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新教材高中政治 10.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识记创新的社会作用的表现。
2.理解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3.知道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培养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2.借助理论创新的意义,推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
2.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3.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4.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判一判] 创新对生产力的作用就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更新上。
( )提示:错误。
创新对生产力的作用既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更新上,还体现在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对象的开辟等方面。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判一判] 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提示:错误。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日益扩大,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2.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判一判]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理论创新决定的。
( )提示:错误。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实践方式决定的,而不是理论创新等因素。
创新的社会作用[创设情景]近年来,山东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政策、新业态、新品牌、新布局,使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100多亿元,平均增幅超过15%,在强力支持山东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还推动了山东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和谐发展。
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引入我国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探索欲望强烈的阶段,对于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人教必修4《政治》中“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章节内容,我设计了一堂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案例。
3.注重情感态度:本节课强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强化社会责任:通过讲解创新相关的时事政治内容,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明白创新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5.教学策略灵活: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讲授新知
1.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采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系统地讲解创新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2.结合教材内容,我会详细介绍我国在航天、高铁、5G通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以及这些创新如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3.此外,我还会引入一些国际上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全球创新趋势,拓宽他们的视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创新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教案第 1 篇一、教学目标学问方面1.理解辩证否认观及其要求。
2.了解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要求。
3.把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力量方面1.引入事例分析基本原理和观点,培育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2.分析辩证否认观、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的关系,培育同学的规律思维力量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同学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辩证的革命批推断精神难点辩证否认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三、教学过程环节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破题:引出创新意识,请同学例举生活中改变进展较快的事例。
引出本课中的主要事例:手机的进展。
2.突破难点1:辩证否认观的内涵以有线电话大哥大2g手机3g手机的进展为情景,设计两问:前一问意在得出"增加'了什么,即克服了什么?后一问意在得出"保存'了什么?从中引出辩证否认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话进展的事例,分析辩证否认观的内容、实质与地位。
后一种电话与前一种电话相比有什么优点?后一种电话是不是对前一种电话的全盘否认?3.突出重点1:树立创新意识的从电话技术的进展中得出:我们必需要创新,要转变观念。
请同学例举观念更新、不断创新的事例。
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正面与反面的创新的事例,说明要创新就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明确创新一项艰难的事,在进行学问教学的过程中对同学进行情感看法价值观的教育。
4.突破重点点、难点2: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以有线电话大哥大2g手机三g手机的进展为情景,设计三问:3g手机是不是手机进展的最高境界?明确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g手机不是手机进展的最高境界,你心目中的抱负是什么样的?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进展。
结合同学心目中的抱负手机分析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3.引入新课:在学生讨论和展示案例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强调创新在个人、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创新设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3.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活动:针对创新政策、创新人物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发表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利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创新对发展的影响。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创新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创新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创新实践。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培养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展示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等领域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变化,引发思考。
6.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中可以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份家庭创新计划,旨在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0.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优质备课丨2020高二政治
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难点: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景,问题导入,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乌鸦喝水》第一只乌鸦用石子填。
第二只乌鸦用吸管吸。
思考:社会生产力由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结合你们所了解的事例从这三个方面说明创新是怎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二)新课讲授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进步的历史充分说明了“科技进步的实质就是创新”。
科技的进步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创新使得科技进步,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新技术使人类有能力将更多的事物纳入自己劳动对象的范围,甚至生产出新型的原材料供人类使用。
所以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师:同学们还了解到哪些体现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事例?学生交流,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同学们列举了一些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这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对我国产生了什么样影响?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教师简单课本解释材料中涉及到的三种思维方式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古代科技水平较低,人们认识对象范围小,认识水平低,没有能力认识事物的内在构成和联系,局限于对事物现象的直观性,表面性,局部性和偶然性的经验性认识,因此习惯于整体,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忽视对事物的精确的量化和分析。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指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事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
1.课前调查:让学生就“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话题进行调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关于这一主题的内容,也可以对其进行讨论。
2.课堂演示: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历史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该主题。
3.练习:让学生在老师讲解完这一话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就实际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其解决方案,找出其症结。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重点
1.明确创新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学习如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有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难点
1.让学生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学习如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有问题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或者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题的内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创新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创新的特点和方式;3. 了解创新对于发展的意义;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创新的定义和意义;2. 分析创新对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2. 掌握创新的方式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一、引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创新已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对创新的研究和认识,不断创造出更多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创新的定义和意义1. 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在已有基础上,通过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或新的管理模式等,创造出新的东西。
2. 创新的意义创新可以创造新的产业、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而这正是创新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创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包括教育、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前进和社会进步的发展。
三、创新的特点1. 创新具有长期性。
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时间、精力和财力。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保持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2. 创新需要风险投资。
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风险投资,这种投入可能带来巨大的回报,也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和破产。
3. 创新需要及时反馈。
创新需要不断地进行试错,及时获得反馈,并且以此为基础不断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创新所带来的效果最大化。
4. 创新需要团队合作。
创新需要多种人才的组合,在团队协作中互相合作,推动创新的进程。
四、创新的方式和方法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科技含量的重要途径。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这会带来重要的经济效益。
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思维导图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设计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创新、体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2.思维能力:高中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创新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待培养。
3.情感态度: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创新有一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创新难度和挑战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自信。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适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3.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3.目的:加深学生对创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价值观: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认识到创新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马永滔一.学习目标设置目标1:识记并理解创新在民族进步中的作用目标2:能够例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目标3: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伟大”的观念,敢于创新、立志创新二.重难点创新的作用(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位列第一位,而且已经写入我们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材,可见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何作用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教学环节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乔布斯是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誉为“最伟大的创造家”,他在个人电脑上推广使用图形用户界面技术,极大的推动了电脑这一人们必不可少的现代工具的进步。
他颠覆了iPhone、ipad、ipod的外观、手感和功能,他开拓了通信产业、个人电脑产业和音乐产业的新领域。
他使苹果超越微软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苹果持有的现金一度超过了美国政府国库存款,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问题:乔布斯的创新成就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板书: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入手,在第四课第一框讲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时候,讲到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它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三个构成要素。
创新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影响构成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来实现的。
首先,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问题:请同学们例举历史上创新产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Eg:1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这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都离不开创新。
例如:粘贴在现代超市货架上商品上的条形码,最初是在航空航天中为记录和控制数以万计的组件而发明的,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超市结账的效率,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10.2 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高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有差距。
哲学是抽象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哲学术语、今本概念、原理、方法论学生理解不透,容易混肴。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的社会生活并不丰富,只是单一的学习生活,对于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抽象的哲学术语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讲解、记忆,待学生有一定的哲学知识根底后,需要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变化并借助哲学思维,才能有直观的认识。
总之,哲学不是靠几个哲学术语、几个哲学原理就能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的。
更重要的靠他自己的社会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二、教材分析《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第二框题,该局部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和核心之---,这局部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辩证法的知识,树立创新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框主要谈创新的哲学根底,一是辩证否认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二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这二者都是从理论的层面说明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本框则从实践的层面说明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这两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学情分析①本班学生根底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对老师的依赖性大。
②通过前面哲学的学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但由于本框内容比拟抽象而且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较为吃力,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在具体事例的推导中生成知识。
因而本课联系生活更好的引导学生。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知识素养:通过预习、稳固、识记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课前搜集素材和课上实例分析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开展2.能力素养: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及关注创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树立创新意识,理解国家和党的关于创新的政策五、教学重难点重: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难:树立创新意识六、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七、教学流程环节一:复习导入环节二:自主学习展示材料思考问题:中国古代四大创造,新四大创造,生活中的航天技术。
高中政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高中政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课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即: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即: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运用:结合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突破落后的成规旧俗,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勇于开拓创新,热情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教学重点: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即: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学难点: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即: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教法与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和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引入课题:同学们,通过第十课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辩证否定的内涵和实质”、知道了辩证法具有革命批判精神,而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都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那么,创新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究竟有什么作用(或重大意义)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展示课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那么,创新的内容包含哪些?他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一)创新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内容: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
2、关系:(首先,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有什么关系呢?;其次,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与其他创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1)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理论创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创新。
(2)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理论创新指导下,在实践过程中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创新案例,请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创新举措及其效果,总结创新的成功经验。
3.互动交流: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2.时事引入:通过展示近期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新闻报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创新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联系实际: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事物或现象,是如何通过创新得到改进或发展的,从而导入新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讲授新知
1.创新的概念与类型:讲解创新的基本含义,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不同类型,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四)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创新的概念、类型、作用以及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2.强调创新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的热情。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创新、勇于创新,为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书面作业: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心得体会。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案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5.教学内容与过程全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本案例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教学内容与过程全面、系统。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全面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认识与社会进步第二框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先生牢固建立创新认识,建立“创造伟大”的观念;
2.进步先生分析成绩的能力,培养先生的科学精神;
2.经过先生合作探求,构成政治认同。
对科研,对学术寻求,满足常乐便是创新的大敌。
丰富知识与经历,
不在于我们身居何处,,教师拓展延伸,深化理解,打破难点。
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小结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实战演练,反馈自查。
【教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课第二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巩固,识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课前搜集素材和课上实例分析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及关注创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政治生活关心,但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
因此,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达到深刻理解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难点:树立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代的中国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现代的中国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中国。
新四大发明的全世界走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引导、促进创新这条路已走上正轨。
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发明创造,它们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
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可以预见中国以后也会继续创造更多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发明”。
新课教学:(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说一说:你熟悉的手机品牌有哪些?篇一:科技华为与创新中国探究一:以“通信业巨人”华为为例,思考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篇二:管理华为与中国道路思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华为的分配模式?探究二: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更愿意现在拿高薪还是拿股权?说说你的理由。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10.2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导教案学习目标:1.识记创新在民族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2.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列举实例,运用有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学习要点 : 识记创新在民族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学习难点 : 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课前预习自主研究】预习任务: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经过_________实现的。
试判断:创新就是科技创新。
()提示错误。
创新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
2.详细表现(1)更新了人们的 __________,促使了生产技术的进步。
(2)提高了 _________的素质。
(3)开辟了更广阔的 ___________。
(4)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1.地位实践基础上的 ______________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先导。
2.作用经过理论创新推动 ______创新、 _____创新、 _______创新以及其余各方面的创新。
温馨提示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先导,而不是起决定作用。
三、创新推感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1.人的实践方式决定人类_________的变化。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思想的能力和水平不停提高。
2.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经过_________实现的。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______________。
我们一定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请思虑:文化引领时代民风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创作生产是在精神领域搞创建,也最需要创新精神。
这表现了创新拥有什么作用?提示文化创新能够促使民族文化的繁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裕凝集力的重要保证。
【讲堂活动】研究点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议题:发挥创新作用,跨入“高铁时代”第- 1 -页/共5页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规划按“八横八纵”铺网构架,打造东西南北互通的(1)科学的批评思想和批评精神不接受任何未经实践查验的理论,也不承高速铁路网,竣工后的每条八横八纵高铁网将覆盖广袤的领土面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10.2《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200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华为公司2008年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数到达1737 件,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专利申请公司。
在华为人的努力下,华为的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第五。
华为在创新中做大做强,取代西门子,成为世界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为国家创造大量税收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通讯事业的开展。
设问:华为坐落于深圳,深圳原本是个小渔村,现在却成为大都市,是什么推动了深圳的开展呢?如何才能使我国在社会、文化、科技方面领先呢?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
二、讲授新课(-)、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开展(经济角度)探究:以“通信业巨人”华为为例,思考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开展的?生:讨论、回答。
1、更新了生产工具和技术华为的各项技术专利己名列前茅,极大的推动了手机、电脑这一人们必不可少的现代工具的进步。
2、提高了劳动者素质10多万的员工里面,有4万多是工程师研发人员,占42.78%,具备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的精英团队。
3、扩大了劳动对象MateBook弥补了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之间的鸿沟,解决了个人电脑移动办公的痛点,开拓了新领域。
4、推动生产力开展已经雄踞国内市场第一,全球市场第三,目标直指苹果。
为中国的经济开展做出了极大页献。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开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PPT展示华为没有上市,但有6万多个股东。
华为的成功,一个根本原因是基于10多万员工超过6 万人持股的股权激励这一顶层制度设计!1.42%任正非98.58%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工会委员会(61457 名华为员工)师: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更愿意现在拿高薪还是拿股权?生:讨论回答。
师:分配制度(生产关系)的创新,结成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1
课题10.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及其哲学依据;通过学习,实际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创新的深刻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教学难点: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教学准备】导学案;制作PPT课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探究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辩证的否定含义、实质及其方法论?2.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那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二、新课讲授(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合作探究一:1.交流分享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小组代表交流)——超级计算机、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复兴号”高铁时速350公里世界第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成功下潜7000米的深度、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等。
2.谈谈技术创新是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提示: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学生讨论,发言交流)结论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界角度)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进步的历史充分说明了“科技进步的实质就是创新”。
科技的进步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创新使得科技进步,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新技术使人类有能力将更多的事物纳入自己劳动对象的范围,甚至生产出新型的原材料供人类使用。
所以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合作探究二:中国有位老人敢说前人未说之言,敢做前人未做之事。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辩证否认的含义〔2〕形而上学否认观〔3〕肯定一切〔4〕否认一切〔5〕“扬弃〞的含义〔6〕创新意识◇理解〔1〕辩证的否认是事物自身的否认〔2〕辩证的否认是开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认是联系的环节〔4〕肯定中有否认,否认中有肯定〔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分析〔1〕运用辩证否认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民族传统文化〔2〕运用辩证否认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外来文化〔3〕运用辩证否认观,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革〔4〕运用辩证否认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火系〔5〕结合现实例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认观,提高分析比拟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二、【重点、难点】:1、辩证否认观2、创新的作用三、【整体感知】: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开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认观的根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1〕学习辩证的否认观,要把它与形而上学否认观加以比照,通过比拟加深理解。
〔2〕要结合一些具体事例,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说明创新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3〕注意搜集、整理教材内、教材外与本局部内容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加以提炼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五、【课文导入】:上新课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她的名字叫:小爱。
〔拿出智能音箱小爱同学〕。
邀请同学和小爱同学进行人机对话和互动,给学生以创新的直观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课第二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巩固,识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课前搜集素材和课上实例分析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及关注创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政治生活关心,但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
因此,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达到深刻理解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难点:树立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代的中国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现代的中国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中国。
新四大发明的全世界走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引导、促进创新这条路已走上正轨。
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发明创造,它们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
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可以预见中国以后也会继续创造更多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发明”。
新课教学: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说一说:你熟悉的手机品牌有哪些?
篇一:科技华为与创新中国
探究一:以“通信业巨人”华为为例,思考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篇二:管理华为与中国道路
思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华为的分配模式?
探究二: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更愿意现在拿高薪还是拿股权?说说你的理由。
(1)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等
列举:我国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创新的事例?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篇三:文化华为和思维变革
探究三:华为的文化创新说明了什么?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思考:我国四位领导人为什么都强调创新?
探究四:从创新二字的说文解字分析中学生在创新中应如何作为?
综合思维:“创新”的哲学依据?
课堂小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树立创新意识,争做创新型人才。
课堂练习
1. 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275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这表明()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能力却排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倒数第五。
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树立创新意识是推动认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敢于质疑权威,否定一切
④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A.①④
B.②④
C. ①④
D.②③
3.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
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
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
”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安装好了。
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这一案例表明()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想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板书设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采用一个案例贯穿整堂课,减轻了学生的阅读量。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分析旨在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创新的社会作用。
但个别问题的设问不太明确,导致学生讨论时只能泛泛而谈,影响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