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885da8a216147916112875.png)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社会保障的差异界定:社会保障概念界定的差异在一国之内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者之间亦存在,这是因为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而研究者亦有着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研究方向。
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必备要素:依法建立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可分为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目标: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时候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
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种功能作用。
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公平性特征社会化特征(制度的开放性,筹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与监督社会化)福利性特征法治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项目结构多样化,水平结构多样化)刚性发展特征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的意义(1)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2)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3)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4)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5)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它是决定该时期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它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基础●政府介入的程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这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它是衡量社会保障发展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客观标志以政府介入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划分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社会救助性发展阶段社会保险性发展阶段社会福利性发展阶段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因素毫无疑问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要政治因素的影响历史文化因素亦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相应的影响慈善事业时代: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1601年英国济贫法出现伊丽莎白对早起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性质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保障效果是不良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以现代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保障过程是强制化,规范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改革国际经验:1.尊重本国国情2.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3.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4.努力追求社会化5.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国际教训:1.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0e29e2bed630b1c59eeb515.png)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1、社会保障的定义P5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目标P10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特征:P161)公平性特征;2)社会化特征;3)福利性特征;4)法制规范型特征;5)多样性特征;6)刚性发展特征原则:P221)公平原则;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3)责任分担原则;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5)其他原则。
4、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1)政府应该承担确立社会保障模式的责任;2)政府应该承担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责任;3)政府应该承担社会保障转制成本责任;4)应该承担社会保障资金按期支付的最后责任。
第二章1、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P441)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2)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3)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4)保障过程是强制化、规范化。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P471)立法先行;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3)协调发展;4)多样化发展。
3、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P531)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2)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3)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或水平过低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第三章1、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P77根据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业务内容看:1)社会救助;2)社会保险;3)社会福利。
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1)与社会生产或收入关联的保障制度;2)与社会生产或收入无关联的保障制度。
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以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1)制度化的社会保障;2)制度化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2525cccfd0a79563d1e720c.png)
社会保障概论一、概念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3.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4.社会福利: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5.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6.社会保障水平: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
7.老年社会保障: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8.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亦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9.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①享受保障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②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③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10.门诊统筹:基本医疗保险中把参保人员的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的范围。
11.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12.医疗社会保险: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民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论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9063daedd3383c4bb4cd260.png)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由来与发展
§1.1 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
云 南 财 贸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二、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三、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四、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1.1
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
云 南 财 贸 学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学
(一)“社会保障”这一概念的由来 社会保障”
问题意识
针对性: 我国社会保障的历史与现状? 社会保障改革怎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究竟应该 怎样搞? 国家何时能帮农民圆了社会保障梦? 人口老龄化对独生子女意味着什么?
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社会化管理的问题杭州市红菱社区的退休职工章麒,说起养老保 社会化管理的问题 障直竖大拇指。1998年他从原杭州轴承厂退休,当时社保体系还 不健全。企业改制,员工大批下岗,退休职工更是没人管,“养 老金一拖好几个月,医药费更是一分钱都报不了。”幸运的是, 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太久。2000年,章麒原厂退休职工全部实行社 会化管理。养老金再没拖欠过,章麒有了医保卡,看病也不再发 愁了。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设有专门的老年活动中心, 棋牌室、阅览室、多功能厅,一应俱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老有所乐,说的就是我们这种生活吧。” 农民工工伤保险陈大有从河南安阳来到北京和平里一处建筑工地 农民工工伤保险 打工。去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位副部长亲自来到这处工地, 向工地负责人及建筑工人们宣讲社会保障政策。今年开春,陈大 有发现他有了工伤保险,虽然他最希望的是不受任何伤,但工伤 保险还是让他心里又踏实又高兴。“我们农民工也能有保险,真 是想不到”。
英国: 英国:
云 南 财 贸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fd80dd08bd63186bcebbc37.png)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1.【名词解释】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2.大社会保障概念:经济概念,服务概念,精神保障3.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范围待遇、过程)、社会性(制度开放、筹资、管理监督)、福利性、法治规范性(强制与规范)、多样性、刚性发展4.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目标:为全体社会成员(全体居民)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公平性;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资金来源:国家财政+企业+个人,经济福利社会性项目:以特定社会问题存在并需要国家经济援助的方式解决为设立条件,多样性、发展性、刚性方式: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自身独特的规律,特殊性5.【比较特点】【反复出现】英国福利性保障制度——体系完整覆盖面广,与福利制度相联系分类合理,体现不同功能财政负担繁重,福利刚性明显新加坡储蓄型保障制度——征收具有强制性、支取不存在随意性(最低存款保证);筹资模式是完全积累式的,雇主和雇员按规定比例支付社会保险费;公积金记入个人帐户个人的公积金存款与本人的劳动贡献和工资收入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央公积金功能多样,是综合性的自我保障体系;美德保险型保障制度——与收入相关的保险金以自我保护和自我支持为主6.因国情不同、国民的需求不同、历史变化和政府指导思想不同而不同7.我国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最低层次社会保险——基本层次社会福利——高层次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8.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与经济社会相适应、普遍性与选择性、互济性法制性、公平原则、责任分担原则第二章社会保障发展和变迁1.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社会,道德伦理,政治2.【社会保障历史发展(立法)】【反复出现】【必考】萌芽时期——1601年英国济贫法原因:社会动荡,教权衰落,王权兴起代表人物:亚当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萨伊认识局限性:忽略了救助的社会和生产积极意义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疾保险法德国一系列法律标志着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原因: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贫困,马克思主义传播,俾斯麦内安抚、外扩张代表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基本特征:权利义务相结合,根本目的在解除社会成员后顾之忧,基本保障型,保障过程规范化,强制性社会保险形成制度时期——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原因:20s30y经济大萧条代表理论:凯恩斯经济理论充分发挥时期——20世纪中叶英国贝弗里奇报告背景:二战后反作用力;冷战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改革时期——20s70y末至今改革的背景“滞胀”【简答】(1)经济增长率低(2)全球化下的放松规制和探底竞争(3)人口结构变化存在问题:(1)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本高昂)(2)国家财政负担加重(3)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4)缺乏创新机制(缺乏创新动机)(5)养懒汉改革目的(1)更适应社会需求(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改革方法开源:扩面、增税(提高缴费上限、费率,征收社会保障所得税)节流:调整社会保障条件以缩小保障范围;减少社会保障给付时间等;推迟退休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等3.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型强制储蓄型国家保障型4.改革经验:【简答】尊重本国国情,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健全法律制度,社会保险一体化教训: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社保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社保体系的残缺不全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特定社会时期,结构,问题,目标)采用经济援助手段必须有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刚性发展规律——需求不断增长,制度化保障,保障水平和范围刚性发展5.我国社会保障模式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国家主导,政府干预,国家和政府共担责任,社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系不完善,安全网存在漏洞立法滞后;忽略乡村,不平等;效率低;责任划分不清第三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1.社会保障涉及基本理论范畴:公平与效率:公平是主要核心目标(保障范围,待遇,过程),效率为次要市场与政府: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政府失灵与社会保障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弊端:无法反应偏好,权利义务不对等,低效率权利与义务:国际:保障生活,安定秩序企业:为员工提供一部分社会保险资金义务个人:劳动义务,缴费义务个人权利:在遭遇风险和生活困难时,有权获得生活资料保障基本生活的权利2.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目标:“扩中提低”与基本生存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层次:初次,再次,第三次(慈善)3.【重点】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社保制度不统一,板块分割,各自为政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分割,不利于流动4.【重点】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社会保障越好,劳动力供给越少社会保障给付相当于收入纯增加,一般只有收入效应,不愿意参加劳动(养懒汉)社会保障税征收具有收入与替代效应收入减少,收入效应是努力工作,替代效应是减少工作5.【重点】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社会保障下转移支付(社会救助等)——扩大了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成本增加——替代效应下,资本替代劳动,劳动力减少规模效应下,提高了价格,需求减少,缩减规模,劳动力减少6.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恢复劳动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失业保险用于培训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7.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共性:分担风险,风险转移,损失赔偿,充足的基金区别:性质不同(公共与私人),目标不同,管理体制不同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险的补充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1.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a82c931c5da50e2534d7f01.png)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家庭保障商业保险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是政府依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强制性地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福利提供保障的一系列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和社会机制。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法律规定的,并按照确定的规则,规范地推行和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和政策体系。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其保障的对象包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社会保障的特征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除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外,更加侧重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水平。
社会保障的特征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的特征强制性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强制实施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参与。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费用在社会成员之间互相调剂使用,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特征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在收入分配领域,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是按照要素禀赋分配收入,或者说根据要素对社会生产的贡献来分配收入,没有贡献则没有收入。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市场按要素禀赋分配收入,能够保障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从公平上讲却容易导致收入的贫富悬殊。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2克服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由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最终会影响保险市场的效率和效果,导致普通民众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2克服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无论是逆向选择还是道德风险都会对商业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形成较大的障碍,而政府强制实施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充分保障。
第一讲社会保障概论3平滑消费水平,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在社会保障框架下,社会公众在正常的收入期缴纳社会保障税(或社会保障费),而在收入下降期或无收入的退休期和失业期,获得社会保障资金资助,从而实现消费水平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基本相同。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7be32be69dc5022aaea0057.png)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第一节社会保障含义一、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灾难发生而出现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特征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社会保障对象和获益群体是全体公民3、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消费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生存需求的制度。
救助对象包括三类:A孤寡老人)B 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失一时生活困难的人。
C 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主要内容:贫困救济和灾害救济(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因其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它所承担的风险最多,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有劳动能力无工作的情况下,通过立法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收入损失补偿的制度,包括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
包括老年、医疗、失业、工伤、生育、残障与死亡社会保险特点:1)强制性(法律强制推行) 2)互济性 3)储备性4)补偿性1、老年社会保险又称老年保险,国家越贫穷,其在社会保险体系中所占比例越大2、医疗社会保险国家越发达,用在其上的费用越低3、失业保险产生于福利国家,任易形成“养懒汉”的状况,故现侧至于就业培训比例与国家富裕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失业保险是工业化的产物,所占比例不大4、生育保险更多归于医疗保险或家庭津贴中,在我国是独立的。
(三)社会福利是一个中观福利概念(大福利=社会保障小福利=单位福利),是社会保障体制下的一个项目,不包括社会保险、救助。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高层次,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制度,它是社保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关乎人的生命质量。
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
![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6ce2de4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f.png)
瑞典: “福利国家”的橱窗
·一方面, 它长期保持了高增长, GDP4-5%; ·另一方面, 在很长时间里实现了凯恩斯理论称 之为的“充分就业”, 失业率一直摆动在2%的低 水平, 通货膨胀率4-5%之间。 ·“高收入”, “高消费”, 项目齐全, 范围广 泛, 标准之高都达到了福利国家的上乘。 ·50-60年代, 国民生产总值的几乎2/3, 花费到 了装扮福利国家身上了。
方式不同
连续补偿,现金补 一次性补偿,现
偿和服务的方式 金补偿方式
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具有的潜在优势
·政府有权征税以实现对社会性风险的保险 ·政府能够使几代人共担风险(代际均衡) ·政府可以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指数化调整 ·政府可以制定和调整精算原则和财务机制
(二)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 国家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 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他不幸事故而 暂时生活困难的公民所提供的物质帮助。
社会保障概念内涵的要点
• 第一,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 • 第二, 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尤其是遇到社会风险的
成员; • 第三, 依据是国家立法和行政规定; • 第四, 物质基础是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的社会保障基金; • 第五,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 改
善和增进国民福利。
•说明弊端是: 社会保障入不敷出,造成国家财政赤字
福利危机的表现
·1.高保险津贴,抬高了企业产品成本,结果是,削弱了国家 的对外经济竞争能力,也影响了私人企业的再投资。
·“普遍福利”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发给劳动者高社会保险津 贴,如高失业保险津贴,高工伤保险津贴,高退休保险津贴 ,高生育保险津贴,而社会保险津贴来源于劳动者和企业( 雇主)高保险费(保险税)的交纳,因而抬高了社会保险费 比例,抬高了产品成本(保险费摊入成本)。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143a68aef8941ea76e05a6.png)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题型:1、单项选择(10) 2、多项选择(20)3、简答 4、名词解释 5论述1(1)定义P4: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①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②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③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2)功能P11:①人民生活的安全网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③社会矛盾的调节器④社会政治的稳定剂⑤此外,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加以归纳,,可归总为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它们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这三种保障混合的形式以及一些补充保障形式如企业员工福利、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它所承担的风险也最多,包括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
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1)含义: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①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领导者必须参加。
②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其中有人遭遇风险而受到经济损失时,可以按规定领到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③储备性,参加者按规定缴纳费用作为基金,储存待用。
④补偿性,社会保险给予参与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劳动者在中断、收入中断时才有权得到给付。
第4章 社会保障概论
![第4章 社会保障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d8234daf5335a8103d2206c.png)
四、新剑桥学派 1、收入分配理论 ➢ 否认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 肯定分配论和价值论的联系 2、收入分配调节政策 ➢ 实行累进的税收制度来改变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不
均等的状况 ➢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 政府拨款对失业者进行培训 ➢ 制定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 实行进出口管理政策 ➢ 政府运用财政预算中的盈余购买私人公司的股票
➢ 社会保障项目
➢ 社会保障程度
⑶社会保障供给平衡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资金供给总 额,供给来源有三:个人、单位(企业)、国家
4、社会保障水平的曲线发展理论
➢ 前社会保障时期、社会保障形成时期、社会保障水 平上升时期、社会保障水平回落时期。这四个时期 从上升到回落,形成一个社会保障水平的U性曲线 发展轨迹。
偿金所得转移的社会福利制度,实际上是“鼓励那 些不工作的人,打击那些工作的人” ➢ 净税率 ➢ 毛税率 三、供给学派的实践——里根时代美国的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 1、紧缩待遇,严格享受条件 2、大幅度消减社会福利开支
3、联邦政府的责任向州和地方政府转移
四、马丁·费尔德斯坦和亨利·阿伦关于社会保障问题 的争论
二、瑞典学派:
1、代表人物:
➢ 奠基人:大卫·达维逊、古斯塔夫·卡塞尔、克奴 特·维克塞尔
2、主要特点:沿袭传统的均衡理论价值理论的基础 上,首创分析经济现象的新概念
3、瑞典学派理论和政策的两大战略思想:
➢ 依靠政府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节的方式来平抑经 济周期的波动
➢ 用再分配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集团之间的收入和 消费水平趋于均等化,实现收入平等
国内生长总值(GDP)的比重,它反映的是一国或 一个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 ➢ 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 ➢ 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 ➢ 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条件:社会保障需求条件和社 会保障供给条件
社会保障概论(史柏年)
![社会保障概论(史柏年)](https://img.taocdn.com/s3/m/f58bd6d6102de2bd960588fc.png)
9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经济功能 1、劳动力再生产 2、促进资金市场发展 二、社会功能 1、体现社会公平 2、保持社会稳定
10
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障体系及含义 概念:由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功
43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功能 1、提供收入补偿 2、均衡社会消费 3、激活资金市场 4、规避社会风险 5、体现社会公平
44
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给付
一、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原则及其不同模式 1、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 (1)多渠道筹集原则 (2)收支平衡的原则 (3)依法筹集原则
433以基金的功能和用途为依据进行划分445体现社会公平453依法筹集原则463部分积累模式47社会保障给付标准也称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是指社会保障各个项目按照规定向受益人支付金额实物和服务的数额481以给付的次数作为标准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可以分为一次性给付和多次性给付两种形2以给付的时间作为标准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可以分为长期性给付和阶段性给付两种形3以社会保障项目作为标准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可以分为社会救济待遇给付社会保险待遇给付社会福利待遇给付等4以社会保障待遇的给付内容为标准可以把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分为现金援助实物供应和服务提供等三种形式501以个人消费基金形态表现的返还或分配给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金2以社会消费基金形态表现的社会服务设施保障基金3以后备基金形态表现的被储存积累起来以应付将来支付所需的社会保障基金5152社会保险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法律为基础在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共同筹资为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补偿使其能够在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面前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保障社会安定与持续发展的社会互助制度535对象的特定性541社会功能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ca0e91955270722192ef7b1.png)
社会保障概论考试题型:混选20分名词解释20分(答题格式: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简答30分论述30分(答题格式:原理+自己分析)重点内容: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社会福利的区分)广义:狭义:(社会福利:(一)状态:人类社会,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一种正常和幸福的状态。
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的调控,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实现人的发展潜能。
(二)制度:1、广义: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
2、狭义: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生活质量的福利措施和社会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在劳动报酬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之外的给付和服务。
)2、社会保障构成体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1)社会救济(最低层次)——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第六章)内涵:国家与社会面向有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延: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2)社会保险(核心)——基本保障(第七章)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采用收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稳定。
—待遇水平的确定与受保障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关联,是收入关联制度—交费是受益的前提条件,供款与劳动者的薪资水平直接关联—解决劳动者未来的和不确定的风险(社会救助:解决脆弱社会成员的即期生存危机)(3)社会福利(最高层次)——高层次社会保障(第八章)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实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责任主体本质:经济福利性社会化(开放式)供给:服务保障目标(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略)(此部分内容进一步理解详见第六、七、八章,重点掌握:内容、层次、资金来源、群体、给付方式)我国社会保障构成与特点:3、社会保障分类体系(主要了解有代表性的国家)(1)英国:英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6194de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7.png)
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成员在遭受风险和困境时能够获得有效支持和帮助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安排。
它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主要形式进行探讨。
一、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的定义可以从人口、风险和制度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社会保障关注的是人口,即社会成员。
它不仅涉及到劳动者,也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
其次,社会保障关注的是风险,即社会成员可能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险情况,如失业、疾病、意外伤害等。
最后,社会保障涉及的是制度,即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建立机构来提供支持和帮助。
社会保障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经济和社会权益,以及获得必要的服务和福利。
这包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养老保障、教育保障等。
社会保障旨在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保障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可以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减少贫困现象,提升社会公平。
同时,社会保障还可以通过教育、就业等政策,提供平等的机会,促进社会的公正。
其次,社会保障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可以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使人们不必为基本需求而担忧,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去追求其他更高层次的生活满足。
再次,社会保障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可以稳定社会,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通过提供就业保障和培训机会,社会保障可以增加劳动力的生产力,提升经济效益。
最后,社会保障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保障能够减少贫困和社会不满情绪,增加人民对政府和社会秩序的信任度,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养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概论模拟题1一名词解释贫困:贫困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所包含的内容和标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变化的,包含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维持生存的最低要求的需求品缺乏;相对贫困是建立在将贫困者的生活水平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低生活水平对比之上的,是指比社会成员平均生活水平低的生活状态。
社会保障管理: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政策、以及实现社会保障任务、目标的行政过程。
包括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社会保障机构管理。
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成员来满足。
社会保障水平: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通常由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来衡量,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
二简单题1工商保险的原则是什么?(1)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即在劳动者负伤后,不管过失在谁,均可获得收入补偿,保障基本生活,不妨碍有关事故责任的行政追究。
(2)个人不缴费原则,劳动者个人不缴费,由雇主、社会保险机构负担补偿费用。
(3)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通过法律向企业强制征收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互助互济,分担风险,缓解企业、行业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所产生的负担。
(4)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受到损害,企业理应对这种损害给与经济补偿,使受伤害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同时,也应该采取各项措施,减少或消灭事故。
(5)区别因公和非因公的原则,职业伤害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艺流程等有直接关系,因而医治、康复、伤残补偿、死亡抚恤待遇等,均比其他社会保险水平高,只要是因公受伤,待遇上不受年龄、性别、缴费年限的限制。
(6)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对因公而部分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及其家属在得到补偿时,工伤保险机构一次性支付补偿金,作为受伤害者或遗属精神上的安慰。
此外对受伤者的遗属,根据人数,要支付长期抚恤金,直到其失去供养为止。
(7)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由专门的鉴定机构和人员,对受职业伤害的程度进行确定,区别不同伤残和职业病状况,给与不同的待遇。
2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1)改革传统的现收现付制为部分基金积累制,建立新的资金运行方式;(2)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3)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养老保险费用的办法;(4)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对城镇大多数劳动者实行养老保险;(5)建立养老基金增值的机制;(6)建立退休金与社会经济发展挂钩和退休人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机制;(7)由单位管理转为社会化管理;3失业保险制度从结构上看包括哪几部分内容?(1)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所有劳动者。
最初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仅限于职业比较稳定的工薪阶层,把职业不稳定的季节工、临时工、家庭雇员、农业工人及职业稳定的公务员排除在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覆盖范围逐步发展扩大,目前很多国家失业保险的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的劳动者。
(2)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①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并具备工作能力③有就业愿望④依照法规或章程履行被保险人的义务(3)失业津贴给付的标准当失业津贴数额以受保人所缴的费用或以其名义缴纳的费用或以前的收入为依据时,其数额应定为以前收入的50%以上。
对津贴的数额和所考虑的收入可事实上高于最高限额;当失业津贴数额不以所缴纳费用或以前的收入为依据时,应按不少于法定最低工资或一个普通工人工资的50%,或按其基本生活费用的最低额确定。
4根据内容的不同,社会救助可以分为哪些类型?(1)贫困救济。
救助对象是城乡突遭疾病、死亡及因企业破产倒闭而受影响的困难户,包括农村的一些因季节性缺粮而断炊的人员。
对他们的救助,主要是解救贫困,保障他们享有最低的生活水平。
(2)灾害救济。
灾害救济是指对因为受到洪水、火灾、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失去生活保障的人员的救济。
三论述题1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上形成了哪四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各有什么特点?(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被成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采用这种模式。
其特点是: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保险制度;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承担,以雇主和劳动者缴费为主,国家财政适当支持;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不建立以给付为目的的个人账户,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间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原则;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2)福利型国家保障模式,以英国为代表,建立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之上。
福利国家建立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发展成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高福利化、统一管理体制、为公民提供“一揽子”预防性保障的,由国家承担最后责任的保障体系。
包括全民医疗、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
(3)国家保险性社会保障模式,以东欧、苏联和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
其主要特点是: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用;社会保险待遇高,如退休金在原工资的70%以上;保险待遇不与缴费的多少相联系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管理社会保障事宜。
(4)强制储蓄性社会保障模式,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为代表,由国家强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记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多缴多得,少缴少得。
其特点是会员完全依靠自己,会员之间不调剂互助,个人享受待遇的多少和自己的努力与存款的多少联系在一起,且公积金存款越多,所享受的养老金、医疗保险待遇也越多。
社会保障概论模拟题2一名词解释1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群众依靠集体的力量在自愿和互济的原则下建立起来的一种医疗互助组织。
其基本特点是农民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共同筹集合作医疗基金。
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患病时所需的医疗费用由合作医疗基金组织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
2福利国家:英国政府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于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立福利国家,成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高福利化、统一管理体制、为公民提供“一揽子”预防性保障,由国家承担最后责任,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3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成员来满足。
二简答题1养老保险与老年社会保障有何不同?老年保障的内容包括(1)公民可以享受到的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全部待遇,从老年人物质、健康、伤残的各项社会保险,到全社会老年人享有的生活方式所需要的食物营养、居住条件、健康水平、继续教育等;(2)侧重对老龄社会问题的预防,对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经济贫困、健康下降等问题提供综合性的预防和解决措施;(3)老年福利的项目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如老年人优待旅行、老年人免费健康检查、老年人电话服务、老年人家庭服务、老年福利院和托儿所等。
而养老保险属于老年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老年人在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进行保障,其保障水平是和缴纳保险费的期限与工作年限等正相关的。
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哪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
一是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工薪劳动者;三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四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其内容为女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退休职工基本生活的养老保险、患病职工的医疗保险、伤残职工的工伤保险及失业保险。
(2)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
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其内容包括公共福利和职工福利。
(3)社会救济社会救济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
一是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二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三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四是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
社会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3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什么?(1)人民生活动安全网。
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使劳动者在年老、失业、生病、伤残时,基本收入不受影响,无收入、低收入及遭受各种以外灾害的人们有生活来源,无后顾之忧,摆脱生存危机,为人们架起一道生存的安全网。
(2)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当劳动者由于年老、工伤丧失劳动能力而时收入中断时,社会保障通过收入补偿和补贴保证其基本生活,帮助他们恢复和保存劳动能力;同时通过国民教育、技能培训等社会保障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自愿保证。
(3)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使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产生差距,形成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
社会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可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起到化解矛盾,和谐关系的作用。
(4)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社会保障通过各种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经济保障,调节社会矛盾,避免人们因为生存危机、心理失衡而导致社会冲突,造成社会振荡,具有减震功能,是预防政治动荡的稳定剂。
三论述题1论述现代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类型以及特点?(1)投保资助型模式。
由社会共同负担、共同享有的保险模式。
其特点是企业、个人投保占主要部分,国家承担补贴或资助,工薪劳动者和公民都属于社会保险的参加者和受保对象;在职的企业雇员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这样才能享受社会保险,企业或雇主也必须按一定比例定期缴费。
(2)福利国家型模式。
其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政府将税收收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向普遍养老金供款,实行普遍养老金计划,养老金给付水平高,容易导致政府社会保障负担过高。
(3)强制储蓄型模式。
养老保障基金来自于雇主和雇员两个方面,国家不进行直接投入,只是给与税收和利率的支持。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