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规范
坡地建筑的地震作用放大系数讨论
坡地建筑的地震作用放大系数讨论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规范要求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独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抗震不利地段建造的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这一规范条文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讨论。
一、前言云南地区是地震高发地,半数以上土地面积属于7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并且处于云贵高原,山地面积比例大。
大部分地区处于陡坡、山坡上。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强制性条文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独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以此来考虑山地建筑的震害危险。
从宏观震害经验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所反映的总趋势,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越大,高处的反应愈强烈;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愈大,反应相对减小;从岩土构成方面看,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是明显减小的;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
二、工程概况天宇泽园项目位于昆明市北市区,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拟建的“天宇泽园”净用地面积100715.05m2,地上总建筑面积130342.49 m2,地下总建筑面积45182.9m2(纯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5792.7m2,洋房地下夹层建筑面积1613.40m2,叠拼地下室建筑面积14736.80m2,高层地下夹层建筑面积3040.00m2),容积率1.29,建筑基底面积25766.20m2,绿化率40.00%,建筑密度25.58%。
本文以异形叠拼住宅47栋为例分析在陡坡上的地震作用放大。
47栋具体位置详图二示意:图二示意图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局部1层,地上5层,室外地面至主屋面高度15.900m。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山地建筑成本分级管控标准
山地建筑成本分级管控标准
标准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山地建筑项目中的成本管理,通过分级管控,合理控制成本,确保项目的经济性、可行性和质量。
术语和定义:
山地建筑:指位于山区地形复杂或地势较高的建筑物,包括山地住宅、旅游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
成本分级管控:指根据项目规模、难度、地形条件等因素,将山地建筑项目分为不同级别,对不同级别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成本管控措施。
分级标准:
一级项目:规模较小、地形条件相对简单的山地建筑项目,如独立别墅、小型旅游设施等。
二级项目:规模适中、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山地建筑项目,如度假酒店、景区建设等。
三级项目:规模大、地形条件极其复杂的山地建筑项目,如大型滑雪场、山地公路等。
成本管控要求:
一级项目:注重简约实用,适度控制材料和装修费用,合理布局,提高施工效率。
二级项目: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适度提升建筑质量和设计水平,控制工程施工周期和成本风险。
三级项目:注重高品质建筑和设施,充分考虑地形复杂性,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并确保项目安全可靠。
成本控制措施:
制定详细的项目预算,包括建筑材料、施工费用、装修费用等各项费用的详细预估。
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优惠价格或供应条件。
提前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做好成本风险控制和应急预案。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浪费和重复投资。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指山地建筑结构嵌固端不在同一平面,其与地面或边坡的连接形式,可在同一结构单元内有两个及以上不在同一平面的平面嵌固端或倾斜嵌固端等。
2.1.3掉层结构structure supported by foundations with two or more different elevations
(a)无地下室(b)地下室与岩土脱开(c)地下室与岩土相连
图4覆盖层厚度取值示意
3.1.5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应结合场地开挖形成的挡土墙与主体结构的实际关系和治理后的岩土边坡稳定性监测结果采用动态设计法,必要时应对设计做校核、修改和补充。
条文说明:山地建筑结构常形成边坡,由于提供给设计的勘察结果常与实际地质水文条件不相符,故应根据边坡的检测结果对山地建筑结构及边坡进行动态设计。动态设计法相关设计内容和原则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执行。
条文说明:
由于掉层高度越大,掉层结构不规则性越显著,且边坡稳定性更难控制,边坡治理难度更大,因此需区分不同岩土条件、不同设防烈度,对其高度进行规定。当实际情况无法避免时,应进行详细的可行性技术论证。需要注意的是当下接地端有全嵌固地下室时,应尽量选择地下室顶面作为嵌固端,掉层高度为全嵌固地下室顶面到上接地端的距离。
条文说明:山地建筑场地的地形起伏较大,且不可避免地存在高挖深填。同一建筑场地不同位置场地条件相差较大。分析表明,这种局部场地效应对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一定的影响。本条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场地类别划分的基础上,给出了按局部场地条件确定场地类别的方法。偏安全考虑,取较厚的覆盖层厚度。如图4所示。
前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近年来山地建筑结构应用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了本规程。
山地建筑设计规范
结构分析:采用 先进的结构分析 软件对建筑结构 进行详细的分析 和计算,确保结 构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施工监控:采用 施工监控技术对 施工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和解决 施工中的问题, 确保施工质量和 安全。
山地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
05
节能设计措施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构造,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 利用地形和自然环境,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如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 考虑建筑物的能源系统优化,如采用节能电器、节能空调等。
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的合理规划
山地建筑应充分利 用地形特点,合理 规划交通组织,确 保人车分流、交通 流畅。
建筑出入口应设置 在不同标高,以方 便出入,避免陡坡 和长距离爬坡。
在建筑布局上应充 分考虑交通组织, 合理安排车行流线 和人行流线,避免 交叉和干扰。
山地建筑交通组织 应注重环保,采用 生态化设计,如设 置生态停车场、利 用地形建设地下车 库等。
在山地建筑的结 构设计中,应注 重建筑的整体性 和稳定性,避免 因地形复杂而导 致的结构不稳定。
针对不同的地震 烈度,应采取不 同的抗震措施, 确保建筑在地震 中的安全性能。
结构安全性的保障
基础设计:根据 地质勘察资料确 定合理的基础形 式,以提高建筑 物的稳定性。
结构选型:采用 适合山地环境的 结构形式,如框 架结构、剪力墙 结构等,以提高 建筑物的抗震性 能。
保护生态环境
山地建筑应遵循绿色建筑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 山地建筑应注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山地建筑规范
山地旅馆需要看的规范★《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旅游旅馆设计暂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程》《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12目录1场地设计 (5)1.1道路和停车场 (5)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1.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1.2防火间距 (6)1.2.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7)2防火分区 (8)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2.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9)3防烟分区 (9)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4疏散 (11)4.1安全出入口 (11)4.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4.2疏散距离 (12)4.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2)4.3疏散宽度 (13)4.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4.3.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14)4.3.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5)4.3.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 (15)5楼梯 (17)5.1疏散楼梯 (17)5.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7)5.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8)5.2封闭的楼梯间 (20)5.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0)5.3防烟楼梯 (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1)6电梯 (22)6.1《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22)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2)4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3)7建筑节能 (24)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4)8防水排水 (26)8.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7)9类型规范 (28)1.《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28)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3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32)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 (33)1场地设计1.1道路和停车场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2.2 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4 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
建筑边坡规范
建筑边坡规范
建筑边坡规范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于边坡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
边坡是指山地、河岸等地形中的边缘部分,特点是地势较高,土壤较松散,容易发生滑坡和塌陷等地质灾害。
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安全,制定了建筑边坡规范。
首先,建筑边坡规范应包含对边坡的勘查和评估要求。
勘查是指对边坡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评估是指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规范应规定边坡的勘查范围、勘查方法和评估标准,以确保勘查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其次,建筑边坡规范应包含对边坡设计的要求。
设计是指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承载力要求等因素进行边坡的几何形状和结构设计。
规范应规定边坡的最大坡度、坡高与坡长的比例、边坡面的陡度等设计要求,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建筑边坡规范应包含对边坡防护的要求。
防护是指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防止边坡发生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
规范应规定边坡防护的种类、材料、施工工艺等要求,以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建筑边坡规范还应包含对边坡监测和维护的要求。
监测是指对边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情况,预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维护是指定期对边坡进行检查和维护,修复和加固边坡的损坏和破坏部分。
规范应规定边坡监测的方
法、设备和频率,以及维护的内容和标准,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建筑边坡规范是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件,它规范了边坡的勘查、设计、防护、监测和维护的要求,保障了边坡的稳定和安全。
建筑行业应严格执行边坡规范,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多层框架山地建筑规范要求及处理措施
抗规的规定4.1.8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其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抗规的规定6.1.14 为了能使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本条规定了地下室顶板和地下一层的设计要求:地下室顶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以有效传递地震基底剪力。
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
这里所指地下室应为完整的地下室,在山(坡)地建筑中出现地下室各边填埋深度差异较大时,宜单独设置支档结构。
如图1在支挡高度较大时,往往交由岩土工程师负责,支挡高度较小时,通过选择各种挡土墙标准图即可解决。
参考高规的规定3.4.5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3.7.3条规定的限值的40%时(1/550 1/1375),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在支挡高度未达到层高时,可设置悬臂式支挡有条件时,应沿续《抗规》分离的思路,首选与主体建筑在结构意义上分离的支挡结构,即“荷载传递,刚度分离”。
如当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附带的支挡结构选用毛石混凝土挡墙。
当主体结构为框架-抗震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此时应允许设置和主体一体化的支挡结构。
山坡、谷地等地形必须保持稳定。
当土坡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呈不稳定时,必须采用挡土墙、护坡等技术措施。
主体一体化的支挡结构荷载输入在支挡高度未达到层高时,可设置悬臂式支挡悬臂式支挡查图集三种接坡方式基础相邻建筑的基础关系:错台处理最佳处理方案天然基础•采用天然基础时,一定特别关注相邻建筑的基础与之的高差关系,是否满足基础稳定性要求。
山地建筑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中恒江南·会所,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以下依据编制:1、中恒江南·会所标段“招标文件”2、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中恒江南·会所施工图3、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97《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9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9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04-9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4、标准、图集《重力式挡土墙》95J008-1《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钢筋混凝土过梁》03G322-1《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平面表示法》03G101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建筑设计概况中恒江南·会所,总建筑面积3266.55 m2。
(完整word版)山地建筑规范
山地旅馆需要看的规范★《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旅游旅馆设计暂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程》《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目录1场地设计 (4)1.1道路和停车场 (4)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1.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1.2防火间距 (5)1.2.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5)2防火分区 (6)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2.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7)3防烟分区 (8)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4疏散 (9)4.1安全出入口 (9)4.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4.2疏散距离 (10)4.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4.3疏散宽度 (11)4.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4.3.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12)4.3.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2)4.3.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 (13)5楼梯 (15)5.1疏散楼梯 (15)5.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5)5.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6)5.2封闭的楼梯间 (17)5.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8)5.3防烟楼梯 (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9)6电梯 (19)6.1《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19)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0)7建筑节能 (2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1)8防水排水 (24)8.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4)9类型规范 (26)1.《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26)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28)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29)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 (30)1场地设计1.1道路和停车场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2.2 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4 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建造工程中,对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的总称。
边坡工程是指建造工程中用于保护土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一种工程措施。
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设计要求1. 边坡工程的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土壤性质、坡度、坡高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确定。
2. 边坡工程的设计应满足工程的稳定性要求,包括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等。
3. 边坡工程的设计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如降雨、地震等因素。
二、施工要求1. 边坡工程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验收要求1. 边坡工程的验收应由专业的验收人员进行,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2. 验收人员应对边坡工程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坡度、坡高、土壤稳定性等。
3. 验收合格的边坡工程应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并进行档案管理。
四、监测要求1. 边坡工程的监测应持续进行,以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监测内容包括边坡位移、土壤水分含量、降雨情况等。
3.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五、维护要求1. 边坡工程的维护应定期进行,保持工程的稳定性和完好性。
2. 维护工作包括清理杂草、排除积水、修复损坏等。
3. 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并进行档案管理。
六、风险评估1. 边坡工程应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可能存在的灾害风险。
2. 风险评估结果应作为设计和施工的参考,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七、技术创新1. 边坡工程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2. 技术创新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可靠。
八、案例分析1. 边坡工程应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2. 案例分析应包括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山地建筑理念
山地建筑理念
山地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尊重自然环境:山地建筑应尊重自然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等特征,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山地特征,节约用地,依山而建,减少挖土和填土量。
强调可持续发展:山地建筑应采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能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应注重景观规划和景观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山区的生态环境。
注重人性化设计:山地建筑应充分考虑居住者的需求,设计出舒适、实用的住宅和公共空间。
同时,应注重社交空间的设计,创造出邻里交流和社区活动的场所。
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山地建筑应考虑山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防震、防风、排水等设计措施,确保建筑的安全使用。
总之,山地建筑设计理念应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尊重,尊重地形、环境保护、景观规划、以人为本和安全可靠是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这些理念的贯彻将使山地建筑更加和谐、美观、实用,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GBT50359-2024农村建筑工程建筑规范word资料
GBT50359-2024农村建筑工程建筑规范word资料很抱歉,但我无法创建或提供名为"GBT-2024农村建筑工程建筑规范"的具体文档,因为这可能是一个受版权保护的标准或规范,我无法生成版权受保护的内容。
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份通用的建筑规范文档的模板,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GBT-2024农村建筑工程建筑规范1.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本规范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各类建筑工程,包括住宅、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
本规范旨在确保农村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节能和环保,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2. 总则2.1 本规范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
2.2 建筑工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尊重当地风俗惯,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 设计要求3.1 建筑工程设计应考虑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因素,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技术,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协调。
3.2 建筑设计应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活便利。
3.3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防火、节能等安全要求。
4. 施工要求4.1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4.2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3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5. 验收与维护5.1 建筑工程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5.2 建筑工程应建立维护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维修、养护,确保工程使用寿命。
6. 罚则6.1 违反本规范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责令改正,并处相应的罚款。
6.2 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 附则7.1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7.2 本规范的解释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并非真实标准或规范。
(建筑工程管理)贵州省坡地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工程管理)贵州省坡地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52-062-2013备案号:J12263-2013贵州省坡地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forfireprotectiondesignofhillsidebuildingsofGuizhou 2013-2-19发布2013-4-1实施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贵州省山地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编制任务的通知》(黔建科通【2012】10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结合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先进经验,且于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坡地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所涉及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安全疏散、消防电梯、特殊场所楼层设置、消防设施等方面的必要规定。
本规范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
主编单位: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天城投集团股份XX公司主要起草人:谭效东、毕跃洪、贾国斌、张彤、张璇、董明、陈楚、罗从容、汪洋、张建主要审查人:毛方益、许家强、李万里、刘运晖、冯晓伟、刘勤世1总则 (1)2术语 (2)3建筑分类、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 (3)3.1壹般规定 (3)3.2建筑分类 (5)3.3耐火等级和构造 (5)3.4防火分区 (6)4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6)5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7)5.1壹般规定 (7)5.2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8)5.3消防电梯 (9)6特殊场所楼层设置 (9)7消防设施的设置 (11)本规范用词说明 (12)引用标准名目 (13)1总则1.0.1为了合理确定坡地民用建筑(以下简称坡地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预防坡地建筑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结合贵州省特殊地形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除木结构建筑以外的坡地民用建筑。
jgj t 472-2020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JGJ/T 472-2020《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是中国住建部发布的行业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在复杂山地环境中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规定。
内容涵盖了山地建筑的场地选择、地基处理、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设计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要求。
1. 场地选择:明确了山地建筑选址应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震活动性、水文地质等因素,确保建筑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2. 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对山地特有的地基稳定性、承载力评估及特殊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规定,并强调了山地建筑的基础形式、埋深和抗震设计要求。
3. 上部结构设计:提供了山地建筑上部结构适应复杂地形变化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布置、荷载计算方法等。
4. 防灾减灾:规范中还特别关注山地建筑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增强建筑物对地震、强风等极端气候事件的抵抗能力。
5. 其他方面:此外,标准还涉及到山地建筑的交通组织、竖向设计、环境保护、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总之,《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旨在引导和规范我国山地地区的建筑工程设计,保障山地建筑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新最全解读
一、整合后的规范标准的修订整体趋于严格。
二、整合后的规范文字更加严谨、细致。
三、整合后的规范章节设置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删除了原规范一些重复出现的条款,合并统一了一些内容相近的条款。
四、整合后的规范将一些含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具体化,更便于实际操作。
五、整合后的规范与其他防火设计规范联系更加紧密术语解读——变化条文对比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在实际工程中,除适用于或者不适用以外的建筑可以套本规范吗?回答:不要套用,但可以参考。
如广播电视建筑等。
问题2:如果专业规范与本规范相互冲突以哪个为准?回答:通常以本规范为准,因为这是防火规范。
但是有些专业比较强的规范,有特殊要求时,应以专业规范为准。
术语解读——建筑高度的计算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夹层的处理回答:如果坡屋顶内有夹层应计算到最高夹层的楼面。
问题2:山地、台地建筑中一面或两三面外墙全部或局部凌空,其他外墙面覆土的空间算首层还是地下室?建筑高度如何计算?回答:坡地高层民用建筑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防火设计时对防火设计高度的确定。
防火设计高度确定之后,按照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执行。
同时本规范还对坡地建筑消防扑救场地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楼层做了明确的规定。
防火分隔(楼板耐火极限、挑檐)、疏散独立且直通室外、消防扑救。
术语解读——裙房的最新界定术语解读——综合楼的最新界定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商业网点中的300平方,指的是一层?还是一、二层之和?如有净高5米多的底层店铺,面积300平方,装修后隔成二层使用,是否可以定义为商业网点?回答:包含一、二层:不能再视为商业网点术语解读——安全出口的最新界定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敞开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闫如何区别?回答:1、三面无建筑构配件围护的楼梯为敞开楼梯;2、有一面无建筑构配件围护的楼梯为敞开楼梯间;3、周围都有建筑构配件或有门的楼梯就形成楼梯间;4、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
山地建筑设计分析
第三类 (1)
第三类 (2)
12
消防扑救场地
消防扑救场地或作为消防扑救场地的平台应满足消防车通行和回车 的要求,并能承受消防车的荷载。
建筑面临消防扑救场地方向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 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 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 口;并不应有任何架空线缆和其他影响消防车通行及扑救的障碍物。
符合下列10个规定时,上层 部分的防火设计高度(层数)按 上层高度(层数)计算,以此确 定上层部分的建筑类别;吊层部 分的防火设计高度(层数)及建 筑类别按本规范3.0.7条执行。
6
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0.7 吊层部分以吊层高度(层数)确定的建筑类别低于上层部分 建筑类别时,按后者进行防火设计;吊层部分以吊层高度(层数) 确定的建筑类别高于上层部分建筑类别时,按前者进行防火设计; 吊层部分以吊层高度(层数)确定的建筑类别与上层部分建筑类别 相同时,按各自类别进行防火设计。
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层数)。 吊层高度(层数)
坡地建筑底层室外地面到 其平顶层与坡顶相连接的楼板 面层的高度(层数)。
上层高度(层数) 坡地建筑平顶层室外地面 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 (层数)。
5
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形式划分标准:吊层的高度 <=24 或 >24
坡地建筑为居住建筑或为不含住 宅的公共建筑(上层、吊层功能 一致),其吊层公共建筑高度不 超过24m或住宅层数不超过9层。
山地建筑分析
1
1.当地规范要点 2.山地别墅分析 3.底层裙房处理方法
2
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坡地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讲解
CHAPTER 03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坡地建筑防火设计实例
案例一
01
某山区度假村的防火设计
案例二
02
某城市郊区坡地住宅区的防火设计
案例三
03
某山区学校建筑的防火设计
成功防火的坡地建筑案例
1 2
案例一
某山区度假村在火灾中未受影响的原因分析
案例二
某城市郊区坡地住宅区火灾中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原因分析
由于坡地建筑的交通不便,火灾发生时救援力量难以快速到达现场 ,增加了救援难度。
居民防火意识不强
部分坡地建筑居民防火意识较为薄弱,火灾防范措施不到位,增加 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CHAPTER 02
防火设计规范解读
建筑材料的选用
耐火等级
选用耐火等级高的建筑材 料,以延缓火势蔓延速度 。
不燃材料
优先选择不燃或难燃材料 ,如混凝土、砖石等。
坡地建筑防火设计规 范讲解
目录
• 坡地建筑防火概述 • 防火设计规范解读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 设计规范与现行标准的对比 • 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CHAPTER 01
坡地建筑防火概述
坡地建筑的特点
01
02
03
地形复杂
坡地建筑通常位于山地、 丘陵等地形复杂区域,地 形起伏较大,建筑布局受 限。
合理布置消防通道、消 防水源和灭火器材,确 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 响应。
施工过程中的防火措施
施工前准备
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防火 规定。
防火材料存储
合理规划材料存储区域,确保易燃材料远离火源。
施工过程监管
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 隐患。
山地建筑的风险和挑战
应急逃生知识地震应急逃生1、地震时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往往只有十几秒的时间,在这十几秒的时间内应该保持冷静瞬间做出正确选择。
①如果在房间里(住宅或办公室):迅速关掉电源和煤气;在厨房、浴室等小空间躲藏;时间紧迫时,就进躲藏在桌子或床下。
②如果在公共场所:避开玻璃橱窗、货架等危险物,躲藏在立柱或墙角等坚固的地方;不能使用电梯;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③如果在车辆里:迅速离开桥梁、高楼下等危险地段,在开阔处停车避险。
④如果在电梯里:将操作盘上所有楼层的按钮都按下,一旦电梯门打开,迅速撤离。
2、地震时自救如果地震时被埋压,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求生意志;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楚压在自己身上特别是腹部以上的物体;用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烟尘;不可盲目大声呼叫,要节约体力,用砖石敲击物体,发现有人后在大声呼叫;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确保安全生存空间;尽可能向有光线和空气流动的地方移动,并寻找水和食物。
危险化学品泄露应急逃生1、燃气泄漏时自救闻到屋内有燃气异味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查找异味源头;如发生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熄灭一切明火,禁止使用电器设备,禁止在现场打手机;如燃气泄漏着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用湿毛巾盖住着火点;立即到户外拨打火警电话119,并迅速撤离现场。
2、毒气泄漏时自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最好能佩戴相应的呼吸器、防毒面具;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服遮住裸露的皮肤;尽可能带上防护眼镜或者游泳时用的护目镜;确定风向,向上风向或沿侧风向转移撤离,禁止在低洼处滞留;到达安全地点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并用水冲洗身体;立.即拨打120,使中毒的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如出现中毒情况,应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而导致病情恶化;污染区域周围的水和食物不能直接食用,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逃生1、认清安全出口和安全通道进入公众聚集场所和陌生的地方,首先要确认安全出口和安全逃生通道的位置,万一发生突发事件,应当先找安全通道。
山地建筑风压高度系数修正系数
220山地建筑风压高度系数修正系数陈苗苗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摘要: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山地建筑开发设计的热潮。
本文以温州市林宋组团林里片区地形为例,对本地块做了地形模拟风洞试验,选取5个点进行实测,再通过与我国和美国的荷载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总结本地块的风压高度系数修正系数。
关键词:山地建筑;风压高度系数;温州林里山区;规范一、引言山地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风压高度系数该如何修正,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造价,合理的选取风压高度系数修正系数,将尤为重要,本文提供了温州林里片区地形模型风洞试验所采用的技术参数及试验结果,将试验数据与规范计算数值进行对比,以及由试验结果换算成风压高度系数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
二、正文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是从某一高度的已知风压(如高度为10米的基本分压),推算另一任意高度风压的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随反映风压随不同场地、地貌和高度变化规律的系数。
以规定离地面高度的风压为依据,为不同高度风压与规定离地面高度风压的比值。
对于山区建筑,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采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修正系数衡量山区地形的风速加速效应。
中国规范关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修正系数的规定具有以下几点缺陷:首先,规范对于山顶的修正系数计算采用线性函数,而大量实测及试验结果均表明,修正系数随高度的变化复杂,线性函数难以准确描述该变化规律;其次,山坡至山顶间的风速分布也不是线性的,使用线性插值并不能合理地反映出山顶的风速变化;最后,规范给出的计算公式适用于理想的二维山体,而对于实际更为常见的复杂山体,该计算公式适用范围有限。
美国荷载规范ASCE7-10也给出了山体地形中风速修正的相关规定。
美国规范规定,当建筑物、其它场所条件和结构位置遇到如下特定条件:在整体地形上有突变的孤山、山脊和悬崖时,需考虑在任意地貌类别下风速的增大效应。
而这种因地形引起的风加速效应是通过考虑地形修正因素η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旅馆需要看的规范★《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旅游旅馆设计暂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程》《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目录1场地设计 (4)1.1道路和停车场 (4)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1.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1.2防火间距 (5)1.2.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5)2防火分区 (6)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2.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7)3防烟分区 (8)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4疏散 (9)4.1安全出入口 (9)4.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4.2疏散距离 (10)4.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4.3疏散宽度 (11)4.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4.3.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12)4.3.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2)4.3.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 (13)5楼梯 (15)5.1疏散楼梯 (15)5.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5)5.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6)5.2封闭的楼梯间 (17)5.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8)5.3防烟楼梯 (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9)6电梯 (19)6.1《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19)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0)7建筑节能 (2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1)8防水排水 (24)8.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4)9类型规范 (26)1.《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26)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28)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29)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 (30)1场地设计1.1道路和停车场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2.2 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4 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
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2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3 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4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5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注:山地和丘陵地区竖向设计尚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1.3 基地地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2 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3 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4.1.5 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2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3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4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5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6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1.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0.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 或总长度大于22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6.0.9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
消防车道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6.0.10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
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6.0.3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0m。
6.0.2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0m 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1.2防火间距汽车库的防火间距1.2.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4.2.1 车库之间以及车库与除甲类物品库房外的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注:①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算起,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物构件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停车场从靠近建筑物的最近停车位置边缘算起。
②高层汽车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汽车库、修车库与高层工业、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3m。
③汽车库、修车库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2m。
4.2.2 两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当较高一面外墙比较低建筑高15m 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当较高一面外墙上,同较低建筑等高的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表4.2.1的规定值减小50%。
4.2.3 相邻的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当较高一面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水幕等防火设施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小,但不宜小于4m。
4.2.4相邻的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当较低一座的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小,但不宜小于4m。
5.1.6 汽车库、修车库贴邻其他建筑物时,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
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汽车库(包括屋顶的汽车库)、修车库与其他部分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2.00h的不燃烧体楼板分隔,汽车库、修车库的外墙门、窗、洞口的上方应设置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
外墙的上、下窗间墙高度不应小于1.2m。
防火挑檐的宽度不应小于1m,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5.1.7 汽车库内设置修理车位时,停车部位与修车部位之间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2.00h的不燃烧体楼板分隔。
2防火分区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1.7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7 的规定。
表5.1.7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第4.0.5条旅馆建筑内的商店、商品展销厅、餐厅、宴会厅等火灾危险性大、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区及用房,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或设置相应耐火极限的防火分隔,并设置必要的排烟设施。
3防烟分区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1.3 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1 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0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0m 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厂房;2 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3 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4 中庭;5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6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7 其它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 的疏散走道。
9.1.1 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建筑中的排烟可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9.2.1 下列场所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1 按本规范第9.1.3 条规定应设置排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2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 的厂房(仓库)外,按第9.1.2 条规定应设置防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
9.2.2 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m2;3 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4 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