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

人物、作品及言论和著作

中:

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涤除玄鉴”(→宗炳:“澄怀观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虚实有无的统一

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保持空明的心境。中国描述移情现象的第一人。(《庄子•秋水》) “物我同一”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道存在于万事万物

诗人、哲学家、儒学家、政治家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王国维、《人间词话》(现代美学的第一个理论模式)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去毒篇》一文便说:“美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也。”

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美学散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美是心灵与世界的沟通,是情景交融而创造的一个独特世界。“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谈美书简》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境界是直觉的产物,是每个人独特的创造。“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谈美》:“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我们通常以为我们自己所见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而艺术家所见到的仅为幻象。《文艺心理学》:“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品。” “心理距离说”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美育代宗教”

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丰子恺、“艺术的绘画中的两只苹果,不是我们这世间的苹果,不是甜的苹果,不是几个铜板一只的苹果,而是苹果自己的苹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

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

外:

哲学家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美在理式”说+《文艺对话集》【“美在理念”】艺术是模仿的模仿

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诗学》美是“秩序、匀称与明确”艺术表现了普遍性,比历史更真实

《诗学》悲剧: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悲剧理论

的“过失说”

悲剧理论建立在《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摩仿。悲剧快感是由悲剧引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而形成的。

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

鲍姆加通、《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默想录》

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判断力批判》 “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哲学家、思想家黑格尔、《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不完善的形

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 (维纳斯)它是纯美的女神,它所变现的是由精神所提升的感性美的胜利,是秀雅、温和和爱的魅力。

艺术不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 / 现代市民社会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表现了理念内容的空虚。

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尼采、

哲学家休谟美在主观心理

一、绪论:

鲍姆加通首次提出美学学科名称。

西方美学历史从柏拉图开始

康德的美学巨著名为《判断力的批判》

黑格尔的美学巨著为《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是老子、孔子、《易传》和庄子的美学奠定的柳宗元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著作《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

蔡元培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

朱光潜著作《谈美》、《文艺心理学》《诗论》

宗白华《美学散步》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看不看都ok)学习美学应当注意的问题:1.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2.立足于中国文化3.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4.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5.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6.要有开放的心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二、审美活动:

1、

狭义的美和广义的美:狭义的美指审美范畴中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讨论美是什么,认为美是理念。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

海德格尔提出“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人是万物借以显示自己的手段。蔡仪:美是客观的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有三层含义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马祖道一: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意象: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色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西方传统哲学的“真正的世界”有三种形态: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康德的“物自体”世界。三者都是永恒世界。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经人阐释为:现实具体的世界,万物一体的历史的世界,充满意义价值需要人去体验的世界,被习惯遮蔽需要用意象世界来揭示的世界。

宗白华: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

2、

审美态度(审美心胸)及相关各家说法

人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都缺少诗意和美感。为了得到诗意和美感就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准备条件。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态度。在中国美学史上,叫做审美心胸。

想要获得美感必须从主客二分的关系中跳出来。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

发源:老子:“涤除玄鉴”(→宗炳:“澄怀观道”)

发展: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

观念,保持空明的心境。

后世的其他说法:

“平常心”(禅宗)

“童心”(李贽和袁宏道)

“闲”(程颢)

(布洛)心理的距离:审美主体必须与实用功利拉开一定的

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