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学概述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44ca72daf45b307e8719734.png)
点弹性:弧弹性: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
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一)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实现效用最大化。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
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MRS=P1/P2(二)消费者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
价格-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
掌握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了解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一)生产及相关概念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二)掌握生产函数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Q=f(L,)2.熟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能够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1)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掌握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2)总产量曲线的图形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
《经济学基础》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和提示
![《经济学基础》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和提示](https://img.taocdn.com/s3/m/3905b796a1c7aa00b52acbd1.png)
《经济学基础》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和提示第一章经济学概述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选择题1.C2. C二、判断题1.√2. √3. ⅹ三、综合分析题提示:主要围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来说明。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选择题1.C2.B二、综合分析题提示:围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涵和范围,利用身边的实例来进行区别。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选择题1.A2. B二、判断题1.√2.ⅹ三、综合分析题提示:主要围绕二者的关系来阐述。
第二章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选择题1.A2.A3.A B4.A C5. B C6.A C二、综合分析题1.提示:根据书中所列需求表,画出需求曲线。
2.提示:(1)左移;(2)右移;(3)右移;(4)右移;(5)右移。
第二节供给理论一、选择题1.B二、综合分析题1.提示:根据本节供给表来画出电风扇的供给情况。
2.提示:(1)左移;(2)左移;(3)左移。
3.提示:右移、右移、左移。
4.提示:左移、减少、右移。
第三节均衡价格及其应用综合分析题提示:(1)需求向右下方倾斜,供给垂直不变;(2)均衡价格为8元,均衡数量为8000;(3)略;(4)均衡价格为12元,均衡数量为8000。
第四节弹性理论一、选择题1.B2.B3.A4.B二、案例分析题提示:(1)略;(2)一般来说,某商品(如本例中安全帽)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这个结论可以解释“薄利多销”这类现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选择题1.D2.A B二、判断题1. ⅹ第二节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一、选择题1.A2.B3.A二、判断题1.ⅹ第三节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一、选择题1.A2.B二、判断题1.ⅹ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一、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2. ⅹ三、案例分析题提示:老王主要运用了消费者剩余理论,事先预想的价格为15元,商品的效用是同样的,而实际花费的是12元,得到了3元的消费者剩余。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1-6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1-6章](https://img.taocdn.com/s3/m/21673a9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8.png)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决定价格,如何确定收入,如何影响和调节供求关系,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
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1) 供求原理:当价格上升时,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
(2) 收入效应:当收入增加时,需求量增加;当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减少。
(3) 同质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当价格下降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4) 替代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1) 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2) 如何决定价格。
4.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方法是:(1) 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来研究经济问题。
(2) 实证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实证数据来衡量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研究经济问题。
(3) 模型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经济问题的本质。
5. 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是:(1) 微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个体或小团体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决定价格、如何影响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市场竞争、如何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等。
(2) 宏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国民总收入、如何影响国民总产出、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失业率、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等。
(3) 社会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促进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促进包容性发展、如何保障人权、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贫困问题、人口问题等。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0cfb8fbceb19e8b8f6bae1.png)
1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课题实训题1.经济学企图摆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要研究造成农产品的减产的因素这种减产本身是否具有什么规律等等。
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我们研究造纸厂造成农产品减产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从造纸厂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好事有人从造纸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减产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坏事。
2.1拼车是在交通拥挤、交通费用较高等条件下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
拼车的人出于以下几个目的车费分摊、避免等车节省时间。
2通过上述分析拼车可以减少自己外出的费用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B 6.D 7.C 8.A二判断题 1.F 2.T 3.T 4.T 5.F 三简答题1.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答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于一个人类面临的矛盾就是资源的稀缺与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一问题的解决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因此稀缺意味着人类必须做出选择而资源的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这个 2 问题是要考察你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对资源的稀缺性与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如果仅从概念上区分是比较简单的他们无非是回答了不同的问题一个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另一个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在回答这些不同问题时很显然一个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体系的另一个不存在这种价值判断体系。
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案
![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4df7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3.png)
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经济学基础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资源在社会中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和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
1.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下如何做出最优选择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1.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应、机会成本等概念。
供求关系指的是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边际效应是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的效果;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资源而放弃的最好的替代品。
1.3 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经济学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如国民收入、就业和通货膨胀等;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如消费者和企业的供求关系。
第二章: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两种主要经济体制,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对于中职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2.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私有产权、自由竞争、价格形成和市场调节等。
2.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虽然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也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例如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与管理。
2.3 计划经济的基本特点计划经济是以国家计划为中心,通过政府统一安排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计划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国有制、计划指导和政府调控等。
2.4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市场经济注重效率和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计划经济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平等的实现。
第三章:供求关系与价格调节供求关系和价格调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行为,对于中职学生理解市场运行机制非常重要。
3.1 供求关系的形成供求关系是由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经济学基础-认识经济学
![经济学基础-认识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20bfd8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9.png)
认识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认识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范围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划分为两大组成部分, 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认识经济学
二、经济学中的选择和机会成本 1. 选择 选择是指根据现有的资源和人们的需要,所做的关于生产种类和数量的决定。选择是一种资源配置和资源利 用问题。 面对稀缺性,人们必须做出选择,即必须决定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无限欲望中的哪些欲望。也就是说,我们 拥有的资源不能满足所有的欲望,必须按一定的原则决定先满足哪些欲望,后满足哪些欲望。所以,人们的经济 活动实际上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或选择的活动。 资源的稀缺决定了人们必须有效地配置和充分地利用资源。当然,配置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市场 活动来调节,也可以由政府通过计划形式直接分配。
认识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认识经济学
【知识目标】 (1) 理解资源的稀缺性; (2) 理解经济学中的选择和机会成本; (3) 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4) 掌握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技能目标】 (1) 能够初步判断资源的稀缺程度; (2) 能够比较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 【素质目标】 (1) 能够利用机会成本的思维进行各种决策; (2) 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各种社会问题。
认识经济学பைடு நூலகம்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在两种事物之间进行选择的真实成本,是为了做某种事情而放弃另一种事情的最高收益。它适用 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如在生产中有生产的机会成本,在消费中有消费的机会成本,在政府活动中有政府的机 会成本。 机会成本即选择的代价,是指具有多种用途的既定资源,因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 高收益。机会成本是关于选择的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放弃,当然也就不存在机会成本。所以,运用机会成本 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其二,资源可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其三,资源能够被充 分利用。 3.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 为了使相对稀缺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就需要解决资源如何分配和利用的问题。 资源配置是通过选择,使有限的资源形成合理的组合并加以利用,从而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以满足 人类的需要。资源配置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156e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4.png)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定义与目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它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之间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行为。
第二部分:经济体系
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经济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主要的经济体系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第三部分:供求关系和市场
供求关系是指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发展则涉及经济结构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
第五部分:货币和通货膨胀
货币是用作交换媒介和价值存储的一种资产。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升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第六部分: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交换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全球化则涉及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和相互依赖。
第七部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经济效率下降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修复市场失灵。
第八部分: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影响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和衰退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以上是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56473f33d4b14e842468ce.png)
第1章经济学概述(6学时)课题1.1 什么是经济学(2学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前提2.掌握经济学、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3.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模型4.计算机会成本5.运用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节约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学、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难点: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1.2经济体制(2学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2.掌握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等基本概念3.掌握市场运行模型、价格机制4.能画出具体情况下的市场运行图5.能区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6.提升竞争意识、节约意识、大局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市场运行模型、价格机制难点: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1.3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学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2.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与学习方法3.提升大局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2.学习经济学的方法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复习与测试资料六、教学进程第二章供求与价格理论(12学时)课题2.1 需求理论(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需求的概念2.掌握需求定理3.掌握需求函数及其影响因素4.正确区分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5.能运用需求理论解释、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竞争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需求定理3.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难点)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2.2 供给理论(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供给的概念2.掌握供给定理3.掌握供给函数及影响因素4.正确区分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5.能运用供给理论解释、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竞争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供给定理3.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难点)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目的: 建立库房管理制度,保证物料在储存期安全储存。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7b7b1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3.png)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学的应用广泛,对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包括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
一、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选择、生产、分配和消费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的需求。
它关注个人、企业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并研究这些决策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
定量方法包括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用于揭示经济规律和预测经济现象。
定性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分析,用于探讨经济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和决策,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和发展趋势,包括国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
四、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
在微观经济学中,个人、企业和政府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在宏观经济学中,政府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
此外,经济学还与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等相交叉,共同研究经济与社会领域的问题。
五、结语经济学是一门关乎社会福利的学科,通过研究经济现象和运用经济理论,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本文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希望读者能够对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相关领域。
(以上回答均为虚构,仅供参考)。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5f49f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3.png)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课题实训题1.经济学企图摆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要研究造成农产品的减产的因素,这种减产本身是否具有什么规律,等等。
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我们研究造纸厂造成农产品减产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从造纸厂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好事;有人从造纸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减产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坏事。
2.(1)拼车是在交通拥挤、交通费用较高等条件下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
拼车的人出于以下几个目的:车费分摊、避免等车,节省时间。
(2)通过上述分析,拼车可以减少自己外出的费用,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课后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B2.B3.B4.C5.B6.D7.C8.A(二)判断题1.F2.T3.T4.T5.F(三)简答题1.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答: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于一个人类面临的矛盾,就是资源的稀缺与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一问题的解决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因此稀缺意味着人类必须做出选择,而资源的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这个1问题是要考察你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对资源的稀缺性与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如果仅从概念上区分是比较简单的,他们无非是回答了不同的问题,一个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另一个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在回答这些不同问题时,很显然一个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体系的,另一个不存在这种价值判断体系。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a678e03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0.png)
线性生产函数
投入与产出呈线性关系,技术不变且规模收益不 变。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反映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具有规模收益递 减的特点。
3
列昂惕夫生产函数
强调投入要素之间的不可替代性,适用于某些特 定生产过程。
短期生产决策分析
边际产量分析
01
通过比较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投
入量。
等产量曲线分析
02
反映不同生产要素组合下产量相同的点,用于分析生产要素的
替代关系。
成本最小化原则
03
在生产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组合
进行生产。
长期生产决策分析
等成本线分析
反映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下成本相同的点,用于分析生产要素的价 格变动对生产决策的影响。
扩展线分析
表示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轨迹,用于分析生产 规模的变动对生产决策的影响。
03 寡头厂商的产品可能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它们之 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寡头竞争市场特点与厂商均衡条件
进入壁垒较高,新厂商进入市场较为困难。
信息可能是不完全的,寡头厂商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寡头竞争市场特点与厂商均衡条件
厂商均衡条件
在寡头竞争市场上,厂商的均衡条件同样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消费者均衡条件
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条件下,消 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商品和 服务组合。
预算约束线
表示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条件下 ,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 和服务的组合。
消费者均衡的求解
通过联立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 束线,求解消费者均衡点,得 到最优的商品和服务组合。
04
生产者行为理论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电子课件(第1章)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电子课件(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7f44e71448d7c1c708a14597.png)
9 机会成本
1
2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3
4
定义
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 指 具 有 多 资源本身要有
种 用 途 的 既 定 资 多种用途
源 , 因 用 于 某 一 资源可自由流
用 途 而 放 弃 的 其 动且不受限制
他 用 途 中 所 能 得 资源能够充分
到的最高收益。 利用
作用
帮 助 人 们 进 行 可行性研究 最 优 化 决 策 依 据
1.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微观)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2.资源利用的基本问题(宏观)
控制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控制通胀,实现物价稳定 控制经济周期,保持经济平稳
持续增长
14 1.1.3 经济体制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1.定义
经济体制是指资源 配置与利用的基本方式。
2.分类
2) 核心
竞争机制 教材P6 “思考与讨论1.5” 价格机制
3) 看不见的手 (视频资料1-01-1)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17 价格机制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定义 指商品或资源的供给、需求与价格
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
运行过程 如图1-4所示。
供<求
价格
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
价格
供>求
功能
• 传递信息 • 提供生产与竞争动力 • 配置资源 • 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及收入水平
1
2
学习目标 3
4
Learning
goals
5
5
第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1 经济学概述
章 学习内容
经济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经济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c8b43eb6c85ec3a86c2c5a4.png)
边际变动的经典解释
• 生活中的很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 而往往涉及到一些其他利益或影响。人们 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
• 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放弃考试或 一天学习24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要 多花一小时复习功课而不看电视。
编辑ppt
原理四:激励反应原理
由于人们通YO过UR比SU较BT成ITL本E G与OE收S 益HER做E 出 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 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经济中物价水平的持续 上升。通俗地Y说OU,R SUBTITLE GOES HERE
编辑ppt
• 最惊人的通货膨胀:1921年1月,德国一 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 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 7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 类似的程度上升。
编辑ppt
编辑ppt
案例
编辑ppt
分析
编辑ppt
小结
• 以上4个原理讨论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 以下3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
的。
编辑ppt
原理五:比较优势原理/交换(贸易)原理
YOUR SUBTITLE GOES HERE
编辑ppt
编辑ppt
• 核心内容: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编辑ppt
原理六:“看不见的手”原理
述经济理论
编辑ppt
第四,代数表达 法,或称模型法。 用函数关系来表 述经济理论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的分析工具
(1)均衡分析
在物理学中,均衡表示: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
向不同的外力作用而合力为零时,该物体所处的静
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
经济学基础_第1章
![经济学基础_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6dbfe7232af90242a895e5c5.png)
什么因素导致了失业的存在和增加? 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全球经济体系如何影响某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 政府如何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 在不同体制条件下,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何 在?政府可否采取 、如何采取反经济周期政策?
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消费来实现自身福利最大化? 消费者应该怎样去挣到更多的收入? 消费者如何在消费与储蓄之间进行决策? 企业应该如何决策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如何选择生产要素投入生产? 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及获胜? 消费者与企业如何互相博弈,以实现各自利益最大 化?
2.我们学习哪些内容?
2.我们学习哪些内容?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联 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区 别
微观经济学假设: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宏观经济学的本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只有政府调控才能解决 问题。 宏观经济学假设: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它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由市场机制来配 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的规律。
1. 经济学研究什么?
选择 资源-稀缺 人类需要-无限
经济社会必须解决三大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 经济学研究什么?
二、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由某种力量对经济活动中的各 种资源在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的不同使 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v政府的力量; v市场的力量;
一个永恒的矛盾;一个永恒的主题
人类需求(欲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是困 扰人类的永恒矛盾。因此提出微观经济学回 答的基本问题: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选择”最优的资源 配置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人类需要解 决的永恒主题。
经济学课件(第一章_概述)_图文
![经济学课件(第一章_概述)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1f731aa1c7aa00b42acb30.png)
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 做什么?
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 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 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 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 安排。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 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 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 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 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人类需求(欲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是困 扰人类的永恒矛盾。因此提出微观经济学回 答的基本问题: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选择”最优的资 源配置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人类需要 解决的永恒主题。
11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
1.What——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How——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样的生 产方式生产。
7
一、资源的稀缺性
1.资源的概念:经济学往往把资源概括为人们
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 被表述为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家才能等经济资 源。
2.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 土地、矿藏、水、生物、海洋、 气候、 环境 社会资源 劳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
8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 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 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 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 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1-经济学概述
![1-经济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78f6aab453610661fd9f436.png)
两大核心思想下产生的结果—稀缺性
三年时 间(资 源有限)
(鱼和 熊掌) 无限欲
望
(时间 不够) 稀缺性
第一次课结束
稀缺性使我们需要做出——选择
三年 时间
两者
不可
兼得
机会成本
时间 稀缺
要进 行选 择
上大学?
工作?
我们选择的界限——生产可能性边界
一个不愿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个人都无法拥有它想要 拥有的一切东西。
经
衣服 食物
产品市场价格
住房 食物
衣服
济
运
产品的需求者 消费者
行 要素的提供者
生产什么 怎么生产 为谁生产
产品的提供者 企业
要素的需求者
鸟
瞰 图
劳动 土地 资本品
要素市场 要素市场价格
工资、租金、利息
劳动 资本品 土地
供给
需求
现实中经济现象八
世界各国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经常会提到一个词—— 国内生产总值(GDP)。
现实中经济现象九
世界各国政府经常会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指定各种 各种的经济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现实中经济现象十
我们经常会听见有人的说,小时候1毛钱可以买根冰 棍,可是现在一根冰棍至少得三块钱。
经济是什么?
经济学基础
商学院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1、了解现实中的各种经济现象。 2、探索产生这些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原因)。 3、做一个知其然,并且还知其所以然的人。
现实中经济现象一
我们经常会光顾商场超市,购买我们需求的各种商品, 比如食品、服装、鞋帽、电器等等。不同的商品价格 不同,不同的时间商品的价格也会不一样。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和提示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和提示](https://img.taocdn.com/s3/m/21a71e1504a1b0717ed5dd32.png)
《经济学基础》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和提示第一章经济学概述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选择题1.C2. C二、判断题1.√2. √3. ⅹ三、综合分析题提示:主要围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来说明。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选择题1.C2.B二、综合分析题提示:围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涵和范围,利用身边的实例来进行区别。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选择题1.A2. B二、判断题1.√2.ⅹ三、综合分析题提示:主要围绕二者的关系来阐述。
第二章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选择题1.A2.A3.A B4.A C5. B C6.A C二、判断题√√ⅹ二、综合分析题1.提示:根据书中所列需求表,画出需求曲线。
2.提示:(1)左移;(2)右移;(3)右移;(4)右移;(5)右移。
第二节供给理论一、选择题1.B二、综合分析题2.提示:(1)左移;(2)左移;(3)左移。
3.提示:右移、右移、左移。
4.提示:左移、减少、右移。
第三节均衡价格及其应用综合分析题提示:(1)需求向右下方倾斜,供给垂直不变;(2)均衡价格为8元,均衡数量为8000;(3)略;(4)均衡价格为12元,均衡数量为8000。
第四节弹性理论一、选择题1.B2.B3.A4.B二、案例分析题提示:(1)略;(2)一般来说,某商品(如本例中安全帽)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这个结论可以解释“薄利多销”这类现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选择题1.D2.A B二、判断题1. ⅹ第二节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一、选择题1.A2.B3.A二、判断题1.ⅹ第三节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一、选择题1.A2.B二、判断题1.ⅹ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一、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2. ⅹ三、案例分析题提示:老王主要运用了消费者剩余理论,事先预想的价格为15元,商品的效用是同样的,而实际花费的是12元,得到了3元的消费者剩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资源的稀缺性
1.资源的概念:经济学往往把资源概括为人们
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 被表述为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家才能等经济资 源。
2.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 土地、矿藏、水、生物、海洋、 气候、 环境 社会资源 劳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莲4)藕产教量材减P少4“:⊿思Y考=1与15讨-4论631=.3-3”48(万吨)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示例
实训 1
1. 实训目的
熟练掌握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理
论
能运用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理论
1
2. 分实析训现内实容问与题
要 求详见教材P17 练习题 六、
2
2
3. 答案
3
第2题
第2题 答案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教学目的 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导入案例1—1: 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 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
水,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城 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 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 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 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 城市年缺水量将达200亿立方米。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 在进入21世纪时都将面临水危机。
2)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
1
2
3
4
定义
条件
是 指 具 资源本身
有 多 种 用 途 要有多种用
的 既 定 资 源 ,途
因 用 于 某 一 资源可自
用 途 而 放 弃 由流动且不
的 其 他 用 途 受限制
中 所 能 得 到 资源能够
作用
帮 助 人 们 进行可行性 研究 最 优 化 决 策依据
问题1:空气、水、食物、钻石任你选择 你最喜欢哪样?
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 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 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那么现 在假如让你选择,你会要哪个?勿容置疑,当然会是钻石了, 是不是你的价值体系出现了错误?
人类需求(欲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是困 扰人类的永恒矛盾。因此提出微观经济学回 答的基本问题: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选择”最优的资 源配置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人类需要 解决的永恒主题。
资源配置
试就图片 内容讨论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
1)资源配置的定义
资源配置是指把既定资源分配到各种 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以生产出能满足人们 不同需要的产品。
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 做什么?
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 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 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 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 安排。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 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 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 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 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上海,三面临水,头上还顶着"一盆 "太湖水,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 近些年由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一些河段受污染,导致该城市水 厂取水口"节节败退"。每到枯水季节,太湖流入黄浦江的 水减少,加上受潮水顶托,黄浦江下游的污水和东海咸潮上 溯,造成向江浙两省"借水"吃的窘境。
Y (页)A(0,80)
E
C
F
D
X:经
济学
Y:心
0
理学 X(页)
G
H B(64,0)
图1-2 生产可能性曲线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
1.What——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How——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样的生 产方式生产。
3、Who(for whom)——为谁生产,即 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由谁来享用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学问;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改善社会的学问;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组织生产和消费的学问;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用(或不用)货币进行交换的
学问;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资
源生产商品并分配给社会成员消费的学问。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 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 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 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 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社会和个 人都无时不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稀缺性问题,经济学正产生 于稀缺性的存在,正因为存在稀缺性,满足不了人们所有的 欲望,才会产生研究它分析它的意愿以便使自己的利益最大 化,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决
案例 视频 文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
1)定义 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用既定资源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
大 2)可假能设产量资组源合有的限轨,迹资。源用途多样,技术水平不变,两种产品。 3)模型及解释
表1-1 某村最大可能产量组合表 单位:万吨
单位:万 吨
从B 到D点:茭白增加393万吨的机会成本是减 少莲藕348万吨。 茭白产量增加:⊿X=693-300=393(万吨)
资源的稀缺性的假定: ➢ 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 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 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 第二安全需要 第三社会需要 第四尊重需要 第五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需要
一个永恒的矛盾;一个永恒的主题。
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的制度称为市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