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
《把世界带进教室——薛瑞萍教育教学讲演录》读后感
《把世界带进教室——薛瑞萍教育教学讲演录》读后感《把世界带进教室——薛瑞萍教育教学讲演录》读后感只是一本讲演录,却深深地惊动和惊醒了我既为人师又为人母的心,留给我深深的震憾,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韵味,体会到了阅读的意义,体会到了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
虽然没有亲临现场去感受,但我却了解到,当时薛老师讲座一开始,整个会场佛陀之音缠绕,刹那间“热闹”的会场就那般神奇地安静下来,每一个人都沉下心来走进了薛老师的故事、儿歌。
她的声音委婉轻柔,使人需要凝神静听,听着听着才觉得这样说话让听者是那么的舒服而投入。
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她是如何能《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那是有多么深的人文底蕴支撑,难怪我在学以用之时总是那么的牵强而不得其效。
薛老师强调孩子每周的学习要从阅读开始,每节课都要给孩子阅读的时间和机会。
儿童在阅读材料中的地位,就是儿童感知到自己在生活中、世界上的地位。
一定是让孩子们在其中能够读到自己,看到自己的。
薛老师不仅仅提到了阅读的意义,更分析了诵读对于孩子的重要影响。
例如,诵读可以使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提升孩子自身的素养。
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都可以使得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内涵。
通过读书,自己对于儿童阅读的含义又有了一个深层的理解。
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兴趣,更是对于将来的一个深远的影响。
而在教学当中,更要把握好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将两者好好的结合,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薛老师说:“书香班级少事非,书香家庭幸福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就算是考不上大学,擦皮鞋也能擦出连锁店。
”这是因为阅读增长知识,开拓了视野;这更是因为阅读净化启迪了心灵,激励人奋进,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所以,我们的教育不仅是让孩子获得知识,更重要的要让孩子心中有爱,学会爱。
阅读把真、善、美带给孩子。
对人的教育首先是人性的教育,这是育人之本。
其次,才是知识的教育,能力的培养。
开展阅读就是最好育人的途径之一。
不是说“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吗,它肯定了阅读对孩子的道德素质的建立和思想意识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
薛瑞苹读后感
读后感“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其实我从未曾想过成为一名教师,甚至是排斥,你想:四岁开始就呆在学校里的我,如果选择教师职业,那一生都将在学校度过;那简直就是一个悲剧。
然而,人生就像是开始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逢岔口便右转,不用也无法进行太多思考,于是我成为了教师。
相对于事业,我更愿意把这一工作当作是谋生;我并不热爱它,只是需要它。
既然只是谋生,我对它得心应手;然而一切却从我站上讲台后改变了。
讲台上我站着,讲台下50个人坐着;我可以看见50张不同的面孔,50双有着相似期待、无知的眼睛:期待我指引他们,却又无知我指引他们往哪个方向去。
我看见了我自己,20年前的自己。
课依旧按照我的备课、模课一般完美的完成了。
我松了口气,却又开始恐惧:他们的人生会不会因为我的这节课,因为我无心说的某一句话,做的某个动作而改变?答案无从知晓,当然结果也不会我想的那么严重。
只是我开始意识到,教师不该只是我的谋生手段,为了20年前的自己,为了讲台下期待又无知的眼睛,它该是我的事业。
如何做一个好的教师?如何做一个满足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需要的教师?我思考,偶有所得,却仍是不得其门而入。
有幸的是,新教师培训和薛瑞萍老师的书让我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爱“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陶渊明新教师培训中,刘永宽局长在谈到“教师的必备素养”时,提出教师要具备“三心”——爱心、同情心、责任心。
最首要的是爱心,即父母之心。
教师要以父母之心爱孩子,才会同样得到孩子们的爱和尊重,才会真正设身处地、深思熟虑地为孩子们的生活、人生做打算;只有以父母之心爱学生,才会赢得家长们的信任,才能与家长携手,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刘永宽老师的话如同当头棒喝,我深有感悟,并深以为然,下定决心要以父母之心爱我的学生。
然而,在看了薛瑞萍老师的书之后,我又有了其他想法。
薛老师在《薛瑞萍班级日志》一系列书中记录了她第三次将学生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教育故事和体会。
读《教育教学问答
本文《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摘录由小学名师教学网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
更新时间:2012-10-1 21:26:301、一年级是帮助孩子恢复、建立秩序感的关键时期。
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建立班级秩序。
2、教师语言是学生语言的范本,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语言的精炼度、精彩的同时,也要随年级升高,对孩子课堂发言提出质量要求,这是对孩子的成长促进,更是对课堂时间的宝爱。
3、作为父母,能做的和该做的,就是首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后把信任给予教师,把信心给孩子。
4、决定座位的权利,在对全班负责的老师,而不是在心中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
5、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6、阅读开始于完全没有任务和压力的聆听。
阅读开始于手指对于书页的触摸。
7、从图画书开始,为孩子读起来,从童谣童诗开始,带着孩子诵起来。
建立班级书库,让童书成为滋养孩子精神发展的情节充沛的水源。
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定期做,从而形成稳定的节奏,筑成亲切的环境。
8、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下手越早,得益越早,将来越舒服。
让孩子热爱阅读,就是让孩子热爱生活,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明亮温暖的底色,就是让孩子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是教师竭力让孩子热爱阅读的原因。
9、每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都应当是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
他应当知道适合学生的好书是什么,好书在哪里,把好书送到孩子跟前,和孩子一起阅读。
10、阅读是个人行为。
真正的阅读主要都是在家中进行的,要想让阅读成为班级普遍风气,必须将读书的种苗播种、耕耘在课堂。
11、阅读、朗读、诵读是儿童深入进行母语学习的最朴素、最可靠的途径。
12、阅读是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使孩子具有开阔的思维视野和感悟能力,使孩子体验并把握了符号世界的完整性、系统性。
13、教师建立班级书库、建设书香班级是需要勇气的,这样的勇气来自于教师自己对于教育的认识,来自于学生幸福的表情。
读后感
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心得体会“阅读的能力,首先是幸福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阅读的意义,首先在于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本书的封面这几行并不醒目的文字,读来却是那样震撼人心。
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也是我读书所得的体会,只有老师自己会阅读了才可以把学生带入阅读的新天地,会读书爱读书。
薛瑞萍老师书中的每个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常遇到,思考过却找不到一个好方法。
读过这本书得到了很多启示,豁然开朗。
如其中提到的“定能生慧”,“以静传静”,“如何对待爱说不爱听的学生”,“为什么说后排更重要”,“为什么一个不能丢”等,其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根据儿童心理和年龄特点提出的,让我意识到小问题解决的艺术和重要性。
尽量柔和地对孩子说话,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往往是一个很早就懂得对生活持负责态度的人——品学兼优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学生中也不乏因为资质和能力倾向的原因,勤勉却不能取得佳绩,其实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已为他们的将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个问题,家长和老师形成教育合力。
有些事教师是无法代替家长来教育、影响孩子的。
对于拖沓的孩子,仅靠学校还真是无能为力。
对人而言,精神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和饥饿寒冷时得到衣食一样生死攸关的大事,这是人生幸福的前提。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
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让每个孩子所在的家庭成为书香。
竭尽全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终身读书人,让班级成为书香班级;竭尽让每个孩子所在的家庭成为书香之家。
最聪明的人不是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而是善于消灭问题的人。
即让问题不出现的人。
粗茶淡饭最养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
阅读开始于完全没有任务和压力的聆听。
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
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的心得体会
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的心得体会寒假,捧起《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看题目让我觉得很理论化的书,细看之下,立马被其中找到了自己很想知道的问题和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所吸引,薛瑞萍老师的文字理性而趣味,内心对于学生、对于教学的那份真诚是非常值得我深深学习的。
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阅读,有这样一种方法,有这样一种心境,实属不易。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她就开始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督促,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
虽然我现在教学中年级,但是课外阅读的量和质却要逐步提高,虽然说学生的理解力有各种因素的差别,但是多读,始终对孩子的心灵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由于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书,读好书。
薛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三、自求博取的目的。
当薛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时,她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看书,甚至可以把课外读物拿进课堂,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带的书,时间宽松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中阅读。
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学生们是很喜欢阅读的,午自习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安安静静的拿出自己的课外书籍出来阅读,有时候如果阅读午自习被占用了用作其它的事情,孩子们课后会委屈的问为什么不让他们看书,这个时候,我的心是喜悦的,孩子们是那么热爱阅读,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和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一起静心阅读,同样,让我倍感幸福。
薛老师很多明智的教法启发了我。
从前,我以为三、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阅读教学比较适宜,因为那时他们正式接触作文,多看好书积累好词好句。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3)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3)阅读的本质不是看,而是倾听。
要让儿童热爱语文,最好的方法,是向儿童揭示语文的美丽——听见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
一年级是带领学生找到文字的韵律之美,培养语感的关键期,不容错过。
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的一个简单方法:听一听一个孩子不经练习地朗读一篇陌生的文章,看他是否有语感,大致就可以知道他的语文能力了。
《去年的树》过于悲伤,不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
温馨的故事,可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和可以居住的——在此前提之下,我们才可能期待孩子对世界抱有热爱的心。
我们期待儿童将来能有的,可以直面丑陋黑暗的勇气,以及为美好而战的力量,只能源于对世界的信心——而这信心,只能来自童年,懵懵懂懂的童年。
是什么使孩子具有开阔的思维视野和灵敏的感悟能力?阅读,是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使孩子具有开阔的思维视野和灵敏的感悟能力,使孩子体验并把握了符号世界(也即现实世界)的完整性、统一性。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指出和纠正错误有时候是没有用的。
要紧的是竭尽全力,让孩子对于美好的、有意义的事物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当孩子对美好的、有意义的事物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些看似难以克服的痼疾,真的可以不治而愈。
随笔: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孩子的学习有一个自然的过程,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方式,很多时候在教育中都是行不通的。
比如一个孩子什么事情做不好,教师和家长越盯着他的缺点,他越对自己没信心,越紧张,越做不好。
一个孩子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除了上课时的提醒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通过学习他喜欢的东西,来提高他的注意集中时间和注意力品质,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在其他的方面也会慢慢把这种注意能力运用起来。
一个孩子读课文总是磕磕巴巴,语感特别差,让他读十遍也没有大的进步,教师和家长就可以引导他去接触、阅读一些他喜欢的儿童故事、儿歌等,通过培养他的阅读兴趣,语感自然能在这些阅读过程中提高,而流利地读出课文早已不是什么难题了。
朗读的快乐,就在朗读本身,就在此在,就在流淌于朗读时光的纯净忘我的快乐。
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有感
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有感一直喜欢薛瑞萍,对于她的书总是一有机会就翻阅。
机缘巧合下从图书馆借了《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书。
翻着读着,我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因为书中所说的太多的观点,正合乎我的理念和心态。
书里的内容如小溪流涓涓流进我的心田!一、家校合作家长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谁都知道帮助儿童学习是艰辛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所以唯有那些肯付出心力,关注儿童成长的父母才负责任的成人——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父母,而不仅仅是生物学和法律上的父母。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完全没有负担、没有挑战的童年就是快乐的童年。
当家长对儿童持放任自流的态度的时候,怎能希望孩子是勤勉上进的;不扶自直的孩子确实有,但毕竟太少。
班里就有这样的孩子,欠佳的成绩和缺乏责任感的学习态度互为因果,孩子将越来越与我们这个积极上进的集体格格不入。
因为在他那里,学习是任性的,负责任是痛苦的,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习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学习要求将越来越高,于是,整个学校生活将变得越来越不愉快。
人的心灵是一片田野,不长嘉禾就长野草。
所以让教师和家长担忧的种种倾向会随之而来的。
儿童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帮助、鼓励、督促、鞭策。
有时甚至是逼迫和监督。
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孩子总将品尝到成长的快乐。
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计算孩子的分数离100分差多少,而是要考虑孩子“从零开始”现在获取了多少,无论高低我们都要把它当成孩子们辛苦劳动的收获。
二、走近语文我们要做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如果没有了真诚、善良、美好、趣味作为内核,一个人再怎么下笔千言也只是垃圾、污染源。
我所拥有的对于本该纯净温暖的母语的虔诚,好比是满把的种子,我所面对的孩子就是我的福田,教师能为自己在学生中从事播种种子的事业而自豪。
孩子的耳朵从出生之初就浸泡在母亲温暖的话语里,6岁之前的生活决定了孩子的阅读,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老师怎么培养6岁后孩子的阅读呢?其一心平气和地教,让教室成为另一个温馨的家;其二为孩子范读、带孩子诵读,班级是孩子共同家园;其三唤醒父母的教育意识,努力提升教育学意义上的父母,让母亲像一盏接一盏点燃的明灯,成为母语、阅读的推广人。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后感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后感之前读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时就给我带来很大启发,现在再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时,又再一次深深地佩服薛老师,她能够很深入的分析儿童的心理,家长和老师的错误观念及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能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使我受益颇深。
薛老师这本书的封面上写了这么一段话“阅读的能力,首先是幸福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阅读的意义,首先在于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阅读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老师都是至关重要的。
薛老师在书中提到,如果教师想让孩子们喜欢你、聆听你,那么就一定要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而要做到这一点,使自己的语言时刻充满魅力,那么就要读书,而且是日不间断的读书。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那么同理,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
我们要先做读书人,然后再谈教育。
是呀,先要读书,通过阅读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一些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缺点,帮助自己分析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薛老师在书中指出,读书还可以培养人的静气,使我们能够做到静心,这一点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学生都是很有益处的。
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柔和地对孩子说话,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想想自己,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太好,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还是对学生说话很温和,可是渐渐的被孩子们的吵闹,不听话等折磨的没有耐心,很容易烦躁,就会大声的对他们说话,现在想想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
遇到问题时,首先要让自己先静心,然后用平和的语气来和孩子们沟通,这样比直接吼他们应该更有效果,但是想象是美好的,实践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希望自己能够改正之前的做法,并且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吧。
薛老师的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比较有用的建议,我想这些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慢慢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反思问题,然后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自己才会一点点的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喜爱的老师。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后感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后感假期,我利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首先,第一感觉是这一本教育问答是薛老师平日工作点滴的感悟和心得积累。
其中的话题都是联系语文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我就书中“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和其他几个子话题题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和思考。
之所以对此话题感兴趣是因为在实际活动中让全班大多数学生有长久地阅读热情,是不太容易的。
老师要每天要求,经常开展活动,变换多种读书交流形式。
例如我以前在班上三、四两个学年开展全部同读一本书的活动,两年来学生将近阅读了《夏洛的网》《快乐王子》《草房子》《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秘密花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冰心散文》等十几本书。
并开展以下读书活动。
1、建立读书成长册:(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
(2)、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参观、评比“读书成长册”。
2、出读书小报:每个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两期读书小小报。
3、“读书活动积极分子”评比。
4、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朗读会、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阅读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激励学生,增强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这些方法的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是老师却很辛苦要用很多的休息时间来制定方案,组织在校时间开展活动。
一但老师不要求,活动不开展,阅读的热情就大大降温,只有部分学长生能够持之以恒,成为自己内在的一种去求。
思考一下其实也不然,如今众多的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动画片这些软环境加上ipad轻便的硬件,的确很夺人眼球。
在家一群家长大网名培养一群小网民。
这些远比书的吸引力大。
书中的观点和薛老师的心得,我体会给予老师的不光是方法,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鼓励自己推着自己坚持在班上将活动开展下去。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后感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后感读完薛瑞萍老师的《教育教学问答》后,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详细解答了大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疑惑,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薛瑞萍老师对教育的热忱所感动。
在书中,她始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
她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热忱让我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实现个人成长。
其次,我被薛瑞萍老师对教学方法的思考所启发。
在书中,她提到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例如,她强调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我意识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教育环境。
此外,薛瑞萍老师在书中还谈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师生互动与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如何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薛瑞萍老师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教育经验,并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
这些经验和建议对于刚刚步入教育行业的人来说尤为宝贵。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总之,薛瑞萍老师的《教育教学问答》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而且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高的追求。
我将会在实践中积极应用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并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后感 余嘉文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后感在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求孩子多读书,但自己却没有真正做到。
可能当初自己读书时,选择了理科,也是因为不大爱看书,觉得理科学起来比较有趣味,可现在从事语文教学5年以来,越渐发现自己再不去充实一下,真的连学生也不如了。
刚开始工作,都是接触低年级的孩子,觉得自己这点“墨水”还够用,但现在担任四年级的语文老师,靠这点快干涸的“墨水”实在不够用,于是请教了一位朋友,朋友向我推荐了《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书,他说读完后,受益匪浅。
的确是啊!当我看了2——3页的时候,已经爱不释手了。
有时看得连觉也不想睡,有时作者的话太过深奥,而自己才疏学浅,得看几次才明白他所表达的意思,每当我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时,我更加觉得自己学识浅薄,更加需要“充电”,更加需要博览群书,书中作者也提到“阅读等到上学开始已经太迟太迟。
阅读从哪里开始?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可以深信,对于那些正在被感动,正在被点燃,正在被摇动的人们来说,阅读——从我们胸中卷着波澜的一点教育良知开始。
”虽然我现在才爱上看书,但是,只要我愿意,只要我努力,一定会学有所成的。
现在我当妈妈了,虽然孩子还小,但我总觉得我要把如何做个好妈妈,如何更轻松地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方法都学好,等孩子懂事的时候,自己教起来也不会手忙脚乱了。
书中的一句话唤醒了我:“我们幸运自己所作的正是一件适逢其时的事情。
当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围拢在童书周围,围拢在孩子周围,大声读给孩子听;当越来越多的婴儿、幼儿在母亲的怀抱里聆听朗读,在父亲的膝上抚摸书页——我们怎么能说自己对于儿童6岁以前的事情无能为力?”让我真正明白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好多“灵感”,比如:1、教学上,我平时是先学生字词,再学课文,理解课文。
但作者反而是先读顺课文,回头再教生字词,这方法如同先认识了一个人的脸,然后才能进一步认清脸上的鼻子、眼睛和耳朵——记得并理解句子中的词语和生字。
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的心得体会
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的心得体会《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是由薛瑞萍所著的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问答集,集结了作者多年来在教育领域的经验与见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考。
在此次读书的过程中,我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与体会。
首先,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薛瑞萍在书中提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选择和判断能力的人。
这让我深思,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独立、有思想的个体。
其次,在教育中注重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风格。
薛瑞萍在书中提到了教育中的“个体差异论”,强调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
这一点让我深受启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薛瑞萍在书中多次强调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支持的重要性。
她强调了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和成绩,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商,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积极、愉快和有效的。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而应该是一种互动的、有意义的过程。
在书中,薛瑞萍提到了“让学生快乐的教育”这一概念,强调了教育应该是积极、愉快和有效的。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经历,那些充满趣味和情感的教学过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薛瑞萍老师写作课有感
读薛瑞萍老师写作课有感阳光、秋千、瓜子、书,午后的日子,就这样淡淡地,滑过……老家冷冽的天气,只有住过温室的人儿,才能感受得那么确切,想要离开,却又抽不开身,索性,与书为友!四天,终于第一本书读完,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天。
之所以优先选择这本书来看,源于我对教作文的困惑,求知若渴,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夸张。
老公说我:“作者是老师,对学生投入了那么多精力,是不是不顾家?”我突然想起了大学时代,有一次听王欣舒老师的讲座,听他说起春节去周庄的经历,我突生困惑:“难道老师没有家人吗?父母在,不远游。
”一点插曲。
还是说说《写作课》吧。
读完这本书,感受有三:第一,教作文一定要注重诵读积累。
作者薛瑞萍在教学实践中,每周有四个早读都是诵读《日有所诵》《全阅读》等等,除此之外,孩子在家还有亲子共读,如《笨狼故事》等,这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既培养了语感,又使孩子爱上阅读。
第二,写作课一定要做好写前指导。
薛瑞萍老师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让孩子简单地从作文书上习得的作文技能,是假、大、空的,而要孩子写成自己的感人的东西必须做到真、实、小。
停下来,走进去。
一篇好的作文,只要其中有一两处闪光点即可,这些闪光点像宝石一般,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同时,也照亮了老师的眼睛。
怎样做好写前指导呢,这就需要老师运用教学的智慧,选择交流资料,先口述一遍,让学生跟着复述两遍,最后让孩子自己动笔写,固然有雷同现象但也有佼佼者脱颖而出,却不存在不会写对作文一窍不通者。
想想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大有放任自流之嫌,优者更优,差些的就不知所措课,真真是愧对人师,误人子弟!其三,是做好作文点评。
我的一贯的做法,美其名曰是作文鉴赏课,说白了就是让班里的几个作文佼佼者朗读自己的作文,但收效甚微,一是朗读不到位,而是缺少老师的认真点评,对孩子而言,只不过是过了的瘾,却进不到孩子的心,他们的反应大多是“写得太好了” “真感人”,怎么好法怎么感人,孩子却说不来。
读薛瑞萍教育日志有感
读薛瑞萍教育日志有感“她是有“文字般若”的,有光辉,有穿透力,你读她的文字会被点燃,被唤醒,明白真正的语言之美。
在教育文字牛,好看好读的文字实在不多。
她的几本书广为流传。
并不是商业推广的成功、而是文字本身的力量。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琐碎,可读着读着就感觉不一样了。
首先有感于她的真实,上课、改作业、做测验……尤其她能大胆地把对学生的惩罚毫无顾忌地写在她的书中。
其次有感于她的朴实,书中没有大量的理论说教,也没有任何游离于教育之外的走秀,有的只是自己真实的一言一行。
再次有感于她的真实,她能给孩子们展示那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真正把孩子引领进广阔的阅读天地间。
最后有感于她的从容,能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毅然削减对课本的依赖性,把目光和精力分给广阔的课外阅读,把语言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孩子。
在二年级,她开始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介绍给孩子们。
日有所诵、童话之路、图画书讲述、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这部书记如实地记录了薛瑞萍一步步引导孩子们走入儿童阅读的美好世界的温馨历程,读后感触颇深。
她每天都要大声朗读一小时,或在旷野,或在空屋子,或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尽管他们不一定能懂,但这也是一种熏陶,熏陶得这群小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甚至爱大声读书的人。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只要尝到了读书的快乐,喜欢读书了,所有的问题,就都将如加入了热水的盐块,自会融化的。
”她语重心长的告诫让人警醒:“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
”从书中,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儿童阅读的推广人。
她在书中写道:我带孩子们读书,绝不光是为了功课,而是为了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
播种快乐,播种幸福,培养幸福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就因为她有如此的教育观念,所以她能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毅然把目光和精力分给广阔的课外阅读,把语言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孩子。
正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她的与众不同,她就成了一代名师,一位教育家。
薛老师就说: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有的是自然生长的来的,更多的是在同学、朋友的吸引下,不知不觉跟出来的。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教师读书笔记最开始知道薛瑞萍老师是参加学校组织参加了名师讲座,其中有薛瑞萍老师,那时候我刚上班不久,虽然薛老师讲得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我却听得不是很明了,旁边的同事悄声细语交流说着这位老师的事迹。
好奇心让我打印了她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看,舅妈说这位老师挺特别,我也对她的想法更加入迷,于是趁当当网有活动,入手了《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简单的问答,内容略显零散,却也引发我很多思考,最觉得好玩的地方是,薛老师大多数观点我很喜欢、支持,有的却不敢苟同。
这样的书,读来有意思。
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应该是薛老师喜欢并不断追求的状态,从她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可知,而本书开篇算是序言的文章里说道“但我已经学会——只将目光聚焦于那些读的孩子,如此我才能兴致勃勃,如此我才能心平气和。
而当教师兴致勃勃、心平气和,大大受益的,将是所有孩子。
”,让人愈发觉得薛老师对平和心态的认可,平和既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教师自己。
说来,平和并不容易,只有真正当老师的人,尤其是当小学老师的人才知道,我们的工作是多么的繁杂,虽三令五申,可还是会有个别孩子犯错,虽谆谆教诲,可孩子们还是记了忘、忘了记,他们永远不会像我们希望的“整齐”,其实,这就是自然,薛老师努力培养孩子们热爱读书的习惯,但是也确切地明白将来以科研读书为主业的仅仅是少数人,几十人里总会有能力较弱的孩子,一个纪律再好的班级,也会有偶尔淘气的孩子,他们是人啊,这就是自然,我们要像薛老师说的,学生自习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认真投入,只有极个别学生调皮,教师的目光要落在绝大多数人身上,可以单独找扰乱纪律的孩子谈话,不要因为个别人影响平和情绪。
素质教育。
话说,薛老师的一些说法给了我莫大的启迪,并且帮助了我的亲戚。
一个哥哥家有一对听话的双胞胎女儿,学习态度积极认真,面对总也学不会的内容会急哭了,可是成绩却不够理想,气得哥哥总是批评两个女儿,孩子们也委屈自责。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心得体会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心得体会《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心得体会《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心得体会寒假,捧起《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看题目让我觉得很理论化的书,细看之下,立马被其中找到了自己很想知道的问题和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所吸引,薛瑞萍老师的文字理性而趣味,内心对于学生、对于教学的那份真诚是非常值得我深深学习的。
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阅读,有这样一种方法,有这样一种心境,实属不易。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她就开始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督促,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
虽然我现在教学中年级,但是课外阅读的量和质却要逐步提高,虽然说学生的理解力有各种因素的差别,但是多读,始终对孩子的心灵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由于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书,读好书。
薛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三、自求博取的目的。
当薛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时,她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看书,甚至可以把课外读物拿进课堂,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带的书,时间宽松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中阅读。
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学生们是很喜欢阅读的,[xxHTTP://www.xx/为您编辑]午自习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安安静静的拿出自己的课外书籍出来阅读,有时候如果阅读午自习被占用了用作其它的事情,孩子们课后会委屈的问为什么不让他们看书,这个时候,我的心是喜悦的,孩子们是那么热爱阅读,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读后感
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读后感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读后感800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囫囵吞枣般读了半本了(想先浏览一遍全书,再作细读),觉得看云真不愧为一位有意思的老师。
原想从此书中了解同行是如何读教育理论,如何写读书后感的,可看了半本,越看越对封面上那句话感到有意思了——“个性化解读教育经典”!呵呵。
“个性化解读”似乎成了2006年读书界的一个有趣现象了。
于丹教授读《论语》,个性化地读出了“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心灵之道”、“天地人之道”,几篇演讲稿组合成一本书,卖二十元人民币,还高居博库图书排行榜前几名;如今,看云也来个性化读《民主主义与教育》、《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读后感写得文采飞扬,行云如水。
不可否认,看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读完《童年的秘密》,就一口气写了二万多字的读后感——《回归之路》,实在让人钦佩!读到一半,也突然笑出声来,脑子里不知怎地浮现出了女人入厨房时的身影。
听于丹的演讲、看看云的书,突然觉得这两个女人都是在为我们“煲汤”——用孔子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作主料,然后加入两位女子对人生、对教育的感悟,为我们捧上了一锅“精神美味汤”!于丹教授作为一名学者、一名传媒学教授,她的言语显然比看云更具学术味,表情也更显理性化。
而一直闲适地看文学书籍的看云,写起读后感来,也是信手拈来,不求正统,散得开却也收得回。
这不,每隔几段都会出现几行用楷体字记录的教育理论原文,然后,便是作者“天马行空”地谈感想,这些感想会说到自己的儿子,当然更多地说到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育教学片段。
于是,我的`脑子里又浮现出了我那中师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论老师,也是一个女的,也是从小学语文教学讲坛上走出来的,她也会讲理论,但一会儿,她就会引发开去,讲她的儿子,讲她的教学生涯。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马斯洛指出,健康的生活就是与世界进行能量的交换。
一切生理的和精神的疾病,都源于能量交换渠道的堵塞。
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
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
正如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最关注的是孩子的饮食健康,当孩子上学,则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精神成长。
对弱者而言,超出能力的期待和要求,往往带来不能承受的压力,往往导致不可逆转的 __。
苏霍姆林斯基说:给予完全的耐心,付出全部的努力——然后是等待,等待思维的苏醒。
很多时候,放过了孩子,就是放过了自己。
很多时候,看似负责的步步紧逼、穷追不舍,其实是错把毒药当美味,其实是把孩子那点原本微弱的信心之火、力量之火给 __扑灭了。
既竭尽全力又顺其自然,既要儿童的发展也不放弃教师的幸福——这才是使得我们劳动的“创造性大河”拥有充沛水源的正途。
“闲暇出智慧”,这是古希腊人说的。
有多少个备受压抑的教师,就有多少个班的备受压抑的孩子。
一个班级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一个班级的家长也一样,不过相对松散一些。
一种消极思想出现了,如果我们不去做工作,就会丢失阵地,削弱生机。
很多时候,教育就是一种抗衡——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原则问题,寸土不让;错误观点,止于苗头。
在面对一个比较混乱的场面的时候,学生乱,教师的方寸不能乱。
因为急躁、愤怒正是你无计可施的表现。
一种没有信心的情绪,可以通过你的表情传达,而镇定则将你的信心传达给学生。
每当这个时候,请你以平和的心态,穿透混乱的喧嚣的表面,看见很多孩子对安静的期待,对教师能力的呼唤,你且对乱孩子视而不见,你点名表扬那些保持安静的人,试试看——安静和信心,便从这里传染开去。
“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这是苏大师的话。
什么是第一重要的教育原则?连续性。
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值得做的事情专心致志。
杜威和洛克,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
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斯洛指出,健康的生活就是与世界进行能量的交换。
一切生理的和精神的疾病,都源于能量交换渠道的堵塞。
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
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
正如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最关注的是孩子的饮食健康,当孩子上学,则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精神成长。
对弱者而言,超出能力的.期待和要求,往往带来不能承受的压力,往往导致不可逆转的两级分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给予完全的耐心,付出全部的努力——然后是等待,等待思维的苏醒。
很多时候,放过了孩子,就是放过了自己。
很多时候,看似负责的步步紧逼、穷追不舍,其实是错把毒药当美味,其实是把孩子那点原本微弱的信心之火、力量之火给彻底扑灭了。
既竭尽全力又顺其自然,既要儿童的发展也不放弃教师的幸福
——这才是使得我们劳动的“创造性大河”拥有充沛水源的正途。
“闲暇出智慧”,这是古希腊人说的。
有多少个备受压抑的教师,就有多少个班的备受压抑的孩子。
一个班级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一个班级的家长也一样,不过相对松散一些。
一种消极思想出现了,如果我们不去做工作,就会丢失阵地,削弱生机。
很多时候,教育就是一种抗衡——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原则问题,寸土不让;错误观点,止于苗头。
在面对一个比较混乱的场面的时候,学生乱,教师的方寸不能乱。
因为急躁、愤怒正是你无计可施的表现。
一种没有信心的情绪,可以通过你的表情传达,而镇定则将你的信心传达给学生。
每当这个时候,请你以平和的心态,穿透混乱的喧嚣的表面,看见很多孩子对安静的期待,对教师能力的呼唤,你且对乱孩子视而不见,你点名表扬那些保持安静的人,试试看——安静和信心,便从这里传染开去。
“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这是苏大师的话。
什么是第一重要的教育原则?连续性。
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值得做的事情专心致志。
杜威和洛克,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
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在我这里,24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就是:竭尽全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终身读书人,让班级成为书香班级;竭尽全力让每个孩子所在的家庭成为书香之家。
最聪明的人不是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而是善于消灭问题的人,即让问题不出现的人。
读好书,走正道。
当班级里的孩子大多带着书卷气息的时候,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将不出现。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最完备的教育方式是“学校——家庭教育”。
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
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父母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
生活雄辩地批驳了那种认为未来属于脱离家庭的寄宿学校的主张。
凡属削弱家庭经常教育孩子的一切,同时也会削弱学校。
由此引出学校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向家长传授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苏大师说,在涉及善恶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教师一定要表现出强烈的爱憎——这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