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合集下载

初一动点问题经典例题及答案

初一动点问题经典例题及答案

初一动点问题经典例题及答案
例题:
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答案:
解:
(1)∵|2b﹣6|+(a+1)2=0,
∴a=﹣1,b=3,
∴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

(2)当P在点A左侧时,
|PA|﹣|PB|=﹣(|PB|﹣|PA|)=﹣|AB|=﹣4≠2。

当P在点B右侧时,
|PA|﹣|PB|=|AB|=4≠2。

∴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

当P在A、B之间时,﹣1≤x≤3,
∵|PA|=|x+1|=x+1,|PB|=|x﹣3|=3﹣x,
∴|PA|﹣|PB|=2,∴x+1﹣(3﹣x)=2。

∴解得:x=2;
(3)由已知可得出:PM=1/2PA,PN=1/2PB,
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

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

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1/2(PA+PB)=1/2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1/2|PA﹣PB|=1/2|AB|=2。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摘要:一、动点问题概述二、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1.分类讨论解决动点问题2.化动为静,寻找破题点3.建立等量代数式4.动点问题定点化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建议正文: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动点问题主要涉及到几何、代数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解决动点问题时,可以运用以下解题技巧:一、动点问题概述动点问题是指在平面或空间中,某个点或线段随着某个条件的改变而运动的问题。

这类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运用几何、代数、三角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求解。

二、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1.分类讨论解决动点问题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根据题目的条件,分析动点可能存在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从而确定解题思路。

2.化动为静,寻找破题点将动点问题转化为静止点问题,关键在于寻找破题点。

这需要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边长、动点速度、角度等,寻找能建立等量关系的关键信息。

3.建立等量代数式根据题目条件和分类讨论的结果,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

这有助于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便于求解。

4.动点问题定点化动点问题定点化是解决动点问题的主要思想。

通过分析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规律,将其转化为静止点问题,从而简化问题求解过程。

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建议1.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在学习数学时,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提前了解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消化吸收。

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弄懂老师讲解的内容。

2.掌握数学公式,灵活运用熟练掌握数学公式,并能推导出其由来。

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公式,灵活变形,举一反三。

3.注重理解,培养数学思维数学学习重在理解,要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分析问题,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4.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学好数学需要沉下心来,不能浮躁。

踏实做题,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5.勇于挑战,克服困难遇到难题时,不要退缩,要勇于挑战。

通过研究难题,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完整版)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练习1。

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 ,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解:(1)由题意得点B表示的数为-6;点P表示的数为8-5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如图)则AC=5,BC=3,∵AC-BC=AB∴5-3=”14”解得:=7,∴点P运动7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3)没有变化.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7"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 AP-BP=(AP-BP)=AB="7"∴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2。

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点P移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PC=______.(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当点Q开始运动后,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P、Q两点间的距离.解:(1)PA=t,PC=36—t;(2)当16≤t≤24时PQ=t-3(t—16)=-2t+48,当24<t≤28时PQ=3(t-16)—t=2t—48,当28<t≤30时PQ=72—3(t—16)-t=120-4t,当30<t≤36时PQ=t—[72—3(t-16)]=4t-120.3。

线段的动点问题初一年级数学

线段的动点问题初一年级数学

线段的动点问题初一年级数学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咱们来聊聊一个很有趣的数学问题,哦,不,不要急着翻白眼,别看它名字听起来挺严肃,线段的动点问题其实很容易,也很有趣。

想象一下,咱们有一根线段,长长的,像一根美味的棉花糖,真想咬一口。

在线段的两头,各有一个点,分别叫做A和B。

现在,有个小点子出现了,咱们在这根线段上放一个小动点,这个动点就像在跳舞一样,可以在A和B之间随意移动,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

你可能会问,这个动点到底有什么特别呢?嘿,别着急,咱们慢慢来。

假设这个动点的名字叫小动,哦,太合适了吧,动点就叫小动。

小动在A和B之间欢快地跳来跳去,它的运动方式可是有趣得很。

比如说,小动从A出发,往B方向移动,途中遇到什么风景可得停下来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也许会发现个小花朵,嘿,真香!不过,时间有限,小动得赶紧回到正事上。

现在,小动移动的速度可不是固定的,时快时慢,有时候像个小乌龟,有时候又像飞奔的小兔子。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算一算,小动在某个时间段内走了多远。

比如说,咱们设定小动从A出发,5秒钟内移动到了某个地方,嘿,这里就要用到咱们的数学了。

假如小动的速度是2米每秒,那5秒后,它就走了10米,这不就简单得很吗?小动在A和B之间的运动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些更深奥的道理。

比如,小动如果在这根线段的中间停下来,那它离A和B的距离可是一样的,这就是个绝对的平衡嘛。

嘿,你想想,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得找到个平衡点,才能走得更远。

小动在这根线段上的每一次移动,都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选择,要在不同的方向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点。

你知道吗?小动还可以和线段的长度有关联。

如果线段的长度变长了,小动的活动空间就大了,那可真是好事一桩。

反之,如果线段缩短了,小动就得缩手缩脚,动起来可能就有点儿不方便。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机遇和挑战常常是相伴而生的。

正如小动,无论线段长短,始终要找到自己的舞台,才能跳出精彩的舞蹈。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20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20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20题及答案数轴上动点问题1.已知: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8,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M为线段BC中点,点N为线段BP中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1)线段AC的长为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点M表示的数为;(2)当t=5时,求线段MN的长度;(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线段MN的长度.(用含t的式子表示).2.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x,﹣6,4.(1)线段BC的长为_________,线段BC的中点D所表示的数是;(2)若AC=8,求x的值;(3)在数轴上有两个动点P,Q,P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Q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点P,Q分别从点B,C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则经过多少时间后P,Q两点相距4个单位?3.动点A、B同时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且A、B的速度之比是1:4(速度单位:长度单位/秒),3秒后,A、B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4.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10和20,动点P从点A出发以10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出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当点P运动到B点时,求出t的值;(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求出此时P点对应的数?(3)在此运动过程中,若P、Q相距10个单位,直接写出运动时间t?5.已知a,b满足(a+2)2+|b﹣1|=0,请回答下列问题:(1)a=_______,b=_______;(2)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在所给的数轴上标出点A,点B;(3)若甲、乙两个动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甲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乙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更多好题请进入:437600809,请问经过多少秒甲追上乙?6.在数轴上有A、B两动点,点A起始位置表示数为﹣3,点B起始位置表示数为12,点A的速度为1单位长度/秒,点B的运动速度是点A速度的二倍.(1)若点A、B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多少秒后,点B与点A相距6单位长度?(2)若点A、点B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是否有一个时刻,表示数﹣3的点是线段AB 的中点?如果有,求出运动时间;如果没有,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H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H 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H?8.如图,数轴上的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0,5.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线段AB的长;(2)直接用含t的式子分别表示数轴上的点P,Q对应的数;(3)当PQ=AB时,求t的值.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你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O 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______;当t=3时,OP=_______.(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 同时出发,问点R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P?10.如图.点A、点C是数轴上的两点,0是原点,0A=6,5AO=3CO.(1)写出数轴上点A、点C表示的数;(2)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问运动多少秒后,这两个动点到原点O的距离存在2倍关系?1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P为数轴上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到点A、点B的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12.A、B两个动点在数轴上做匀速运动,它们的运动时间以及位置记录如下.(1)根据题意,填写下列表格;(2)A、B两点能否相遇?如果相遇,求相遇时的时刻及在数轴上的位置;如果不能相遇,请说明理由;(3)A、B两点能否相距18个单位长度?如果能,求相距18个单位长度的时刻;如不能,请说明理由.13.如图1,点A,B是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2和4,动点P和Q分别从A,B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是5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是2个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1)AB=.(2)当点P在线段BQ上时(如图2):①BP=____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当P点为BQ中点时,求t的值.。

初一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含答案)

初一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_________;PB=___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_________,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_________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4,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 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s,∴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原卷版+解析版)(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原卷版+解析版)(人教版)

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类型一、求值问题例.数轴上有A ,B ,C 三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m ,n ()m n <,点C 在B 的右侧,2AC AB -=.(1)如图1,若多项式()371231mn x x x +--+-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请直接写出m ,n 的值:(2)如图2,在(1)的条件下,长度为1的线段EF (E 在F 的左侧)在A ,B 之间沿数轴水平滑动(不与A ,B 重合),点M 是EC 的中点,N 是BF 的中点,在EF 滑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若点D 是AC 的中点.①直接写出点D 表示的数___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 ②若24AD BD +=,试求线段AB 的长.【变式训练1】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如图2,已知AB=15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__s时,Q为A,P的“巧点”.【变式训练2】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1cm,当点C、D运动了1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BM.(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2MN3AB的值.【变式训练3】如图,数轴上有两点,A B ,点C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线段OA 上运动,点D 从点B 出发,以每秒4cm 的速度在线段OB 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4OD AC =,若点M 为直线OA 上一点,且AM BM OM -=,则ABOM的值为_______.类型二、证明定值问题例.如图,已知线段AB m =,CD n =,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在点D 的左侧),若()21260m n -+-=. (1)求线段AB ,CD 的长;(2)若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4BC =,求线段MN 的长;(3)当CD 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 与点B 重合,点P 是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PA PB PC -是定值,②PA PBPC+是定值,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说明.【变式训练1】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的左侧,C在D的左侧),且m,n满足|m-12|+(n-4)2=0.(1)m=,n=;(2)点D与点B重合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①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若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②P是直线AB上A点左侧一点,线段CD运动的同时,点F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向右运动,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点F与点C相遇1秒后与点E相遇.试探索整个运动过程中,FC-5D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2】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是射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2)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3】(1)如图1,在直线AB 上,点P 在A 、B 两点之间,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点N 为线段AP的中点,若AB n =,且使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 ①求线段AB 的长;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试说明PA PBPC+的值不变.类型三、数量关系例.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 在数轴上运动,点C 在点E 的左边,且8,CE =点F 是AE 的中点.(1)如图1,当线段CE 运动到点,C E 均在,A B 之间时,若1CF =,则AB =_________,点C 对应的数为________,BE =________;(2)如图2,当线段CE 运动到点A 在C E 、之间时,画出草图并求BE 与CF 的数量关系.【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BA至C,使CB=43 AB.(1)请根据题意将图形补充完整.直接写出ACAB=_______;(2)设AB=9cm,点D从点B出发,点E从点A出发,分别以3cm/s,1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①当点D在线段AB上运动,求ADCE的值;②在点D,E沿直线AB向左运动的过程中,M,N分别是线段DE、AB的中点.当点C恰好为线段BD的三等分点时,求MN的长.【变式训练2】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1)若AB=18,DE=8,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当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时,求AD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BE+=,则CDAB=.课后作业1.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从左到右顺次为A ,B ,C ,其中b 是最小的正整数,a 在最大的负整数左侧1个单位长度,BC=2AB . (1)填空:a= ,b= ,c=(2)点D 从点A 开始,点E 从点B 开始, 点F 从点C 开始,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左运动,点F 追上点D 时停止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试问: ①当三点开始运动以后,t 为何值时,这三个点中恰好有一点为另外两点的中点?②F 在追上E 点前,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DF k EF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k 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若18AB =,8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1)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2)点F (异于A ,B ,C 点)在线段AB 上,3AF AD =,3CE EF +=,求AD 的长.3.已知线段AB ,点C 在直线AB 上,D 为线段BC 的中点.(1)若8AB =,2AC =,求线段CD 的长.(2)若点E 是线段AC 的中点,请写出线段DE 和AB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B =11cm ,当点C 、D 运动了1s ,求AC +MD 的值. (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3AC ,直接填空:AM = BM .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2MN3AB的值.5.如图,在数轴上A 点表示的数为a ,B 点表示的数为b ,C 点表示的数为c ,b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c 满足()2390a c ++-=.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返回到点C ,到达点C 后再返回到点A 并停止.(1)=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点P 从点B 离开后,在点P 第二次到达点B 的过程中,经过x 秒钟,13PA PB PC ++=,求x 的值. (3)点P 从点B 出发的同时,数轴上的动点M ,N 分别从点A 和点C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和每秒5个单位长度,假设t 秒钟时,P 、M 、N 三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的值.6.七(1)班的学习小组学习“线段中点”内容时,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请跟随他们一起思考.(1)发现:C E F在线段AB上,当点,E F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时,线段EF的长为如图1,线段12AB ,点,,_________;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按题目要求将图补充完整),得到的线段EF与线段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2)应用:如图3,现有长为4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AB,其左右两端各有一段(AC和BD)磨损了,磨损后的麻绳不再符合比赛要求. 已知磨损的麻绳总长度不足20米. 小明认为只利用麻绳AB和一把剪刀(剪刀只用于剪断麻绳)就可以得到一条长2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EF. 小明所在学习小组认为此法可行,于是他们应用“线段中点”的结论很快做出了符合要求的专用绳EF,请你尝试着“复原”他们的做法:①在图中标出点E、点F的位置,并简述画图方法;②请说明①题中所标示,E F点的理由.7.问题背景整体思想就是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整体思想在代数和几何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1)如图1,A、B、O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则∠DOE的度数为(直接写出答案).(2)当x=1时,代数式a3x+bx+2021的值为2020,当x=﹣1时,求代数式a3x+bx+2021的值.(3)①如图2,点C是线段AB上一定点,点D从点A、点E从点B同时出发分别沿直线AB向左、向右匀速运动,若点E的运动速度是点D运动速度的3倍,且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满足CE=3CD,求ACAB的值;②如图3,在①的条件下,若点E沿直线AB向左运动,其它条件均不变.在点D、E运动过程中,点P、Q分别是AE、CE的中点,若运动到某一时刻,恰好CE=4PQ,求此时ADAB的值.8.已知:如图1,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AB =12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M =4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 ,DM = ;(直接填空) (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2AC ,则AM = (填空) (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AB的值.9.如图,数轴正半轴上的A ,B 两点分别表示有理数a ,b ,O 为原点,若3a =,线段5OB OA =.(1)=a ______,b =______;(2)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x 轴正半轴运动,求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距离的3倍;(3)数轴上还有一点C 表示的数为32,若点P 和点Q 同时从点A 和点B 出发,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点运动,P 点到达C 点后,再立刻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求点P 和点Q 运动多少秒时,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10.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答案)11.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AB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1CD AB2,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MNAB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类型一、求值问题例.数轴上有A ,B ,C 三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m ,n ()m n <,点C 在B 的右侧,2AC AB -=.(1)如图1,若多项式()371231mn x x x +--+-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请直接写出m ,n 的值: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长度为1的线段EF (E 在F 的左侧)在A ,B 之间沿数轴水平滑动(不与A ,B 重合),点M 是EC 的中点,N 是BF 的中点,在EF 滑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点D 是AC 的中点.①直接写出点D 表示的数___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 ②若24AD BD +=,试求线段AB 的长.【答案】(1)5m =-,1n =;(2)不变化,理由见解析;(3)①12m n ++;②103【解析】(1)解:由题可知,n -1=0,7+m =2, ∠1n =,5m =-故答案为:5m =-,1n =(2)解:MN 的长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由题意,得点C 表示的数为3,设点E 表示的数为x ,则点F 表示的数为1x +∠6AB = ,2BC = ,5AE x =+ ,6AF x =+ ,3EC x =- ,BF x =-, ∠点M 是EC 的中点,N 是BF 的中点 ∠32x MC ME -==,2x NF -=,即311222x x MN ME EF FN --=--=--=(3)解:①∠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m ,n ()m n <又点C 在B 的右侧,∠AB =n -m ∠2AC AB -=,∠AC = n -m +2∠点D 是AC 的中点,∠AD =12AC = 12(n -m +2)∠D 表示的数为:m +12(n -m +2)=12m n ++ ②依题意,点C 表示的数分别为2n + ∠AB n m =-,1122m n n mAD m +-=+-=+ ∠1122m n m n BD n +-=+-=+,22122m nBD m n -=+=-+ ∠24AD BD +=,即1242n mm n -++-+= 当20m n -+>时.()1242n mm n -++-+=,2m n -= ∠m n <,∠2m n -=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20m n -+<时.()1242n m m n -+--+=,103n m -= 综上所述,线段AB 的长为103.【变式训练1】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 ,AC 和BC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如图2,已知AB =15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运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s ),当t =__s 时,Q 为A ,P 的“巧点”.【答案】是 7.5或457【解析】(1)若线段中点为C 点,AB =2AC ,所以中点是这条线段“巧点”(2)设A 点为数轴原点,作数轴,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最大=7.5,A :0,P :0+2t =2t ,Q :15﹣t ,①Q为AP中点,20152tt+-=,∠t=7.5;②AQ=2PQ,AQ=15﹣t﹣0=15﹣t,PQ=2t﹣(15﹣t)=3t﹣15,∠AQ=2PQ,∠15﹣t=2(3t﹣15),∠457t=;③PQ=2AQ,得3t﹣15=2(15﹣t),∠t=9>7.5(舍去).综上所述:t=7.5或457.故答案为:(1)是;(2)7.5或457.【变式训练2】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1cm,当点C、D运动了1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BM.(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2MN3AB的值.【答案】(1)7cm;(2)13;(3)13或23【解析】(1)解:当点C、D运动了1s时,CM=1cm,BD=3cm ∠AB=11cm,CM=1cm,BD=3cm∠AC+MD=AB﹣CM﹣BD=11﹣1﹣3=7cm.(2)解:设运动时间为t,则CM=t,BD=3t,∠AC=AM﹣t,MD=BM﹣3t,又MD=3AC,∠BM﹣3t=3AM﹣3t,即BM=3AM,∠AM=13 BM故答案为:13.(3)解:由(2)可得:∠BM=AB﹣AM∠AB﹣AM=3AM,∠AM=14 AB,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AM =MN ,∠BN =AM =14AB ,∠MN =12AB ,即2MN 3AB =13. 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BN =AB ,∠MN =AB ,∠MNAB=1,即2MN 3AB =23.综上所述2MN 3AB =13或23【变式训练3】如图,数轴上有两点,A B ,点C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线段OA 上运动,点D 从点B 出发,以每秒4cm 的速度在线段OB 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4OD AC =,若点M 为直线OA 上一点,且AM BM OM -=,则ABOM的值为_______.【答案】1或53【解析】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点M 表示的数为m则OC=t ,BD=4t ,即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 ,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 -4t , ∠AC=-t -a ,OD=b -4t ,由OD=4AC 得,b -4t=4(-t -a ),即:b=-4a , ①若点M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由AM -BM=OM 得,m -a -(m -b )=m ,即:m=b -a ; ∠=1b a B O mA m M m-== ②若点M 在线段BO 上时,如图2所示:由AM -BM=OM 得,m -a -(b -m )=m ,即:m=a+b ;∠=4543b a b a a a m a AB b a a OM ----===+- ③若点M 在线段OA 上时,如图3所示:由AM -BM=OM 得,m -a -(b -m )=-m ,即:433a b a am a +-===- ∠此时m <0,a <0,∠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 ④若点M 在点A 的左侧时,如图4所示:由AM -BM=OM 得,a -m -(b -m )=-m ,即:m=b -a=-5a ;而m <0,b -a >0, 因此,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AB OM 的值为1或53. 类型二、证明定值问题例.如图,已知线段AB m =,CD n =,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在点D 的左侧),若()21260m n -+-=. (1)求线段AB ,CD 的长;(2)若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4BC =,求线段MN 的长;(3)当CD 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 与点B 重合,点P 是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PA PB PC -是定值,②PA PBPC+是定值,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说明.【答案】(1)12AB =,6CD =;(2)9;(3)②正确,2PA PBPC+=,见解析 【解析】(1)由()21260m n -+-=,()212600m n ≥--≥,,12=06=0m n --,, 得12m =,6n =,所以12AB =,6CD =; (2)当点C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因为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4BC =, 所以()()1124118222AM AC AB BC ==+⨯+==,()()111645222DN BD CD BC ===++=, 又因为124622AD AB BC CD =++=++=, 所以22859MN AD AM DN =--=--=, 当点C 在点B 的左侧时,如图,因为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 所以()()1111244222AM MC AC AB BC ===--==,()()111641222BN ND BD CD BC ===--==, 所以126414AD AB CD BC =+-=+-= 所以14419MN AD AM DN =--=--=. 综上,线段MN 的长为9; (3)②正确,且2PA PBPC+=.理由如下: 因为点D 与点B 重合,所以BC DC =,所以6AC AB BC AB DC =-=-=,所以AC BC =, 所以()()222PC AC PC BC PA PB PC AC BC PCPC PC PC PC++-++-====.【变式训练1】已知线段AB =m ,CD =n ,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A 在B 的左侧,C 在D 的左侧),且m ,n 满足|m -12|+(n -4)2=0. (1)m = ,n = ;(2)点D 与点B 重合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①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若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BD 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②P是直线AB上A点左侧一点,线段CD运动的同时,点F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向右运动,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点F与点C相遇1秒后与点E相遇.试探索整个运动过程中,FC-5D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析】(1)∠|m-12|+(n-4)2=0,∠m-12=0,n-4=0,∠m=12,n=4;故答案为:12;4.(2)由题意,①∠AB=12,CD=4,∠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AM=CM=12AC ,DN=BN=12BD∠MN=CM+CD+DN=12AC +CD+12BD=12AC +12CD+12BD+12CD=12(AC +CD+BD)+12CD=12(AB +CD)=8;②如图,设PA=a,则PC=8+a,PE=10+a,依题意有:81013231a a,解得:a=2,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BD=2t,BC=4+2t,∠E是线段BC的中点,∠CE= BE=12BC=2+t;∠.如图1,F,C相遇,即t=2时F,C重合,D,E重合,则FC=0,DE=0,∠FC-5 DE =0;∠.如图2,F,C相遇前,即t<2时FC =10-5t,DE =BE-BD=2+t-2t=2-t,∠FC-5 DE =10-5t -5(2-t)=0;∠.如图3,F,C相遇后,即t>2时FC =5t-10,DE = BD - BE=2t –(2+t)= t-2,∠FC-5 DE =5t-10 -5(t-2)=0;综合上述: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FC-5 DE的值为定值,且定值为0.【变式训练2】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是射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2)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6;6;(2)不发生改变,MN为定值6,过程见解析【详解】解:(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如图1),则AP=6,BP=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4,NP=23BP=2,∠MN=MP+NP=6;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如图2),则AP=12,BP=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8,NP=23BP=2,∠MN=MP-NP=6.故答案为:6;6.(2)MN的长不会发生改变,理由如下:设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a(a>-6且a≠3).当-6<a<3时(如图1),AP=a+6,BP=3-a.∠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23(a+6),NP=23BP=23(3-a),∠MN=MP+NP=6;当a>3时(如图2),AP=a+6,BP=a-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23(a+6),NP=23BP=23(a-3),∠MN=MP-NP=6.综上所述: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为定值6.【变式训练3】(1)如图1,在直线AB上,点P在A、B两点之间,点M为线段PB的中点,点N 为线段AP 的中点,若AB n =,且使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 ①求线段AB 的长;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试说明PA PBPC+的值不变.【答案】(1)①AB=4;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解:(1)①∠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4n -=0,解得:n=4.故AB=4. 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如下: ∠M 为线段PB 的中点,∠PM= 12PB .同理:PN=12AP ..∠MN=PN+PM= 12(PB+AP )=12AB=12×4=2.∠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 (2)设AB=a ,BP=b ,则PA+PB=a+b+b=a+2b . ∠C 是AB 的中点,1122BC AB a ∴== 12PC PB BC a b ∴=+=+,2212PA PB a bPC a b ++∴==+, 所以PA PBPC+的值不变.类型三、数量关系 例.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 在数轴上运动,点C 在点E 的左边,且8,CE =点F 是AE 的中点.(1)如图1,当线段CE 运动到点,C E 均在,A B 之间时,若1CF =,则AB =_________,点C 对应的数为________,BE =________;(2)如图2,当线段CE 运动到点A 在C E 、之间时,画出草图并求BE 与CF 的数量关系.【答案】(1)16;2;2;(2)2BE CF =,画图见解析. 【解析】(1)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12(4)16AB ∴=--=8,1CE CF ==7EF CE CF ∴=-=点F 是AE 的中点,7AF EF ∴==,6AC AF CF ∴=-=6AC AO CO =+=,2CO ∴=,C ∴对应的数是2,2BE AB AF EF ∴=--=故答案为:16;2;2; (2),BE AB AE CF CE EF =-=-,点F 是AE 的中点,2AE EF ∴=162,8BE AB AE EF CF CE EF EF ∴=-=-=-=-,2BE CF ∴=故答案为:(1)16;2;2;(2)2BE CF =,画图见解析.【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线段BA 至C ,使CB =43AB .(1)请根据题意将图形补充完整.直接写出ACAB= _______; (2)设AB = 9cm ,点D 从点B 出发,点E 从点A 出发,分别以3cm/s ,1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①当点D在线段AB 上运动,求ADCE的值; ②在点D ,E 沿直线AB 向左运动的过程中,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当点C 恰好为线段BD 的三等分点时,求MN 的长. 【答案】(1)13,(2)3,(3)12cm 或24cm .【详解】解:(1)图形补充完整如图,∵CB =43AB ,∴CA =13BC AB AB -=,13AC AB =,故答案为:13; (2)①AB = 9cm ,由(1)得,133CA AB ==(cm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93)DA t =-cm ,(3)CE t =-cm ,93=33AD tCE t-=-,②当3BD CD =时,∠AB = 9cm , 3CA =cm ,∠212CB CD ==cm , ∠6CD =cm ,318BD CD ==cm ,运动时间为:18÷3=6(秒),则6AE =cm ,15BE BA AE =+=cm ,3ED BD BE =-=cm ,∠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 1.5DM =cm , 4.5BN =cm , 12MN BD DM BN =--=cm ,当3BD CB =时,∠AB = 9cm , 3CA =cm ,∠12CB =cm ,∠336BD CB ==cm ,运动时间为:36÷3=12(秒),则12AE =cm ,21BE BA AE =+=cm ,15ED BD BE =-=cm , ∠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7.5DM =cm , 4.5BN =cm ,24MN BD DM BN =--=cm ,综上,MN 的长是12cm 或24cm .【变式训练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AC =2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1)若AB =18,DE =8,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 ①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 ②当点C 是线段DE 的三等分点时,求AD 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BE+=,则CDAB=.【答案】(1)①AD=7;②AD=203或283;(2)1742或116【详解】解:(1)∠AC=2BC,AB=18,∠BC=6,AC=12,①∠E为BC中点,∠CE=3,∠DE=8,∠CD=5,∠AD=AC﹣CD=12﹣5=7;②∠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DE=8,∠CE=13DE=83或CE=23DE=163,∠CD=163或CD=83,∠AD=AC﹣CD=12﹣163=203或12-83=283;(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设BC=x,则AC=2BC=2x,∠AB=3x,∠AB=2DE,∠DE=1.5x,设CE=y,∠AE=2x+y,BE=x﹣y,∠AD=AE﹣DE=2x+y﹣1.5x=0.5x+y,∠32AD ECBE+=,∠0.532x y yx y++=-,∠y=27x,∠CD=1.5x﹣27x=1714x,∠171714342==xCDAB x;当点E在点A的左侧,如图,设BC=x,则DE=1.5x,设CE=y,∠DC=EC+DE=y+1.5x,∠AD=DC﹣AC=y+1.5x﹣2x=y﹣0.5x,∠32AD ECBE+=,BE=EC+BC=x+y,∠0.532y x yx y-+=+,∠y=4x,∠CD=y+1.5x=4x+1.5x=5.5x,BD=DC+BC=y+1.5x+x=6.5x,∠AB=BD﹣AD=6.5x﹣y+0.5x=6.5x﹣4x+0.5x=3x,∠5.51136==CD x AB x , 当点E 在线段AC 上及点E 在点B 右侧时,无解, 综上所述CD AB 的值为1742或116. 故答案为:1742或116. 课后作业1.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从左到右顺次为A ,B ,C ,其中b 是最小的正整数,a 在最大的负整数左侧1个单位长度,BC=2AB . (1)填空:a= ,b= ,c=(2)点D 从点A 开始,点E 从点B 开始, 点F 从点C 开始,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左运动,点F 追上点D 时停止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试问:①当三点开始运动以后,t 为何值时,这三个点中恰好有一点为另外两点的中点? ②F 在追上E 点前,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DF k EF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k 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1,7;(2)①t=1或t=52;②k=-1 【解析】(1)∠最小正数为1.最大的负整数为小-1,a 在最大的负整数左侧1个单位长度 ∠点A 表示的数a 为-1-1=-2,点B 表示的数b 为1, ∠AB=1-(-2)=3∠223=6BC AB ==⨯,∠点C 表示的数为c=1+6=7, 故答案为:-2,1,7;(2)①依题意,点F 的运动距离为4t ,点D 、E 运动的距离为t,∠点D 、E 、F 分别表示的数为-2-t ,1-t , 7-4t,当点F 追上点D 时,必将超过点B , ∠存在两种情况,即DE=EF 和DF=EF ,如图,当DE=EF ,即E 为DF 的中点时,()21=274t t t ----+,解得,t=1,如图,当EF=DF ,即F 为DE 中点时,()74=21t t t ---+-2,解得t=52,综上所述,当t=1秒和t=52时,满足题意. ②存在,理由:点D 、E 、F 分别表示的数为-2-t ,1-t ,7-4t,如图,F 在追上E 点前, ()74-2=93DF t t t =----,()74-1=63EF t t t =---, ()()93639633DF k EF t k t k k t +⋅=-+-=+-+,当DF k EF +⋅与t 无关时,需满足3+3k=0, 即k=-1时,满足条件.故答案为:(1)-2,1,7;(2)①t=1或t=52;②k=-1 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若18AB =,8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1)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2)点F (异于A ,B ,C 点)在线段AB 上,3AF AD =,3CE EF +=,求AD 的长. 【答案】(1)7;(2)3或5【解析】(1)2AC BC =,18AB =,6BC ∴=,12AC =, 如图1,E 为BC 中点,3CE BE ∴==,8DE =,∴8311BD DE BE =+=+=,∴18117AD AB DB =-=-=,(2)Ⅰ、当点E 在点F 的左侧,如图2,或∵3CE EF +=,6BC =,∴点F 是BC 的中点, ∴3CF BF ==,∴18315AF AB BF =-=-=,∴153AD AF ==,∵3CE EF +=,故图2(b )这种情况求不出; Ⅱ、如图3,当点E 在点F 的右侧,或12AC ,3CE EF CF +==,∴9AF AC CF =-=, ∴39AF AD ==, 3AD ∴=.∵3CE EF +=,故图3(b )这种情况求不出; 综上所述:AD 的长为3或5.3.已知线段AB ,点C 在直线AB 上,D 为线段BC 的中点.(1)若8AB =,2AC =,求线段CD 的长.(2)若点E 是线段AC 的中点,请写出线段DE 和AB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3或5(2)2AB DE =,理由见解析【解析】(1)解:如图1,当C 在点A 右侧时,∠8AB =,2AC =,∠6C AB C B A =-=, ∠D 是线段BC 的中点,:∠132CD BC ==; 如图2,当C 在点A 左侧时,∠8AB =,2AC =,∠10BC AB AC =+=, ∠D 是线段BC 的中点,∠152CD BC ==;综上所述,3CD =或5; (2)解:2AB DE =.理由是:如图3,当C 在点A 和点B 之间时,∠E 是AC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2AC EC =,2BC CD =, ∠222AB AC BC EC CD DE =+=+=; 如图4,当C 在点A 左侧时,同理可得:()2222AB BC AC CD CE CD CE DE =-=-=-=; 如图5,当C 在点B 右侧时,同理可得:()2222AB AC BC EC CD EC CD DE =-=-=-=.4.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B =11cm ,当点C 、D 运动了1s ,求AC +MD 的值. (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3AC ,直接填空:AM = BM .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2MN3AB的值. 【答案】(1)7cm ;(2)13;(3)13或23【解析】(1)解:当点C 、D 运动了1s 时,CM =1cm ,BD =3cm ∠AB =11cm ,CM =1cm ,BD =3cm∠AC +MD =AB ﹣CM ﹣BD =11﹣1﹣3=7cm .(2)解:设运动时间为t ,则CM =t ,BD =3t ,∠AC =AM ﹣t ,MD =BM ﹣3t , 又MD =3AC ,∠BM ﹣3t =3AM ﹣3t ,即BM =3AM ,∠AM =13BM ,故答案为:13.(3)解:由(2)可得:∠BM =AB ﹣AM ,∠AB ﹣AM =3AM ,∠AM =14AB ,①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AM =MN ,∠BN =AM =14AB ,∠MN =12AB ,即2MN 3AB =13. 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BN =AB ,∠MN =AB ,,∠MNAB=1,即2MN 3AB =23.综上所述2MN 3AB =13或235.如图,在数轴上A 点表示的数为a ,B 点表示的数为b ,C 点表示的数为c ,b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c 满足()2390a c ++-=.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返回到点C ,到达点C 后再返回到点A 并停止.(1)=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点P 从点B 离开后,在点P 第二次到达点B 的过程中,经过x 秒钟,13PA PB PC ++=,求x 的值.(3)点P 从点B 出发的同时,数轴上的动点M ,N 分别从点A 和点C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和每秒5个单位长度,假设t 秒钟时,P 、M 、N 三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的值.【答案】(1)3-,1-,9;(2)13x =或1x =或53x =或233x =;(3)167t =,1,2617,8,12【详解】解:(1)∠b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c 满足()2390a c ++-=, ∠b=-1,a+3=0,c -9=0, ∠a=-3,c=9.故答案为:-3;-1;9.(2)由题意知,此过程中,当点P 在AB 上时. ∠PA+PB=AB=b -a=-1-(-3)=2. ∠()13-=13-2=11PC PA PB =+.又∠BC=c-b=9-(-1)=10.∠PB=PC-BC=11-10=1.当P从B到A时,如图所示:∠PB=1,可以列方程为:3x=1,解得:x=1;当P从A到C时,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P在线段AB之间时,如图所示:可以列方程为:3x=3,解得:x=1,②当P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所示:∠PA+PB+PC=13,AB=2,BC=10,∠PB+PC=10∠PA=13-10=3,∠PB=PA-AB=3-2=1,可列方程为:3x=5,解得:53x=.当P从C到B时,如图所示:可列方程为:3x=23,解得:233x=.综上所述,13x=或1x=或53x=或233x=.(3)当点从为PN中点时,当0<t<23时,点P向A运动,.此时,P=-1-3t,M=-3+4t,N=9-5t.(-1-3t)+(9-5t)=2(-3+4t),解得t=78(舍去).当23≤t≤43时,点P从A返回向B运动.此时,P=-3+3(t-23)=3t-5.3t-5+9-5t=2(-3+4t),解得t=1.当P为MN中点时,t>43.(9-5t)+(-3+4t)=2(3t-5),解得t=167.当点N为PM中点时,t>43.(-3+4t)+(3t-5)=2(9-5t),解得t=2617.综上所述,t的值为1,167或2617.6.七(1)班的学习小组学习“线段中点”内容时,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请跟随他们一起思考.(1)发现:如图1,线段12AB=,点,,C E F在线段AB上,当点,E F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时,线段EF的长为_________;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按题目要求将图补充完整),得到的线段EF与线段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2)应用:如图3,现有长为4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AB,其左右两端各有一段(AC和BD)磨损了,磨损后的麻绳不再符合比赛要求. 已知磨损的麻绳总长度不足20米. 小明认为只利用麻绳AB和一把剪刀(剪刀只用于剪断麻绳)就可以得到一条长2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EF. 小明所在学习小组认为此法可行,于是他们应用“线段中点”的结论很快做出了符合要求的专用绳EF,请你尝试着“复原”他们的做法:①在图中标出点E、点F的位置,并简述画图方法;②请说明①题中所标示,E F点的理由.【答案】(1)6;补图见解析,12EF AB=(2)①见解析(答案不唯一)②见解析.【详解】解:(1)点,,C E F在线段AB上时,因为点E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CE=12AC,因为点F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CF=12BC,所以EF=CE+CF=12AC+12BC=12AB,又AB=12,所以EF=6.。

初一数学动点经典例题20道

初一数学动点经典例题20道

初一数学动点经典例题20道1.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60度,则这个角的补角和余角分别是多少度?答:补角为30度,余角为150度。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10,那么它的两腰长分别是多少?答:每个腰长都是根号50(即约为7.07)。

3.如果一个圆的直径是12,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答:这个圆的周长是约37.68。

4.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高为4,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2。

6.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为7,宽为3,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1。

7.如果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4,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

8.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边长均为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答:这个三角形的高为约6.93。

9.如果一个矩形的长为9,宽为2,那么这个矩形的周长是多少?答:这个矩形的周长是22。

10.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5,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圆的面积是约78.5。

11.如果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是多少?答: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是4。

1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50度、60度和7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在哪里?答:这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距离三角形的各顶点均等。

13.如果一个梯形的底边长为7,顶边长为3,高为4,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梯形的面积为20。

14.如果一个球的直径是8,那么这个球的体积是多少?答:这个球的体积是约268.08。

15.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为10,那么在这个线段上任意取一点,那么这个点距离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差是多少?答:这个点距离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差不超过5。

16.如果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那么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约3.9。

七年级—线段的动点问题(难点强化)含答案

七年级—线段的动点问题(难点强化)含答案

七年级—线段的动点问题(含答案)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已知数轴上有A,B,C,D,E,F六个点,点C在原点位置,点B表示的数为﹣4,下表中A﹣B,B﹣C,D﹣C,E﹣D,F﹣E的含义为前一个点所表示的数与后一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差,比如B﹣C为﹣4﹣0=﹣4.A﹣B B﹣C D﹣C E﹣D F﹣E10﹣4﹣1x2(1)在数轴上表示出A,D两点;(2)当点A与点F的距离为3时,求x的值;(3)当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时,同时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到达点C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反方向运动,那么出发秒钟时,点D 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答案).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18;点C在点A与点B 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1)点B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6?(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4?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1:2,则点C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1)已知:如图2,DE=15cm,点P是DE的三等分点,求DP的长.(2)已知,线段AB=15cm,如图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在射线AB上向点B方向运动;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②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4.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 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5.【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cm;【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6.【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求当t为何值时,PQ=AB;(4)若点M为P 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7.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9cm,CB=6cm,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直接写出你的答案.(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8.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①点B沿点A→D运动时,AB=cm;②点B沿点D→A运动时,AB=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9.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9cm,CB=6cm,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10.已知线段AB=a,MN=b(a,b为常数,且a>2b),线段MN在直线AB上运动(点B、M在点A的右侧.点N在点M的右侧).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Q是线段MN的中点.(1)如图1,当点N与点B重合时,求线段PQ的长度(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2,当线段MN运动到点B、M重合时,求线段AN、PQ之间的数量关系式;(3)当线段MN运动至点Q在点B的右侧时,请你画图探究线段AN、BM、PQ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11.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是射线AB上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M 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的长为;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的长为.(2)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12.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BC=4,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如果AC=a,BC=b,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3)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它:“已知点C与线段AB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C=6,BC=4,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13.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B=20cm,BC=8cm,点P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A.已知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功.设点P运动时间为xs.(1)AC=cm;(2)当x=s时,P、Q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有一科技小组进行了机器人行走性能试验,在试验场地有A、B、C三点顺次在同一笔直的赛道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90米.甲、乙两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到终点C,乙机器人始终以50米/分的速度行走,乙行走9分钟到达C点.设两机器人出发时间为t(分钟),当t=3分钟时,甲追上乙.前4分钟甲机器人的速度保持不变,在4≤t≤6分钟时,甲的速度变为另一数值,且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请解答下面问题:(1)B、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米.在4≤t≤6分钟时,甲机器人的速度为米/分.(2)求甲机器人前3分钟的速度为多少米/分?(3)求两机器人前6分钟内出发多长时间相距28米?(4)若6分钟后,甲机器人的速度又恢复为原来出发时的速度,直接写出当t>6时,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S.(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15.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16.(1)观察思考:如图,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请分别写出以点A、B、C、D为端点的线段,并计算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模型构建:如果线段上有m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则该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3)拓展应用:某班45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若每两人握1次手问好,那么共握多少次手?请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上述模型,并直接应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问题.17.如图,点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点M和点N分别在线段AB和线段CD上.(1)当AD=8,MN=6,AM=BM,CN=DN时,BC=;(2)若AD=a,MN=b①当AM=2BM,DN=2CN时,求BC的长度(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②当AM=nBM,DN=nCN(n是正整数)时,直接写出BC=.(用含a、b、n的代数式表示)18.如图所示.(1)若线段AB=4cm,点C在线段AB上(如图①),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求线段MN长.(2)若线段AB=acm,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图②),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19.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为.(3)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a,将A点向右移动x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y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请你求出终点B表示什么数?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20.已知多项式﹣2x2y﹣a+3xy2﹣4y+5次数是4,项数是b,数轴上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1)填空:a=,b=,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的位置.(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C,C点在A点的右侧,且点C到A点的距离是点C到B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C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出发向左运动,同时点E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点F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从O点出发向左运动.若P为DE的中点,DE=16,求PF的长.21.如图,M是定长线段AB上一个定点,点C在线段AM上,点D在线段BM上.点C、点D分别从点M、点B出发,分别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BA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1)若AB=20cm,当点C、D运动了2s时,求AC+MD的长度;(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2AC,若AM=ncm,求AB的长;(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MN+BN=AN,求的值.22.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B=16cm,BC=6cm.(1)AC=cm;(2)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 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23.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10和20,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分别求当t=2及t=12时,对应的线段PQ的长度;(2)当PQ=5时,求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并求出此时点Q所对应的数;(3)若点P一直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Q运动到点B时,立即改变运动方向,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到达点A时,随即停止运动,在点Q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合适的t值,使得PQ=8?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8,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 A=,PC=;(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5.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下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1)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为(2)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68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156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 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3)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什么数?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26.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22,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7.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②写出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前进,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在(2)的情况下,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8.如图,点A、B和线段CD都在数轴上,点A、C、D、B起始位置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0、3、12;线段CD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1)当t=0秒时,AC的长为,当t=2秒时,AC的长为.(2)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AC的长为.(3)当t=秒时AC﹣BD=5,当t=秒时AC+BD=15.(4)若点A与线段CD同时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移动,点A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C=2BD,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如图,数轴上的点O和A分别表示0和10,点P是线段OA上一动点,沿O→A→O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B是线段OA的中点,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0≤t≤10).(1)线段BA的长度为;(2)当t=3时,点P所表示的数是;(3)求动点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在运动过程中,若OP中点为Q,则QB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QB的长度.30.(1)观察思考如图,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请分别写出以点A、B、C、D为端点的线段,并计算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模型构建如果线段上有m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则该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3)拓展应用8位同学参加班上组织的象棋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即每两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请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上述模型,并直接应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问题.31.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15cm,AB=30cm,BC=10cm,点P从点O出发,沿OM 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O匀速向点O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如果两点同时出发,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点P和点Q重合时P A=AB,求OP的长度;(2)在(1)题的条件下,求点Q的运动速度.32.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1)求线段AB的长;(2)已知点P为数轴上点A左侧的一点,且M为P 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请你画出图形,观察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3.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对应的数为6,B是数轴上的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点P对应的数是(用t的式子表示);(2)动点Q从点B与点P同时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试问:运动多少时间点P可以追上点Q?(3)M是AP的中点,N是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说明理由;若没有变化,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的长.34.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 cm,AB=60 cm,BC=10 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 cm/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 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1)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2)若点Q运动速度为3 cm/秒,经过秒P、Q两点相距70 cm.35.如图,先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点A的相反数的点B,再把点A向右移动10个单位,得到点C.(1)点B表示的数为;点C表示的数为;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2)动点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动点Q从C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若点P、Q相遇在点D,求点D对应的数.(3)动点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Q从C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若点Q在点E处追上点P,则求点E对应的数.36.阅读下列材料:点A、点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两个有理数,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1)当点A在原点时,若点B表示的数为5时,则AB=|5﹣0|=5;若点B表示的数为﹣5时,则AB =|﹣5﹣0|=|﹣5|=5;若点B表示的数为a时,则AB=|a﹣0|=|a|,当a>0,AB=a,当a=0,AB=0,当a<0,AB=﹣a(2)当A、B都不在原点时,A表示的数为a,B表示的数为b,则AB=|a﹣b|,当a﹣b>0时,AB=|a ﹣b|=a﹣b;当a﹣b=0时,AB=|a﹣b|=0;当a﹣b<0时,AB=|a﹣b|=﹣(a﹣b).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化简|a|=|c|=|a+b|=|a﹣b|=(2)若点C表示的数为x,当|x+1|+|x﹣2|取得的值最小时,x的取值范围?37.大家知道|5|=|5﹣0|,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5的点与原点(即表示0的点)之间的距离.又如式子|6﹣3|,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6的点与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即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则A、B两点的距离可表示为:|AB|=|a﹣b|.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3和1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x和﹣1.①用代数式表示A、B两点之间的距离;②如果|AB|=2,求x值.38.如图,有两段线段AB=2(单位长度),CD=1(单位长度)在数轴上运动.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1)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线段BC=(2)若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BC=6(单位长度),求t的值(3)若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0<t<24时,设M为AC中点,N为BD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39.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12厘米,CB=8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B=a厘米,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述你发现的规律;(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B=b厘米,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0.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4OA,点M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开始向左运动,点N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开始向左运动(点M和点N同时出发)(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线段AB的中点C对应的数是(2)经过几秒,点M,点N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当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点M与点N相距20个单位长度?七年级—线段的动点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已知数轴上有A,B,C,D,E,F六个点,点C在原点位置,点B表示的数为﹣4,下表中A﹣B,B﹣C,D﹣C,E﹣D,F﹣E的含义为前一个点所表示的数与后一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差,比如B﹣C为﹣4﹣0=﹣4.A﹣B B﹣C D﹣C E﹣D F﹣E10﹣4﹣1x2(1)在数轴上表示出A,D两点;(2)当点A与点F的距离为3时,求x的值;(3)当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时,同时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到达点C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反方向运动,那么出发1或4秒钟时,点D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答案).【解】(1)如图所示,∵点B表示的数为﹣4,点C在原点位置∴A:6,D:﹣1;(2)①当点F在点A左侧时,则点F表示的数为6﹣3=3,点E表示的数为3﹣2=1,∴x=1﹣(﹣1)=2;②当点F在点A右侧时,则点F表示的数为6+3=9,点E表示的数为9﹣2=7,∴x=7﹣(﹣1)=8;(3)设出发x秒后,点D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由题意得:﹣1﹣(﹣4﹣x)=6﹣3x﹣(﹣1)或﹣1﹣(﹣4﹣x)=3x﹣6﹣(﹣1)解得:x=1或x=4故答案为:1或4.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18;点C在点A与点B 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1)点B表示的数是15;点C表示的数是3;(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6?(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4?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点B表示的数是﹣3+18=15;点C表示的数是﹣3+18×=3.故答案为:15,3;(2)点P与点Q相遇前,4t+2t=18﹣6,解得t=2;点P与点Q相遇后,4t+2t=18+6,解得t=4;(3)假设存在,当点P在点C左侧时,PC=6﹣4t,QB=2t,∵PC+QB=4,∴6﹣4t+2t=4,解得t=1.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当点P在点C右侧时,PC=4t﹣6,QB=2t,∵PC+QB=4,∴4t﹣6+2t=4,解得t=.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综上所述,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C+QB=4,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1或.3.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1:2,则点C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1)已知:如图2,DE=15cm,点P是DE的三等分点,求DP的长.(2)已知,线段AB=15cm,如图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在射线AB上向点B方向运动;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②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解】(1)当DP=2PE时,DP=DE=10cm;当2DP=PE时,DP=DE=5cm.综上所述:DP的长为5cm或10cm.(2)①根据题意得:(1+2)t=15,解得:t=5.答:当t=5秒时,点P与点Q重合.②(I)点P、Q重合前:当2AP=PQ时,有t+2t+2t=15,解得:t=3;当AP=2PQ时,有t+t+2t=15,解得:t=;(II)点P、Q重合后,当AP=2PQ时,有t=2(t﹣5),解得:t=10;当2AP=PQ时,有2t=(t﹣5),解得:t=﹣5(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t=3秒、秒或10秒时,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4.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 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解】(1)∵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5厘米,CN=BC=3厘米,∴MN=CM+CN=8厘米;(2)∵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CN=BC,∴MN=CM+CN=AC+BC=a;(3)①当0<t≤5时,C是线段PQ的中点,得10﹣2t=6﹣t,解得t=4;②当5<t≤时,P为线段CQ的中点,2t﹣10=16﹣3t,解得t=;③当<t≤6时,Q为线段PC的中点,6﹣t=3t﹣16,解得t=;④当6<t≤8时,C为线段PQ的中点,2t﹣10=t﹣6,解得t=4(舍),综上所述:t=4或或.5.【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4或6或8cm;【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解】(1)如图,当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B=2AC,∴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2)∵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AC=12×=4cm或AC=12×=6cm或AC=12×=8cm;故答案为:4或6或8;(3)t秒后,AP=2t,AQ=12﹣t(0≤t≤6①由题意可知A不可能为P、Q两点的巧点,此情况排除.②当P为A、Q的巧点时,Ⅰ.AP=AQ,即,解得s;Ⅱ.AP=AQ,即,解得s;Ⅲ.AP=AQ,即,解得t=3s;③当Q为A、P的巧点时,Ⅰ.AQ=AP,即,解得s(舍去);Ⅱ.AQ=AP,即,解得t=6s;Ⅲ.AQ=AP,即,解得s.6.【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10,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3;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2+3t;点Q表示的数为8﹣2t.(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求当t为何值时,PQ=AB;。

初一数学专题四:线段动态问题(含详解答案)

初一数学专题四:线段动态问题(含详解答案)

线段的动态问题为各个学校期末考试的重难点,主要包括动点问题和动线段问题.模块一:线段的动点问题1.主要分析步骤:(1)数形结合,画图;(2)设元,看清楚动点的速度和方向,表示线段长度;(3)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方程.2.动点问题求解的几个辅助工具:(1)数轴上两点的距离①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分别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②两点间的距离=右端点表示的数-左端点表示的数.例如:a ,b 两点的距离可表示为b a -,也可表示为||a b -或者||b a -.特别地,||a 可以看成a 和0两点的距离,||b 可以看成b 和0两点的距离,如果||||a b =,那么有a b =或a b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满足左减右加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若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 b -;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若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 b +.(3)数轴上线段中点公式:如图,线段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a b +2.模块二:动线段问题模块一线段的动点问题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1)若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P 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 点到A 点、B 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A 、B 点和P 点(P 点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2、1个单位长度/分,则第几分钟时,P 为线段AB 的中点?第几分钟的时候P 到A 和B 的距离相等?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1)∵点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AP AB 1=3或BP AB 1=3①当AP AB 1=3时,得到2=2x+,得x =0②当BP AB 1=3时,得到x 4-=2,得x =2∴P 对应的数为0或2.(2)假设存在点P ,则PA =+2x ,PB x =-4,∴||||x x +2+-4=10解得,x =-4或x =6.(3)①设经过t 分钟后,P 为AB 的中点则A 表示的数为t -2-,B 表示的数为t 4-2,P 表示的数为t -,则由题意得,t t t -2-+4-2=-2,得到t =2.②设经过x 分钟后,P 到A 和B 的距离相等.则A 表示的数为x -2-,B 表示的数为x 4-2,P 表示的数为x -,∴PA x x =-2-+=2,PB x x x=4-2+=4-∴||x 4-=2解得x =2或x =6.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 、B 、C 三点,分别表示数a 、b 、c ,并且满足()2a +|b +|=+1250,b 与c 互为相反数.两只电子小蜗牛甲、乙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3个单位/秒.(1)求A 、B 、C 三点分别表示的数,并在数轴上表示A 、B 、C 三点(2)运动多少秒时,甲、乙到点B 的距离相等?(3)当点B 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C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B 点到点A 、点C的距离相等?(1)∵()2a +|b +|=+1250,∴a +12=0,b +5=0,解得a =-12,b =-5.又∵b 与c 互为相反数,∴c =5,∴A 、B 、C 三点分别表示的数是-12,-5,5.表示在数轴上是: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2)设运动x 秒时,甲、乙到点B 的距离相等.则甲所表示的数为x -12+2,乙所表示的数为x5-3则依题意,得x x 72=10-3-,解得x =3或x 17=5.答:运动3s 或者s 175时,甲、乙到点B 的距离相等.(3)设t 分钟后点B 到点A 和点C 的距离相等.则点A 所表示的数为t -12-5,点B 所表示的数为t -5-,点C 所表示的数为t 5-20.则由题意得,t t t t5-20+5+=-5-+12+5解得:t 3=23或者t 17=15.如图,已知A 、B 、C 是数轴上三点,O 为原点,点C 表示的数为6,BC =4,AB =12.(1)写出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2)动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左匀速运动,M 为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且CN CQ 1=3,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t 为何值时,OM=2BN.(1)C Q 表示的数为6,4BC =,OB ∴=6-4=2,∴B 点表示2.AB =12Q ,AO ∴=12-2=10,A ∴点表示-10;(2)由题意得,点P 表示的数为t -10+6,点Q 表示的数为t 6-3,则点M 表示的数为t t -10-10+6=-10+32,又∵CN CQ 1=3,∴点N 表示的数为t 6-,由题意可得t t -10+3=24-,即t t -10+3=8-2,解得t 18=5或t =2.如图,A 是数轴上表示-30的点,B 是数轴上表示10的点,C 是数轴上表示18的点,点A 、B 、C 在数轴上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A 运动的速度是6个单位长度每秒,点B 和C 运动的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每秒.设三个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t 为何值时,线段AC =6(单位长度)?(2)t ≠5时,设线段OA 的中点为P ,线段OB 的中点为M ,线段OC 的中点为N ,求PM PN 2-=2时t的值.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1)A 表示的数为t -30+6,B 表示的数为t 10+3,C 表示的数为t18+3||AC t =48-3=6,解得t =18或t =14(2)P 表示的数为t -15+3,M 表示的数为t 35+2,N 表示的数为t 39+2则PM t 3=-202,PN t 3=-242由题意得,PM PN 2-||t t 3=3-40--24=22解得,t 28=3或443.如图5-1,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如果点P 是AB 的中点,则x =________;(2)如图5-2,点P 以1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5个单位/s 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s 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AP 、OB 的中点,问:AB OP M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图5-1图5-2(1)x =1;(2)AB OP MN-的值不发生变化.由题意,O 为原点,设运动时间为t 分钟.则P 表示的数为t ,A 表示的数为t -1-5,B 表示的数为t 20+3,则M 表示的数为t -1-42,N 表示的数为t 20+32.则AB t =25+4,OP t =,MN t =12+2,则AB OP MN-=2为定值.如图,在射线OM 上有三点A 、B 、C ,满足20cm OA =,60cm AB =,10cm BC =(如图所示),点P 从点O 出发,沿OM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 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1)当2PA PB =时,点Q 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点Q 的速度;(2)若点Q 运动速度为3cm/秒,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相距70cm ?(3)当点P 运动到线段AB 上时,取OP 和AB 的中点E ,F ,求OB AP EF -的值.(1)设O 为原点,则A 表示的数为20,B 表示的数为80,C 表示的数为90,设经过的时间t 秒后,PA =2PB.则P 表示的数为t ,PA t =20-,PB t =-80,∴t t 20-=2-80,可得t =60或t =140当t =60秒时,可得Q 的速度为550÷60=6(cm/s )或者130÷60=2(cm/s )当t =140秒时,可得Q 的速度为550÷140=14(cm/s )或者330÷140=14(cm/s )(2)设经过t 秒,P 、Q 两点相距70cm ,则P 表示的数为t ,Q 表示的数为903t -,∴PQ t =90-4=70,解得t =5或t =40∴t =5或t =40时,满足P 、Q 两点相距70cm(3)P 表示的数为t ,E 表示的数为t 2,F 表示的数为50,EF 的长度为()t t 50-20<<802OB =80,AP t =-20,所以OB AP EF-=2.模块二动线段问题如图,数轴上线段2AB =(单位长度),4CD =(单位长度),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 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时8BC =(单位长度);(2)当运动到8BC =(单位长度)时,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_;(3)P 是线段AB 上一点,当B 点运动到线段CD 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BD AP PC-=3,若存在,求线段PC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A 表示的数为t -10+6,B 表示的数为t -8+6,C表示的数为t16-2,D表示的数为t20-2由BC=8得到t t t-8+6-16+2=8⇒=4或t=2.(2)当运动2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当运动4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3)存在关系式BD AP PC-=3.设运动时间为t秒,设P原来表示的数为x,A表示的数为t6-10,B表示的数为t6-8,C表示的数为t16-2,D表示的数为t20-2,P表示的数为x t+6BD t=28-8,AP x=+10,PC t x=8+-16代入BD APPC-=3,解得x t=15-8或者x t33=-82,所以PC t x=8+-16=1或12.模块一线段的动点问题已知A 、B 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 点对应的数为-20,B 点对应的数为100.(1)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 从B 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 点相遇,求C 点对应的数;(2)若当电子蚂蚁P 从B 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 点相遇,求D 点对应的数.(1)设运动的时间为t ,∴P 表示的数为t 100-6,Q 表示的数为t -20+4,由题得,t t 100-6=-20+4,可得t =12,此时C 对应的数为28(2)设运动的时间为t ,∴P 表示的数为t 100-6,Q 表示的数为t -20-4,由题得,t t 100-6=-20-4,可得t =60s ,此时D表示的数为-260.如图2-1,点A 、B 分别在数轴原点O 的左右两侧,且OA OB 1+50=3,点B 对应数是90.(1)求A 点对应的数;(2)如图2-2,动点M 、N 、P 分别从原点O 、A 、B 同时出发,其中M 、N 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7个单位长度/秒,点P 向左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 秒,问当t 为何值时,点M 、N 之间的距离等于P 、M 之间的距离;(3)如图2-3,将(2)中的三动点M 、N 、P 的运动方向改为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其余条件不变,设Q 为线段MN 的中点,R 为线段OP 的中点,求RQ RO PN 22-28-5.图2-1图2-2图2-3(1)A 对应的数为-120.(2)M 表示的数为2t ,N 表示的数为t -120+7,P 表示的数为t90-8||MN t =-120+5||PM t t s =10-90⇒=14.(3)N 表示的数为t -120-7,M 表示的数为t -2,P 表示的数为t 90+8,Q 表示的数为t 9-60-2,R 表示的数为t 45+4(.)()()RQ RO PN t t t 22-28-5=105+85⨯22-2845+4-5210+15=0.如图3-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B AC 1=2,点C 对应的数是200.(1)若300BC =,求点A 对应的数;(2)如图3-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 、Q 、R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4MR RN =(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32QC 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图3-1图3-2图3-3(1)∵BC AC 1=300=2∴AC =600∵C 对应的数是200,则A 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t 秒时,MR RN =4则P 表示的数为t -400-10,R 表示的数为t -400+2,Q 表示的数为t 200-5,∵M 为PR 的中点,∴M 表示的数为t-400-4∵N 为RQ 的中点,∴N 表示的数为t 3-100-2()MR t t t =-400+2--400-4=6(M 在左,R 在右)()RN t t t 37=-100---400+2=300-22(N 在右,R 在左)MR RN t t t s 7⎛⎫=4⇒6=4⨯300-⇒=60 ⎪2⎝⎭.∴经过s 60时满足MR RN =4(3)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P 表示的数为t -800-10,Q 表示的数为t -5.M 为PQ 的中点,则M 表示的数为t t t -800-10-515=-400-22.()QC t t =200--5=200+5,t AM 1515⎛⎫=-400--400-= ⎪22⎝⎭∴()QC AM t 3315-=200+5⨯-=300222为定值.模块二动线段问题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同时从P 、B 出发分别以1cm/s 和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已知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 AC =2.(1)线段AP 与线段A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2)若Q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Q BQ PQ -=,求证:AP PQ =;(3)若C 、D 运动5秒后,恰好有CD AB 1=2,此时C 点停止运动,D 点在线段PB 上继续运动,M 、N 分别是CD 、PD 的中点,问MN AB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MNAB 的值.(1)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2BD PC =,PD AC =2Q ,∴()BD PD PC AC +=2+,即2PB AP =,∴点P 在线段AB 上的13处,即AB AP =3.故答案为:AB AP =3;(2)证明:如图1,由题意得AQ BQ >,AQ AP PQ ∴=+,又AQ BQ PQ -=Q ,AQ BQ PQ ∴=+,AP BQ ∴=.由(1)得,AP AB 1=3,PQ AB AP BQ AB 1∴=--=3.(3)运动5秒时,cm PC =5,cm BD =10.由(1)可知AP AB 1=3设AP x =,则AC AP PC x =-=-5,PB x =2,PD PB BD x =-=2-10.CD AB 1=2Q ,()x x x x 1∴+2-10=⨯3⇒=102则D 仍为动点,设A 为原点AB AP =3=30Q ∴B 表示的数为30,设运动了t 秒(t >5)则D 表示的数为t 30-2,因为M 为CD 的中点,所以M 表示的数为t 5+30-22因为N 为PD 的中点,所以N 表示的数为t 10+30-22t t MN 10+30-25+30-25=-=222MN AB 512∴==3012为定值.。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上动点问题的四种常见类型专题讲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上动点问题的四种常见类型专题讲解
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
分下面两种情况:
①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如图甲),
MN=MP+NP= AP+ BP= AB=5;
1
1
1
2
2
2
②当点P在点A的左侧运动时(如图乙),
MN=NP-MP= 1 BP- 1 AP= 1 AB=5. 综上所述,线段M2N的长度2 不发生2变化,其值为5.
4.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 有意义的方面.下面就两个情景作出评判.
情景一:如图①,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 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 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情景二:如图②,A,B是河流l两旁的两个村庄, 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向两村供水,问抽水站 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需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 表示出抽水站点P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
返回
类型 3 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
3.如图,线段AB=24,动点P从A出发,以2个单位 长度/s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
(1)出发多少秒后,PB=2AM?
解:设出发t s后,PB=2AM, 则PA=2t,PB=24-2t,AM=t. 所以24-2t=2t,解得t=6. 即出发6 s后,PB=2AM.
设运动时间为y s. 因为PA=2y,AM=PM=y,
PB=2y-24,PN= 1 PB=y-12, 所以①MN=PM-PN2=y-(y-12)=12,
即MN的长度不变,为定值; ②MA+PN=y+y-12=2y-12, 所以MA+PN的值是变化的. 综上所述,①正确,且MN的长度为12.
返回

完整版)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完整版)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完整版)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数学的动点问题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和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 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解:由于P到A和P到B的距离相等,因此P点在A和B的中垂线上,所以P对应的数为1.2) 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求出x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存在。

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的点P在A和B的连线上,且距离A点1.5个单位长度,距离B点3.5个单位长度,所以x的值为-1.5或3.5.3) 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解:设P点向左运动t分钟,此时P点的坐标为-x,由于P点到A、B的距离相等,因此有方程|x+1|=|x-3|,解得x=-1.所以P点在数轴上的坐标为-1,此时P点到A、B的距离分别为2和4,距离B点的距离是距离A点的距离的两倍,因此P 点在B点的左侧,P点到B点的距离在不断减小,P点到A点的距离在不断增大。

设t分钟后P点到A、B的距离相等,此时P点的坐标为-x-t,解得t=2/23.2.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1,B对应的数是1,一只小虫甲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至C点,再立即返回到A点,共用了4秒。

1) 求点C对应的数。

解:小虫甲从B到C再返回A的过程中,共经过的距离为4秒×4个单位长度=16个单位长度,因此C点对应的数为3.2) 若小虫甲返回到A点后作如下运动:第1次向右爬行2个单位长度,第2次向左爬行4个单位长度,第3次向右爬行6个单位长度,第4次向左爬行8个单位长度,…依次规律爬下去,求它第10次所停在点所对应的数。

解:小虫甲第1次向右爬行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D,D点对应的数为3,第2次向左爬行4个单位长度回到点B,第3次向右爬行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E,E点对应的数为9,第4次向左爬行8个单位长度回到点A,第5次向右爬行10个单位长度到达点F,F点对应的数为21,以此类推,第10次停在点G,G点对应的数为-11.3) 若小虫甲返回到A后继续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这时另一只小虫乙从点C出发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设小虫甲爬行后对应的点为E,小虫乙爬行后对应的点为F。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线段的中点和数轴上动点问题培优备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线段的中点和数轴上动点问题培优备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培优备考解题方法:1.总体来讲,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分为两步:(1)用未知数表示动点;(2)结合数轴,列方程.2.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表示动点:用未知数表示动点,常常把运动时间设为t,把握动点的出发点,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这三个条件,例如:点A从表示1的点M出发,向右运动,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每秒,则动点A表示为:1 +3t; . 点B从表示-2的点N出发,向左运动,速度是2个单位长度每秒,则动点B表示为:-2-2t;(2)求中点:利用中点公式即可;(3)求距离:数轴上,表示两点的距离常常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例如,上题动点A和B 之间的距离是:(1 +3t)-( -2-2t) =5t+3;(4)列方程:常见等量关系:一是行程中的相遇追及问题,二是线段间的和差倍分关系;(5)易错点:注意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例1:已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好点。

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

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好点;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是【B,A】的好点。

知识运用: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4。

(1)数_____________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好点;(2)如图3,点A所表示的数为-20,点B所表示的数为4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

当t为何值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例2:数轴上有两点A,B,点C,D分别从原点O与点B出发,沿BA方向同时向左运动.(1)如图,若点N为线段OB上一点,AB=16,ON=2,当点C,D分别运动到AO,BN的中点时,求CD的长;(2)若点C在线段OA上运动,点D在线段OB上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1cm,4cm,在点C,D运动的过程中,满足OD=4AC,若点M为直线AB上一点,且AM-BM=OM,求AB的值.OM例3: 如图,点A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同时,点B也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2 秒后,两点相距16个单位长度.已知点B的速度是点A的速度的3倍.(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点A、B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2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标出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经过几秒,点A、B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3)若表示数0的点记为0,A、B两点分别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经过多长时间,0B=20A.例4: 已知,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10,B点对应的数为90.(1)请写出与AB两点距离相等的M点对应的数;(2)现在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你知道对应的数是多少吗?(3)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经过多长的时间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距35个单位长度?例5: 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C是AB的中点,且a、b满足|a+3| +(b+3a)2=0.(1)求点C表示的数;(2)点P从A点以3个单位每秒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B点以2个单位每秒向左运动,若AP+BQ=2PQ,求时间t;(3)若点P从A向右运动,点M为AP中点,在P点到达点B之前:①的值不变;②2BM-BP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P A+P BP C学以致用练习:1.如图,已知A、B、C是数轴上三点,点C表示的数为6,BC=4,AB=12.(1)写出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2)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为AP的中点,点N在线段CQ上,且CQ,设运动时间为t(t>0)秒.CN=13①求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t为何值时,原点0恰为线段PQ的中点。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案与解析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案与解析

动点问题答案与解析一、单点移动问题1.【解答】(1)-21(2)14.5秒(3)37-2t(4)BC:2t-29当A在C的左边:AC:52-2t当A在C的右边:AC:2t-522.【解答】解:(1)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4+2×2=0;(2)6﹣(﹣4)=10,10÷2=5,5÷2=2.5,(10+5)÷2=7.5.故点P是AB的中点时t=2.5 或7.5;(3)在点P由点A到点B的运动过程中,点P与点A的距离为2t;(4)在点P由点B到点A的返回过程中,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2(t﹣5)=16﹣2t.3.【解答】解:(1)①点P在点B的左边时∵PB=2,4﹣2=2,∴点P表示的是2.②点P在点B的右边时,∵PB=2,4+2=6,∴点P表示的是6.综上,可得点P表示的是2或6;(2)∵4﹣(﹣2)=6,∴线段AB的长度是6.①AP=AB=2时,点P表示的是﹣2+2=0.②BP=AB=2时,点P表示的是4﹣2=2.综上,可得点P表示的是0或2;(3)①点P在点B的左边时,∵AP=6﹣2=4,4÷2=2,∴线段AM的长是2.②点P在点B的右边时,∵AP=6+2=8,8÷2=4,∴线段AM的长是4.综上,可得线段AM的长是2或4.(4)根据图示,可得当点P在A、B两点之间时,PA+PB的值最小,此时,PA+PB=AB=6,所以PA+PB 的最小值是6.二、两点移动问题4.【解答】解:(1)①∵点A表示的数为8,B在A点左边,AB=12,∴点B表示的数是8﹣12=﹣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点P表示的数是8﹣3×1=5.②设点P运动x秒时,与Q相距3个单位长度,则AP=3x,BQ=2x,∵AP+BQ=AB﹣3,∴3x+2x=9,解得:x=1.8,∵AP+BQ=AB+3,∴3x+2x=15解得:x=3.∴点P运动1.8秒或3秒时与点Q相距3个单位长度.(2)2MN+PQ=12或2MN﹣PQ=12;理由如下:P在Q右侧时有:MN=MQ+NP﹣PQ=AQ+BP﹣PQ=(AQ+BP﹣PQ)﹣PQ= AB﹣PQ=(12﹣PQ),即2MN+PQ=12.同理P在Q左侧时有:2MN﹣PQ=12.5.【解答】解:(1)点B表示的数是﹣4;(2)﹣4+2×2=﹣4+4=0.故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0,(3)由题意可知:①O为BA的中点,(﹣4+2t)+(2+2t)=0,解得t=;②B为OA的中点,2+2t=2(﹣4+2t),解得t=5.故答案为:﹣4;0.6.【解答】解:(1)设A点运动速度为x单位长度/秒,则B点运动速度为4x单位长度/秒.由题意得:3x+3×4x=15解得:x=1∴A点的运动速度是1单位长度/秒,B点的速度是4单位长度/秒;(2)设y秒后,原点恰好处在A、B的正中间.由题意得:y+3=12﹣4y解得:答:经过秒后,原点恰处在A、B的正中间;(3)设B追上A需时间z秒,则:4×z﹣1×z=2×(+3)解得:,=64.答:C点行驶的路程是64长度单位.7.【解答】解:(1)∵1﹣(﹣1)=2,2的绝对值是2,1﹣3=﹣2,﹣2的绝对值是2,∴点P对应的数是1.(2)当P在AB之间,PA+PB=4(不可能有)当P在A的左侧,PA+PB=﹣1﹣x+3﹣x=6,得x=﹣2当P在B的右侧,PA+PB=x﹣(﹣1)+x﹣3=6,得x=4故点P对应的数为﹣2或4;(3)解:设经过x分钟点A与点B重合,根据题意得:2x=4+x,解得x=4.∴6x=24.答: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24个单位长度.8.【解答】解:(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OA=6,则OB=AB﹣OA=4,点B在原点左边,∴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为﹣4;点P运动t秒的长度为6t,∵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P所表示的数为:6﹣6t;(2)①点P运动t秒时追上点R,根据题意得6t=10+4t,解得t=5,答:当点P运动5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设当点P运动a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当P不超过Q,则10+4a﹣6a=8,解得a=1;当P超过Q,则10+4a+8=6a,解得a=9;答:当点P运动1或9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9.【解答】解:(1)①当P在线段AB上时,由PA=2PB及AB=60,可求得PA=40,OP=60,故点P运动时间为60秒.若AQ=时,BQ=40,CQ=50,点Q的运动速度为50÷60=(cm/s);若BQ=时,BQ=20,CQ=30,点Q的运动速度为30÷60=(cm/s).②点P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由PA=2PB及AB=60,可求得PA=120,OP=140,故点P运动时间为140秒.若AQ=时,BQ=40,CQ=50,点Q的运动速度为50÷140=(cm/s);若BQ=时,BQ=20,CQ=30,点Q的运动速度为30÷140=(cm/s).(2)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t+3t=90±70,t=5或40,∵点Q运动到O点时停止运动,∴点Q最多运动30秒,当点Q运动30秒到点O时PQ=OP=30cm,之后点P继续运动40秒,则PQ=OP=70cm,此时t=70秒,故经过5秒或70秒两点相距70cm;(3)如图1,设OP=xcm,点P在线段AB上,20≤x≤80,OB﹣AP=80﹣(x﹣20)=100﹣x,EF=OF﹣OE=(OA+AB)﹣OE=(20+30)﹣=50﹣,∴==2.如图2,设OP=xcm,点P在线段AB上,20≤x≤80,OB﹣AP=80﹣(x﹣20)=100﹣x,EF=OF﹣OE=(OA+AB)﹣OE=(20+30)﹣=50﹣,∴==2.三、多点移动问题10.【解答】解:(1)A表示的数是﹣6,点A先沿着数轴向右移动8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对应的数字是:﹣6+8﹣5=﹣3,故答案为:﹣3;(2)∵A,B对应的数分别为﹣6,2,点C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AB=8,x的值是﹣2.故答案为:﹣2;(3)根据题意得:|x﹣(﹣6)|+|x﹣2|=10,解得:x=﹣7或3;故答案为:﹣7或3;(4)当点A、B重合时,﹣6+4t=2﹣2t,解得t=;当点C为A、B中点且点C在点A的右侧时,﹣t﹣(﹣6+4t)=(2﹣2t)﹣(﹣t),解得t=1;当点C为A、B中点且点C在点A的左侧时,(﹣6﹣4t)﹣(﹣t)=(﹣t)﹣(2﹣2t)m解得t=1(舍去).综上所述,当t=或1,点C到点A、B 的距离相等.11.【解答】解:(1)设B点的运动速度为x,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他们的时间相等,有:=,解得x=1,所以B点的运动速度为1;(2)设经过时间为t.则B在A的前方,B点经过的路程﹣A点经过的路程=6,则2t﹣t=6,解得t=6.A在B的前方,A点经过的路程﹣B点经过的路程=6,则2t﹣t=12+6,解得t=18.(3)设点C的速度为y,始终有CB:CA=1:2,即:=,解得y=,当C停留在﹣10处,所用时间为:=秒,B的位置为=﹣.12.【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QC﹣AM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四、线段移动问题13.【解答】解:(1)由题意得:11﹣(b+3)=b,解得:b=4.答:线段AC=OB,此时b的值是4.(2)由题意得:①11﹣(b+3)﹣b=(11﹣b),解得:b=.②11﹣(b+3)+b=(11﹣b),解得:b=﹣5.答:若AC﹣0B=AB,满足条件的b值是或﹣5.14.【解答】解:(1)∵点A、M、N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0、2,线段MN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移动后M表示的数为t,N表示的数为t+2,∴AM=t﹣(﹣1)=t+1.故答案为:t+1.(2)由(1)可知:BN=|11﹣(t+2)|=|9﹣t|,∵AM+BN=11,∴t+1+|9﹣t|=11,解得:t=.故答案为:.(3)假设能相等,则点A表示的数为2t﹣1,M表示的数为t,N表示的数为t+2,B表示的数为11﹣t,∴AM=|2t﹣1﹣t|=|t﹣1|,BN=|t+2﹣(11﹣t)|=|2t﹣9|,∵AM=BN,∴|t﹣1|=|2t﹣9|,解得:t1=,t2=8.故在运动的过程中AM和BN能相等,此时运动的时间为秒和8秒.15.【解答】解:(1)由数轴观察知三根木棒长是20﹣5=15,则此木棒长为:15÷3=5,故答案为:5.(2)如图,点A表示美羊羊现在的年龄,点B表示村长爷爷现在的年龄,木棒MN的两端分别落在点A、B.由题意可知,当点N移动到点A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40,当点M移动到点B时,点N所对应的数为116.可求MN=52.所以点A所对应的数为12,点B所对应的数为64.即美羊羊今年12岁,村长爷爷今年64岁.五、图形动点问题16.【解答】【考点】8A: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25 :动点型;2A :规律型.【分析】此题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设出正方形的边长,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解答】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因为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倍,时间相同,甲乙所行的路程比为1:3,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平均分成2份,由题意知:①第一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2a,甲行的路程为2a×=,乙行的路程为2a×=,在AB边相遇;②第二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甲行的路程为4a×=a,乙行的路程为4a×=3a,在CB边相遇;③第三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甲行的路程为4a×=a,乙行的路程为4a×=3a,在DC边相遇;④第四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甲行的路程为4a×=a,乙行的路程为4a×=3a,在AB边相遇;⑤第五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甲行的路程为4a×=a,乙行的路程为4a×=3a,在AD边相遇;…因为2008=502×4,所以它们第2008次相遇在边AB上.故答案为: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及按比例分配的运用,难度较大,注意先通过计算发现规律然后再解决问题.。

七年级动点问题(已整理)

七年级动点问题(已整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1、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2 或12,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 和点C所对应的数。

2、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3)在(2)中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①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 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4、数轴上两个质点A、B所对应的数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运动,且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点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求B点的运动速度;(2)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距6个单位长度;(3)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CB:CA=1:2,若干秒钟后,C停留在-10处,求此时B点的位置?②5、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0,点B表示的数是170.(1)求A、B中点所表示的数.(2)一只电子青蛙m,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青蛙n,从A点出发以6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C点处相遇,求C点所表示的数.(3)两只电子青蛙在C点处相遇后,继续向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当电子青蛙m处在A点处时,问电子青蛙n处在什么位置?(4)如果电子青蛙m从B点处出发向右运动的同时,电子青蛙n也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D 点处相遇,求D点所表示的数6、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完整版)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docx

(完整版)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docx

数学的点1.已知数上两点 A、B 的数分— 1, 3,点 P 数上一点,其的数 x.(1)若点 P 到点 A、点 B 的距离相等,求点 P 的数;( 1)(2)数上是否存在点 P,使点 P 到点 A、点 B 的距离之和 5?若存在,求出 x 的。

若不存在,明理由?( -1.5,3.5 )(3)当点 P 以每分一个位度的速度从 O点向左运,点 A 以每分 5 个位度向左运,点 B 一每分 20 个位度向左运,它同出,几分后P 点到点 A、点 B 的距离相等?(2/23 )2. 数上点 A 的数是- 1,B 的数是 1,一只小虫甲从点 B 出沿着数的正方向以每秒4个位度的速度爬行至C点,再立即返回到 A 点,共用了 4 秒。

(1)求点 C的数;(8)(2)若小虫甲返回到 A 点后作如下运:第 1 次向右爬行 2 个位度,第 2 次向左爬行 4 个位度,第 3 次向右爬行 6 个位度,第 4 次向左爬行 8 个位度,⋯依次律爬下去,求它第 10 次所停在点所的数 . (-11 )(3)若小虫甲返回到 A 后沿着数的方向以每秒 4 个位度的速度爬行,另一只小虫乙从点 C 出沿着数的方向以每秒 7 个位度的速度爬行,小虫甲爬行后的点 E,小虫乙爬行后的点 F. 点 A、E、F、B 所的数分是 x A、x E、x F、 x B,当运 t 不超 1, |x A-x E|-|x E-x F|+|x F-x B|的是否生化?若化,明理由;若不,求出其。

3.如,点 O直 AB上一点,点 O作射 OC,使∠ BOC=120°.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点放在点 O,一OM在射 OB上,另一 ON在直 AB的下方.(1)将 1 中的三角板点 O 逆旋至 2,使一 OM在∠ 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 BOC.:此直ON是否平分∠ AOC?明理由.( 2)将 1 中的三角板点 O以每秒 6°的速度沿逆方向旋一周,在旋的程中,第 t 秒,直 ON恰好平分角∠ AOC,求 t 的 .( 3)将 1 中的三角板点O旋至3,使ON在∠AOC的内部,求∠AOM∠- NOC的度数.4.已知数轴上 A、B 两点对应数为- 2、4,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的数为 x。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上动点问题的四种常见类型专题讲解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上动点问题的四种常见类型专题讲解课件
4.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 有意义的方面.下面就两个情景作出评判.
情景一:如图①,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 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 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情景二:如图②,A,B是河流l两旁的两个村庄, 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向两村供水,问抽水站 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需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 表示出抽水站点P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
2
2
2
综上所述,线段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
3.如图,线段AB=24,动点P从A出发,以2个单位 长度/s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
(1)出发多少秒后,PB=2AM?
解:设出发t s后,PB=2AM, 则PA=2t,PB=24-2t,AM=t. 所以24-2t=2t,解得t=6. 即出发6 s后,PB=2AM.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四种常见类型
1
2
3
4
类型 1 线段上动点与中点的综合问题
1.(1)如图①,D是AB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D, DB的中点,若AB=16,求MN的长;
解:MN=DM+DN
= AD1+ BD1= (A1D+BD)
= AB2=8. 2
2
1
2
(2)如图②,AB=16,点D是线段AB上一动点,M, N分别是AD,DB的中点,能否求出线段MN的长? 若能,求出其长,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数学知识为人类服 务时应注意什么?
赞同情景二中运用知识的做法. 注意略.
返回
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线段MN的长度不产生变化,其值为5.

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1.这篇文章关于数学中的线段动点问题,涉及到数轴上的点和距离等概念。

首先,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和3,点P为数轴上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x。

第二个问题是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如果存在,请求出x的值。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三个问题是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2.这篇文章讲述了数轴上的点A和点B,以及一只小虫甲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正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至点C,再立即返回到点A,共用了4秒。

第一个问题是求点C对应的数。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小虫甲返回到A点后按照一定规律爬行,求它第10次停在的点所对应的数。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小虫甲返回到A后继续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这时另一只小虫乙从点C出发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求|xAxExExFxFxB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

3.这篇文章涉及到数轴上的点A、B和P,其中A和B对应的数为-2和4,P为数轴上的动点,对应的数为x。

问题是如果P为AB线段的三等分点,求P对应的数x。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到A点、B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存在。

设P点的坐标为x,则AP+BP=|x-(-3)|+|x-7|=10,解得x=2或8.因此,存在点P使得AP+BP=10.3.A点、B点和P点(P在原点)分别以速度比1:10:2(长度:单位/分),向右运动几分钟时,P为AB的中点。

设P点向右运动t分钟,则A点和B点分别向右运动10t 和2t分钟。

由于P为AB的中点,因此有AP=BP,即10t=2(3-t),解得t=1.因此,A点、B点和P点向右运动1分钟时,P为AB的中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是指在几何图形中,点的坐标发生变化时,研究图形的变化规律的问题。

在七年级上册数学中,动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动点轨迹问题:当一个点在平面内按照一定的规律移动时,求这个点的轨迹。

例如,已知点A(x, y)在直线y = kx + b上移动,求点A的轨迹。

2. 动点距离问题:当一个点在平面内按照一定的规律移动时,求这个点到另一个固定点的距离。

例如,已知点A(x, y)在直线y = kx + b上移动,求点A到定点P(a, b)的距离。

3. 动点面积问题:当一个点在平面内按照一定的规律移动时,求这个点与另一个固定点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例如,已知点A(x, y)在直线y = kx + b上移动,求点A与定点P(a, b)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4. 动点角度问题:当一个点在平面内按照一定的规律移动时,求这个点与另一个固定点连线与某个方向的夹角。

例如,已知点A(x, y)在直线y = kx + b上移动,求点A与定点P(a, b)连线与x轴的夹角。

5. 动点对称问题:当一个点在平面内按照一定的规律移动时,求这个点关于某个固定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例如,已知点A(x, y)在直线y = kx + b上移动,求点A关于定点P(a, b)的对称点的
坐标。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动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求解相应的几何量。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如平行线、垂直线、相似三角形等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3.5)
(3)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 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2/23)
2.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1,B对应的数是1,一只小虫甲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至C点,再立即返回到A点,共用了4秒。

(1)求点C对应的数;(8)
(2)若小虫甲返回到A点后作如下运动:第1次向右爬行2个单位长度,第2次向左爬行4个单位长度,第3次向右爬行6个单位长度,第4次向左爬行8个单位长度,…依次规律爬下去,求它第10次所停在点所对应的数.(-11)
(3)若小虫甲返回到A后继续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这时另一只小虫乙从点C出发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设小虫甲爬行后对应的点为E,小虫乙爬行后对应的点为F.设点A、E、F、B所对应的数分别是x A、x E、x F、x B,当运动时间t不超过1时,|x A-x E|-|x E-x F|+|x F-x B|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

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20°.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问:此时直线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
(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6°的
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
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求t
的值.
(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
图3,使ON在∠AOC的内部,求∠AOM-∠NOC
的度数.
3.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为-2、4,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的数为x。

-2
(1) 若P 为AB 线段的三等分点,求P 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P ,使P 到A 点、B 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A 点、B 点和P 点(P 在原点)分别以速度比1 :10 :2(长度:单位/分),向右运动几分钟时,P 为AB 的中点。

4、如图,若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点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 ,且a ,b 满足
|a +2|+(b -1)2=0。

(1)求线段AB 的长;
(2)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且x 是方程2x -1= 12
x +2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PC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P 是A 左侧的一点,PA 的中点为M ,PB 的中点为N ,当P 点在A 点左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1PM +PN 的值不变;○2PN -PM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结论,并求出其值。

5、如图,在射线OM 上有三点A 、B 、C ,满足OA=20cm,AB=60cm ,BC=10cm (如图所示),点P 从点O 出发,沿OM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 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当PA=2PB 时,点Q 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点Q 运动的速度;
(2)若点Q 运动的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相距70cm ;
6、已知数轴上有顺次三点A, B, C 。

其中A 的对应的数为-20,C 点对应的数为40,一电子蚂蚁甲从C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

(1)当电子蚂蚁走到BC 的中点D 处时,它离A,B 两处的距离之和是多少?
(2)这只电子蚂蚁由D 点走到BA 的中点E 处时,需要几秒钟?
7、已知线段AB =12,CD =6,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A 在B 的左侧,C 在D 的左侧)
(1)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若BC =4,求MN 。

(2)当CD 运动到某一时刻时,D 点与B 点重合时,P 是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 ○1 PA + PB PC 是定值,○2 PA - PB PC 是定值。

其中有一个正确,请你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

8.已知数轴上顺次有三点A 、B 、C ,且B 为AC 中点,点C 对应的数是40
(1)若BC=60,求点A 对应的数
(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P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 、Q 、R 的速度分别为每秒10个单位长度,每秒5个单位长度、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求经过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
(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18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秒,5单位长度/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点Q 在从点D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
2
3CQ-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请说明理由 9.已知A 、B 是数轴上两点,A 点对应数为12,B 点对应数位42
(1)C 是数轴上一点,且AC=2AB ,求C 点对应的数
(2)D 是数轴上A 点左侧一点,动点P 从D 点出发向右运动,9秒钟到达A 点,15秒到达B 点,求P 点
运动的速度;
(3)在(2)的条件下,又有2 个动点Q和R分别从A、B和P点同时向右运动,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R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求经过几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10.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1)求AB中点M对应的数;
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
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