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2021届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29b91e69dc5022abea0084.png)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这一名称是近代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后才产生的。
中国古代对医学和医生有自己的称谓,如岐黄、杏林、青囊、郎中等。
19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中医”概念的最早使用者。
作为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知识体系,中医学绵延发展已逾两千年。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诊病治病养生的理论基础。
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浓缩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认知。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道家思想精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之一。
可见,中医既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也具有治病救人的重要功能,这并无任何争议。
只是到了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西方医学开始为人所知并广为流传,而中医的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存在重大不同,由此引发了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
而这就涉及科学的标准和边界问题。
知识社会学主张将科学放在历史背景下、置于文化情境中去解释和理解,而事实上科学哲学对于科学的划界标准也一直随着历史变迁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范式”理论,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包括概念、理论、方法、话语体系。
中医很早就已发展成为一套拥有自身概念范畴且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并为“中医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
与库恩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反面启发法”和“正面启发法”四个部分。
从中医发展历程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构成其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内核”;经络穴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等学说形成“辅助假设保护带”。
在此意义上,中医学理论体系完全够得上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697679fc4ffe473368ab6c.png)
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试室、考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用2B铅笔将姓名、考号和科目信息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
第12题和第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题卷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栖.息/蹊.跷业绩./污渍.纤.维/纤.夫B.缄.默/阡.陌酝.酿/熨.帖累.赘/连累.C.隐瞒./蛮.横要挟./亵.渎埋.伏/埋.怨D.哽咽./笑靥.提.防/河堤.与.其/参与.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
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
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
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呼之欲出。
A.变幻莫测B.扑朔迷离C.莫衷一是D.呼之欲出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c06753e53a580217fcfeb5.png)
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
据史料记载,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根据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
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
可见,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
为什么传说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其根源于民众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用某个传说来解释它。
正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的遭遇也都曾和端午节发生过关系。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de72cd59eef8c75ebfb38a.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愤懑.(mèn)央浼.(měi)令人咋.(zé)舌风光旖.(qí)旎B.荫.(yīn)庇熟稔.(rěn)为虎作伥.(chāng)徇.(xún)私枉法C.蓓.(bèi)蕾叨.(tāo)扰饕餮.(tiè)之徒温柔缱绻(quǎn)D.忖.(cǔn)度荏苒.(rǎn)怏.(yàng)怏不乐卷帙.(yì)浩繁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个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所谓的大师在世界范围内都在被这股潮流所稀释,思想激荡大师辈出的时代正在远去,我们大可不必忧郁地沉湎在对大师想当然的膜拜之中。
B.面对来势汹涌的通胀,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入狙击大军。
匈牙利及以色列央行24日宣布上调基准利率,印度央行也在25日采取同样措施。
此外,多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出台一系列措施抑制食品价格飞涨。
C.西部非洲的尼日尔已连续三个雨季无雨,农田变成荒地,农业严重欠收,这个拥有近1200万人口的国家有250万人陷入食不果腹的境地。
D.让谷先生倍加珍惜的“个人信用档案”是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
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于2006年1月16日,截止xx年底,已为7.77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教育家考泽尔在写给新教师的15封信中,没有耳提面命....的倨傲,只有这些让人不忍不读的小句子。
在千人一面的专家口吻教育图书里,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理由。
B.行驶在路上,一张张贴在汽车后窗的车贴标语,让后车司机看后忍俊不禁....大笑之余,堵车造成的焦躁心情也舒缓了大半。
C.原本饱含“微言大义”的鲁迅杂文,却容易被教学“大卸八块”成一堆堆七零八落的“知识点”,令疲惫不堪的学子们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
2021学年安徽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docx
![2021学年安徽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a99906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1.png)
2021学年安徽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姓名:班级:学号:一、名句默写(共1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2)王勃《滕王阁序》中"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苏轼“宣昆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的诗句,共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
二、语言表达(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
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 、紧密相连。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
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
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
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
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聚沙成塔, 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同声相应艰苦卓绝箪路蓝缕集腋成裘B.同日而论艰苦卓绝栉风沐雨集腋成裘C.同声相应艰难竭蹶箪路蓝缕众擎易举D.同日而论艰难竭蹶栉风沐雨众擎易举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8月份月考答案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8月份月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2540b10740be1e650e9ad2.png)
V 1 πr2h 1 π
R2 h2
1 h π
R2h h3
1 V π
R2 3h2
=0 ,得 h2 1 R2 ,此时
3
3
3
,3
3
6
2πr 2 6
圆锥体积最大.故 r R ,由 π ,故选 D。
3
R3
nn 1
10.【解析】由已知得 an+1 an n+1 ,可得 an 2
甲生产零件等级
一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概率 P
0.35
0.45
0.20
乙生产线零件分别为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的概率分布如下:
乙生产零件等级
一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概率 P
0.30
0.40
0.30
………………………………………………………………………………………………6 分
生产线上零件精度等级高于乙生产线上零件等级的概率为:
5.【解析】基本事件共 C130 120 ,其中 A 中学与 B 小学被选中包含 C51 C案31》 8 个基本事
答
81 件,故所求概率为 P ,故选 C。
120 15
号《试卷
6.【解析】因为 f x f x ,故 f x 为奇函数,又 微f 信公2众 0 .
7.【解析】由程序框图可知,落在正方形内的 1000 个点,其中落在圆
……………………………………………………………2 分 乙生产线零件内径落在
25.30, 25.34,25.34,25.38,25.38, 25.42,25.42, 25.46,25.46, 25.50 的频率分 别
为: 0.10, 0.20, 0.30, 0.30, 0.10 .所以内径尺寸均值为:
高三8月试题A卷含解析试题
![高三8月试题A卷含解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cf331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6.png)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高三2021年8月联考〔A 卷〕语文考生需要知:1.本試卷一共6页,总分值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3.选择题之答案须需要用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之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題之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者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套试题卷上无效。
5.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将试题卷和答题纸—并交回。
考生注意: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标准答题,在本套试题卷上的答题—律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老戏骨联袂.〔mèi〕出演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引得网友一片喝彩;“小鲜肉〞担纲讲述“洗髄.〔suǐ〕改命〞的故亊择天记,被胜赞“充满正能量〞。
B.“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使这片原来静寂的土地一下子喧腾起来,HY 客像打了鸡血似.〔sì〕的从各地赶来;网络上羡慕嫉.〔jí〕妒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
C.“媚雅〞一词,大意是群众受到某些蛊.〔gǔ〕惑或者误导,为彰.〔zhāng〕显自已的品位,一味追求高雅风格的行为,它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提醒了社会上的某种浮浅心理。
D.“勇士队〞一路高歌猛进,以几近不败的战绩荣膺.〔yīn〕NBA(HY 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总冠HY ,这让其拥趸.〔dǔn〕兴奋不已,但也引发了许多人对“HY 抱团〞现象的质疑。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此题既考察字形,又考察字音,无论是字形还是字音都与词意和词性相关,故考生应注意根据语境推敲词语的意思和词性。
A 项,“胜赞〞应为“盛赞〞,“盛赞〞的意思是“给予高度的好评〞,“盛〞为副词,表示程度深;而“胜〞作为副词,意思是“尽,完〞,这与此处的意思不符。
B 项,“似的〞中的“似〞应读shì,即“似〔shì〕的〞;“似〞为多音字,一个读音为sì,一个读音为shì,读后者的时候,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动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似的〞、“如…一般〞。
2021年高三第一学期8月月考试卷(语文)
![2021年高三第一学期8月月考试卷(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10f6fa3169a4517623a324.png)
2021年高三第一学期8月月考试卷(语文)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囹圄.伛.偻向隅.而泣生杀予.夺B.舟楫.编辑.缉.拿归案开门揖.盗C.驿.站后裔.神采奕奕.自怨自艾.D.症.结赈.灾峥.嵘岁月刚直诤.谏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至晚上七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B.初春校园,学校举力篝火晚会,师生们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欢乐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C.段祺瑞利用进步党的所谓“人才内阁”作为垫脚石,梁启超成了他的“帮手”,火.中取栗...中,就被抛弃了。
D.《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而微....的要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B.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C.进入冬季以来,天津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
D.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李晓林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美学研究人与现实(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
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点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包括人与其环境、与其他物种关系的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美学不令研究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
从学科性质上,生态美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而美学的最终依据在哲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生态美学找到其哲学依据。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08a6d765ce0508763213d4.png)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皖江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在英国受捧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在中国读者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摘出许多字词的译法,认为不忠实金庸原作。
但与之相对的,是英语读者一边倒的好评:“大师般的叙事”“高品质的梦幻故事”这样的评价______,就连公认难译的武功,也被评为“以十分优雅的方式展示出来”。
译者郝玉青认为,译文的生动和流畅感最为重要:“最糟糕的是你把每个字都翻译准确了,但译作读起来却毫无生趣,这完全丧失了文学翻译的意义。
”这个译本的好坏姑且不论。
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名著更是“重灾区”,新译本却又令人 , 网上有人专门开列了名著清单,向翻译界喊话“求放过”。
这对于当下的文学翻译,不可不谓是一种讽刺。
这样的情况,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比比皆是 不忍卒读 基于 B .比比皆是 难以卒读 基于 C .俯拾皆是 不忍卒读 鉴于 D .俯拾皆是 难以卒读 鉴于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试卷第6页,总12页A .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B .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那种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C .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常见。
D .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3.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3f27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3.png)
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这一名称是近代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后才产生的。
中国古代对医学和医生有自己的称谓,如岐黄、杏林、青囊、郎中等。
19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中医”概念的最早使用者。
作为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知识体系,中医学绵延发展已逾两千年。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诊病治成养生的理论基础.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浓缩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认知。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道家思想精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悴之一。
可见,中医既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也具有治病救人的重要功能,这并无任何争议。
只是到了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西方医学开始为人所知并广为流传,而中医的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存在重大不同,由此引发了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而这就涉及科学的标准和边界问题。
知识社会学主张将科学放在历史背景下、置于文化情境中去解释和理解,而事实上科学哲学对于科学的划界标准也一直随着历史变迁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范式”理论,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包括概念、理论、方法、话语体系。
中医很早就己发展成为一套拥有自身概念范畴且逻辑自治的知识体系,并为“中医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与库恩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充纲领"■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反面启发法”和“正而启发法”四个 部分。
从中医发展历程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构成其自古至今一以贾之的“内核”:经络穴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等学说形成“辅助假设保护带”。
2021届安徽省皖江名校8月份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1届安徽省皖江名校8月份月考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42f9ae0740be1e650e9af5.png)
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7 10 答案 A C C D B D A 题号11 12 14 17 18 19答案 C D A B A C1.A(B项,“与西医截然相反”不正确。
原文为“与西医存在重大不同”。
C项,“还泛指包括科学在内的物质生活层面的内容”不正确。
原文为“泛指一切人类创造物——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且科学不属于物质层面的内容。
D项,“文化与人类社会同步诞生”于文无据。
)2.C(“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与科学的矛盾问题”不正确。
文章并非为了解决文化与科学的矛盾问题,而是回答中医是不是科学的问题。
)3.C(“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于文无据。
)4.D(“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不正确。
材料三为“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这只是一种比喻说法。
)5.B(“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不正确,材料二为“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品”。
)6.①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②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③政府大力支持,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
(每点2分)7.D(“不复存在”“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分析均不够准确。
前者过于片面,后者程度过重。
)8.小苗:不想再去打扰甚至刺激老人,以便让他能够安安静静地养病,尽快恢复健康。
“我”:去看望老人,是为了表达因自己拍摄照片而导致老人家腊肉被偷人也患病的愧疚之情。
(每点3分)9.①从冬到春描写院子里景色,暗示时间不断流逝,事情不断变化;②景色依旧美丽而老人患病,异香不再,包含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与痛惜;③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且叙述中夹杂描写,使小说节奏舒缓,摇曳多姿。
(每点2分)10.A(结合上下文,整体把握句意,理清人物及事件,结合表示人名、地名、时间、官职名的关键词及词语间语法关系等判断。
标点如下: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
高三8月月考试题_1_1
![高三8月月考试题_1_1](https://img.taocdn.com/s3/m/2533691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a.png)
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一共8页,满分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考前须知:1.在答题之前,必须将本人的姓名、考室号、学籍号填写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1-----4题时,必须使需要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对应题目之答案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或者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只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与应用〔33分〕(一)语言文字应用〔19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一样的一组是〔3分〕A.角.色/崭露头角.藤蔓./不蔓.不枝维系./不系.之舟B.咀嚼./咬文嚼.字辟.邪/鞭辟.入里隽.秀/隽.语箴言C.炮.烙/.刨.根问底欺凌./模棱.两可踉.跄/琳琅.满目D.叱.咤/.姹.紫嫣红挟.持/汗流浃.背创.伤/满目疮.痍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惊蛰意气用事真知灼见山雨欲来风满楼B.睿智道貌岸然闻过饰非天生我材必有用C.修养凭心而论谈笑风生众人拾柴火焰高D.陷阱流光溢彩渊远流长初生牛犊不怕虎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张雁全和曹缘今年在国际大赛中几乎每战必胜,在7月28日开幕的英国伦敦奥运会上,他俩也染指..金牌。
B.为了纪念孔子诞辰..,社会各界在孔庙大成殿前隆重集会,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祭孔活动。
C.在举行的第12届中国书法大赛上,各路名家纷纷舞文弄墨....,创作了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
D.在今年的车展中,奔驰精品展台面积比以往扩大了许多,让所有热爱奔驰的人趋之..假设鹜。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国际放射防护HY会对人体可承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西弗左右。
B.最近一段时间是,各国传媒、报纸、电视和互联网大量的报道了西方国家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事件。
【高中教育】高三语文8月考试试题
![【高中教育】高三语文8月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23627f33687e21af45a9a0.png)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三语文8月考试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就行,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学语言;兼之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
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需,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才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的活的灵魂。
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
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
作家贾平凹每天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
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
语言积淀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
对于有志于文学的人来说,读文学经典,关键在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
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的功力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即用了大量具有拟人化特征的词组:深冬、阴晦、冷风、呜呜作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
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
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
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改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
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
《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的文学基调。
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
高三第一次联考8月试题
![高三第一次联考8月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a7bce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2.png)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8月〕试题全卷总分值是150分。
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考生本卷须知:1.在答题之前,所有考生必须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HYHY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人世间的美妙梦想,只有通过老实劳动才能实现;开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老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老实劳动才能铸就。
〞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根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
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
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妙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
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都特别重要。
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
然而,假设劳动者缺少根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的。
假设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者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通的困乏。
假设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者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妙生活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劳动需要技艺。
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者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
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场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堪的劳动。
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者优秀的劳动者。
高三第八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试题
![高三第八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86cee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9.png)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师范大学附属2021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本卷须知:2.选择题的答题:每一小题在选出答案以后,需要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之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题: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请将本套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五四时期儿童本位论确实立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向现代的标志,作为现代儿童观的核心理念,儿童本位论以儿童学、进化论、文化人类学等为理论根据,指出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和“成人的预备〞,儿童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
我们不仅要把儿童当作完全的个人,而且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尊重其不同于成人的身心特点。
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社会父为子纲的旧式儿童观,而且奠定了一个世纪以来现代儿童文学的理论基调。
直到今天仍具有无可置疑的理论意义和理论效用。
然而假设将其推向极端,就可能产生悖离初衷的负面效应。
儿童本位论之于中国儿童文学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然而,成认儿童本位论今天仍有理论效用,并不阻碍对这一理论作更深化的学理性反思。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程度,只有辩证地认识到其局限,才能在理论中更好地躲避其潜在的负面效应。
从前现代社会的“荒野文化〞过渡到现代社会的“园艺文化〞,儿童才被视为与成人具有本质差异的HY存在,是需要“园丁〞为其“立法〞并进展塑造的个体。
因此儿童本位论建立在成人和儿童具有本质差异的二分式假设之上。
假设片面强调其特殊性而淡化二者的一共性,将导致儿童文学成为儿童唯一可以阅读的文学以及只有儿童才阅读的文学。
把儿童与成人相别离,确保儿童待在“适宜〞他们的地方,做“适宜〞他们的事,包括读“适宜〞他们的书,“这种把童年从成人中别离出来的思想既是导致童年成为特殊研究领域的可能条件,同时也是后者所产生的结果〞。
高中语文真题:学2021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高中语文真题:学2021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2dd5314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9.png)
高中语文真题:学2021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doc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皖江2021届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这一名称是近代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后才产生的。
中国古代对医学和医生有自己的称谓,如岐黄、杏林、青囊、郎中等。
19 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中医”概念的最早使用者。
作为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知识体系,中医学绵延发展已逾两千年。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诊病治病养生的理论基础。
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浓缩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认知。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道家思想精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之一。
可见,中医既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也具有治病救人的重要功能,这并无任何争议。
只是到了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西方医学开始为人所知并广为流传,而中医的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存在重大不同,由此引发了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
而这就涉及科学的标准和边界问题。
知识社会学主张将科学放在历史背景下、置于文化情境中去解释和理解,而事实上科学哲学对于科学的划界标准也一直随着历史变迁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范式”理论,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包括概念、理论、方法、话语体系。
中医很早就已发展成为一套拥有自身概念范畴且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并为“中医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
与库恩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反面启发法”和“正面启发法”四个部分。
从中医发展历程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构成其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内核”;经络穴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等学说形成“辅助假设保护带”。
在此意义上,中医学理论体系完全够得上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科学哲学实际上未能回答中医作为文化和科学的矛盾问题。
文化,人文教化,狭义上主要指文学艺术精神生活层面的内容。
广义的文化,泛指一切人类创造物一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在此意义上,科学也属于文化范畴。
从漫长的人类社会演进史看,“科学”是直到晚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文化现象,人文主义思潮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
科学产生于文化,尔后又逐步从文化中独立出来。
一般而言,狭义的文化具有地域属性;而“科学无国界”,指的是追求客观真理和普遍性规律的科学知识须超越地域属性,放之四海而皆准。
中医学从起源上属于地方性知识。
从中医典籍可以看到,中医发展之初,就尽量自觉地与巫术划清界限。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古代科学划入“前科学”范畴。
西医在早期也是源自欧洲的地方性知识,由于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紧密渊源,很快发展扩张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
早期的中医当然只限于中国甚至只限于汉族范围,但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了藏医、苗医、波斯医等民族传统医学的有益成分,近代以来中医已大踏步走出了国门。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在我国国内抗疫以及外派医疗队参与全球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均担当了重要角色,这表明中医药对于整个人类具有普遍意义。
正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科学”条目的解释,“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应用”。
千百年来中医治病救人战胜瘟疫保障种族延续的有效性,表明其理论能够反映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摘编自石英《文化与科学:中医的知识社会学解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中医学在中华大地.上已绵延发展两千多年,“中医”这个概念却是19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首先使用。
B.中医的治病救人功能本无争议,但由于其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截然相反,因而有人怀疑它不是科学。
C.文化即人文教化,不仅主要指文学艺术精神生活层面的内容,还泛指包括科学在内的物质生活层面的内容。
D.从人类历史看,文化与人类社会同步诞生,而科学出现才几百年;科学源于文化,尔后又逐步独立于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中医”名称来源人手,引出“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医进行解读。
B.文章通过引述科学哲学家库恩和拉卡托斯的理论与观点,以此来证明中医符合两人对于“科学”的.界定。
C.文章不但阐释了文化的内涵,而且揭示了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与科学的矛盾问题。
D.文章以中西医学在起源和发展上的对比和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有力证明了中医具有科学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中医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例如《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学典籍,也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B.美国的库恩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而英国的拉卡托斯则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两人看法并不相同。
C.虽然中医在早期只限于中国甚至汉族范围,但后来不断汲取其他民族传统医学的有益成分,近代以来已迅速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
D.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科学”条目的解释,联系千百年来中医有效地治病救人战胜瘟疫保障种族延续的实际,可以认定中医也是科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近年来,“智能汽车”一直是极其热门却又停留在试验阶段的话题。
而此次《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让消费者感到,智能汽车真的要来了。
业内人士指出,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智能汽车具备明显的本地属性,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并受到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智能汽车正加速驶来》,2020年3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业界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动辄以十亿美元起步、其实现周期长达10年甚至更久,加之术业有专攻,“注定”自动驾驶汽车不是单个玩家可以轻松玩转的。
传统车企在汽车市场、整车制造、品牌影响力方面显然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也需要科技力量来参与这场创新变革。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正在把汽车这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成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品。
重新定义的未来汽车正在重塑未来出行。
其中智能网联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互联网企业有极强的技术能力,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是赢得这场汽车革命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对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大规模量产,需要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必须借助车企的能力和平台来实现,最终也是通过实车走向用户。
在车企和科技企业大量投入的同时,想让自动驾驶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从2017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16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深圳、北京等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
即便如此,与自动驾驶完成商业化落地需要的110 亿英里(约177亿公里)的测试里程相比,我国目前的测试能力依然远远不足。
而且自动驾驶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结合了传统汽车、信息技术、网络通信、交通、能源等的前沿技术,对涉及其他领域的核心技术、测试标准、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编自《智能汽车进入国家顶层发展规划自动驾驶落地需多方合力》2020年3月12日《经济日报》)材料三智能驾驶领域也的确面临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痛点。
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负责将数据转化成知识,其效率直接决定了决策的好坏。
“按照我们的统计,自动驾驶每往上走一级,芯片算力就要翻一个数量级。
而且,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行业内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标准。
”地平线公司创始人余凯认为,技术是一切的根本,只有实现更低单位成本下更高的算力,让算法和芯片架构尽可能契合,才能让车辆更“聪明”。
除了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高精地图等软硬件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最大效益。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正在运用强化学习、模仿、生物学等手段,将人的社会阅历知识化,赋予车辆一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基础的探索阶段。
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光有技术还不够。
专家认为,想达到这个目标,起码要同时满足5个条件技术成熟、社会基础完善、法律法规同步、成本下降、社会接受度良好。
显然,每个条件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智能驾驶“开”到哪儿了》,2020年6月7日《人民日报》)4.下列对智能汽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能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它采用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
B.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同,智能汽车本地属性明显,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受多种因素影响。
C.智能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其中融合了多种前沿技术,因此,对诸多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D.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芯片的算力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质量和“聪明”程度。
5.下列对材科相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5年我国将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B.汽车本是典型的机械产品,但“新四化"正在将其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一个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
C.自2017年始,我国已建立了16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 -些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
但测试能力依然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D.虽然近年来“智能汽车”-直是极其热门的话题,但它目前仍然处在试验阶段;要想真正实现智能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6.如何推进智能汽车尽快实现市场化应用?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说明。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