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fc86f6482fb4daa48d4b7e.png)
铁矿选矿工序单位能耗:
在报告期内,铁矿选矿工序中,处理每吨原矿量的能源净消耗量。 计算公式:
铁矿选矿工序单位能耗(千克标准煤/吨)=铁矿选矿工序净耗能量(吨标准煤)
/铁矿处理原矿量(吨)x1000
化学纤维制造业
(28)、纺织业
(17)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短纤):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千瓦时/吨)=100X企业生产用电量(万千瓦时)/粘
子项:
企业生产用电量,说明同上。
母项:
纱(线)混合数产量。
每吨纱(线)混合数用电量(千瓦时/百米)=100X企业生产用电量(万千瓦 时)/布混合数产量(百米)
子项:
企业生产用电量,说明同上。
母项:
布混合数产量。
每百米印染布用标准煤量:
每百米印染布用标准煤量(千克标准煤/百米)=1000X企业生产用标准煤量 (吨标准煤)/印染布产量(百米)
露天矿其它产量指露天采煤阶段和剥离阶段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由 生产费用开支的不计能力的露天产量,由排土场回收的拣煤量,露天坑内的残 煤回收量。
其它产量指不由原煤生产费用开支所出的煤量,主要包括基建工程煤、更 改工程煤、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基建工程煤指基本建设矿井、露天矿在没有移交生产以前的工程出煤和试 生产期间所发生的煤产量。更改工程煤指在生产矿井中用更改资金进行掘进工 作所发生的煤量。
4.基本建设工程用电量:
指企业内基本建设工程用电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 失。
5.生活用电量: 指职工家属住宅区的生活、照明用电量和采暖锅炉用电量,以及与上述有 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母项:
原煤产量,说明同上。
吨原煤生产耗电量:
行政机关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行政机关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077f8352ea551810a687a3.png)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简称能耗)限额限定值及计算方法。
本方法规定了公共机构办公过程中及公务用车所消耗的综合能耗的折算方法,综合能耗、电能、水及公务用车油耗的统计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公共机构办公过程中能耗量的计算与考核,其中医院、学校按照相应的能耗限额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3.1公共机构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政府财政补贴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
3.2公共机构综合能耗公共机构综合能耗指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将办公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3.3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综合能耗。
3.4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人消耗的综合能耗。
3.5公共机构综合电耗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消耗的总电量。
3.6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综合电耗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电量。
3.7公共机构人均综合电耗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人所消耗的电量。
3.8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油耗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公务用车消耗的燃油量。
3.9公共机构公务用车百公里油耗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公务用车每行驶百公里油耗。
3.10报告期按年度确定报告期。
4公共机构能耗限额额限定值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综合能耗、电耗、油耗限额限定值见下表。
表1 公共机构单位综合能耗、电耗、油耗限额限定值5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计量管理和计算方法5.1统计范围5.1.1公共机构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公共机构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是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量。
普通高校能源资源消费定额及计算方法
![普通高校能源资源消费定额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cf222da6c30c2258019e04.png)
ICS27.010F 1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XXXXX—XXXX 普通高校能源资源消费定额及计算方法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山东省教育厅、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建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红红、牛西良、刘春霞、熊绍东、王昌伟、高鹏、曲云霞。
普通高校能源资源消费定额及计算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高校能源资源消费的术语和定义、能源资源统计范围、计算方法、消费定额、节约能源资源的管理与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校用于日常教学、科研、办公及学生生活等活动的综合能耗、综合水耗等能源资源的计算与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5035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普通高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
3.2普通高校综合能耗统计报告期内,从事教学、科研、办公、学生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年(kgce/a)。
3.3普通高校建筑能耗统计报告期内,从事教学、科研、办公、学生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各类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普通高等院校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普通高等院校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101ee60975f46527d3e195.png)
高校人员是指在校教职工与在校学生。
3.2高校综合能耗
高校综合能耗指高校在报告期内,将办公、教学、科研等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3.3高校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
高校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综合能耗。
3.4高校人均综合能耗
高校在报告期内,每人消耗的综合能耗。
0.5000~0.5714kgce/m3
焦炉煤气
16726~17981
0.5714~0.6143kgce/m3
高炉煤气
3763
0.1286kgce/m3
a.发生炉煤气
5227
0.1786kgce/m3
b.重油催化裂解煤气
19235
0.6571kgce/m3
c.重油热裂解煤气
35544
1.2143kgce/m3
Edd=Ed/M…………………………………………………(3)
式中:
Edd——高校单位建筑面积综合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
Ed——高校电耗,单位为千瓦时(kWh);
M——高校总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5.2.4高校人均综合能耗的计算
高校人均综合能耗等于报告期内,高校综合能耗除以其用能人员人数。高校人均综合能耗以千克标准煤每人表示,按照公式(4)进行计算。
d.焦炭制气
16308
0.5571kgce/m3
e.压力汽化煤气
15054
0.5143kgce/m3
f.水煤气
10454
0.3571kgce/m3
热力(当量值)
0.03412kgce/MJ
电力(当量值)
kJ/kwh
DB37T2671普通高校能源资源消费定额及计算方法
![DB37T2671普通高校能源资源消费定额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e9feb4551810a6f4248643.png)
表 1 普通高校能源资源消费定额
综合大学 (理工类),理工院 校,农林院校,医药院校
定额 综合大学(文史类) ,师范、民族院校,财经、政
法院校,外语院校,艺术院校,体育院校
18~ 20
16~ 18
410~ 500
340~ 420
60~ 70
50~ 60
高职高专院校 16 ~ 18
370~ 460 55 ~ 65
依据普通高校等级 (或规模) 、科研水平以及建筑热工性能、 车辆性能等的不同, 在统计报告期内, 普通高校能源资源消费定额见表 1,使用说明见附录 B。
4
DB37/T 2671 — 2015
指标
单位面积建筑能耗 kgce/(m 2·a) 生均综合能耗 kgce/(per ·a) 生均综合水耗 m3/(per ·a)
4.1.1 普通高校综合能耗的计算范围是统计对象在统计报告期内,从事教学、科研、办公及学生生活 等活动的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如电力、
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其他石油制品等)。固体燃料发热量按
GB/T 213 的
规定测定,液体燃料发热量按 GB/T 384 的规定测定。能源的低位热值应以实测为准,若无条件实测,
Ej —— 普通高校建筑能耗,单位:千克标准煤( kgce ); M —— 普通高校建筑面积,单位:平方米( m2)。
kgce/m 2·a);
5.4 普通高校生均综合能耗的计算
统计报告期内(以年为单位),普通高校综合能耗与在校学生人数的比值,按照公式(
算:
式中:
E E r = .........................................
普通高等院校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普通高等院校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4ec89caaea998fcd220e55.png)
普通高等院校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范围木方法规定了高等院校能源消耗(简称能耗)限额限定值及计算方法。
本方法规定了高等院校办公及教学过程中及公务用年所消耗的综合能耗的折算方法,综合能耗、电耗及公务用车油耗的统计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普通尚等院校用能系统中能耗星的计算与考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木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暈蛊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3. 1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髙等院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训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髙等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
不包括成人高校和口考高校,在本方法中简称“高校”。
3. 2高校人员高校人员是指在校教职工与在校学生。
3. 2高校综合能耗高校综合能耗指高校在报告期内,将办公、教学、科研等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屋,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3. 3高校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高校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综合能耗。
3. 4高校人均综合能耗高咬在报告期内,每人消耗的综合能耗"3. 5高校综合电耗高咬在报告期内消耗的总电屋。
3. 6高校单位建筑面积综合电耗高校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而积所消耗的电量。
3. 7高校人均综合电耗高校在报告期内,每人所消耗的电暈。
3. 8高校公务用车百公里油耗高校在报告期内,公务用车每行驶百公里油耗。
3. 9报告期按年度确定报告期。
4能耗限额限定值高咬单位建筑而积综合能耗、电耗、油耗限额限定值见下表。
5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计量管理和计算方法5. 1统计范围5. 1.1高校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高校综合能耗的统计范用是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量。
电气节能综合能耗计算公式
![电气节能综合能耗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9a625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5.png)
电气节能综合能耗计算公式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工业生产中,电气能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电气节能成为了工业节能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评估电气设备的节能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综合能耗计算公式,以便对节能措施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控。
电气节能综合能耗计算公式的建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设备的额定功率、运行时间、负载率、功率因数等。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因素,并建立相应的综合能耗计算公式。
首先,设备的额定功率是指设备在额定工况下的功率消耗。
通常情况下,设备的额定功率可以从设备的技术参数中获取。
在计算综合能耗时,需要将设备的额定功率与实际运行功率进行比较,以评估设备的节能效果。
其次,设备的运行时间是指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运行时间。
在实际生产中,设备的运行时间可能会受到生产计划、维护保养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综合能耗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以准确评估设备的能耗情况。
另外,设备的负载率是指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负载情况。
设备的负载率通常可以通过监控设备的电流和电压来获取。
在计算综合能耗时,需要考虑设备的负载率,以评估设备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能耗情况。
最后,功率因数是指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衡量设备能效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功率因数越高,设备的能效越好。
在计算综合能耗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功率因数,以评估设备的能效情况。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建立电气节能综合能耗计算公式如下:综合能耗 = 额定功率×运行时间×负载率×功率因数。
通过这个综合能耗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对设备的节能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获取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负载率和功率因数,然后将这些数据代入综合能耗计算公式中,即可得到设备的综合能耗情况。
通过对比设备的实际综合能耗和额定功率,可以评估设备的节能效果,并对节能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62b5f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b.png)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2)吨钢综合能耗: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按每吨粗钢合格产出量核算的钢铁工业生产中能源净消耗量。
计算公式:吨钢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企业净耗能源量(吨标准煤)/粗钢合格产出量(吨)×1000粗钢合格产出量是指报告期内,企业完成了粗钢生产过程,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模铸钢锭、连铸钢坯、铸造用液态钢(铸钢水)产出量之和,包括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不包括委外加工生产的产品。
吨钢综合电耗: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按每吨粗钢合格产出量核算的钢铁工业生产中净耗电总量。
计算公式:吨钢综合电耗(千瓦时/吨)=钢铁工业生产中净耗电总量(万千瓦时)/粗钢合格产出量(吨)×10000计算说明:钢铁工业生产中净耗电总量包括报告期内生产直接消耗的各种电力及其辅助生产系统实际消耗的各种电力,即企业净耗的全部电量。
吨钢耗新水: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按每吨粗钢合格产出量核算的钢铁工业生产中耗用新水量。
计算公式:吨钢耗新水(吨/吨)=企业耗用新水量(万吨)/粗钢合格产出量(吨)×10000计算说明:1.“新水用量”为企业报告期内用新鲜水量,即直接取自“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及其他外购水及水产品的数量。
2.钢铁联合企业的普通钢厂或特殊钢厂的新水取水量(新水量)供给范围,包括主要生产(含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等)辅助生产(含鼓风机站、氧气站、石灰窑、空压站、锅炉房、机修、电修、检化验、运输等)和附属生产(含厂部、科室、绿化、厂内食堂、厂区和车间浴室、保健站、厕所等);不包括企业电厂用于发电的取水量(含电厂自用的化学水)、矿山选矿用水和外供水量。
3.不产粗钢的企业可以选定自己的主产品,参照本指标计算“吨产品耗新水”。
吨钢可比能耗: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每生产一吨粗钢,从炼焦、烧结、炼铁、炼钢直到企业最终钢材配套生产所必须的耗能量及企业燃料加工与运输、机车运输能耗及企业能源亏损所分摊在每吨粗钢上的耗能量之和。
综合能耗的计算
![综合能耗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e0b0c4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3.png)
加值的比值。 • 3.7 •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product • 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
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
总和。
•
对企业,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主要生产系
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企业
中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辅助和附属可
能分摊)
10
• 3.6 •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9
• 3.4
• 用能单位 energy consumption unit
• 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如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分厂、
车间、工段、生产工序等使用能源的单位,核算和管理单 位。)
• 3.5
• 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
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
energy consumption • 为在同行业中实现相同最终产品能耗可比,对影响产品能
耗的各种因素加以修正所计算出来的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 耗。
• (注:产品单位产量可比综合能耗只适用于同行业内部对 产品能耗的相互比较。由各专业主管部门予以具体规定。
• 名词术语是说明综合能耗属性规定,容易被忽视,而导致 错误。)
综合能耗与同期该合格产品产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 值。 •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简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 注:产品是指合格的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对某些以工作 量或原材料加工量为考核能耗对象的企业,其单位工作量、 单位原材料加工量的综合能耗的概念也包括在本定义之内。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63f40902768e9951e738ed.png)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组二○一○年十月目录《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项目意义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资源、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厉行节约,建立以资源的高校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也是是我省建设“两型社会”的重点。
普通高等学校担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社会构成中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耗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
近年来,我省普通高等院校发展迅速,其用能、用电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我省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型办)提出要制定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综合能耗定额标准,期望通过制定和实施该标准,结合差别电价等政策,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消耗的能源、电力进行定额管理,进而推进普通高等院校的节能减排工作。
2010年9月,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受两型办的委托承担了起草该标准的任务。
由于该标准的制定时间比较紧张,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成立了的标准编制组专门负责编制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按时按质量完成该任务。
1.2主要目的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为普通高等院校的综合能耗、电耗进行定额管理提供依据,能有效降低普通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
2编制原则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制定本标准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配合国家、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重点考虑我省“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
2.2科学性原则制定本标准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分类与计算方法,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可靠。
2.3可操作原则本标准所确定的能耗定额值、普通高校的规模分级和功能区分类要符合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方便普通高校在采标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综合能耗的计算
![综合能耗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efc512b6c85ec3a87c2c5f1.png)
产品能耗的相互比较。由各专业主管部门予以具体规定。 • 名词术语是说明综合能耗属性规定,容易被忽视,而导致 错误。)
11
相关的能源基础知识
• 【能】 俗称能量,能是物质的属性,是作功的能力。 能有多种形式,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变,所有形式的 能都归结为各种原子或核子的势能或动能。能的形式: • 【热能】 热能是能的最普通最基本的形式,它是一 个系统中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热除了被直接使用外, 又可以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又是能量的最终形式。 • 【机械功】物体运动克服摩擦力的能量。 • 【电能】 电子或带电粒子运动生产能能量。 • 【势能】 物体或系统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 量叫势能。势能可由重力而产生。 • 【动能】 动能是指因物体运动惯性而具有的能量。
6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 • • • • 3 术语和定义(给出必要的基础概念)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耗能工质energy-consumed medium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 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 的工作物质。
7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 3.2 • 能源的当量值 energy calorific value • 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 算的各种能源所含的实际能量。按国际单位制, 换算系数为 1。(无论何种能量形式单位相同, 即1 J的机械能=1J 电能= 1J 热能) • 3.3 • 能源的等价值 energy equivalent value • 生产单位数量的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 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的数量。
47能耗指标体系节能效果指标产品节能量企业节能量生产系统能耗指标车间实物单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转换系统能耗指标企业能源转换实物单耗与综合单耗折标系数公共部门管理能耗指标企业能耗指标综合能耗实物能耗单位能耗产值单耗实物能耗量综合能耗产品实物单耗产品综合单耗48按国家标准规定应包括矿物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经过加工的二次能源如火电油制品焦炭以及耗能工质如深井水压缩空气等
普通高等院校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普通高等院校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4ec89caaea998fcd220e55.png)
普通高等院校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范围木方法规定了高等院校能源消耗(简称能耗)限额限定值及计算方法。
本方法规定了高等院校办公及教学过程中及公务用年所消耗的综合能耗的折算方法,综合能耗、电耗及公务用车油耗的统计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普通尚等院校用能系统中能耗星的计算与考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木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暈蛊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3. 1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髙等院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训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髙等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
不包括成人高校和口考高校,在本方法中简称“高校”。
3. 2高校人员高校人员是指在校教职工与在校学生。
3. 2高校综合能耗高校综合能耗指高校在报告期内,将办公、教学、科研等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屋,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3. 3高校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高校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综合能耗。
3. 4高校人均综合能耗高咬在报告期内,每人消耗的综合能耗"3. 5高校综合电耗高咬在报告期内消耗的总电屋。
3. 6高校单位建筑面积综合电耗高校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而积所消耗的电量。
3. 7高校人均综合电耗高校在报告期内,每人所消耗的电暈。
3. 8高校公务用车百公里油耗高校在报告期内,公务用车每行驶百公里油耗。
3. 9报告期按年度确定报告期。
4能耗限额限定值高咬单位建筑而积综合能耗、电耗、油耗限额限定值见下表。
5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计量管理和计算方法5. 1统计范围5. 1.1高校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高校综合能耗的统计范用是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量。
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a94e9ed0d233d4b14e6956.png)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普通高等院校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 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 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 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不包括成人高 校和自考高校。在本标准中简称“高校”。 3.2 在校学生 student 所有全日制高校在校生,包括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3.3 高校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n campus
(报批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XXXXX—XXXX
目
次
前言 ................................................................................ II 1 2 3 4 5 6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术语和定义 ........................................................................ 1 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 ........................................................ 2 统计范围 .......................................................................... 3 高校能源统计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 5 常用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 6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b267d5dbf8c75fbfc77db2b4.png)
-可编辑修改-
。
Eg = …………………………………………………………(2)
式中:Eg—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t(吨)(标准煤)/万元; G—期内产出的净产值(价值量),万元。 8.3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的计算 某种产品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等于该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与该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之和。 EDi = EZi + EJi …………………………………………(3) 式中:EDi — 某种产品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t(吨)(标准煤)/产品单位; EZi — 某种产品的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t(吨)(标准煤)/产品单位; EJi — 某种产品的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t(吨)(标准煤)/产品单位。 8.3.1 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的计算 8.3.1.1 某种产品的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等于生产该种产品的直接综合能耗量除以期内产出的合格品数量。
-可编辑修改-
。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与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之和。 注:产品是指合格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对某些以工作量或原材料加工量为考核能耗对象的企业,其单位工作量、单位 原材料加工量的综合能耗的概念也包括在本定义内。 5.4 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 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是生产某种产品时主要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与期内产出的合格品总量的比值。 对同时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应按实际耗能计算;在无法分别进行实测时,或折算成标准产品统一计算;或按产量分摊。 5.5 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 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是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在产品生产的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以及 5.1 中所 列的损耗折算为综合能耗后分摊到该产品上的综合能耗量。 5.6 产品可比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产品可比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为在同行业中实现相同产品能耗可比,对影响产品能耗的各种因素,用折算成标准产品的办 法、能耗统计计算的办法等加以考虑所计算出来的综合能耗量。 具体内容由同行业及主管部门商定。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5e148f2bcc7931b765ce15a2.png)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2008-02-03发布2008-06-01实施本标准代替GB/T 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本标准与GB/T 2589—199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修改了格式;——更新了引用标准;——增加了术语;——进一步细化了能源种类;——修改了综合能耗的分类;——简化了计算公式;——增加了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换进保护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一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技能监察信息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秀莲、李爱仙、陈海红、辛定国、张管生、郑彬。
本表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2589—1981;GB 2589—1990。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综合能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指标的核算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耗能工质energy-consumed medium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3.2 能量的当量值energy calorific value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算的各种能源所含实际能量。
按国际单位制,折算系数为1。
3.3 能量的等价值energy equivalent value生产单位数量的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能量。
综合能耗计算说明
![综合能耗计算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2ce1dc502768e9950e7387c.png)
综合能耗计算说明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汉沽盐场综合能耗计算说明依据国家标准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制定如下算法:分为三方面:1、各产品的耗能边界2、后勤辅助的均摊分配原则写清楚,3、最后合计到一起计算综合能耗1、综合能耗的计算消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直接消耗为:各工序的直接消耗量之和间接消耗为:后勤辅助消耗-余热回收综合能耗的计算按式(1)计算:E=∑(ei×pi) (1)式中:E——产品综合能耗;n——消耗的能源品种数;ei——生产和服务活动中消耗的第i种能源实物量;pi——第i种能源的折算系数,按能量的当量值或能源等价值折算。
2、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的计算某种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按式(2)计算:ej=Ej/Pj (2)式中:ej——第j种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Ej——第j种产品的综合能耗;Pj——第j种产品合格产品的产量。
3、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原则:用能单位外购的能源和耗能工质,其能源折算系数可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用能单位自产的能源和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其能源折算系数可根据实际投入产出自行计算。
根据公司锅炉实际运行情况蒸汽的折标煤系数为:142kgce/t。
精制盐为外购蒸汽按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t。
电力为国家采购执行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万kwh天然气为国家采购执行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1tce/万m3例如:溴素厂的主要能源使用为:电、外购蒸汽综合能耗=电(kwh)/10000*+天然气(m3)/10000*11。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https://img.taocdn.com/s3/m/cc129a0527284b73f24250b1.png)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组二○一○年十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项目意义 (1)1.2主要目的 (1)2编制原则 (2)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 (2)2.2科学性原则 (2)2.3可操作原则 (2)2.4公平性原则 (2)2.5适度的前瞻性原则 (2)3编制依据 (2)4工作过程 (3)4.1制定程序 (3)4.2任务完成情况 (4)5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4)5.1标准适用范围 (4)5.2标准结构框架 (4)5.3术语和定义 (5)5.4普通高等院校能耗、电耗的统计范围 (5)5.5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能耗、电耗的计算方法及定额的确定 (5)5.6高校综合能耗、电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 (6)6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6)6.1经济效益 (6)6.2环境效益 (6)7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6)7.1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6)7.2高校做好能耗统计报表及建设能耗数据库 (7)7.3建立水资源与能源使用管理制度 (7)7.4加强标准的宣贯、实施与监督 (7)7.5及时修订完善,使本标准持续改进 (8)《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项目意义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资源、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厉行节约,建立以资源的高校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也是是我省建设“两型社会”的重点。
普通高等学校担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社会构成中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耗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
近年来,我省普通高等院校发展迅速,其用能、用电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我省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型办)提出要制定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综合能耗定额标准,期望通过制定和实施该标准,结合差别电价等政策,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消耗的能源、电力进行定额管理,进而推进普通高等院校的节能减排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普通咼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组二。
一 O年十月目录1项目背景 (1)1.1项目意义 (1)1.2主要目的 (2)2编制原则 (2)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 (2)2.2科学性原则 (2)2.3可操作原则 (2)2.4公平性原则 (2)2.5适度的前瞻性原则 (3)3编制依据 (3)4工作过程 (3)4.1制定程序 (3)4.2任务完成情况 (5)5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6)5.1标准适用范围 (6)5.2标准结构框架 (6)5.3术语和定义 (6)5.4普通高等院校能耗、电耗的统计范围 (7)5.5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能耗、电耗的计算方法及定额的确定 (7)5.6高校综合能耗、电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 (8)6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8)6.1经济效益 (8)6.2环境效益 (8)7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9)7.1 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9)7.2高校做好能耗统计报表及建设能耗数据库 (9)7.3建立水资源与能源使用管理制度 (10)7.4加强标准的宣贯、实施与监督 (10)7.5及时修订完善,使本标准持续改进 (10)《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项目意义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资源、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厉行节约,建立以资源的高校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也是是我省建设“两型社会”的重点。
普通高等学校担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社会构成中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耗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
近年来,我省普通高等院校发展迅速,其用能、用电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我省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型办)提出要制定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综合能耗定额标准,期望通过制定和实施该标准,结合差别电价等政策,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消耗的能源、电力进行定额管理,进而推进普通高等院校的节能减排工作。
2010年 9 月,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受两型办的委托承担了起草该标准的任务。
由于该标准的制定时间比较紧张,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成立了的标准编制组专门负责编制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按时按质量完成该任务。
1.2主要目的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为普通高等院校的综合能耗、电耗进行定额管理提供依据,能有效降低普通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
2编制原则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制定本标准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配合国家、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重点考虑我省“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
2.2科学性原则制定本标准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分类与计算方法,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可靠。
2.3可操作原则本标准所确定的能耗定额值、普通高校的规模分级和功能区分类要符合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方便普通高校在采标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2.4公平性原则本标准中所确定的定额指标对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学校应有所区别,同时要做到切合实际,并符合公平原则。
2.5适度的前瞻性原则本标准确定的定额指标应促进技术进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做到适度的前瞻性。
3编制依据制定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精神,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制定。
在编制两项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 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同时,参考了 GB 17167- 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和 DB33/T 737-2009《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了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标准。
4工作过程4.1制定程序1 、前期准备工作。
2010 年 9 月上旬,确定参加起草的单位和人员,成立编制组,开始启动制定工作。
编制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与目标,确定了制定的方法与思路。
编制组成员开始查阅文献,主要内容:我国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有关普通高等院校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普通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情况;普通高等院校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作用;我省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情况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编制组拟定了待制定标准的基本框架和有关基本文字内容。
2、耗能、电耗情况调查2010年 9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编制组针对不同类型的单位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在省两型办的协助下,选择有湖南省 3+5 城市群中 18家代表性的普通高等院校(具体名单见附件),重点调查各单位近 5 年来的有效建筑面积、在校师生人数、各功能区的年度能耗和电耗情况。
并由两型办督促各被调查单位在十个工作日内返回调查表,此次共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 15份,覆盖被调研的八个市。
3、制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2010年 11月上旬,编制组成员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编制组成员运用EXCELL/SA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分析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的能耗、电耗增长趋势、能耗与在校师生人数的相关性、校内各功能区的耗能情况。
确定测算方法,并根据调研数据测算出各个学校的单位综合能耗、单位综合电耗,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修正系数。
在此基础上,完成撰写标准文本,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撰写编制说明。
4、征求意见2010年 11月中旬,在省两型办的协助下,向有关专家和有关单位发放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并回收有关的反馈意见。
5、编制标准送审稿2010年 11月下旬,编制组收集反馈意见,整理后进行分析,采纳有关合理的建议后,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在两型办的协助下,邀请有关专家召开标准审定会,相关专家对标准进行审定并提出修改建议。
6、编制标准报批稿2010年 11月末,编制组根据审定意见,对标准审定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报省标准化行政主管理部门审批。
7、标准发布实施阶段(2010年年底前)标准正式出版、发布实施。
4.2任务完成情况现本标准制定工作已基本结束,标准立项申报书已报我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编制组深入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一是收集并参考了国家及我省对节能减排的有关规章制度、兄弟省市普通高校的能耗现状及能耗管理制度。
二是向省内各普通高校发布调查问卷,掌握其耗能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了双层复合抽样法,调查问卷见附件。
根据两型办的要求,从长株潭以及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共8 个城市随机抽取了 18所普通高校作为抽样调查单位。
调查问卷的发放、填写、回收持续一个月,从2010年 9 月 15日始至 2010年 10月 15日止。
截止 2010年 10月 1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 15 份。
在此基础上,编制组研究确定了《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的基本方案,组织编写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书。
5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5.1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高等院校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等活动中实际消耗的单位综合电耗、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用能系统中用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耗电量、耗能量的计算与考核。
5.2标准结构框架标准文本包括的主要章节内容如下:、尸■、亠前言(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4)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5)高校各功能区综合能耗、电耗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6)高校综合能耗、电耗定额的计算方法附录常用能源、耗能工质折标准煤参考系数5.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共有 6 个术语和定义: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校综合能耗、普通高校综合电耗、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普通高校单位综合电耗、在校师生其中“普通高等学校”的定义是根据《普通高校设置暂行条例》(1986 年)、《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1993年)的规定自行定义的,其它6 个定义是取自国内地方标准,主要有:DB33/T 737-2009《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等地方标准。
5.4普通高等院校能耗、电耗的统计范围高校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是统计对象在统计期内在核定的建筑面积中实际消耗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和二次能源(如石油制品、蒸汽、电力、煤气等)以及耗能工质(如新水等)折算所消耗的能源。
高校综合电耗的计算范围是普通高校综合电耗是统计对象在统计期内在核定的建筑面积中实际消耗的电力。
本标准中核定的建筑面积包括教学区、科研区、实验 /实训场所及学生生活区等。
托管的生活区的电能消耗也列入电耗范围。
5.5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能耗、电耗的计算方法及定额的确定普通高校综合能耗等于普通高校在统计期内,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类能源实物与该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系数的乘积之和,能源的低位热值应以实测为准,若无条件实测,可参照 GB/T 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通过热值折算为标准煤,进行综合计算所得的能源消耗量。
高校各功能区综合能耗、电耗的计算方法同以上相同。
普通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能耗等于统计期内该功能区综合能耗除以该功能区的总建筑面积。
普通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电耗等于统计期内该功能区总电耗除以该功能区总建筑面积。
5.6高校综合能耗、电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普通高等学校综合能耗、电耗修正系数以该校的在校师生人数数量为基本依据。
通过 SAS 统计软件分析在校师生人数对综合能耗的影响系数,以此确定其修正系数。
为了操作方便,本标准中将在校师生人数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20000-40000人、40000-60000人、60000-80000人、80000人以上。
经计算,四个等级普通高校的综合能耗和综合电耗的修正系数都分别为 1.02、1.04、1.06和1.08。
6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6.1经济效益该标准的实施,可以引导普通高等院校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努力实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对口利用,尽力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为学校节约了经济支出,产生了直接经济效益。
6.2环境效益实施该标准,可以促进普通高等院校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计划,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引导学校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从而降低三废的排放数量,对保护校园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