇合了19世纪所有的主流,而为当时刚刚兴起的印象主义开辟了道路作品特点:1早期,他的风景多为城景与原野,建筑物轮廓分明,阳光照射下的大地画得非常坚固,远中近景的空间感十足。
《夏日风光》美术作品鉴赏
《夏日风光》美术作品鉴赏
美术作品鉴赏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活动,需要对艺术史、绘画技巧、艺术流派等进行深入了解。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观感和知识,对一幅我所欣赏的油画作品进行鉴赏。
这幅油画作品名为《夏日风光》,作者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
整幅画布上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画面中央一道小溪流过,反射出树木和天空的色彩。
画面色调清新明亮,绿色和蓝色是主要色调,给人一种和谐、温馨的感觉。
从构图上看,画面整齐有序,大面积的绿色填满了画面,但每一块颜色的分布却极为平衡。
莫奈将树林、天空和水面都处理得如此细腻,每一处都充满生机,画面中的一草一木都呈现了其真实的状态。
特别是树林中闪烁的阳光,透过树叶向下洒落,照在水面上形成了一道道亮线,给画面增添了光和影的对比,使整幅画显得更加生动。
在技法上,莫奈采用了印象派画家喜欢使用的色点手法,以点构成面,用许多细小的色点代替几个大面积的颜色块,这样会使色彩更加细腻、多变。
色点手法的运用,使画面上的草、树叶、水面浪花、空气中的色彩晕染等表现得自由明快,有着极强的笔触节奏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这幅油画作品既是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作,也是一幅表现画家对自然的感性理解和艺术追求的作品。
莫奈运用的色
彩、构图和技法,表现出了法国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鲜明地表达出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情与美感,令人陶醉和感叹。
【首发】卡米耶·毕沙罗——一位现代绘画之父的老师
102乐章。
绘画的韵律感,与音乐无形的流水线有着心理动力学上的相似性。
色彩是油画作品的生命力,旋律同样也是音乐作品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油画作品中,当画面要表现高亢、动感、激情的主题情绪时,色彩多采用能使人的视觉、心理产生亢奋的高纯度暖色,使整幅作品产生动态的、向上升腾的心理感受。
比如,《手持陶罐的村姑》中大胆浓烈的用色。
整幅作品大面积高纯度暖色的设置,辅助以大笔触流畅的摆铺,都给人以奔放、升腾的感觉。
这种奔放的感觉是运用色彩的高饱和度带给人的心理暗示达到的。
同样,在音乐中,当旋律多是明亮的大小三和弦或大小六和弦占优势的情况下,那么旋律线多是上扬的,这就能带给人欢快喜悦的气氛。
在这里,色彩的音乐性的默契再一次得到了充分体现。
《洗衣妇》描绘的是一个下层的劳动妇女辛苦劳作的场景。
画面的情绪是稳重的,带有悲怜的感情色彩,整个画面采用了中性灰的冷色调,弱对比,和《村姑》画面中的色彩设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这种慢节奏的色彩表达带给观者一种平静的、思索的、缓慢的横向流动或向下流动的情绪。
同样,在音乐中,如果旋律中要表达悲伤、忧愁、无奈的情感时,旋律线通常也是下滑的:如果旋律是表现沉静、柔和、暗淡的情感时,旋律线也多是趋向“横”的方向,比较舒缓。
(三)艺术作品中的对比统一无论是色彩的冷暖对比,还是虚实变化,无论是色块的面积对比,还是笔触运用的变化,都与音乐中强弱拍的结合是相似的。
纯度很高的色彩和有清晰、坚实形象的色块就如同音乐中的强拍,反之就如音乐中的弱拍。
就像在曲子中,只有强弱拍相互结合才能使曲子呈现出轻重缓急、变化多样的姿态。
也正是由于有了强弱的变化组合,才能凸现出曲子的主题部分,进而使整首曲子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只有遵循“对比调和”的形式法则才能带来和谐的艺术享受。
通过以上对阿尔西波夫作品中色彩运用的剖析,就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阿尔西波夫作品中的色彩在节奏运用上体现着音乐性。
四、 结束语从阿尔西波夫的两幅优秀的代表作品出发,从色彩对比方面的“节奏性”和 “旋律性”两个方面,探寻了阿尔西波夫作品中的色彩所表现出的音乐美。
保罗塞尚静物绘画特点风格特征
保罗塞尚静物绘画特点风格特征保罗塞尚静物绘画特点风格特征保罗·塞尚是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保罗塞尚静物绘画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保罗塞尚静物绘画特点“色彩丰富到一定程度,形也就成了。
”塞尚(本书译为塞藏,字为繁体)在他讲到他的画时,经常重复这句话。
在印象主义革新家的团体里,他进行的是个人艺术革命。
如果说雷诺阿、德加或者莫奈这些印象派画家是将运动着的事物的暂时的瞬间印象固定在油画布上的话,塞尚则是在探索以一种永恒的不变的形式去表现自然。
如果说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将轮廓线变得模糊的话,而塞尚则是重新恢复或者说是重新建立起轮廓线。
他十分注重表现物象的结实感和画面的深度。
为此他完全摒弃了由布鲁乃莱斯基引入绘画领域的线性透视法,物象的体量感在绘画中重新占有统治地位,而这种体量感不是靠线条表现出来的,而是靠作者自由组合的色彩块面表现出来的。
为此,塞尚被称作为“印象主义的坚实派”。
十分明显,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不过他也画人物画,他画面上的人物都是当着静物来处理的,人物的身体往往处理成概括的、机械的、纪念碑式的富有几何形概念的形象。
而他的静物画常常是用“柱形的、球形的、和角形的”方式去表现。
对于塞尚艺术的评价,如果少不了引起公众和批评家们的讽刺的话,应该承认塞尚是真正的“现代艺术之父,首先是野兽派,继而是立体派的艺术之父。
”他认为”“他的作品大多是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和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他有时为了寻求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保罗塞尚与印象派虽然塞尚曾受到当时占绘画主流地位的印象派的影响,对光线照射到不同质地表面上的效果有所关注,但他始终坚持对物体结构和实体感的.关注,并于1877年放弃了印象主义。
塞尚早期大多以写实的手法,真实且疑难的情景作为绘画的题材。
风景之美——风景油画赏析(408幅精选大图)
卡米耶·毕沙罗
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生于安的列 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法 国印象派画家。
艺术风格
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 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品德高尚赢得所 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 的家长,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在他去世前一 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 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 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 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 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风景之美
风景油画赏析
说明:选取个人喜欢的10位中外画家的风 景油画,排名不分先后,供赏析。
吴冠中 洪凌 朝戈 王辉 王海军
列维坦 莫奈 柯罗 毕沙罗 希施金
吴冠中
1919—2010。中国当代著名 画家、美术教育家。
艺术格言
从艺以来,如猎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弯弓射大雕。 不获猎物则如丧家之犬,心魂失尽依托。在猎取中,亦即 创造中,耗尽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虽瘦,心胸 是肥硕壮实的。 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 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 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智者所见略同。 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
克劳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法国画家, 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 人之一。
艺术风格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 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 常明确的阴影,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 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 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 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 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莫奈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 想到的只是一小方兰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 色。
毕沙罗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画面解析
这是一幅蒙马特大街 的全景图,人群流动, 车水马在这幅画上, 构图宏伟,街景庄严 而有气派;色彩丰富 柔和,在冷暖色对比 中,充满中间调子的 过渡,形成一种细致 而变化丰富的灰调子, 但却很明亮,它显示 着光的饱满,其笔触 均匀而不失活泼变化, 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 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 艺术风格。
把土地、房屋、 天空的颜色,分割 为若干不同的条状 色块或色点,从而 产生了一种闪光耀 眼的光色效果。同 时,印象派的光感、 色彩与空气的处理 方式,也被引入画 中,使作品色彩斑 斓而又统一,明亮 而又真实
《村落、冬天的印象》 1877年 画布 油彩 54.5cm× 65.5cm
《艾拉尼的疯人院》
创作高峰期
从1870年到1880年这十年间,是毕沙罗的创作盛期,他大多数 杰出的作品都出自此期。正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当普法战争开始的时 候,他离开巴黎在伦敦和莫奈一起作着“光与色的实验”。战争结束 后他回到巴黎,一边创作了大量精彩的作品,一边同一些志同道合的 朋友探讨着艺术的奥秘。他画的《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创作于1 872年,他在这里着重表现的依然是虚实,空间和体积之间的平衡以 及透视关系的正确性,由于过分强调色彩的过渡而使画面的调子仍然 处在暗淡之中,而此时他的那些朋友们已把色彩的表现发展到了令人 惊异的地步。但这样的情况持续的并不长,他1 873年画的《干草地》 即已摆脱了单纯的形体处理,使光与色的表现占据了主导地位。色彩 的细致和丰富甚至超过了他的朋友们,仅仅在天空的表现上就具有白, 紫,蓝的浓淡,冷暖的细腻变化。同年,他又画了《乡村小道,瓦兹 的奥维尔》,作品在光与色的表现上是同样出色的,而这里着重体现 的是艺术家的感受和庄重的意味。而他画的《推独轮车的农妇》也是 十分感人的。也正是这一年他与同道们共同创办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 他的作品在此时已享有一定的声誉。
毕沙罗绘画中色彩与笔触之美
合起来 , 时 间被定格在那 一瞬间, 色彩和笔触 的流 畅有序及 光影
的鲜活 , 使农家女子 的安然状态跃然于画面。
1 8 9 0 年, 毕沙罗在 卢昂港一带的写生作 品的色彩厚重 , 纯度 更接近 , 笔触清 晰可见 , 他 画面 中明确 的色 点使作 品表现 出 自由
轻 快的效果 。在 1 8 9 1 年《 休息 的割麦女子》 中, 用 色精 细而 自然
涂在 画布上 , 笔触不 仅表 现 了客 观 空间 , 同时也 在表 现 艺术 空
间。毕 沙罗在作 品 中的笔触 笔法是一 次性的绘 画方 武 , 是用一
次性 的笔触 完成 画面上的光 、 色、 形 的关系, 将 笔触作 为画面形
式 语 言 的 载 体 。 快速 、 瞬 间、 不做涂 改, 他 的风 景 写 生 作 品把 对
内点 彩 。 ”
在 自然物体 上 , 其 色彩产生的变化是丰 富而微妙 的, 每一个局部
的色彩 和不 断变 幻 的光 照射 下 的物 体体 现 出变化着 的色 彩关 系。这 种色彩关 系由很 多颜色形成 , 毕沙 罗关注这样 的现象 , 用 细碎 的笔触和纯度极高 的颜色表现对象 。他将这 种瞬间感 受表
协调 , 他用 一次 性的笔触 完成画面上的光 、 色、 形的关系 , 将 笔触
展。他 善于捕捉 与表现对 象转瞬 即逝 的光 、 影、 色, 是 印象派 中
举足轻重的一位画家。
作 为画面形式语言 , 人物具备 了感性 色彩。1 8 9 1 年 的《白霜》 是
描 绘 田园风 光 的一幅作 品, 在光 的变化 中体现 了色调 的微 妙变 化, 树、 草地和房屋的色调表现 了 自然景物的色彩变化。在 1 8 9 3
想学习油画,临摹哪个画家的作品更好呢?
想学习油画,临摹哪个画家的作品更好呢?
热爱油画的初学者可以从风景入手,可以临摹一些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像莫奈、毕沙罗、西斯莱等画家,色彩明快,光影强烈。
《莫奈作品》
《毕沙罗作品》
《毕沙罗作品》
《西斯莱作品》
《西斯莱作品》
《西斯莱作品》
经典作品的构图、调色都非常棒,画的时候可以把画面分为近景和远景,构图的时候先找出地平线。
风景画遵循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规律。
临摹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可以很快速的学会调色的小技巧,之后可以尝试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临摹,后印象派最有名的画家莫过于梵高,他的绘画色彩明快鲜艳,笔触短促有力,具有装饰美,代表作《向日葵》、《星空》、《麦田里的乌鸦》等。
《向日葵》
《星空》
《麦田里面乌鸦》
通过临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经典作品,你会很快熟悉了油画颜料的特性,同时也要学习素描,通过静物素描,学会造型能力,坚持下去,慢慢的对绘画有大大的提升!。
毕加索永恒之心赏析
毕加索永恒之心赏析此件毕加索永恒之心(Princess of Giant)是为毕加索晚年的著名画作《永恒之心》创作的一幅画作,作品描绘了他在自己创作初期的绘画风格,主要是以抽象为主。
《永恒之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毕加索早年创作过的以蓝色为主基调的肖像画《圣母玛利亚》,画面中间的蓝色部分则是毕加索用来描绘人体和花图案的作品《大卫之眼》。
另一部分是用来描绘人物肖像(如肖像《亚维农与维纳斯》)和抽象画《女神头像》来表现毕加索晚年时期的绘画风格和形象。
这些画作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浑然一体、浑然天成的状态,人物与自然界自然万物之间紧密相连而又相互关联、相得益彰。
作为毕加索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永恒之心》中既有充满生机的少女群像;也有充满生气的大卫与女神头像;更有象征着宇宙大爆炸和人生最终极境界的永恒之心《女神头像》!这幅画作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左侧那幅充满着无限生机而又无限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肖像。
其中一组肖像中既有动态、也有静态之分,但画面中人的表情与动作却非常丰富,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毕加索为何会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这位“印象派之王”又有着怎样超凡脱俗的创作之道?一、画室一角毕加索和母亲安利莎都来自法国的一个艺术世家。
安利莎的父亲在一家酒店里做了酒店经营者。
安利莎的母亲是毕加索的表姐妹,虽然毕加索还是名小学生,但从小也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在等着她。
毕加索也是安利莎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安利莎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尤其是对人物肖像非常感兴趣。
安利莎说:“我父亲总是喜欢为我画肖像,他经常会画上几十幅肖像画。
”1880年毕加索13岁,他从巴黎的美术学校毕业后即进入位于巴黎近郊圣·皮卡迪利一家豪华餐厅当学徒。
1882年2月15日成为餐厅中第五个正式员工,并在1884年6月10日被法国当局驱逐出境。
”二、绘画风格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总是带有一种冷静的气质。
他的绘画风格总是在宁静之中透着生机,在他的作品中,似乎能看到一种超然从容、不疾不徐、如春风化雨般挥洒自如、又似乎能在其中感受到某种禅意。
鲁本斯风景作品赏析
鲁本斯风景作品赏析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17世纪荷兰的一位著名画家,被誉为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宏伟壮丽的史诗气息和浓烈的色彩著称,尤其是在描绘风景和人物方面,鲁本斯展现了非凡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在他的作品中,风景画是一大亮点,其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本文将以鲁本斯的风景作品为主题,对其作品进行赏析。
鲁本斯的风景作品以其浓烈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而著称。
他善于捕捉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将其表现在画布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风景画中常常出现山川河流、森林草地、天空云彩等自然景观,以及人物、动物等元素,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
鲁本斯的风景画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融入了他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使得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情感性。
鲁本斯的《风景与牛群》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风景画作品。
在这幅画中,他以宽广的视角展现了一片开阔的田野,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在画面的前景,一群牛正在悠闲地吃草,远处有几个农民在忙碌着。
整幅画面色彩鲜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鲁本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另一幅著名的风景画作品是鲁本斯的《森林景色》。
在这幅作品中,他以浓密的树木和葱郁的植被构成了一幅林间景色,画面中透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树木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在画面的中央,有一条小溪潺潺流淌,给人一种清新和舒适的感觉。
鲁本斯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处理,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生动和立体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除了展现大自然的美丽,鲁本斯的风景画作品中还融入了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深刻体验。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人物和动物,它们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
怎么赏析毕加索的画
怎么赏析毕加索的画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版画、陶瓷等多个领域。
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技巧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先驱者。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毕加索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一些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要赏析毕加索的画作,首先要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蓝色时期到玫瑰时期,再到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阶段。
他的作品通常以几何图形和多重视角来表现形象,同时运用了大胆的色彩和线条。
毕加索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物、静物和风景的独特诠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
在赏析毕加索的画作时,观众应该注意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毕加索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物和事物的重新诠释,他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来呈现出对现实的重新理解。
例如,他的《亚维农的少女》以几何图形和鲜艳的色彩来表现出对少女形象的重新演绎,同时也展现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理解。
观众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来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此外,观众还应该关注毕加索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毕加索在绘画中常常运用大胆的色彩和线条,同时也善于运用光影和立体效果来表现形象。
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对形式和空间的独特理解,观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细节的观察来欣赏他的艺术技巧和创作手法。
在赏析毕加索的画作时,观众也可以从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来理解其意义。
毕加索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他通过艺术来表达对战争、贫困和不公正的关注。
观众可以通过作品的题材和风格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赏析毕加索的画作需要观众对其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通过对作品细节的观察和对艺术家创作背后的思考,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对艺术和人生的启发和感悟。
毕加索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诠释,通过赏析他的作品,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石英砂风景画点评
石英砂风景画点评画面呈现颗粒般的质感xxx是银川一家美术培训机构的老师。
最近,画室里多了不少装饰画,画面上有落日,海浪与花卉,还有一些抽象的色块,这些画面部分元素呈现半立体的状态,整幅画宛如一块浮雕。
“这些都是用石英砂画的风景肌理画,是由学员在体验课上创作的。
最近我们开设了这个课程,很受欢迎。
”她说。
xxx介绍说,风景肌理画是利用肌理纹路的质感原理,结合人们的想象和感受,通过颜料和绘画工具绘制出的生动作品,大多是半浮雕的感觉。
在书画艺术上,制作肌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印拓、喷绘、染、纸张褶皱、擦、刻等。
制作肌理的材质也有很多,石英砂就是其中一种,用它作画,画面呈现颗粒般的质感,很适合做装饰画。
调出你心中理想的色彩“加入了石英砂的肌理画,颗粒感强,适合大笔触作画,不用细细描绘也能画出具有美感的作品”xxx表示,哪怕绘画基础薄弱的人,经过简单学习,也能画好。
她介绍说,绘制一幅石英砂肌理画,首先,石英砂和丙烯颜料少不了,此外,刮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刮刀在油画中,本来是用于刮掉画错的颜料,但常常被当作画笔涂抹颜料。
在这里,我们主要用刮刀作画,每次换颜料时,用纸把刮刀擦干净即可。
”她说。
绘画时,先用铅笔打底,勾勒出大致的图形,确定位置和形状。
接着调制颜料,“混合石英砂后,颜料颜色会变淡,调色时要把握这一点,才能调出理想的色彩。
”xxx说,接下来用刮刀涂抹上色,方法和画油画差不多,先处理背景或边缘大色块的区域,再画细节。
“但需注意一点,立体的部分要先用大量颜料打底,保证形状和立体度”。
用肌理中的质感,表达情绪“涂抹颜料的过程其实很有意思。
”xxx说,之前她有个学员,是一名蛋糕师,这名蛋糕师上课时就说,用刮刀上颜料很像蛋糕裱花,而且基于制作蛋糕的经验,她在作画时也得心应手。
由于蛋糕裱花时常常用一些糖豆点缀,这名蛋糕师也有了灵感,找了些珠子、小卡通零件等,粘在画面上,很漂亮,也很精致。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有绘画基础,但xxx表示,大部分人创作时,都会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创作。
卡米耶·毕沙罗的作品有哪些?都有着怎样的意境
卡米耶·毕沙罗的作品有哪些?都有着怎样的意境本文导读:毕沙罗1830年7月10日出生时是丹麦公民,父母希望他从商,但他自幼对艺术有浓厚兴趣,并直到25岁才接触艺术。
毕沙罗喜欢采用日本式模糊取景方法,以明亮的色彩和颤动的笔触表现当代风景。
毕沙罗实际上是一个乡村风景画家,竭力表现人与环境的统一,从中汲取营养,表现房屋和农村的和谐一致。
《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是毕沙罗一家回到法国两年后画的,其全家人前后在蓬图瓦兹住了10年。
毕沙罗和他的家人分别住在蓬图瓦兹高地的埃尔米塔日街区的几处房子里,这些房子都为较新的建筑,但不远处还有一个古镇,其中有一些17—18世纪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在毕沙罗的笔下显得坚固和年代久远,整幅画透着健康的乡村气息,给人以丰满而古老的印象,光秃秃的树木、冒烟的烟囱以及耕得井然有序的田地构成的初秋景色更加深了这种印象。
画面所表现的力量首先来自层次鲜明的构图,作者有意在建筑物的整体和树木之间造成强烈对比,同时也源于色彩之间隐隐约约的和谐。
绿色和蓝色、灰色和米黄色,甚至是烟囱管道的红色都被置于次要地位,不添加任何无用的光泽。
在右边的厚实房屋上面,树木勾勒出诗一般的图案。
毕沙罗擅长的这种曲折的笔法使画面显得勃勃生机,增加对角线的实际效果。
人们的目光会自然投向画的上部——马图兰城堡。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25岁的毕沙罗在万国博览会上,一下被巴比松画派的柯罗风景画吸引住了,这决定了他终生走风景写生的艺术道路。
他后来曾专程拜访过柯罗,并得到柯罗的指点和教导。
60年代中期,毕沙罗是以科罗的学生自居参加沙龙画展,直到70年代他的画风还受着科罗风格的影响。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运用柯罗的表现手法创作。
在这幅作品里柯罗式的单纯清新的蓝绿色调和朴素优雅、带有古典韵味的幽静气氛显而易见,画法沉稳,虽有柯罗影响,但仍然是毕沙罗的。
《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毕沙罗向柯罗学习,决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而是一种特有的灵敏悟性,把柯罗的画法完美地融入自己原有的熟练技巧和潇洒格调之中,以极其自然的形态出现在画面上。
论印象派画家卡米耶_毕沙罗
中华民居2011年08月3 建议3.1 尊重文化、艺术、历史才会使城市园林绿地改造成果变成最具艺术性的作品。
3.2 注重和利用规范。
园林绿地设计涉及面广,不仅要满足设计规范及技术参数的要求,还要按"人-园林-人"的顺序来表达设计意图,研究人与园林绿地关系的行为心理学,满足人们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美感需要。
3.3 多措并举,引入节约型园林概念随着绿化的“升级换代”,其经费也越来越大,成了政府财政的一笔重要开支,如果日后维护管理的费用难以承受,就达不到其应有的景观效果。
科学地估算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切勿片面追求高档、豪华。
应该是遵循地域特色原则,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设计、施工中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节约型园林建设指导思想,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改造之路。
3.4 专业人才要善于广博、创新。
园林建设者们不应沉浸在当前空泛的主题当中,要注意把握细节,将设计的内容在建造中深入细致地调整,并不停地细化。
因此,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应经常到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协调不同专业的交叉问题,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意图。
同时设计者和施工者要善于沟通。
这既要我们从专业、生态、长远的角度去说服业主,也要注意把握自己实践准则。
另外,在专业技术方面,建设单位应尽量少干涉设计方和施工方的想法,少提不合理不合情的"建议"和要求。
3.5 高标准的养护保障才会凸显设计效果。
如果没有精心的养护,即使是设计合理精美,也不会出现预期的景观效果。
因此设计者尽可能结合设计构思提出养护要求,而管理者应在实际养护过程中根据设计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及其生态效应。
论印象派画家卡米耶.毕沙罗陈云婷(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0)摘要:本文借助毕沙罗的几幅作品,谈谈我对这位印象派大师的画风的理解,从而学习毕沙罗在印象派绘画中的绘画手法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印象主义;毕沙罗;朴素自然;生动活泼;真实;点彩派序言毕沙罗曾说过:“画你所观察和感觉到的,要豪迈和果断地面对,因为最好不要失掉你所感觉的第一印象。
毕沙罗的印象派画作
毕沙罗的印象派画作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是一位丹麦裔法国的印象派、新印象派画家。
毕沙罗喜好写生,画了相当多的风景画,他的后期作品是印象派中点彩画派的佳作,此外,毕沙罗的人像画也有他特殊的风格。
标题: 干草收获,伊拉格尼,创作日期: 1887权利: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1873年开始,他成为印象派画家中的中心人物。
根据艺术史学家约翰·雷沃德的说法,这不仅是因为他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年长者,也是因为他和蔼、善良的性格。
作为一名活跃的画家,1874年至1886年巴黎印象派画家举办的八次画展中只有他的作品每次都有展出。
《红屋顶》(Red Roofs),1877年,收藏于奥赛博物馆标题: 有牡丹和山梅花的静物创作日期: 1872/1877权利: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标题: Apple Harvest日期: 1888实际尺寸: w73.98 x h60.96 cm出处: Dallas Museum of Art, Munger Fund标题: Snowscape with Cows at Montfoucault日期: 1874/1874出处: High Museum of Art, Atlanta, purchase with funds from Helen C. Griffith to honor Robert Sherrill Griffith, Jr. and from Joan N. Whitcomb in memory of Taylor Stuckey标题: Rue Saint-Honoré, Sun Effect, Afternoon创作日期: 1898权利: Gift of Henry W. and Marion H. Bloch标题: Girl Tending Cows at Eragny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日期: 1884实际尺寸: w73.3 x h59.7 cm《巴黎蒙马特大道》(Boulevard Monmartre in Paris),1897年,收藏于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标题: The 'Royal Palace ' at the Hermitage, Pontoise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日期: 1879标题: Charing Cross Bridge, London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创作日期: 1890标题: Landscape near Pontoise, the Auvers Road, 1881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创作日期: 1881实际尺寸: w920 x h560 cm标题: The Jetty at Le Havre, High Tide, Morning Sun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日期: 1903位置: Le Havre, France实际尺寸: 22 1/2 x 25 5/8 inches标题: Sunset at Eragny创作日期: 1890位置: France类型: Painting权利: The Israel Museum, Jerusalem、Photo © The Israel Museum, Jerusalem标题: Spring, Morning, Cloudy, Eragny创作者: PISSARRO, Camille日期: 1900实际尺寸: 65.4cm × 81cm标题: The Church and the Farm at Eragny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日期: 1884/1884实际尺寸: 54.5×63.0cm标题: Apple Picking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创作日期: 1886实际尺寸: w1274 x h1258 mm标题: The Hay Cart, Montfoucault创作日期: 1879实际尺寸: w55.3 x h46.3 cm标题: Houses at Bougival (Autumn)创作日期: 1870位置: European Paintings 1860-1900 (W204)实际尺寸: w115.9 x h88.9 cm标题: Kew Green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创作日期: 1892位置: Lyon, France实际尺寸: 46 x 55 cm标题: Autumn, Morning, Cloudy, Eragny创作者: PISSARRO, Camille日期: 1900实际尺寸: 65cm × 81cm标题: The Harvest, Pontoise (La Récolte, Pontoise)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创作日期: 1881实际尺寸: 18 1/8 x 21 3/4 in. (46 x 55.2 cm)标题: Conversation创作日期: c. 1881创作地点: France实际尺寸: w540 x h653 mm标题: Bouquet of Flowers (Bouquet de Fleurs)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日期: 1873/1878标题: Chestnut Grove at Louveciennes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创作日期: 1872标题: The Oise near Pontoise in Grey Weather创作日期: 1876实际尺寸: w640 x h535 cm (Without frame)Style/Theme: Impressionism / Landscape标题: The Gardener - Old Peasant with Cabbage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创作日期: 1883-1895标题: Road to Marly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日期: 1870/1875标题: The banks of the Viosne at Osny in grey weather, winter 创作者: Camille Pissarro。
俄罗斯风景画家彼得﹒季莫费耶维奇﹒弗明风景油画作品赏析
俄罗斯风景画家彼得﹒季莫费耶维奇﹒弗明风景油画作品赏析
斯捷潘科列斯尼科夫(Stepan Kolesnikov)(Степан Колесников )(全称:斯捷潘费德里维奇科列斯尼科夫,Степан Федорович Колесников)。
1879年7月11日出生于乌克兰卢甘斯克斯拉维亚诺谢尔布斯克的阿德里安堡,一个农民家庭。
1896年斯捷潘的画被选中参加全俄下诺夫哥罗德展览,获得地区资助性奖学金,得到适当免费教育的机会。
1897年科列斯尼科夫进入敖德萨艺术学院(是俄罗斯最好的高等艺术学校之一)。
俄国革命后的1919年科列斯尼科夫全家搬到了希腊,紧接着再搬到塞尔维亚。
1920年后他一直生活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
1932年艺术家患上帕金森氏病。
1955年5月在贝尔格莱德病逝,安葬在离贝尔格莱德伊比利亚教堂不远处的公墓。
享年76岁。
绚烂的 印象派 Impressionism
绚烂的印象派Impressionism绚烂的印象派Impressionism2015-01-07 文山书院辑录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
莫奈《日出·印象》48×64cm 画布油画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画家。
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丽的景色,特别是可爱的女人。
这些都会立刻把人吸引住。
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
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他还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说“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艾琳·卡亨·安德维普小姐画像[小艾琳] 1880年帆布油画,65×54cm雷诺阿靠卖画为生,他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他最伟大的杰作。
从此,他经常出席中产阶级的聚会,认识了塞努斯基和许多银行家,以及“宪报美术学院描述艺术“的查尔斯·埃弗吕西。
在后者,他会见了金融家路易·卡亨·安德维普,他委托雷诺阿为他的女儿作画,画作是在1880完成,分两次在银行家的开庭巴萨诺的房子里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几幅风景画体验毕沙罗的艺术特点
张云
【摘要】:正在19世纪末期法国印象派画家中,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始终是一位坚定不移的坚定追寻者。
他用充满着阳光的色彩为我们精心捕捉着这个世界的美丽景象,无论是碧海蓝天的浴场,还是白雪皑皑的村落;无论是车水马龙的大街,还是春意盎然的菜园,抑或是消逝在远方的荒郊小道和充满乡野气息的村口,总能让我们的眼睛盛满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让我们一次次去重新观看这个世界本来的模样。
【关键词】:法国印象派色彩乡野气息塞尚阳光艺术特点村落充满世界大街【正文】:
在 19世纪末期法国印象派画家中,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始终是一位坚定不移的坚定追寻者。
他用充满着阳光的色彩为我们精心捕捉着这个世界的美丽景象,无论是碧海蓝天的浴场,还是白雪皑皑的村落;无论是车水马龙的大街,还是春意盎然的菜园,抑或是消逝在远方的荒郊小道和充满乡野气息的村口,总能让我们的眼睛盛满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让我们一次次去重新观看这个世界本来的模样。
他长期以来在绘画上使用的大胆明快的画面构造和丰富的笔触就反映出这两类画家对他的影响。
正如评论家菲力浦·布尔蒂指出的那样,毕沙罗作品的风格坚实、朴素,有阳刚气。
这一风格与莫奈和雷诺阿更为简洁的画作相比更显突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塞尚从1860年起、戈古安则在十年后都将毕沙罗视做如他们自己承认的“老师”的原因。
毕沙罗 1830年出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
在印象派的成员中,他是惟一参加了印象派全部八次展览的画家,也是这个画家群体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他的思想比较激进,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因此他总幻想着能把绘画上的技法革新与思想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
他同情农民,喜欢描绘乡村景色。
如果说莫奈是印象主义的发起者,那么毕沙罗可谓这个画派真正的领袖和一往无前的斗士。
他曾经帮助塞尚把画面“提亮”,同时也受到塞尚注重结构的影响。
他与高更也相互影响着。
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充满深情地说:“他是我的老师。
”在他去世后的第三年,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写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
毕沙罗一生画作颇丰,题材多数以自然风景为主,似乎整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他画笔捕捉的对象。
在《特鲁维尔海滨浴场》一画中,占据了画面四分之三的是蓝天上清澈透明的白云。
阳光洒满大海和沙滩,稠密的人群中有的人撑着阳伞漫步,有的人坐在海边观赏海景。
孩子们在堆着沙子,一条狗奔跑于人群之间。
这一切是那么的真实和生动,使人如同亲临海边所见。
但这一切又都是一种感觉和印象。
而在《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一画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柯罗的影子,但更多的还是毕沙罗式的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柔和深远的云天。
毕沙罗特别喜欢画消失在远方的道路,这能使他能以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和运用他所偏爱的明暗变幻的手法。
当灰色的渲染在他的画中达到了某种微妙的程度的时候,雨的效果就产生了,似乎配合着画家忧郁的心境。
当色彩取得了界线分明的形式,阳光的效果也就产生了:各种灰色徐徐退去,鲜亮的蓝色和绿色带着笑脸暴露在一片玫瑰色中。
《村落·冬天的印象》一画,毕沙罗运用了塞尚式的较为阔大、稳重、坚实的笔触代替他原有细碎的笔触,其色彩也有类似塞尚式的单纯冷暖过渡,色块铺垫得很厚实,富有平面感。
但整个画面比塞尚显得更活泼而且温情脉脉。
《蒙福科的收获季节》画中处处透露出田园生活的自然健康与和谐,那些云彩远看过去跟流动的一样,好的油画是会焕发出光彩的。
《瓦赞村口》一画中,充满着阳光和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这幅画体现了早期印象派追求光与色表现的特点,注重对阳光和空气的表现以及色彩冷暖对比关
系的把握,用笔稳健沉着,具有透明、简洁的美感。
《埃尔米塔日花园一角》其画面远离我们原来熟悉的毕沙罗常画的环境,画面着力表现了两名没有成人陪伴的少女坐在长椅上玩耍的情景,她们在浓密的树荫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画家在适当的距离内细致地观察儿童内心的秘密和遐想。
和柯罗的作品一样,该画以这两个人物为轴心,与围绕四周的多根线条一起构成合理的布局。
一小片白花宛如童话里的一叶轻舟,若隐若现,这是印象派画家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
右边朦胧的建筑形成了巧妙的失衡,似乎企图吸引游移的目光和飘乎的感受。
目光的转移并没有破坏构图的稳固性。
这近似于塞尚作品中常见的构图。
两位画家在一个时期里经常在一起作画,相互影响。
短促颤动的笔触,特别是喜欢在画面上方用浓重的绿色表现随风摇曳的枝叶,这是他们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长期合作的标志。
《雪中的林间大道》这幅画表现了小路上的车来人往时活泼、热烈的气氛。
一条平常的雪中林间大道倾注了画家的热情,在画家笔下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情趣。
《雪中的林间大道》,简单的景色中却蕴含着丰富的色彩,飘雪的天空凝聚着迷离的意境,或匆忙、或悠闲的行人以及华丽的马车,就像一曲轻音乐,令人无限遐想,轻松的笔触间,透露出画家怡然的心境。
《艾拉尼的疯人院》该幅画的右边线是一幢粉红色房子,房前有树丛和栏珊,远处是粉红色的天空,没有车马人影,给人安静而荒芜的印象。
《艾拉尼的疯人院》是毕沙罗运用“点彩”手法创作的,色彩既有对比又有隐隐约约的和谐,表现出了房屋和农村的和谐一致。
《塞纳河和卢浮宫》该幅画辽阔的天空呈蔚蓝色,空中飘着几片粉红色的薄云,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
卢浮宫、艺术大桥和雅绿园的笔直线条使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稳重。
画家试图通过灰色、淡褐色和淡紫色的色调,用灵活轻快的笔触,来描绘充满整个画面的天空、市内空气中弥漫着的冬季的晨雾和光线的颤动。
《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这幅画是毕沙罗一家回到法国两年后画的,全家为躲避普法战争曾定居伦敦。
回法国后,他们先是住在巴黎附近的鲁弗申,1873年初迁至蓬图瓦兹,前后住了十年。
毕沙罗和他的夫人、3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后来成为新印象派画家的吕西安)分别住在蓬图瓦兹高地的埃尔米塔日街区的几处房子里。
这些房子都是较新的建筑,不远处却有一个古镇,还有一些17-18世纪的建筑物。
这幅画表现出这些在毕沙罗的笔下更显坚固和年代久远、厚实的房屋与潜心于菜园的老农之间的密切联系。
整幅画透着健康的乡村气息,给人以丰满而古老的印象。
由光秃秃的树木,冒烟的烟囱以及耕得井然有序的田地构成的初秋景色,欲发地给人加深了这种印象。
当时与毕沙罗过从甚密的作家兼评论家埃米尔·左拉1868年曾盛赞毕沙罗的《雅莱的山坡》(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这就是现代的农村。
人们感到有人走过,他们在翻地耕田,令天际含悲……画家的秉性使他从平凡的现实中提炼出真正的生活和力量的诗。
”与那些特别钟爱未经人工雕琢的大自然和自在生长的森林的巴比松派前辈不同,毕沙罗实际上是一个乡村风景画家,他竭力表现人与环境的统一,并从中汲取营养,表现房屋和农村的和谐一致,这在巴黎郊区是可能的,也是可见的。
晚年,毕沙罗排除了各种画法对他的干扰,表现出一个充满自信的印象派老画家精湛的技巧和恢宏的气魄。
他后期主要描绘繁华的城市街景,多取俯视角度。
《蒙马特大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在这幅蒙马特大街的全景图里,车水马龙的街道尽收画中。
由于流动的人群过于繁杂,所以只能凭感觉用粗笔点画出来。
然而,这并没有减轻生动的视觉效果,加之准确的透视关系,熙熙攘攘的人流、车马仿佛在画中游动,体现出都市的繁华热闹的场面。
整个作品
色彩丰富,笔触活泼。
在冷暖色对比中,充满中间色调的过渡,显得饱满而流动,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艺术风格。
毕沙罗曾说:“画你所观察和感觉到的,要豪迈和果断地面对,最好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个印象。
面对大自然时绝对不要胆怯,我们惟一的老师就是自然,它是永远可以请教的真正大师。
”因此,毕沙罗走在自然中,不论在哪里有所发现,都能立即摆好画架尽情把他的印象描绘在画布上。
同时,毕沙罗认为,描绘生活与自然并不需要透过文学性或是灵感的激发,而是要经过艺术家真切有力的表现和不假虚拟的感情去传达出生活本身真实而自然的信息。
参考文献:
《文艺研究》2008年06期
《北方美术》2001年03期
《吉林画报·新视界》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