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语文园地四 1课时
单元课题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教学目标
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宋体难点:了解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品质。
核心素养
尝试通过动作、பைடு நூலகம்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
课时安排
9.古诗三首 3课时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2课时
11.军神 2课时
12.清贫 1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赠汪伦》的诗词内容,并理解作者赠送汪伦的情感。
2.了解《赠汪伦》的背景故事,体会友谊之重要性。
3.掌握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学会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情感。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赠汪伦》的内容。
2.学习诗词中含蓄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
2.掌握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多媒体投影仪3.图片:赠汪伦教学素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赠汪伦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学习与理解讲解《赠汪伦》的内容,通过学生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式。
3. 朗读与模仿请学生朗读《赠汪伦》,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诗词模仿,让学生体会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赠汪伦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并设计小组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通过诗词欣赏拓展延伸,了解更多古代诗词的魅力,拓展学生文学知识面。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赠汪伦的诗词内容和表达技巧,理解友情之深厚,提高语文修养。
七、作业布置1.复习赠汪伦的诗词内容。
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赠汪伦》的教学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理解课文中的深度意义,如反思人生、探索自我等话题。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体会如何通过散文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3.能够准确地运用一些词语和句式,并能正确地理解并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学生阅读、理解和接受散文《人,那么自私》,并通过阅读和分析该文,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反思和思考,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堂的学习状态,老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导入:1.准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谜语,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前自己思考和讨论;2.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散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自己讨论相关话题。
3.2 课前预热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前三个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懂散文《人,那么自私》,因此老师需要为学生做好一些课前的启发性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
1.谈论题目:通过给学生展示该散文的题目,让学生探究散文的主题,并通过启示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度的话题。
2.编写自我意识日记:让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把自己对自我理解的思考与感悟记录下来,并在日记中使用散文中的内容和表达手法,以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与思考。
3.3 正式教学在正式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具体而定。
总体来说,这里给出一些教学方法:1.进行注释、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研读散文,通过注释、分析、讨论等方式,去理解散文中的语言运用、主题思想等内容。
2.设计练习: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教学练习,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问答、填空、改错、排列、比较等方式巩固和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思考。
3.安排模仿写作活动:利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几段散文,让他们理解更深层的思考和表达。
3.4 课堂反思教学反思是任何一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堂结束时对于他们在本单元的收获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反思,将是重要而有益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
品读此句,要读出沉重压抑之感。
“孤”字写出了边塞开阔、萧索的景色,也从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
战士们戍守边塞,回望国家却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
品读此句时要读出孤寂的语气。
(3)假如你是那个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想些什么?(4)过渡语: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1)“黄沙”“百战”“穿金甲”分别说明了什么?“黄沙”形象地写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表现了戍边时间之长及战斗的激烈。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边塞环境的艰苦,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
品读第三句,要读出低沉、忧郁的语气。
3.感受《从军行》的艺术技巧。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对表现将士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小结: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4.配乐朗诵,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雄浑开阔的边塞诗让我们透过历史再次感受到了那些弃家入塞、许身报国的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2.简介其他的边塞诗人,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收集资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此类资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部编版五年级语⽂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四单元9 古诗三⾸【教学⽬标】1.认识“仞、岳”等5个⽣字,读准多⾳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课⽂。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体会诗⼈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第⼀课时⼀、导⼊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起来回忆⼀下,第⼀单元我们学到了三⾸古诗,分别是什么呢?(⽣答)这三⾸古诗,都表达了⼀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天真⽆邪的童年时光。
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种和平宁静⽣活的背后,有边关塞外⽆数将⼠在浴⾎奋战。
(我们把表现这些内容的诗,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
⼆、初读课⽂,扫清字词障碍。
1.齐读三⾸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字词)着重指导。
(1)学⽣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
(2)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3.分⼩组再次齐读三⾸古诗。
三、再读课⽂,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三⾸古诗,再与前⾯我们所学的三⾸关于童年的古诗相⽐较,你感受到了什么?(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语⾔⽐较严肃,注重环境描写。
)2.现在就让我们⼀起来学习第⼀⾸《从军⾏》,看看这⾸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吧!(1)(出⽰相关资料)了解诗⼈王昌龄。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题“从军⾏”,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3)(齐读古诗第⼀、⼆句)我们知道,这是⼀⾸边塞诗,诗的第⼀、⼆句,集中写了边塞之景,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青海、长云、雪⼭、孤城、⽟门关)这些景物组成了⼀幅怎样的画⾯?(奇丽壮阔,苍凉雄浑)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讨论探究:抓住重点词“暗”“孤”)这两句诗突出了什么呢?(环境恶劣;战争惨烈;戍边将⼠的孤⽴⽆援)现在我们已经抓住了这两句的主要情感,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雪⼭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门关。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及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及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通过朗读民间传说,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和语感。
3. 通过研究民间传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中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3. 民间传说故事集。
4. 黑板、粉笔。
5. 教学素材:照片、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民间传说的特点1. 观看视频介绍民间传说的定义和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民间传说的理解和体会。
3.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民间传说的特点,并用黑板记录。
第二课:朗读民间传说1.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个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2.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进行朗读准备。
3. 学生进行朗读练,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阅读理解民间传说1.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一篇民间传说,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3.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课:写作民间传说1. 学生根据所学的民间传说故事,进行写作练。
2. 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与反思1. 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朗读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来评价他们的研究情况。
2. 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 邀请民间传说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传说。
2.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当地的民间传说并整理成小册子。
3.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编写自己的民间传说故事。
4. 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参考资料1. 《中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2. 民间传说故事集。
3. 视频资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四年级教材安排过“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要点,五年级上册教材还安排了“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要点。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围绕上述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本单元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习作例文,以及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其间穿插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协同一致地指向提升学生“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习作能力。
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由从小说《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节选的三个片段组成。
《小兵张嘎》片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骆驼祥子》片段主要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祥子的生命力;《儒林外史》片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严监生的极度吝啬。
几个片段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
《刷子李》一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刷子李的动作、外貌、语言,以及徒弟曹小三的举止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除了可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还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
“交流平台”主要分析了“如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帮助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梳理、总结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项让学生观察一位同学在课间的表现,尝试运用学过的写人的方法进行练写。
第二项,让学生思考家人的特点,并列出能表现这些特点的典型事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中的核心词汇和句子。
2. 能够通过听力理解并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3.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停顿朗读课文。
4. 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理解:通过听读课文来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词汇学习: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包括生字、词语搭配和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3. 句子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口头练习,提高学生的句子构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唱歌、做游戏等方式,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帮助学生调整状态,积极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情节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正确运用。
2. 学生分组互相朗读课文,共同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教师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听力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四、词汇学习(15分钟)1. 教师呈现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搭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记忆。
2. 学生进行词语搭配练习,加深对核心词汇的掌握程度。
3. 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词汇闯关活动,检查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五、句子练习(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句子结构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特点和运用。
2. 学生进行句子构造练习,利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模仿和创造,提高句子表达的能力。
3. 教师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句子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或自己的想法。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安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附单元计划)
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题。 1.师简介诗人背景。 2..解题:题目的意思? (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 二、初读古诗。 1.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幅朝雨新柳图 (出示朝雨视频 ),此时此刻,这从柳枝上悄然
滑落的雨滴,这还是雨吗?
(2)那么诗人为什么写柳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与“留”谐音。
(3)这仅仅是在写景吗?不,这是诗人在借景抒情,读出
景中的情。学生练读,展示,师指导。
2.从两地的距离和环境的差异体味离别之情。
(1)饮了这杯酒后,元二就要到安西去了。而那里是一个
物的内心。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
3. 教学建议:
( 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
物的内心。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
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 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
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 ;有介绍毛泽东
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 ;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
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 。
2.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
忠骨
2. 了解用动作、语言、神
究
态刻画人 有所感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概括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教学。
本单元的主题为“自然风光”,旨在通过一系列文本的学习,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概括阶段,我们首先分析单元内的每篇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提炼每篇课文的核心主题,如描写景物的手法、表达作者情感的方式等。
同时梳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的指导、理解能力的培养等。
在此基础上,制定本次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通过概括阶段的工作,我们明确了教学方向,为后续具体的教学设计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1. 介绍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主题和内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主题设定为“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
该单元聚焦于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文本,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道德的深厚底蕴,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情操。
本单元的内容涵盖了古诗文、现代文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具体包含以下几部分:古诗文阅读:《望庐山瀑布》、《忆江南》等经典古诗文,让学生领略古代诗人的情怀与韵味,感受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
课文学习:选择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文篇章,如《将相和》、《草船借箭》等故事展现古代人物的智慧与品质,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的内涵。
文化知识普及:结合单元主题,介绍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书法、陶瓷、传统节日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口语交云与习作:设计相关的口语交流活动,如“讲述一个体现传统美德的小故事”,以及围绕本单元主题的习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阐述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文本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学习目标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4篇课文。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物崇高的品质。
《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边塞风光图、春日送别图和遗民思国图;《军神》叙写了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而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青山处处埋忠骨》叙写了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清贫》叙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3 1.会认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2 军神2 清贫 13.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4.抓住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抓住对国方兵士和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习作 2 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把这件事情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总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能选择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
3.能说一说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
4.学会书写硬笔书法作品,积累记背古诗《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特点和功能,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2.掌握运用语文知识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成语的基本特点和功能;2.掌握常用成语的基本意义;3.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通过故事、小说等形式掌握成语;4.进行成语的巧妙运用。
教学内容第一课:成语的特点和功能教学重点1.了解成语的特点和功能;2.掌握常用的成语。
教学难点1.掌握基本的成语用法;2.学习如何通过成语来表达思想。
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2.示范教学;3.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说出他们知道的成语,并简要说明意思。
2. 引入对成语进行分类,分为动物类、植物类、人物类等,并对不同类别的成语进行简要说明。
3. 教学介绍成语的基本特点和功能,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出其中的常用成语,并告知这些成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4. 练习分组进行成语接龙,让学生多次复习和记忆常用成语。
第二课:成语故事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通过成语故事掌握成语;2.学习成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掌握成语;2.学习成语的巧妙运用。
教学方法1.讲解故事;2.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成语相关的图片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讲解成语故事,并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用法。
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成语。
3. 练习让学生阅读其他成语故事,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第三课:成语配对教学重点通过配对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多个成语;2.学生需要将成语与相应的含义正确配对。
教学方法1.游戏;2.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主题,让他们感到愉悦和兴趣。
2. 游戏说明教师可将几对成语和相对应的含义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配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54~55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了解古诗的类别及其特点。
3.反复诵读,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表达方式。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我们研究一首唐代大诗人XXX写的《从军行》。
二、解读诗题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后加上“歌”“引”“曲”“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唐朝的边塞有多少了解?(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三、整体通读1.自由读古诗,请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教师范读。
4.通过XXX的《从军行》,你看到唐朝的边塞有哪些景物?5.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
)6.齐读后两句。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7.“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且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四、体会意境同砚们,让我们一起从头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留在心中。
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进修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主动进取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从军行青海孤城——怀念家乡黄沙不还——壮志报国第2课时【讲授过程】一、情境导入,知人论世1.播放黄河、西岳的图片,请同砚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伟大人格。
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9.古诗三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导语是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围绕着这样的人文主题来编排组织单元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在家国情怀的熏陶中学会甘挑责任,勇于担当。
人文主题既是单元学习要落实的学习和成长目标之一,同时又为单元学习活动创设了特定的学习情境;同时,提醒学生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不忘过去,突出了语文工具性的同时,也凸显了人文性。
关于导语页和教学思路。
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什么意思?三种理解路径。
一是教师给出关键注释,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
苟,如果;以,用,去做;岂,难道。
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是对国家有利于的事,我会不顾生死,尽心尽力去做;难道能够因为对自己不利就逃避,对自己有利就迎上去吗?这样,只能读懂诗句表面的意思。
二是将整首诗都呈现出来。
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难度,同时提供注释和译文。
学生读通整首诗,结合注释、译文理解意思后,教师简单介绍创作背景,阐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是让学生猜一猜,浏览单元文章内容,结合文章中的人与事猜一猜。
无论用哪种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展开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要学习的是哪一类主题的文章,促使学生调动相关的阅读经验,做好充分的阅读情感体验的准备。
其次,作为母语学习,要避免为了聚焦单元学习目标而窄化学习意义的建构,陷入个功利主义的课程追求里。
导语页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就是单元语文要素。
阅读训练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表达训练要素: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五年级学生应该已经养成带着明确目标展开单元学习的习惯。
这个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和表达训练要素都好理解,让学生读一读,在说一说读和写要重点注意什么,就可以了。
关键是,要让学生带着目标自学的时候做到勤动笔,要针对能表现人物内心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圈画、批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习惯,了解有些病句就是由于错用、漏用标点所致。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学习欣赏自然美,学习写景的用词和方法,积累词句,丰富文化知识,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这个句子可能会有几种意思。
(2)通过阅读,说出这个句子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出现句子意思表述不明确的原因。
(4)学生给句子加标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小芳的。
(2)学生试着改日记加标点。
(3)指名读出自己所加的标点,说出理由。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句意表述的明确,注意标点的使用。
把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
(讲明出处与阅读要点)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这个片段描绘大明湖、千佛山的景色,文字精彩大哪些地方?(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小结:一边读一边体会色彩、光影的变化对写景的作用。
3、练习(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教学第三题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埃及的金字塔》。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矗立、埃及、智慧”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四、教学第四题1、课前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回眸感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解读】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以主题型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语文主题丛书等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积极尝试“主题引领,模块推进”单元教学模式,即预标、精读引领、自读提高、拓展阅读和积累练习五个模块的课型及实施策略的有效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以“他们让我感动”为主题编排了二篇精讲课文——《再见了,亲人》、《桥》,两篇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及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这四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学设计思路】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具备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搜集、筛选息的能力。
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标2课时;《桥》精读引领研究为1课时;将《再见了,亲人》与《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整合为1课时,主题丛书《回眸感动》阅读2课时,积累练习即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课与习作、综合性研究整合为2课时,共8课时。
所有整合内容都紧紧围绕“永远的童年”来进行。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讲课时,我们本着“了解与应用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研究办法、积累应用言语”,围绕这三个方面,上好预标课、精读引领课、自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积累练习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学中“情绪”的概念和种类。
2.能够正确理解、评价、应对一些常见的情感状态。
3.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应对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稳定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的本质和种类,并且学会评价、分析、应对情感。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复杂情感状态,并且让学生在文本中发现和解决情感难点。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入教学主题,培养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和认知。
2.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情感问题。
3.课堂讲述法:通过讲解、解释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情感的本质和种类,探讨情感的评判标准和应对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张老师在前一节课中引出了情绪的主题,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记录并分析个人情感状况。
2.本节课导入阶段,将播放一段视频,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感状态进行思考,并且学习有关情绪的概念和种类。
二、讲解1.张老师将通过PowerPoint的形式对情绪进行讲解。
2.分类讲解情绪的概念及主要种类。
3.张老师让学生思考与情感相关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的本质和种类。
三、合作学习1.分组,分配任务。
2.学生小组完成课本中“小宋的情感笔记”的阅读和对话交流。
3.学生填写学习笔记。
四、情境教学1.张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教学环节,播放生活中的一段情感现场剧。
2.生动生活化地让学生理解情感变化过程,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3.借助情节教学,使学生深度认知不同情感的本质,学会有针对性对待情绪。
五、讲评1.小组交流结束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
2.让不同小组分享对常见情绪问题的分析、应对方法等。
3.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深化对情绪认知的理解。
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具体实施过程是非常顺利的。
我利用PowerPoint 等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的概念和种类。
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学习笔记总结了学习成果。
在交流展示环节中,他们积极参与,并展示了精彩的思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
完成基础阅读学习单
课文
阅读与表达
我的发现
精读内容
表达方法
再见了,亲人
反问,神态描写
《再见了,亲人》精读内容之一(反问)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3.《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深夜当洪水袭来时,( ),最后( )。
4.《梦想的力量》写的是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________,是________的力量创造出了奇迹。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提
问
题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查
资
料
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查找本单元的相关资料。
B、讲一讲你的发现,填写学习单(一)。
课文
阅读与表达
我的发现
精读内容
表达方法
再见了,亲人
反问,神态描写
四、阅读丛书,体会方法。
( 借鉴: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填一填。)
五、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1、《感动中国》基 础 阅 读 学 习 单
文章题目
精读语段
表达方法
教材
再见了,亲人
反问,神态描写
丛书
依依惜别的深情
3.未达标的小组再次达标。
第三关 知内容
1.各小组组长提前组织组员对课文内容进行交流、概括和总结。
2.抓住精读课文进行重点交流,略读课文提炼重点。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若出现概括不到位或者偏离主题的情况,再次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再交流、总结。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部编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家国情怀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人物长廊”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及感受先辈们崇高的精神。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内容及语言。
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内容建构语言?我们从学习内容的处理和学习过程的关注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内容是“整合”的,学习过程是“建构”的,在大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发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中,为孩子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搭建支架,让孩子依据已经建构和重新建构的东西持续地诠释、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逻辑结构和价值意义结构。
为此我们设计三个模块,引导他们经历从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到领会作者是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内容的;经历从语言文字到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过程,也就是说真正经历“依言得意”和“据意悟言”的这么一个过程。
如果说原来教学是一条线,现在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就是一张网。
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让学生自己建构,从点状的学习走向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
从而促引领孩子的整体发展。
二、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要坚持结构化思维,避免知识的碎片化。
坚持结构化思维要坚持学习的整体性,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大单元整体学习为实现结构化思维需遵循这样的逻辑进程:在对整体情况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整体目标,然后提出满足和实现整体目标的条件,再提出能够创造这些条件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选择最优方案实现之。
结构化思维方式的综合已经是非线性的综合,是从“部分相加等于整体”上升到“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综合,它对于分析由多因素、从变量、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的整体是行之有效的。
它的程序是:综合一分析一综合,相互之间存在着反馈,是双向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交流自主预习收获,如查阅到的资料等。
五、指导书写。师生共同就难写、易错的字进行交流并做重点指导。
附:单元自主预习卡
项目
预 习 内 容
自学要求
小组评价
认
字
词
第14课: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封锁、暂时、打糕、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侦察员、
1、自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作批注,理解感悟文本
3、丰富语言积累,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二)讨论交流
1.品“桥:
(1)文中出现的桥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
预设: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当时的情况。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做批注。
(3)分享交流
2.悟形象
(1)人们能顺利逃生,仅仅是因为这座桥吗?是谁在其中起到了最关键性的作用?(板书:老汉)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汉,他又是怎样指挥村民跨过这座木桥顺利逃生的呢?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出示:我们看到一个( )的老汉。
(3)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小组 沉着冷静 镇定如山
第二小组 爱民如子 大公无私
(三)聚焦表达,学法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全文才 513个字,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缓缓紧扣,动人心弦。不仅是老支书的崇高精神感动着我们,还原自于小说的作者富有特色的表达方法。你认为好在哪儿?
1.环境渲染出了肆虐的洪水,惊恐的人群。并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2.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句子,一段,语言极其精炼,表现出紧张的气氛。
3.开头悬疑,结尾释疑。巧设悬念,情节跌宕起伏。
三、对比阅读,加深感悟
(一)依据提示,学生自学
《桥》这篇文章虽是悲剧结局,却给人以悲壮的感觉,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课前我们预习的语文主题丛书《父与子》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动呢?
板
书
设
计
一
课一Leabharlann 得精读引领课《桥》引领丛书中的《父与子》
二次复备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一、引入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将围绕主题“他们让我感动”来学习《桥》和《父与子》这两篇课文,来阅读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二、以《桥》为例,品读感悟
(一)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 通过预习,你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黎明当洪水袭来时,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的事。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回眸感动
年级学段
五(下)
主备人
尚芳莲
实 验 教 师
总课时数
12
授课时间
4.10-4.21
教 学 内 容
课文
14再见了,亲人;15金色的鱼钩
16桥; 17.梦想的力量
丛书或拓展阅读资料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单元
教学
目标
单元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
设想
教学
资源
课型(预习过关课)
二次复备
熟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知
内
容
1.《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________同朝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________的深情。
2.《金色的鱼钩》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________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________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的崇高品质。
3.未达标的小组再次达标。
第三关 知内容
1.各小组组长提前组织组员对课文内容进行交流、概括和总结。
2.抓住精读课文进行重点交流,略读课文提炼重点。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若出现概括不到位或者偏离主题的情况,再次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再交流、总结。
第四关 提问题
1.各小组汇报一到两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汇报,并填写表格。
三、预习达标环节
第一关,认字词
1.(课前)小组预习过关自查。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抽查预习情况,听写,师读,生默写。听写完毕,小组内同学互相批阅。
第二关,读课文
1. 组内朗读、评价,各小组长汇报小组成员朗读课文的情况。
2.教师提前做好朗读的签,抽各小组一名成员抽签决定自己读课文的内容。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读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注意划线词语的读音
第15课:颧骨 熬夜 收敛 疙瘩 抽噎 生锈 青稞 奄奄一息 两鬓斑白
第16课:咆哮 狞笑 流淌 放肆 揪出 豹子
瞪眼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第17课:下旬 筹齐 水泵 颠簸 一声不吭
读
课
文
抓住这几个要素,看一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种抓住文章的各个要素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叫要素串联法。像这类叙事性的文章都可以使用。谁再来尝试着说一说?概括能力的提高,一是要掌握方法,再就是不断地练习。
2.交流有什么疑问?
归纳预设:课文明明是写老汉的,题目为什么要用桥?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想法?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课时目标:
1、学生自学本单元的32个会认26个生字会写新词读写56个读认26个。
2、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前预习,课上检查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 时 数:2课时
一、以“他们让我感动”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
二、自主预习环节
根据本单元内容要求设计预习卡(附单元自主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环节。
3.《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深夜当洪水袭来时,( ),最后( )。
4.《梦想的力量》写的是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________,是________的力量创造出了奇迹。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提
问
题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查
资
料
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查找本单元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