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流水地貌

合集下载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流的溯源侵蚀而消失,所以是暂时性的、局部的。
• 后者是指海面,它是控制整条河流下蚀的最终基准面。不 过河口地区的河床深度往往在海面以下,这是因为河流人 海时,仍具有较大的惯性力冲刷床底之故。
侵蚀基准面
流水下蚀的极限平面。 可分为: 暂时侵蚀基准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
湖面
海平面
侧向侵蚀(旁蚀):
• 指流水对河(沟)谷两坡的侵蚀。这种侵 蚀在弯曲的河(沟)床凹岸特别明显,因 为这里的水流离心力作用最强。在顺直 的河床中,水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 用,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南半球河流的 左岸侧蚀作用也较强。侧蚀作用的结果 使谷地扩宽、谷坡后退。
(一)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的概念:流水破坏地表物质,使它脱离原 位的作用。 侵蚀作用的方式有二种:
一是化学溶蚀:它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 二是机械侵蚀:它是流水以其动能产生推力和上举力, 物质脱离地面进入水中。
流水的机械侵蚀(类型及侵蚀结果)
①片蚀(面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结果使 地面高度均匀降低;
②下蚀(下切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部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 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 ③侧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谷坡后退,河谷(沟 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 凹岸;
④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行的侵 蚀,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
(2) 急陡的沟谷地形
沟谷是泥石流发生时排泄固体物质的通道,一般沟谷坡度越大, 所造成的动能也大,最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
(3)充足的水分
水是泥石流发生的必须条件之一,它不仅增加固体物质的重量和 下滑力,以及诱发泥石流的发生,而且还是加强泥石流发展的主 要动力。因此暴雨和冰雪融化季节,是泥石流发生频率最多的时 期。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川汶川地震后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汶川地震后会发生大量的滑坡、泥石流?”引导学生思考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3. 设计模拟实验,如:用沙土、水等材料模拟流水侵蚀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相关知识。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 通过对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川汶川地震后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滑坡、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成因和特点。
2. 能够分析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3. 学会运用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现代地貌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现代地貌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以及实践应用的科学。

内营力:由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引起的使地壳发生运动的作用力称为内营力,由内营力为主塑造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外营力:由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引起的作用力称为外营力,它通过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等塑造地球表面,由此形成多种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地貌类型。

断裂地貌:由于断层而形成的地貌,称为断层地貌。

断层崖:沿断层线一侧上升断块所形成的陡崖断层三角面:当断层切割与之垂直的山嘴时,可形成三角形的断层面,称断层三角面;断层谷:沿断层带一线岩层破碎,易受风化侵蚀,由此形成的谷地称为断层谷;断块山与地堑谷:大规模的断裂隆起地块称为,断陷地块称为地堑谷地或断陷盆地。

我国著名的庐山是一座断块山,吐鲁番盆地是一个断陷盆地。

单斜地貌:由软硬岩层相间组成的倾斜构造,经流水等侵蚀后,出现由坚硬岩层组成的单斜山和在软弱岩层上发育的单斜谷,总称单斜地貌。

(单面山,猪背山)背斜地貌:背斜成山,背斜隆起形成的山地称背斜山,向斜地貌:向斜成谷,向斜凹下形成的谷地称向斜谷倒置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全球变化的概念:某关键因素变化引起一系列变化,导致偏离原有平衡状态。

海底地貌:洋底分布着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海山、海沟等地貌类型。

大洋中脊:是一条纵贯世界各大洋的巨型海底山系侵蚀作用:在入海的河口,河水的动能以及河水与海水交互作用产生的动能对河口、海岸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径流带来大量泥沙在河口区堆积。

波浪的折射:波浪传播方向随水深变浅而发生变化,使波峰线逐渐与水深线和岸线平行。

海蚀作用:海蚀地貌由波浪、潮汐、海流等多种海洋动力作用所形成。

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最主要的水动力,它对海边的岩体不断地冲蚀、磨蚀和溶蚀形成多种海蚀地貌。

海岸堆积地貌:海岸带的各种松散物质在经波浪反复研磨分选,形成颗粒细小的泥沙,随着波浪作用减弱,在一些部位沉积下来,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第4章 流水地貌

第4章 流水地貌
速转化为坡面径流。土壤渗透率高、颗粒结构好,可以吸
收一部分雨水,使地表径流量减小;土层厚,吸水较多,
也可减少地表径流量,使侵蚀减弱。 植被可以防止雨滴对坡面的冲击和减少坡面径流冲刷。 因此,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和堆积强度,划分为三个带
水深曲线 泥沙含量曲线
坡面冲刷
56—65
66—75
沟壑冲刷
76—85
坡度
>86
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
坡度小于20°时,冲刷能力随坡度增大而增强较快。大于20°时冲刷能力仍有增大,到 40 °左右达到最大,其后随坡度增加而冲刷能力递减。
另外,土壤结构对坡面侵蚀也有很大影响。由粘土构成
的坚实地面或基岩裸露的地表,雨水很少下渗,大部分迅
地表水流的类型
地表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同时也可接受地下水或冰
雪融水的补给。 • 按水流形式分为: 面状水流(坡面径流)、线状水流(沟谷或河槽水流) • 按照水流的持续性分为:
暂时性水流(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性水流(湿润气候区)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
大,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雨量减少。
a4
地 形 坡 度
a3 a2 a1
0
降雨强度不变时,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0a1,0a2,0a3,0a4 坡长相等、坡度不同
冲刷程度(%)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5—15 16—25 26—35
无侵蚀
36—45
46—55
在冲沟发育过程中,若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

地貌学——流水地貌

地貌学——流水地貌

◆水流的运动特征:
层流与紊流—— 由雷诺数判定。一般>500为紊流。
R vL V
大部分自然明渠水流属于紊流。 v:平均流速;L:某一代表长度; V:水的粘滞系数。
缓流与急流——由费洛德数判定。缓流:Fr<1;
Fr v gh
急流: Fr >1。 v:平均流速;h:平均水深。
一、流水作用
◆流水具有动能,能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 搬运和堆积。流水动能的大小取决于其流 速及流量。
洪积扇 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 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 洪积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洪积扇 发育往往典型、普遍。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非常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 到扇源,可分为下列三个相带:
扇顶相 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 堆积体。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
◆形成条件:①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 ②暴雨和洪水; ③陡峻的沟谷。
类型 稀性泥石流 粘性泥石流
固体含量 15 — 40% 40 — 60%
容重 1.3 —1.7 t/m3
>1.7 t/m3
◆地貌:在中游形成峡谷;在下游出口处,稀性泥石流形 成洪积扇,而粘性泥石流则形成砾石垄岗。
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
一、河道水流的特征 (一)紊流 (二)环流 (三)旋涡流
二 河流的侵蚀
①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成为河流的侵蚀。
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 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 及山地区最强烈;
③侧蚀(旁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 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 河床弯曲处;
④向源侵蚀(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床伸长;

第三章流水地貌

第三章流水地貌

第三章流水地貌地表流水是最主要的地貌外力之一。

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形态的侵蚀沟谷,同时又将被侵蚀的物质沿途堆积,形成各种各样的堆积地貌。

凡由地表流水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流水地貌。

根据流水的特性,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水流和沟谷水流两种。

前者包括坡面上薄层的片流和细小股流,往往发生在降雨时或雨后很短的时间内, 以及融冰化雪时期;这种短时期出现的流水,称暂时性流水。

后者是指沟谷及侵蚀沟中的水流,在一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或汇水面积较小的沟谷中, 水流往往也是暂时性的,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沟谷中,仅在暴雨或大量融冰化雪的季节才有水流,其他时间几乎无水。

在湿润地区,河床中终年保持一定的水量,称经常性流水。

无论是暂时性流水或经常性流水, 他们对坡面或沟谷的塑造是很明显的,只不过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己。

第一节流水作用一、水流的基本特性(一)层流与紊流层流的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

这种流动仅在水库及高含沙量的浑水中或坡面薄层缓流中可能存在。

而在沟槽中很少发生。

由于层流没有垂直于水量方向的向上分力作用,所以一般不能卷起泥沙。

紊流的水质点是呈不规则的运动。

并且互相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了大小不一的旋涡运动。

旋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不同,分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这种分界面极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微弱的波动;这种波动逐渐发展,最后在交界面上形成一系列的旋涡。

层流水是否失去稳定性取决于作用于水体的惯性力与粘滞力(viscosity)的对比关系。

一般沟槽、河道中的水流总是属于紊流性质,只有坡面薄层缓流才是层流(Only in a thin zone along the bed and channel of a smooth-walled stream, where frictional drag is high, is the velocity low enough for laminar flow to occur.) o (二)坡面水流降水或融雪,除蒸发和下渗外,其余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成薄层运动,形成面状水流,坡而径流在发育初期,水层薄,流速小。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F = mv2 / r .
m为水的质量,v为流速, r为曲流弯边半径。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水 流横剖面上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 凸岸附近水面低,比降的存在形成一个超 压力 P ,超压力的方向指向凸岸。
2021/2/23
32
在水流剖面上,水的流速随深度而降低,故 弯道处的离心力自表层向底部减小。
2021/2/23
33
●地球自转偏向力造成的单向环流
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道中的水流 将流向右岸,造成过水断面上右岸的水面高于左 岸的水面,形成横比降,在横比降的作用下形成 超压力,方向指向左岸。这样,在地球自转偏向 力和超压力的作用下,河流中表层的的水流向右 岸流动,底层的水向左岸流动,构成了一个横向 环流。这个单向横向环流与水流的向下游的纵向 流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形成螺旋流。
2021/2/23
28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扇的主要差异——
①组成物质特征——洪积扇相对较细,而泥 石流相对较粗;
②砾石的形态特征——洪积扇有磨圆、分选 现象,而泥石流没有;
③结构与构造特征——洪积扇有交错层里、 分三个相带,而泥石流自上游向下游逐渐 变细。
2021/2/23
29
第三节 河流作用
●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 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里和波状层 里。地下水往往在该地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 生滞水和沼泽化现象。
2021/2/23
22
④新构造运动与洪积扇的变形——洪积扇在发育过 程中,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发生各种形式的 变形,形成不同类型的洪积扇。
●叠置式洪积扇——在洪积扇形成之后,山体断续 上升,山前地带相对下沉,在老洪积扇前面可形 成新的洪积扇,后者部分覆盖在前者之上,形成 叠置式(叠瓦式)洪积扇。

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的类型1.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

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在河谷地貌中较普遍,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而和陡峭的阶坡组成。

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位置愈高的阶地形成的时间愈久,因而受破坏程度也愈大,反映在形态特征上也往往很不明显。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深向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

因此阶地面实质上是古老或早期的河漫滩,而阶坡则是河流深向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坡。

河流侵蚀作用改变的原因往往是地壳运动或者相当大范围气候的变化。

2.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喀斯特地貌。

除溶浊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浊,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1)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在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上升的石灰岩高地开始,岩溶地貌发育可按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顺序发展,各个阶段有一定的地貌组合。

①幼年期非可溶性岩石被剥蚀后,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水开始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地面常川现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

②青年期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地表水绝大部分转为地下水。

这时,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下溶洞也很发育,有许多地下河。

③壮年期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洞穴发生坍陷;许多地下河又转为地面河,同时发育许多溶蚀洼地、溶蚀盆地和峰林。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与大多数发育在山口平缓地区、坡度不足10而面积广阔的冲积扇不同, 慕士塔格山的冲积扇面积袖珍,但坡度可以达到20,几乎一次大规模的 山洪就能造就出一个这样的“非典型”冲积扇。一个个近似标准三角形 的冲积扇紧密地排列在山口,边缘被另外一个同样三角形的绿洲所掩盖, 构成了这样一幅独特的风景。
流淌在四川泸定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河岸两侧山谷陡峭。由于可开垦居住的 土地非常有限,泸定县城只能建在山麓的冲积扇上。从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两岸的冲积扇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房屋建筑所覆盖,一座公路桥连接着大渡河 两侧的交通。河面上还可看到一条铁索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泸定桥。
雨滴的溅蚀与降雨侵蚀力成正比,也与地 表水层厚度成正比,与土壤抗剪强度成反比。 后者受土粒间的结合力、植物根系粘结力以及 土壤紧实度等的影响。
坡面实际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a.直线坡、b.凸形坡、c.凹形坡、d.混合坡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1、坡面径流的三个作用带
(1) 不明显冲刷带
(2) 冲刷带
雨滴溅落到地面,形成一个小坑。土 粒被抛向空中,扰动了土壤表面。
在片蚀过程中,雨滴对地面的打击也是相 当重要的。雨滴在垂直降落地面时,最高速度 可达7--9米/秒,因此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土 粒受雨滴冲击可以溅到60厘米高和1.5米远的 地方。据估计,一次倾盆暴雨能够扰动多达每 公顷225吨的土壤。在一个倾斜的地面上,雨 滴溅击侵蚀使土壤缓慢地向坡下蠕移。
表2 坡积裙与倒石堆比较
形成原因 物质组成
主要特点
倒石堆
崩塌堆积地 貌(倾卸式急 剧堆积)
碎石与土混杂 堆积,石块或 以块石主。
自顶部向前缘,机 械组分由细变粗。 结构松散、杂乱、 多孔隙,大小混杂 无层理。

高中地理【专题总结】会考到地貌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专题总结】会考到地貌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专题总结】会考到地貌知识点整理【专题总结】2020年100%会考到地貌知识点整理知识点1、地貌的定义概念: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地貌动力(营力),分为内动力与外动力内动力: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外动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一、地貌成因(四大点记下来)(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1.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是主要外动力。

2.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是主导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

3.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成为主要外动力。

4.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

5.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地貌叠置的现象。

(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1.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2.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修建梯田或水平沟使原本平滑的山坡转而具有阶状结构。

二基本地貌类型(看一看就行)基本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一)山地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

(二)平原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

据海拔高度,可以分为低平原(<200m)和高平原(高原)。

当平原四周被山地环绕时,平原及面向平原的山坡共同组成一种新的地貌类型-盆地。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 地表物质、地形条件; 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
不明显 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沟谷水流作用与沟谷发育 1.沟谷水流的特性
沟谷是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的结果,这种地形分布 十分广泛,尤其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山 麓地带更为常见。
这种沟谷水流与前面讲到的面状水流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它是线状的,但它又区别与另一种经常性的线状 水流-河流,此种水流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特性,相 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独特地地貌类型。 2.沟谷水流的作用
量减少,泥沙物质增多,在河流上游也可以堆积为主,在同一
时间,同一地段内,侵蚀和堆积也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在弯曲 河段,凹岸侵蚀,被侵蚀的物质由于环流的作用,被搬运到凸
岸堆积下来。
由此可见,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只 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内,不同条件下,它们的作用强度和 性质不同而已,所以不能把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孤立起来, 机械地划分侵蚀、堆积过程。
而且也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冰雪地区发生,
只不过它们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而已,所以流水
是地表外营力中最普遍最活跃的作用营力之一。
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及其相应的沉积,是陆
地上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与沉积相类型。
流水地貌的研究,对水工建筑、航道整治、水
土保持和矿产地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推移
颗粒太大而不能悬浮的沙、 砾石集中在河底,以滑动、 滚动和偶尔低跳的方式移 动,这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推移。
河流的搬运方式(据K.W.布泽)P—深槽;R—浅滩;W—河水面
推移质——粗沙、砾石 跃移质——细砾石、沙
悬移 粒径较小的粉沙与 粘土,在流水中呈 悬浮状态搬运,这 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悬移。

下篇第二章流水地貌

下篇第二章流水地貌

Photograph from: /jpkc/jpkc1/2004/zrdl/ziran.files/frame.htm
冲积扇
在湿润地区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由经常性流水 冲积而成(如图)。动力为平水期水,水流细, 分选性比洪积扇好。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photo from:
第四节 河流地貌
一、河谷基本形态
河谷基本形态包括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 一般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谷坡上常发育一些阶 地,如图:河谷横剖面图。
注意:河谷横剖面阶地发育的五个“不一 定”
不一定所有谷坡上都发育阶地; 谷坡两侧阶地发育不一定对称(常分布在凸 岸); 上下游阶地不一定连续,同一阶地上游海拔通 常大于下游; 谷坡上发育的阶地不一定只有一级; 阶地组成物质不一定一样。
(三)石质浅滩和深槽、岩槛与壶穴 石质浅滩和深槽、
(多分布在山区河床,如图) 多分布在山区河床,如图)
壶穴 岩槛 深槽
石质浅滩
1、石质浅滩
由基岩或粗大的乱石组成,多处于崇山峻 岭的峡谷河段,常形成急流险滩,与石质深槽 相间分布。
2、岩槛
横亘于河底的坚硬基岩处,与下游河床形成 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形成瀑布或跌水,并构 成上游河段的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形成与构造、 岩性有关:断层活动带或岩脉露头处常形成岩 槛。
四、河流的沉积
当河流能量降低,不再有足够的能力来搬运其 原来所搬运的泥沙时,就要发生泥沙的沉积。随 河流速度下降,从上游向下游,由粗粒向细粒过 渡逐渐沉积的现象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由沉积作用在河道沉积下来的碎屑物称冲积物
五、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联系 河流的侵蚀、
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同时进 行、错综交织在一起的 ,但河流不同段落 的作用性质和强度有差别,一般地:上游 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曲流河段内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主要包括坡面流水和谷地流水,后者又分为沟谷流水和河谷流水。

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是暂时性流水,河谷流水是经常性流水。

它们顺着地表的坡向流动,相应地形成各种流水地貌形体。

流水对地表物质的作用主要包括侵蚀、运移和搬运。

侵蚀作用是陆地水体流动及其运移物质一起在运动中破坏地表、使地表组成物质移离原位的作用。

流水侵蚀分为坡面流水侵蚀和谷地流水侵蚀。

庐山地区河流多源于庐山,流向外围江湖平原。

庐山主体是中山,山麓及外围地区为低山、丘陵平原。

因此,流水形成的谷地在不同地段有明显差异。

在庐山牯岭一带,岭谷相见分布,相对高度不大,谷地宽浅,主要由砂岩组成。

庐山的河流地貌保留了许多河流演化、构造抬升的信息,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流水地貌特征。

一.谷地地貌1.裂点:庐山的河流裂点有三种类型—旋回裂点、构造裂点和岩性裂点。

旋回裂点是庐山第四纪山体上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下切溯源侵蚀河床形成的,构造裂点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裂点波折落差大,一般形成瀑布叠水;岩性裂点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也可以形成瀑布。

庐山的解放军疗养院处对于一级裂点;黄龙潭和乌龙潭对应二级裂点;石门涧谷地对应三级裂点。

下图是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

黄龙潭和乌龙潭虽然同属第二级裂点,但黄龙潭的落差明显比乌龙潭大。

原因是乌龙潭水量比黄龙潭更充足,因为乌龙潭的水流来源包括大校场、东谷等,下切侵蚀更强。

2.谷地形态庐山的河谷可分为四段:上段表现为宽谷;中段为宽谷中套有V形谷;下段表现为峡谷;山麓段大部分为深宽谷。

宽谷:以剪刀峡、汉口峡为界,分成两组。

一组向东北方向亲写,分别是小天池、莲花谷、王家坡宽谷,其间是草地坡和屋脊岭单斜构造山岭,构成平行岭谷组合地貌;另一组向西南倾斜,分别是西谷、东谷、大校场宽谷,谷地之间是牯牛岭和女儿城单斜构造的猪背岭,构成平行岭谷组合地貌。

峡谷:宽谷之下,急转为峡谷。

地理必修件流水地貌

地理必修件流水地貌

流水搬运: 水流将地表 的岩石、土 壤等搬运到 其他地方, 形成新的地 貌
流水塑造: 水流对地表 的塑造作用, 形成瀑布、 峡谷等
流水地貌的 变化:随着 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变 化,流水地 貌也会发生 变化,如河 流改道、湖 泊干涸等
流水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包括河床、河岸、河漫滩等
河流峡谷:河流深切形成的峡谷地形
河流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 水资源的分布,为水利工程 提供水源
河流的生态价值:可以保护 生态环境,为水利工程提供
良好的生态环境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可 以形成水库、湖泊等水利工 程所需的地形条件
河流的文化价值:可以传承 历史文化,为水利工程增添
文化内涵
流水地貌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调节气候:流水地貌可以调 节气候,减轻自然灾害的影 响。
THANK YOU
汇报人:
河流阶地:河流侵蚀形成的阶梯状地形
河流三角洲:河流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地 形
河流瀑布:河流流经陡坡形成的瀑布地形 河流曲流:河流弯曲形成的曲流地形
流水地貌的特点
3
流水地貌的形态特征
河流地貌:包括河床、河 岸、河漫滩等
河床:包括河槽、河心洲、 河滩等
河岸:包括河岸坡、河岸 平台等
河漫滩:包括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阶地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流水地貌可以揭示地球表面的 演化历史,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 球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流水地貌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 环境的审美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发展。
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流水地貌有助于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研究流水地貌有助于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滑坡等 研究流水地貌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如灌溉、发电等 研究流水地貌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如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组合。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以冰川冰缘地貌为主; 温湿气候条件下,流水地貌发育; 干旱气候条件下,风蚀风积地貌发育 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 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
候地貌叠置的现象。
6
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
12
5.1.3 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作为活跃的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地貌对其它要素与地理环境 整体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2、 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3、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4、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 5、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8
5、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 (1)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例如
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 (2)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修建梯田
或水平沟使原本平滑的山坡转而具有阶状结构。
9
5.1.2 基本地貌类型
按形态分: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按成因分:流水地貌、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重力
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14
(2)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指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氧与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
所发生的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 这种引起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称为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又分为:水化作用;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3)生物风化 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岩石矿 物所起的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13
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5.2.1风化作用
概念: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理化性质发 生变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过程。
1、风化作用的类型 岩石风化过程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
内力作用的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地貌。 构造地貌划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的全球构造地貌:大陆与海洋的分异; 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陆地和海洋内部的地貌分异; 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断层、褶皱等。
5
2、 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大多数地貌受气候控制。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
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 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如坚硬结晶质的花岗岩,重结晶的石英岩,矿物硬度高的石英砂 岩等,抗蚀力都很强,多造成高山峻岭;软弱的岩石如页岩、泥 岩、泥灰岩等,抗蚀力差,只能形成低矮的丘陵。此外,具有可 溶性的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岩)、卤 盐类岩石(如盐岩)等则造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地貌、风成地貌、构造地貌。
10
1、山地 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
11
2、平原 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据海拔
高度,可以分为低平 原(<200m)和高平原(高原)。 当平原四周被山地环绕时,平原及面向平原的山坡共同组成一种
新的地貌类型——盆地。
15
2、风化壳 风化产物: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
化产物。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 成风化矿床。 风化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 面者,就是风化壳(残积物)。
3
主要内容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风化作用与块体地貌 流水地貌 喀斯特地貌 冰川与冰缘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海岸与海底地貌
4
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5.1.1地貌成因
地貌是在营力、构造、岩石和时间等作用貌,叫构造地貌。即反映
2
3)在内力作用下会形成巨大的起伏形体,如大山脉、大高原、 大盆地等;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就是夷平作用,它总是不断 地把高地上的风化物质搬运到低地,使地表的起伏平坦化。
4)内、外营力在造貌过程中是同时出现的,并且互相影响,只 不过作用强度不同而已,这就是营力的主导性。例如在地壳稳定 时期,以外营力为主导,结果使高地夷平,低地填高。如果在地 壳强烈活动时,则以内营力为主导,此时地貌高差增大,海底可 能上升成为陆地,而陆地下沉也可能变成海洋。
7
4、时间因素 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如原来
的高原或高山,随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因此地貌有早 期、中期和晚期之分。一般由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所需时间 较短,如一条沟谷只需数年或数十年即可生成;但由内力形成的地貌 大多数需要很长的时间,少则百万年,多则超过千万年,如喜马拉雅 山的生成,至少也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 由上可见,地貌是营力、构造、岩石和时间的综合产物。由于这些因 素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同,所以就造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
1)内营力是由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所引起,它使地壳发生垂直运 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裂断运动、岩浆活动、地震活动以及重力作 用等。内营力力量十分巨大,对地貌的影响也最为深刻,世界上的巨型 和大型地貌主要是由它所造成的,但它的作用过程除火山和地震之外都 非常缓慢。
1
2)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风化作用、流 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等。这些作 用表现得十分明显和迅速,产生的地貌则以中小型为多,而且都 叠加在巨、大型地貌之上。由于外力明显地受气候带(区)影响,所 以地貌也就具有气候的地带性,如湿润热带地貌带,它是以化学 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喀斯特作用及热带海岸生物作用等为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