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功率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11.2功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11.2功率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2功率一、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 功率的分类:根据功率的大小,可以将物体分为三类:功率大于1W的为高功率,功率在0.1W到1W之间的为中等功率,功率小于0.1W的为低功率。

5.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如电风扇、洗衣机等,思考这些物体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分类。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3. 功率的单位:瓦特(W)4. 功率的分类5. 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为什么电风扇转得快,洗衣机却转得慢?答案:电风扇的功率大于洗衣机的功率,所以电风扇转得快,洗衣机转得慢。

2. 一家用电器的功率分别是:电视200W,空调1500W,电冰箱100W,请问哪个家用电器的功率最大?答案:空调的功率最大,为1500W。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了功率的计算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教案(精选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教案(精选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功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功率的定义及公式:P = W/t,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

2. 功率的单位:瓦特(W)。

3. 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P = Fv,其中F表示力,v表示速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2. 使学生了解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挂图、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砝码、计时器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员的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

2. 新课导入:(1)讲解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2)通过实验验证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

(3)举例说明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

3. 功率计算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辆自行车的功率。

(2)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速度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速度和摩擦系数,求物体的功率。

2. 答案:(1)功率P = Fv,其中F为自行车施加的力,v为自行车的速度。

(2)功率P = Fv = mg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v为物体的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但部分学生对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物体的功率,了解功率在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第九章第一节: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第九章第二节: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3. 第九章第三节:电功和电功率的关系;4. 第九章第四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分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定义,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2. 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概念,能区分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3. 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关系,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4. 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重点:电功率的定义,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灯泡等;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电风扇和一个台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功率标识;(2)提问:为什么电风扇和台灯的功率不同?电功率是什么?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通过例题讲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概念;(3)分析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4)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功率;(2)分析实际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分配。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强调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概念;3. 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4. 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电压和电流,计算电功率;(2)分析题:分析实际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分配。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公式 P=UI 计算得出;(2)分析题答案: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规律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2. 拓展延伸:(1)了解家用电器的功率,学会合理搭配使用;(2)研究其他影响电功率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案

《功率》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物理探究。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测量生活中常见的功率,学以致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建立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三、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哑铃矿泉水秒表直尺鸡蛋四、教学设计五、本课主板书:六、教学反思功率是初中物理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整个初中物理的一个教学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从学生的角度,他们接触过许多与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经验。

我由举哑铃比赛引课,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感受到做功存在快慢之分,激发思考,让学生自己出说想要研究什么问题,进而引入怎样比较物体做功快慢。

在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教学内容时,组织了三场搬水桶pk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总结比较方法,课堂气氛非常好。

之后利用导学案,自学功率基础知识,对比速度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通过小组活动,测量举起一瓶矿泉水的功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动手能力。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收获,画出思维导图,凝练升华提高。

本节课,通过精心的设计,处处彰显新课标的精神,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Ppt 中适时运用视频,辅助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自学与学生活动为主要部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我觉得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通过我们精心设计的每节课,点燃孩子们心中探索求知的熊熊大火!让物理的学习成为一场真正的探索之旅,而不是物理的考古!。

电功率教案(精选5篇

电功率教案(精选5篇

电功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电功率”,主要包括第1节和第2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生活用电器的电功率及电能消耗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2. 能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用电器的电能消耗;3. 了解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实际生活中电功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多媒体课件;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家庭电路及常用电器,引导学生关注电功率这一物理量。

2. 教学活动:(1)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2)例题讲解: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如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功率、已知电能和时间求电功率等。

(3)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家中常用电器的电功率。

(4)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实际生活中电功率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家中某一用电器的电功率;(2)已知某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和时间,求其电功率;(3)分析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2. 答案:(1)电功率 = 电压× 电流;(2)电功率 = 电能÷ 时间;(3)电功率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了解家用电器的能效等级,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2)研究电功率在电路中的应用,如电风扇的调速原理、照明电路的功率分配等。

八年级物理教案 功率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功率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功率9篇功率 1详细介绍:教学题目五、功率教学目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一解答简单的物理习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生产实际中,不仅要考虑机械效率,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必需要考虑的一个物理量。

我们要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理解它,认识它的重要性。

【例1】建筑工地上需要将1000块砖送到15米高的楼上。

方法如下:1.人用筐将砖运送到楼上。

2.人用滑轮将砖运送到楼上。

3.使用起重机将砖运送到楼上。

提问:以上三种方法,除了机械效率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

(待学生思考不必要求立即回答)。

【例2】一个人用通常的步伐走上三楼,或以快速地跑到三楼上。

提问:两种方法所做的功的情况有何不同。

(要求同上题,先认真去思考,不必急于作答。

)【例3】有一个重型的机器,需要推至距100米远的厂房内。

方法有三:1.工人们用推力推到厂房内。

2.工人们用车推到厂房内。

3.用马车拉到厂房内。

提问:三种方法完成此功有何不同。

对比上述三例,当人们完成一定的功时,存在着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启发同学得出答案:物体做功有快、有慢。

在例1中起重机做功快。

例2中人跑到三楼做功快。

例3中用马车做功快。

物理学里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板书:因此,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根据定义可得出:板书: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写在公式中。

1瓦特=1焦耳/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特。

指出: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

功率小,做功慢,耗能少。

功率大,做功快,耗能多。

【例题】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蓄水池,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蓄水池,1小时能把水池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已知:h=30米,v=50米3,t=1小时=3600秒,求:p解:分析,根据已知条件m=ρv。

m=1×103千克/米3×50米3=5×104千克所以g=5×105牛顿。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学设计
1.学生对功率定义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功率的定义感到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
2.功率计算方法的掌握: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实验操作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使用功率计等实验器材进行测量。
4.合作学习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功率的定义,了解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能够运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功率的单位,掌握不同功率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瓦特(W)、千瓦(kW)等。
3.理解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表示方法,能够通过实例分析,解释物体功率与做功快慢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节能、环保方面的时事新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应用:设计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反馈:通过课堂小结、作业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
3.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小组合作表现等。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功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1.概念回顾:回顾功率的定义,强调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总结:总结功率的计算公式,提醒学生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际应用:强调功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中第五章《机械功和功率》,涉及第1节《功率》的全部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以及实际生活中功率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定义,理解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时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

难点:功率计算公式的运用,实际生活中功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功率计,计时器,演示用机械装置。

学具:计算器,练习册,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验用功率计和计时器,演示不同机械装置在不同时间内的做功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做功快慢的区别。

2. 理论讲解(1)讲解功率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解释各符号含义。

(3)讲解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测量不同机械装置的功率,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3.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4. 例题及解题步骤5. 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机械装置的功率。

(2)应用题: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功率应用,解释其物理原理。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计算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答案。

(2)应用题答案:结合功率的定义和实际情景,合理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功率相关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物理思维。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电功率》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第1节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第2节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第3节电功和电功率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例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及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难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电功率的概念:介绍电功率的定义,即电功与时间的比值。

(2)电功率的计算:引导学生推导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

(3)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电功率计算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概念:P=电功/时间2. 电功率的计算:P=UI3. 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P=I²R(电阻一定时),P=U²/R (电压一定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家庭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

(2)根据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电功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及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但部分学生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功率的实际应用,如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功率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功率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功率教案()新人教版《功率》◆ 教材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物理探究; 2.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对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

◆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率概念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起重机和一个工人单独提重物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挖土机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学生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用类比法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

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知识建构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所做的物体功 A 1000J 间所用时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5S 充,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1min 1min ;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B 1000J 10S C D 4000J6000J 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2 方法,在此基础上3、小明和小刚两同学往楼上搬砖,做功和所用的时间情况如下表做W/J 功小明 1600 小刚 1500 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教案(精选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教案(精选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教案(精选《功率》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本章内容在物理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学生深入学习机械能、热机等内容奠定基础。

一、教学内容1.1 教材章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功率》1.2 详细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P=Fv;(3) 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4) 实际物体做功的功率计算。

二、教学目标2.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2.2 能够运用功率公式分析实际问题;2.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3.2 难点: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际物体做功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4.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5.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功率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5.2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演示功率公式的推导过程;5.3 随堂练习:运用功率公式计算实际问题;5.4 小组讨论:探讨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5.5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物体做功功率的问题;六、板书设计6.1 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6.2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P=Fv;6.3 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6.4 实际物体做功的功率计算。

七、作业设计7.1 作业题目:(1) 根据给定的功和时间,计算功率;(2) 根据给定的力和速度,计算功率;(3) 分析实际物体做功的功率计算。

7.2 答案:(1) P=W/t;(2) P=Fv;(3)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功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8.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率公式分析实际问题;8.2 拓展延伸: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洗衣机等设备的功率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能量”,第2节“功率”。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的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如下:1.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功率小表示做功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功率的物理意义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上升时人的体重感觉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体重变化的原因,引出功率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的物理意义。

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典型的例题,如一个人提起一桶水,求这个人做功的功率。

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计算,检验学生对功率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概念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3. 功率的物理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人提起一桶水,求这个人做功的功率。

(2)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求汽车的平均功率。

2. 答案:(1)功率:P = W/t = (G h) / t = (1000N 2m) / (20s) = 100W(2)功率:P = W/t = (F s) / t = (200N 100m) /(30min 60s/min) = 111.1W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功率_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功率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三、教学策略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

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关系是什么? 换算关系:1kW=10W1MW=10W练习: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 下列表格 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 行车的功率约为 60〜80W例题: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 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 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 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二、功率的测量上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 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 爬楼的功率? 思考:(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测出 人的功率?(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 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X 台阶数进行测 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功率和时间的关系3.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和技巧二、教学内容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功率和时间的关系3.计算功率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和时间的关系2.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功率和能量2.如何计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3.如何计算装置的效率五、课时安排本单元课时共计6课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课时教学内容重点难点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何区分功率和能量2 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何计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3 计算功率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计算装置的效率4 综合练习重点难点复习5 提高拓展拓展应用6 检测评价检查掌握情况六、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总结学生知识点,减少重复性学习2.启发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解析法:将复杂的问题进行逐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4.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功率七、教学过程课时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知识点1 功率的概念1.通过绘制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和定义2.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能够运用功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2 功率的计算方法1.通过绘制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2.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能够运用功率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时2 功率和时间的关系知识点1 功率和时间的关系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功率和时间的关系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能够运用功率和时间的关系计算功知识点2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计算1.通过绘制示意图,让学生理解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概念2.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能够运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时3 计算功率的方法和技巧知识点1 计算功率的方法和技巧1.通过绘制示意图,让学生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功率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2 装置效率的计算1.通过绘制示意图,让学生理解装置效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装置效率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课时4 综合练习1.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练习题,重点涵盖本单元所学知识点2.针对练习题的难点进行解析,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课时5 提高拓展1.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探究应用功率计算问题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时6 检测评价1.通过形式多样的测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2.通过分层测试,根据学生水平评价教学成果和调整教学策略八、教学资源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2.物理实验室3.多媒体课件4.互联网资源九、教学评价1.综合考虑课堂表现、作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定期评价2.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十、教学反思1.发现学生学习不足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2.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2《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2节《功率》。

本节主要介绍了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的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功率小表示做功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难点:功率公式的应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关于功率的例子,如:汽车的加速性能。

引导学生关注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功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率的定义。

(2)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阐述功率的物理意义,让学生明白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讲解一个简单的功率计算题,如:一个物体做功20J,用时2s,求该物体的功率。

(2)分析并讲解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100km需要多长时间,求汽车的功率。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计算几个简单的题目。

(2)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学生举重,举起100N的物体用了10s,求该学生的功率。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做功30J,用时3s,求该物体的功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 功率一、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瓦特(W)。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 = W/t。

3. 功率的种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

4.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功率在生活中的意义,如家用电器的功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率的日常生活实例,如:为什么汽车的发动机功率越大,行驶速度越快?引发学生对功率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功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区分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让学生了解两种功率的区别。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功率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的功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功率在生活中的实例,如家用电器的功率、汽车发动机的功率等。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概念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3. 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区别4.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的功率。

2.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功率P = W/t = 0(因为做功为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接着,我会提出几个引导性问题,如“什么是功率?”“功率与功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一个物体的功率?”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部分,我将系统地讲授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及计算方法。首先,我会解释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然后,我会介绍功率的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功,t表示时间。同时,我会讲解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并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对功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及计算方法,并强调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
最后,我会强调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与功率相关的物理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功率的概念,提高学生对功率知识的掌握,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包括:
1.计算给定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功率。
2.分析实际问题时,应用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
3.判断题和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功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功率教案
功率大,做功快;功率小,做功慢。
等于 除以 。
类比联系,导出定义。
环环相扣,详细剖析。
提示并诱导学生说出结论。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
2.物理意义
我们把这个定义运用到演示三中,参照讲速度时“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快”的12字结论,也可以很轻松的得出功率的12字结论,请钟羽同学起来总结一下。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功率是一个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这便是功率的物理含义(板书:2.物理意义功率是一个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13页的3题和4题。
副板书:
演示一
甲:
乙:
甲做功快。
方法一:
甲: s
乙: s
甲做功快
演示二
甲: 10s
乙: 10s
甲做功快
方法二:
甲: 1s
乙: 1s
甲做功快
演示三
甲: 5s
乙: 15s
甲做功快
s,
s。
甲做功快。


甲做功快。
议论纷纷。
类比联系,对比分析,诱导出一个选择性难题。
1.定义
我们知道在讲速度时是通过采用第二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的,同样,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在这里我们也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说明这个力——军棋所受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做功的快慢,而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就叫功率。顺便告诉大家,功率的英文名字叫 (板书:1.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叫功率)。
课后习题是14页的3题和4题(板书)。下课!
浏览“做一做”。
勾题。
明确实验要求。
五板书设计。
主板书:
四、功率
1.定义:
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叫功率。
2.物理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功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物理探究。

2.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对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一个工人单独挖土和挖掘机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问题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学习活动1:知道功率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展示评价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用字母P来表示。

学习活动2:功率的计算公式:
展示评价2:例:山娃家住农村,爷爷想买一台离心式水泵,把水抽到高出水面30m处容积是50m3的储水池中,要求1h能把储水池充满即可。

爷爷让山娃算一算需要购买功率至少是多少kW的水泵?可是山娃刚上初一,你能帮帮他吗?
学习活动3:认识功率的单位:
展示评价3:在国际单位制中叫 ,简称,用符号表示,1W= 。

用速度的知识迁移出功率的定义、计算和单位,这种方法叫。

学习活动4:讨论功率的物理意义。

展示评价4:甲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5000W,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这台机器_ ;乙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20000W,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这台机器_ 。

这两台机器中机器做功快。

学习活动5: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
展示评价5: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 W。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功率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教师引导: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

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2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1)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2)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3.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地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4.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教师总结:
(1)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作功率。

通常用符号“P ”表示。

(3)公式:P =W
t。

(4)单位:瓦特。

在国际单位制中,W 的单位是焦耳(J);t 的单位是秒(s);P 的单位是瓦特(W)。

1瓦特=1焦耳/秒,1kW =1000W
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

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

5.巩固提高:
例题1: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同时推导出功率推导式:P =F v
拓展应用:开车上坡时,司机往往会增大油门,减慢速度?这是为什么? (意图: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 例题2:体重为600N 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 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

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

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

6.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学生自己阅读、解答,教师在教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的帮助。

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规范的解题步骤。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叫作功率
3.定义式:P =W
t
4.单位:瓦特(W) 1W =1J/s 1kW =103W 5.推导式:P =F v 6.功率的计算
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材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本节课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功率,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教学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教学效果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