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钢结构厂房独立基础短柱组装式施工工法(2)
![钢结构厂房独立基础短柱组装式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14999d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7.png)
钢结构厂房独立基础短柱组装式施工工法钢结构厂房独立基础短柱组装式施工工法一、前言钢结构厂房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建筑结构体系,近年来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独立基础短柱组装式施工工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灵活性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施工工艺。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以供读者参考。
二、工法特点独立基础短柱组装式施工工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 快速施工:该工法采用预制短柱和连接件,具有组装化、现场拼装的特点,可以大大降低施工周期,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2. 灵活多样:通过调整短柱的尺寸和连接方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建筑结构和荷载要求,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3. 资源节约:相对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工法可减少钢材的使用,节约材料资源。
4. 质量可控:预制短柱和连接件的生产可以通过工厂化的流水线作业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5. 运输便利:预制短柱和连接件的尺寸轻巧,可以采用集装箱运输,便于远距离运输和现场组装。
6. 可拆卸性:该工法施工的钢结构厂房具有易于拆卸和搬迁的特点,能够适应工业发展中的变化需求。
三、适应范围独立基础短柱组装式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工程:1. 工业厂房:包括制造业、物流仓储、汽车生产等工业用途的厂房建设。
2. 商业建筑:包括商场、超市、展览中心等商业用途的建筑。
3. 农业建筑:包括农业大棚、养殖场等农业用途的建筑。
四、工艺原理独立基础短柱组装式施工工法通过预制短柱和连接件的组装来构成钢结构厂房的立柱系统。
其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和准备:根据工程需求,设计合适的短柱尺寸及连接方式,并进行工艺准备,选择合适的钢材和连接件。
2. 短柱制作:通过自动化的生产线进行短柱的加工和制作,确保短柱的尺寸精度和质量。
3. 运输和现场组装:将预制短柱和连接件进行运输,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连接短柱和梁、梁与梁之间的连接。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优化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3253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9.png)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优化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建筑物承受重力荷载的主要结构部件之一,其设计优化可以在保证基础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减少材料消耗和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下面将从基础的尺寸、材料选取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基础的尺寸是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满足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基础的底面积,从而减少基础所需的混凝土消耗和钢筋用量。
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基础底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增大基础的厚度来减小底面积,同时注意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基础能够充分承载柱子上方的荷载。
其次,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应根据基础的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等级和钢筋材料。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应满足工程的承载要求,同时尽量选取强度较高的材料,以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
钢筋的选择应根据基础的受力状态和抗拉需求来确定,可以选择高强度钢筋或使用预应力钢筋,以达到减少钢筋用量和优化设计的目的。
此外,在施工工艺方面,应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来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消耗。
例如,可以采用合理的配筋方式和减少焊接点的数量,减少钢筋的损耗;在混凝土浇筑时,采取稳定均匀的浇筑工艺,避免混凝土漏浆和高差现象的发生,减少浪费材料的情况发生。
最后,基于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也是优化设计的新趋势。
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和有限元分析,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基础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并通过优化算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最经济和合理的设计方案。
此外,还可以通过结构参数的灵活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改善基础的经济性和工程成本。
综上所述,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优化设计可以通过减小基础底面积、合理选取材料、优化施工工艺和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等措施来实现。
这些设计优化手段的应用将有助于减少材料消耗和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高层建筑设计中短柱的处理
![高层建筑设计中短柱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560da80029bd64783e2c8b.png)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b9527e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f.png)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一、什么是柱下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
独立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通俗地想象一下,柱子很细,插在土里会扎进去;但是把底面做得很大,就不容易扎进土里对不对。
柱下独立基础就是差不多的原理,给相对较细的柱子下面做一个大一些的混凝土墩,里面布置钢筋,每个柱子下面做一个。
这就是独立基础。
二、施工顺序:清理基坑及抄平混凝土垫层基础放线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三、施工方法:1、清理基坑及抄平:清理基坑是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
抄平是为了使基础底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基础前应在基面上定出基础底面标高。
2、垫层施工:地基验槽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在基面上浇筑C10的细石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垫层施工为了保护基础的钢筋。
3、定位放线:用全站仪将所有独立基础的中心线,控制线全部放出来。
4、钢筋绑扎: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
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
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5、模板: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处理措施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9f01148cc22bcd126ff0ce4.png)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处理措施摘要: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短柱易发生脆性破坏,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必须要针对高层建筑中存在短柱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避免因为短柱问题而形成的破坏,从而增强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整体稳定,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短柱问题;解决方案;处理对策引言高层建筑结构作为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建筑结构,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选材广泛、施工技术成熟、造价低廉,在当前建筑行业应用广泛。
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结构非常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而出现破坏,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短柱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常常会出现,由于短柱截面较大,剪跨度比较小,延性低,很容易在地震发生时发生脆性破坏。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柱净高与截面高度比值不大于4,可以判定为短柱。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由于梁比较小,尤其是底部的嵌固结构会导致梁对柱产生的约束弯距较小,这样也会造成柱的反弯点要高出柱中点。
甚至很多的高层建筑柱中不存在反弯点。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短柱的判断无法按照柱净高和截面高度的比值小于4,所以可以采用剪跨比是否小于2。
如果框架柱反弯点距离柱中点比较远,柱的上下截面弯矩值会出现异常,其剪跨比也会存在差异。
如果要判断该处是否为短柱,必须要选择上下截面最大剪跨比进行判断。
如果发现连续剪跨不变而截面出现上下配置的纵筋相同,则弯矩较大的区域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的问题。
在框架柱中弯矩较大的区域也会因为临界斜裂缝而产生问题。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柱高或者出现连续梁剪跨区间弯曲越大则区域剪跨比越大。
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剪能力也会变小,导致承受能力因为剪切破坏的影响造成弯曲变大,所以必须要根据截面的最大剪跨比判断是否存在短柱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建筑内框架柱的反弯点会比较高,由于柱上截面弯矩值比下截面弯矩值要小,所以经过判断下截面的剪跨比要小于2。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900cf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e.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短柱的产生。
短柱指的是柱子高度与其宽度之比小于某一临界值,造成柱子在承受拉压力时的强度明显下降。
本文将分析短柱产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成因分析1.结构设计不合理:设计中柱子的断面积过小或者高度过大,使得柱子跨越多层楼的话,自重和承载的压力会使得柱中部承受巨大压力,导致柱子失稳,出现短柱现象。
2.质量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如果混凝土质量不过关或者钢筋安装不规范,容易产生空鼓、缺损等问题。
这就会影响整个柱子的受力性能,使得柱子变为短柱。
3.施工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柱子的浇筑不均匀,使得底部的混凝土浇筑不足或者颗粒分布不均匀,就会导致柱子产生短柱现象。
4.荷载问题: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超过了设计荷载,就会给柱子带来过大的承载压力,导致柱子短柱。
5.地基问题: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地基沉降较大,就会引起柱子的较大变形,使得柱子变为短柱。
二、防治措施1. 按照合理的设计原则进行结构设计,避免柱子断面积过小或者高度过大的情况。
2.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混凝土质量和钢筋安装的规范性。
3. 注意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柱子的浇筑均匀,避免浇筑不足或者颗粒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4. 加强荷载的控制,避免超过设计荷载,对于有超载情况的建筑物要进行加固处理。
5. 加强地基工程,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充足,避免地基沉降过大。
短柱的成因主要包括结构设计不合理、质量问题、施工问题、荷载问题和地基问题等。
为了防止短柱的产生,需要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只有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https://img.taocdn.com/s3/m/19a51beb998fcc22bcd10d8d.png)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柱下独立基础,如果埋置较深,在设置拉梁以后就会有短柱。
但是规范里没有对这样的短柱的计算和构造要求的明确提法。
只有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8.2.6条中提了一下杯口基础的短柱的刚度要求 E2I2/E1I1 不小于10。
所以针对柱下独立基础,一般也就按照这个要求来计算其面积,然后按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全长配筋,以保证该短柱的刚度,使底层柱与基础的连接符合刚接,嵌固的模型。
但是这样算有没有必要,而且是不是对的好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我曾经在某本规范或者技术手册之类的书里面看到过一个更明确的关于短柱和普通柱子连接时候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但是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
希望有知道那个公式的仁兄将公式发上来参考下。
不知道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的短柱,顺便说下,附图就是个示意性的,尺寸标注有问题,不想再改了补充说明:没想到这个帖子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参与讨论,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蛮多人在关注的。
我想重新解释一下我现在的观点。
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补充说明一下,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我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应该来说这种情况下的“短柱”并不是规范里面所说的短柱,而是一种“加强体”,这种“短柱”的实际受力状况比规范中所说的短柱要复杂。
就像很多参与讨论的人所说的,这种短柱周围的土体一般都是回填土,对柱子的的约束不强。
在地震的时候这种“短柱”会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
实际上,对于低层和普通的多层建筑,对柱子截面大小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竖向力,而是地震时候的横向力和位移比。
我觉得这种“短柱”的作用应该是作为基础和一层柱子的联系体,并为拉梁(注意,与基础梁区别)的铰接端(一般计算的时候拉梁就是简化成铰接了,反正拉梁计算很不准,我感觉和“拍脑袋”的结果差不多)。
所以这种“短柱”之所以要加强就是为了提高其刚度,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把“短柱”的顶部当做结构力学中的“地面”,减小一层柱子的计算长度,并为一层柱子提供足够刚的固结端。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760bd1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0.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是指柱的高度较小于其跨度的柱,也就是柱的长度较宽,造成了柱的弯矩较小,因此柱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压力。
短柱的成因主要是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短柱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1. 设计不当:设计不当是导致短柱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到柱的高度与跨度的比例,柱的长宽比过小,就会导致短柱的出现。
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到荷载条件以及地震力的作用,也容易导致柱短。
防治方法:在设计阶段,要合理选择柱的尺寸和高度,确保柱的长宽比符合规范要求,并考虑到荷载条件和地震力的作用。
2. 施工不当:施工不当是另一个导致短柱的原因。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柱的模板支撑不稳固,或者底部支座不平整,也会导致柱的短缩。
防治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柱的模板支撑稳固,并保证底部支座平整。
还应注意柱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及钢筋的正确布置。
3. 使用不当:使用不当也会造成短柱的出现。
如果在使用阶段,柱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增加了新的荷载,或者地基沉降等,也会导致柱的短缩。
防治方法:在使用阶段,要合理管理和维护柱的结构,定期检查柱的受力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固或修复短柱的问题。
短柱的成因主要是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问题,因此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防治短柱。
在设计阶段要合理选择柱的尺寸和高度,并考虑荷载条件以及地震力的作用;在施工阶段要确保柱的模板支撑稳固,底部支座平整,并注意混凝土浇筑质量和钢筋布置的正确性;在使用阶段要定期检查柱的受力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固或修复短柱的问题。
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安全可靠。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7f703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2.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短柱问题是指柱子高径比较小,造成柱子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短柱问题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防治。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短柱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本身的问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是影响柱子性能的重要指标。
如果材料的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或者材料存在欠缺,就会使得柱子的承载能力不足,从而产生短柱问题。
2. 设计规范和施工质量问题:柱子的尺寸和配筋是根据设计规范来确定的。
如果设计规范的要求偏低或者施工中存在误差,就会导致柱子尺寸和配筋不足,从而产生短柱问题。
3. 荷载条件变化:柱子在使用中会受到各种荷载的作用,如果荷载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柱子的承载能力可能无法适应,从而产生短柱问题。
1. 加强设计和施工管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并且注重质量控制,确保柱子的尺寸和配筋满足设计要求。
2. 提高材料质量: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优质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确保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3. 加强监测和维护:对于已经建造的结构,应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修复存在的问题。
也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荷载条件的突变,确保柱子的承载能力得到有效利用。
4. 增加柱子的尺寸和配筋:对于已经出现短柱问题的结构,可以考虑增加柱子的尺寸和配筋,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具体的增加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问题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都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要注重质量控制,确保柱子的尺寸和配筋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已经出现短柱问题的结构,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的处理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ee6a3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1.png)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的处理引言建筑物的层高一定时,为提升其延性,通常会选择减少其轴压比,轴压比的减小又会增加柱截面,进而减小了柱的剪跨比,使其延性受到影响。
因而,在高层建筑中,为使轴压比的限值满足相关要求,通常柱的截面都较大,而使建筑结构的底部出现短柱问题。
另一方面,荷载大而楼层低的建筑物设计中也会产生短柱问题。
而短柱其延性较差超短柱更甚,一旦地震发生,很容易形成剪切破坏,而使得结构出现破坏甚至坍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基于此,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短柱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短柱问题的相应对策,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展开介绍,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短柱的判断方法根据我国相关规范指出,短柱为柱净髙和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大与4的柱,技术人员也多以此来判断是否为短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柱剪跨比才是判定短柱的具体参数,只有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才为短柱,而当柱净髙和截面髙度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剪跨比也不一定不大于2,也即不能肯定一定是短柱,而按照柱净髙和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大于4进行短柱的判定时,其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剪跨比不大于2,二是由于框架柱的反弯点通常距离柱中点较近,但,髙层建筑其梁柱的通常较小,尤其是对于底部来说,柱底嵌固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梁对柱所形成的约束弯距也不大,反弯点其髙度要远远髙出柱髙的一半,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存在反弯点,对于这种情形,用柱净髙和截面髙度的比值不大于4进行短柱的判定,就不再适合,此时,应以剪跨比作为短柱的判定依据。
当框架柱其反弯点没有位于柱中点时,柱子上下截面就具有不一样的弯矩值,因而,框架柱其上下截面也就具有不同的剪跨比。
对于该种情况,该如何进行短柱的判定呢?笔者认为,框架柱上下截面的剪跨比最大的应作为短柱的判定依据,这是由于,框架柱其受力特性可等同于轴压力一定的连续梁,柱高等同子连续梁剪跨。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当连续梁的剪跨不变时,且其上下截面的钢筋配置也相一致时,弯矩大的区域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也大,对于框架柱来说,其弯矩大的区域也较容易出现临界斜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10cb69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0.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
1. 建筑设计不合理:建筑设计中柱的尺寸和分布应当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需求,如果设计时柱的尺寸太小或者柱的分布不合理,容易导致短柱的出现。
2. 环境湿度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出现混凝土的龟裂和腐
蚀现象,导致短柱的产生。
3.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中对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艺步骤的不合理操作或不
严格执行,导致短柱的出现。
2. 加强养护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
捣和养护工作。
特别是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要进行适当的湿度控制,防止混凝土的龟裂和
腐蚀。
3. 使用高强度材料:选择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来加固和修复短柱,提高其承
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 增加柱的横向抗剪能力:在设计和施工中增加柱的横向抗剪能力,以提高柱的抗
剪承载力,减少短柱的发生。
5. 加固措施:对于已经出现短柱的结构,可以考虑采取加固措施,如增加柱截面的
尺寸、加固柱与梁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主要是建筑设计不合理、环境湿度影响和施工质量问题。
为了防治短柱的发生,应当合理设计、加强养护管理、使用高强度材料、增加柱的横向抗
剪能力和采取加固措施等措施。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柱的承载能力和抗震
性能,降低短柱的发生风险。
短柱处理措施
![短柱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19ac0a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0.png)
短柱处理措施引言在建筑结构领域,柱子是承重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设计、施工或其他原因,某些柱子可能出现短柱现象,即柱子在高度方向上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
短柱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短柱处理的常见措施,包括增加钢筋、加固柱子、使用钢结构支撑等方法。
增加钢筋增加钢筋是处理短柱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在柱子的截面内增加钢筋,可以增强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进行柱子的现场调查和测量,确定短柱的程度和位置。
2.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计算,确定需要增加的钢筋数量和尺寸。
3.在短柱的上下部分分别进行开孔,将钢筋插入柱子内,并与原有的钢筋进行连接。
4.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对钢筋进行固定和加固,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5.最后,对柱子进行细致检查和测试,确保增加的钢筋满足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加固柱子除了增加钢筋,加固柱子也是一种常用的短柱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短柱的外部增加支撑或包裹材料,提高其抗弯和抗压能力。
以下是加固柱子的一般步骤:1.先进行柱子的评估和测量,以确定短柱的具体情况和加固要求。
2.根据短柱的位置和载荷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撑方式,可以采用加固筋、外包装混凝土、矩形钢管等材料进行加固。
3.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计算,确定支撑材料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4.将支撑材料固定在短柱的外面,并与短柱进行紧密连接,确保其牢固可靠。
5.完成加固后,对柱子进行细致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
使用钢结构支撑在处理特别严重的短柱情况时,使用钢结构支撑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在短柱旁边建立钢结构支撑,能够有效地补充短柱的承载能力,并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以下是使用钢结构支撑的一般步骤:1.进行现场调查和测量,确定短柱的位置和程度。
2.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计算,确定钢结构支撑的尺寸和位置。
3.在短柱旁边进行基础施工,建立钢结构支撑的基础。
独立基础短柱配筋要求
![独立基础短柱配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c6368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b.png)
独立基础短柱配筋要求独立基础短柱配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符合一定的配筋要求,以确保独立基础短柱的强度和稳定性。
配筋要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钢筋的布置。
独立基础短柱的主要受力部位是柱身,因此在柱身上应设置足够的纵向钢筋,以抵抗柱身的受压和受拉力。
同时,为了增加柱身的抗剪能力,还需要设置适量的箍筋。
钢筋的布置应符合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要求,以保证柱身的受力性能。
配筋要求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钢筋的直径和间距直接影响到柱身的受力性能。
一般来说,钢筋的直径越大,柱身的承载能力越强。
而钢筋的间距越小,柱身的受力分布越均匀。
因此,在配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合理选择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配筋要求中还包括了钢筋的保护层要求。
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间隔距离,它对钢筋的耐久性和防腐性能有重要影响。
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独立基础短柱的钢筋保护层应满足一定的厚度要求,以保证钢筋不易受到腐蚀和损坏。
配筋要求中还需要考虑独立基础短柱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独立基础短柱通常是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以及钢筋的焊接和连接。
同时,还需要对独立基础短柱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独立基础短柱配筋要求是确保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在配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合理选择钢筋的布置、直径和间距,并确保钢筋的保护层满足要求。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以及钢筋的焊接和连接,以确保独立基础短柱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筋设计和施工措施,可以提高独立基础短柱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fefe8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c.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短柱的出现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短柱是指柱子在承受荷载时出现截面压弯破坏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短柱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设计不合理:柱子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不合理是导致短柱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中应根据柱子的受力情况和荷载要求进行合理的截面设计和钢筋配置。
2.材料质量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材料。
如果使用低质量的混凝土或钢筋,会导致柱子的强度不足,容易出现短柱现象。
3.施工工艺不当:施工中如果操作不当,比如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不规范,钢筋的安装质量不达标,都会影响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引发短柱问题。
4.荷载过大:当柱子承受的荷载超过了其承载能力时,会导致柱子发生短柱破坏。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的成因主要有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当和荷载过大。
为了防治短柱问题,应从合理设计、加强质量管控、加强施工管理和合理荷载控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措施的采取。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现象的出现,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独立基础短柱做法
![独立基础短柱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10e1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1.png)
独立基础短柱做法独立基础短柱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常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
它具有独立承重能力,适用于各种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支撑和承重。
本文将介绍独立基础短柱的做法及其特点。
独立基础短柱的做法要求基座面积大于柱子的底面积,以确保柱子能够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通常,基座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设计,常见的形状有方形、圆形等。
独立基础短柱的材料选择要考虑到承重能力和耐久性。
常见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钢材等。
钢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和耐久性,是常用的材料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通常会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如加设地基桩等。
接着,需要进行基础的浇筑。
在浇筑基础之前,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和土方的处理,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然后,在基坑中铺设一层砂浆或防水层,以防止水分进入基础。
在基础的浇筑过程中,需要将预埋的钢筋放置在基础内部,以增加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然后,使用混凝土将基础填充,确保填充均匀和密实。
完成基础的浇筑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
养护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28天左右。
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独立基础短柱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独立基础短柱具有独立承重能力,可以单独支撑建筑物或构造物的重量。
它不依赖于其他结构元素的支撑,具有较高的自由度。
独立基础短柱具有较小的面积占用,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场所。
由于其承载能力较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建筑物或构造物的承重需求。
独立基础短柱施工简便,成本相对较低。
相比于其他复杂的基础结构,独立基础短柱的施工过程较为简单,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材料投入。
独立基础短柱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具有独立承重能力和较小的面积占用。
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独立基础短柱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满足不同场所的承重需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独立基础短柱能够确保建筑物或构造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带短柱独立基础
![带短柱独立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407c3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b.png)
带短柱独立基础短柱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基础形式,它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短柱独立基础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面,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短柱独立基础的定义、结构形式、施工方法以及优缺点。
短柱独立基础是指在建筑物的承重墙、柱子等结构下方,通过混凝土柱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地面的一种基础形式。
短柱独立基础通常由混凝土柱和承台组成,承台负责均匀分布建筑物的重量,而短柱则负责将重量传递到地面。
短柱独立基础的结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方形、圆形和矩形等。
方形短柱独立基础适用于建筑物较小且受力较小的情况,圆形短柱独立基础适用于受力较大的建筑物,而矩形短柱独立基础则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建筑物。
短柱独立基础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基础坑开挖、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步骤。
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确定基础的尺寸和形状,并进行基础坑的开挖。
开挖基础坑时需要注意平整度和坑底的水平度,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然后,在基础坑中铺设钢筋网,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短柱独立基础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首先,短柱独立基础相对简单,施工便捷,节约成本。
其次,短柱独立基础能够有效分散建筑物的重量,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短柱独立基础还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然而,短柱独立基础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短柱独立基础的承载能力有限,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不适用于大型建筑物。
其次,短柱独立基础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和承重墙、柱子等结构的位置,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复杂性。
短柱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基础形式。
它通过混凝土柱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地面,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短柱独立基础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廉、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承载能力有限和施工复杂等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地质条件和承重结构的位置等因素来选择和设计短柱独立基础,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带短柱独立基础
![带短柱独立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ead20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f.png)
带短柱独立基础短柱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用于支撑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土层中。
它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短柱独立基础的特点、设计要点和施工过程。
短柱独立基础是指柱子的高度相对较短,通常与地面齐平或略高于地面。
与深埋地下的长柱基础相比,它的设计更简单,施工更方便。
短柱独立基础常用于轻型建筑物、小型桥梁和设备支撑等场合。
在设计短柱独立基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特点确定柱子的尺寸和数量。
一般来说,如果建筑物比较轻,可以使用较少的柱子,柱子的直径或边长可以较小。
其次,要考虑地下土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例如钢筋混凝土基础、钢板桩基础等。
最后,要考虑基础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方式,以确保基础和建筑物之间的传力效果良好。
在短柱独立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地面平整。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坑的开挖,基坑的深度和形状要与柱子的尺寸相匹配。
接下来,进行基础的浇筑,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的均匀性。
最后,等待混凝土充分硬化后,进行收尾工作,如填充基坑周围的土方和修整地面。
短柱独立基础具有几个优点。
首先,由于柱子较短,基坑的开挖量和混凝土用量相对较小,可以节省工程成本。
其次,施工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短柱独立基础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
然而,短柱独立基础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首先,由于柱子较短,其承载能力有限,适用于轻型建筑物和小型桥梁等场合。
其次,由于基础与地下土层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其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加固设计。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的均匀性,以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短柱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具有简单、方便和灵活等优点。
技术交底--基础短柱施工
![技术交底--基础短柱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ac811972a417866fb84a8eb6.png)
技术交底工程名称分项工程承台混凝土浇筑一、施工条件基础承台混凝土已浇筑完毕,并经验收合格。
二、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弹线——绑柱箍筋——支模——浇筑混凝土2、弹线:在开始短柱施工前,由放线工放出两个方向的偏轴线桩,根据偏轴线桩拉线和尺量确定柱的轴线位置,并在承台上弹出柱子两个方向(四个面)的轴线、柱子的外边线、模板外边线,并在钢筋上划出标高线。
所弹的线经检验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3、绑柱箍筋:在绑柱箍筋前要先用钢丝刷刷去主筋表面上的混凝土浆,并用钢钎将柱子范围内的承台顶面凿毛,并打扫干净。
绑扎箍筋时要注意箍筋的开口处不允许集中,要延柱子螺旋上升。
箍筋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主筋的间距要均匀。
在基础柱的顶面(本次浇筑部分)以下50mm处要放置一根箍筋,顶面以上50mm处绑扎一根箍筋。
在基础柱钢筋的顶部绑扎一根箍筋,以固定柱子主筋。
4、支模:短柱支模时,模板的底部内侧与柱外边线相齐,模板外侧与所弹的模板外边线相齐。
模板加固要牢固可靠,加固时要用线坠吊好柱子的垂直度。
在支模完成后,要在柱子的每一侧放好垫块,保证柱子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并根据钢筋上的标高点在模板的内侧弹出需要浇筑部位的标高控制点。
支模完成后,在模板外侧底部抹一道水泥砂浆层,防止漏浆。
5、砼浇筑:浇筑短柱的混凝土要控制好坍落度。
每次灌入混凝土的高度不超过50cm,灌入混凝土后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柱子的四个角及中心处要逐点进行振捣。
振捣时间以砼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防止漏振和欠振,但也要避免过度振捣。
在振捣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模板是否漏浆,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再继续浇筑。
在混凝土振捣的同时,将混凝土表面按标高线进行找平。
6、搓毛:混凝土初凝后,用木抹子将表面搓毛,待终凝后进行最后一次搓毛。
使表面平整。
7、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短柱模板外侧围一层塑料薄膜,并覆盖一层草席进行保温。
三、质量要求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无孔洞,无蜂窝麻面,主筋无露筋现象。
框架结构短柱处理
![框架结构短柱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9fcc06de80d4d8d15a4fd6.png)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处理[1][2]引言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为提高延性而降低轴压比则会导致柱截面增大,且轴压比越小截面越大;而截面增大导致剪跨比减小,又降低了构件的延性。
因此,在高层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满足规程对轴压比限值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比较大,在结构底部常常形成短柱甚至超短柱。
另外,诸如图书馆的书库、层高较低的储藏室、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等由于使用荷载大,层高较低,在设计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短柱。
众所周知,短柱的延性很差,尤其是超短柱几乎没有延性,在建筑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或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倒塌,无法满足“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准则。
为了避免短柱脆性破坏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判定短柱,然后对短柱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或处理,提高短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一、短柱的正确判定规程[1]和规范[2]都规定,柱净高H与截面高度h之比H/h≤4为短柱,工程界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也都据此来判定短柱,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因为确定是不是短柱的参数是柱的剪跨比λ,只有剪跨比λ=M/Vh≤2的柱才是短柱,而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H/h≤4的柱其剪跨比λ不一定小于2,亦即不一定是短柱。
按H/h≤4来判定的主要依据是:①λ=M/Vh≤2;②考虑到框架柱反弯点大都靠近柱中点,取M=0.5VH,则λ=M/Vh=0.5VH/Vh=0.5H/h≤2,由此即得H/h≤4。
但是,对于高层建筑,梁、柱线刚度比较小,特别是底部几层,由于受柱底嵌固的影响且梁对柱的约束弯矩较小,反弯点的高度会比柱高的一半高得多,甚至不出现反弯点,此时不宜按H/h≤4来判定短柱,而应按短柱的力学定义--剪跨比λ=M/Vh≤2来判定才是正确的。
框架柱的反弯点不在柱中点时,柱子上、下端截面的弯矩值大小就不一样,即Mt≠Mb。
因此,框架柱上、下端截面的剪跨比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即λt=Mt/Vh≠λb=Mb/V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柱下独立基础,如果埋置较深,在设置拉梁以后就会有短柱。
但是规范里没有对这样的短柱的计算和构造要求的明确提法。
只有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8.2.6条中提了一下杯口基础的短柱的刚度要求 E2I2/E1I1 不小于10。
所以针对柱下独立基础,一般也就按照这个要求来计算其面积,然后按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全长配筋,以保证该短柱的刚度,使底层柱与基础的连接符合刚接,嵌固的模型。
但是这样算有没有必要,而且是不是对的好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我曾经在某本规范或者技术手册之类的书里面看到过一个更明确的关于短柱和普通柱子连接时候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但是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
希望有知道那个公式的仁兄将公式发上来参考下。
不知道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的短柱,顺便说下,附图就是个示意性的,尺寸标注有问题,不想再改了
补充说明:
没想到这个帖子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参与讨论,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蛮多人在关注的。
我想重新解释一下我现在的观点。
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补充说明一下,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我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应该来说这种情况下的“短柱”并不是规范里面所说的短柱,而是一种“加强体”,这种“短柱”的实际受力状况比规范中所说的短柱要复杂。
就像很多参与讨论的人所说的,这种短柱周围的土体一般都是回填土,对柱子的的约束不强。
在地震的时候这种“短柱”会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
实际上,对于低层和普通的多层建筑,对柱子截面大小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竖向力,而是地震时候的横向力和位移比。
我觉得这种“短柱”的作用应该是作为基础和一层柱子的联系体,并为拉梁(注意,与基础梁区别)的铰接端(一般计算的时候拉梁就是简化成铰接了,反正拉梁计算很不准,我感觉和“拍脑袋”的结果差不多)。
所以这种“短柱”之所以要加强就是为了提高其刚度,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把“短柱”的顶部当做结构力学中的“地面”,减小一层柱子的计算长度,并为一层柱子提供足够刚的固结端。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固结端到底要有多“刚强”才足够,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说就是应该要多大的截面和多大的配筋。
而且这个“短柱”并不是越刚越好,太刚的话地震的时候或者基础发生水平位移的时候“短柱”的顶面会成为结构的薄弱处,造成剪切破坏。
附件
柱下独立基础短柱.png (8.46 KB)
2010-7-29 16:19
分两种情况:
1.柱崁固端在基础顶此时建模底层高度为基础顶至首层标高,而拉梁的计算又分为两种,详见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部分 3.5.11,若拉梁作为简支,则建模计算时不考虑拉梁;若拉梁分担柱弯矩,则建模应考虑拉梁,此时形成的短柱按一般短柱箍筋应加密;
2.柱崁固端在短柱顶,则短柱线刚度应为上部柱的10倍,配筋应为1.5倍,楼主所画简图即是此种情况。
还有一种,门刚下的基础短柱和杯口基础短柱问题见地基规范,配筋并要求不高,由于此时杯口短柱截面特别大,一般都是构造配筋。
上部结构计算时,地层柱的嵌固部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长!
传到基础上的力,设计时往往取在地面以下0.45-0.6m的位置,也就是上部结果如果是框架,或其他结构,在分析内力时候,地面以下0.45-0.6的位置是固定端,专业术语叫“嵌固部位”。
你这种情况,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长,实际你所说的短柱应该是底层柱的一部分,由此得出的内力,是符合实际的,再由此配出的钢筋,满足了强度和稳定要求。
实际你把它当成柱子即可。
当然,局部加粗,强度更加没有问题,不过要按构造配置加粗部位的钢筋。
拉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搭在基础上,把拉梁上分担的荷载分配到基础上即可。
一种是拉梁与基础浇筑在一起,实际这种基础应该叫双柱“联合基础”,关于这种基础的设计,包括连梁的内力计算,有专业的书籍介绍,是有一套计算方法的
不是问题的问题
箍筋按加密处理即可,不用当心是不是短柱
1。
因为都是短柱,就不用考虑哪一根柱容易破坏的问题了。
2。
因为在底下,柱底受土层约束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剪力是变小的
一般来说,只是深基础才会考虑地梁以下柱子的截面加大,浅基础的话,由基础到刚性地面这段全长加密即可,截面也不用加大吧。
我们院做这种柱子很多,效果也不错。
主要做法是,基础短柱和上部结构刚度比大于10,上部结构刚度的柱子嵌固点在短柱顶面,柱子的钢筋按照锚固构造要求锚固到短柱中。
短柱单独进行计算,根据上部柱子传来弯矩、轴力和剪力组合对短柱进行演算,原理和柱子的要求一致。
我院一般采用自编的软件进行短柱演算。
备注:我们院主要是做重工业厂房,如此处理基础短柱没有出现问题。
楼主说的短柱问题其实可以避免。
不妨把拉梁梁顶标高降下来,与基础顶面标高一致。
就不存在什么短柱、柱墩的问题。
具体建模计算时,建两个模型:一种是基础导荷模型,底层下再建一层,该层层高为底层标高到基础顶面,拉梁也加进去,拉梁梁上荷载输入梁上实际的填充墙荷载,这样子导荷准确;另一种是计算模型,底层层高为该层层高+底层标高至基础顶面的距离,该模型梁柱所得的配筋为实际的准确配筋。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拉梁上的填充墙在底下部分宜采用防水材料;拉梁可按第一种导荷模型数据配筋,其实大多数情况都是构造配筋。
短柱定义是:剪跨比λ=M/Vh≤2。
框架柱反弯点大都靠近柱中点,取M=0.5Vh,λ=M/Vh=0.5H/h≤2
故推得柱净高H与截面高度h之比H/h≤4为短柱。
综上,可得出结论:独立基础若持力层埋深较浅,为了避免短柱的出现,可将拉梁梁顶标高降至与基础顶面标高一致;若持力层埋深较深,自然短柱也就不出现,模型只需要底层下再加一层到基础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