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江、湘华、青山,是上世纪安化军工三兄弟的简称,也是三线企业在益阳的代表。他们的涌入,曾给一条条寂静的山沟带来多少喧嚣与神秘!然而,岁月流转,时光荏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和市场摔打,目前唯有资江尚未离开益阳,在军工战线的竞技场上激情不改,高歌奋进——

资江机,军工精神在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神话无独有偶,两次选址都经过三次才敲定

写资江机,有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就是他们的两次建厂选址。

第一次是1965年作为三线工厂选址。选址原则是根据毛主席“准备打仗”的思想而制定的:“靠山、隐蔽、分散”。

这年的4月,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资江机第一任厂长李治山、工程师沈根生和杜金声,在距常德市区18公里的石板滩,选中了一处环境、交通都适合的地方。可报告递将上去,没有批准,其理由是此处不属三线范围。因为当时毛主席在地图上将豫鄂湘三省划了一条红线,红线西部为三线地区,石板滩在红线以东一点点。

接着,又到安化。在县委书记叶再田的陪同下,于县城西一公里处看中了一个叫敏家湾的地方。方案报上去,又没通过,原因是在柘溪电站下游,且距离太近。

资江机最终定在马路口镇,还是中南局和广州军区调动空军,用航测的办法探定的。这里距安化县城31公里,小镇有人口近1000人,大跃进时修了一条简易公路,因“钢铁元帅”下马,一直没有启用。当时,叶再田还说:羡慕你们呢,我们刚来时下乡只能骑马。

第二次选址是1984年,这时国家对三线企业实施调整搬迁。然而无独有偶,选址也经过三次才最后敲定。

选址原则也是六个字,叫“兼并、改造、搬迁”,兼并是必须兼并当地一个企业。第一次是在宁乡、望城一带,当地也很欢迎,但没有适当的企业供他们兼并。省国防科工办决定“拉郎配”,将五机部在湘乡的375库与他们合并,然而周边有许多高排放企业,不符合军工生产要求,也只好放弃。

这时已到了1985年4月,当时的益阳行署见60年代在安化同时建厂的三个军工企业,湘华和青山已分别在株洲和湘潭找到了合作伙伴,便委派时任副专员汪国忠等人,专程到马路口,欢迎资江机到益阳选点,最后选定了现在的厂址。当年这里有个“县红砖厂”,不仅有现成的土地,还有现成的建材,周围没有污染,离中心城区也不远。

感谢当年的行署,此举不仅使100多名砖厂职工变成了军工战士,同时,也让益阳东郊从此屹立起了一个崭新的军工企业!

一脉相承,两次建厂靠的都是艰苦奋斗

1965年建厂时设计规模800人,有400多干部和技工是从四川、湖北、上海、包头等六省十大城市抽调来的。第一批创业人的艰苦,从第二批进厂者刘安华的口述中可略知一二——

我是益阳市三中六七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2月,“根正苗红”的我,经过四轮淘汰、五次出榜,终于成了“军工战士”。这次资江机在益阳招工100名。27日出发这天,为了不影响正在上山下乡的知青队伍,我们是排着队走到迎风桥镇才上的车。可是一进马路口,看到黑乎乎的云台山,心便凉了半截。宿舍是干打垒,一个房子打地铺要睡二三十人。一夜无眠的我,直到第二天看到有解放军在厂门口站岗,才笃定下来。

选址的杜金声回忆,从建厂到投产,仅一年时间,就建成房屋5万平方米,每户30平方米。因就地取材,每平方米造价,工房才59元,住房只有30元。另外,修建进厂公路26公里,高压线路17公里。基建总投资,仅742万元。1966年7月1日,寂静的山区响起了清脆的枪声——我们生产的首批6挺合格高射机枪试枪成功了!

这便是第一次建厂,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便是军工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然而,二十年后的第二次扩建和搬迁却复杂得多。这时资江机是一个拥有近3000名职工和4600名家属的大企业了,要从深山老林向170公里外的益阳整体搬迁,谈何容易?

为保证新厂区建设资金,厂部制定了“85—90”每年利润不低于200万的目标,提出了“勒紧裤带、咬紧牙关”的口号,凡自己能做的绝不外包,如水电、绿化、厂前公路等。职工住房实行“友爱集资”,在当年人均工资不足80元的情况下,共筹资60万。在搬迁的五年内,全厂的进山补贴、岗位津贴、加班费统统取消,甚至连上级批准的企业职工工资升级也没执行。

搬迁开始后,厂部又提出,哪个车间先完成全年任务(外加三个月转手量)就先出山,这样大大避免了运输高峰,形成了鱼贯出山。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续两年共5800余车次的山路运输中,12台车没有发生一起财产和安全事故。

营销总监李哲辉深情回忆:1990年11月28日,我是作为最后一批人员撤离的。本约好29日早晨6点离开招待所,可半夜12点,不知谁说了句“我们要走了!”车子便一辆辆启动,就这样我们离开了生活工作了25年的云台山。天亮后到了武潭,我们敲开一家商店,

买了纸张和颜料,在第一台车上写了块“振兴资江”的牌匾,然后挂上毛主席像,迎着初升的太阳,浩浩荡荡向益阳挺进……

双管齐下,技改制改两轮并驱共同推进

产品升级换代是企业的生命。“守住生命线,企业无忧患”,资江机在47年的风雨历程中不断挺进,其原因正在于此。

1966年刚建厂时,生产出的第一批产品是仿苏54式高射机枪。该枪原重180公斤,经改进,减为94公斤。但不久,一位女工从部队探亲回来,讲起战士扛着笨重的54式跋山涉水的情形,作为兵器专家的朱德林坐不住了。从1971年起,他闯入一个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发明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气吹式高射机枪,重量减到57公斤,1977年经国家一级定位批准,命名为77式,列装全军。

在77式基础上,朱德林经过6年实践,又推出了更为先进的85式,重量减到了39.5公斤!在西昌,这个被称为“中国休斯顿”的卫星发射中心,由专业部队对两种入选的枪型作最后选优,85式以专家投票10:2 的绝对优势被选上,其余11家高机厂被淘汰,从此,资江机成了全国唯一一家生产高机的定点厂。1987年,朱德林又在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等组织的竞标中夺魁,获得了35榴弹发射器的研制和开发。该项目被列入国家976 工程,其产品被列装驻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