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设计: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初期,需要进行概念
设计,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结构等需求。
这个阶段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方案比较和选优等工作,确定系统的整体框架和设计指标。
2. 结构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和电气结构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要考虑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要求,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机构和零部件等。
电气结构设计要考虑系统的电力和信号传输等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驱动器和控制器等。
3. 控制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需要针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控制算法的设计。
根据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参数调节方式,设计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4. 效能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效能设计包括能量利用和噪
声控制等。
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能量的损失和转化效率,提高系统的能效。
同时,要对系统的噪声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和控制,减少系统产生的噪声。
5. 可靠性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是确保系统正
常工作和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要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评估,识别可能的故障模式和失效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涉及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控制设计、效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控制要求和效能指标,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一体化和优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章
39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
(3) 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
图3.37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
40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
3.5.4 离散系统的性能分析
图3.38平面的映射关系
Bem N1 Bm N BL 2
2
J em
N1 Jm N JL 2
c (s) r ( s ) R B s (1 T s )(1 T s ) K K s K AK N 1 a em a em b i s i
图3.26 理想采样开关后所得的采样脉冲序列 18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
19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
20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
(2)信号采样的数学描述 1)脉冲函数的采样性质 ●脉冲函数…如图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
…………………………………………………… (3.59)
●脉冲强度
……………………………………………………(3.60)
(3)保持器 保持器:将离散的采样信号恢复到原连续信号的装置。 理想的保持器如图3.28所示频谱的低通滤波器。
零阶保持器:将前一个采样时刻的采 样值………保持到下一个采样时刻 ………,如图3.29所示。
3.28 理想保持器的频谱
3.29应用零阶保持器恢复的信号
31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
零阶保持器:将前一个采样 时刻的采样值………保持到 下一个采样时刻……..…,如 图3.29所示。零阶保持器的时 域函数: …………………………(3.71) ………. 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 …………………………(3.73) ……… 零阶保持器的频谱特性如图 所示。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
1. 直流电动机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PLC控制系统
工作任务1 机械手的PLC控制
• 2. 启动运行 • 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按照下降→夹紧(延时1 s)→上升→右移 →下降→松开(延时1 s)→上升→左移的顺序依次从左向右转送工件。 下降/上升、左移/右移、夹紧/松开使用电磁阀控制。 • 3. 停止操作 • 按下停止按钮,机械手完成当前工作过程,停在原点位置。 • 任务分析 • 根据控制要求,按照工作方式将控制程序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 部分为自动程序,包括连续和单周期两种控制方式,采用主程序进行控 制;第二部分为手动程序,采用子程序SBR-0进行控制;第三部分为自 动回原点程序,采用子程序SBR-1进行控制。
返回
14.1.1 火箭弹装配的主要技术
1.基本要求 2.全部零件结合的正确性 3.全部零件结合的可靠性 4.点火系统安全可靠 5.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长储性 6.全弹质量须满足产品图要求
返回
14.1.2 火箭弹装配的主要内容
火箭弹一般可分为引信、战斗部、发动机、稳定装置四大部件。这些 部件又包含有各种零、部件。 部件装配是指战斗部、发动机、稳定 装置等部件的装配(包括其构成的组合装配)。全弹总装就是把各大部 件结合在一起的装配。
模块三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PLC控制系统 设计、安装与调试
• 工作任务1 机械手的PLC控制 • 工作任务2 机电一体化分拣系统的PLC控制
工作任务1 机械手的PLC控制
• 任务引入 • 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很多工作要用到机械手,机械手动作一般 采用气动方式进行,动作的顺序用PLC控制。如图3-1所示。 • 一、控制要求 • ① 工作方式设置为自动/手动、连续/单周期、回原点; • ② 有必要的电气联锁和保护; • ③ 自动循环时应按上述顺序动作。 • 二、工作内容 • 1. 初始状态 • 机械手在原点位置,压左限位SQ4=1,压上限位SQ2=1,机械手松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种将机械结构、电气控制、传感器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的工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电气设计有所不同,它要求设计人员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从机械、电气、传感器、控制、计算机等多个方面考虑,才能实现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通常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结构设计、电气控制设计、机械设计及系统软件编程等几个方面。
其中,系统需求分析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需要通过对用户需求、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等进行分析,来确定系统的技术方案和设计目标。
系统结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第二个重要环节。
在系统结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机械、电气、传感器、控制及计算机等相关因素,以确定最佳的系统结构和指标要求。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设计人员通常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电气控制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关键部分,能够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工作效率。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不同的电气控制器和传感器,以实现针对不同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多功能控制。
在进行电气控制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先制定控制策略,然后选择适合的电气控制器和传感器设备,并设计相应的电路和软件程序,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机械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刚度、精度、寿命等因素,并与电气控制和计算机等相关组成部分进行整合,以满足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
设计人员还需要运用CAD软件等工具,完成机械结构的三维建模和分析等工作。
系统软件编程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进行系统软件编程时,设计人员需要运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如C、C++、Java等,来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要求。
为了达到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效率,设计人员还要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等相关工作,确保系统在生产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
总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能强的工程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多学科技能,以实现高效、精确、智能化的生产过程和产品。
第五章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及其模块电路设计
图5-1 专用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微控制器的选择
一、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人们经常提到“微机”这个术语,该术语是三个概念的 统称,即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处理器简称μP或MPU或CPU,它是一个独立的芯片,内 部含有数据通道、多个寄存器、控制逻辑部件、运算逻辑部 件以及时钟电路等。 微型计算机简称μC或MC,它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加上 ROM、RAM、I/O接口电路、系统总线以及其他支持逻辑电 路所组成的计算机。如果以上各部分均集成在一个芯片,那 么这个芯片就叫微控制器,简称MCU,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单片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简称MCS,一般将配有系统软件、外围设 备、系统总线接口的微型计算机称为微型计算机系统。 本节主要针对机电一体化设备专用微机控制系统,来讨 论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的选择。
集成稳压器的功能是将非稳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稳 定的直流电压。集成稳压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串联型 稳压器、并联型稳压器和开关型稳压器三种。其中开 关型稳压器的效率最高,可达70%以上,但其输出电 压的纹波较大;并联型稳压器输出电流小,但是电压 的稳定度高,主要用来作电压基准;串联型稳压器的 效率虽较低,但其输出电流范围较宽,主要用于低电 压、小电流的场合,比如,给控制系统的主机电路供 电等。
1)三端固定正电压稳压器 常用型号为7800系列。图5-2是7800稳压器的 外观图和元件符号,图a为金属封装,输出 电流较大;图b为塑料封装,输出电流较小; 图c是7800稳压器的电路符号。7800系列正 稳压器常见的标称输出电压有+5V、+6V、 +8V、+9V、+12V、+15V、+18V、+20V、 +24V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7章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
1
9.1 系统原理方案设计
一、功能分析设计法
一切从系统的功能出发, 将设计任务抽象化 1、为什么要抽象化?
复杂的设计 分析 抽象 简单的模式
突出基本的、必要的 要求,摈弃偶然情况 和枝节问题,便于抓 住设计问题核心
避免构思方案前形成 的条条框框,放开视 野,寻求更为理想的 设计方案
此外还有一些原则,如:合理力流原则、变形协调原则、 变形最小原则、平均效应原则、稳定性原则等。
18
9.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
机电一体化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的附加 价值,因而附加价值就成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综 合评价指标。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内容 :
机电一体化系统
高附加价值化
主功能
高性能化
样机的试验分为实验室试验和实际工况试 验,通过试验考核样机的各种性能指标是否 满足设计要求,考核样机的可靠性。如果样 机的性能指标和可靠性不满足设计要求,则 要修改设计,重新制造样机,重新试验。如 果样机的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 则进入产品的小批量生产阶段。
26
五、小批量生产
产品的小批量生产阶段实际上是产品的试生产试销 售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跟踪调查产品在市场 上的情况,收集用户意见,发现产品在设计和制造方 面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部门。
总功能
分功能
分功能的原理方案
5
Ⅰ层
总功能
1
23
Ⅱ层 1.1 1.2 1.3
3.1 3.2
Ⅲ层 1.2.1 1.2.2
3.1.1 3.1.2
功能结构示意图
6
最小的基本分功能或满足功能要求的最小单位称之为功能元。
机电一体化系统基本功能元 物理功能元:变换、合并分离、传导隔阻、储存 逻辑功能元:与、或、非 数学功能元: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微分、积分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一、引言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将机械和电气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现代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实施步骤。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性1.提高生产效率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为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机械和电气系统的配合,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速度和稳定性。
2.优化产品质量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精准控制和监测生产过程,减少因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3.节约能源资源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优化能源消耗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4.提升生产安全性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安全监测和自动报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
5.降低维护成本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和排除问题,减少维护和维修成本。
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以整体性为原则,全面考虑机械和电气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确保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可靠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选择高品质的机械和电气元器件,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3.灵活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适应市场的变化。
4.通用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生产场景和环境,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
5.安全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安全和人员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进行生产需求分析,明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定系统的基本架构和设计方案。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等。
机电的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的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指将机械、电子、电气、自动化等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设计。
它通过将机械结构、电气设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实现系统的功能。
一体化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效率。
因为机械、电子和自动化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被集成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提升系统的综合效益。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然后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气设计、自动化控制设计等方面。
机械结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电气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电气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电气设备和元件,并设计电路图和布线图。
同时还需要进行电气参数计算和控制系统设计,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和监测。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自动化控制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在自动化控制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进行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拓展性和模块化设计。
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和自主控制。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方便对系统进行拓展和更新。
此外,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
通过优化设计和选择节能设备和材料,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
它需要综合运用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优化。
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与优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与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将机械与电子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系统。
它不仅仅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智能控制与优化设计的手段,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工作。
本文将以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与优化设计为主题,探讨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一、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是指在运用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算法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智能控制技术因其高度自适应性、灵活性和复杂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应用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动化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传感器获取系统的状态信息,并通过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智能化的调节和控制,实现对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比如,在工业机器人中,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机械臂的姿态、力量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实现高精度的操作。
2. 智能监测与诊断智能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智能监测与诊断。
通过传感器获取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智能诊断算法对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比如,在智能大型机械设备中,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降低故障率。
3. 优化控制智能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控制。
通过传感器获取系统的性能参数,并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调节,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
比如,在电力系统中,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负荷的实时监测和预测,并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对电力系统进行灵活调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二、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离不开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持。
以下是一些智能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它能够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各种参数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接口传送给控制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报告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相互协调、相互约束、相互补充的系统,它集机械设计、电气控制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实现对工业设备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本报告主要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系统设计原则1.开放性原则:系统设计应该尽可能采用通用性的设计,能够兼容和集成各种不同厂家的设备和系统。
2.模块化原则:系统设计应将机械、电气和计算机控制分模块进行设计,每个模块都有特定的功能和接口,并且可以独立测试和维护。
3.可拓展性原则:系统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具备可扩展性,可以方便地增加新的功能和设备。
4.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并能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5.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应满足安全性要求,包括设备自身的安全性和对操作人员的安全保护。
二、系统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通过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明确系统设计的目标。
2.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和接口设计。
3.详细设计:对系统的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设计和软件设计。
4.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进行功能联调和性能测试。
5.系统验收:对集成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满足用户需求后进行验收。
三、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1.机械结构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和功能要求,设计机械部分的结构和传动装置。
2.电气控制设计: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逻辑,包括传感器的选型和布置、执行器的选择和控制算法的设计。
3.计算机软件设计:编写控制和管理系统的软件程序,实现对机械和电气系统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四、案例分析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具体流程如下: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对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性能需求。
2.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将机器人分为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软件系统三个模块,并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功能划分。
机电一体化第六章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钟。 F.体积小、自定位和价格低是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的三大优势。 G.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性好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1. 高精度控制 2. 3. 调速范围宽、低速稳定性好 4. 快速的应变能力和过载能力强 5. 6.
闭环调节系统。
(4) ①
② 调节方法。
(5) ① 使用仪器。用整定电流环的仪器记录或观察转速实际值波形,电
② 调节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六、 晶体管脉宽(PWN)直流调速系统
晶体管脉宽直流调速系统与用频率信号作开关的晶闸管系统相比,具 (1) 由于系统主电源采用整流滤波,因而对电网波形影响小,几乎不 (2) 由于晶体管开关工作频率很高(在2 kHz左右),因此系统的 (3) 电枢电流的脉动量小,容易连续,不必外加滤波电抗器也可平稳 (4) 系统的调速范围很宽,并使传动装置具有较好的线性,采用Z2
上一页 下一页
(2) ① A. 步进电动机型号:130BYG3100D (其他型号干扰大) B. 静转矩15 N·m C. 步距角0.3°/0 6°
D. 空载工作频率40 kHz E. 负载工作频率16 kHz ② A. 驱动器型号ZD-HB30810 B. 输出功率500 W C. 工作电压85~110 V D. 工作电流8 A E. 控制信号,方波电压5~9 V,正弦信号6~15 V ③ 控制信号源。
(3) ① 标准信号控制系统(如图6-16) ②检测信号控制系统 (如图6-17)
③ 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6-18)
上一页 返 回
图6-16 标准信号控制系统图 图6-17 检测信号控制系统图 图6-18 计算机控制系统图
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操作风险。
所需器件和材料的选择
高性能电机
选择具有高效能和可靠性的电机来驱动系统。
先进的传感器技术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来实现精确的控制和监测。
高质量的电气元件
选用高质量的电气元件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1 可编程控制器(PLC)
采用PLC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
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方案 设计
在现代工程中,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本课程将介绍系统的背景 和意义,设计目标和要求,以及所需器件和材料的选择。
系统总体方案介绍
1 完整的一体化方案
设计一个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系统。
2 高效的能源利用
通过最大程度地优化各部分的协调工作,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人机界面(HMI)
设计直观且易于操作的人机界面,使操作员能够轻松地与系统交互。
3 数据存储和分析
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以帮助优化系统性能。
系统测试和验证方法
1
单元测试
逐个测试系统的各个部件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2
集成测试
将各个部件组合并测试系统的整体试来确认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和展望
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 综合考虑不同技术的相互配合。
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 化系统将会变得更加高效、智能 和可靠。
机电系统工程师的角色
机电系统工程师在设计和开发过 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工程的成 功做出贡献。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引言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将机械与电气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工业控制与自动化的一种综合应用技术。
在现代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投入。
本文将重点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方法。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原理1.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将机械设备与电气控制系统紧密结合,通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元件的相互配合和协同工作,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
1.2 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础,它涉及到机械元件的选择、布局设计和传动系统等方面。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设计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功能性,并进行相关的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1.3 电气控制设计电气控制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包括电气元件的选型、电气线路的布置以及编程控制等方面。
在电气控制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相关的电气参数计算和控制逻辑设计,以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
1.4 系统集成设计系统集成设计是将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控制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在系统集成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机械部分与电气部分之间的相互连接和协调,确保系统各个部分之间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方法2.1 传统控制方法传统控制方法是指基于PID控制器的控制方式,通过对机械系统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进行反馈控制,实现对机械系统的闭环控制。
传统控制方法简单、稳定性好,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机械系统,但对于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来说,传统控制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其复杂性和高精度的控制要求。
2.2 智能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方法是指基于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控制方式,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学习和自适应调整,实现对机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简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简介
1、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
1)取代法
取代法就是用电气掌握取代原系统中的机械掌握机构。
该方法是改造旧产品、开发新产品或对原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常用的方法,也是改造传统机械产品的常用方法。
2)整体设计法
整体设计法主要用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
在设计时完全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动身,考虑各子系统的设计。
3)组合法
组合法就是选用各种标准功能模块组合设计成机电一体化系统。
2、现代设计方法:以计算机为帮助手段进行系统(产品)设计方法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的融合是优质、高效、快速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的有效方法和基本条件。
计算机帮助设计与制造(CAD/CAN);并行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设计;虚拟产品设计与实现;快速响应设计;绿色环保产品设计;反求设计;网络协同合作设计
例1: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图1 数控系统组成简图
机电一体化实际上是机、电、液、气、光、磁一体化的统称,只不过机电之间的结合更紧密和常见而已。
机电一体化通过综合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的优势,在提高精度、增加功能、改善操作性和使用性、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节省能源和降低消耗、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平安性和牢靠性、简化结构和减轻重量、增加柔性和智能化程度、降低价格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社会和科学技术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掌握、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进展和进步依靠并促进相关技术的进展和进步。
机电一体化中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中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摘要:基于时代的高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控制集成技术已发展成为具有综合价值的创新技术。
该技术在各种机电工程结构中的实际应用还需要通过多种专业技术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来进一步实现。
关键词: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优化功能模块在机电一体化和美学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机械产品设计被赋予了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产品的新特征,这无疑对推动信息社会产品系列化建设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1机电控制系统与自动控制技术1.1机电控制系统机电控制系统主要用于使用计算机对其生产工作程序等执行的一定数量的程序设置操作。
以微机技术平台为载体,使机械设备能够根据设计建立的生产操作流程,自动形成一整套稳定的连续生产活动。
由于现代中国在机电过程控制系统开发技术领域也充分融合和应用了大量成熟优秀的西方技术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自动网络通信技术等。
因此,由于其生产具有高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特别是机电控制系统与通信技术的完美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企业整个生产管理过程细节的实时、全面的自动监控,同时也意味着它可以全面实现对生产各个细节过程的动态、全面的实时控制,避免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机电控制系统设备的安全应用和集成开发技术不仅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工作环境的效率,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系统的经济效益规模。
目前,国内外智能机电控制系统产品的实际应用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自动维护智能遥控系统为主,另一种是具有智能人机交互的遥控系统。
1.2自动控制技术从现代自动设备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原理来看,其主要优点是在完全依赖其他自动控制设备技术和智能控制器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设定和计划的设备生产和操作程序直接进行全自动生产,并且在自动化设备生产控制的整个过程中基本上不需要额外的人力和协助。
目前,应用先进设备自动生产线控制技术的关键仍然是协调各生产线设备的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控制器ppt课件
4
26.04.2021
精选ppt课件2021
3
课堂讨论
5.按照教材P74图3-5所示,回答: a.图上的信号线哪些是数据总线?哪些是 地址总线?哪些是控制总线? b. 板地址选择是由哪些信号线组成的? c. 输出信号数据由哪些信号线控制? d. 输入数据由哪些信号线控制?
26.04.2021
精选ppt课件2021
26.04.2021
精选ppt课件2021
课堂讨论
2. 机电一体化控制器的基本组成模式有哪两种? 全自动洗衣机和数控机床产品分别适用于哪种 模式?说明理由。 3.为什么说,总线技术是工控机组合模式的技 术基础?总线有哪些形式?请各列举出三种主 要类型。 4.根据传统机床和并联机床在轨迹运动控制上 采用的不同原理,讨论在并联机床数控系统中 采用开放结构的必要性。
第三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器的构成原理
26.04.2021
精选ppt课件2021
1
课堂讨论
1。以下哪一点不是工控机必须满足的条件:[ ] A. 能够提供各种数据实时采集和控制; B. 能够安装在机械结构里面,和机器成为一 体; C. 能够和被控制对象的传感器、执行机构直 接接口; D. 能够在苛刻的工作环境中可靠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科技学院
4、控制系统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形式很多,但对控制系统都有一 个共同的要求,概括起来为稳、准、快三个方面。
1)稳定性:因闭环控制存在反馈,系统又存在惯性, 当系统参数匹配不当时,则会引起振荡而丧失工作能力, 故保持系统稳定是系统工作的首要条件。 2)准确性:指调节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量之间的 偏差,亦称静态精度。例如数控机床的控制精度越高,其 加工的零件精度也越高。 3)快速性:指在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当系统的输出量 和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过程的快速程度
华北科技学院
6、基于PC机的控制系统构成要素:
软件--计算机--控制卡--信号转换装置--测控对象
7、工控机概念:
为了克服普通PC机环境适应性、抗干扰性差的弱点, 发展起了结构经过加固、元器件经过严格筛选、接插件结 合部经过强化设计、有良好抗干扰性、工作可靠性高并且 保留了PC机的总线及接口标准以及其他优点的一类微型计 算机,称为工业PC控制机。 通常各种工控机都备有种类齐全的PC总线接口模板, 包括:数字量I/O板,模拟量A/D、D/A板,频率量输入输 出板,定时器、计数器板,专用控制板,通信板以及存储 器板等,为设计制作微机控制系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华北科技学院
2)按系统输出的变化规律可将控制系统分为镇定控制系 统、程序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 镇定控制系统也叫调节系统,它的特点是,在外界干扰 作用下使系统输出仍基本保持为常量,如恒温调节系统等 ,镇定控制系统的输入是它的设定点; 程序控制系统也叫过程控制系统,它的特点是,在外界 条件的作用下系统的输出按预定程序变化,如机床的数控 系统等。这类系统的给定值是变化的,但它是一个已知的 时间函数,或按预定的规律变化。 随动系统也叫跟踪系统,它的特点是系统的输出能相应 于输入在较大范围内按任意规律变化,如炮瞄雷达系统等 。随动系统的给定信号不仅在不断地变化,而且这种变化 是按未知规律变化的任意函数。随动系统的根本任务就是 能够自动地、连续地、精确地复现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
10、单片机概念
单片机全称是单片微型计算机,英文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就是在一个集成电路上集成了微型计算 机的全部基本资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 (ROM)、随机存储器(RAM)、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及 中断系统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等多种资源。
11、单片机的特点
华北科技学院
5、控制微机的选择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控制系统是其核心。由于控制的复 杂性和多样性,各种类型的控制微机相继出现,人们在设计微 机控制系统的时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主控单元 。现在使用最多的工业控制微机主要集中在PC总线工控机、STD 总线工控机、单片机或单板机组成的微机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 等几大类。 控制微机的发展历程:初期的微机控制功能大多由单板机 实现,后来随着PC机功能的增强,价格下降,出现了由PC机扩 展而成的微机控制系统,为了改进普通PC机在工业环境下的适 应性,出现了工业 PC 机,同时发展起了可靠性较高的STD总线 系统。为了替代传统的继电逻辑器件,发展起来了工业可编程 控制器(PLC)。随着半导体器件集成度的提高,集成有CPU和 基本外围接口电路的单片机也发展起来了,成为当前在机电一 体化产品中应用最广的微机芯片。
图3.1 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 华北科技学院
3、控制系统的分类
1)按控制器所依据的判定准则中是否有被控对象状态的 函数,可将控制系统分为顺序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 前者依据时间、逻辑、条件等顺序决定被控对象的运行 步骤,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其主要优点是简单、经济、 容易维修,缺点是精度低,对环境变化和干扰十分敏感; 后者依据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决定被控对象的变化趋势 ,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它具有精度高、动态性能好、抗 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等。
华北科技学院
12、单片机最小系统,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是 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对 51系列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 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供电电源。
华北科技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8、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设计内容
(1)硬件系统设计 单片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可划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与单片机直 接接口的数字电路的设计。如存储器和并行接口的扩展, 定时系统 、中断系统扩展, A/D、 D/A芯片的接口等。另一部分是与模拟电 路相关的电路设计, 包括信号整形、变换、隔离和选用传感器,以 及输出通道中的隔离和驱动以及执行元件的选用等。可用印制板辅 助设计软件PROTEL99SE进行硬件系统的设计。 (2)软件系统设计 单片机软件系统的设计应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内容包括: 软件流程图设计、软件架构设计、软件算法设计、主程序设计、功 能子程序设计和处理外部事件的中断服务程序设计等。模块化程序 设计便于代码理解与移植,提高程序的效率。Keil C51是目前常用 的单片机软件设计工具。
华北科技学院
3)按系统中所处理信号的形式可将控制系统分为连续控 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在连续控制系统中,信号是以连续的模拟信号形式被处 理和传递的,控制器采用硬件模拟电路实现;
在离散控制系统中,主要采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处 理,控制器是以软件算法为主的数字控制器。
4)按被控对象自身的特性可将控制系统分成线性系统与 非线性系统、确定系统与随机系统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华北科技学院
9、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步骤
(1)确定设计方案 1)了解用户的需求,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2)明确设计难点与重点,并展开调研工作。产品技术手册、各种成 熟电路、专业网站、论坛等都可以利用。 (2)硬件设计 1)关键元件选型,采购清单整理。 2)单片机电路设计,包括最小系统、数字电路设计等。 3)信号输入输出通道、信号调整等模拟电路设计。 4)PCB电路板设计及制板。 (3)软件设计 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自上向下的程序设计方法。 (4)系统调试 1)电路板的焊接与简单调试(电源、短路、开路等)。 2)软件的仿真与系统综合调试。 3)程序烧录与运行实验。 (5)系统完善 华北科技学院 (6)文档整理及产品定型
1、控制系统的地位: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 实现控制及信息处理功能,它通过计算机接口与检测设备和驱 动系统联系,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华北科技学院
2、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3.1是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图。它由控制装置、执行机 构、被控对象及传感器与检测装置等构成。工作原理:控制装 置根据给定信号和采集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后, 将计算结果及控制信号输出到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加以控制 ,以实现被控对象按预定的规律或目的运行。
(1)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功能强、性价比高。 (2)数据大都在单片机内部传送,运行速度快,抗干扰 能力强,可靠性高。 (3)结构灵活,易于组成各种微机应用系统。 (4)应用广泛,既可用于过程控制、机电一体化产品等 场合,又可用于测量仪器、医疗仪器、家用电器、计算机 网络及通讯等领域。此外在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单片 机应用也十分广泛。当今社会,单片机的应用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