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基因自由组合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及其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
o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o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结果。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过程。
o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o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结果,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数学解释。
三、教学准备•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资料。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动画或图示。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讲述孟德尔的故事和他对遗传学的贡献,引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
o提问学生:什么是基因的自由组合?为什么基因会自由组合?2.新课讲解o介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过程。
o讲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o通过动画或图示展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和规律。
3.活动与探究o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并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o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正确性。
4.巩固与提高o通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o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交流和讨论。
5.总结与反思o总结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和意义,强调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o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o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概念与实质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2. 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二、孟德尔遗传实验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 实验结果: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三、基因自由组合过程1.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分离2. 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四、应用与意义1. 预测遗传现象2. 遗传学研究和应用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高中生物_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理解基本概念,能够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2)以假说-演绎法为线索,分析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3)学会绘制遗传图解(4)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掌握相关计算2. 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遗传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让学生树立敢于质疑、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1.以假说-演绎法为线索,分析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2.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三、难点: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相关计算四、教法方法1. 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模型构建以及驱动性的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2. 直观性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以及物理模型的构建,化抽象为形象。
五、学法指导1. 根据学情,通过环环相扣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步理解知识的内在规律。
2. 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利用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事迹导入。
过渡:那我们今天就来重温他的重大发现。
首先了解基本概念,为了更好的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采用构建模型的方法。
考点1 基本概念构建模型一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将遗传学相关概念填入对应的方框(多媒体呈现)讲述:强调核心概念(等位基因和相对性状),因果关系的两个概念(等位基因分离导致性状分离)过渡: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我们可以复习遗传规律发现的过程了考点2 遗传规律发现的过程提示要点:问题1. 阅读课本11页,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 阅读课本2页,总结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问题3. 阅读课本图1-2,请回答:人工杂交的步骤?过渡:那么,孟德尔选对了实验材料,又采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呢?构建模型二假说—演绎法与豌豆杂交实验课件呈现:假说—演绎法的四个步骤提问:利用提问的形式重现经典实验问题1. 阅读课本5页,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内容是什么?问题2. 阅读课本第10页,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内容是什么?问题3. 阅读第7页和11页,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过渡:此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哪一时期?构建模型三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讲述:请同学们利用现有的材料动手模拟:同源染色体如何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呈现形式:小组讨论,挑选两组展示成果。
自由组合定律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自由组合定律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本节内容是高中阶段的重难点知识,它是学生在学了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升华,同时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做铺垫。
所以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F2的分离比例。
(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能画出其遗传图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孟德尔遗传试验的过程,强调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现象——假说(解释)——试验验证——理论,训练学生逻辑分析、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现象解遗传题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说学生高一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习,对核酸、减数分裂和基因法律定律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的数学概率知识相对较差。
所以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学生实际,尽量用学生能理解的事例。
三、说教法由于高一学生的知识面不广,但是他们有很大的好奇心,所以教学过程充分调到学生积极性。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授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导入:用笑话(见PPT)进行导入,目的让学生思想进入课堂。
新课讲解:展示课标,介绍孟得尔的如何进行的实验引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同时展示学生讨论的一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PPT讲解,归纳两对性状的实验,同时强调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对孟德尔的假说,进行推到,并组织学生回答9331的相关问题(见PPT)。
教学中注意对棋盘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的强调。
最后结课,要求学生会推导9331及相关基因型。
五、说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解释,同时,要求学生识记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一、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遗传再生产的基本规律。
•了解基因自由组合的现象及定律。
•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种群基因组的影响。
•能够应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掌握基因自由组合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
•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掌握基因型的离散度计算公式和基因型离散度的意义。
3、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4.1、遗传再生产的基本规律•遗传再生产的定义及特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比较。
4.2、基因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现象•基因自由组合的定义;•水稻米色性的研究;•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产生及解释。
4.3、基因自由组合的定律和计算公式•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及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意义;•基因型离散度的计算公式及意义。
4.4、影响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因素•交配比例的影响;•基因座位点的分布。
5、教学过程设计:5.1、引入环节:通过展示水稻米色性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兴趣。
5.2、核心环节:通过PPT讲授,辅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授课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5.3、巩固与拓展环节:完成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引发学生思考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于物种多样性的意义,进一步拓展学生遗传学的思考视野。
二、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过程整体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了良好的理解。
其中,引入环节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燃起了他们对遗传学的好奇心。
在核心环节中,通过PPT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授课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概念和要点。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中,学生完成了练习题,并展开了针对性的讨论,进一步拓展了对遗传学知识的维度和深度。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我认为可以在引入环节中继续精简表述,以便更加准确地传达本课的核心内容,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程的重点。
高中生物_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复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内容、分离定律以及孟德尔豌豆实验的探究思路:假说—演绎法。
接着提出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从而引入新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节知识基础上的深入,复习前面的知识要点,降低了这节课的知识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再次学习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新课展开(1)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3-10和“积极思维——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尝试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在阅读和观看的同时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提出问题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我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①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黄色和圆粒这两个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②在上述遗传分析图解中,写出F2中各种类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F1自交,为什么F2会出现9:3:3:1的性状比例比?若单独考虑每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那么,在F2中性状分离比是多少?每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也遵循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黄色圆粒性状,子二代却增加了不同于亲本的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新性状?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将两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每一性状的分离结果。
使学生在性状水平上认识到自由组合现象。
同时训练学生处理、运用数据信息的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的解释和验证鼓励学生根据已知的性状分离的原因,猜测并得出自由组合现象原因的假设“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
接着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39页“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边阅读边思考以下问题:①孟德尔是怎样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②雌雄配子的类型有哪些,数量有什么特点?③配子的组合形式有哪些,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有多少,数量上有什么特点?阅读思考完成后,我在多媒体上展示结果并讲解。
高中生物_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知识回顾:(课前完成)1、基因的定义:指具有DNA片段。
基因位于上。
2、遗传信息:指DNA上的排列顺序。
3、DNA上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子代DNA分子的?4、DNA主要分布在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5、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特有的碱基。
6、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这种大分子物质表现出来的。
⏹新课导入:通过转基因生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温故知新:通过回顾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引出基因表达的概念。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细胞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DNA如何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呢?引出基因表达的第一阶段转录。
⏹学习过程:一、转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1页,第二、三段,结合图3-2-7,与下发的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3分钟)1、转录的概念?2、基因转录的场所,模板、酶、原料分别是什么?3、基因转录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什?4、转录的产物是什么?5、RNA是单链还是双链?RNA含有几种碱基?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6、在转录过程中碱基存在几种配对方式?通过阅读课本,与下发的资料,对教材进行整合,(人教版的转录过程,)可以更清晰明确转录过程中用到的酶原料,及碱基之间配对的方式,找出对应的答案,使学生对转录有个大体的了解。
教师通过引导与讲解理解转录的实质。
通过转录生成的RNA在细胞质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呢?引出要学习的第二部分内容翻译。
二、翻译自主学习:(3分钟)阅读课本72页的文字,结合73页的图3-2-2密码子表,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场所?模板?运输工具?原料?产物?2、什么是密码子?密码子的位置?密码子的作用?3、密码子表中共多少种密码子?起始密码子几种?终止密码子几种?所有密码子都对应氨基酸吗?对应氨基酸的密码子几种?自然界的氨基酸几种?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完成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对翻译的基本内容有个大体的认识,明确密码子的概念,观察密码子表,对密码子有个大体的认识。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性状的改变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和环境有关。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实质,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效果分析根据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及教学重难点,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以下分析:一、“教”的效果分析1、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使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突变的概念;从具体事例引入,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
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的能力。
2、通过小组互动、总结、交流,共同探讨基因突变形成的原因。
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分析。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的效果分析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了解变异,认识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原因、特点和意义。
认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进化的促进作用。
2、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路还有欠缺,需要教师点拨以后才能领悟,回答问题时对语言的组织还需要提高。
3、学生表现积极,对于教师的提问都能积极思考并积极发言。
高中生物_基因的定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基于思维导图的“基因的定位”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基因的定位”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第3章第1节、第2节的内容,其中涉及分离定律好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理清基因的位置是解答高考生物试题中遗传学的一把钥匙,定位清晰,方向才能明确,才能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本节课运用思维导图,借助层层递进的问题串,突破学生的困难点,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绘制完整的思维导图,提炼微专题,有效建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方法,领悟科学思想,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2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对基因进行分类,明确基因的位置及对应的遗传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选择正确的杂交方法对基因的定位进行分析,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思维。
(3)通过运用基因定位分析解决遗传学问题,理解遗传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教学过程3.1聚焦科学前沿,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新闻展示基因检测的新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检测的依据,引导学生关注基因的功能、基因的定位。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科学发展。
3.2构建模型设计课堂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分类进行定位分析。
以经典遗传学材料果蝇细胞中基因分布为例整体呈现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图,构建真核细胞中基因定位的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在清晰的知识网络中提问思考:不同位置的基因在传递过程中会表现哪些特殊的遗传规律?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模板和问题引导学生归纳、理解知识。
3.3以图为辅,重点剖析图片展示典型杂交实验图解,教师提问:1.细胞质遗传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2.伴性遗传的的特点是什么?3.一定会出现性状和性别关联的现象吗?4.在X染色体上XY同源区段的基因,性别与性状关联的杂交实验有哪些?5.相比伴X遗传XY同源区段的遗传特有的杂交组合有哪些?一般选哪个杂交组合对二者区分。
高中生物_自由组合规律试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课标分析本节内容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应的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中“遗传的基本规律”这一主题下的“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课标用的是一个知识性目标动词“阐明”,属于理解水平。
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基因间自由组合的信息,与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等知识建立联系,解释自由组合现象,推断自由组合的结果;区分自由组合规律与分离规律的异同点,把握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
在考试说明中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知识水平要求均为II级。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
并且,前面刚刚学习了基因分离规律,了解并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分析。
再有,学生学习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有关二项式幂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必不可少的基础。
其次,学生在学习了《分离规律的实验》的基础上,已经初步了解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过程、现象以及对这个实验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方法,对遗传因子及假说-演绎法都有了初步接触,而且也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有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最后,高中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也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严密,对科学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还需老师的进一步引导。
《自由组合规律》【评测练习】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表现型共有 (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教学小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本节作为第5章第一节课的复习课,对前四章的内容是一个提升和应用,又是学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基础。
在本节中,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获得知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展示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基本建立;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之前学习的蛋白质的合成,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等内容,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首先,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而且与环境有关。
其次,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遗传信息、性状表现等一些基本概念;有关变异等知识已学习过,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内容比较抽象,在呈现方式上与原有知识认知上略有变化。
效果分析引入新课,出示目标。
然后以问题讨论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获取新知识;通过生生交流、合作学习初步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原因及相关问题,然后师生互动,教师运用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基因突变与性状变化关系,进行点拨释疑,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蛋白质合成过程,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转录翻译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探讨基因与性状,并体会变异的根本来源,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
利用典型的习题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并投影出整节课的知识要点体系,以便帮助形成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重视“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了生物学现象和规律,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基因重组的类型,给学生更加清晰的知识框架。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定位: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部分内容与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本章后面内容的学习。
高中生物_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充分体现的新课改理念1、注重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节课设计的任务情景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整合了数学,统计学,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
2、巧妙的情景设计,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好的理解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利利软件教程,导学案资源等,小组协作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操作4、小组互助体现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作业提交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5、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结合。
实与其它学科相比,生物课程更应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营造适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生活中学习,又将所学应用到生活。
本节课正是利用一个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回顾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这节课,收获颇多,有很多成功的地方,和可以总结的经验,也一些不足之处。
收获:通过此次上课,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课标要求,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根据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方法。
在准备的过程中逐步的提高了对新教材本质的把握,用新的教学理念来组织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首先,这是高中阶段最难的一个地方,知识抽象,难以理解,为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将每一个难点都拆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逐步的来理解这个知识。
也增加的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我将一些比较耗时的实验放在课前自习时间完成,以录像的形式展现,既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又节约了时间。
第三,我从生活入手,再次回到生活,激发了学生了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美。
不足:下面说说本节课上存在的不满意的地方。
1、部分环节过度不够流畅,2、语言不够简练,有些地方在重复。
还有本节课的课程安排有些紧张,给人一种时间短,知识范围过大的感觉,有些地方用时过多,可以更加紧凑,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重点更加突出。
高中生物_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规律(学案)[考纲要求]1.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5年9考)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5年3考)[学习目标]1.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的解题规律。
3. 能运用解题规律解决遗传问题。
4. 积极发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学习重点]1. 自交及自由交配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2.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3. 分解组合相乘法4. 探究非等位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源染色体上的实验方法。
[学习难点]1.自交及自由交配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2.探究非等位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源染色体上的实验方法。
[课前准备]1. 熟读课本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2.完成学案上的内容[学习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规律一、判断显、隐性1.相同表现型杂交:2 .不同表现型杂交:3.遗传系谱图中的显隐性判断:[巩固练习1]在不知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根据下列哪项可判断显性或隐性性状()A.黑色×黑色→全是黑色B.黑色×白色→100黑色︰110白色C.白色×白色→全是白色D.黑色×黑色→3黑︰4白二、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的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2)dd × dd dd 全隐(3)DD × dd Dd 全显(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三、判断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1自交法:2测交法:[巩固练习2]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佳办法是()A.让它与另一纯种高茎豌豆杂交B.让它与另一杂种豌豆杂交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四、(Aa)连续自交n代杂合子个体数所占比值=纯合子个体数所占比值=显性纯合体所占比例=隐性纯合体所占比例=纯合子比例越来越,杂合子越来越五、自交及自交淘汰隐性个体,自由交配及自由交配淘汰隐性个体[合作探究一]已知某种群中AA、Aa、aa三种基因型个体各占1/3,求该种群个体自交、自交每代淘汰隐性个体、自由交配、自由交配每代淘汰隐性个体四种情况下F2中AA、Aa、aa所占比例?并总结方法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教学案授课人:考情导向: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2016·卷乙T1,2014·卷ⅡT5,2013·卷ⅡT1,2012·大纲卷T25年6考1.过程2.归纳(1)F1全为____。
(2)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________。
(3)F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________。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彼此分离,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产生雌雄配子各有____种类型,且数目相等。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共____种,F2中共有基因型____种,表现型____种,数量比为________。
2.图解想一想现用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可能出现哪些比例?3.验证——测交实验(1)过程及结果(2)结论:测交结果与预期相符,证实了F1产生了4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1.实质: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彼此分离,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
(如图)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范围:________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________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实验方法启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________对到________对;③对实验结果进行________的分析;④运用________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
2.遗传规律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________把“遗传因子”叫做________。
(2)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示例1(2010·北京理综,4)决定小鼠毛色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 B.3/16 C.7/16 D.9/16变式训练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若F2中种子为560粒。
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和个体数相符的是(A B C D基因型YYRR yyrr YyRr YyRR个体数315粒70粒140粒35粒探究点二1.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条件(1)________生物的性状遗传。
________生物和____________的生物(如病毒)没有________,不进行________分裂。
(2)________生殖过程中的性状遗传。
只有在________生殖过程中才发生________的分离以及_______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________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的________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规律性传递。
(4)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________相对性状的遗传,只涉________等位基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______或________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________或________的等位基因且它们分别位于________或________的同源染色体上。
2.比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与分离定律,完成下表填空:定律项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性状一对______________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____________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减Ⅰ后期______________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实质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__________之间的自由组合F1基因对数12或n配子类型及其比例21∶122或2n(1∶1)2或(1∶1)n F2配子组合数442或4n基因型种类332或3n表现型种类222或2n表现型比3∶1________________ F1测交子代基因型种类222或2n表现型种类222或2n表现型比1∶1(1∶1)n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一对相对性状(由R、r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
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丁的基因型是()A.Pprr B.PPRr C.PpRR D.ppRr规律方法变式训练2红花窄叶的牵牛花植株(Aabb)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红阔∶3红窄∶1白阔∶1白窄,则“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A.aaBB(白花阔叶) B.AaBb(红花阔叶) C.aabb(白花窄叶) D.Aabb(红花窄叶)题组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及应用1.孟德尔将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并将F1黄色圆粒自交得到F2。
为了查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他将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F2的黄色圆粒的比例为()A .1/9B .1/16C .4/16D .9/162.(2011·潍坊质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aBb ――→①1AB ∶1Ab ∶1aB ∶1ab ――→②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子代9种基因型――→④4种表现型A .①B .②C .③D .④3.(2010·宿迁质检)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多选)( )A .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 .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C .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D .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4.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B .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C .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 .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 与a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5.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 的个体与“个体X ”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其比例为3∶3∶1∶1,“个体X ”的基因型为( )A .BbCcB .BbccC .bbCcD .bbcc6.(2011·哈尔滨四中期中)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 和AAbb 两种类型的个体,Aabb ∶AAbb =1∶1,且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
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A .1/2B .5/8C .1/4D .3/47.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 1为蓝色,F 1自交,F 2为9蓝∶6紫∶1鲜红。
若将F 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的花粉受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A .2鲜红∶1蓝B .2紫∶1鲜红C .1鲜红∶1紫D .3紫∶1蓝8.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 2理论上为(多选)( )A .12种表现型B .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15∶1C .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9∶3∶3∶1D .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27∶1题组二 孟德尔的成功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9.(2011·无锡质检)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下面各项中,哪项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多项)(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 .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题组三 应用提升10.(2010·重庆卷,30)请回答有关绵羊遗传与发育的问题:(1)假设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①在两组杂交试验中,Ⅰ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3∶1;Ⅱ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1∶1。
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Ⅰ组______________,Ⅱ组________________。
②纯种与非纯种的黑面长角羊杂交,若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绵羊的面色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则不同面色的羊杂交,其后代面色性状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一定分离比。
(3)克隆羊多利是将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苏格兰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此融合卵细胞培养后植入母羊体内发育而成。
①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多塞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__________多利羊的体细胞__________苏格兰羊的次级卵细胞(填“>”、“≥”、“<”、“≤”、或“=”)。
②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DNA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
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__________。
[学情分析]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遗传规律的一般印象,知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本节重点强调高考的考向,学生平时不注意的知识点,本课关键是使其规律化、系统化。
效果分析1、本课的教学因为采用了教学案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准备,学生课上反映比较积极主动,学生的思维能较好地与老师的教学同步。
大部分同学较好地理解了关于自由组合规律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