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学术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学术

中国古代学术

1-2 百家争鸣的盛况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战国诸侯对‚士‛往往采取宽容 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对各家各派‚兼而礼之‛。允许其 ‚合者留,不合者去‛,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在‚百家争鸣‛过 程中,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儒、道之争,等等,就是 在一家之中,内部也有不同派别的争论。诸子都从自己的立场 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
它在摒弃墨子片面崇尚功利的思想和黄老道家反人文主义的性质的同时又吸收了墨道法名诸家思想中的与当前政治需要相符合的因素为己所用这就为自己的?独尊?造成了有利条2董仲舒的目的论哲学思想认为人是目的是中心宇宙的一切都为了人
中国古代学术 思想
1.百家争鸣
1-1 诸子百家
中华文明学术的起源很早,但是到了春秋时代才发展起 来。这时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大黄金时代。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孟子》、《荀 子》 道家:老子、庄子。《道德经》、《庄子》。 墨家:墨子。《墨子》。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公孙龙子》。 阴阳家:邹衍。 兵家:孙武、孙膑等。《孙子兵法》。 纵横家: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农家:许行。 小说家:《伊尹说》、《鬻子说》、《周考》、《青史 子》。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青年曾游学稷下,盛年 于稷下传学施教,继三游稷下时被尊为‚祭酒‛、‚最为老 师‛,成为稷下学术教育中心的领袖。在稷下学宫的经历,使 荀子有条件对各家学说进行批判吸收,而成为融会百家的大学 者。 善假于物:‚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跻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 兼陈中衡:所谓‚兼陈中衡‛就是一种辨证地、全面地看 问题的方法。他认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为了防止这种认识偏差的出现,得出正确的结论,荀子提倡 ‚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就是说要把事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 出来,比较、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再得出结论。

中国古代思想派系

中国古代思想派系

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

儒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

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代表了儒家发展的不同阶段。

儒家的派别包括:思孟学派宋明理学心学气学今文学派公羊学谶纬神学古文学派训诂学。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

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慎到、杨朱等。

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学术思想——精选推荐

学术思想——精选推荐

学术思想
一、孔孟之道它算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它的创始人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和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流派。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论语]成为他的思想的集中反映。

1、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

仁者
爱人,推己及人,孔子表现出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道人格的
追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明确体现。

2、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人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

也就是[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是主张‘正名’,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纪,否则‘名
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4、其次是主张统治者‘立信’.即政府要获得人民的信任。

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
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

5、孔子的教育思想有许多精辟的东西,直到今天仍有继承的巨大的价值。

比如说
因材施教,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第二位儒家大师是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
1、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性善’,和‘良知’
2、孟子注重主观精神的修养
3、在仁学理论方面,孟子补充提出了‘义’仁是发自内心之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
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使儒家所主张的道德观更加完备。

4、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主义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中国古代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

这一传统包括众多的学派、思想家和经典作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一、儒家思想与学术传统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与道德,试图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其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被视为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作品。

儒家思想集中体现在教育、政治、道德和文化等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

二、道家思想与学术传统道家是中国古代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

道家强调“道”的概念,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经典作品《道德经》被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政治、修身、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墨家思想与学术传统墨家是中国古代较为独特的思想流派之一。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和尚同的原则,反对战争和社会不公。

墨家学派注重实践与应用,强调公平与公正。

墨家思想在古代曾与儒家和法家形成明显的竞争态势。

四、法家思想与学术传统法家是中国古代另一个重要学派。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法治的原则,追求以法治国和有效管理社会。

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品有《韩非子》等。

法家学说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来的法制建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佛教与学术传统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历史思想和文化相融合。

佛教对中国古代的宗教、哲学和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名的佛教经典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楞严经》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丰富多样,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佛教等学派与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学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思想流派和经典著作对于塑造中国古代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种传统不仅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也为今天进行中国古代思想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学术思想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学术思想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学术思想作文
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传统学术思想更是浩瀚如海。

若以五感法观之,中华传统学术思想之魅力,可见一斑。

视觉:典籍绵延,思想流淌。

古籍中记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翻阅间,仿佛时空穿梭,与古人隔空对话。

文字跃然纸上,勾勒出中华思想的脉络,展现其深邃悠远。

听觉:讲学论道,思想激荡。

从孔门弟子三千到书院讲学,中华传统学术思想通过口耳相传,不断传承发展。

讲堂之上,学子们聆听先贤教诲,思辨探究,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

嗅觉:书卷气息,沁人心脾。

打开一册古籍,扑鼻而来的书卷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纸墨的清香与思想的光芒交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触觉:笔墨纸砚,书写智慧。

中华传统学术思想离不开笔墨纸砚的承载。

濡墨挥毫,书写着对天地人文的感悟。

笔尖与纸张的摩擦,记录着思想的轨迹,留下文化的印记。

大脑:思维交融,思想碰撞。

中华传统学术思想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代、不同学派之间思想交融,碰撞出新的火花。

思辨求真,兼容并蓄,让中国思想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

五感融合,中华传统学术思想的魅力跃然眼前。

它不仅是典籍中的文字,更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密码。

在五感的体验中,我们领略其博大精深,体会其源远流长,体悟其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经验的结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思想的理念。

这些传统思想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智慧和指导,也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应该尊重长辈、孝顺父母,遵守礼仪规范,互助互爱,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自然方式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倡导人们应该追求“无为而治”,遵循自然规律,不执着于功利和权力,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强调个体修养与内在修行的重要性。

三、佛家思想佛家思想强调人生的无常性和苦难,倡导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对众生的慈悲。

佛教强调“四谛”和“八正道”,认为通过禅修和般若智慧,人们可以解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

佛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使人们更加关注内心的修炼和追求生命的意义。

四、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非攻的原则,倡导人们应该遵循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的原则,摒弃战争和冲突。

墨子认为,只有推崇兼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墨家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实践,注重公平和正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注重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倡导依法治国和严明的法律执行。

法家强调对人的管理和规范,认为唯有严厉的法律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民间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许多民间信仰的内容,如崇拜祖先、信奉天地之灵等。

这些信仰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力量和神秘宇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涵盖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各种民间信仰。

这些传统思想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智慧和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医总结学术思想

中医总结学术思想

中医总结学术思想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实践中,中医学家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

这些学术思想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中医学术思想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中医学术思想的核心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有阴阳之分,阴阳相互制约、相互依存,阴阳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五行学说将物质世界的变化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认为宇宙万物和人体都符合五行的特性。

五行之间相互生克相克的关系,可用于分析人体的疾病发生和演变。

中医学术思想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学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与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紧密相连。

中医学术思想中的辨证论治就体现了整体观念,即通过观察病人的整体情况,包括望、闻、问、切等方式,分析病人的病理变化,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医学术思想注重辨证施治。

辨证是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方法,指的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和症状,进一步分析病人的内在病理变化,并确定病因和病理机制。

施治是指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辨证施治的目的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学术思想强调个体化。

中医学家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同样的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因此,中医学术思想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即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术思想尊重自然规律。

中医学家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人体也符合自然界的规律。

因此,中医学术思想主张与自然调和相处,尊重自然规律,例如根据四季变化选择不同的食物和生活方式,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总之,中医学术思想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

中医学术思想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个体化和自然规律,这些思想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

古代学术思想一、孔孟之道二、老庄思想三、墨家学说四、法家学说五、汉代经学六、魏晋玄学七、宋明理学八、清代朴学一、孔孟之道(儒学)儒:原为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巫、史、祝、卜)——在社会变动中分化:君子儒(为诸侯执掌礼仪)小人儒(替人办理丧葬礼仪) ——孔门弟子的专称1、孔子(前551-前479)鲁司寇周游列国“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论语》中心思想——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爱人之道“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的具体要求:“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言忠信,行笃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的平等与尊重完美的道德人格伦理观念:推己及人: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政治思想“正名”:按照一定是非标准恢复纲纪“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立信”:政府获得人民信任“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用道德教化治理国家,反对使用强权暴力“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毋意(臆测)、毋必(武断)、毋固(固执)、毋我(自以为是)”2、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孔子孙子子思门人一生未曾做官《孟子》亚圣思想核心——“性善”、“良知”重视主观精神的修养,“养浩然之气”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义”补充“仁义为为人之“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

”“舍生取义”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易位。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思想流派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思想流派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思想流派在中国⼏千年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曾经产⽣过许多辉煌的思想成果,这些思想成果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产⽣了⼴泛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思想的丰富内容就表现在历代诸⼦百家的思想论述之中。

⼀、儒家儒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个重要的学派,孔⼦是这⼀学派的开创者。

经过汉代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中国成为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思想。

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最关⼼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然观、认识论等内容相对薄弱。

孔⼦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始终是儒家的核⼼,天命观和中庸之道也是儒家尊崇的思想内容。

经过汉唐⾄宋明,儒家思想中的⾃然观、辩证法、认识论思想内容被不断充实起来。

值得说明的是,儒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内部不同思想家之间是有很多差别的,因此儒家的思想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法家法家也是先秦时期的⼀个重要学派,早期的代表⼈物有商鞅、申不害、慎到,⾄战国末期韩⾮集法家思想⼤成。

法家也重视社会政治,但是与儒家不同,法家否定道德教化,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主张法、术、势结合的法治主义。

这⼀政治哲学思想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除政治哲学之外,法家在⾃然观、辩证法、历史观和认识论⽅⾯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三、道家道家也是在先秦时期出现的⼀个重要学术流派,由⽼⼦创⽴,庄⼦继其后。

从战国到秦汉时期,道家演变出了⽼庄道家、稷下道家和黄⽼道家等不同⽀派。

道家的政治主张是⽆为⽽治,思想消极。

但是道家在宇宙论、辩证法⽅⾯的思想成果极其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深刻⽽富于远见,思辨的抽象⽔平达到了很⾼的程度。

因此道家⾃古以来在中国就被看作是智慧的化⾝,对中国传统的⽂学艺术、⼈⽣态度影响⾄深。

四、墨家墨家是战国早期建⽴的⼀个学派,由墨⼦创⽴,当时影响巨⼤,与儒家并称显学。

后期墨家对墨家思想有很多演变和充实,但是秦汉以后墨家学派衰微,最终成为绝学。

墨家的⾃然观强调⾮命,但是主张天志和明⿁观念,政治伦理观强调兼爱、尚贤、尚同,提倡上说下教,讲求功利主义。

中国的思想与学术派别

中国的思想与学术派别

中国的思想与学术派别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思想和学术传统,这些思想和学术派别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几个重要思想和学术派别,揭示其核心观点和对中国社会的重要作用。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最重要的思想传统之一。

儒家强调个人德性的培养和社会伦理的建设,倡导仁爱、礼仪和忠诚。

儒家学者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仁政”的理念,即通过德行和善治来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个体内在的自然和谐和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学说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3. 墨家学派墨家学派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

墨家学派的代表墨子提出了“非攻”的原则,主张以和平与仁爱为基础来解决社会和国家的问题。

墨家学派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为后来的和平主义和非暴力思潮奠定了基础。

4. 名家学派名家学派注重个体的言辞才能和知识技巧。

名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是韩非子和杨朱。

他们强调以实际和功效为基础来评价言辞和技巧,主张追求智慧、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升华。

名家学派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 阴阳家学派阴阳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重要的学派之一。

阴阳家学派提出了阴阳相生相克的理论,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平衡。

这一学派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医学和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道家和佛教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6. 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特色。

佛教强调个体的解脱和超越,提倡无私和平等的思想。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塑造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国的思想和学术派别自古以来就丰富多样,每个派别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古代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了诸多学问领域,如哲学、历史、文学等。

古代学术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学术思想中,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而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主张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为核心,强调人们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倡以道德为基础,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德、才、言、行等多方面的素质。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秩序,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平共处。

道家思想是古代学术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本,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注重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个体的自我实现,主张放弃欲望,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思想还与医学、医药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了养生、治病的一些方法和理论。

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一支特殊存在。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爱与利益的关系,主张以爱为中心,忠于公义。

墨家思想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公正,主张实行非攻、非害的原则,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虽然在学术上并不如儒家和道家思想有影响力,却对后来的中国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了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学术思想,如阴阳家、法家和名家等。

阴阳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人相应的关系,研究宇宙的演变和人类的生活。

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张依法治国,强调国家的权威和秩序。

名家思想则重视才能和声望,认为名誉与实力相辅相成。

古代学术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意义、追求人类幸福的方法和途径。

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不仅是一种理论的研究,更是一种生活的实践。

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古代学术思想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是一个深奥而广博的领域,涵盖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五个主要方面阐述这一学术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哲学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强调“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道家思想则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注重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墨家思想则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

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律和秩序,强调社会规范和法制建设。

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伦理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等。

家庭伦理注重孝道、悌道、夫妇之道等,强调家庭和谐和社会秩序。

社会伦理注重诚信、礼让、公正等,强调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

政治伦理注重君臣之道、官民之道等,强调官员的廉洁和政府的责任。

这些伦理道德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文学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体系包括了古典文学、诗词曲赋、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

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曲赋则以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优美,意境深远。

绘画则以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主,强调自然美和意境美。

音乐则以琴棋书画为主要代表,形式多样,表现丰富。

这些文学艺术作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追求。

四、科学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全世界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中医、中药、天文、历法等科学技术在中国古代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五、文化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与其他文化交流互动,如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等。

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

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

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古代文人一直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才华横溢,更在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方面享有盛名。

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包含了对人生、伦理道德、社会关系等的思考。

这些学术思想凝聚了文人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追求和对于道德伦理的关怀。

例如,古代文人崇尚道德修养,主张“修德止恶”,追求内心的高尚品质和品德。

他们深信,只有通过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弘扬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

在古代文人学术思想中,道德修养、高雅情操与社会关系的融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代文人的文化教养也是他们高雅品质的直接表现。

古代文人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哲学、诗词、书画等领域,培养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他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于古代经典的深入研究,无疑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

并且,古代文人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并非仅为了个人修养,他们还致力于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文学作品,以传播和弘扬优秀的文化。

对于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的追求,是古代文人内心高尚追求和精神世界的体现。

他们相信,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淀,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学问水平。

因此,古代文人常常会刻苦自励,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

而这种执着追求的态度也成为古代文人的标志特征。

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首先,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了文化水平,从而为社会进步铺平了道路。

其次,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他们通过作品的传播,将高尚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不仅对于个体的心灵修炼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源泉之一。

然而,古代文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养并非完美无瑕,也有其局限性。

文人的学术思想往往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限制,有时存在过于理想化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典籍注疏的传承与中国学术思想传统

典籍注疏的传承与中国学术思想传统

典籍注疏的传承与中国学术思想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典籍注疏的传承在中国学术思想传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典籍注疏传承自然也是不断演进的过程。

在这个历史阶段上,我们是可以感悟到中国学术思想传统在传承上所发生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典籍注疏传承在近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典籍注疏建立在“学派”之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学术历史背景,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传统的重要体现。

典籍既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注疏则是对典籍文字的注脚和解释。

义理、注解、解说等成为了典籍注疏的重要特征,也为传承以及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学术思想传统中,典籍注疏一直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

从古代至今,庞大的注疏体系构成了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的基础,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注释、解释和讲解,不同学派都承继了现有典籍。

如《周易集注》、《老子集解》、《荀子集注》、《庄子集注》等都是典籍注疏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对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的影响至今仍然很大。

在典籍注疏传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学派。

通过不同的诠释和解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注疏文化。

例如,《庄子集注》中多为道家观点,而《荀子集注》则偏向儒家立场。

不同学派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传统的多样性。

在传承和修养的过程中,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探索的一个环节。

典籍注疏的传承最初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的,后来随着科技电子化的发展,注疏体系也随之发展变化。

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典籍注疏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现代社会中,通过互联网和虚拟平台,典籍注疏传承的范围被扩大到了全球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总体而言,典籍注疏的传承对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甚至全球文化传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典籍注疏传承的过程中,不仅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学术思潮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学术思潮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 强调法治、权术、富国强兵等 政治理念
阴阳五行学说:以《周易》为 代表,强调阴阳五行的相互关 系和变化规律
医学:以《黄帝内经》为代表, 强调阴阳五行与疾病的关系, 以史事件的记录和研究,以 及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评价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思潮
对现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借鉴古代哲学思想,提升现代文化内涵和品质 借鉴古代学术思潮,推动现代文化创新和发展 借鉴古代哲学思想与学术思潮,促进现代文化多元化发展
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道德伦理,对现 代社会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对现代社会治 理具有启示意义
帝内经》等
艺术:艺术发 展迅速,出现 了许多著名的 艺术家和艺术 作品,如《兰
亭集序》等
隋唐时期的学术思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潮发展的重要时期 隋唐时期的学术思潮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同时也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 隋唐时期的学术思潮注重经世致用,强调学以致用 隋唐时期的学术思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
了重要影响
第二章
中国古代学术思潮发 展历程
先秦时期的学术思潮
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主 张仁爱、礼义、忠诚、孝道等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等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主 张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
纵横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 主张纵横捭阖、外交策略等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 思想流派纷纷兴起,形成了百家
道家思想:强调 无为而治、顺应 自然,对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哲学、 艺术、医学等领 域产生了重要影 响
墨家思想:强调 兼爱、非攻、节 俭等,对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伦理 道德、社会政治 等方面产生了影 响

文言文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

文言文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

文言文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中国古典文言文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一、文人传统学术思想1.中国传统文言文学术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它把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融入了文艺的审美表达形式,结合西汉文论的“博而不精”、“让而不强”的理念构成了中国文人的传统学术思想。

2.根据《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及《诗经》等传统文献,中国传统文言文学术思想的典型内容有以下几点:(1)坚持道德修养的基本思想,追求德义的统一。

(2)以和为贵,追求宽容大度。

(3)强调文章的审美表达,注重细腻的文字创造。

(4)强调品德的关联性,学问的全面性。

(5)宣称学问的渊博,优美的书写体裁。

(6)重视穿越整个历史过程的文言文论著。

二、“寓意文章”创新1.寓意文章是中国文言文学术思想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它由文体而形成,由情感而发展,因此从历史深处活跃着深厚的文化氛围。

2.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像诗经那样的文章就是以暗喻等多种手法隐藏起来含有深层内涵的语言形式,而寓意文章则更多地把其中的抽象概念给人以一种明确可以感受到的形象。

3.后世有关中国古代寓意文章的文献众多,其中著名的有《新书新论》、《四书章句集注》、《礼记学》等著作。

光彩夺目的艺术创作成就,令人叹为观止,是我们传统文言文学术思想的一大突出特点。

三、对文言文学术思想的创新积极性1.中国书院的发展,诸子百家的活跃,可谓是文言文学术思想发展最具有特色及最积极的时期,其间诸子百家的主张很好地保留了真正的传统文言文学术思想,同时也给文言文学术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创新活力。

2.当时文言文学术思想受到传统文言文文体的影响,它鼓励人们追求高超的文学功力,在此基础上,又在艺术形式和学术观点等方面极具创新性。

3.中国古代文言文学术思想既有它自身保管传统文化的价值,又带有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是一种典范。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四章 学术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四章  学术思想

理论实践

秦始皇君臣崇尚法家,正是用法家学说 为指导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使法 家思想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法家 过分强调暴力,滥用民力,导致了农民 阶级和六国旧贵族的反抗,秦朝二世而 亡。

继起的汉朝虽然全面继承了秦朝的制度, 史称“汉承秦制”、“汉承秦法”,但 却不敢公然宣称用法家思想治天下,反 而大讲法家亡国论,而在具体行政执法 时又不能不采用法家的主张与政策。直 到汉武帝宣布“独尊儒术”之后,法家 学说仍然或隐或显地发挥作用。

2、以文字学为治学手段 从释字出发,通过解释文字的形义关系、 音韵关系,达到解释阐发经书义旨目的 的“汉学”。 《说文解字》、《尔雅》、《释名》。
3、学术传承上重视家法师说 立为学官者五经十四博士: 《诗》:齐、鲁、韩 《书》:欧阳,大、小夏侯 《礼》:大、小戴 《易》:施、孟、梁丘、京氏 《公羊春秋》:严、颜 各家自成体系,代代相袭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法家学说
法家是战国时期后起的一个学术派别, 因其力主“法治”,即“以法治国”, 故被称为法家。在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 革新中法家占据了统治地位。 其代表人物是韩非。

韩非

韩非(约前280— —前233年),韩 国人,出身于贵 族,他生性口吃, 但善写文章,与 李斯一同师从于 荀子,至秦国, 李斯忌其才而被 害。
庄子

庄子(前369— —前286年), 名周,宋国人。一 生只做过管理漆园 的小吏,其哲学思 想集中反映在《庄 子》一书中。

庄子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东西;事物之间没有什么大 小、美丑、善恶、是非的区别,即万物 齐一无有差别,这就是庄子有名的齐物 论,又称万物齐一论。

第四章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上)

第四章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上)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 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 2. 3. 4. 5.
仁 礼 中和 重人事而轻天命 先进的教育思想

“仁者爱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庄子(约公元前 369-约前286), 名周,是战国中期宋 国蒙地(今河南商丘 市东北)人,战国时 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著有《庄子》,亦称 《南华经》 。


1. 自然无为 2. 强调矛盾对立双方的转化 3.强调绝对自由,尊重个体生命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 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 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 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 非以鸟养养鸟也。






巽绳结离目为网罟,佃渔通田鱼,田谓坤二, 巽为鱼,故结绳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巽为曲木,耒象,耒以运耜,艮手把耒入坤田, 巽草倒上,故耒耨之利,盖取诸益。 离五在中,为日中,通井巽为市,坎水艮山, 百货所出,否五之初,上下易位,震为交巽为退, 故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盖取诸噬嗑; 乾为衣,为治,坤为裳,故垂衣裳而治,盖取 诸乾坤; 巽为长木象舟,艮为小木象楫,坎为通,艮手 持楫,动舟于坎水,故舟楫之利,以济不通,盖取 诸涣; ……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 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 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 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 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 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 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 为不通乎命,放止也。" ——《庄子· 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曰不同。”
孔子的思想里也有许多落后和保守的 东西,比如他主张恢复周礼,有意制 造等级观念,看不起体力劳动,鄙视 妇女等。这是一种历史的局限。我们 不能因为有这些落后和保守的东西, 就否定他有文化价值的东西。
孟子(约公元前385年一前304年),名 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
据说他是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一生 不曾做官,专以讲述为业。其思想集 中反映在他与弟子共同编写的《孟子》 一书中。由于他对儒学的巨大贡献, 后世常把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学” 或“孔孟之道”。
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 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 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 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 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 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 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 “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 (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 带上一点“束修(脩 )”的,都收为
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 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 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 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 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 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 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 的兵赋军权。《论语· 八佾》:“ 孔子谓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 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 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 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
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他学 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还主张统治者要“立信”,即政府要获 得人民的信任。孔子说:“政者正也,子率 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而 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他说:“导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 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时曾游学洛阳,以班彪为师。他是 一个无神论者,著《论衡》85篇,
求真实,疾虚妄,匡时俗,颇具科 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他否认“天”有任何意志,认为灾异都是自 然现象,与人事毫无关系;人死犹如火灭, 不可能有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他承 认感性经验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强调用事实 来验证知识的可靠性;主张人性有善恶,认 为人性可以改变;反对崇古非今,反对浮华 虚伪之语,等等。他的这些思想在神学迷信 流行的汉代,无疑是一付清醒剂,在中国思 想史上具有不灭的光辉。
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 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 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 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 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 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 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 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 创造了以“仁”、“礼”、“中庸”、“教” 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 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孔 子的学说内涵丰富,自成系统,在中国历史 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弟子辑录而成 的《论语》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 说,是研究孔子及原始儒家思想的最直接也 最可信的资料。
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 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
孔子说,爱人要推己及人,就是从爱自己, 到爱父母兄弟,爱妻子朋友,再由家庭而社 会,由社会而国家,即由小到大,由内及外, 即《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道理。如果连修身都谈不上,那 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怎么可能呢?所以孔 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礼”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行 为规范,是国家安定、发展的基础。
作用: (1)维护社会宗法等级制度:“为国以礼” (2)规范个人行为礼节: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和“礼”在孔子的学说中是一对范畴,两 者的”是“仁”的外在表现。
1、老子思想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一前472年),姓
李名耳,字聃,一称老聃,一字伯阳, 楚国苦(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据说曾任 周王朝“守藏室之吏”,管理国家图 书,后来隐居不仕,著《道德经》(即 《老子》五千言,出函谷关后不知所 终。
道家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 《道德经》而得名。它与儒家的不同 之处异常鲜明。儒家是“入世之学”, 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 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 修养;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 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 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主张“发奋忘食,乐以忘忧”,提倡“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为“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人们“毋意(臆测)、 毋必(武断)、毋固(固执)、毋我(自以为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述而》)意思是:学生不到百般思 索、发愤非想弄清楚的时候,不要启发他;不到心 里有些明白、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开导他。 如果告诉他房间的一个角,他不能推论出其余三个 角来,就不要再告诉他了(要让他自己去思考)。
仁政学的基础是性善论,内容有“四 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追求礼义仁智,必须以义为荣,以利 为耻。
先秦儒家的另一位大师是荀子。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
字卿,赵国人,曾任齐“稷下学 宫”(齐国学府)的祭洒,后到楚国任兰
“正名”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纪, 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安放)手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必先正名”,人们在从事政治活动时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正确的思维活动, 找到一种使社会中的每一成员都遵守的生活 原则和行为规范。“正名”是找到这些原则 和规范的正确的思维方法。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 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 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 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 “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 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 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 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 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 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 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
所谓诸子百家,“诸”是指各个; “子”是对“士”(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的尊称,百家是指学派林立的现象。 西汉司马谈将诸子百家概括为“儒、 墨、道、法、名、阴阳,六家”,刘 歆又补充了“农、纵横、杂、小说” 四家,形成了十家有影响的学派。
1、“儒学”之得名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 章太炎:儒,原为“需”,是求雨的巫师; 胡适:儒:殷商的教士,以“治丧相礼”为 业; 孔子:“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也”;
他主张“隆礼重法”,强调礼在为人、 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礼是法的根 据,法的总纲;法是礼的体现,礼的 确认。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 化,不重刑罚,不足以维护统治。
荀子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 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还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 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天道不 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 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 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吾求其德而已”。 “九儒十丐”: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孔子家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孔子 六祖孔父嘉任宋大司马。宋太宰华父督作 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 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 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 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 hé ),字叔, 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 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 复与颜徵再婚,生孔子。
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儒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 生了巨大变化。
(1)大一统说:“王者也天下为家,据大一 统。”
(2)天人感应说:“王权神授”、“天不变, 道亦不变。”
(3)三纲五常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但到东汉初年,便有一位大思想家
王充出来抨击它的荒谬和虚妄。王 充(公元27年一约97年),字仲任, 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市)人,少
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 绝不要强加于人。
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具备了“仁”的人?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言忠信,行笃敬”。
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样, 一个人就具备了理想的人格。
在这里,孔子表现出对人的平等相待和 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德人格的追求,是 “人本主义思想”的明确体现。
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朱熹集注:“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 大夫四,士二。”他对这种僭jiàn越行为表示愤 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
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 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 “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手中, 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陵令,据说也曾回过赵国,去过秦国。 他的门人弟子不少,其中就有秦国政 治家李斯。其思想集中反映于《荀子》 一书。
荀子和孔孟一样提倡“礼义”,但其 出发点却大不相同。孟子强调“性 善”,荀子强调“性恶”,认为“人 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善”是 人为的表现,而不是人的本性。因为 人性恶,所以要靠后天的力量来帮助 人为善,其方法一是“修身”,二是 “师法”,即通过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