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的思考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内容重构及教学路径的探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内容重构及教学路径的探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以“听说读写”为基本教学内容的模式,将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群这种全新的组织方式加以呈现。
任务群按照内容的整合程度不断提升,由基础到拓展共划分为三个层面,其中位居中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与读写紧密相关的任务群组成。
一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思辨与思维训练常被教师所忽视,或者说大部分语文教师一直将思辨读写与文学读写、实用性读写同步进行。
而本次新课标将其单独列出,足可证明培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要性,这也将成为各位学者和一线教师今后着重研究的方向。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明确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关键阅读行为和具体思维方法的指导,学生应当养成好奇、质疑、批判、反思等重要思维倾向,达到负责任的理性表达态度和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的理性表达水平要求。
逻辑思维作为理性思维能力中的基础和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的声音始终微弱。
因此,若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借助逻辑学视角对新课标中提出的学习与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统编教材中的文本进行解读,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刻化和理性化。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逻辑思维元素的解读逻辑思维指人以理性的思考方式去认知现实,并运用归纳、对比、假设等思维方式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逻辑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法、因果思维法。
将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各学段应开展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与阅读内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建议三部分对应整合,从逻辑学视角对新课标进行重新解读后可以得到表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课文数量又明显偏少。
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思维能力更多的是作为隐形目标潜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可知教材对思辨阅读和表达的要求从低段至高段逐渐明晰,但在高段也不作过多超出学生能力的要求。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浅探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浅探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除了要能够理解文章语句的表面意思,还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即想要表达的本意。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学生达到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提炼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无法办到的。
这里所说的严密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被称为理性的思辨能力,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是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必要的指导作用,还要重视让学生发挥阅读的自主性。
为了让学生发挥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手段——“在这篇文章中你更加喜欢哪一句话,或者更加欣赏文中的那一段文字?”然后由学生随机的浏览完课文,从中随便选择出一段自己认为较好的文字就交给老师,就算草草的完成了任务,随之这节阅读课也就宣告结束。
在这样抛开原有文本纹路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根本无法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久而久之也就无法形成基本的逻辑顺序思维意识。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九寨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这段话中的每一句都描写了一处景色,描写的非常到位。
如果学生单独的止步于对每一句话的理解,而忽视对梳理其描述的先后顺序,那么就无法明了这样写的真正用意。
一、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小学中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梳理工作,学生只有将文章的基本思路理顺,对文章的理解才能不仅仅流于表面。
例如在课文《小草与大树》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了解的写作顺序,首先让学生在细节上感悟对勇气和坚持的理解,然后再回归整体梳理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先写家庭不幸,艰难谋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题目是小草与大树;再写立志写诗,遭遇打击,让学生思考什么叫抗争和勇气;最后写反思权衡,开拓新路,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坚持和胜利。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
在思辨性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 本进行评价和反思,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阅读科普读物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书中的知识进行验证和思考,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够 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思辨性表达的教学策略
1、创设宽松的表达氛围
要让学生喜欢表达,首先要为他们创设宽松的表达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表达话题,如生活中的趣 事、喜欢的动物、旅游经历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等形 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
目录
01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和习惯
02 二、提供阅读材料
03 三、传授阅读技巧
04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 外阅读
05 参考内容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个体至关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本次演示将探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 水平提供有益的启示。
3、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文章等,拓宽 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为思辨性 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阅读材料,注重文本的 选择,增加思想内涵
1、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 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生动情节和插 图的儿童读物;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文学名著、科普文章等。
谢谢观看
三、总结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养 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深入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创设宽松的表达氛围、培 养表达能力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 力水平。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路径之一,具有开阔学习视野、丰富知识储备的作用。
在阅读时融入自身的思考,深入分析文本的字词句段,对于提升阅读学习效率,增强阅读学习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思维的重要性,将教学重点放在文本语言上,使学生在分析语言时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构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价值(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勤学好问的重要性。
只有让学生“好问”,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使用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只能增加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使其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
构建小学语文思辨课堂,可以将师本化的教学课堂转化为生本化的课堂,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其在课堂上体验独立思考、主动提问、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其语文阅读学习意愿,为提升学生的才能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被提出,培养小学生语言构建素养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常规的说讲式阅读课堂只能使学生机械朗读、记忆文章的字词、语句,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语言的内涵,导致其在应用词语时出现错误,造成词不达意的问题。
构建思辨式语文阅读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探究、思辨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反复思考、赏析词语的真正含义,以及词语在语言表达中起到的作用,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思辨式阅读课堂中,学生实现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内化、迁移和应用,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提升[2]。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缺乏思辨性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课文的生字、生词、语句教学当中,忽视了对课文内涵的探究,使学生的感知思维、逻辑思维、评价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
这样的课堂抹杀了学生创新、创造的天性。
通过构建思辨性的语文阅读课堂,学生不仅能够从多角度解读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含义,还能在推理、讨论、质疑、反思的个性化思考过程中深刻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
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策略,帮助教师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文章主题、作者意图、细节理解等方面。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帮助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文章中的信息。
2. 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与学生分享相关的故事、实例或者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等部分。
通过分析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辨和分析。
4. 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者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和观点。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文章中的各种观点和观点的背后逻辑。
5.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思考不同的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6.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互动讨论: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互动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同时,互动讨论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表达。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思辨性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关注言语表达 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
关注言语表达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一、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思辨、表达和处理信息的人才。
而语文课程中,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本文展开对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的探讨,以及实现思辨性阅读的方法。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定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即通过阅读,使学生从多角度、主观、客观、对比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如何正确有效地获取信息并进行思考,就尤其需要思辨性阅读来帮助学生,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的主动理解、理性思考、判断和表达能力。
通过思辨性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1. 主动理解策略主动理解便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去阅读,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建立自己的连锁思维,去理解和为所欲为。
主动理解策略即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现有的知识和思考去建立复杂的认知。
如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图片、碎片的引发、以及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增强自己对文本的认知。
2. 对比分析策略对比分析策略即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获取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这样一来,学生将不仅仅是单纯阅读,而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将现实生活和文本的情节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3. 主观表达策略主观表达策略即是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文本的感想,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本,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价值与策略
针对文本形式提问
教师可以从文本形式入手,提出 一些关于文本结构、语言表达等 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本
的形式之美。
针对文本主题提问
教师可以从文本主题入手,提出 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 生对文本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深入
的思考和探讨。
精选可使用的思辨材料
01
选择具有思辨性的文本
教师应选择具有思辨性的文本,这些文本通常包含一些具有争议性或多
思辨性阅读教学不仅关注文本内容, 还注重文本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 背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
02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
基于教材明确目标指向
深入研读教材
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文 本的内涵、结构和特点,把握文 本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和语文知
识。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
和要点。
促进思维可视化
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可视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文本内容。
激发创新思维
03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和
想象力。
05
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明确教学目标
思辨性阅读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价值与策略
目 录
•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价值 •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 • 创设思辨情境,引导讨论质疑 • 品析词句,挖掘语言文字隐含的特殊内涵 • 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01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价值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思辨性阅读则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思辨性阅读指的是通过阅读理解和思考,分析和判断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并加以批判性的反思和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想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乐趣。
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作品的背景故事,或者与学生分享作者的创作心得,来增加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投入和理解深度。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为后续的思辨性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时,学生需要学会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教导学生如何运用“为什么”、“怎么样”、“是不是”等问题词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交流思考。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辨能力。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思辨性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对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作品的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思辨性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语文作品的阅读分析,还需要学生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的知识来解读文学作品。
通过跨学科思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表达能力思辨性阅读不仅仅是对作品内容的思考和分析,还需要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思辨性阅读以其独特的思考和分析性质,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解读文本,更要求他们批判性地思考文本中的主题、角色、事件和观点。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技能,以及对于复杂社会现象的洞察力。
本文将以思辨性阅读为例,探讨语文思辨教学的人文指向。
思辨性阅读是一种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读者通过推理、判断和质疑,理解和解读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
这种阅读方法不仅需要读者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便对文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文本。
思辨性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思辨性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的社会洞察力。
培养人文素养:思辨性阅读教学强调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这其中就包含了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
通过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人文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提升思考品质:思辨性阅读教学强调对文本的批判性思考,这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提升他们的思考品质。
塑造价值观:通过思辨性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社会参与:思辨性阅读教学鼓励学生社会问题,参与社会讨论,这可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语文思辨教学的人文指向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文素养、提升思考品质、塑造价值观和促进社会参与等方面。
而思辨性阅读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重视和研究。
通过加强思辨性阅读教学,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能,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小学语文的思辨性阅读是指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和解析文本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和观点的阅读方式。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文本的真正含义,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生应该学会提问。
提问是思辨性阅读的起点,也是思考的开始。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文章内容的,如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问题;也可以是关于作者意图和观点的,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是什么态度等问题。
通过提问,学生可以更好地深入理解文章,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学生应该善于分析。
分析是思辨性阅读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分析文章的要点和关键词,找出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还要学会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态度。
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真正含义。
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观点。
思考是思辨性阅读的核心环节,也是形成独立意见和观点的基础。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还要学会用事实和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培养谨慎、客观和全面的思维能力。
通过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形成独立的思维和观点,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生应该互相交流和讨论。
交流和讨论是思辨性阅读的补充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和同学一起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互相启发和借鉴,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实践中应该学会提问、分析、思考和交流,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观点。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辨别信息真伪、分析问题原因等能力的策略。
这些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自我引导,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思辨性阅读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在阅读之前,先用引人入胜、新奇有趣的开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通过提问,学生可以思考文章的核心问题、逻辑关系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比如:文章主要想要表达什么观点?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观点?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思考的能力。
三、判断信息真伪在当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真伪需要我们进行判断。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辨真假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不同观点的文章和消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对不同信息的鉴别能力。
教师还要教授学生一些常见的鉴别手段,如查证来源、对比多个信息源、调查事实真相等,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分析问题原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产生原因,进一步理解问题的本质。
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学生可以加深对问题的思考,为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五、学会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是思辨性阅读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学习归纳概括,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观点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日益完善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语文教育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思辨性阅读策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思辨性阅读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分析、比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学习策略。
本文拟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索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和实际应用。
一、思辨性阅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思辨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知、分析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思辨性阅读不仅是被动接受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更是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思辨性阅读策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思辨性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思辨性阅读,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理解阅读材料,从而增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思辨性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使他们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辨性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的实施方法1. 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可以包括课外读物、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读物等,内容涵盖人文、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教学案例、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分析阅读材料,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分析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的空间,让他们在预测、提问等过程中形成思辨意识,并逐步发展思辨能力,进而提高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要点(一)在阅读中态度要谨慎思辨性阅读的第一个要点为态度要谨慎,即忠于文本、真正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核心观念以及逻辑结构。
首先,学生要在阅读中准确地理解文本。
这里所说的“准确”,是指不违背作者的意图,既不能根据主观经验先入为主地解读文本,又不能用没有根据的观点来看待文章。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定位,为学生创造独立阅读的空间,让他们主动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解读。
其次,学生要在阅读中深入地理解文本。
作者在创作文本时,通常会在文中融入自己的观点。
因此,要想理解文本内容,就要观照全文,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有效信息,为开展辩证思考和深度探索积累材料。
最后,学生要有根据地分析文本。
与体验式阅读不同的是,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有依据,比如在提炼出文本的观点后,学生要在文本中找到能够支撑自身观点的证据。
(二)在阅读中策略要多样思辨性阅读的第二个要点为策略要多样,即根据阅读的进度和需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取信息。
一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等方式,提炼文本中的重点信息、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还可让学生利用可视化手段,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展现文本中各个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另一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替换、对比等阅读策略,对文本中的某些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替换,在替换后与原文进行对比,以此明确关键词、关键句的实际含义和真实价值,从而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撑。
(三)在阅读中思维要活跃思辨性阅读的第三个要点为思维要活跃,即要时刻保持质疑、思考的状态。
在阅读时,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与文本进行互动,聚焦文本的内容、逻辑结构,找出文本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层的思考和阅读。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是指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
下面将从读前准备、阅读过程和阅读后评价三个方面,介绍几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一、读前准备1. 建立阅读目标:在阅读之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阅读目标,明确读物的主题和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预测故事情节、猜测主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激发背景知识: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
通过观察图片、回忆经验等,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一定了解。
3. 设定思考问题:在阅读前,老师可以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
提出关于主题的问题、情节发展的问题、人物性格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
二、阅读过程1. 主动推测字词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其意思。
通过结合前后句的意思、使用词典等方式,推测出字词的意思。
2. 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判断作者对事物的看法。
通过分析作者的叙述方式、用词选择等,判断作者是否正面、负面或中立。
3. 分析文本结构和逻辑关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理解文章的脉络和逻辑思路。
通过观察标题、段落标志词、过渡词等,确定文章的主题、段落之间的关系等。
4. 提问与回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自己回答。
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在小组讨论或与同学互动中,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三、阅读后评价1. 总结归纳主要内容:阅读后,学生可以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填写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文章的核心内容整理出来。
2. 分析文中观点和立场:阅读后,学生可以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立场,并进行评价。
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支持,或者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是指通过思考和判断,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阅读方法。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是思辨性阅读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发问题,提出挑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在阅读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提供问题,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并进行思考;或者通过展示有趣的图画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是思辨性阅读的基础。
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和篇章理解。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比较能力,让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并将不同的观点和事物进行比较。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思辨性阅读的核心。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阅读课堂中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还可以让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看是否有道理或者是否存在偏见。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包括激发思考欲望、培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培养判断能力。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水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辨析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学生。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指的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思辨性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信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围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比如:“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思考的习惯,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思辨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文本中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针对其中的一些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
教师可以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篇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
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讨论课文中的一些问题或观点。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思辨性阅读策略。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辨性阅读案例,让他们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思辨性阅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好地运用思辨性阅读策略。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经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问、分析、讨论和分析案例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文阅读不仅仅是理解文
字的表层意义,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
因此,
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阅读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树立正
确的阅读观念,并使他们逐渐产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步,只有激发了小学生
对阅读的热情,才能对思辨性阅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阅读和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
分了解文本背景、语言特点、情境等,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思维深度,培
养思辨性阅读能力。
还可以通过设定问题,激发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如,小学生在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文章语言特点和文章内容特点,提出一
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文素养。
另外,在思辨性阅读中,可以通过对本文与其他类似文本的比较研究来加深理解。
如,宝玉吃莲子是《红楼梦》中一个著名的场景,学生在阅读时可以通过比较探究《红楼梦》
中其他场景的特点,思考不同场景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理解以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
思考。
最后,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语文阅读,但同时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小学生在日常阅读中
应用,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加强语文能力和思辨能力。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是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
思辨性阅读是指学生不仅仅能够理解阅读材料表面的意思,还能够深入思考、分析、评价和推理其中的实质和内涵。
通过思辨性阅读,小学生能够开启思维的大门,拓展知识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语文理解和写作水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第一,提问策略。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设计一系列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给学生读一篇文章,引导他们思考作者的观点、立意和态度,或者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等。
通过提问策略,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归纳总结策略。
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够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整理、梳理、归类,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材料中的主要观点、论据和例证等整理成表格、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通过归纳总结策略,学生能够提高信息处理和整合的能力,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四,拓展延伸策略。
通过拓展延伸,学生能够进一步扩展阅读材料所涉及的领域和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查询和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思辨性阅读。
在阅读《小猴子捞月亮》这个寓言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月亮和太阳的故事,并进行思辨性的讨论。
通过拓展延伸策略,学生能够丰富阅读材料的内涵,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第五,开放讨论策略。
开放讨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讨论一篇文章时,可以提问“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和立意是怎样的?”、“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多元思考的能力。
通过开放讨论策略,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理解和表达的水平。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阅读材料,并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的有效手段。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单向传递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中一项关键的教学重点就是思辨性阅读。
在现代社会,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比所掌握的知识更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在读书中掌握并加强自己的思维模式。
小学语文教育中,思辨性阅读是指教授学生通过反思、分析、综合排除等思维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的过程。
当学生学会思辨性阅读后,他们将拥有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而更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小学知识教育中的思辨性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提高文化素养: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必然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先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文化感知能力。
教师应通过语文课堂的文化教育和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化的味道。
2. 加强表意能力:对于孩子们而言,增强阅读速度和流畅度的同时,也必须强调阅读的表意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提高语文的表意能力,突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3. 引导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只看表面,不去深入思考问题。
因此,阅读教育要引导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重点以及作者的倾向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 培养情感阅读能力:情感阅读是一种从作者的情感状态,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阅读、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在情感阅读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感性理解去体悟文章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教授学生情感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中应该主动思考,尤其是在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时,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逐渐掌握思辨性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的思考
摘要:思辨性阅读关注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形成,侧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呼唤思辨性阅读,需要对思辨性阅读有明确的定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阅读素养;思维导图
“思辨”一词出自《礼记》的“学问思辨行”,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思辨性阅读涉及思维方式,知识有可能被忘记,理解也可能被修正,但思维方式却是相对稳定的。
“思辨性阅读”强调“阅读”是关键,“思辨性”是方式方法,是要在阅读活动中关注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形成,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或某个观点的接受。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意义
所谓思辨,即思考与分辨。
一个人思辨能力的具备与否也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够精准地、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辨析,也正说明思辨能力是对知识的分析与综合判断,进而能够得出新结论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当中,学生要想对文章语义有所理解,对其言外之意有所把握,能够从含蓄内敛的文字中提炼出作者的本意与态度,若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单纯凭借对语言的感觉是难以透过文章的表层意思去准确掌握其实质与规律的。
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以此去强化学生的逻辑性思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为深刻的理性解读,进而精确地掌握文章的表达特点与规律,促进其思考与分辨能力的深刻、灵活、敏捷与独创,刺激并提高学生的思维潜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的相关策略
(一)教学呼唤思辨性阅读
1. 课堂教学需要思辨性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视对课本知识的传授。
每一学期的课文
阅读内容一般不超过30篇。
文本的数量少、容量小、思想浅。
同时,教学内容的确定还常常陷入“模模糊糊”的处境,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不高。
思辨性阅读就是要改变低水平简单重复的阅读现状,增加课堂思维流量,引领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来主动阅读,要求学生动脑筋而非暧昧地动感情,有思考而非简单地有感觉。
2. 数字时代需要批判性思维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给阅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很多人逐渐失去了静心阅读的耐力,不自觉地滑入了读图时代,积累与内化的能力正慢慢消失。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如果没有思辨性阅读的方法,缺乏批判性思维,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这样
的阅读只能是一种伪阅读,甚至是一种使阅读者迷失方向的危险阅读。
(二)放眼整体,梳理有序脉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有部分教师解读过度,简单地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放任学生对哪一节感兴趣就阅读哪一节,待学生随意阅读过后,教师粗略地讲几句便结束了。
这种模式的阅读教学与文本原有的文路偏差太远,导致学生难以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也使得学生基本逻辑顺序混乱。
比如,在阅读教学《九寨沟》这篇文章时,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去描绘九寨沟的美景:“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倘若教师只让学生自主欣赏,那么学生则很难发现这一段三句话的逻辑顺序,也无法发现这些景色实际是按照方位顺序层层递进来描写的。
(三)打破原知,欣赏独特魅力
每一篇优美文章的写作都是语言的创造,而语言创造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对普通的句子进行千锤百炼,进而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与光芒。
虽然作家们使用的语言是同一种具体的句式,字词都极为有限,但不同作家有着自己不同的?Z 言表达方法,便使得写出来的作品都具有新颖独特的魅力。
(四)逐步深入,触及深刻境界
在文学作品当中,有许多语言表达都较为含蓄内敛,这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要求,也是作者对读者理解能力和欣赏要求的信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教师则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引导,带领学生在文章中进行“遨游”,经过反复咀嚼去获得深刻体会。
比如,在阅读讲解《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时,其中有一段话“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显得意蕴深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滴水”场景展开联想,而学生能够联想到的无非是珍惜水资源、不能浪费水等以“水”为主体的启发。
而文章的滴水穿石在作者联想中却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人的奋斗过程,这其中的深层次内涵则需要教师带领小学生逐步深入去理解、去思考、去品鉴。
在进一步的阅读教学中,师生还会发现许多的画面,比如“李时珍尝百草图”、“爱迪生实验研究图”、“齐白石作画图”等。
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最后告诉学生,制订目标要专一,只有不断地坚持,不半途而废,才能够实现心中最初的梦想。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便可使其思辨力与鉴赏力得以增强,进而能够充分且
深入地感知、理解、鉴赏文本,产生新的视界,在思辨性阅读当中去发现文本的独特之美,对其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最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为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在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后所进行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精神素养、语言品质、逻辑思辨能力与文化思辨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以平视的角度去阅读文本,对其中文字与内容进行反思、质疑、思考与辨别,让阅读变得更为理性,发掘出其中潜藏的新知。
参考文献:
[1]孙静.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J].关爱明天,2016,(05):451-452.
[2]吴格明.语文教学应当倡导思辨性阅读[J].语文学习,2015,(01):14-17.
作者简介:
张子模,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部县窑场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