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高考地理真题整理——自然灾害(有答案)
高考真题2014年地理全国卷2(含答案)
![高考真题2014年地理全国卷2(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0046b819e8b8f67c1cb9df.png)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图1)。
据此完成1~2题。
图1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D】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B】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完成3~5题。
图23.甲国位于【D】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4.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
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A】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5.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C】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7.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C】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2014年高考山东卷地理(WORD版可编辑,含答案)
![2014年高考山东卷地理(WORD版可编辑,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c49f8f61fb7360b4c65ed.png)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地理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2卷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颇繁。
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足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③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4.该城面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图3为我国某区城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城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图4为甲地所在区城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2014高考真题·(上海卷 地理)答案
![2014高考真题·(上海卷 地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38b4035f0e7cd18425363b.png)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上海卷)1.【答案】D 【解析】圆顶塔尖的宗教建筑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特点,而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故A错。
探戈(tango)是一种双人舞蹈,源于非洲,但流行于阿根廷,目前探戈是国际标准舞大赛的正式项目之一,故B错。
纱丽是印度服饰文化的代表,故C错。
荷兰被称为“风车王国”;同时,西欧地区乳畜业发达,故D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答案】A 【解析】法国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缺少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而其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所以核电是法国支柱能源。
在四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法国的核电比重最高,故A正确。
3.【答案】B 【解析】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私家车为主的汽车消费市场日益壮大,目前汽车等主要能源为石油,中德开展燃料电池技术合作,加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水平,并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故①③正确;开展燃料电池技术合作与汽车工业从业人口比重关系不大,故②错;德国是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接近饱和,中国是德国汽车的主要市场,故④错。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4.【答案】D 【解析】蔬菜、食品类产品易腐烂变质,不宜长距离运输,故其主要区位因素为市场,所以D选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服装衣饰类出行的平均距离减小,说明衣饰类就近购买几率增大,故①③正确;如果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会使商场的服务范围扩大,居民出行平均距离会增大,故②错;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也会使居民出行的平均距离扩大,故④错。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6.【答案】B 【解析】虽然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但家电类商品也应就近购买,故与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的空间距离变大无关,故①错;居民区随城市发展,使居民区与家电商场距离加大,所以使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增大,故②正确;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与居民家电购物出行距离无关,故③错;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会扩大家电商场的服务范围,使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距离变大,故④正确。
2014地理真题(新课标ⅱ)(含答案解析版)
![2014地理真题(新课标ⅱ)(含答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0193a25901020206409c46.png)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1~2题.1.(4分)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4分)“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3.(4分)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4.(4分)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5.(4分)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6~7题.6.(4分)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7.(4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如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8~9题.8.(4分)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9.(4分)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如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0~11题.10.(4分)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控制.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1.(4分)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 .水田农业B .迁移农业C .种植园农业D .畜牧业三、解答题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全国高考地理真题整理——自然灾害(有答案)
![2014全国高考地理真题整理——自然灾害(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13a42e7cd184254b353520.png)
专题九 自然灾害特训一.选择题1.【2014高考天津卷】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C.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解析:图中所示的月份是5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旺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
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
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对农业生产不利,故B 项正确。
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A 、C 项错误。
植被的多少对旱灾的影响较小,故D 项错误。
2.【2014高考天津卷】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解析]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等影响的强弱程度。
一个地区的烈度,与该次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有关,因此,城市制定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烈度,【2014高考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l ,完成3~4题。
3. 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 .年降水量少B .夏季降水多C .冬季降水少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 .流速减小B .流速加大C .水位涨落D .水位稳定此题需要发挥联想,水位的涨落会加速库岸的风化,同时涨水时水体对库岸有支撑作用,而退水是这个作用消失,从而引起库岸滑坡。
【2013高考重庆卷】图1是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问题 月均降水量 滑坡频月均降水量滑坡频率图1 2520151050 0 60 50 40 30 20 10 0100 200300400500600 700 80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800 125 127 129131 133 135 东经(°) 年降水量(m m ) 海拔(m )降水量 海 拔 图1 甲 乙 5.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 .虫害B .冻害C .滑坡D .洪水 乙地纬度高春季北方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而冬季的积雪不足以产生洪水的危害;纬度高 气温低 病虫害少;春季降水少,平原地形更不会发生滑坡。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全国卷1)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全国卷1)](https://img.taocdn.com/s3/m/b6ac7dae3968011ca200913c.png)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0C. 全年日P<1D. 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ⅱ)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ⅱ)](https://img.taocdn.com/s3/m/cb3777e110661ed9ad51f3f4.png)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1~2题、1、(4分)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4分)“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3、(4分)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4、(4分)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5、(4分)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6~7题、6、(4分)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7、(4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如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8~9题、8、(4分)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9、(4分)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如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0~11题、10、(4分)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控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D、畜牧业三、解答题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如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1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如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三、旅游地理14、(10分)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提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四、自然灾害与防治15、(10分)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如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五、环境保护16、(10分)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1~2题、1、(4分)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分析】材料信息:地址位于珠三角洲城市周边,人物为农民,事物为“握手楼”(图片信息显示楼较高、密集)、珠三角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外地来的打工仔非常多,当地农民建房屋目的肯定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解答】解:A、“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故不符合题意;B、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故不符合题意;C、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不符合题意;D、“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版全国I卷)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版全国I卷)](https://img.taocdn.com/s3/m/d32a24fe9b89680203d825c9.png)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版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C.全年P<1 D.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图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表1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植株数量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地上生物量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地下生物量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标准答案(全国卷1)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标准答案(全国卷1)](https://img.taocdn.com/s3/m/8b247caaa6c30c2259019ee6.png)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高考真题2014年地理全国卷1(含答案)
![高考真题2014年地理全国卷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2d7df6011ca300a6c390b8.png)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C】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D】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图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D】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B】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B】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完整版)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e28a8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7.png)
2007-2014年自然灾祸历年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4 新课标 I 卷)43 ,( 10 分)自然灾祸与防治图所示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沿的断裂带, 2013 年 4月 20 日,这里发生了 7.0 级激烈地震, 2013年 4 月 21 昼夜至 24 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地区次生地质灾祸严重的原因。
( 2014新课标II卷)43.(10分)[自然灾祸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倒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祸的多发区,图9 表示该地区1990-2006 年地质灾祸各月多年均匀发生的次数。
概略该地区地质灾祸月际散布特色,说明 6 月、 7 月地质灾祸发生次数差别的自然原由( 2014 福建卷) B.[ 选修 5———自然灾祸与防治 ] 图 15 表示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滨湖地域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 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由。
(9 分 )(2) 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纳的主要举措。
(6 分)( 2014山东卷)44、(10分)[地理—自然灾祸与防治 ]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三江源地域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 世纪 50 年月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添。
该地域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域,但近 60 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降落趋向,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显然上升趋向。
图11 为三江源地域1950-2011 年各月雹灾积累次数统计图。
⑴简述三江源地域冰雹灾祸的年内散布特色。
⑵剖析近60 年来三江源地域冰雹成灾次数奉上升趋向的原由。
(2014 海南卷 ) 25.(10分)自然灾祸与防治早春气温渐渐高升,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消融,并因重力作用向下挪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图 13 所示地区年降水量约1500— 1700 毫米,年雨日约180 天,甲地海拔约1000 米,平原均匀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 米。
201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和解析
![201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dbffc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1.png)
201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和解析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部分包含35个选择题,每个小题4分,共计140分。
每个小题提供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图1,许昌和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被分为五个等级。
哪些城市与许昌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2.“填海造房风”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越来越盛行,建造的“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哪种灾害风险最小?3.沙漠中的植被对沙丘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4.根据图2,哪些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中国的哪个地区?6.近年来,随着内地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对什么不利?7.随着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
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哪些变化将会出现?8.当某地(30°N,12°E)刚进入白昼,东半球(20°W向东至16°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多少?9.图4显示了1980-2010年我国水稻产量重心的移动方向。
如果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都有增长,哪个地区的增长最为显著?_____________。
(4分)3)结合图13,分析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
(8分)4)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点。
(8分)5)珠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列举并分析其中的两个问题或挑战。
(8分)3)2006-2009年,梧州市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
4)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一下。
珠江流域地形复杂,主要由南北两支主要河流和数百条支流组成,这些河流在珠江三角洲汇合,形成了“八口入海”的特征。
2014全国2卷地理(真题、解析)
![2014全国2卷地理(真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9063bdf78a6529657d5324.png)
【答案】1.D 2.B 【解析】1.城市化过程中,地价上涨;外来人口 增多,住房紧张,房租上涨,当地农民为了增加 经济收入,建楼房以供出租。 2.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住房 紧张,房租上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度好 的中心城市的房租尤其昂贵,城市周边地区房租 相对廉价,较适合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 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祸动物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 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 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 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 因。自然原因有气候异常、缺少食物、环境的变化等,人 为原因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野生动物的直接猎杀等。 措施则可以从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了解动物的生长习 性、恶劣环境时提供食物、建立相关保护站、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
36.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 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示的西西 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1)分析 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分析叶尼塞河泥 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3)通常, 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 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37.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日前 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 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 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 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示建三江的 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 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 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 的理由。
2014全国1卷地理(真题、解析)
![2014全国1卷地理(真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e46468ee06eff9aef80784.png)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 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4.推 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 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 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36.【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 角洲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出 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 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水源东部为河谷,风力 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 (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 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 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解析】(1)就地起沙→三角洲+枯水期出露河滩、湖滩泥沙。(2) 风大+植被少→就地起沙。 (3)对铁路+列车。(4)阻沙+固沙。 【解题技巧】风沙活动:原因、危害、应对措施。
【答案】4.D 5.B 6.B 【解析】4.兰新铁路在图示区域基本沿着1000米 等高线延伸→选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5.兰新铁路距吐鲁番市和鄯善县较远,对两地经 济的带动作用不大→兰新铁路选线不合理的理由 是距城镇过远。 6.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影响城镇分 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河流水只是绿洲的水源之 一。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及答案概要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及答案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e3b7ea29fab069dc512201a9.png)
2007-2014 年自然灾害历年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2014新课标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 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2014新课标I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次数/次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2014 福建卷)B.[选修5 ------ 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9分)(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2014山东卷)44、(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⑵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2014海南卷)25.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 1500— 1700毫米, _弱?7T"Z7 丁 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 平均气温约4C,公路西端海拔约 3000米。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附参考答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fe078d7f1922791788e83f.png)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新课标Ⅰ)一、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1.(4分)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4分)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4分)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0 C.全年日P<1 D.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4.(4分)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4分)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4分)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7.(4分)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4分)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9.(4分)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如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10.(4分)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B. C.D.11.(4分)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1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全国卷1(地理)含答案
![2014年全国卷1(地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8c574bfc4ffe473268ab39.png)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C】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D】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图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D】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B】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B】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完整版)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582be7a45177232e60a204.png)
2007-2014年自然灾害历年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2014新课标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2014新课标I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2014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9分)(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2014山东卷)4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⑵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2014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
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自然灾害与防111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自然灾害与防111](https://img.taocdn.com/s3/m/03c8f36848d7c1c708a145bf.png)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2014广东卷)2.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A.台风引发风暴潮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答案】B(2014新课标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X K B 1.CO M【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1,完成5-7题。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答案】B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答案】C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X K B 1.C O Mx_k_b_1【答案】D(2014年北京卷)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7、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答案】6、A 7、D (2014江苏卷地理)图5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2014高中地理高考题自然灾害
![2014高中地理高考题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be467207aaea998fcc220eba.png)
(2014海南)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
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十八)(2014年上海)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45、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4分)46、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6分)(2014年福建)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9分)(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2014年山东)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⑵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2014年全国I)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 自然灾害特训一.选择题1.【2014高考天津卷】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C.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解析:图中所示的月份是5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旺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
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
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对农业生产不利,故B 项正确。
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A 、C 项错误。
植被的多少对旱灾的影响较小,故D 项错误。
2.【2014高考天津卷】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解析]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等影响的强弱程度。
一个地区的烈度,与该次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有关,因此,城市制定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烈度,【2014高考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l ,完成3~4题。
3. 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 .年降水量少B .夏季降水多C .冬季降水少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 .流速减小B .流速加大C .水位涨落D .水位稳定此题需要发挥联想,水位的涨落会加速库岸的风化,同时涨水时水体对库岸有支撑作用,而退水是这个作用消失,从而引起库岸滑坡。
【2013高考重庆卷】图1是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问题 月均降水量 滑坡频月均降水量滑坡频率图1 2520151050 0 60 50 40 30 20 10 0100 200300400500600 700 80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800 125 127 129131 133 135 东经(°) 年降水量(m m ) 海拔(m )降水量 海 拔 图1 甲 乙 5.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 .虫害B .冻害C .滑坡D .洪水 乙地纬度高春季北方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而冬季的积雪不足以产生洪水的危害;纬度高 气温低 病虫害少;春季降水少,平原地形更不会发生滑坡。
选B 正确。
【2013高考四川卷】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1回答 6~7题。
6.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7.( )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小题1】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图中重旱的省区有四川、云南、贵州,四川简称为“川”或“蜀”,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黔”。
所以选B 项。
【小题2】根据图示:图中重、特旱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
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
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
所以选C 项。
8.【2013高考江苏卷】芦山地震于2008 年汶川8.0 级地震震中位置于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12北京卷】图4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9~10题。
图49.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10.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本组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之防灾减灾和救灾。
9.图中所示救灾工程除灾后马上进行的紧急救援外,还有在1-4年内的安居工程、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和生活、生产恢复重建,主要是针对地震对建筑设施等方面造成的严重破坏,而鼠灾、旱灾和寒潮通常是不会造成这些破坏的,只有大的洪涝才有可能。
10.此题为多项选择题,难度较大,需要扣紧题干: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的措施。
地震危害主要在于建筑物的破坏,因此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较小,另外,对于大城市的发展来说,产业结构调整肯定不会将防震作为考虑因素,更不可能将人口外迁,毕竟地震灾害是一种发生概率很低的自然灾害。
所以,对于有一定地震威胁的大城市,主要是对建筑物、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的加固和改造,结合城市功能区的区划,在城市防震中进行受灾区划分,合量布局疏散避难场所、救援中心、医疗点、物资储备库等,建设健全救援队伍,进行抗震避灾的教育培训等。
【2012高考浙江卷】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
完成问题。
11.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12.【2011高考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13.【2011高考北京卷】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二.非选择题1.【2014新课标Ⅱ】(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6月相对集中,期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2.【2014年高考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一2011年各月雹灾累0714212835123456789101112月份次数/次图9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6分)(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4分)【答案】:⑴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⑵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解析】: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一般从均匀或不均、集中在什么时间进行说明。
影响成灾次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灾害天气、区域内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
3.【2014高考福建卷】【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9分)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4.【2014高考海南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
甲地海拔约1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oC.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
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图13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3分)【解析】试题分析: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坡度较陡,地形起伏大;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公路北侧等高线密集,山高、坡度陡而且坡长,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由材料可知土层深厚,该区域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土壤含水量大;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来年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汇水量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
5.【2014高考上海卷】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⑴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4分)⑵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6分)1.月份:7、8、9月。
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2.判断:1所示地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6.【2013高考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⑴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⑵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解析】(1)造成泥石流多发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坡度、降水,植被覆盖情况等。
通过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主要由夏季暴雨引起;比较甲乙两地可以看出甲地较乙地等高线密,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乙地处于山地的背风侧,降水少,而甲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暴雨,诱发泥石流。
(2)泥石流发生会冲毁道路,埋没农田,冲毁建筑,冲断桥梁,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等危害,根据图中提示信息回答,由于图中泥石流多发区靠近铁路与河道,因此泥石流会导致附近的铁路被冲毁,河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