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7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7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7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长度单位?(板书:米m 厘米cm)游戏规则:现在老师两手分开,你们觉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

停的时候,找学生拿米尺测量一下。

继续游戏,你们觉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检验一下。

谈话:我们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长的多,那么,你们还记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米=100厘米)谈话:在我们的生活,米和厘米无处不在,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展现例题)过渡:看来,大家学习的很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参观长度王国可是,守卫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吗?提示:你能指一指数学书的厚度在哪里吗?二、新授1、认识毫米(1)产生需要,初步认识1mm追问:在刚才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你有什么发现?(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介绍:是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见这样不是整厘米的时候,那就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在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那么1mm有多长呢?(2)多种感官参与,感知1mm①从直尺上感受1mm要求:请你从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确:1小格就是1mm②测量感受1mm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回形针,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这样测量,明白了吗?请你把我课前给你们的物品请出来,量一量他们的厚度,好吗?《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2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

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介绍: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边说边板书: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毫米、分米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为后续学习千米的认识以及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1 分米= 10 厘米,1 米= 10 分米。

教材通过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铅笔的长度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基础,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1 分米= 10 厘米,1 米= 10 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操作发现法。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的认识是基础且重要的内容之一。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单位的定义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毫米(mm)是长度单位中非常小的一个,它等于1米的千分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毫米来测量纸张的厚度、硬币的直径等。

例如,一张标准A4纸的厚度大约是0.1毫米,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25毫米。

分米(dm)则是一个介于厘米和米之间的单位,它等于1米的十分之一。

分米在测量家具、房间尺寸等方面比较常用。

例如,一个标准的单人床长度大约是2米,换算成分米则是20分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1. 引入概念: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并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比如尺子、硬币、纸张等,让学生亲自测量,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实际长度。

3. 对比学习:将毫米和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米)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转换来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5. 生活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毫米和分米的应用场景,比如测量家中物品的尺寸,以此来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6. 总结回顾:在课程的最后,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进行总结,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运用这两个长度单位。

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地应用这两个长度单位。

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9篇)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9篇)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2、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3、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千米”“长度单位换算”等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于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实践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较为具体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猜想、认识、感知、测量、判断、应用等学习过程,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物体长度。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要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能力。

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的长度观念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分米等长度观念是很难的。

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建立分米、毫米长度表象。

尤其是“分米”,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很有必要,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设疑、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导语】分⽶和毫⽶的认识是在学⽣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和厘⽶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分⽶和毫⽶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也是学⽣逐步掌握测量⽅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环。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①使学⽣认识长度单位分⽶和毫⽶,初步建⽴1分⽶、1毫⽶长度观念,知道1⽶=10分⽶,1分⽶=10厘⽶,1厘⽶=10毫⽶。

②引导学⽣探索⽶、分⽶、厘⽶、毫⽶间的联系,培养学⽣的观察能⼒、细⼼、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毫⽶这⼆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10分⽶、1分⽶=10 厘⽶、1厘⽶=10毫⽶。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直尺,观看分⽶、毫⽶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1分⽶的长度,在脑中建⽴表象,并让学⽣⽤⽣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感悟⽤⼼体会。

2.练习法。

学⽣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学习过程中的⼀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认识分⽶、毫⽶时,让学⽣去找⽣活中的典型例⼦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空间观念和培养学⽣操作能⼒。

在建⽴观念的同时,进⼀步提⾼学⽣的动⼿操作能⼒和实际的应⽤能⼒。

2.学会与⼈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相对较⼩,容易出错,采⽤⼩组合作学习,分⼯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的合作能⼒。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个长度单位是什么?⽐划⼀下1⽶长度和1厘⽶的长度吗? ⼆、教学新知 1、认识毫⽶,感受毫⽶的必要性。

2、建⽴毫⽶的表象。

请你在尺⼦上找⼀找从哪⾥到哪⾥是1毫⽶?⽤⼿⽐划⼀下。

师提问:⽣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 3、学习厘⽶与毫⽶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是相对较⼩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与毫⽶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10毫⽶。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的认识 ①分⽶ 出⽰⼀条10厘⽶长的⼩棒,让学⽣估,引出这条是10厘⽶。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说课稿1《熟悉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熟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肯定的用尺度量力量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同学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熟悉,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同学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进展服务。

独特的和谐,理性的培育,情操的陶冶,身心进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同学熟悉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学问目标外,重在引导同学探究学问间的内存联系,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实践操作力量,简洁的推理力量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同时结合详细内容向同学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育同学的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说教法:1、教学分米的熟悉时采纳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先测量吸管的长度,再通过牛奶盒的吸管,知道10厘米长的线段可以用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然后在尺上找一找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

再让同学用手比划出1分米,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紧接着让同学画出一分米的线段,最终说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2、教学毫米熟悉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纳导学法进行教学。

先让同学测量卡的厚度,硬币的厚度,在这个过程中同学发觉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在体验1毫米时,让同学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或磁卡,感觉1毫米的厚度,然后专心体会。

最终,老师让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能用毫米表示单位的实物来。

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纳引导发觉法进行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让同学观看同学尺,引导同学知道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再数一数有几小格,从而得出结论。

《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说课稿2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熟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肯定的用尺度量力量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

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1、直观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新(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

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活动一: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感受1分米有多长。

活动二:要求:用直尺在自备本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来画1分米的线段的?练一练:判断下面的画法是1分米吗。

认识毫米分米说课稿

认识毫米分米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二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二、说教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又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毫米和分米都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记忆理解,所以教学是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具、学具:直尺、光盘、硬币、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

五、说教学过程: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我特地设计了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顾整理;综合运用,深化巩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

)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

看谁找到得多?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分米和毫米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米和毫米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简析教材: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

这样一来,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各个长度单位。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再教学毫米,最后教学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厘米的概念。

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能根据物体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2)智能目标:知道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米和厘米进行简单换算。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会探索知识的过程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及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课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会选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难点: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

二、阐述教法新课标的要求中指出:学生应在活动中探索感知新知。

于是在复习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来比划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1米和1厘米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写物体的长度。

在导入环节中开展分组动手活动测量同桌的铅笔盒以感受满整十厘米的长度。

设疑后进入新授让学生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

在经历反复的动手操作和比拟后再次了解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的长度。

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测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正确使用。

从而完成本课重点教学。

三、指导学法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是熟练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方法:1、指导学生用“身体尺”来表示各长度单位的长度,有利于学生正确感知各个不同长度单位的大概长度。

能对各个长度单位的长度有一定了解。

2、开展小组活动测量物体的长度,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测量物体的正确方法。

四、教学大概程序(一)课前准备:1、关于已经学习过的米和厘米的知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精选5篇)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

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

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

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一、解析教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这些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本次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1、教学认识分米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先通过小鸟的问题,学生了解到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不能解决某些问题,从而产生认识新知的需求,再让学生实际测量铅笔盒的长度和宽度,知道10厘米长的线段可以用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然后在直尺上用不同的方法找一找1分米和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紧接着让学生用小尺画出一分米的线段,再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并数出1米里10个分米,揭示1米=10分米。

最后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分米,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并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2、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

先让同学估测数学书的厚度,再实际测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通过找小格的方式认识1毫米有多长,再通过数小格的方式揭示1厘米=10毫米。

最后,比划与找一找的环节中,体验1毫米,特别是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数学书中的10张纸,可以直观得体会1毫米的厚度。

三、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1、注重自主探究,锻炼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2——53页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下面我通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板书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物体的估测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情景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方式,述说方式。

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的金钥匙。

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是多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这一复习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情境创设
上课时,运用课件出示情景图片《齐天大圣—金箍棒》,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选用富有童趣的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用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1、认识毫米
(1)实物展示,引出毫米
在学生观察直尺时,学生可能会发现很多信息,我会根据学生的信息,然后引出需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厘米中小格的数量,使学生发现每一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在学生已认识毫米的基础上,找一找身边的事物哪些是一毫米的,哪些也是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自己量一量身边的书本厚度、橡皮等物,感受一下毫米的表象。

(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师:在学习毫米时,教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展示学习步骤:
①直尺上一厘米中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是一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一厘米有若干毫……
③在咱们四周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约莫是一毫米,请你量一量。

(3)自我反馈,现学现用
设计一系列的关于毫米的练习为解决教学环节(1)所遗留问题,加深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正确进行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认识分米
(1)对比情境,引出分米
齐天大圣又出了一题(单位是10厘米),请学生对比上一题(上题单位是1厘米),启发学生在单位不同的情况下,又应该如何准确读出金箍棒的长度能否以更小的数字表示它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同事物的对比,使学生发现在单位不同的情况下,读数不同的结果。

同时引出长度单位分米。

(2)出示课件,学习分米
课件出示一把以1厘米为单位的直尺,对比于以10厘米为单位的直尺,请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以10厘米为单位的直尺同样每10厘米中有10个小格,建立分米概念,1分米=10厘米。

请学生在量一量文具盒,用分米作单位,它的长宽是多杀?
设计意图:对比方法的教学能使学生更易于发现事物的差异,在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更为深刻,亦同时教授学生一种数学方法—对比。

(3)四人小组合作:
先去猜想,再去合作验证,再去找一找生活中的一分米
3、新旧交融,螺旋上升
出示课件,请学生完成图表(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关系)讨论:分米与毫米的换算。

设计意图:新知与旧知的整合,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及换算有了更为系统的把握。

(三)、趁胜追击,巩固练习
第一层:操作题
第二层:综合题
第三层:改错题
设计意图:(1)使学生知道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率;(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3)加强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的理解度。

(四)、知识点的回顾与拓展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