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案
九上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案
九上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案作者: 日期:《鱼我所欲也》复习课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1 )积累孟子及有关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 )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
2、 能力目标:(1) 了解文章大意,会翻译全文。
(2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复习的方法,授之以渔。
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复习重点:掌握重要字词句及文章的写法。
复习难点: :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
教学准备:试卷。
复习方法: :自由背诵法、知识整理法、点拨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复习过程:(一) 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二) 学生合作复习,解决疑问,同桌之间可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三)教师下发试卷让学生练习,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适当指点、更正。
」、文学常识积累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生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 :■、字词句积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死亦我所恶(wu )一箪食(dm ) —豆羹(g mg ) 蹴尔(c u ) 不屑(xi e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今为所识穷之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 ,释义: 感激 【穷乏:贫穷】(三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古今异义)今义 :叫、让1、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古义: 如果、假使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表判断的动词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古代容量单位今义 :计时工具4、 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 古代一种食器今义 :豆子(四)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1、为: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 也( wei 做、采用) 故不为苟得也(w e 做)㈡L 、r~T -V -4^. Z ( wei 做) tx | --- J -----、想法所识穷之者得我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w e 心情、今①为宫室之美②为之 (①wei 介词,为了 )( ②w e 动词,做、接受*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 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拓展思考
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
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
1.阅读《礼记·檀弓》中的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 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 第一层:提诞生与义不可兼得,亦即“舍生取义”的论点; 第二层: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阐发自己的论点; 第三层:贤者保持“本心”,所以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 第二部分:举例论证论点,人应该保有“本心”。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古:能够用来 古:这,指导代词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古:古代的量器 古:益处
文言知识
位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 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 好处!
问题探讨
1.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做有
问题探讨
2.文章说理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分别有怎样的作 用?
2.背诵这篇文章,可以借助句式整齐的特点,奇妙轻松记忆,不必死 记硬背。如标出这样的句子,可以成串记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词类活用
今:能够 今:判断动词 今:豆子 今:计时器具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
目合在一起
名词作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初中语文_19 鱼我所欲也《孟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习课-------《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复习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3、深化孟子的“舍生取义”的主张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孟子主张人和治国,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孟子,感受孟子的思想。
二、进一步了解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和思想等的儒家经典,现存有七篇。
三、生背诵并翻译课文四、复习练习(一)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 辅佐故患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通“欤”,语气词(二)一词多义: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国恒亡:国家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弼(三)词类活用:1.饿其体肤:使……经受饥饿2.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扰乱3.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4.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5.劳其筋骨:使……劳累6. 空乏其身:使……资财缺乏(四)虚词:之:亲戚畔之代词他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动词到攻亲戚之所畔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并且夫环而攻之表修饰环而攻之而不胜表转折却、但是舍鱼而取熊掌表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表转折不辩礼义而受之表承接蹴尔而与之表修饰则1.则凡可以辟患者那么2.万钟则不辩礼义如果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于是,就与1.呼尔而与之给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吗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之宫室之美的人皆有之代词,代这种心呼尔而与之代词,代他(五)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PPT优质教学说课复习课件说课
比
、
比
喻
、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
排 比 等
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 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
修 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
辞 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手
法
排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 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 刻舍生取义。
品味语言 1.对称句
相反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相也近。
课文内容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 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课文内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 是我所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 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 而选取大义了。
所鱼
欲我 也
CON
课文导读 A D D 好词好句 A D D 课文内容 A D D 课文讨论 A D D
课文导读
课文导读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 战国时期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字 ,邹(今山东 邹县)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 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 被称为“亚圣”。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语文 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和道德观念。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论证逻辑和道德观念。
2.难点: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文本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论证逻辑分析
(1)再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分析论证方法的运用和效果。
3.道德观念探讨
(1)结合文章内容,讨论道德观念的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选择。
4.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了、富有说服力等。
(2)探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
5.讨论价值观
(1)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6.总结归纳
总结论证逻辑、道德观念、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7.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道德选择的看法,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做,接受
做
表示假设,如果 表示结果,就
而:连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并列,不译
表示转折,却
呼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表示修饰,不译 表示承接,就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表示转折 表示承接,就
由是则生→不用 →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为 →有甚于死者 (人之初,性本善) 非独—皆有—勿丧 (结论)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 不辨礼义而受万钟 (正面举例) (反面举例) 返回
中心内容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 选择,应以“义”为重,应选择“舍生取义” 的观点,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5、虚词 之:
助词 行道之人弗受 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
代词 呼尔而与之 他 指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件事
为: 介词
为了 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此之谓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重点实词: 二者不可得兼 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有所不避也 如使 勿丧 乞人不屑也 与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 故患 蹴尔而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 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丧失道义 。 2、人的本心是什么? 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通过复习,掌握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通过复习,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进一步巩固。
3.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中考题型。
教学过程:一、解释两篇课文的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1.在括号内解释加点词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 )也。
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
④万钟..( )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⑤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⑥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2.翻译划线句子。
①②③④⑤⑥二、根据提示填写两篇课文的结构图,熟悉课文内容。
舍鱼而取熊掌②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③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④三、完成《鱼我所欲也》的内容理解题。
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
B.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不应该丢失自己的“本心”。
C.孟子认为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恻隐之心。
D.孟子指责贪官污吏“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也提醒后人应该时时警惕和反省自己。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答:文章第一句从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 的结论,这里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引出中心论点 “舍生而取义者也”,道理明白易懂。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6.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 “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 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 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 的事。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 (1)此之谓失其本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 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4.)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 子是:
(5)
5.本文文字用鱼比喻 生 ,用熊掌比喻 义 ,
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文中还把 生
和 死 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 生 更宝贵
的东西,就是 义 ;也有比 死 更可怕的东西,
即
不。义
6.孟子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文中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
虚词
❖ 1、何 : ❖ 2、焉 :
1.翻译。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避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尔。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
(5)是亦不可以已乎?
2.按要求填写句子: (1)本文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论点是 :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课件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 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 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
乡,通“向”,从 前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停止
天性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 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从前为了礼义, 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 奉而接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 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人的感激而 接受: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 做丧失了他们的天性.
,
,
, .
——
——
, . ——
.
读准字音
箪(dān) 屑(xiè ) 丧(sà ng)
蹴(cù ) 羹(gēng) 弗(fú )
苟(gǒu) 兼(jiān) 焉(yān)
妾(qiè )
辟(bì )
甚(shè n)
而( é r)
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 战国 时期著名的 思想 家、 教育家, 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孔子的思 想,被称为“亚圣”.
译: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 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可得:同义复 词,能够; 兼:同时得到.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_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
《鱼我所欲也》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本文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复习导航: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著名的、,是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记录之一。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字,邹(今山东邹县)人,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并称。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二.生字:箪()蹴()羹()死亦我所恶.()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三、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2、故患有所不辟也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四、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2、从反面阐述观点的句子(假设推理):。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5、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6、文中的故事提炼出的成语:。
7、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
8、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9、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五、问题探究: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
(40字内)3、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4、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5、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6、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范文《鱼我所欲也》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过程与方法: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中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课 学案
初中语文《鱼我所欲也》复习课学案一、课文背景1. 作者及时代: * 作者: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时代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动荡,诸侯争霸,思想活跃。
*2. 文本类型:**•议论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与弟子告子的对话记录。
3. 创作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动,人们普遍追求物质利益,孟子为了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鱼我所欲也”为喻,阐述了“义利之辩”,强调“义”高于“利”。
二、课文内容1. 文章结构:•提出问题: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引出“义利之辩”的主题。
•阐述观点:通过“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个例子,阐明“义”高于“利”的道理。
•总结升华:用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点明“义”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2. 主要内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以“鱼和“熊掌”两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引出“义利之辩”的主题。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以“鱼”和“熊掌”的取舍,比喻在物质利益和精神追之间,选择精神追求的道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生”和“义”的取舍,比喻在生命和正义之间,选择正的道理。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总结全文,点明“义”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即使舍生取义,也绝不苟且偷生。
三、文主题•“义利之辩”:文章以“鱼我所欲也”为喻,阐述了“义”高于“利”的道理,强调在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之间,应该选择精神追求。
•“舍生取义”:文章以“舍生而取义”为核心,阐明了“义”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即使舍生取义,也绝不苟且偷生。
四、课文语言特点•简洁明快:语言精炼,用词准确,结严谨,逻辑清晰。
•形象生动:以“鱼”和“熊掌”为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义利之辩”的道理。
鱼我所欲也_教案教学设计_2
鱼我所欲也教学建议一、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二、文章结构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舍生取义的道理。
第三层:正反对比,论述“义”重于“生”。
第四层: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
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
第一层:正面举例,证明“义”之存在。
第二层:反面举例,揭示“见利忘义”。
第三层:对比论证,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舍生取义。
三、内容结构分析第一段本段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句话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这一对概念。
鱼是美味,人人可食;熊掌也是美味,但其美远远胜过鱼,且不易得,因此舍鱼而取熊掌。
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分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
第二句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出来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本文的题旨。
第二层(“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阐述,说人们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
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
第三层(“如使人之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正反对比,进一步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
先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接着用“由是”开头的句子做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义。
第四层(“非独贤者”——“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运用了递进论证法,前文已论证“义”字的存在,这里使主题升华,证明“义”字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它似乎成了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只是贤者更能保持罢了。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7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一、使学生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培养正确的生死观。
二、继续学习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判断句式等知识。
三、学习并体会孟子文章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的特点。
教学思想1、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名句名篇更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孟子二章》中,相对而言,《鱼我所欲也》的文字较艰深些,并考虑到学生没有预习且要当堂背诵,故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教学放到第二课时中,连带《庄暴见孟子》一并完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出课题,提示要点提问:大家放弃了暑假休息,来这里上课,真不容易!但如果让你们自己作出选择的话,你们也仍然会选择到这里上课吗?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板书课题)2、回顾复习,导向新课提问:对孟子和他的文章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初中时我们就学过《孟子》中的文章,大家还记得里边的一些名言名句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文章善于雄辩,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辞锋犀利,擅长运用比喻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今天我们学的《鱼的所欲也》也体现了这种风格。
二、疏通词句文义(学生朗读课文前二个自然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词句等。
)(一)词1、所欲:“所”加名词,相当于名词,意为“喜爱的东西”。
2、可得:同义词连用,意为“可能”或“可以”。
3、者也:语气词连用,“者”表停顿,“也”也表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
执教者:泸县二中城北分校吴贵兰
教学目标:
1、知晓2013年泸州市语文中考文言文考题的变化及具体考点。
2、复习、掌握《鱼我所欲也》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落实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遥控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点评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情况)为了使今年中考文言文复习更加高效,下面我们进行考点解析。
二、考点解析
多媒体展示2012年泸州市语文文言文中考真题和2013参考试题。
1、对比2013参考试题与2012年的中考真题在题型和分值上有何不同。
2、预测:2013年文言文题型及分值
第1题——解释加点词(3分)
第2题——选择题(2分)
第3题——翻译句子(6分)
第4题——课外文言文段断句(约3分)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
1.实词释义
2.虚词辨析
3.句子翻译
三、初绽风采
1、试一试本课实词翻译。
2、练一练虚词的比较翻译。
3、考一考本课重、难点句子的翻译。
四、回归文本
1.学生自由读教材,积累知识要点。
2.老师理由多媒体展示测试题,学生抢答。
五、互动练习
参照2013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题型、考点模式命题。
六、实战演练
1、学生关上书本,翻开练习题,独立完成测试题。
2、老师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学生交换阅卷。
3、展示我们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展示阅卷中的优秀作品。
七、其它考点
1、文学常识
2、默写
八、反思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