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答题规律.doc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大全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03ea1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b.png)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大全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一、答题时间中考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划分答题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对历史试卷的答题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那么有可能导致中考考生将一些该得到的分数丢掉,节省答题时间首先是答题速度要快,但是中考考生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多快的速度,中考考生要仔细阅读历史试题,以免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
二、规范答题在中考历史试卷中,非选择题是按照具体的知识点划分的,如果某一历史非选择题分值为5分,那么这一历史试题考察的知识点为五个。
而且中考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排版,书写过乱也可能是中考考生丢分的原因。
三、选择题中考历史选择题考查的东西比较广,主要考查中考考生的知识结构、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考生在解决中考历史选择题时有非常多的技巧,如排除法。
所以中考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并且要根据在审题时得到的信息进行解答。
四、非选择题由于中考历史非选择题的类型不同,所需要的答题技巧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1、填空题:历史填空题相比较选择题而言是要简单的,虽然也是考察中考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因为答案时唯一的,只要中考考生基础知识过关,在答题时认真审题就可以回答出来。
2、材料解析:这一类型试题主要是为了考察各位中考考生解决问题与文字表达的能力,不论中考历史试卷中所给出的材料是教材里的还是其他的,但是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书中的知识。
所以在这类历史试题时只要认真审题就可以了。
3、图片类:这类中考历史试题主要是考察中考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历史试题的答题技巧就是:先观察、在分析。
然后答题。
中考考生在回答中考历史试题时一定要消除自己的急躁心情,而且如果在答完题还有剩余时间一定要进行检查,在做题时应该先易后难,以免使中考考生丢失一些该得的分数。
中考历史的答题技巧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
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
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两份试卷。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c9bb4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b.png)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一、时间的分配因为现在中考是政史合卷,所以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拿到试卷先将题目迅速看一遍,知道哪些是难题、易题,容易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可以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选择题控制在10分钟内,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二、历史解题方法(一)单项选择题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也是检查的重点。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区域地点、关键字、事件和事件的固定搭配组合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支的关系,有的题支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出格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考试题目跟你以前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可能会不同,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
5、选择题做完以后,先快速检查一遍,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先不要修改。
6、答题卡填涂一定要填满涂深。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办法1、带着问题读材料2、正视材料出处3、读懂材料,发掘引申寄义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关键字、句)5、规范做答如何分析材料?大致有三种类型:文字型材料题、图文结合型材料题、表格型材料题。
(1)文字型:找层次性的标点符号,如句号或者分号,一个材料分红若干句话,总结出每句话的意义,然后找出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或联系,最后总结每个材料的中央意义。
(2)图片型:首先大家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应该想到跟图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相关的内容。
不能只看图片的本身,要看到跟图片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规范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caac5250912a216147929ec.png)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规范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宗彬中考在即,为帮助广大考生在考试中提高做题效率和正确率,发挥应有水平,赢得高分,我们总结了考场答题技巧与规范,希望对考生提高历史中考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祝大家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答题技巧(十条)1.用好开考前5分钟。
试卷发下来后,先不要动笔答题(监考老师也不会允许答题),注意检查是否缺页、是否破损、是否印刷不清等现象,无误后,可以先看选择题,开启“答题模式”,原则上不要看材料题,以免因为试题过难而影响自己答题的心情。
2.做选择题时,最常用的是直选法,如果不能直接选出答案,可以用“对比+推理”逐一排除,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或者说从“正确答案中选出最正确的”。
3.明确“问的是什么”。
特别是在做材料题时,可以先看问号,知道命题者问的是什么,然后再读材料,按图索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不要照抄材料,要提炼、综合、概括。
4.注意材料的出处(包括时间、国别、作者等),它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材料;注意材料题的题干表述,它往往有开宗明义的作用,告诉我们考查的主题是什么,我们答题时要在这个主题范围内组织答案。
5.注意把“喻义”还原为“本义”。
有时在选择题的题干中,材料题的问号中,会出现一些“喻义”,如“钢铁长城”“界碑”等,要根据材料,弄清楚其“本义”,还原成具体的历史内容,然后再作答。
6.做题时,注意找出关键词,它是得分的关键。
有时关键词本身就是得分点,有时要把关键词联成一句话,有时要在关键词前加上必要的动词。
做题时,注意运用语文、思想品德等相邻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如语文学科的阅读分析方法等。
7.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跟课本知识“手拉手”,把材料中的信息、课本所学的相关内容互相印证,按要求转化成问题的答案。
答案要全面,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可以“多多益善”。
不要轻易划掉已写好的答案。
8.答案要点化,关键要点优先写,先重要,后次要。
9.揣摩赋分的含义。
一般来说,2分一个要点,但个别时候会有两个要点。
中考历史答题规范和技巧(完整版)
![中考历史答题规范和技巧(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86a92ead51f01dc381f1dd.png)
中考历史答题规范和技巧(完整版)
历史答题规范和技巧
(一)学生在答卷中要规范化
1、字体工整、规范、美观,*好是书法字体,印象分每科增加两分,就是12分。
2、答案要点化:有层次、有条理、有序号。
3、按指定位置答题,不能出框(高考网上阅卷)
4、字体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划。
先思考,心中有谱,理清思路再答题。
(二)答题的步骤与技巧
1、选择题注意:
一、正选找正确的,要求:非常有把握是正确的。
二、正选不能确定时,采取排除法,选*符合题意的选项。
三、答题卡一定不要涂错位。
2、非选择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答题中学会“抄”的技巧。
除非题中注明不得摘抄原句,一般情况下,凡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即可从材料中摘抄有效信息(意思不变,用词稍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就是要求从课本中迁移知识。
另外: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答案内容上“面全”、“点齐”、“话简”。
3、按分值多少,确定要点多少。
4、解决未知问题,注意同类知识迁移,空下不答是愚蠢的。
5、全卷答完,注意对选择题进行复核,也许会有新的灵感,但要珍惜第一印象;最后检查以下会不会因为紧张而看错题。
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掉的题目。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有哪些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f7f385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e.png)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有哪些1、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放到当时的大背景来分析,不能主观认为。
2、善于利用材料。
今年广西中历史材料题其实只要把那段很长的材料分点概括出来就可以拿到满分了。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提高选择题准确性的有效途径1.反复读熟教材,落实教材。
很多同学做完题后大发感慨,历史花时间很多,也不少书,但就是做不出题目,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书不等于熟悉了教材,就像我们只吃了一碗饭一样,我吃了饭为什么还肚子饿呢?因为你只吃了一碗饭,你还没吃饱啊。
所以千万不要有书就会做好,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落实教材。
2.注意平时做题后的反思、总结。
我们做题经常做完就渴望对答案,对完答案就没事了。
其实我们应该去思考和总结,错误的问题,我们应该去反思错的原因,是思维、还是心态、还是基本的知识不到位。
对于做对了的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好的习题,因为我们知道知识的考察点一般是不变,变的是考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及套路共有四种技巧,分别为:学会划分、学会转换、学会识别、注意答题角度、高度。
1、学会划分要注意:有些题目表述较繁,必须抓住关键词,切中要害,在审题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历史问题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答题词,即让我们回答什么,是表现、原因、影响、还是事件名称等、另一方面是限制词,分析清楚这个问题要求有什么时间限制、地域限制、内容限制等。
2、学会转换需注意:现在历史中考,有情境题,而这类题设问新颖,灵活,审题时要认真理解情境试题的问题,然后把情境试题的新颖性问语转换常见的、普通的问语,另外就是普通试题,试题的问法自己感觉不明确时,可以进行句式转换,即把历史问题转换成为一个陈述句,再去理解作答。
中考历史答题万能公式
![中考历史答题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9a50c2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8.png)
中考历史答题万能公式公式1: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原因:(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公式2: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中考历史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技巧及例题解析.doc
![中考历史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技巧及例题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58edd52426fff705cd170ac1.png)
中考历史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技巧及例题解析分析说明题型是传统的大型主观性试题。
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能力的发挥。
所以分析说明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
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 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分析说明题的解答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题。
在审题中要注意时空范围、关键词、要求等,还要审每小问后面的分数,比如是3分,如考生已知道了二点,那么很可能还有第三点。
其次,根据审题的结果,也就是题目的要求,从头脑中,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
第三步是打草稿,打草稿并不是要求写出答案的全部,只要求写出几点,每点用几个字概述, 点明即可。
第四步是正式答卷。
第五步是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审题是否正确?(即答案是否合题意)有无错漏之处?有无错别字等。
【例题】材料一:唐太宗日:“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1)结合所学知识同答:唐太宗时期的哪两条措施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2分)(2)请描述“贞观之治”的景象。
(1分)(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哪几项重大决策?(3分)⑷试从“衣、食、住、行、用”中选择两个方面,比较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4分)⑸从“贞观之治”和“改革开放”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1)①轻摇薄赋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2分(2)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1分(3)①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溅射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或重视科技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863”计划;加大教育投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加快国有企业改革⑥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3分(4)改革开株前改革开的后衣衣服少、样式旧、色彩单一衣物丰富、款式新颖、色彩多样食失误匮乏、营养不良食品丰富'讲究营养搭甑住住房简陋、面租狭小宽敞舒适、结构合理行出行服难、工具以自行车为主交通发达、汽车进入家庭用电器很少、手表、收音机为高档消斐品电器广泛、更新频繁(5)执政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实行惠民政策,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使生产发展、社会进步。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aa7010c964bcf84b9d57bfa.png)
2、否定型选择题
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3 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 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从题干结构上 看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不 是”“不包括”“没有”“不正确”“错误的”“无 关”“不符合”“不属于”“表述错误的”等。 【例】(2010年南宁)1949年的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
表格、数轴类
下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题技巧: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在题干和表格中找到关键词“所有制”、“公 D.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私经济成分”,确定本题考查对象
•发现表格中相关数字的变化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考前准备: (1)按要求把所有知识点在考前看一遍 (2)看以前做错的题,确保会的不失分 (3)必带书籍:考场用书(《新奇典》)、八
上、八下、九上、九下
“四冷”:遇到难题时,要冷静。 一定要稳定住情绪,切勿庸人自扰,抱定 “我难别人也难”的思想,如果真的一时答 不上来,可先做别的题, “五冷”:检查时要冷静。 做完题后,要冷静一、二分钟,让思维尽 量发散开,同时,冷静地想想自己平时考试 易出错的地方,做到“ 有的放矢 ” 地检查。 而且,检查时要做到全面检查,冷静、细心、 迅速。 “六冷”:修改时,要冷静。
总统的人。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①起草《独立宣言》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参加雅尔塔会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② ④
【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时可以用排除法, ①属于华盛顿,②属于林肯。所以选C 【方法小结】解答组合型选择题最有效的是选基法+排 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 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 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 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 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中考历史——题型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题型的分类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95984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a.png)
中考历史——题型的分类及答题技巧一、时间的分配中考历史时间是56分钟(约60分钟),因为中考是政史合卷,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
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一)如何解答单项选择题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
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一读:解题的基础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
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规律汇总
![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规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e74a80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d.png)
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规律汇总审题方法一审l 明确选择范围——审时、空、角度等限制条件二审l 明确中心内容及其内涵和外延——审关键词三审l 明确考察意图——审整体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辨:是否符合题干主体内容三辨: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1选择题分类【命题特点】史料主旨类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的考题,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
【解题方法】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
“读”就是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找”是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联”是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析”是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注意: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试手环节】“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
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A.整顿吏治 B.禁止吸食C.严惩贩卖 D.断绝外贸【解析】“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说明林则徐认为鸦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吏治腐败,官员纵容鸦片走私,因此选A。
(吏治: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答案】A【命题特点】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教材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具有情境新、结论新的特点。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f604e2976eeaeaad0f33092.png)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较广。
近几年来有命题者把“识图”、“材料”等题引入选择题,命题方式采取了“一拖N”试题,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延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2005年历史中考中这类情况的出现要引起大家注意。
选择题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选择题的解法最主要的有立定法、排除法等方法。
(1)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一般采用推理解答,排除不正确选项,找出正确选项,即为答案。
(2)排序型选择题。
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其次还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3)比较型选择题。
注意寻找比较点,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确定答案。
对事件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都可进行比较。
(4)因果型选择题。
它首先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即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考查原因时,常见的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外因等。
其次是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即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答一般要靠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来定。
所以注重平时掌握好历史史实,把握历史主体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和认识,就很容易解答了。
(5)时空型选择题。
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
一般注重平时熟练掌握,对重要历史年代、历史地图等时空概念的记忆,加强强化训练。
中考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7937f2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d.png)
中考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
1. 一定要认真读题啊!就像找宝藏一样,得把题目里的关键信息都挖出来。
比如一道题问“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那你就得紧紧抓住“工业革命”和“影响”这两个要点,别跑题啦!
2. 整理好思路再动笔!别像没头苍蝇似的乱撞。
比如说,题目让你分析某个历史事件,你可以像给它做个小传记一样,从起因、经过、结果来有条理地作答呀!
3. 论据要充分呀,可不能空口白话!就像打仗得有充足的弹药一样,每个观点都得有足够的史实来支撑。
比如你说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那就得举出几个著名的文艺复兴人物和他们的作品!
4. 别光说大道理,得有细节啊!这就好比做菜,调料放得恰到好处才好吃。
例如说二战,你不能光说战争很惨烈,还得说说具体的战役、伤亡数字啥的。
5. 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别啰嗦!千万别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
比如表达一个观点,简单直接点,别绕弯子!
6. 多角度思考问题呀,别一条道走到黑!就像走路,多几条路选选不是更好嘛。
比如分析一个历史人物,要看到他的优点和缺点两方面。
7. 检查检查再检查,可别犯低级错误!这相当于给你的答案化个精致的妆。
看看有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不,千万别留下遗憾呐!
8. 平时多积累知识,肚子里没货可不行!这就跟存钱一样,平时多存点,用时不发愁。
多看看历史书、纪录片,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呀!
我觉得啊,掌握了这些中考历史观点题答题技巧,就像是有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能让你在考场上更加游刃有余!。
初中历史考试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考试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f3a55b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6.png)
历史考试答题技巧,创造佳绩
初中历史考试答题技巧如下:
1.时间的分配:中考历史时间是56分钟(约60分钟),时间分配要合理。
利用好有限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2.单项选择题: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提高选择题
的正确率,需要抓住重点。
3.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是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是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是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4.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
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5.文字表达:文字表达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文句通顺、平实、
语言准确;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以上是初中历史考试的一些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考试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考试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04733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4.png)
中考历史考试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考试答题技巧如下:
1. 合理利用答题时间,把握好答题的节奏,避免因时间分配不当而影响答题质量。
2. 先易后难,先做自己有把握的题目,确保不漏题,待完成所有题目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先前不确定的题目。
3. 答题规范,尽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
一个问题的答案结束后需要另起一行,标明问题的顺序,并按照试题的先后顺序进行答题。
4. 对于选择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历史事件,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如“标志”、“性质”、“作用”、“背景”等。
如果是因果型选择题,要明确前因后果,注意题目中的定语,如“根本原因”、“导火线”、“直接原因”等。
如果是比较型选择题,要明确对比的史实,通过排除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果是排序型选择题,要根据考察的主题,标记已知事件的时间,再根据事件内在联系进行排序。
如果是材料型选择题,要耐心阅读材料,找出与材料相关内容,排除与材料表述无关的选项。
5. 对于主观题,要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
注意答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有逻辑、语言简练。
6. 对于开放性试题,要结合史实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注意答案要有论点、有论据、有分析。
7.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历史知识,加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注意练习各种题型,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以上是中考历史考试答题技巧供您参考。
河南省中考历史第21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对策
![河南省中考历史第21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982fb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9.png)
河南省中考历史第21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对策
命题规律:
1.出题范围广泛:涉及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多方面内容。
2.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3.注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
4.重视历史地理知识,如古代丝绸之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等。
解题对策:
1.学好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和重要事件。
2.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理清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
3.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掌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关联。
4.加强对历史地理的了解,了解地理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5.多做历史真题,通过模拟考试来提高解题能力。
6.多阅读历史相关书籍,增加历史知识储备,培养历史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历史答题规律
2017中考历史答题规律:世界古代部分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从政治机构的设置来看,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体现了人民主权这一特征。
(2)从运作方式来看,通过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公民都有执掌最高权力的机会,即轮番而治。
23、罗马法的演变及影响
(1)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体系最终完成。
(3)三大核心:维护奴隶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4)四大影响:
①稳定了罗马的统治;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现代许多国家法律制度和原则的源头;
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2017中考历史答题规律:现代世界部分
1、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
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2)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2、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
(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
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
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
3、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认识
(1)三个原因:
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
主要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根本原因国家利益的争夺。
(2)三个对峙: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
军事上,北约与华约。
(3)四个过程:
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
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
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
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①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出现分化,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
②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3)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苏争霸激烈。
(4)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2017中考历史答题规律:近代西方部分
1、资产阶级代议制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4)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2、19世纪至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
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②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3)第三次飞跃是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
(4)第四次飞跃是由传统模式改革即苏联、东欧改革到现代模式改革即中国改革的转变。
3、近代不同历史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
(1)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积累资本。
手段具体包括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手段主要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各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资本输出的场所,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4、用一、二、三、四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两重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3)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4)四个阶段:
①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阶段;
②以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拓展阶段;
③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
④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