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

的疾病或情况*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前因
(b) ... ... ... ... ... ... ... ... ... ... ... ... ... ... ... ... ... ... ... ..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 (c) ... ... ... ... ... ... ... ... ... ... ... ... ... ... ... ... ... ... ... ..
例: I (a) 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b) 门静脉高压
(c) 肝硬变
(d) 乙型肝炎
28.12.2019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7
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第 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 系是:
(C) 病(根本死因)发展 (b)病(中介
原因) 发展
(a)病(直接死因)导致 死亡。
28.12.2019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0
孕产妇死亡副卡 下拉菜单,据实选择
28.12.2019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
5岁以下儿童死亡副卡
年龄小于5岁,弹出儿童死亡登记副卡
28.12.2019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
死亡原因部分的填写要求
死亡原因
1967年,第二十届世界卫生大会对将记入 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中的死亡原因做如下定义: “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 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定义的目的在于保证所有有关信息得以记录,而 证明人不得自行选入某些情况而摒弃其他情况。 这个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 衰竭或呼吸衰竭。
死因监测培训

人类的进化史
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类 ,进化了数千万年。 现代人由瘦变胖100年。人类的进化,人类的疾病谱和疾 病死亡谱也在变化。
• 婴儿死亡率是死因监测系统完整性的敏感指标, 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指标之一。
7、慢病防控示范区死因监测工作
• 2010.12.31,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
• 2011年,选择芜湖市镜湖区做为我省首个慢性病 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创建工作。2012年-2015年, 选择合肥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各1个县(区)开 展创建工作。对符合要求的,申请创建国家级示 范区。
• 《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省95%的县(市、区)
•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 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 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
• 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 第十七条: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
亡后24小时内完成 • 第二十二条:对病程记录进行详细规定,其中包
括死亡记录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记录死亡时间 应当具体到分钟;死亡原因、死亡诊断;死亡病 例讨论记录在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
死亡报告是医疗机构病案管理一部分
2011年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 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4号)
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书》及副卡;
医院院内死亡以及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区域填报《居民死 亡医学证明书》存档;
未开展死因监测区域的医院外死亡,在档案封面记录死亡 时间。死亡者档案归类后长期保存。
死因监测培训班

4、死因顺序错误
❖5、编码错误
6、死因不明
具体到疾病的特异性
❖慢性肝病 传染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肝硬化 消化病(酒精、药物、化学毒物等
)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肺性心脏病 等等
肠癌 结肠癌(升结肠、降结肠等) 直肠癌
等等
追踪到根本死亡原因
肺心病
追踪 肺部疾病 追踪 (特异性)
管炎30年,慢性乙型肝炎20年,肺气肿15年,
糖尿病12年,10年前胸闷气急在省人民医院检
间死接因查疗Ⅰ诊 无断 效(为 去a)肺 世肺心 。心病病,直3月接初死因因1病0情年加重去市根死原医本亡因院治
(b) 肺气肿
15年
(c) 慢性支气管炎 30年
辅助 死因
II 糖尿病 慢性乙型肝炎 根本死亡原因:慢性支气管炎
死因监测培训班
Contents
死因监测的意义 根本死因 规范填写事项 实例分析 ………等等………
死亡事件
死亡
死因监测
升华
死因监测意义
❖表层:直观反应疾病、伤害、损伤对健康 的影响。如:死因顺位、伤害分布
❖深层:通过对信息的挖掘,探讨造成死亡 的根本原因,寻求控制方法,为干预措施 的采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源头上防病治 病、保障健康。如:癌症、伤害等高危人 群,新发传染病的感应
第Ⅰ 部分死因
是《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 或损伤,以及该疾病或损伤的更早的原因。如有两个或多个疾病列 于第Ⅰ部分各行上,则每个疾病都是记在其上行另一疾病可接受的 原因,即疾病之间要有因果关联。
死亡原因
Ⅰ (a) 急性心梗 (b)肺继发肿瘤 (c)胃癌
Ⅱ
发病到死亡的 时间间隔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数据的完整性
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并及时上 报,以避免漏报和误报。
数据的可比性
制定统一的疾病诊断和编码标 准,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技术发展与数据收集
01
02
03
电子化病历系统
建立电子化病历系统,提 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 性。
移动设备的应用
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数据收 集,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 和实时性。
数据的利用价值
评估健康状况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死亡水 平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
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监测流行病学指标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疾 病流行趋势和变化情况,为制定 和调整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 据。
评价干预措施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干预 措施的有效性,为优化资源配置和 提高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死因报告与数据质量评估
死因报告
撰写死因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数据和结果,说明监测工作的 实施情况和分析结果。
数据质量评估
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时效性等方 面,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和改进。
03
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和利用
撰写死因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 门报告,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死因推断的方法
临床诊断
病理学诊断
根据死亡前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医学知 识,对死因进行推断。
通过解剖尸体,观察器官病变和病理学改变 ,对死因进行推断。
流行病学分析
法医学鉴定
通过对疾病流行情况的分析,结合死者个体 特征和社会环境因素,对死因进行推断。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与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协 同制定应对策略,提高 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整合数据资源
将死因监测数据与疾病 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数据整合,提供全面的 公共卫生信息。
跨学科研究合作
促进跨学科研究合作, 共同探究死因监测与公 共卫生的内在联系和发 展趋势。
06
案例分析
某地区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
数据不完整
02
部分地区或医疗机构可能未报告或漏报死因数据,导致数据不
完整。
数据不一致
03
不同地区或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不一致
。
数据分析问题和挑战
数据分析方法不科学
数据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缺陷或不科学,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数据分析结果解读错误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或误解,导致误导决策。
05
死因监测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对死因监测的影响
1 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 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远程监测技术
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死因数据, 减少数据延误和失真。
3
智能化报告系统
建立智能化报告系统,自动识别和分类死亡病例 ,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效率。
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基于死因监测数据,制定针对主要死因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死因监测数据,评估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疗机构通过分析死因监测数据,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
04
死因监测中的问题和挑战
数据质量问题和挑战
数据不准确
01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20RR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资料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 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卡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 )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疑似职业病致 死
通过调查和尸检,发现疑似 职业病导致的悲剧性死亡, 呼吁加强职业卫生安全。
案例二:交通事故死亡
分析交通事故相关数据,揭 示导致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 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案例三:自杀死亡
通过对自杀死亡个案进行心 理学和社会学分析,探索预 防自杀死亡的有效策略。
结论与总结
1 死因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死因监测可以为社会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疾病控制和预防。
2 死因监测的不足和展望
尽管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跨部门协作等方面的挑战。
3 推进死因监测工作的建议
加强培训和专业知识共享,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 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一份引人入胜的死因监测培训课件,探讨了死因监测的重要性、流程以及与 防备医学的关系。
介绍死因监测
死因监测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旨在了解和记录个体死亡的原因和模式。 1.1 什么是死因监测 1.2 死因监测的流程
1
死亡申报和医学检验
通过报告和尸检确定个体的死亡情况,并获取关键信息。
2
死因初步判断和诊断
针对尸检和临床资料,初步确定个体死因的可能性。
3
死因确认和精细分类
通过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最终确认个体的死因和进行精细分类。
4
死因结果汇总和分析
将死因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改进措施。
防备医学
防备医学是一种综合干预和预防策略,旨在减少疾病和伤害对人群的影响。 3.1 什么是防备医学 3.2 防备医学在死因监测中的作用
死因监测培训(共51张PPT)

例:Ⅰ〔a〕慢性心肌炎 〔b〕急性心肌炎
根本死因:急性心肌炎〔I40.9〕
3.修饰规那么
规那么F.后遗症
例:Ⅰ〔a〕脑积水 〔b〕结核性脑膜炎
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B90.0〕
例:Ⅰ〔a〕坠积性肺炎 〔b〕偏瘫
〔c〕脑血管意外 根本死因: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I69.4〕
J22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J20 急性支气管炎 J40 支气管炎、未特指急性或慢性
- 30 -
10.不可作为根本死因的情况
循环系统:〔看作缺乏诊断意义心血管疾病〕
I10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I15 继发性高血压
I49 其他的心脏心律失常
I70 动脉粥样硬化症
I51.4 心肌炎 未特指
I51.5 心肌变性
4.死因链中,临死前报告的疾病不大可能引起死亡,那么选择更 严重的疾病作为根本死因。
5.死因链中的疾病存在联系,联合成新的疾病,选择新疾病作为根本死 因。
根本死因小结:
6.死因链中出现“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恶性肿瘤〞等特殊 情况时,选择另外的疾病作为根本死因。
7.死因链中疾病之间存在分期和急慢性情况时,根本死因选择晚 期或急性的作为根本死因,但有三种病例外,需编码到慢性。 即: “白血病、慢支、慢性肾炎〞。
⑴〔?b居 〕民慢死性亡风医湿发学性证心生明脏书 病在?或山?居东民 死省亡推内断的书? 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
如果按照总原那么、规那么1或规那么2所选择的情况明显为另一报告的直接后果,不管该情况处于第Ⅰ局部或第Ⅱ局部,均选择那么这个原始的
情况。 死亡的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2013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资料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疑心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卡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用于电脑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我国死因监测的挑战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我国死因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和公安部门,但这些数据的 质量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监测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较低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死因监测系统,但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需 要加强技术应用和研发。
VS
流程
监测方案的设计应基于科学依据,并明确 监测指标和方法;培训工作人员以确保他 们了解监测方案和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建立数据质量标准和指标,以便及时发现 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定期评估和审核数 据质量,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质量控制的标准与评价
标准
包括数据质量标准、数据报告标准、数据处理标准和数据利用标准等。
监测药物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了解不同药 物对死亡的影响。
分析药物死亡与滥用、不合理用药等的关系, 探索药物死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药物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制定合理 的药物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四:环境因素死亡的监测与健康危害评价
监测环境因素死亡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评估不 同地区和不同环境因素对死亡的影响。
研究环境因素死亡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 题的关系,探索环境因素死亡发生的害,为 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健康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评估卫生保健水平
死因监测提供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卫生 保健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为评估和改 进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死因监测的历史与发展
死因监测的起源
死因监测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到死亡原因在不同人群和地区之间的 差异。
死因监测业务培训

死因监测业务培训第一章:死因监测概述1.1 什么是死因监测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通过对人口死亡原因进行监测和分析,以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改进等决策。
1.2 死因监测的目的死因监测的目的是了解人口死亡原因的时空趋势、风险因素和分布规律,通过及时监测和分析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策略、评估预防效果和改进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3 死因监测的工作内容死因监测的工作内容包括死因核查、死因分类、死因统计分析和死因报告等环节。
1.4 死因监测的意义死因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预警疾病暴发、流行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质量提升和人群健康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第二章:死因监测业务流程2.1 死因监测流程概述死因监测业务流程包括死因报告收集、死因调查、死因分析和死因报告编制等环节。
2.2 死因报告收集死因报告收集是死因监测的基础环节,主要通过收集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等相关数据协同工作,确保死因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
2.3 死因调查死因调查是对疑似或确诊死亡病例进行现场勘验、访谈、尸体解剖等方法,以确定死因的过程。
2.4 死因分析死因分析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死因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5 死因报告编制死因报告编制是对死因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向相关部门汇报和公布。
第三章:死因监测的技术要求3.1 死因核查技术死因核查技术包括现场勘验、尸体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死因分类与编码技术死因分类与编码技术是对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方法,国际上常用的编码系统包括ICD和ICD-10等。
3.3 死因统计与分析技术死因统计与分析技术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包括基本统计指标计算、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3.4 死因报告编制技术死因报告编制技术是对死因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的方法,要求具备一定的统计和报告写作能力。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引言:尊敬的各位参会者,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关于死因监测培训的内容。
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而又敏感的工作,它对于确保社会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培训将为大家介绍死因监测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死因监测。
一、死因监测的定义和目的死因监测是指对于个体死亡原因的研究和调查。
它通过系统收集并分析死因数据,评估死亡原因的类型和分布,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死因监测的目的主要包括:1. 确定死亡原因:通过对死亡个案的细致调查和研究,准确确定个体死亡的原因,为死因统计提供依据。
2. 评估公共卫生风险:通过分析死因数据,评估社会各个群体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为制定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追踪疾病流行趋势:通过对死因数据的跟踪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疾病的流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二、死因监测的方法死因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死因调查:包括对死亡个案的核实和详细调查,以确定死亡的确切原因。
调查内容包括病史、尸检、实验室检查等。
2. 数据收集和管理:建立统一的死因监测数据库,收集和整理死因相关的数据,包括个体特征、死亡原因、时间地点等信息。
3.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死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揭示死因分布的规律性和风险因素。
4. 报告和沟通:将监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向决策者和公众传递监测结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死因监测的重要性死因监测对于社会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死因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疾病的流行趋势,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估公共卫生风险:通过死因监测,可以评估社会各个群体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死因的细致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死因监测培训

2、某人因15年前患乙型肝炎,5年前肝硬 化,1周前肝昏迷死亡。此人导致死亡的 一系列疾病关系为:乙肝 → 肝硬化 → 肝 昏迷 → 死亡; (a)肝昏迷 1周 (b)肝硬化 5年 (c)乙型肝炎 15年 据此可判断其根本死因为乙型肝炎。
3、在路上被卡车撞到 → 颅内骨折 → 颅内损伤 →死亡; (a)颅骨骨折伴颅内损伤 1天 (b)在路上意外被卡车撞到 4、前列腺肥大(c) → 尿潴留(b) → 尿毒症 (a) → 死亡; 5、脑血栓(d) → 偏瘫,跌倒(c) → 骨折后 长期卧床(b) →褥疮感染(a) → 死亡
例如:某人骑摩托车被小车撞死 a 脑出血 ICD10 :S06.6创伤性蛛网膜 下出血 b 车祸 ICD10 : V23.4骑摩托车人员 在交通事故中的损伤 根本死因 ICD10 : V23.4 机动车与机 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
7、逻辑错误 例如: 糖尿病 (1)年轻人应报Ⅰ型 E10 (2)老年人应报Ⅱ型 E11 心脏病 (1)小孩一般报先天性心脏病 (2)年轻人一般报急性心肌梗死等 (3)老年人一般报冠心病、高心病等
续
例如:某某在自家跳楼自杀 a 脑损伤 ICD10 : S06.2弥散性脑损 伤 b 跳楼自杀 ICD10 : X80.0用从高处跳 下方式故意自害(家) 根本死因 ICD10 : X80.0用从高处跳 下方式故意自害(家)
例如:某某被他人杀死 a 休克 ICD10 : R57.1血容量减 少性休克 b 他杀(砍伤) ICD10 : X99.0用尖锐物 体进行加害(家) 根本死因 ICD10 : X99.0用尖锐物 体进行加害(家)
急慢性 (1)心梗、脑溢血(出血) 应该是小时或日 (2)车祸、溺水、自杀等必须 是以小时为单位 (3)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必 须是以年为单位 (4)其他特殊病种如癌症必须要 根据实际情况报告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医疗机构应确保死亡证明的填写完整 、准确,包括死者的基本信息、死亡 原因等。
死因分类的准确性控制
死因分类是将死亡原因归类为国 际疾病分类(ICD)中的相应编 码,是死因监测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死因分类的审核 制度,对分类结果进行复核,确
保分类准确无误。
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死因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增加对死因监测工作的投入,提高 监测系统的整体水平。
THANKS
《死因监测培训》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死因监测概述 • 死因监测的方法和流程 • 死因监测的质量控制 • 死因监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死因监测的未来展望
01 死因监测概述
死因监测的定义
死因监测定义
意义
死因监测是对特定人群的死亡原因和 相关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连续的收集 、核实、分析、评估和利用的过程。
01
02
03
智能化技术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 析等技术提高死因监测的 准确性和效率。
实时监测与预测
实现实时监测和预测,及 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 风险。
跨部门合作
加强跨部门合作,实现数 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 监测效果。
死因监测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疾病防控
通过死因监测及时发现和 预防疾病爆发和流行。
数据收集不全或数据质量不高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挑战
由于各种原因,如医疗记录不完整、报告系统不完善等,可 能导致死因监测数据收集不全或数据质量不高。
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的报告系统,加强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数 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审 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南江县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
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
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
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
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
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卡
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
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
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
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临死前的表现不需要填写(心衰、呼衰等)。
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损伤中毒需要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
应尽量避免不填写的内容:
呼吸衰竭 J96.9 来院已死 R99
循环衰竭 R57.9 猝死 R96.0
呼吸循环衰竭 J96.9 酸碱失衡 E87.4
多脏器衰竭 R99 电解质紊乱 E87.8
全身衰竭 R53 肺性脑病 G93.1→
不明 R99 肺部感染 J98.4
死因链
疾病
(1)直肠癌→肝胰转移癌→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死亡
(c)→(b) →(a)的时间长短关系:(c)〉(b)〉(a)
四.根本死亡原因的确定和编码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步骤:第1步:填写正确完整的死因链。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第2步:应用总原则,选择规则1、2、3或修饰规则来确定根本死因当只有一个死因时选择该死因
当不止一个死因时,按规则确定。
总原则:选择顺序的“根”
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例:1.Ⅰ(a)肝功能衰竭 2. Ⅰ(a)脑出血
(b)胆管梗阻(b)高血压
(c)胰头癌(c)慢性肾盂肾炎
根本死因选择:胰头癌(C25.0)(d)前列腺腺瘤
根本死因选择:前列腺腺瘤(D29.1规则1:选择第1顺序的根
例:1.Ⅰ(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b)肝硬变和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选择肝硬变(K74.6)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顺序是由于肝硬变引
起的食管静脉曲张。
2.Ⅰ(a)急性心肌梗死
(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流行性感冒
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由(b)引起(a)
3.Ⅰ(a)心包炎
(b)尿毒症和肺炎
尿毒症引起心包炎,肺炎引起心包炎,选择第1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
规则2:选择首先提到的原因
例:1.Ⅰ(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
(b)动脉粥样硬化
选择恶性贫血(D51.0).不存在于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的情况的报告顺序。
2. Ⅰ(a)风湿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I09.9)不存在报告顺序,两种情况处于同一行上。
3.Ⅰ、(a)胰腺纤维束性病
(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
选择胰腺纤维束性病(E84.9)不存在于报告顺序。
规则 3.结合医学知识选择最早的原因
例:1.Ⅰ(a)卡波西肉瘤
Ⅱ艾滋病
选择到(a)的HIV病(B21.0)
2.Ⅰ(a)卵巢癌
Ⅱ HIV病
选择卵巢的恶性肿瘤(C56)
修饰规则6条
规则A:对不明原因的重新选择
例:1.Ⅰ(a)衰老(R54)和坠积性肺炎(J18.2)
(b)类风湿性关节炎(M06.9)
选(b)M06.9.相当于总原则。
2. Ⅰ()贫血(D64.9)
Ⅱ脾大(R16.1)
选择脾大性贫血
不按总原则选脾大,但它可以修饰编码。
规则B:对“小毛病”重新选择
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细情况,而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
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像琐细情况未曾报告那样。
例:1.Ⅰ(a)龋齿
Ⅱ糖尿病
选择糖尿病(E14.9)
规则C:联系
当选择的原因与分类中的一个款式或与证明书上用于伴有一个或多个其他情况时的“用于根本死因编码的注释"有联系时,则编码到联合情况。
规则D:选择更特异的诊断
例:Ⅰ(a)脑梗死(I63.9)
(b)脑血管意外(I64)
编码到脑梗死(I63.9)
规则E:“早期、晚期”选“晚期”
例:1.Ⅰ(a)三期梅毒(A52.9)
(b)初期梅毒(A51.0)
选三期梅毒(A52.9)
2. Ⅰ(a)妊娠期子痫(015.0)
(b)子痫前期(015.9)
选妊娠期子痫(a)(015.0)
规则F:疾病的“后遗症”致死选“后遗症”
例:1. Ⅰ(a)支气管肺炎(J18.0)
(b)脊柱弯曲(M43.9)
(c)儿童佝偻病(E55.0)
选:佝偻病后遗症(E64.3)
2. Ⅰ(a)脑积水(G91.9)
(b)结核性脑膜炎(A17.0)
选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B90.0)
3.(a)坠积性肺炎(J18.2)
(b)偏瘫(G18.9)
(c)脑血管意外10年(I64)
选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I69.4)
2013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40分)
1、死亡登记报告规范要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期限是 7 天,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填好《死亡医学证明书》后需在 7天内向所属地的县(区)级CDC报出。
2、CDC收到的代报卡片,需于 5 天内完成代报,对网络直报的卡片,需于 7
天完成审核。
3、规范要求,对于在社区发生的死亡,社区医生则需在 30 天内进行报告
4、在确定根本死因时,总原则有 1 条,选择规则有 3 条,修饰规则有 6 条。
二、判断题(25分)
1、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送到医院即死亡的病例也需要报告(√)
2、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急诊科出诊时就死亡的病例也需要报告(√)
3、对死亡原因不清楚的病例,不需要填写调查记录(×)
4、造成意外死亡的情况不作为根本死因(×)
5、确定根本死因时,只要运用几大规则就可以满足需要了,不需要看相关的注解与解释说明(×)
三、请确定根本死因(20分)
1、a) 坠积性肺炎 7天
b) 脑卒中 3个月
c) 高血压10年
根本死因为:脑卒中
2、 a)高压心脏病 3年
b)高血压 15年
根本死因为:高血压心脏病
3、 a)脑损伤
b) 过马路时被摩托车碰撞
根本死因为:过马路时被摩托车碰撞(交通事故)
4、 a)肝癌 6个月
b)肝硬化3年
b)乙肝 10年
根本死因为:肝癌
四、简答题(15分)
1、请简述根本死因的定义:
答:(a) 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b) 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