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架构介绍及其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公司局域网的拓扑设计与架构

公司局域网的拓扑设计与架构
IP地址规划与VLAN划分:合理规划IP地址,避免地址冲突,提升网络管理的便捷性。设计VLAN划分方案,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隔离,从而提升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分支机构连接方案:采用MPLS VPN技术,确保总部与两个外地分支机构之间的安全可靠连接。MPLS VPN不仅能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还能实现分支机构与总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优点:数据传输稳定:环形网络中,数据沿环路传输,减少了碰撞和冲突,传输较为稳定。适合小规模网络:由于结构简单,适合节点数量较少的小型网络。
缺点: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会影响整体,故障排查和修复较为复杂。扩展性差:添加新的节点需要重新配置整个网络,扩展性较差。
2.2.4
树形网络是一种层次结构,根节点连接到一层或多层的子节点,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树形结构常用于大型企业或校园网络中。
网络规模:公司内需连接的节点数量,包括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
性能需求:评估公司对网络性能的具体需求,包括数据传输速率、延迟时间、带宽等。
可靠性和可用性:确保网络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单点故障,提升容错能力。
成本控制: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控制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扩展性:考虑网络未来的扩展需求,设计具有良好扩展性的网络结构。
关键字:局域网,拓扑设计,华为设备,IP地址规划,VLAN划分,路由策略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在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一个高效、可靠的局域网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能保障数据的顺畅传输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尤其在中小型企业中,局域网的建设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优点:高可靠性:多个连接路径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成本较低:相比全网状网络,部分网状网络的布线和设备成本较低。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教案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教案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综合布线的概念、作用和应用场景。

2. 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会网络综合布线的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

4.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网络综合布线方案。

二、教学内容1. 网络综合布线的概念与作用1.1 网络综合布线的定义1.2 网络综合布线的作用1.3 网络综合布线的应用场景2. 网络综合布线的组成2.1 传输介质2.2 连接设备2.3 传输协议2.4 网络架构3. 网络综合布线的系统设计3.1 设计原则3.2 设计步骤3.3 设计注意事项4. 网络综合布线方案设计实例4.1 实例介绍4.2 设计思路4.3 设计过程5. 网络综合布线的施工与维护5.1 施工流程5.2 施工注意事项5.3 维护与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综合布线的概念、原理、设计和施工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综合布线的应用和实施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提高网络综合布线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3. 案例:收集典型的网络综合布线案例,用于分析。

4. 实验设备:网络综合布线实验箱、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网络综合布线的标准与规范6.1 国际标准与规范6.2 国内标准与规范6.3 标准与规范的应用7. 网络综合布线的传输技术7.1 有线传输技术7.2 无线传输技术7.3 传输技术的比较与选择8. 网络综合布线的系统性能评估8.1 性能评估指标8.2 性能评估方法8.3 性能优化策略9. 网络综合布线的故障诊断与排除9.1 常见故障类型9.2 故障诊断方法9.3 故障排除步骤与技巧10. 网络综合布线的未来发展10.1 发展趋势10.2 新技术与应用10.3 产业发展前景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综合布线的标准、传输技术和性能评估方法。

网络信息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网络信息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网络信息安全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介绍网络安全的定义、重要性及其涉及的内容。

2. 网络安全防护技巧:讲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预防网络病毒、识别网络陷阱等。

3. 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 良好网络行为习惯:强调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文明上网,拒绝网络欺凌等。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网络安全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防护技巧等。

2. 讨论:分组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4. 互动游戏:设计网络安全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网络安全资料和案例。

2. 设计好互动游戏和讨论题目。

3. 确保教学环境中有足够的网络设备和学生可以实践操作的平台。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网络信息安全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入主题。

2. 讲解网络安全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网络安全防护技巧,每组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5.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或者模拟攻击与防御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网络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感悟文章。

2. 调查家长或朋友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防护措施,了解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NAC及ASM介绍及其价值

NAC及ASM介绍及其价值

网络准入控制给用户带来的价值
整合
将所有入网终端设备真正加入杀毒软件和补丁服 务器的安全保护之下,同时利用NAC平台本身的漏洞 扫描能力,将终端设备的安全性融入网络管理制度的 规范之下,形成规范可靠的内网端点安全体系
管理
对于外来设备和新入网设备, NAC强大的认证机制能够识别出来 宾和正式员工,并协助新设备获得 入网权和合适的网络访问权限,从 而给管理者带来智能化的网络控制 和权限分配效能
• 与网络设备联动的准 入
ARP欺骗、微软NAP 802.1x 、EOU、portal
Appliancebased NAC
• 单台设备实现的准入
INBOUND、OUTBOUND
实施NAC的挑战
大量客户端 需要安装
•用户端资 源占用高
•终端用户对客 户端的反感
•维护不易
•无法充分利用 现有网络资源
•购买更多的网 络设备
国内首家准入控制实验室,安全准入公安部标准制定者。 国内首个无客户端准入实施案例,国内首个省、市、县三 级级 联准入部署案例。 国内无客户端准入控制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无客户端案 例部署点数超过5万点。 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合作单位,提供本地原厂 商服务,特殊需求能够定制开发。
产品优势
解决方案
$
$10,000,000 $20,000,000 $30,000,000 $40,000,000 $50,000,000 $60,000,000
网络内部的攻击和泄密 内部网络的破坏 病毒 黑客攻击
内部人员网络的滥用 计算机通信内容被截取
维护设备的损失
来自网络内部的破坏攻 击是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
2、 国内最丰富的安全检查项
3、 国内最完善的引导入网架构

简述信息物理系统 (CPS) 及其网络安全风险

简述信息物理系统 (CPS) 及其网络安全风险

简述信息物理系统(CPS) 及其网络安全风险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概念及其特点,其次简要概述了CPS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以及针对CPS的攻击及隐私泄露问题,并给出了典型的具体案例。

摘要: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概念及其特点,其次简要概述了CPS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以及针对CPS的攻击及隐私泄露问题,并给出了典型的具体案例。

当前关注的重点应当放在那些有针对性的专门攻击CPS系统并可能造成物理损害的网络攻击。

一、信息物理系统概述Cyber-PhysicalSystems(CPSs)即信息物理系统,它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信息物理系统这个概念与物联网概念相似,但与物联网相比,信息物理系统更注重强调控制。

CPSs这个词是2006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海伦·吉尔首次进行详细的描述,其认为信息物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核心(嵌入式系统)实现感知、控制、集成的物理、生物和工程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的功能由计算和物理过程交互实现。

此后得到美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随后各个国家都提出了相似的技术框架和相应的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

CPSs存在于众多嵌入式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物理系统的自动化行业,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化工生产、民用基础设施、能源、医疗、制造业、新材料和运输等领域。

CPSs主要包括3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为感知层、数据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控制层。

感知层主要是由传感器、控制器和采集器等设备组成。

感知层中的传感器是作为信息物理系统的末端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采集环境中的信息数据,并且定时的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之后作出相应的处理,再返回给物理末端设备作出相应的变化。

数据传输层主要是连接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主要实现的是数据传输,为系统提供实时的网络服务,保证网络分组实时可靠。

应用控制层则是根据认知结果,将物理设备传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可视化的客户端界面呈现给客户。

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教材

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教材

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教材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概念 (4)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4)1.1.1 个人信息安全 (4)1.1.2 企业信息安全 (4)1.1.3 国家信息安全 (4)1.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4)1.2.1 恶意软件 (4)1.2.2 网络钓鱼 (4)1.2.3 社交工程 (4)1.2.4 DDoS攻击 (4)1.2.5 数据泄露 (5)1.3 安全策略与防护措施 (5)1.3.1 安全策略 (5)1.3.2 防护措施 (5)第2章密码学基础 (5)2.1 密码学概述 (5)2.2 对称加密算法 (5)2.3 非对称加密算法 (6)2.4 哈希算法与数字签名 (6)第3章网络设备与系统安全 (6)3.1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 (6)3.1.1 基本安全配置原则 (6)3.1.2 路由器安全配置 (7)3.1.3 交换机安全配置 (7)3.1.4 无线设备安全配置 (7)3.2 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 (7)3.2.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7)3.2.2 常见操作系统安全漏洞 (7)3.2.3 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策略 (7)3.2.4 主机安全防护 (7)3.3 网络安全设备介绍 (7)3.3.1 防火墙 (7)3.3.2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 (7)3.3.3 虚拟专用网络(VPN) (8)3.3.4 安全审计设备 (8)第4章网络攻防技术 (8)4.1 扫描与探测技术 (8)4.1.1 基本概念 (8)4.1.2 常用扫描技术 (8)4.1.3 常用探测工具 (8)4.2 漏洞分析与利用 (8)4.2.2 漏洞挖掘技术 (8)4.2.3 常用漏洞利用工具 (9)4.3 防御策略与应对措施 (9)4.3.1 防御策略 (9)4.3.2 应对措施 (9)第5章恶意代码与病毒防护 (9)5.1 恶意代码概述 (9)5.1.1 恶意代码的定义 (9)5.1.2 恶意代码的类型及特点 (10)5.2 病毒防护技术 (10)5.2.1 病毒防护原理 (10)5.2.2 常见病毒防护技术 (10)5.3 勒索软件防护策略 (10)5.3.1 勒索软件概述 (10)5.3.2 勒索软件防护策略 (11)第6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1)6.1 防火墙原理与配置 (11)6.1.1 防火墙概述 (11)6.1.2 防火墙工作原理 (11)6.1.3 防火墙配置 (11)6.2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与应用 (12)6.2.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12)6.2.2 入侵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12)6.2.3 入侵检测系统应用 (12)6.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 (12)6.3.1 联动原理 (12)6.3.2 联动配置 (12)第7章虚拟专用网络(VPN) (13)7.1 VPN技术概述 (13)7.1.1 VPN的定义与功能 (13)7.1.2 VPN的分类 (13)7.1.3 VPN的典型应用场景 (13)7.2 VPN加密协议 (13)7.2.1 加密技术在VPN中的应用 (13)7.2.2 常见VPN加密协议 (13)7.2.3 加密协议的选择与配置 (13)7.3 VPN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13)7.3.1 VPN设备选型与部署 (13)7.3.2 VPN设备配置基本步骤 (14)7.3.3 VPN设备管理 (14)7.3.4 VPN设备故障排除 (14)第8章无线网络安全 (14)8.1 无线网络安全概述 (14)8.1.2 威胁类型 (14)8.1.3 安全挑战 (14)8.2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15)8.2.1 WEP (15)8.2.2 WPA (15)8.2.3 WPA2 (15)8.2.4 WPA3 (15)8.3 无线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5)8.3.1 加强无线接入点安全 (15)8.3.2 强化密码策略 (16)8.3.3 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 (16)8.3.4 安全监控与审计 (16)第9章应用层安全 (16)9.1 Web安全防护 (16)9.1.1 概述 (16)9.1.2 Web攻击手段 (16)9.1.3 Web防护策略 (16)9.1.4 Web应用防火墙 (16)9.1.5 与SSL/TLS (17)9.2 数据库安全 (17)9.2.1 数据库安全概述 (17)9.2.2 数据库访问控制 (17)9.2.3 数据库加密技术 (17)9.2.4 数据库防火墙 (17)9.2.5 数据库安全运维 (17)9.3 邮件安全与防护 (17)9.3.1 邮件安全概述 (17)9.3.2 邮件加密技术 (17)9.3.3 邮件认证与签名 (17)9.3.4 邮件过滤与防护 (17)9.3.5 邮件服务器安全配置 (17)第10章安全审计与应急预案 (17)10.1 安全审计概述 (17)10.1.1 安全审计的定义与作用 (17)10.1.2 安全审计的分类与标准 (18)10.1.3 安全审计的实施步骤 (18)10.2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8)10.2.1 安全事件概述 (18)10.2.2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18)10.2.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团队建设 (18)10.3 安全预案制定与演练 (18)10.3.1 安全预案概述 (18)10.3.2 安全预案的编制方法 (18)10.3.3 安全预案的演练与评估 (18)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概念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作为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指南

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指南

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指南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3)1.1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3)1.2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3)2.1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 (4)2.2 网络安全事件监测 (5)2.3 网络安全事件评估 (5)第三章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 (6)3.1 应急组织架构 (6)3.1.1 组织架构设立 (6)3.1.2 组织架构职责 (6)3.2 应急预案制定 (6)3.2.1 预案编制原则 (6)3.2.2 预案内容 (7)3.3 应急队伍培训 (7)3.3.1 培训目标 (7)3.3.2 培训内容 (7)3.3.3 培训方式 (8)第四章网络安全事件预警 (8)4.1 预警系统构建 (8)4.1.1 构建原则 (8)4.1.2 构建内容 (8)4.2 预警信息发布 (8)4.2.1 发布原则 (8)4.2.2 发布渠道 (9)4.3 预警措施实施 (9)4.3.1 预警响应 (9)4.3.2 预警培训与宣传 (9)4.3.3 预警系统评估与优化 (9)第五章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10)5.1 事件报告 (10)5.2 事件确认与分类 (10)5.2.1 事件确认 (10)5.2.2 事件分类 (10)5.3 事件应急处理 (10)5.3.1 启动应急预案 (10)5.3.2 临时处置措施 (10)5.3.3 调查取证 (11)5.3.4 处理攻击源 (11)5.3.5 恢复业务运行 (11)5.3.6 信息发布与沟通 (11)5.3.7 总结与改进 (11)第六章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技术 (11)6.1 系统隔离与恢复 (11)6.1.1 系统隔离 (11)6.1.2 系统恢复 (11)6.2 漏洞修复与加固 (12)6.2.1 漏洞修复 (12)6.2.2 系统加固 (12)6.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2)6.3.1 数据备份 (12)6.3.2 数据恢复 (12)第七章网络安全事件信息共享与协作 (13)7.1 信息共享机制 (13)7.1.1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13)7.1.2 制定信息共享标准 (13)7.1.3 明确信息共享责任 (13)7.2 协作单位沟通 (13)7.2.1 建立沟通渠道 (13)7.2.2 制定沟通计划 (14)7.3 跨部门协作 (14)7.3.1 明确协作职责 (14)7.3.2 制定协作流程 (14)第八章网络安全事件后续处理 (14)8.1 事件原因分析 (14)8.1.1 事件调查 (14)8.1.2 原因分析 (15)8.2 责任追究与整改 (15)8.2.1 责任追究 (15)8.2.2 整改措施 (15)8.3 应急响应总结 (15)8.3.1 总结报告 (15)8.3.2 修订应急预案 (16)8.3.3 信息化建设与安全防护 (16)第九章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 (16)9.1 演练策划与组织 (16)9.1.1 策划目标 (16)9.1.2 演练内容 (16)9.1.3 演练组织 (17)9.2 演练实施与评估 (17)9.2.1 演练实施 (17)9.2.2 演练评估 (17)9.3 演练结果分析与改进 (17)9.3.1 结果分析 (17)9.3.2 改进措施 (18)第十章网络安全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18)10.1 应急体系架构 (18)10.1.1 架构设计 (18)10.1.2 功能模块 (18)10.1.3 技术支撑 (18)10.2 应急资源整合 (18)10.2.1 资源分类 (18)10.2.2 资源整合机制 (18)10.2.3 资源整合平台 (18)10.3 应急能力提升 (19)10.3.1 人才培养与选拔 (19)10.3.2 技术研发与创新 (19)10.3.3 演练与评估 (19)10.3.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9)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受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及可用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应用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介绍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互联的重要方式,它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便利,还增加了各种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涉及到拥有隐私、商业机密和政府机密等敏感信息的个人、组织、政府和商业实体。

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及其重要性。

1.1 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预防、保护和恢复等措施,防止网络被非法入侵、篡改、窃听、破坏等形式的网络攻击和威胁,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1.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1 网络威胁网络威胁包括了网络病毒、木马、蠕虫、恶意软件等,能够使网络运行异常,甚至会造成数据丢失或泄露,给网络带来极大的威胁。

1.2.2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通过利用系统漏洞、入侵口和控制程式获得未经授权的访问权或控制权,使系统发生破坏、瘫痪和信息泄密等现象,对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1.2.3 网络欺诈网络欺诈包括假冒传统商业模式、盗取用户信息等,在互联网时代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损失,对网站身份、网页信息以及商业活动等设施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1.2.4 网络隐私网络隐私是信息时代有关隐私信息的泄露和保护,包括了个人、团队、机构和公司的隐私数据、通信过程以及数据存储。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使用,以及技术的分类和保护措施,以便保障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2.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通常可分为以下类别:2.1.1 认证技术认证技术用于确认用户身份,包括了口令认证、数字签名和生物识别等。

2.1.2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指通过密码算法处理计算机信息,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变得不可读,包括了对称密钥加密、非对称密钥加密和混合密钥加密等。

2.1.3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指通过软硬件设施,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检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现不规则数据就立即拦截,使恶意代码不能继续传播。

《2024年车联网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车联网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车联网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已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车联网通过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车辆与行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详细探讨车联网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车联网系统架构车联网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

1. 感知层感知层是车联网系统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对车辆、道路、交通等环境信息的感知和采集。

这一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实时获取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包括道路状况、交通信号、行人动态等。

此外,还包括对车辆自身状态信息的感知,如车速、油耗、轮胎压力等。

2. 网络层网络层是车联网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

这一层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网络、Wi-Fi等)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

同时,网络层还需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安全处理,保障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应用层应用层是车联网系统的最上层,主要负责将网络层处理后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使用。

这一层包括智能导航、自动驾驶、交通管理等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

此外,应用层还可以对车联网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关键技术研究车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车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车辆和环境信息的感知和采集。

目前,常见的传感器包括GPS、激光雷达、摄像头等。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车联网系统的实时感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车联网系统信息交互的关键技术。

目前,4G/5G网络和Wi-Fi是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要点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要点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要点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 (4)1.1 网络安全概念与重要性 (4)1.2 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 (4)1.3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4)第2章数据加密技术 (5)2.1 对称加密算法 (5)2.1.1 DES算法 (5)2.1.2 AES算法 (5)2.1.3 IDEA算法 (6)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6)2.2.1 RSA算法 (6)2.2.2 ECC算法 (6)2.2.3 DSA算法 (6)2.3 混合加密算法 (6)2.3.1 数字信封技术 (6)2.3.2 SSL/TLS协议 (7)2.3.3 SSH协议 (7)第3章认证与授权技术 (7)3.1 身份认证技术 (7)3.1.1 密码学基础 (7)3.1.2 密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身份认证方法 (7)3.1.3 生物识别技术 (7)3.2 认证协议 (8)3.2.1 常见认证协议 (8)3.2.2 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8)3.2.3 认证协议的设计原则与优化方法 (8)3.3 授权机制 (8)3.3.1 访问控制模型 (8)3.3.2 授权策略与表达语言 (8)3.3.3 授权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现与优化 (8)第4章网络边界防护技术 (9)4.1 防火墙技术 (9)4.1.1 防火墙概述 (9)4.1.2 防火墙的分类 (9)4.1.3 防火墙的配置与管理 (9)4.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9)4.2.1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概述 (9)4.2.2 入侵检测技术 (9)4.2.3 入侵防御技术 (9)4.3 虚拟私人网络(VPN) (9)4.3.1 VPN概述 (9)4.3.3 VPN的部署与运维 (10)第5章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10)5.1 网络流量分析 (10)5.1.1 流量捕获与预处理 (10)5.1.2 流量统计与分析 (10)5.1.3 异常检测算法 (10)5.2 入侵检测方法 (10)5.2.1 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 (10)5.2.2 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 (10)5.2.3 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 (11)5.3 入侵容忍技术 (11)5.3.1 容错技术 (11)5.3.2 安全协议 (11)5.3.3 安全存储 (11)5.3.4 安全模型与策略 (11)第6章恶意代码防范技术 (11)6.1 计算机病毒防护 (11)6.1.1 病毒定义与特征 (11)6.1.2 病毒防护策略 (11)6.1.3 病毒防护技术 (11)6.2 木马检测与清除 (12)6.2.1 木马概述 (12)6.2.2 木马检测技术 (12)6.2.3 木马清除技术 (12)6.3 勒索软件防护 (12)6.3.1 勒索软件概述 (12)6.3.2 勒索软件防护策略 (12)6.3.3 勒索软件防护技术 (12)第7章应用层安全防护 (13)7.1 Web安全 (13)7.1.1 SQL注入防护 (13)7.1.2 跨站脚本攻击(XSS)防护 (13)7.1.3 跨站请求伪造(CSRF)防护 (13)7.1.4 远程代码执行(RCE)防护 (13)7.2 数据库安全 (13)7.2.1 访问控制 (13)7.2.2 数据加密 (13)7.2.3 备份与恢复 (13)7.2.4 数据库防火墙 (13)7.3 应用程序安全 (14)7.3.1 安全开发 (14)7.3.2 安全测试 (14)7.3.3 安全更新与维护 (14)第8章无线网络安全防护 (14)8.1 无线网络安全概述 (14)8.1.1 无线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14)8.1.2 无线网络安全威胁 (14)8.1.3 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4)8.2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15)8.2.1 WEP协议 (15)8.2.2 WPA协议 (15)8.2.3 WPA2协议 (15)8.2.4 WPA3协议 (15)8.3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 (15)8.3.1 加密技术 (15)8.3.2 认证技术 (15)8.3.3 访问控制技术 (15)8.3.4 入侵检测技术 (15)8.3.5 VPN技术 (16)8.3.6 安全配置与管理 (16)第9章网络安全漏洞管理 (16)9.1 漏洞扫描技术 (16)9.1.1 常见漏洞扫描方法 (16)9.1.2 漏洞扫描器的选型与部署 (16)9.1.3 漏洞扫描实施与优化 (16)9.2 漏洞评估与修复 (16)9.2.1 漏洞风险评估 (16)9.2.2 漏洞修复策略 (16)9.2.3 漏洞修复实施与跟踪 (16)9.3 安全配置管理 (17)9.3.1 安全配置检查 (17)9.3.2 安全配置基线制定 (17)9.3.3 安全配置自动化管理 (17)9.3.4 安全配置变更控制 (17)第10章网络安全运维与应急响应 (17)10.1 安全运维管理体系 (17)10.1.1 安全运维管理概述 (17)10.1.2 安全运维组织架构 (17)10.1.3 安全运维管理制度 (17)10.1.4 安全运维技术手段 (17)10.2 安全事件监控与预警 (17)10.2.1 安全事件监控 (17)10.2.2 预警体系构建 (18)10.2.3 安全态势感知 (18)10.2.4 预警信息处理与响应 (18)10.3 应急响应流程与措施 (18)10.3.2 应急响应流程 (18)10.3.3 应急响应措施 (18)10.3.4 应急响应团队建设 (18)10.3.5 应急响应技术支持 (18)10.3.6 应急响应案例解析 (18)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1.1 网络安全概念与重要性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完整、保密和可用性得到保障的状态。

网规案例和论文题解答技巧

网规案例和论文题解答技巧

1. 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网络规划设计师要求考生深入掌握网络系统所涉及的各种理论、技术,来进行网络系统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本节介绍了案例分析与设计的解答技巧。

1.1 案例分析试题的要求案例是指在网络工程实践中某个真实记录或者客观的描述,通常是指在具体环境中的典型网络系统实践。

案例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工作过程的反映,是一个客观结果。

案例分析一般包含面对的问题及对解决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案例的问题一般从具有启发性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考查的是关键性的细节内容。

解决方案的分析与评价从网络系统的立项规划、实施过程、结果或者效益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是网络相关知识的罗列,更多的是就事论事,是对具体事项的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

案例分析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三个方面的能力:(1)考生是否具有熟练运用网络系统理论的能力。

(2)考生是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体现对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建设的促进作用。

1.2 案例分析试题的考查范围(1)试题考点范围相对固定。

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案例分析题主要在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优化、网络配置、网络性能分析与排错等几个方面命题。

(2)考查内容具体明确。

案例分析试题在考查问题的解决方案时,都是围绕网络系统实践中具体的软件或者硬件配置问题展开的,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同时兼顾基础理论的活学活用,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内容。

一般来说,案例分析试题的每一个小问题对应解决网络系统中实际存在的一个需求,要求考生针对不同的需求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考查范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

就命题方法来看,案例分析试题一般是从大纲到案例,是按照大纲要求加工整理出来的,试题从实际项目中经过加工整理,使题目具体“可考性”。

因此考生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要熟练运用。

②遵循网络设备规范。

网络系统实践和具体的设备是紧密相关的,案例中给出所有命令片段都是来自具体生产厂商的设备操作手册或指导性意见,因此考生要熟悉常用网络设备的安装、命令、配置、排错及规范等。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经验分享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经验分享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经验分享第1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4)1.1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4)1.2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4)1.3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目标与意义 (4)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 (5)2.1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5)2.1.1 法律层面 (5)2.1.2 法规层面 (5)2.1.3 标准与规范 (5)2.2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政策发展历程 (5)2.2.1 初创阶段(19942002年) (5)2.2.2 发展阶段(20032012年) (6)2.2.3 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6)2.3 国际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借鉴 (6)2.3.1 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 (6)2.3.2 欧盟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 (6)2.3.3 日本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 (6)第3章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6)3.1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6)3.1.1 问卷调查法 (6)3.1.2 安全检查表法 (6)3.1.3 威胁树分析法 (7)3.1.4 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 (7)3.2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7)3.2.1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7)3.2.2 风险管理策略与流程 (7)3.2.3 风险识别与评估 (7)3.2.4 风险控制与监控 (7)3.3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7)3.3.1 技术措施 (7)3.3.2 管理措施 (7)3.3.3 物理措施 (7)3.3.4 应急预案与响应 (8)第4章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8)4.1 防火墙技术 (8)4.1.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8)4.1.2 防火墙的关键技术 (8)4.1.3 防火墙的部署策略 (8)4.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8)4.2.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8)4.2.2 入侵检测技术 (8)4.2.3 入侵防御系统 (8)4.2.4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的实践应用 (8)4.3 加密技术 (8)4.3.1 加密技术基础 (8)4.3.2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9)4.3.3 数字签名与证书 (9)4.4 安全审计技术 (9)4.4.1 安全审计概述 (9)4.4.2 安全审计技术与方法 (9)4.4.3 安全审计系统的实践应用 (9)第5章网络信息安全漏洞管理 (9)5.1 漏洞的分类与等级 (9)5.1.1 漏洞分类 (9)5.1.2 漏洞等级 (9)5.2 漏洞检测与评估 (10)5.2.1 漏洞检测 (10)5.2.2 漏洞评估 (10)5.3 漏洞修复与防范策略 (10)5.3.1 漏洞修复 (10)5.3.2 防范策略 (10)第6章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1)6.1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分类与定级 (11)6.1.1 事件分类 (11)6.1.2 事件定级 (11)6.2 应急响应流程与组织架构 (11)6.2.1 应急响应流程 (11)6.2.2 组织架构 (11)6.3 应急响应技术手段与策略 (12)6.3.1 技术手段 (12)6.3.2 策略 (12)第7章网络信息安全运维管理 (12)7.1 网络信息安全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12)7.1.1 运维管理体系概述 (12)7.1.2 运维管理组织架构 (12)7.1.3 运维管理制度与政策 (12)7.1.4 运维管理能力提升 (12)7.2 网络信息安全运维流程与规范 (13)7.2.1 运维流程设计 (13)7.2.2 运维规范制定 (13)7.2.3 运维流程与规范的实施与优化 (13)7.3 网络信息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13)7.3.1 运维工具的选择与部署 (13)7.3.2 运维平台的建设与整合 (13)7.3.3 运维平台的功能与功能优化 (13)7.3.4 运维平台的安全保障 (13)第8章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与培训 (13)8.1 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3)8.1.1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概述 (13)8.1.2 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作用 (13)8.2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 (14)8.2.1 培训内容 (14)8.2.2 培训方法 (14)8.3 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与培训的实践案例 (14)8.3.1 案例一:某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实践 (14)8.3.2 案例二:某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实践 (15)8.3.3 案例三:某部门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实践 (15)第9章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评估与优化 (15)9.1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评估方法 (15)9.1.1 体系架构评估 (15)9.1.2 安全风险评估 (15)9.1.3 安全功能评估 (15)9.2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优化策略 (15)9.2.1 技术手段优化 (15)9.2.2 管理体系优化 (15)9.2.3 资源配置优化 (16)9.3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改进 (16)9.3.1 监控与审计 (16)9.3.2 事件响应与处置 (16)9.3.3 政策法规更新与培训 (16)9.3.4 技术研究与创新 (16)第10章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践案例分享 (16)10.1 行业实践案例 (16)10.1.1 案例背景 (16)10.1.2 实践措施 (16)10.1.3 实践效果 (16)10.2 金融行业实践案例 (17)10.2.1 案例背景 (17)10.2.2 实践措施 (17)10.2.3 实践效果 (17)10.3 互联网企业实践案例 (17)10.3.1 案例背景 (17)10.3.2 实践措施 (17)10.3.3 实践效果 (17)10.4 教育行业实践案例 (17)10.4.1 案例背景 (18)10.4.2 实践措施 (18)10.4.3 实践效果 (18)第1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1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国家利益、保障经济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

网络安全架构介绍及其案例分析

网络安全架构介绍及其案例分析

PPPOE接入控制技术
PPPOE拨号实现了一下功能: 第一: AAA 功能,也就是认证( authentication )、授权、 (authorization和记账(accounting)功能 第二:实现了IP地址的分配 第三:RADIUS系统记录了如下信息
用户名、密码 用户MAC地址和IP地址 用户上网时间和下网时间 用户的接入端口号或者VLAN 用户上网流量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原则(2)
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 益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 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较大损害。 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 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 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 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受到破坏 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 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PPPOE接入( LAN接入,RFC2516)
PPP RADIUS服务器
以太网络
GE IP
PPP
IP网络
IP
PPP
IP
PPP
接入服务 器(BRAS)
IP
PPP
IP
以太帧 Phy
以太帧 以太帧 Phy Phy 以太帧 二层帧 Phy Phy
1、这种模式下PC直接接到楼道交换机,PPP包直接封装在二层以太包中,楼 道交换机完成以太帧的帧头变化。 2、PPP: point to Point
信息安全模型
P2DR动态安全模型
Policy (安全策略)、 Protection (防护)、 Detection (检测)

互联网安全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互联网安全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3.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通过实施 高效的网络安全策略,减少员工 因网络安全问题而分散精力的情 况,提高工作效率。
政府级应用案例
总结词:政府机构通过使用互联网安全 管理系统,能够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利 益,维护社会稳定。
3.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伙伴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网络安全挑战。
2.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对网络安全 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减少损失并维 护社会稳定。
详细描述
1. 保障国家安全:通过监控和检测,及 时发现和应对网络威胁,保障国家安全 。
个人应用案例
总结词:个人用户使 用互联网安全管理系 统能够保护个人隐私 和信息安全,提高网 络使用体验。
详细描述
1.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通过加密和安全认 证等措施,确保个人 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
2. 提高在线购物体验 :通过安全的支付方 式和交易平台,让在 线购物更加放心和便 捷。
的行政停摆。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需要 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互联网安 全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政府更好
地管理数据和服务。
个人信息保护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互联网安全管理系统可有效监控和防范个人信息泄露,保护个人 隐私。
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通过互联网安全管理系统,个人可以了解自己的上网行为是否存 在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 更早地发现威胁并采取
灵活性。
相应的措施。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这些先进的技术正在改 变ISMS的运作方式,使 其能够更智能地识别和 预防安全威胁。
02
互联网安全管理系统架构与技 术
系统架构及组成
架构概述
互联网安全管理系统通常由防御层、控制 层和决策层三个部分组成。

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测试分析

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测试分析

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测试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web应用程序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和工作工具。

而B/S架构软件不仅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而且便于维护和更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B/S架构软件来进行业务应用。

但是,在使用B/S架构软件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

本文将从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测试分析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

一、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测试在使用B/S架构软件的过程中,安全性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安全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一般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进行的。

通过对软件进行安全性测试,可以有效的发现软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对软件进行一定的修复和加固,从而提高软件的安全性。

安全性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安全性测试数据库是B/S架构软件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包含着很多重要的数据。

因此,在安全性测试中,需要重点关注数据库的安全性。

通过数据库漏洞扫描,可以发现数据库中的各种安全漏洞,如SQL注入、文件上传漏洞等。

定期进行数据库安全性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这些问题。

2. 网络安全性测试B/S架构软件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运行和访问的,因此网络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网络安全性测试,可以确保软件能够有效的防范各类攻击,如DDoS攻击、SQL注入等。

同时,需要注意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3. 敏感数据安全性测试在B/S架构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处理或存储敏感数据的情况。

例如,用户登录信息、交易记录等都是非常敏感的数据。

因此,在安全测试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敏感数据的安全性,确保其受到有效的保护。

4. 业务逻辑安全性测试在B/S架构软件中,业务逻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安全性测试的一个关键方面。

业务逻辑安全性测试主要包括了对软件各项业务流程的测试,检查其是否受到安全漏洞的威胁。

例如,检查用户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逻辑、检查业务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基础篇)——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中心

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基础篇)——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中心

• 电子干扰(Electronic jamming)
– 用假信息来淹没信道。
• HERF枪,EMP炸弹
– 干扰电子电路,破坏通信与计算机系统。
• 视像窃换(Video Morphing)
– 篡改事实上的表现形式,破坏真实信息。
13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ical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of China
23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ical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of China
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
关于文化安全
作用点:有害信息的传播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及 传统文化的威胁,主要表现在舆论宣传方面。 外显行为:淫秽暴力信息泛滥、敌对的意识形 态信息涌入、英语文化的“泛洪现象”对民 族文化的冲击,互联网被利用作为串联工具, 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 防范措施:技术、法律、教育等多方面
21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ical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of China
2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ical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of China
主要内容
• 概念和基础
– 对安全问题的理解 – 安全问题的分类及其对应的技术手段
• 当前安全威胁的特点和趋势 • 关于应急响应

安全涉及到各个层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和容灾备份
徐建锋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提纲
背景概述 安全理念和模型
安全关键技术
安全运营管理体系
背景概述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
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
要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
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 技术指南 “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核心是对信息安全分等级、按标 准进行建设、管理和监督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原则(1)
(一)明确责任,共同保护。
通过等级保护,组织和动员国家、法人和其他组织、公民共同参
与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各方主体按照规范和标准分别承担相应的、 明确具体的信息安全保护责任。
提纲
背景概述 安全理念和模型
安全关键技术
安全运营管理体系
网络安全建设模型- P2DR模型
信息安全生命周期- PADIMEE™模型 ( 1)
PADIMEE™ 是安氏公司提出的并被业界广泛认同的信息安
全生命周期方法论,它建立在BS7799 / ISO17799之上
七个核心
策略(Policy) 评估(Assessment) 设计(Design) 执行(Implementation) 管理(Management) 紧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教育(Education)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等级(1)
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 适用于一般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 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 适用于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 设和公共利益的一般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 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 一定损害。
变化和演进,以及当前主要的安全需求;
第二维维安全对象描述,提供将安全对象按类型和层
次划分方法论,达到能够更清晰和系统地描述客观安 全对象地安全需求;
第三维为能力来源维,主要描述能够提供满足安全对
象相关安全需求的防护措施的种类和级别
安全产品与ISAF的关系
网络边界 网络基础设施 计算环境 支持性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原则(2)
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 益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 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较大损害。 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 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 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 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受到破坏 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 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UTM Network based
Firewall
SOC
IDS UTM Host based
Security services
ISAF安全需求
保密性 谁能拥有信息 保证秘密和敏感信息仅为授权者享有。 完整性 拥有的信息是否正确 保证信息从真实的信源发往真实的信宿,传输、存储、处理中未被删改、增添、替 换。 可用性 信息和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使用 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可为授权者提供服务而不被非授权者滥用。 可控性 是否能够监控管理信息和系统 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授权认证和监控管理。
(二)依照标准,自行保护。
国家运用强制性的规范及标准,要求信息和信息系统按照相应的
建设和管理要求,自行定级、自行保护。
(三)同步建设,动态调整。
信息系统在新建、改建、扩建时应当同步建设信息安全设施,保
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因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应用类型、 范围等条件的变化及其他原因,安全保护等级需要变更的,应当 根据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重新确定信息系统 的安全保护等级。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应按照等级保 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信息安全生命周期-PADIMEE™模型(2)
安全保障模型(ISAF)
ISAF—四大防御领域 ISAF—安全保障模型 网络边界
安全对象 防御领域
技 术
人 子领域
管 理
网络基础设施 计算环境 支持性基础设施
信息资产
ISAF模型三维描述
ISAF模型用三维来描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结构
第一维是安全需求维,主要阐述信息安全需求的不断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原则(2)
四、指导监督,重点保护。 国家指定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通过备案、指导、检 查、督促整改等方式,对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信息 安全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国家重点保护涉及国家 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 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家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党政机 关办公系统);财政、金融、税务、海关、审计、工 商、社会保障、能源、交通运输、国防工业等关系到 国计民生的信息系统;教育、国家科研等单位的信息 系统;公用通信、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信息网络中的 信息系统;网络管理中心、重要网站中的重要信息系 统和其他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模型
P2DR动态安全模型
Policy (安全策略)、 Protection (防护)、 Detection (检测)
和Response(响应)。
PADIMEE模型(安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生命周期模型)
Policy(安全策略)、Assessment(安全评估)、Design(设计/
方案)、 Implementation (实施 / 实现)、 Management/Monitor (管理 / 监控)、 Emergency Response (紧急响应)和 Education (安全教育)
ISAF模型(安氏信息安全保障模型)
Information Security & Assure Framewo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