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简答题系列

合集下载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气象学中,大气压力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帕斯卡(Pa)B. 百帕(hPa)C. 千帕(kPa)D. 标准大气压(atm)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D3. 热带气旋在哪个气压带形成?A. 赤道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极地低压带D. 极地高压带答案:A4. 以下哪种云属于低云族?A. 高积云B. 层积云C. 卷云D. 雨层云答案:B5.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太阳辐射增强B. 大气污染C.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D. 地球轨道变化答案:C6. 气象学中,风向是指什么?A. 风的起点B. 风的去向C. 风的来向D. 风的速度答案:C7.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天气现象?A. 霜冻B. 龙卷风C. 火山爆发D. 雷暴答案:C8. 世界上最长的纬向气候分类带是什么?A. 热带B. 亚热带C. 温带D. 寒带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气候系统?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C10. 气象学中,相对湿度是指什么?A.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的比值B.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总气体含量的比值C.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露点温度的比值D.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气温的比值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气象学中,一天中气温最低值通常出现在________。

答案:日出前后12. 根据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北半球的风向会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会________。

答案:向左偏13.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________的深度。

答案:无渗漏条件下,水平地面上降水的14. 气象观测站通常将一天分为四个主要观测时段,分别是02时、08时、14时和________。

答案:20时15. 气候类型中,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干夏。

气象气候复习题

气象气候复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考试卷一、选择题:(b )1、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其原因是:a大气吸收了可见光的缘故b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缘故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d地面辐射增强的缘故(b )2、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d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d )3、关于高压系统和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系统就是指系统b高压系统只出现在低纬度热带地区c高压系统只出现在高纬度地区d高压系统气流辐合下沉,多为晴朗天气(b )4、我国南极中山站升起五星红旗,红旗迎风飘扬的方向是a向东飘扬b向西飘扬c向南飘扬d向北飘扬(c )5、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太阳辐射使地球各纬度热量不均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 )6、一架飞机从南极的1.5万米高空飞往赤道这架飞机是: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 对流层飞往对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d )7、同一经纬度“高处不性寒”的原因是:a气压低b空气稀薄c获得的太阳辐射少d获得的地面辐射少(b )8、干洁空气的主要万分是: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氧和氮c混合气体、水汽和固体杂质d臭氧(b )9、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a平流层b 对流层c中间层d外层(c )10、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对流层大气b太阳辐射c地面d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c )11、赤道地区降水类型主要是:a地表雨b锋面雨c对流雨d台风雨(a )12、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节常见大风或沙暴天气,这是由于:a冷锋过境形成的b 暖锋过境形成的c准静止锋过境形成的d台风过境形成的(d )13、由于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气候d地中海气候(b )14、秋季我国广大北方的天气特点是“秋高气爽”,主要是由于此时这些地区:a 受气旋控制b受反气旋的控制c受台风的控制d受伏旱的影响(a )15、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a我国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天气寒冷b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强盛c大陆等温线向北凸d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存在昆明准静止锋(d )16、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c )1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地面状况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 b )18、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面状况d人类活动(d )19、下列气候类型中,终年温和湿润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气候(c )20、下列句子中,表示气候的是:a今天风和日丽b近来阴雨绵绵c昆明四季如春d将有台风登陆(b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一定多雨b迎风坡一定多雨c副热带地区降水都很少d内陆地区降水都很少(b )22、上海某日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高出7℃,其原因最可能是:a9日有寒潮到达b9日有台风影响c9日受梅雨影响d9日受副高控制(c )23、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3.5小时,该班机返航回到北京只需3小时,原因是: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关系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同的影响(c )2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直接控制我国雨带分布的是:a阿留申低压b印度低压c亚速尔高压d西风带大陆内部(d )25、下列辐射中,波长最短的是:a大气逆辐射b地面辐射c太阳可见光d太阳紫外线(d )26、寒潮来临时,可用熏烟的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原因是:a熏烟加热大气使气温有所上升b浓烟可阻挡寒潮前进c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b )27、关于等温线与等高线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也越大b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也越小c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越稀疏d同一海拔高度上,气温相等(b )28、黄河中下游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大约是:a8-9千米b10-12千米c13-14千米d17-18千米(c )29、关于大气层中的臭氧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臭氧层才有臭氧b 臭氧在大气层中均匀分布c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臭氧层分布在对流层中,所以与人类关系很密切( b )30、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微粒直径是:a大于入射波的波长b小于入射波的波长c等于入射波的波长d与入射波的波长无关(a/b )31、当亚洲低压形成时:a我国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途中b渤海湾正是晒盐的好季节c南非开普敦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d北欧北部有极夜现象发生(d )32、当长江出现伏旱时:a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湿季节b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c南亚地区正值雨季d华北、东北进入雨季(b/c )3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a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对地面有保温作用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是维持一切生命所必需的物质(b/d )34、下列天气过程,受反气旋控制形成的是:a台风b我国冬季的寒潮c赤道地区的对流雨d长江流域的伏旱(c/d )35、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信风影响下的地区必然降水多b面对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c赤道地区多对流雨d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少雨(c )36、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b亚热带季风c温带季风d 亚寒带针叶林(c )37、下列地球现象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b深秋及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有夜里——大气逆辐射减弱c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太阳辐射减弱d夜间多云,气温比晴天高——太阳辐射增强(b )38、有关气旋的正确叙述是:a中心气流下降b过境时多阴雨天气c中心气流上升d过境时多晴天(c )39、下列我国天气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b“清明时节雨纷纷”——反气旋控制c台风——气旋d冬季寒潮——气旋(b/d )40、多形成连续性降水的天气是:a快行冷锋天气b慢行冷锋天气c反气旋过境天气d暖锋天气二、填空题:1、地面上高低压系统是闭合的,到高空以脊和槽形式存在。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1. 什么是气象学和气候学?
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天气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候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的大气环境长期变化规律的学科。

2. 气象常规观测项目有哪些?
答:气象常规观测项目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3. 什么是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是由地球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冻层、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系统。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4. 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向地面放散的过程,使得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

5.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喷发、地球轨道变化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业发展、森林砍伐、能源消耗等行为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

6. 什么是全球变暖?
答: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变暖的现象。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7.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答: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高适应能力,减轻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 简答题系列

气象学与气候学 简答题系列

简答题系列05年1、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答: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①对流层特点:a.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0.65℃b.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特点:a.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b.到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③中间层特点: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b.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④热层特点: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b.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其电离的程度是不均匀的⑤散逸层特点:a.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2、简述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答: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气体及其悬浮其中的液体和固态杂志所组成①臭氧:大量的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温,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重要。

②温室气体CO2、CH4、N2 :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却能强烈的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③大气气溶胶粒子: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溢,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

④液体微粒:以云、雾形式出现,不仅使能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⑤H2O: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而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答:1)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

2)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①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厚度不同;②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③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④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的比例增加。

气象学与气候学练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练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30分)1.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2.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f):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即f=e/E ×100%,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3.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I。

= 1370W/m24.位势不稳定。

位势不稳定:在实际大气中,有时整层空气会被同时抬升,在上升过程中,气层的稳定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这样造成的气层不稳定,称位势不稳定。

5.冰晶效应。

“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即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6.平流冷却。

平流冷却: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气流本身温度降低。

若暖空气与冷地面温度相差较大,暖空气降温较多,也可能产生凝结。

7.高压脊。

高压脊:简称脊,是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脊附近空间等压面类似地形中狭长山脊。

8.东风波。

东风波:是副高南侧(北半球)深厚东风气流受扰动而产生的波动。

槽前吹东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区,湿层较薄,只生成一些小块积云或晴朗无云;槽后吹东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区,有大量水汽向上输送,湿层较厚,形成云雨。

9.切断低压。

切断低压:是温压场结构比较对称的冷性气压系统。

切断低压是西风带长波槽不断加深、南伸,直至槽南端冷空气被暖空气包围并与北方冷空气主体脱离而形成的闭合低压。

10. 山谷风。

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底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即山谷风。

二.计算题。

(20分)1、温度为12℃的未饱和气块在气温直减率r = 0.8 ℃/100m 的气层中作向上运动,其温度按干绝热直减率变化,问气块上升300m 后的温度是多少,这时它周围空气的温度呢,并说明此气块的运动趋势,这时的气层的稳定情况如何?参考答案:气块温度12-1*3 =9°c ;周围空气温度12-0.8*3 =9.6°c ;气块将有返回原来位置(向下)的运动趋势,气层是稳定的。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一章1.名词解释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大气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气候学:研究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的多年综合。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等等。

2、简答题(1)大气结构及各层特点?1.对流层①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

平均0.65℃/100米由于对流层主要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2.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5km)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自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明显上升,到平流层顶可达-3℃左右,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的特征,主要是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强烈吸收。

②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水汽、尘埃含量很少3.中间层(平流层顶到85km)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顶界温度可降至-83℃-113℃,几乎成为大气层中的最低温。

其原因是这里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吸收的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更上层的大气吸收了。

因此,这里的气温随高度是递减的。

②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4.暖层(中间层顶到800km)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据探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这是因为所有波长<0.175μm的紫外线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②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5.散逸层(外层)(800km高度以上的大气层)整个大气层的最外一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没有明显的边界。

这一层的气温也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答案: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答案)1、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 %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 (答案)2、在等压条件下,当干空气具湿空气密度时之温度即称为虚温,由此可知其代表干空气的温度,一般由Tv 表示。

定义虚温的用意在于,湿空气的分子量会随环境水气量改变而改变,使气体常数(R)成为变数,而较难正确计算出来。

为使计算方便,所以利用干空气的气体常数来计算,因此定义虚温来代替湿空气的温度,如此就不用考虑变动的气体常数了,亦即可以处理掉复杂的水气效应,由此可知,虚温为水气的函数。

因为实际观测环境大气所得的温度为湿空气温度,而所使用的气体常数为干空气气体常数(R),所以实际上状态方程(P= p RT)(其中R=R*/md)并不成立(因为其使用干空气气体常数(R),而温度却用湿空气的),所以为使其成立需使用虚温(即干空气之温度),如此才可使R与T均为干空气之值。

由于虚温与实际观测之温度误差不算大(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人仍直接利用实际观测之温度来代替虚温。

Tv=T+W/&其中T为实际大气温度,W为饱和混合比值。

表示虚温与实际温度之差距,等于露点温度所在的饱和混合比数值的六分之一。

6、当气温为25 °C,气压为1080hPa,相对湿度f=65 %时,求e (水汽压)、E (饱和水汽压)、d (饱和差)、a (绝对湿度)、q (比湿)。

(答案)6、25 C 时,饱和水汽压E=31.668,f=e/E, _则e=fE=65%*31.668=20.5842d=E-e=31.668-20.5834=11.0838,a=289*e/T=289*20.5834/(25+273)=19.9625 q=0.622*e/P=0.01197、若相对湿度f,气压p不变,增温时,绝对湿度a和比湿q前后是否相同?(答案)7、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水汽压E要增大,而f不变,所以水汽压e 也要增大,q 是比湿,q=0.622e\P ,P 不变,e 增大,所以q 要增大。

气象学与气候变化考试试题

气象学与气候变化考试试题

气象学与气候变化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气象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气象B. 地球大气的物理过程和变化C. 地球地壳的运动和变化D. 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在相当长时间内的什么情况?A. 天气的变化B. 大气层的厚度C. 气温的波动D. 年降水量和气温的统计数据3. 气象预报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进行?A. 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观测数据B. 卫星遥感和气象雷达C. 数值模型和气象雷达D. 大气压力和风速的测量4. 下列哪项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A.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B. 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C. 大气层中水蒸气和云量的变化D. 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5. 气候模型是利用什么方法来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A. 数值模拟法B. 实验观测法C. 统计分析法D. 经验推断法二、填空题1. 气候系统中主要的能量输入源是________。

2. 恒温层的顶部高度大约为________。

3. 当植被覆盖率减少时,地表的________能力会减弱。

4. 南极洲的冰盖主要储存在________上。

5. 常用的超长期气候观测变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什么是温室效应?简述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 请列举至少三种减轻气候变化的措施,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4. 解释一下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5. 请描述气象观测中常用的主要仪器和方法。

四、论述题请就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 结语 -以上是气象学与气候变化考试试题的内容,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综合测试了对气象学和气候变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认真思考并回答每个问题,相信您对气象学和气候变化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注:本文仅作为范例,实际文字内容应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书写。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含解答)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含解答)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答案)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 (答案)3、从大气组成推导大气摩尔质量u=? (答案)4、体积相同、P和T相同的干湿空气重量是否一样? (答案)5、P=1010hPa,e=10hPa,t=27 ℃,求 Tv(虚温)。

(答案)6、当气温为25 ℃,气压为 1080hPa,相对湿度f=65%时,求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d(饱和差)、a(绝对湿度)、q(比湿)。

(答案)7、若相对湿度f,气压p不变,增温时,绝对湿度a和比湿q前后是否相同? (答案)8、对流层的特征如何,为什么? (答案)9、臭氧层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怎样? (答案)10、某地两时刻f,p相同,当TI>T2时,a,q是否相同? (答案)11、简述静力学方程成立的条件、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答案)12、什么是地面总辐射,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相比有什么变化? (答案)13、分别涂为黑白色但性质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露天下其夜间与白天的表面温度是否相同? (答案)14、温度为20 ℃的气块在 r=-0.1 ℃ /100m 的大气中绝热上升或下沉 500m后的温度是多少? 这时气块周围的气层温度是多少,气层是否稳定? (答案)15、求地气系统的短波反射率为0.7时,地气系统的平均平衡温度 (设此系统对长波而言是黑体) 。

(答案)16、为什么云层存在会使白天气温降低,夜间气温升高? (答案)17、同为睛夜静风,清晨但较干燥地区夜间的降温幅度一般总比湿润地区大,这是为什么?(答案)18、假定地球的行星反射率=0.3,地球处于辐射平衡状态时的等效黑体温度应为多少?(答案)19、大气中除贴地层γ,γd外,很少出现γ<γd情况,为什么?(答案)20、大气的特殊量T、Td、(T-Td)各有什么含义?(答案)21、大气保温作用与温室效应是一回事吗?(答案)22、静力不稳定与潜在不稳定有什么不同。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题库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题库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题库及答案一. 名词解释.气温直减率: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约0.65℃,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P13).行星边界层:在对流层内,顶部为1~2km高度的摩擦层也叫行星边界层。

(P14).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P21).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暖作用或温室效应。

(P46).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或温室效应。

(P46).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P46).干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干绝热直减率。

(P59).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P66).冰晶效应: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P82).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P113).暖性高压:高压中心为暖区,四周为冷区,等压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

(P114).地转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P120).梯度风: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P121).气团: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相似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P153).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

(P159).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 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27、露: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有水汽的凝结物,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度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28、龙卷风:龙卷是自积雨云底部伸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龙卷伸到寺面时引起的强烈旋风,你为龙卷风.29、寒潮:当冷性反气旋南移时就造成一次冷空气袭击,一般地,冷空气袭击时,使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10度.如果冷空气十分强大,如同寒冷潮流滚滚而来,给所流经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等灾害性天气,,这种大范的强烈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30、饱和水汽压:当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正好相等时,即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时,水和水汽之间就达到两相平衡,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31、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一些,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32、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局地气候.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即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33、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称为气温年温差.34、积温——指高于某个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也称活动积温.35、干燥度——指一定时期内农田水分消耗量与水分供应之比.36、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为高,在气温的空间分布上,城市气温高,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洋”之上,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37、热岛效应:由于人为热的释放,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活动和城市的特殊环境,使城市的气温比四周郊区气温高,以市中区向郊外递减,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岸上.38、虚温:同温,同压下 P温<P<SPAN>干,若压强不变,升高干空气温度,P 干逐步减小,当P温=P干时,此时干空气的温度为Tv=1+TT39、焚风效应:未饱和湿空气,受山地阻挡被迫作动力抬升后,沿背风坡下滑时形成的干热风,在坟风作用下出现气候生态环境迎风坡麓与背风坡麓截然不同的自然植被景观.40、青藏高压:南亚高压,暖季出现在亚州大陆南部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大型暖高压系统,因高原的加热作用而成,它的存在和加强可加太平洋副高的势力,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41、位温: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1000hpa时的温度.可用来比较不同气压下的气体热状态.42、大气常数:二、填空题1、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水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成分.3、飞机起飞拔高后一般都要进入平流层 ,因为这个高度空气能见度好.4、__气温_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表现.5、由太阳喷焰中发射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空气分子相撞,使之电离,并在地球磁场作下偏于两极上空形成,这种现象称为___极光__-.6、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_____太阳光谱_______.7、气团形成的条件有1、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2、有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9、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和结构状况可分为四种类型.10、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11、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2、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13、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气之差值,称为地面有效辐射.14、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15、等压线愈密集,水平气压梯度越大,反之等压线愈疏-水平气压梯度就愈小.16、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差-,是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动力.17、泠气团温度低于所经过地区温度,冷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冷,气团底部获热、增温、气温直减率增大,气层趋于稳定-.18、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对人类的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19、气温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表现.20 大气分层的原则是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水汽的含量-、扰动的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来划分的.21、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下垫面.22、大气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到达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日地距离,日照时间.23、暖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温度,暖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暖,气团底部失热、冷却、气温直减率减小,气层趋于不稳定.24、气团的地理分类是按气团的气团的源地和下垫面的性质进行分类.25、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气候系统的能源.26、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27、大气的垂直结构中,-对流层,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28、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29、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尉蓝色.30、降水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滴-增大成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31、气压随着高度递减会因空气密度大小而不同,空气密度大的,气压随高度递减得快些-些,空气密度小的地方则相反.32、白贝罗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相反.33、等压线横穿锋线时,产生折角,折角的尖端指向-高压的一方.34、当锋面暖气流上升,冷气流下沉时,大气温度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时,有凝结现象发生,则有利于锋生,否则有利于锋消.35、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故海洋是热源,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故海洋是冷源36、大气环流、洋流调节了高、低纬之间的的热量差异,并使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出现差异.37、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光谱.38、大气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39、地面通过长波辐射的交换而实际损失的热量称为地面有效辐射.40、当暖而轻的空气上升时,周围冷而重的空气便下降来补充,这种升降运动称为-对流.41、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干燥.42、一般来说,气温直减率愈大,大气愈不稳定,反之气温直减率愈小,大气就愈稳定,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即为逆温现象.43、气压梯度指每改变一个单位高度时,气压的变化量.44、 -锋面天气主要指锋附近的云系、降水、风、能风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和演变状况.45、冷性反气旋是由-由冷空气-组成,势力十分强大,中心气压值高,水平范围广的一个浅薄的天气的天气系统.46、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47、连续性降水,降水时间较长,强度变化较大,这种降水通常多降自高层云和雨层云中.48、气团离开源地后,随着下垫面性质和空气运动状况的不断变化,从而引起气团的属性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气团原有物理属性的改变过程称为气团的变性.49、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称为热带气旋.50、大气分层的原则是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水汽分布、扰动的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来划分的.51、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大气热量和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52、到达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日地距离,日照时间.53、如果把地面和大气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收入的辐射和支出的辐射差额就是地气系统辐射差额.54、对流层中天气现象的特点是-水汽含量多且复杂多变.55、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短的-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尉蓝色56、大气的吸收率很小,近于透明,这个波段的地面辐射可直达宇宙太空,这个波段通常称为大气之窗.57、气温的距平值是-该地的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值.58、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气候系统的能源.59、太阳辐射中99%的能量在~4um范围,其中~范围为可见光区,>的范围为红外区.60、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减小.61、地面对入射太阳辐射的反射取决于地面的反射率r,而r又取决于地面的性质.62、在一定时期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值,称为地面净辐射.63、等温线的稀疏表示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差异悬殊.64、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递增,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如盆地,空气向中心辐合,气流上升.65、气压梯度是一个矢量,即有方向又有大小,方向是垂直于等压面,从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于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66、城市气候的特征为热岛、混浊岛干岛湿岛雨岛等五岛效应.67、雨层云国际简写为 Ns ,卷云国际简写为 Ci .68、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69、山地垂直气候带分异主要取决于纬度和高度两个因素作用.70、年平均总辐射最高值位于热带沙漠地区 ,在广阔的大洋表面,年平均总辐射等值线大约与纬线平行.71、阻塞高压一般位于 50°N 以北,能维持 5-7天时间.72、锢囚锋两侧均为降雨区区,其中锢囚点上降水量最大.73、海陆风以 1日为周期,白天风向海洋→陆地 ,夜晚风向陆地→海洋 .74、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纸小数部分为 0 、 3 、 7 . 75暗筒式日照计日照纸上当感光迹线为通过筒身横切面的一条直线时为二分日时间.76、干湿球温度计差值愈大,说明空气湿度愈小 ,干湿球温度计差值愈小,说明空气湿度愈大 .77、将气压表的读数订正到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后的值即为本站气压 .78、环流因子作为气候的形成因素,是通过输送热量显着的影响着各地的气候.79、气候是用天气过程的综合来表示的.80、气旋就是低压 ,反气旋就是高压 .前者是从大气流场的角度定义的,后者是从气压场的角度定义的.81、气候学是研究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82、气象观测中,气温的观测项目有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露点温度和温度计.83、天文辐射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白昼长度.84、根据云的形状、结构、云底高度及形成云的上升运动特点可将云分为三大类高云、中云、低云.其中三大类云中,每类最常见的云有卷云、高层云、积云.三、是非题:下列各题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并将错的地方改正.1、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2、大气中各种云状的产生,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所造成的.√3、自由大气中作直线运动的空气,当G与A这二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更正:当气压梯度力G、在转偏向力A、惯性离心力C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4、CO2占整个空气的%,多集呈30KM以上. ×更正:%.5、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大陆上多出现在8 月,海洋上多出现在7月.×更正:大陆上多出现在7月,海洋上多出现在8 月.6、在同一气温下,气压值愈大的地方,空气密度愈大,气压随高度递减得愈快,单位高度差愈小.反之,气压值愈低的地方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7、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均而引起的局部地区的风叫阵风. √8、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大气热量及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源.√9、冬、夏季海、陆冷、热源的分布,使低层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气压活动中心. √10、波状云主要是由于空气大规模的系统上升运动而产生. ×,更正:将波状云改为“层状云”.11、干洁空气中N是合成氨的基本原料,同时可冲淡O2,使空气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12、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13、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增强作用. ×更正:有削减作用.14、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气温的日较差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15、大气对于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是无选择的. ×更正:有选择的.16、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的要小一些,而且溶液的浓度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17、惯性离心力的方向同空气运动的方向平行.×更正:垂直.18、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地转偏向力. ×更正:地球上除了赤道以外,其他地方都有地转偏向力.19、南亚季风的夏季风不如冬季风强. √20、 O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很强,由此保护了紫外线对生命的伤害.√21、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最复杂. √22、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都属于短波辐射. ×更正: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但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则属于长波辐射.23、对流层顶附近的温度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关系不大. ×更正:有关系.24、年总辐射最小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极圈内,最大值出现在赤道. ×更正:最大值在北纬20°.25、地转偏向力只是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物体处于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6、海陆风的风向特点是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27、水的相变是各相之间分子交换的结果. √28、气块与外界有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娈化过程称为绝热过程.×,更正:称为非绝热过程.29、湿绝热直减率Ym随温度的升高和气压的升高而减小.×更正: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气压的降低而减小.30、大气热量的来源主要取决于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更正:取决于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31、平流层内的天气现象最复杂. ×;更正:对流层.32、中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气温的日较差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33、氟里昂的大量排放,可以破坏大气中O3的结构. √34、全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是在极地. ×更正:赤道.35、地转偏向力在赤道处为零. √36、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37、大气中各种云状的产生,主要是空气下降运动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 ,更正: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38、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39、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温带大陆气团和温带海洋气团. ×更正:热带海洋气团40、大气中各种云状的产生,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所造成的.√41、锋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以及云、风等气象要素没有明显的差异×,更正:有明显的差异.42、积状云主要是由于空气大规模的系统上升运动而产生. ×,更正:层状云.43、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 ×,更正:柯本.44、气团的形成首先必须具备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其次必须具备有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 √45、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环过程的结果,而水分循环又是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的. √46、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增强作用. ×更正:削减.47、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的要小一些,而且溶液的浓度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大.×更正:饱和水汽压愈小.48、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的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和结构状况,可将锋分为三种类型.√49、南亚季风的夏季风不如冬季风强. √50、斯查勤气候分类法认为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它的特征和变化又受气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所支配. √51、气温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势能大小的表现.×,更正:动能.52、 O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很强,由此保护了紫外线对生命的伤害. √53、气团的地理分类是按气团的性质和下垫面的性质来进行分类的.√54、年总辐射最小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极圈内,最大值出现在赤道.×更正:北纬10度.55、地转偏向力只是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物体处于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56、海陆风的风向特点是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57、大气主要靠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热的. ×更正:地面长波辐射.58、气块与外界有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娈化过程称为绝热过程. ×更正:无热量交量.59、等压线横穿锋面时,产生折角,折角的尖端指向低压的一方. ×更正:高压.60、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 ×更正:来自于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62、太阳光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到达地面,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63、由于山坡、山谷空气受热不均,产生了风向以一日为变化周期的风,称为山谷风.√64、层状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造成绝热冷却,使空气中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更正:积状云.65、暖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温度,暖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暖. √66、毛卷云属于低云属. ×67、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靠显热交换作用. √68、温室气体是指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 ×69、其他条件相似前提下,纬度愈高,雪线愈高. ×70、在山地迎冈坡,由山脚开始,降水量随着高度增加而不断递增. ×71、成对龙卷风的旋转方向往往相反,一个是气旋式,另一个是反气旋式.√72、气象卫星一般选用极地、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73、当等压线通过锋线时,应有明显折角或气旋性曲率增加,折角尖端指向低压一侧. ×74、锋面两侧,气团属性一般有一定差异,冷区较为干燥,因此露点较低,暖区潮湿,露点较高. √75、相对湿度是不可以由仪器直接测得的,因为湿度的各种表示量在观测以后均需查湿度查算表×76、日照时间不是可照时间,而是实照时间. √77、气温变化的特点通常用平均温度和极端值—绝对最高温度和绝对最低温度表示.√78、太阳常数是大气上界当太阳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 √79、气候变化就是指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80、雾凇和雨凇是地表的水汽凝结现象,不是天气现象. ×81、通常所说的小雨、中雨、大雨等均是以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83、气旋、反气旋是天气系统,不属于大气环流的范畴. ×四、单项选择题在被选名词下划横线 10分2、当干球温度t=15℃,露点温度T d=-2℃时表示空气比较干燥,比较湿润,空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空气中水汽远离饱和.3、未饱和空气在上升下降过程中,单位距离的温度降低值升高为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4、海平面气压图中的等值线是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5、暗筒式日照计所观测的日照时间是可照时间、昼长、实照时间6、下列有关东风波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A、槽前吹东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B、槽前吹东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C、槽前吹东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D、槽前吹东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7、西太平洋副高具有季节性移动特征BA、夏季北移,东伸,冬季南撤,西退B、夏季北移,西伸,冬季南撤,东退C、夏季南移,西伸,冬季北进,东退D、夏季南移,东伸,冬季北进,西退8、大气长波温压场形式为CA、冷槽,暖脊,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B、冷脊,暖槽,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C、冷槽,暖脊,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D、冷脊,暖槽,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二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一、填空题:1.太阳表面的温度为,地球每年从太阳上获得的热量,仅为太阳热量的。

2.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以上,都在不停地以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

3.电磁波的范围是,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4.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为,属于长波辐射。

最大放射能力对应的波长是 um。

5.物体的r、 、d之间关系是,分别代表物体的能力。

6.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所对应的波长是,属于光,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是。

7.大气上界的太阳常数是。

8.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有三种被削弱的方式9.大气层中主要的吸收物质是,且具有吸收特性,仅占太阳辐射的 %。

10.氧气最强的吸收带属于部分。

11.臭氧最强的吸收带属于部分,而且还吸收属于部分。

12.天空出现白色是因为多。

13.地表面辐射能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14.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是,影响因素有。

15.地面辐射差额的公式是,白天为值,气温,夜晚为值,气温。

纬度愈低,Rg >0的时间愈。

16.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而逐渐减小,在辐射差额为0,在辐射差额小于零。

17.“大气窗”对地表起到作用。

18.烟幕预防霜冻的原理是。

19.大气辐射差额是值,说明大气的热能是亏损。

20.高低纬间有水平气流的运动,是由于引起的。

21.传导是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从一个分子传给另一个分子。

22.辐射发生于间、间,是最重要的热量交换方式。

23.对流是重要途径。

24.乱流是热量交换的重要方式。

25.潜热交换主要是在中起作用。

26.泊松方程是,此公式表明,干绝热变化中气压降低温度呈。

27.干空气任一高度处的温度表达式是,其中温度递减率是。

28.大气稳定度是指使具有或返回原来位置的或。

29..当γ<0时称,γ=0称,这样的大气层结是。

30.条件性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是,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是,对于饱和空气则是。

31..不稳定能量的类型有。

32.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其中周期性变化有。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三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水分一.填空题:1.在常温常压下,大气中的物质只有有三态变化,其他物质由于气温高于其温度,而以形态存在。

2.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饱和水汽压按规律迅速。

3.不同温度下的空气,降低同样的温度,高温时的饱和空气凝结水量比低温时。

4.当T= 时,E过冷=E冰。

5.冰晶效应的条件是。

6.大小水滴共存时,产生水汽转移现象的条件是。

7.空气达到过饱和的途径有、。

8.空气冷却的类型有、、。

9、近地面的空气因与冷地面接触而降温到露点以下,如果 >0℃时,则在地面或地面物体凝结成,称为露;如果 <0℃,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称为霜。

10、形成露和霜的条件是的夜晚。

11、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

农业上要预防的是而不是霜。

12、出现白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即出现也出现。

13、出现黑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只有而无。

14、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

根据其形成条件和结构可分为两类:和。

15、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的紧密冰层。

它主要是降到温度低于的地面或地物上冻结而成的。

如果它是由非过冷却雨滴降到冷却得很厉害的地面或地物上而形成的时候,一般这种雨凇很薄而且存在的时间不长。

16、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使水平能见度小于的物理现象。

17、云是指漂浮在空中的,由组成的中的水汽凝结物。

18、下午出现淡积云是的预兆。

19、早上出现浓积云是的预兆。

20、谚语“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就是指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出现后,。

21、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和水,常见的有。

21习惯上把半径小于 um的水滴称为云滴,半径大于 um的水滴称为雨滴。

标准云滴的半径是 um,标准雨滴的半径是 um。

22、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包括:和。

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两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气象学与气候学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4 分)反气旋: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

北半球反气旋中,低层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则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产生于热带洋面.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称为飓风,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台风具有季节性和旋转性,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对建筑或人员会造成一定损毁伤害。

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

海陆风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十公里,铅直高度达1~2公里,周期为一昼夜。

风力以下午为最强。

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valley breeze)”;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mountain breeze)”。

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山风比谷风风速小一些。

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城市的高温相对于郊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季风: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引起的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系,称为季风。

并伴随有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

锋面气旋:由锋面与地面气旋结合在一起形成。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库与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库与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41题,每题1分,共41分)1.我国主要受( )气团影响.A、冰洋B、赤道C、变性D、热带正确答案:C2.就整个地-气系统来讲,辐射差额的多年平均值()。

A、为0B、为正C、为负正确答案:A3.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总水量约有_____是冻结的。

A、3.15%B、4.15%C、2.15%D、1.15%正确答案:C4.全球海洋中,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是。

A、东北太平洋B、西北太平洋C、西北大西洋D、东北大西洋正确答案:B5.“大气的温室效应”中起作用的是()A、水B、大气逆辐射C、CO2D、尘埃正确答案:B6.北太平洋副高压夏季分裂为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太平洋副高,其中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活动规律明显,其强度,位置。

A、夏强冬弱、夏南冬北B、冬强夏弱、冬南夏北C、夏强冬弱、夏北冬南D、冬强夏弱、冬北夏南正确答案:C7.地转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因此,等压线越密集,地转风速A、越小B、不变C、不确定D、越大正确答案:D8.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时空分布是由太阳与地球间的( )决定的,又称天文辐射。

A、实际距离B、天文位置C、万有引力D、平均距离正确答案:B9.描述最高温和最低温所处月份是否与一般规律(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相等使用的气温标准是()A、年温相时B、气温日较差C、气温年较差D、大陆度正确答案:A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冬季为冷源B、大陆冬季为冷源C、海洋夏季为热源D、大陆夏季为冷源正确答案:B11.气压一定时,气温越高,则单位气压高度差。

A、不变B、无法确定C、减小D、增大正确答案:D12.北半球夏季副高的强度比冬季( ).A、不一定B、大C、小D、一样正确答案:B13.赤道与极地间的热量输送形式有( )A、显热输送B、蒸发C、涡旋输送D、环流输送正确答案:A14.()的降水是阵性的。

A、卷层云B、积雨云C、高层云D、层云正确答案:B15.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最高地区是()A、青海B、黄河流域C、新疆D、西藏正确答案:D16.厄尔尼诺现象形成时,西太平洋( )A、海水上翻B、气候干旱C、海平面不断抬升D、海平面不断下降正确答案:C17.公式中Q+q表示的总辐射包含( )A、地面长波辐射B、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C、发向宇宙的长波辐射D、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正确答案:D18.能造成雷暴阵性降水的云是。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第一章名词解释1气象:2气候:3天气:4气温垂直递减率:5大气污染:6标准大气压:7饱和水汽压:8饱和差:9相对温度:问答题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和天气有什么区别?2.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的分布和作用。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4.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5.为什么城市地区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要高一些?第二章名词解释1.辐射:2.辐射光谱曲线:3.太阳常数:4.大气逆辐射:5.地面有效辐射:6.辐射差额:7.气温较差:8.热赤道:9.等温线:10.水平气温梯度:11.大气稳定度:12.干绝热直减率:13.湿绝热直减率:问答题1.大气辐射和地气辐射的区别?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如何被减弱的?3.为什么说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不是太阳而是地面?4.分子散射和粗粒散射有何差异?举例说明。

5.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怎样一种情况?总辐射的分布怎样?6.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怎样体现?7.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原因?8.气温的水平分布如何?9.热赤道是怎么一回事情,为什么?10.各种逆温的概念、形成及其特点。

11.大气稳定度的判断。

第三章名词解释1.雾:2.霜:3.露:4.雾凇:5.混合冷却:6.露点:7.霜冻:8.降水:9.暴雨:10.云滴雨滴:11.贝吉龙过程:12.凝结潜热:升华潜热:13.饱和水气压:14.实际水汽压:15.饱和差:16.相对湿度:问答题1.用分子运动解释水相变化。

2.饱和水汽压与哪些因素有关?用分子运动论加以说明。

3.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有哪些?作用如何?4.霜和露的形成条件。

5.雾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6.云的形成条件。

7.积状云、层状云和波状云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指示意义。

8.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有哪些?具体机制如何?9.人工降雨的原理。

10.影响蒸发的因素。

第四章名词解释1.气压:2.单位高度气压差:3.单位气压高度差:4.深厚系统:5.浅薄系统:6.地转偏向力:7.气压梯度:问答题1.单位气压高度差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关系怎么样?2.气压场的基本形势有哪些?3.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如何?4.大气质量在空间重新分配的原因5.何谓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和摩擦层平衡风。

气象气候学复习题答案

气象气候学复习题答案

气象气候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地球的物理过程B. 大气中的物理过程C. 海洋中的物理过程D. 地球表面的化学过程答案:B2. 气候类型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纬度B. 海拔C. 地形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气象观测的基本要素?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土壤pH值答案:D4. 什么是锋面?A. 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的边界B. 冷气团和冷空气的交汇处C. 暖气团和暖空气的交汇处D. 冷气团和冷空气的分离处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潜在影响?A. 海平面上升B.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C. 农作物产量增加D. 冰川融化答案:C二、填空题1. 气象学中的“气压”是指_________。

答案: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2. 气象学中,风向是指风的_________。

答案:来向3. 气候类型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可以分为_________大类。

答案:五4.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_________的总和。

答案:降水5. 气象学中,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的_________。

答案:比值三、简答题1. 描述什么是季风气候,并简述其特点。

答案:季风气候是一种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主要特点包括夏季湿润、冬季干燥,有明显的季节性降水分布,以及温度变化相对温和。

2. 解释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并简述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它会导致全球气候模式的变化,如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某些地区降水量异常等。

四、论述题1. 论述气象卫星在现代气象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气象卫星是现代气象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实时气象数据,包括云图、温度分布、风速等。

这些数据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灾害预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复习提纲(简答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复习提纲(简答题)

简答题1、 试推导虚温的公式,并说明虚温的意义,推导公式1-10,1-12。

【答】:如果以P 表示湿空气的总压强,e 表示其中水汽部分的压强(即前述的水汽压),则P-e 是干空气的压强。

干空气的密度(d ρ)和水汽的密度(w P )分别是TR e P d d -=ρ T R e w w =ρ 式中w R 为水汽的比气体常数,K g J K g J R R w w ./4615.0)./(18/31.8*===(w μ为水汽分子量=18g/mol )。

d dw d w w R R R R 608.1.**===μμμμ 因为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汽的混合物,故湿空气的密度ρ是干空气密度d ρ与水汽密度w ρ之和,即)378.01(608.1)(608.1Pe T R P T R e e P T R e T R e P d d w d w d -=+-=+-=+=ρρρ 将上式右边分子分母同乘以P e 378.01(-),并考虑到e 比P 小得多,因而2)378.0(Pe 很小,可以略去不计,上式可写成 )378.01(P e T R Pd +=ρ )378.01(P e T R P d +=ρ 上式为湿空气状态方程的常见形式。

如果引入一个虚设的物理量——虚温(υT ),即 T P e T )378.01(+=υ 由于T Pe )378.01(+恒大于1,因此虚温总要比湿空气的实际温度高些。

引入虚温后,湿空气的状态方程可写成 υρRT P =虚温的意义是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面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推导公式1-10: Pe q 622.0= 因为wd w m m m q +=;由气体状态方程T R M PV *μ= 可得T R eV m w w *μ=;T R Ve P m d d *)(μ-=;TR PV m m w d *μ=+;所以 TR V e P T R eV T R eV q d w w***)(μμμ-+==P e w μμP e 622.0= 同理推导公式1-12:eP e -=622.0γ e P e e P e TR V e P T R eV m m d w dw d w -=-=-==622.0)(**μμμμγ 2、 推导υT = (1 + 0.61γ) T ,其中γ为混合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系列05年1、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答: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①对流层特点:a.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0.65℃b.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特点:a.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b.到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③中间层特点: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b.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④热层特点: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b.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其电离的程度是不均匀的⑤散逸层特点:a.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2、简述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答: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气体及其悬浮其中的液体和固态杂志所组成①臭氧:大量的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温,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重要。

②温室气体CO2、CH4、N2 :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却能强烈的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③大气气溶胶粒子: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溢,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

④液体微粒:以云、雾形式出现,不仅使能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⑤H2O: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而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答:1)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

2)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①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厚度不同;②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③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④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的比例增加。

4、什么是地面有效辐射,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地面放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影响因素: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5、简述全球海平面温度的分布特点答:1、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极逐渐降低,北半球,等温线7月比1月稀疏2、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而夏季相反,南半球因陆地小,等温线比较平直,遇到有陆地的地方,等温线也发生与北半球相类似的情况3、最高温度带并不在赤道上,而是冬季在5°— 10°N处,夏季移到20°N左右4、南半球无论冬夏,最低温度都出现在南极,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温度出现在极地,冬季最冷地区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地区6、写出标准坐标中大气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以及连续方程7、论述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答:(动力作用)①对冷空气的屏障效应。

冬季,青藏高原阻挡住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纬度相当的印度半岛北部低;夏季,青藏高原对北上暖湿气流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就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阻滞作用还波及到对流层中层。

②气流遇山绕流形成冷暖平流。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碍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在背风坡汇合。

③(动力作用)冬季,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气温偏低,是冷源;夏季,青藏高原的地气系统是热源。

④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青藏高原季风。

06年1、分析气温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及成因答:(1)日变化A.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有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原因:地温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于地面当时吸收的太阳辐射的多少,而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多少。

正午以后,地面太阳辐射虽然开始减弱,但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热量还是多些,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长波辐射继续加强,气温也随着不断升高。

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随后气温便逐渐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为止。

B.高纬地区气温日较差比低纬地区小原因:高低纬太阳辐射差异,低纬>高纬(2)年变化A.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中高纬度大陆以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B.气温年较差有低纬向高纬增加,以同纬度的海陆相比,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上大得多2、利用地表辐射差额方程,分析地表辐射差额的影响因子对地表辐射差额的影响答:地面辐射差额: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有效辐射之差值Rg =(Q+q)·(1—a)— Fo①太阳总辐射影响因子:太阳高度角、云量、大气透明度、地面反射率越高越多越好越高太阳总辐射(Q):↑↓↑↓②有效辐射的影响因子: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量3、简述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答:大气环流:全球范围的大尺度大气运动,水平尺度数千千米,垂直尺度10km以上,时间尺度1—2日以上①太阳辐射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分布,形成单圈环流②地球自转作用,形成三圈径向环流,同时在近地面形成三风四带③下垫面的非均匀性,海陆分布,高大地形形成大气活动中心,高空槽脊,使大气环流复杂化④地表摩擦作用加深了大气环流的复杂性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途径及其影响效应答:1)化石燃料利用及农业和工业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气候效应: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对降水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2)人类活动排放导致大气中气溶胶浓度的变化气候效应:大气中气溶胶增加可以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过程导致①散射的太阳辐射量改变,造成地球平均温度变化②大气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大气层温度增加③减少地表的太阳辐射收入,造成地表温度较低④导致地面反射率增大,引起地面变冷3)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土地利用形式和下垫面的性质气候效应:①改变地面的反射率,影响地面的辐射差额②改变地面的热容量和水分储存,影响下垫面温度变化③由于以上改变了地面和大气间的显热和潜热交换,影响了气温和大气水分④改变下垫面的粗糙度,影响地面风的大小,对大气降水产生一定影响4)城市化改变局地气候效应气候效应:①混浊岛效应:城市污染物质比郊区多,凝结核远多于郊区,云量多,日照时数少②热岛效应:人为热的影响,气温高于郊区③干岛和湿岛效应:城市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白天低于郊区,夜间高于郊区④雨岛效应:城市风速小,局地差异大,有热岛环流07年1、分析云量对地表辐射差额的影响Rg =(Q+q)·(1—a)— Fo答:①云的增大作用:云量↑,有效辐射↓,Rg↑②云的减弱作用:云量↓,总辐射↓,Rg↓白天或夏天(特别是低纬地区),云的减弱作用强于增大作用,云量增多,Rg减少夜间或冬天(特别是高纬地区),云的减弱作用弱于增大作用,云量增多,Rg增多2、辐射雾和平流雾形成的有利条件分布有哪些?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答:辐射雾:地面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变冷形成的特点:地方性有利条件:①充足水汽②晴朗少云③风力微弱④大气层结稳定平流雾: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逐渐冷却而形成的特点:范围、厚度大,持续时间常有利条件: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温差大;②暖湿空气湿度大;③适宜的风向和风速;④层结较稳定3、假如没有了太平洋,世界气候以及我国气候分别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答:(1)海水储存大量的热量,使地球气候温度不至于太高。

海水的热容量很大,在全球热量平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海水具有良好的投射能力,能使太阳辐射传输到较深的海水。

(2)海水能释放大量热量,使得地球气候不至于太冷,海水通过对流混合作用,使下层温度较高的海水上升到海面,加热了海面的大气,海水通过洋流,将低纬度高温的海水输送到高纬度。

高纬度温度较低的海水输送到低纬,从而降低了低纬度海水温度,升高了高纬度海水温度,调节气候。

(3)海洋能溶解大量温室气体,地面温度不至于上升太高(4)海洋温度异常,使产生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沃克环流(5)海洋是地球气候循环水汽的来源,对全球的降水起着决定性作用,热带风暴,副热带高压带是主要的海洋向大陆输送水汽的天气系统。

(6)海水的湍流混合作用,使海洋表面和下层海水进行热量交换,减缓了海洋表面温度的极端变化。

冷暖洋流对南北纬度之间海水和大气热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调节全球气候。

08年1、简述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答:1、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

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表现出稳定少动、缓慢移动和跳跃三种形式,而且在北进过程中有暂时南退,在南退过程中有短暂北进的南北振荡现象。

同时,北进过程持续的时间较久、移动速度较缓,而南退过程经历时间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2、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

在它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

西太平洋副高是向我国输送水汽的重要天气系统。

平均而言,每年2—5 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 月份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 月中旬雨带移到黄河流域,而江淮流域处于高压控制下,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

副高南侧为东风带,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产生大量降水,因此7 月中旬后,华南又出现一次雨期。

从7 月下旬到8 月初,主要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带。

从9 月上旬起副高脊线开始南撤,降水带也随之南移。

2、简述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答:A对环流的影响1、对近地层环流的影响:夏季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气流由海洋吹响陆地;冬季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气流由陆地吹响海洋。

2、对西方扰动的影响:使平直气流产生槽脊波动B对气温的影响1、海面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于陆面2、夏季海面气温低于陆地,冬季相反C对大气水分和降水的影响1、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海面上的空气湿度大于陆地2、对雾的影响:海洋多平流雾,陆地多辐射雾3、对降水的影响:①对流雨:陆地上主要出现在夏季午后,海洋上出现在冬季夜间②地形雨:陆地上③锋面雨与气旋雨:海洋多于陆地3、空气上升为何冷却?又为何发生凝结?答:空气的冷热程度只是一种现象,它实质是上是空气内能大小的表现。

当空气获得热量时,其内能增加,气温也就升高;反之,空气失去热量时,内能减少,气温也就随之降低。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此时的空气称为饱和空气,达到最大水汽压,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开始凝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