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比较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教育体系,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对比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经费投入总体情况、经费分配机制和效率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两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与配置情况,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些启示。
一、经费投入总体情况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和特点。
在经费总体规模上,美国高等教育经费规模巨大,2019年美国高等教育总支出约1.3万亿美元,是全球最高的。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规模也在稳步增长,2019年达到了1.5万亿元人民币,接近2.1万亿美元。
由于两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的差异,导致单个学生的经费投入存在差距。
据统计,2019年美国每名大学生平均教育经费支出约为7.5万美元,而中国则为3.5万美元。
二、经费分配机制在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机制方面,中美两国都存在不同的特点。
美国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学费收入、捐款和基金会等,其中政府拨款占比较小,学校有相对较大的经费自主支配权。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和科研经费等构成,政府拨款占比较大,学校的经费自主支配权相对较小。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国高校的经费使用模式不同,同时也反映了两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不同投入重点和政策导向。
三、效率管理在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方面,美国高校的经费管理更加市场化和灵活,学校有较大的经费自主决策权,同时也面临着竞争压力和市场约束。
中国高校的经费使用效率则受到政府主导及行政约束较重的影响,导致了一些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浪费的问题。
中国政府正在推进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绩效评价,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四、启示从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思考:1.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比。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
2. 探索灵活的经费分配机制。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科技大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就。
关于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差异和优势,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设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启示。
本文将对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一、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比较美国作为全世界高等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投入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数据统计,美国每年的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国民GDP的比例约为2.6%左右,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国民GDP的比例则约为2.3%左右。
可以看出,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要远远高于中国。
在美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学费收入、捐赠资金等多种渠道,其中政府拨款占比最高。
而在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拨款,但同时学费收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相对单一,政府拨款占比较大。
3.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对比在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较高,主要体现在科研资金的灵活运用和学生奖学金的发放上。
而在中国,尽管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和效率不高,导致了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
在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配置相对更加公平,主要体现在学费资助政策的普及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上。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配置在公平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间和家庭经济条件之间的不平衡。
在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配置较为注重支持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大学和科研院所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配置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资金被用于教学、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科研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1.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要增加从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比较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有待增加,特别是在政府拨款和科研资金的投入上,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比及启示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比及启示》xx年xx月xx日•引言•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对比•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对比•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对比目•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录01引言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比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国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异同点,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背景与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异同点,探讨其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作用,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哪些异同点?我国应该如何借鉴美国经验,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与问题02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对比中国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的学术人才为主,注重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美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目标对比中国学制一般为2~3年,课程设置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美国学制一般为1~2年,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学制与课程对比主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进行选拔,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
中国主要通过申请材料、面试、GRE等成绩进行选拔,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美国招生与选拔机制对比中国师资力量以校内教师为主,教学质量受教师个人因素影响较大。
美国师资力量以校内教师和行业专家为主,教学质量相对较高且稳定。
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对比03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对比培养目标研究型硕士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授课型硕士则以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
研究型硕士与授课型硕士的对比课程设置研究型硕士课程设置侧重于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培养,授课型硕士则更注重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
学制和学分研究型硕士学制较长,学分要求也更高,授课型硕士学制相对较短,学分要求较低。
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比较及启示摘要: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成熟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和两国研究生教育支付学费的特征,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中美对比教育成本分担研究生学费一、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对比。
(一)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顶尖的国家,其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担由多元主体分担。
具体可归纳为四大类:国家和政府、社会、高校和个人。
1.国家和政府。
政府拨款为公立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美国公立高校的教育经费中60%的收入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性拨款。
2.社会。
社会捐赠是美国高等院校的重要财源。
为了号召更多的组织、企业及个人捐赠给高校,美国政府提出了免税等优惠政策。
教育捐赠逐渐成了与政府投入、学费并列的重要经费来源,有效缓解了教育经费的紧张。
3.高校。
高校自身对成本补偿的部分是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产业、投资和服务的收益部分。
国家和高校的科研合作是高校筹集经费的重要方式。
4.家庭和个人。
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表现为研究生教育支付学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美国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美国高校研究生入学申请人数急剧增多,研究生学位水涨船高,学费不断上涌。
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不仅具有高度竞争性和选拔性,而且学费持续上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收费”现象。
(二)中国1997年后,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不再向受教育者提供“免费的午餐”。
个人成为高等教育的分担者之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正式形成。
此后,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总投入大幅度提高了,个人的学费收入成了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来源,并且占总经费的比例逐年提高,社会集捐资收入对高等教育经费有一定补充。
根据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统计,以下几点构成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组成部分:1.政府的投入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相对简单,大部分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比较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情况,并探讨其启示。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比较的分析,发现美国高等教育经费远远超过中国,并且投入模式存在差异。
对比了中美高等教育经费配置情况,探讨了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
在启示及展望部分,提出了应加强财政支持、优化资源配置等建议。
总结比较研究结果,指出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的差异,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经费配置、比较研究、启示、展望、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总结比较研究结果、未来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经费投入及配置对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教育强国,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情况备受关注。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两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更有助于吸取对方经验,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经济实力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高等教育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投入。
面对人口众多的挑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在经费投入和配置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效率,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高额学费和负债问题等。
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进行研究比较,不仅有助于两国教育体系的优势互补,也能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意义高等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经费投入和配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在高等教育支出方面的政策重点和倾向,进而探讨其对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影响。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科研大国,其研究生教育体系在发展历程、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通过比较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可以为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启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发展历程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美国大学已经开始设立研究生院,推动了美国教育的现代化。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则是在20世纪初才逐渐兴起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发展历程的不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这也导致了中美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可以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提升。
二、教学理念对此,中国可以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建立起更为开放、自由、创新的研究生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中美研究生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术讨论和实践,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研究和实验。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估,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实践机会相对较少。
对此,中国可以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吸取经验,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和独立研究,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
四、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中美研究生教育也存在着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鼓励学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扩大学术影响力。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面向国内的学术评价体系。
中美企业成本管理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中美企业成本管理比较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中美两国的企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不同的国情和市场环境,中美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美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并从中总结对我国的启示。
一、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在成本计算方法上,中美企业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一些企业采用全成本核算方法,将全部成本分摊到产品上,以确保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而在美国,一些企业则更加注重利用成本驱动的管理方法,例如ABC(Activity-Based Costing)成本系统和VBM(Value Based Management)价值驱动管理方法。
这些方法在成本核算中更加强调不同活动对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成本控制。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是,应该在成本计算方法上注重不同活动的核算。
通过详细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更准确地确定产品成本,并根据成本结构合理调整生产策略。
二、成本控制策略的比较在成本控制策略上,中美企业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中美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建设:美国企业更加注重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他们通过细致的流程管理,完善的制度规范和高效的信息系统,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
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仍然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2. 创新意识:美国企业注重创新,通过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中国企业在这方面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企业成本节约和效益提升。
3. 供应链管理:美国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通过合理优化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
中国企业应该在供应链管理上加强,以提高整体成本效益。
通过对中美企业的比较,我国企业可以借鉴美国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创新力度,并注重供应链管理,以提高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效果。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人力资源是企业成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美国,一些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通过提供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摘要】中美研究生教育在体制、招生、课程、科研、学术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美研究生教育体制上,美国更注重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而中国更重视集体培养。
招生标准方面,美国更看重综合素质,中国更注重学术成绩。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美国更灵活多样,中国更偏重理论课程。
科研和实践机会方面,美国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中国更强调理论研究。
学术氛围和文化上,美国更开放自由,中国更传统严谨。
启示是要结合各自优势,互补不足,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借鉴美国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术氛围建设,提升科研和实践机会,推动中美研究生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体制、招生标准、流程、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科研机会、实践机会、学术氛围、文化、启示、优势互补。
1. 引言1.1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中美研究生教育体制在实施机制、教学方式、科研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了解和比较中美研究生教育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各自的教育体系,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国际化提供借鉴。
本文将对中美研究生教育各个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启示。
通过对中美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教育体制,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也可以借鉴和吸收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优点,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使其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美研究生教育体制中美研究生教育体制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由教育部门主导,各个高校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相对封闭,学生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对外部的社会资源和创新创业机会的接触有一定限制。
相比之下,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更加开放和灵活。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由各大学自主组织和管理,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选择导师和研究方向。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科技大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及配置对两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进行比较研究,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存在差距。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以上,而中国则刚刚超过2%,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说明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学费收入、捐赠和科研经费等多元化的渠道,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
这导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资金来源的限制,对于学校的自主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经费的配置方式也存在不同。
美国高等教育注重教育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和课程。
而在中国,教育资源的配置还存在一定的倾斜现象,很多学生只能选择热门专业,导致一些专业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美国高等教育注重科研和创新,许多大学都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了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政府在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应该更加重视,增加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提高投入总量。
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要多元化,政府、企业、社会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力量都应该参与其中。
教育资源要更加均衡地配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要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美教育模式比较研究与启示
中美教育模式比较研究与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教育强国之一,因此,比较中美的教育模式,探讨两国教育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中美教育模式的比较和启示。
一、教育资源的分配在美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依据的是地区经济和政治条件,学校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私立和公立学校的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而在中国,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相对较高,公立学校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处于优势地位。
但由于人口众多,一些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学校条件还比较落后。
因此,据统计,中国的教育公平指数仍然比美国低。
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中美两国的做法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美国可以借鉴中国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加大对于不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中国需要在教育体制上做更多的改进,以便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
二、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美国,教育遵循的是“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评价学生的水平,美国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需要高效的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
而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中美两国的教育注重的方向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的教育有优劣之分。
中国应该在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方面更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强调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参与各类补习班和培训机构的训练,鼓励孩子勤奋学习和拼搏。
而在美国,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自我发展和成熟,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无拘无束的天性和情感与沟通的交流。
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孩子以一种自主的方式成长。
中美研究生教育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比较及其启示摘要:教育是一国发展的基础,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由于中美研究生的教育理念不同,两国研究生教育相比差异较大。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身。
从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几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该适当借鉴美国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实现制度性和灵活性与淘汰的统一,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中美差异;启示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国情,决定着中美两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借鉴其先进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美国培养方式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有度,学少悟多,善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美国的课程设置灵活,更多的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生存需要考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不断拓展和创新。
中国教育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容易重视学而忽视了悟,多出学习型人才。
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继承和对学术权威的尊重。
而且中国人容易重视文凭学历,使得社会过度强调考试的唯一性和重要性。
一、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11培养方式不同。
美国的研究生入学没有统一的全国考试,大多数学校全年接受学生的申请,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春季或秋季入学。
由学校经几方面成绩和情况的综合平衡,决定是否录取。
不单纯以分取人。
招生具有开放性、世界性。
中国的硕士研究生须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也就是初试,还须参加所报考学校的自主复试。
博士生的招生,采用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美国硕士生学制一般两年。
开始学习期间不指定导师和研究方向,系里设一位研究生顾问对每个研究生的个人情况、课程的选择、学习期限、选定导师等提出建议。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之间的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研究生教育也成为了中美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美两国教育体系的差异性,中美研究生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就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中的启示。
一、教育体系的不同在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是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学制一般为2-3年和3-5年。
而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则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1-2年和4-6年。
在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教育的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二、培养目标的不同在中国, 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和创新人才。
而在美国, 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创新能力,领导力,以及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适应能力。
两者之间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三、师资力量的不同在中国, 研究生导师和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并且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也比较大。
而在美国, 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自由空间。
两者之间的师资力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四、科研资助的不同在中国, 政府和学校对研究生的科研资助力度比较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课题组的科研项目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
而在美国, 学校更多的依靠企业和社会提供的科研资助,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博士项目或者科研实验室获得科研经费。
两者之间的科研资助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五、学习氛围的不同通过对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研究生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科研资助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
这种差异性为中美研究生教育的相互借鉴和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中美研究生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差异较大。
在中国, 研究生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依赖于导师和教授的指导。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差异,探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可能存在的启示和借鉴,进一步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两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美教育的特点和差异,为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人才,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提升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背景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和推动学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研究生教育体系和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对比研究两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差异,有助于促进双方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比两国的课程设置、导师制度、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发现不同体系的特点和优劣,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深入了解中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异同,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交流与发展。
对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3 研究意义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比较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其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异同,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借鉴国外经验,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的国际比较也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合作,推动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随着中美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趋势,高等教育投入成为了两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就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进行分析,以探究其中的差异与启示。
一、经费总体情况比较截至2019年,美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7%左右,其中政府支出占比较少。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2018年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总额为6252.7亿美元,其中,政府支出占比约为17%。
同时,美国的高等教育收费较为昂贵,大多数学生要通过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总的来说,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总额以及经费投入占比较高,但高等教育收费昂贵,很多学生需要通过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而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总额相对较少,但经费投入占比高,且学费较低,政府有很多资助项目供学生申请。
在经费使用方面,美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对基础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究等方面进行投入,同时也对教授和研究人员给予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而中国注重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加职业教育投入。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基础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学生方面,美国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同时,美国应用型教育也十分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和暑期实践等方式获取实践经验。
而中国则更加注重课程的规划和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
三、启示1.政府应该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高等教育经费占比。
2.注重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的投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应用型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
4.提高课程规划和教学质量,强化基础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建立合理的资助项目,帮助有需要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共同点是都在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比较及启示摘要: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成熟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和两国研究生教育支付学费的特征,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中美对比教育成本分担研究生学费一、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对比。
(一)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顶尖的国家,其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担由多元主体分担。
具体可归纳为四大类:国家和政府、社会、高校和个人。
1.国家和政府。
政府拨款为公立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美国公立高校的教育经费中60%的收入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性拨款。
2.社会。
社会捐赠是美国高等院校的重要财源。
为了号召更多的组织、企业及个人捐赠给高校,美国政府提出了免税等优惠政策。
教育捐赠逐渐成了与政府投入、学费并列的重要经费来源,有效缓解了教育经费的紧张。
3.高校。
高校自身对成本补偿的部分是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产业、投资和服务的收益部分。
国家和高校的科研合作是高校筹集经费的重要方式。
4.家庭和个人。
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表现为研究生教育支付学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美国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美国高校研究生入学申请人数急剧增多,研究生学位水涨船高,学费不断上涌。
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不仅具有高度竞争性和选拔性,而且学费持续上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收费”现象。
(二)中国1997年后,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不再向受教育者提供“免费的午餐”。
个人成为高等教育的分担者之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正式形成。
此后,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总投入大幅度提高了,个人的学费收入成了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来源,并且占总经费的比例逐年提高,社会集捐资收入对高等教育经费有一定补充。
根据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统计,以下几点构成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组成部分:1.政府的投入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相对简单,大部分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机构,但是在经费投入及配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双方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经费投入情况、经费配置方向、经费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的差异以及可能的启示。
一、经费投入情况比较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美国是全球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美国在2019年的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了7,180亿美元,高居全球之首。
而中国在同一年的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04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
从投入总量上看,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明显领先于中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达程度。
但是从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以2019年为例,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达到了0.87%,而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2.7%。
这一数据显示,中国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比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经费配置方向比较在经费配置方向上,中美两国都在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是在具体的配置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学校和私人资助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经费占比最高,私人资助次之,学校自身资金占比最低。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和学校自有资金组成,私人资助的比重相对较低。
从经费配置的比例上来看,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更加充分,私人资助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而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私人资助的比重相对较低,这也是一个可以改善的方向。
三、经费使用效益比较在经费使用效益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设施建设、教师薪酬、科研项目等方面,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等方面。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中美研究生教育日趋国际化。
在双方教育体系的差异性方面,研究生教育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学术评价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对中美研究生教育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性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
首先是教育内容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强调理论学习,重视基础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美国,研究生教育更加侧重实践,强调技能培养,重视课程的实用性。
可以说,中美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内容存在着不同的倾向性。
对此,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课程设置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并通常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
而在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更加灵活,课程体系有很高的灵活性,同时也尊重个体化差异性和专业发展方向。
可以说,中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差异在于其自由度和灵活性。
对此,我国应该探索出更加灵活的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给予更多自由度的选择空间。
第三是教学方式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采用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较多,学生主要靠阅读大量文献、听课等方式来学习和获取知识。
而在美国,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互动式教学,包括小组讨论、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
可以说,中美研究生教育在教学方式方面的差异在于教学的重点和方法。
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该更加重视互动式教学,倡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举行研讨会以及实践操作。
最后是学术评价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的学术评价主要依据其发表的学术成果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
而在美国,学生的学术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成果以及学习能力等。
可以说,中美研究生教育在学术评价体系方面存在差异,我国应该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能力综合评价。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中美研究生教育是两个不同教育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将比较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并提出对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对于招生条件,中美研究生教育有较大的差异。
在美国,研究生招生更加注重学术成绩和个人能力,通常需要申请者具有本科学士学位,并提供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等材料。
而中国的研究生招生通常侧重考试成绩,比如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数学、专业课),对于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往往不够重视。
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在研究生招生中的重点不同,美国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潜力,而中国更注重考试成绩。
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强调培养学科交叉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探索。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固定,侧重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方法培养。
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方法上的区别,美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中国更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
导师制度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导师经常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关系更加平等。
而在中国,导师往往拥有更大的权威,决定学生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向。
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在研究生导师制度上的差异,美国更加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而中国更注重导师的指导和支持。
两国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有所不同。
在美国,学生的评价主要依靠论文和科研成果的发表情况,学术活动的参与度等。
而在中国,学生的评价主要依靠学分的获得情况和考试成绩。
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对学生绩效评价上的思考方式不同,美国更加注重学术能力和科研成果,而中国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考试成绩。
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比分析及思考
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比分析及思考作者:叶鸿蔚,陆兰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叶鸿蔚,陆兰(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1100)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高层次部分,同时也是一项高投入的教育活动。
本文基于教育经济学相关理论先探讨当前研究生阶段收取学费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进而从成本分担主体、收费及保障机制入手,对比分析中关两国研究生阶段教育成本分担的不同,并就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实行收费制所面临的问题,在借鏊美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教育收费;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09-05作者简介:叶鸿蔚(1967-),男,江苏泰州人,河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陆兰(1992-),女,河南信阳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目前,随着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也获得巨大发展,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数量和规模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是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处于一种“穷国办大教育”的困境中,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因此,推行多元主体分担教育经费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美国作为世界教育强国,其成熟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为美国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经费的保障,这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研究生教育实行多元主体成本分担早已成为世界趋势,不同国家只是在不同主体分担成本的多少上稍有不同。
因此,本文基于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实行教育成本分担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中美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相关方面做简单比较,为我国高校研究生收费改革提供借鉴。
一、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分析所谓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是指由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共同承担研究生教育费用的一种成本分担方式,即由国家单一渠道承担转变为国家、学校、社会和研究生(及家庭)等多种渠道共同承担。
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资助特点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资助特点对我国的启示发表时间:2010-01-07T10:08:04.67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王海涛[导读] 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实行多元主体分担,学生负担比例适中,收费标准灵活多样王海涛(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 430072)摘要: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实行多元主体分担,学生负担比例适中,收费标准灵活多样;并建立了资助范围广、方式多、金额大的以贷款为基础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实现了资助贫困与奖励优秀、资助学习与奖励科研的良好结合。
给我们的启示是:应最广泛地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根据居民承受能力、实际发生成本和预期收益等实行灵活多样的收费标准;通过完善的资助体系来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如为研究生科研提供资助,加大贷学金资助力度,使奖优、酬劳和支贫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以消除资助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资助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8)12-0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德国除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只不过不同国家对个人承担的比例要求不同而已。
但“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象美国一样,将高等教育成本如此广泛地分配于公众和私人资源之间,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象美国一样做到高等教育的价格、补贴和资助计划的如此多样化。
”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又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研究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资助特点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无疑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的分担特点1.1 多元主体参与分担美国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是公、私并存,但注册于公立高校的学生却占半数以上。
因此,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由多元主体分担——高校自身、私人机构、中央和州政府、学生、慈善机构和个人。
在美国,虽然研究生学费主要由个人和家庭承担(少数学生可以部分减免学费或全免),但由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私人和高校等都广泛参与各种研究生教育资助(如设置各种奖学金等),实际上也是多元主体再次参与了部分研究生教育成本的分担,并为研究生减少了成本分担的个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比较及启示
摘要: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成熟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和两国研究生教育支付学费的特征,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中美对比教育成本分担研究生学费
一、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对比。
(一)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顶尖的国家,其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担由多元主体分担。
具体可归纳为四大类:国家和政府、社会、高校和个人。
1.国家和政府。
政府拨款为公立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美国公立高校的教育经费中60%勺收入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性拨款。
2.社会。
社会捐赠是美国高等院校的重要财源。
为了号召更多的组织、企业及个人捐赠给高校,美国政府提出了免税等优惠政策。
教育捐赠逐渐成了与政府投入、学费并列的重要经费来源,有效缓解了教育经费的紧张。
3.高校。
高校自身对成本补偿的部分是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产业、投资和服务的收益部分。
国家和高校的科研合作是高校筹集经费
的重要方式。
4.家庭和个人。
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表现为研究生
教育支付学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美国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
加,美国高校研究生入学申请人数急剧增多,研究生学位水涨船高,学费不断上涌。
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不仅具有高度竞争性和选拔性,而且学费持续上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收费”现象。
(二)中国
1997年后,全国所有咼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不再向受教育者提供“免费的午餐”。
个人成为高等教育的分担者之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正式形成。
此后,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总投入大幅度提高了,个人的学费收
入成了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来源,并且占总经费的比例逐年提高,社会集捐资收入对高等教育经费有一定补充。
根据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统计,以下几点构成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组成部分:
1.政府的投入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相对简单,大部分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
由于政府对于各阶段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增长,如今国家对高等学校财政性经费的投入占整体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提高到50%左右,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从2002年的787亿元增
加到2011年的4096亿元,10年内增长了 5.2倍。
2.个人的学费
1993年,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92%学费仅占6% 政府近乎包揽了高等教育的全部经费。
至2005年,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下
降到了45%学费的比例上升到了34%学费总量从2002 年的426亿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1862亿元。
此外,2013年2月,中央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
学费在总经费中比例的增大,表明学生或学生家庭已经成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主体之一。
3.企业和社会的捐赠
企业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捐赠的主要途径:一是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直接发放给满足条件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或贫困生;二是捐赠高校基础设施,捐赠教学楼或实验设备。
例如各大高校的“田家炳楼”和
“逸夫楼”。
相对于美国高校庞大的捐赠收入,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收入在高校经费总额中所占比例非常小。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和高等教育本身的特点,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高等教育的捐赠还在起步阶段,并且它们对于高等教育捐赠缺乏积极性。
虽然近年来社会捐赠数额总量上增加了,但是社会集捐资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
二、中美研究生教育学费对比:美国收费标准灵活多样;我国收费标准基本一致。
美国高校研究生的学费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规定,研究生学费收取完全是按照市场法则运行的。
学校声誉好、社会和市场认可度高、
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学费通常比较高,反之,学费则比较低。
不同的收费标准具体表现在:
(一)不同学校的收费标准天差地别
居于美国研究生教育上层的极少数的顶级院校收费高昂,如奥克兰大学的学费标准为每学年1.5美元;最后底层的一些州立大学或者文理学院的收费十分低廉,如依阿华州立大学的学费标准为每学年3324美元。
(二)不同生源地的收费更有天壤之别
国际研究生的学费普遍高于美国公民,外地居民高于本地居民。
例如,在依阿华州立大学,本地生源的研究生的学费为3324美元,
而外地生源的研究生的学费为9600美元,将近达到本地研究生学费的3倍。
(三)不同专业的学费标准有所不同
以耶鲁大学为例,管理类、医学类等热门专业收费比较高,通常为5.5万美元以上;而市场前景不太看好的冷门专业则收费较低,通常在3万美元以下,如护士、神学等专业。
(四)同一专业的不同时段收费标准变化十分明显
以哈佛大学为例,博士生学费是逐年下降的。
因为在美国研究生教育中,人们通常认为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阶段的实际培养成本相差很大,低年级的研究生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这种学习是对知识的获取,是人力资本投资,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理所当然应该缴纳学费。
高年级教育内容已经从学习转向研究,已经从获
取转向贡献,因此,不仅不应该付费,反而应该获得报酬。
这一方法抓住了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阶段实际培养成本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体现
出了美国高校收费政策的灵活性。
以上是美国研究生教育学费的特点。
在中国,研究生收费标准基本一致。
从2014年出台的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中规定: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年、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年。
不难看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费的统一性,相比美国高校研究生的学费没有统一的规定或标准且研究生学费收取完全是按照市场法则运行的,我国高校学费就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且其定价与调整必须通过物价局的把关。
我国目前研究生实行的是“一刀切”的收费标准,多集中在7000〜12000万元。
对于那些缴纳相同学费的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待遇和薪酬是大不相同的,但是他们都投入了相同资本;在不同时段收费标准并无变化。
我国研究生每年的学费金额保持不变,若考虑到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阶段实际培养成本不同的特点,则美国研究生学费的“分段收费”制度显得尤为合理。
三、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对我国的启示
(一)全面推广多元渠道参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
美国政府、企业、各种慈善机构、基金会和个人都在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和资助,而不是将研究生教育成本过多地推给研究生个人。
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能够降低个人分担比例,还能扩大研究生
教育的规模,并由此增加大众的入学机会,这对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制定差异化的学费标准与实行“分段收费”政策
研究生学费的确定必须根据培养成本合理分担。
但是,由于不同
的专业,受教育者未来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其个人的预期收益将会有所差异。
不同专业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待遇和薪酬是大不相同的,制定差异化的学费标准,防止成本补偿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再者,由于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性质不同,其责任和贡献也有所不同。
我国高校研究生收费改革,同样应该实行“分段收费”的政策。
(三)健全研究生资助体系
从美国高校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来看,其配套措施非常完善,资助渠道多样,资助金额比较大,完全可以抵消研究生的学费压力。
因此,我国必须重视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大学主要应以建立各种奖学金(如“三助”奖学金)、科研奖励、科研津贴、勤工俭学、校内兼职等资助,高校要尽可能地把这些资助类型统合起来,建立完整的资助体系。
尽管2014年政策措施实施后,我国研究生资助水平有所提高,但还需设法不断增加研究生资助资金,尽可能扩大资助额度和范围,确保更多的研究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