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879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8.png)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共三篇文章:《沁园春•长沙》、《登高》和《再别康桥》。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如何读懂诗歌,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形式,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和阅读技巧。
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学生熟知的诗歌《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懂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基本概念:介绍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3. 诗歌形式:讲解诗歌的格律、韵律、节奏等外在形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外在特征。
4.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内在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 诗歌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抓住诗歌的关键句子、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等阅读技巧。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阅读教材中的三首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分析讨论。
8.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诗歌基本概念2. 诗歌形式3. 诗歌内容4. 诗歌阅读技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沁园春•长沙》赏析答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创作的这首诗。
诗歌通过对长沙秋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象征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百舸争流,急湍甚箭”象征人民的斗志昂扬。
整首诗歌情感激昂,格调高亢,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信念。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40cf8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4.png)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最终定稿]第一篇: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如何读懂诗歌?(教案)针对问题:诗歌鉴赏是高考永不缺席的题型,如何鉴赏诗歌是语文教师及学生们常下功夫却收效不大的重大疑难工程。
鉴于基础、方法等原因,对于普通班同学而言,诗歌鉴赏存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去鉴赏,而是如何去读懂诗,故而欲解决鉴赏问题必先解决读懂问题。
因此本课旨在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提出一些较为直接、便捷的方法,以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较为硬性的近乎“暴力”的拆解、融合(当然,这会给诗歌的审美带来负面影响,容易破坏诗歌的美感),来达成先读懂诗的目的。
也就是说,只有读懂了诗才能去更好的鉴赏诗,最后才能迁移到、谈得上对诗歌的鉴赏。
最终,再结合一定的答题方法,以期彻底解决同学们怕诗歌题型、读不懂诗歌、不会赏鉴诗歌、不会回答诗歌相关考题的症结。
教学目标:1、结合已学诗歌(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等),回顾、重温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读懂诗歌“十二看”。
2、方法技巧的迁移使用,当堂拆解《蜀相》、读懂《蜀相》,以形成读懂诗歌的能力,并完成《蜀相》相关习题。
3、连通高考诗歌阅读鉴赏题型,达成鉴赏诗歌、优化答题思路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1、难点:分析关键词语(看语言:关键字分析,如动词、形象词、“诗眼”)及诗句的内涵,把握诗歌的内容(看意象:如何通过景语体会情思;看内容:如何“诗变文”)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经历(看作者、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看情思)。
2、重点:运用方法,读懂诗歌;达成诗歌鉴赏基础,结合答题技巧,规范回答各类题型。
课时:1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一是,每次月考成绩出来,关于诗歌鉴赏题型,大多同学得分很少丢分很多。
老师自己也在问是关于诗歌鉴赏,我们讲少了么?同学们说讲得不算少!可是为什么做不来题呢?叫些同学来问,原来是大多同学说不是鉴赏和答题的问题,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读不懂诗歌!不知诗歌讲的是什么意思,而至于答案也就无从说起,只能乱答一通了。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6665f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f.png)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例: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https://img.taocdn.com/s3/m/35a4fd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d.png)
06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
创作灵感来源与捕捉方法
灵感来源
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自然景象、 艺术作品等
捕捉方法
日记记录、瞬间感受、关键词联想、 意象描绘等
写作技巧指导:构思、立意、表达
构思
明确主题,选择合适的形 式和风格,进行整体布局
立意
挖掘深层含义,表达独特 见解,体现个性风格
表达
运用修辞手法,锤炼语言, 注重音韵和节奏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标准
作品展示
朗诵、演出、展览等多种形式
评价标准
内容深刻、构思新颖、语言优美、表达生动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展现了苏
轼的豁达和乐观。
现代经典诗歌选读
1 2 3
徐志摩《再别康桥》 以康桥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美好 时光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慨。
舒婷《致橡树》 通过对橡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 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女性诗人的细腻和坚 韧。
04
03
诗歌基本元素解读
意象、意境与象征手法
意象
诗歌中通过具体物象表现抽象情感或观念的艺 术手法。如“月亮”常代表思念,“柳”象征 离别。
意境
诗人通过意象创造出的整体艺术氛围,使读者 产生情感共鸣。如“枯藤老树昏鸦”营造出孤 寂、凄凉的意境。
象征手法
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寄托诗人深层的 情感或理念。如“梅花香自苦寒来”象征坚韧 不拔的品质。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eb8df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d.png)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的基本阅读技巧,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诗歌为例,主要包括鲁迅的《野草》中的《希望》和戴望舒的《雨巷》等。
学生需要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情感,解读其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现代诗歌的美。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运用诗歌阅读技巧,深入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次雨中的散步经历引入,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的基本阅读技巧,包括理解诗歌的意象、节奏和情感。
3. 实例分析:分析鲁迅的《希望》和戴望舒的《雨巷》,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学生练习:让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诗歌阅读技巧理解意象感受节奏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1. 阅读一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回答。
2. 写一首自己的诗歌,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来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鲁迅的《野草》中的《希望》和戴望舒的《雨巷》,而是涵盖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不同风格和主题。
选材上除了经典作品,还会包括一些较为先锋的诗歌,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同时,教学内容也会延伸至诗歌的创作技巧,如象征、隐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使学生不仅能够读懂诗歌,还能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细节补充在教学目标上,除了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阅读的基本技巧,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诗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58d5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b.png)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诗歌的诗句或者朗诵一些优秀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解。
(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节奏和韵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和意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导学生如何从这些方面去理解和鉴赏诗歌。
3. 分析。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去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4. 练习。
让学生阅读若干首诗歌,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诗句、音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2.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3. 诗歌朗诵。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诗歌教学的目标得到了达成。
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够高,课堂氛围有些冷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创设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诗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be7f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d.png)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诗歌欣赏”。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意象运用。
详细内容涉及现代诗和古诗的对比分析,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为例,深入解读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格式。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象的解读和运用。
重点:诗歌的基本知识、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到诗意,自然过渡到诗歌欣赏的学习。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对比分析现代诗和古诗的特点。
以《再别康桥》和《月夜忆舍弟》为例,详细解读诗歌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指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分享。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创作中的难点和技巧,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知识韵律节奏格式2. 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意象运用3. 诗歌的情感表达抒情手法情感传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仿写一首诗歌,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2. 答案:学生需自行分析,无固定答案。
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邀请诗人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过程。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表达能力。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https://img.taocdn.com/s3/m/9b90005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1.png)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精选》教材的第三章“情感与意象”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意象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人情感,理解诗歌内涵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的识别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意象,引发对诗歌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一首诗歌为例,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首未学过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4. 课堂讨论(15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特征节奏韵律意象2. 诗歌解读方法关注意象感受情感理解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展现春天的意象,抒发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提高了诗歌解读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现代诗歌作品,了解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课堂讨论4. 诗歌解读方法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1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e2b71a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c.png)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1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诗歌阅读与欣赏”,第一节《如何读懂诗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然后提问:“你们听到这首诗歌时,有什么感受?能描绘一下你们心中的画面吗?”2. 讲解诗歌阅读方法: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然后讲解如何通过分析这些方面来读懂诗歌。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静夜思》,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并解释这些元素在诗歌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主分析,讨论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5. 课堂互动: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何读懂诗歌:1. 分析意象2. 理解情感3. 把握节奏4. 感受韵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写出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2. 答案:(答案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异,只需体现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掌握了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9d358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3.png)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诗歌欣赏”,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诗歌的情感与意象、诗歌的解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
2. 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能够通过诗歌的意象与情感,领悟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定义与特点、韵律与节奏、情感与意象。
难点:如何运用解读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读懂诗歌。
2. 知识讲解:a. 介绍诗歌的定义与特点,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
b. 讲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c. 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情感,让学生学会从诗歌中领悟诗人的内心世界。
3. 方法指导:a. 教授解读诗歌的方法,如:关注、了解背景、品味词句、发挥想象等。
b. 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如何运用解读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4. 随堂练习: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读,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3. 诗歌的情感与意象4. 诗歌解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解读《静夜思》这首诗。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拓展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读,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解读诗歌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解读能力的培养。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209e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e.png)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诗歌美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推荐一些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2. 诗歌的构成要素3. 诗歌的语言特点4. 诗歌鉴赏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难点解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和鉴赏时面临挑战。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bdd5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e.png)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欣赏”,详细内容包括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结构与手法、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歌的结构与手法。
2.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情感,领略诗歌意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的理解,诗歌创作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基本知识的掌握,诗歌结构及情感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再别康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歌的结构与手法,解读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a.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b. 以一首诗为例,解析其结构,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手法。
c. 通过讨论和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与手法,体会情感与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a. 定义与特点b. 结构与手法2. 诗歌的情感与意境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写出其结构与手法,以及自己的感悟。
2. 答案:待学生完成后,进行批改和讲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现代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批改与讲评。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诗歌情感与意境理解: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讨论、对比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907e9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0.png)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导言: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读懂诗歌并理解其内涵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诗歌,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步骤和技巧,以读懂诗歌教案。
一、了解基本诗歌元素在读懂诗歌教案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诗歌元素,这对于理解和解读诗歌非常重要。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如韵律、格律、节奏和节拍等基本元素。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夸张和拟人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
二、分析诗歌语言和意象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词语和意象,并对其进行解读。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语言和意象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三、关注诗歌结构和形式诗歌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式,这也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该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和戏剧诗等,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诗歌的行、节和段等结构组成部分,并分析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探索诗歌背景和文化背景诗歌往往是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作品,因此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读懂诗歌教案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学会研究诗人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五、参加诗歌解读课程或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参加诗歌解读课程或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
在这些课程或活动中,学生可以与其他诗歌爱好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课程或活动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诗歌资源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诗歌。
六、多读多练最后,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教案,多读多练是不可或缺的。
学生应该多读不同类型的诗歌,并进行多次阅读和解读。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f80f7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c.png)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诗歌欣赏”,具体内容为《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诗的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涉及诗句的节奏、韵律、意象、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韵律、意象等,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诗句,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5分钟)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5分钟)3. 课堂讲解:a. 分析诗句的节奏、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b. 讲解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意义。
c. 逐句解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40分钟)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解题示范,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的方法。
(20分钟)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
(15分钟)(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知识:节奏、韵律、意象、修辞手法。
2.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诗句解读。
3. 例题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阐述其表达的意义。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2. 拓展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如何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6d158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d.png)
如何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诗歌欣赏”。
具体内容为唐诗《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深入学习。
通过分析这两首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等,使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解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深入解读诗歌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的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分析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诗歌解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登高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登高话题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诗人背景介绍(5分钟):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奠定基础。
3. 诗歌原文诵读(5分钟):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内容解析(10分钟):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详细解读诗歌的基本内容。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类似的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7.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情感表达,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原文。
2. 板书右侧:诗歌韵律、意象、情感表达的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将诗歌原文、韵律分析、意象解读、情感表达等内容整理成一篇完整的分析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可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8723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9.png)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翰的《凉州词》。
本节课将围绕这三首古诗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2. 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2. 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掌握欣赏古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3. 讲解诗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讲解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4.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文,教师进行指导;5. 练习与互动: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6. 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2. 请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3. 请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课做好准备;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王昌龄、王维、王翰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拓展知识面;3. 学生可以尝试阅读其他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翰的《凉州词》。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唐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9e976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b.png)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教材第五章“情感的抒发与意象的捕捉”。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掌握捕捉意象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分析具体诗歌案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运用捕捉意象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境美。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捕捉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表达,意象的捕捉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诗歌案例、录音机。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教师播放《再别康桥》朗诵,学生闭眼倾听,感受诗歌的美。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情感表达、意象捕捉的方法,分析具体诗歌案例。
过程细节:a. 教师讲解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b. 教师展示意象捕捉的方法,如观察、联想等。
c. 教师分析《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诗歌案例,分享自己的感受。
过程细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练习: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过程细节: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六、板书设计1. 如何读懂诗歌2. 内容:a. 诗歌情感表达:比喻、拟人等b. 意象捕捉方法:观察、联想等c. 诗歌节奏与韵律:朗读感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诗歌情感、意象等,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象的捕捉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表达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如何读懂诗歌学案
![如何读懂诗歌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0b50c74028915f804dc232.png)
古诗词鉴赏“如何读懂诗歌”学案一、读懂诗歌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三、对诗歌的“初步了解”分为三步:(一)、是关注诗歌的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能够给我们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揭示作品的线索。
1.题目揭示内容《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写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2.题目表露感情《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
“寻”与“不遇”,含蓄之极。
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
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怎样去关注、审视题目呢?1.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词语。
理解词语,包括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测词语后的深层含义。
比如陆游的《书愤》,意为“书写愤恨”。
刘禹锡的《石头城》,不是指用石头筑成的城,而特指南京城,六朝时的南京城。
对题目的字面意思有了清楚的了解,也就有助于我们准确地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而为鉴赏奠定基础。
2.揣测质疑,化抽象为具体。
即把抽象的题目演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生动的想象。
如陶潜的《归园田居》可以分为两个动作几个词语:归,园田,居(住)。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1bd538915f804d2b16c1ef.png)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尘末四斤如何读懂诗歌一、旧知识复习:1、从题目入手读懂诗;2、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3、看题目推测情感流向;4、从注释切入;5、从意象切入;6、从“情语”切入;7、从细节切入。
二、课堂练习:1、你能从下面的题目中推断出其主要表现手法吗?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于谦的《石灰吟》、杜甫的《孤雁》、王安石的《孤桐》2、赵师秀《约客》的哪句中能推测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从下面的题目中推测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李白《独坐敬亭山》(2)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4、从下面的注释中推测表达的思想感情。
(1)《过香积寺》末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2)2003年上海卷《赤壁》的杜庠,注释:“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与齐名,两人素有“”之称。
(2分)(2)这首绝句通篇写景,写景有什么手法?(3分)(3)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3分)6、阅读下面韩愈〈湘中〉诗,回答问题。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弦歌。
注释:贞元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为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作此诗。
《诗经·召南·采》写祭祀情况,蘋、藻(水草)都是祭物。
”“于以采藻”、“于以奠之”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
(1)填空。
“猿愁鱼踊水翻波”一句既写出了湘江景象,也渲染出了韩愈被贬后的心境,他到汨罗来欲借凭吊予以宣泄。
(3分)(2)从第三、四句看,韩愈的内心并未得到宣泄与慰藉。
请作简要赏析。
(5分)7、阅读下面司空曙《江村即事》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ebb5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1.png)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 要求 2)
5.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建议 3) 6.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 动,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语文课程评价要 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能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 能。(评价建议) 基于以上课标要求,本课要从怎样读懂诗歌、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及对传统文化理解,学 生学法,评价策略等方面设计课堂教学,进行语言建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的能 力,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 新命题形式下的古诗文阅读,对于考生而言,两极分化严重,可套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文 言基础好者,则难者亦易矣;文言基础差者,则易者亦难矣。这是因为,新命题形式下的古诗文 阅读,选择题占去了近一半分数。文言基础扎实的考生能轻而易举拿下;而对于文言基础差的考 生,则由于文意读不懂,再容易的题型也只能是“易者亦难矣”。所以,能决定古诗文得分多寡 的,不是巧法妙法,而是扎牢文言基础。“基础牢→文意懂→做题对”,这是学好古诗文的铁 律。 学习者分析 ①高三(1)班学生是高三年级学习能力相对强和基础扎实的学生。 ③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有一定的学习古诗词的经验,有一定的语文基础。 ④预计学生在个别词句的理解翻译、表现手法的积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习目标确定
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②经过老师的,点拨后同学们之
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 间互相讨论自己的答案。
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将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创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就是意
境。
出示几个诗句加以说明
抓典型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
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明确答案:这首词中有“兰”“蕙”“菊”三种意象,来自
于屈原的《离骚》。兰、蕙是香草,而菊在许多诗歌中就是
“高洁”的代名词,因此抓住了这些意象的特殊内涵,知道
6
它们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也就 能把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教师通过集体回答,评价同学们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李清照
对于意象意境的理解。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蕭萧雨。——晏殊
2.展示例题二、三通过例题总结归纳出通过意象分析作者情
感的两条思路:①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②通过抓意象的修饰
词,概括意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讲、看意象
授课班级:高三(1)班 阿右旗一中语文组 霍文军
6
科目:语文
班级:高三(1)班 教师:霍文军 日期:2020 年 11 月 5 日 课时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总 1 课时)
课题
如何读懂诗歌(第 5 课)——通过意象分析诗歌的情感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环节一:课堂导入——问题、情境导入。(2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Nhomakorabea教师引导学生有关读懂诗歌的已学知识(通过看题目、 学生通过回顾知识,可以集体回
看作者、看注释、看题材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也可以独立回答。达成度
如何读懂诗歌
100%
第一讲 看标题 第二讲 看作者 第三讲 看注释 第四讲
看题材 第五讲 看意象 第六讲 明典故 第七讲 抓诗眼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所谓的读懂,其实就是读懂了字面意思。但是更深层次的“懂”就是“领悟”。所以读懂的
既是字面含义,又是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解决了作者的丰富情感。
环节三:例题讲解,知识方法归纳(1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知识点拨:意象与意境
①自己鉴赏,并接受老师的提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 问。
主备:霍文军 备课:张惠珍
课程标准分析 1.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
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学习任 务群 5 文学阅读与写作)
2.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学习任务群 5 文学阅 读与写作)
活动意图说明:
开门见山,指向“到哪里去”,为学生打下心理基础,同时温故而知新,引出新课。
环节二:通过具体例题复习已学知识,引出本课学习要点。(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学:请同学们运用前几讲掌握的读懂诗歌
根据已学知识自己分析诗歌
的方法,分析一下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表达的情感,然后单独回答。
6
①通过教师引导集体复习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读懂古诗的具体方法(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题 材)。 ②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具体诗歌,学生能总结概括出通过意象分析古诗情感的两个方法。 ③结合所学方法,通过具体练习,学生能通过意象分析出具体诗歌的情感态度。 学习重点:能根据诗歌典型意象的典型象征意义,分析诗歌情感。 学习难点:学生能归纳并运用通过意象理解诗歌主旨的方法。 重、难点突破方法:教师可根据关键词句进行引导、点拨、示范。 学习评价设计 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让 100%的学生能回答出已学知识。 ②通过老师具体例题讲解,能让 70%以上的学生总结概括出,通过意象理解古诗情感的两个方 法。 ③通过具体练习能让 90%学生通过意象分析出具体诗歌的情感态度 教学步骤
诗词举例 1
说一说,分析思想感情以及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作答的思路,同学可以补充修
辛弃疾
改。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
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
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
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