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

“主”缘何而悲:












↓↑
, 理
内因
外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箫 声










何为其然也?
客因何而悲?(何为其然也?)
→ 赤壁自然景物 赤壁历史古迹
一 英雄不在 ,浪花淘尽(英雄且如此,凡人岂能不悲) 二 宇宙无限,个人有限(长江永无穷,吾生只须臾) 三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本应经世济民,现却渔樵江渚)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语出《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望 月怀人)。(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
思我心焦) 月下怀人,美人不见,独自悲愁。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语出《楚辞 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心怀美人) 美人意象→圣主贤君、美好理想、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后赤壁赋》,还有著名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 曹兵的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县的东北。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遭受过多次政治磨难,仕途曲折,历 尽深沉,然而这使得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穷而后工)。
问:作者可能在明知此处非赤壁之战之“赤壁”为何 还要写“赤壁之景”和“赤壁之事”呢?
赤壁赋
苏轼
知识回顾:
1.古今异义: ①茫然:古义指旷远的样子,今义指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者是失意的样子。 ②白露: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指二十四节气之一。
2.一词多义: ①歌:歌曲,歌词,唱。 ②望:农历每月十五日,眺望。 ③乎:形容词词尾,介词-在。 ④ 如:往,介词-像。

《赤壁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赤壁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 教师示范解读《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学生自主阅读与研究《赤壁赋》原文,并进行文本分析和理解;4. 学生小组合作解读《赤壁赋》中的重要段落,并展示给全班;5.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个人或小组写作活动,根据《赤壁赋》的启示,写一篇短文或小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文学名篇,引导学生联想《赤壁赋》这篇名篇作品。

2. 了解作者和背景:通过PPT展示《赤壁赋》的作者——东晋末年文学家曹操和赤壁之战的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作者的身份。

3. 分析赋文:先让学生阅读《赤壁赋》原文,并进行文本理解,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分析《赤壁赋》的结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

4. 学生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赤壁赋》中的一个重要段落进行深入研读,并进行个人或小组解读。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解读成果,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给全班。

展示结束后,全班进行互动和讨论。

5. 个人或小组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赤壁赋》的启示,展开思考,并写一篇独立的短文或小说。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角度的引导,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造。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包括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解读展示的深度和准确性、写作的完整性和创造性等;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包括内容的连贯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考的深度。

七、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文化人士到校,给学生进行赤壁文化讲解,加深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文化素养;2. 推荐学生拓展阅读《赤壁赋》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文化底蕴。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优秀10篇)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优秀10篇)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优秀10篇)赤壁赋教案一等奖篇一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苏轼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多篇。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点诵读一、二段,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2.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篇二近日,我参与了一节以《赤壁赋》为教学内容的课程。

通过教学实践,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反省。

以下是对这次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赤壁赋》是一篇描写古代历史事件的散文,内容复杂,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我精心选择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背景和情节。

这些资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因此,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其次,我认识到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的氛围的重要性。

赤壁赋全省一等奖公开课精品课件

赤壁赋全省一等奖公开课精品课件

赤壁赋全省一等奖公开课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赤壁赋》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字词解释、句式分析、文章主题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赤壁赋》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艺术特色的领悟。

教学重点:字词解释,文章主题的把握,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苏轼,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3.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4. 字词解释: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5. 句式分析:分析文章中的特殊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6. 主题探究: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题。

7. 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8.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典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9.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作者:苏轼背景介绍:赤壁之战字词解释:略句式分析:略主题:怀古咏史,抒发感慨艺术特色:借景抒情,对比映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词语:赋、对仗、排比、夸张、比喻。

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映衬手法。

体会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话表述。

2. 答案:解释词语:略分析对比映衬:文章通过对比赤壁战场的今昔景象,映衬出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体会情感:作者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赤壁赋教案一等奖模板(8篇)

2023年赤壁赋教案一等奖模板(8篇)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篇一
2、熟读成诵,感受文辞优美的语言特色。

3、积累文言词语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2课时
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题为《自题金山画像》的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对于诗中提到的黄州,余秋雨如是评说:“黄州成就了苏轼,抑或苏轼成就了黄州”。

黄州,是一个很难被人想起的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城,作为苏轼人生的转折,却怎么也抹不掉它留给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它目睹了一个正直官员的倒下,也见证了一位智者文豪的站起。

黄州永远是苏轼生命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赤壁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1)(虽然)才高八斗。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
月——盈虚者如彼
变:天地不能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5、喜笑 更酌
2021/10/10
狼籍
枕藉
清风 议论 喜
明月
20
‖艺术特点
1、景、情、理融于一体
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 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 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2021/10/10
6
走近苏东坡
2021/10/10
7
苏洵对苏轼、苏辙 的教育竭尽全力, 他鼓励儿子要像“轼 ”一样,登高望远, 积极上进,又要像“ 辙”一样为人忠厚,
处事稳妥。
2021/10/10
8
2021/10/10
9
2021/10/10
苏洵、苏辙 三苏
2021/10/10
14
‖黄州苏轼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十二月,苏轼被贬黄州。 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 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50亩军营旧地给他 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 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而当年, 白居易贬谪四川忠州时,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 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如《步东坡》、《别东坡花树》 等,苏轼仰慕白居易,故自号曰“东坡居士”。“苏 东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o ) 13、扁舟( 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 fúyóu ) 16、无尽藏( 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5、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宇 宙间乘风飞行句子啊; , 。
6、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悠悠忽忽升 入仙境里去同样诗句是: , 。
第3页
7、《赤壁赋》中苏轼游赤壁时以精练笔墨写
风平浪静名句“

”从来为人称
道。
8、直接写箫声悲凉、幽怨语句是:


9、用蛟龙、嫠妇听箫声感受来突出箫声 悲凉与幽怨语句是: , 。
第5页
14、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短暂,羡慕江水
长流不息语句是: ,

15、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语句
是:


16、作者借江水、月亮阐明去留、增减 辩证关系句子是:




第6页
17、苏轼指出我们若从改变角度来观测,眨眼之
间,万事万物都在改变语句
是: ,

18、苏轼又指出假如从不变角度观测,则万物都
6、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悠悠忽忽升 入仙境里去同样诗句是: ,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风平浪静名句“

”从来为人称
道。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直接写箫声悲凉、幽怨语句是: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9、用蛟龙、嫠妇听箫声感受来突出箫声
悲凉与幽怨语句是: , 。
是无尽语句是:


19、写清风与明月为吾所享用句
子: , , ,

20、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严禁,无穷
无尽句子是:


第7页
1、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诗歌句子
是: ,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智者乐山水,山水愈人心-赤壁赋文化探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作品,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疏通文意并背诵全文。

了解“赋"的相关知识,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语言艺术。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苏轼的生平、作品,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疏通文意并背诵全文。

了解“赋"的相关知识,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语言艺术。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法学法诵读体悟法,问题导入法,合作探究法,分类整理法【解题入文】1.诗说赤壁赤壁,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说起赤壁,你会想到哪些诗句呢《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总结,赤壁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更是古代英雄用武之地,是历史与传说的交汇之地,无论地点存在如何争议,它都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寄予了心中怀抱的文化圣地。

2.赋是什么?赋有什么特点?(1)赋是一种表现手法。

赋者,敷也,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赋是直接叙述,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叙述事件展开描写,常用排比。

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2)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特征,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铺采摛文”指赋的形式特点,即注重铺叙,辞藻华美,浓墨重彩。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引导语:《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

尽管文章抒发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

下面就是我收集的有关《赤壁赋》一等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品“ 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巧的语言。

2.了解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育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识别高低优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对象特征高一的学生,经过多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基础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初步掌握了鉴赏古代散文的一般方法。

但以往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因而对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兴趣不浓或学习效果不佳。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清行文思路。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育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1.学生思考: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现情感变化的相关词语。

)板书: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乐 )-→(悲)-→(乐)2.理清思路,请同学试概括本文行文内容。

(投影)1段:写赤壁夜游之乐。

2段:写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箫声。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这是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特别是对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把握。

2、深刻认识作者塑造祥林赛形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祥林嫂的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疑难之处并做好标记,准备课堂质疑。

2、搜索并整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谈话“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红楼梦》。

他自己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可见,鲁迅是拥有一双慧眼,看穿了社会的阴暗、世态的炎凉,塑造了无数个被炎凉包裹、直至吞噬的“小人物”。

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笔下另一位令人同情的人物——祥林嫂,感受一下她的悲剧命运。

二、学习过程(一)走进鲁迅——冰凉裹身阅读,整体把握并初步了解社会环境。

环境是人物命运的土壤,鲁镇是典型环境。

通过阅读,谈谈对鲁镇的整体印象。

明确:自然环境:冰冷沉郁(灰白色的沉重的万云,天色阴暗,雪花漫飞)人文环境:落后、陈旧(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书房环境、祝福场景)人际关系:虚伪、淡漠(鲁四老爷对“我”的寒暄、众人对祥林嫂之死的反应)整体印象:鲁镇——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展示地”,这里气氛沉重、压抑,时时透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这就为小说笼罩上了一层幽暗阴郁的色调,暗示了人物命运的悲惨。

(二)三见祥林嫂——怎一个“惨”字了得课文主要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记录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

梳理课文,完成下表:肖像1肖像2肖像3时间丧夫、从婆家出逃再度丧夫并失子沦为乞丐脸色青黄青黄黄中带黑两颊红消失了血色消尽了悲哀的神色眼睛顺着眼顺着,有泪痕眼珠间或一轮分析:祥林嫂的境遇可谓每况愈下。

从第一次描写我们能看出她虽贫困、悲痛,但还有活力;从第二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极度悲哀,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从第三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绝望、麻木。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4篇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4篇

赤壁赋教案4教学目的: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理解文中体现出的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体会课文情、景、理交融的特点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人称他的这幅作品是“天下第一行书”,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祭侄文稿》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我们今天要接触的这位文学大家苏东坡他一样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寒食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今天我们就要回溯到千年之前,回溯到黄州赤壁的那一个月夜,去走近这位宋代的大文豪。

二、“赋”的知识。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他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这个赋就是最早的“骚体赋”。

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汉代也是“赋”这一问题最兴盛的时期,这时的赋多用于歌功颂德,排比铺张因此被称为“大赋”,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二京赋》。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由于这种歌功颂德的作品出现久了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因此就出现了抒情小赋如三国是曹植的《洛神赋》。

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骈赋、律赋,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并且讲究声律、江淹的《别赋》、向秀《思旧赋》就是其中的代表。

赋发展到唐代,在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影响下。

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于是“文赋”出现了。

文赋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运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赤壁赋》就是一篇文赋。

三、作者了解。

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明确了要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应该结合作者的生命体验。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

2、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和语言运用的妙处。

3、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旷达乐观的情怀。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2、能够熟读成诵,积累名句,较为具体深入地理解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和阐发的哲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能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把问题绝对化,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2、体会文章的诗情画意之美。

【重点难点】本文的感情基调: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是作者内心矛盾和感情的真实反映,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从中解脱出来,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设计依据】学习文言文,首先就是让学生读得充分。

“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读好了,学习文言文的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其中教师的范读尤其重要,要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反复诵读,从而为学生积极地、富有个性地阅读打下基础。

加上“赋”文体本身讲究声律之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形式,显得谨严而又自由。

只有心临其境的诵读才能再现文章语言的无尽魅力,也才能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的思路。

其次,本文的阅读,也应是师生自主愉快互动品读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古代灿烂文化的深沉与优美。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感悟文章,学生从中学会品读赏析美文。

为了理解苏轼辩证的哲学观及旷达的人生态度,阅读中引导学生观照自我人生,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从而培养其深厚的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探究法3、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主要知识】1、文体知识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长于铺陈叙事,多用对偶、排比、夸张等艺术手法。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赤壁赋》是XXX在被贬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他复杂的心情和豁达开朗的性格。

学生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后,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四)三读三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三读三求”,即:先整体感知文章,再逐句理解,最后探究文章的“景”、“情”、“理”结合的写法。

五)合作探究教师给出话题,学生以小课题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能力。

例如,可以进行“小崔会客”、“梯度作”等活动。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合作探究成果。

最后,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掌握。

XXX年间,XXX实行变法,XXX因反对新法而被调离杭州通判职位,先后担任密州、徐州和湖州知州。

因讽刺新法的诗句,他在元丰二年被捕入狱,后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东坡山筑室自号XXX居士。

XXX继位后,XXX曾被召回,但等到XXX后,他再次遭到贬谪,被发配到惠州,后来又被调往琼州。

XXX即位后,XXX获得赦免,但在北归途中因病在常州去世。

XXX是一位豁达开朗的人,他是XXX工程的设计师,也是XXX这道美食的创造者,他曾说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注重精神上的需求,他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XXX使人俗。

”这些事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性格。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三次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第一次阅读是为了“识”,即识别音、字和文赋。

第二次阅读是为了“品”,即品味词语、句子和写作技巧。

第三次阅读是为了“悟”,即领悟文章的意义和主题。

在品味词语时,我们可以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群答哪些词用得精妙,为什么。

根据回答,总结出有代表性的词语,进行分析。

例如,“泛”字让人想到小船在江面上漂浮自在的样子;“徘徊”一词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透露出作者对美景的眷恋之情。

在品味句子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出优美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议论的关系。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篇一: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案)必修教案0327 09:56::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2、体会感情,领悟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二、诵读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三、感情概况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那么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四、赏析“乐”1、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五、赏析“悲”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忽然悲从心来那么,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4、方其??而今安在哉!: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六、感悟“喜”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七、自我救赎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赤壁赋苏轼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喜入世儒筛选信息乐文化翻译:替代、补字、结构(对文)道知人论世悲出世佛【篇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剧本表演的形式,学生能够具体说出作者的感情是如何由乐入悲,又是如何转悲为喜的。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具体变化。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理清了文章的情感线索“乐—悲—喜",但是同学们能够具体说出作者的感情是如何由乐入悲,又是如何转悲为喜吗?学校即将举行文体艺术节,高一(15)班的同学们准备将苏轼的《前赤壁赋》作为课本剧搬上舞台。

现在该课本剧已初具雏形,但同学们还有几处把握不准,特来向语文老师请教。

假如你是语文老师,你将如何帮助他们完成剧本并指导他们编排节目?二、课堂活动(一)提出任务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探究任务一:完成剧本任务二:情景展示(共两个场景,任选一个进行表演)(二)范例引路(考虑到课本剧有难度以及课堂时间紧的原因,先让同学们观看视频,作为参考以降低难度)(三)规则要求1.小组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2.演员要自信,自己不要笑场;3.表演无需面面俱到,但情感表达要准确;4.可带稿子;5.表演时间4分钟,还剩1分钟时,老师会提示;超时老师会打断;6.同学表演时,其他同学要保持安静;同学表演完后,记得热烈鼓掌;7.表演完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用一句话(我们组的亮点是……)来陈述本组的设计亮点;8.学生点评;9.老师补充(如果有必要);10.评比:评出优胜组1个;优秀表演者4名(每组1人;优胜组2人);优胜组由每位同学投票决出,每位同学有一票的投票权利,但不能投给本组;优秀表演者,由小组自荐;11.奖品:何老师亲笔签名的笔记本一本。

(四)完成剧本《赤壁赋》课本剧场景一《赤壁赋》课本剧场景二:苏轼:()(7.苏子该处的情感是怎样的?)你知道江水和月亮吗?你看,这流逝的水,永远也不会再回来,可流水一直不断;那一会儿圆满一会儿缺损的月亮,其实终究也没有丝毫增减。

1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设计说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以“自然情怀"为主题,共有五篇散文。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按照新课标建议“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针对本单元我设计了“中国文人的治愈良方”专题教学,探索几位作者在各自的生命困境中不同的心路历程、积极主动自我治愈的态度与方式以及体现其生命的韧性和精神品性,进而了解中国文人的“治愈"方式所传递出的诗意的审美文化传统。

本专题拟用9课时。

前两个课时完成两个任务:1.理解本单元的整体情境(即“文人的治愈良方”),初步形成“专题"意识;2.精读《荷塘月色》:把握文章行文逻辑、情感脉络,探寻作者自我治愈的原因、途径及产生的效果,帮助学生初步打开寻找“治愈良方”之门。

后几篇课文,以《荷塘月色》作为参照,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史铁生等人在非同寻常的困境苦难中,以诗意的方式拯救自己的可贵精神号晾人智慧。

本设计是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所发资料,了解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

2.疏通《赤壁赋》文意。

【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行文逻辑,把握作品情感脉络。

2.通过梳理情景、情理关系,解析苏轼多样的治愈途径。

3.理解中国文人精神治愈的实质,领略其智慧与韧性。

【教学过程】[导入]前两节课我们把一个温润的概念“治愈"带人《荷塘月色》的研读,发现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大家在不宁静的时候用宁静的美景、对古代与故乡的追怀,这三剂良药来“治愈”自己。

《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的经典,对我们来说没有语言障碍,情境也和我们的日常较为接近。

这节课,我们仿照前两节课的阅读探究过程,探究苏轼在《赤壁赋》里为自己开出了怎样的治愈良方。

[任务一]从“疗效"看何为“治愈”(一)从情绪人手,是探究作者自我治愈过万方数据程最方便的切入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洵对苏轼、苏辙 的教育竭尽全力, 他鼓励儿子要像“轼 ”一样,登高望远, 积极上进,又要像“ 辙”一样为人忠厚, 处事稳妥。
22岁中进士ຫໍສະໝຸດ 26岁凤翔府签判 密州 自请外调杭州 元丰三年黄州
苏 轼 的 仕 途
徐 州
湖州
哲宗元年回京
自请外调杭州 逝世常州 颖州 62岁儋州
元丰七年汝州
扬州 定州
59岁惠州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王粲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
《登楼赋》王粲
《长门赋》司马相如
《采莲赋》萧绎
《洛神赋》曹植
• • •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 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 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 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黄州苏轼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十二月,苏轼被贬黄州。 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 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50亩军营旧地给他 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 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而当年, 白居易贬谪四川忠州时,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 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如《步东坡》、《别东坡花树》 等,苏轼仰慕白居易,故自号曰“东坡居士”。“苏 东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
赤壁赋
苏轼
一、预习检测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o ) 12、渔樵( qiá 13、扁舟( piān ) o ) 14、匏樽( pá yó u) 15、蜉蝣( fú ng ) 16、无尽藏( zà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1、壬戌( rénxū ) o ) 2、桂棹( zhà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o ) 7、山川相缪( liá lú ) 8、舳舻千里( zhú 9、旌旗( jīng )
走近苏东坡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 书。 才华横溢的苏轼书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辙、苏洵、 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诗——“苏黄”(黄庭坚) ◆词——“苏辛”(辛弃疾)
◆书法 ——“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 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舞:使动, 泣:使动, 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使…… 起舞 使……哭泣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妇。 1、作者的歌声(乐) 2、客人的箫声(悲)
二、导入: 见《高考调研》开卷有益
三、文学知识
“赋” 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 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 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 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 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 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 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 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语出《楚辞 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心怀美人) 美人意象→圣主贤君、美好理想、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美人意象
对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 理想的实现总是跟仕途息息相 关的,而仕途的顺利坦荡与否 又与君王有很大的关系。钱穆 在《国史大纲》中说在宋朝的 时代,有一种“自觉精神”:“那 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 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 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也即 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 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精神。可苏 轼面临的现状却是“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仕途受阻。
黄州的“赤壁”因苏东坡而名。
金 武元直 赤壁图
此处指湖北黄州的赤鼻矶,俗称赤壁。作为 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到底在哪里,说法不一。
‖黄州赤壁
具陆游《入蜀记》记载:“赤壁矶,亦茅冈耳, 略无草木。”南宋诗人范成大《吴船录》也写到: “庚寅,发三江口;辰时,过赤壁,泊黄州临皋亭下。 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 岩之境。东坡辞赋微夸焉。”由这两段文字可知,真 实的黄州赤壁实在不过是一土冈而已。那么苏轼为什 么在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中将赤壁描写得 那样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呢?
‖黄州生活
苏轼被贬黄州后,他的生活状况如何呢?这从他写给李 端叔的一封信中可知: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 杂处,往往为罪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 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浪迹山水间,与樵渔相处,为亲友所弃,这就是当时苏轼 所处的境况。围绕着他的是潮涌的寂寞和孤独。可如此境况下 的苏轼,其心志、品格又是如何呢?他在给李常的信中写到: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生 死间。……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 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惊鸿舞》歌词 姚贝娜)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 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 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 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 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 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 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 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 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 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 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 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黄州丰收
由此可见,被贬黄州的苏轼,虽坎坷不遇,潦倒孤独;但 其“尊主泽民”之心仍在,穷且益坚、肝胆忠义之浩然正气仍 存。因此,黄州是苏轼一生遭贬的起点,也是他一生创作的高 峰。谪居四年(苏轼1079年12月被贬黄州,1084年4月调任汝 州团练副使),他一方面从事经学研究,撰写了《易传》、 《论语说》二书;另一方面,他又从事诗文的创作,仅词作就 有80多首,他还写作了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散文:前 后《赤壁赋》,词中极品《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 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明确: 1. 举酒属客。 一个“属”字把主人所急需要排遣出来的抑郁之情很好地烘托出来了。借
酒浇愁愁更愁,所以在“主”歌唱的时候,潜意识里的抑郁就通过歌词的
形式流露出来了。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语出《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望月怀人)。(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体态苗条姗姗来 ,惹人相思我心焦) 月下怀人,美人不见,独自悲愁。
借代 2、月出前:写景—叙事
3、月出后,写景—叙事—抒怀
诗人缘何而乐?→触景生情。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
事:友人相聚,泛舟夜赏,畅饮美酒,咏诗诵文。
情:舒畅飘逸,飘飘欲仙,遗世独立,超然物外。
泛舟游赤壁之乐的体现:
1.行为表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 2.直抒胸臆: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明确:一“诵”,一“歌”,一“扣”,把作者的悠闲 自得,乐以忘忧之态表露无遗。 讨论:一“诵”一“歌”仅仅展现了作者之乐吗? 有悲的意蕴在里面吗?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在尽享遗世 独立之乐的同时也有一种不能释怀的情感?
本段可以分为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主”缘何而悲:
美 人 可 望 难 即 , 外因 理 内因 想 难 以 实 现 。 何为其然也? 客 倚 歌 而 和 , 箫 声 哀 怨 悲 凉
↓↑
第三段: 名作动,向东进军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 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于,“被”,被动句 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洲,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名作动,打鱼砍柴 相劝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意动,以……为友 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 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背景介绍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