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_代数

合集下载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线性代数是现代数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以及金融和信息学等各个领域。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线性代数的课程设计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对相关领域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在线性代数相关应用场景中,提高学生对线性代数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实际应用。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线性代数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编程和模拟仿真能力。

4.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1.线性代数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讲解2.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实验3.1 线性代数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讲解本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向量、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等线性代数基本概念。

2.矩阵运算、矩阵求逆、矩阵特征值等线性代数基本方法。

3.矩阵分解(QR分解、LU分解等)和特殊矩阵。

4.向量函数和曲线的参数描述。

3.2 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本部分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阶段一:案例分析在本阶段,我们将介绍各种不同领域的典型实际问题,并通过线性代数方法求解这些问题。

实际问题包括:1.电路分析问题2.能量传递问题3.无人机运动控制问题4.网络流问题5.金融风险分析问题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希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线性代数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阶段二:计算机模拟实验在本阶段,我们将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一些典型模拟实验,学生将在模拟实验中自己设计并运用线性代数方法解决问题,掌握计算机编程和模拟仿真的能力。

实际案例包括:1.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非线性函数曲线2.布朗运动与随机漫步模拟3.用PCA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和识别4.用SVD奇异值分解进行图像压缩和还原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线性代数中各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应用方法。

江苏科技大学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江苏科技大学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应用Jacobi 迭代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数理学院 作者:耿志银(送给学弟学妹!)摘要:在面对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时,直接法虽然很方便,但直接法大多数均需对系数矩阵A 进行分解,无法保持A 的稀疏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得面对大型稀疏性方程的求解问题,此时,迭代法比直接法更适用。

迭代法是按照某种规则构造一个向量序列{x k },使其极限向量*x 是方程组Ax=b 的精确解。

这里主要介绍Jacobi 迭代和Gauss-Seidel 迭代。

关键词:Jacobi 迭代 Gauss-Seidel 迭代 向量序列 极限向量引言:Jacobi 迭代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法是两类重要的方法,他能充分利用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减少内存占用量,而且程序简单,缺点是计算量大,同时还有收敛性的问题需要讨论。

基本原理:Jacobi 迭代设有方程组AX=b ,方程形式为1nij jij a xb ==∑(i=1,2,…,n ),假设|A|≠0,且ii a ≠0(i=1,2,…,n ),从第i个方程中解出x i ,得11x ()(1,2,...,)ni i ij jj ii j ib a x i n a =≠=-=∑,写成易于迭代的形式:(1)()11x ()(1,2,...,nk k i i ij j j ii j ib a x i n a +=≠=-=∑;k=0,1,2,…)这就是Jacobi 迭代的分量形式。

令A=D-L-U ,,其中D=diag(11a ,22a ,…,nna ),L=21313212,10000n n n n a a a a a a -⎡⎤⎢⎥-⎢⎥⎢⎥--⎢⎥⎢⎥⎢⎥---⎣⎦,121312321,0000n n n n a a a a a U a ----⎡⎤⎢⎥--⎢⎥⎢⎥=⎢⎥-⎢⎥⎢⎥⎣⎦,此时AX=b可以写成x=Bx+g,其中B=11(),D L U g D b --+=.若给定初始向量(0)(0)(0)012(,,...,)T n x x x x =,并带入x=Bx+g 的右端,就能计算出一个新的向量1x ,即10x Bx g =+;再把1x 代入x=Bx+g 的右端,又得到了一个向量2x ;依次类推有1x Bx g k k -=+,k=1,2,3,…这个就是Jacobi 迭代格式。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3)能够应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线性方程组;(2)矩阵及其运算;(3)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5)二次型。

二、第一章:线性方程组1. 教学目标(1)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3)能够应用线性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2)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高斯消元法、克莱姆法则;(3)线性方程组的应用:线性规划、电路方程等。

三、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1. 教学目标(1)理解矩阵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矩阵的运算方法;(3)能够应用矩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矩阵的定义和性质;(2)矩阵的运算:加法、数乘、乘法;(3)矩阵的逆矩阵及其求法;(4)矩阵的应用: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等。

四、第三章: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1. 教学目标(1)理解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线性变换的表示方法;(3)能够应用线性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线性空间的定义和性质;(2)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3)线性变换的表示方法:矩阵表示、坐标表示;(4)线性变换的应用: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

五、第四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 教学目标(1)理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法;(3)能够应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和性质;(2)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法:幂法、矩阵对角化;(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应用:线性变换、振动系统等。

六、第五章:二次型1.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型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3)能够应用二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二次型的定义和性质;(2)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配方法、矩阵的对角化;(3)二次型的应用:最小二乘法、优化问题等。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高斯消去法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高斯消去法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斯消去法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线性⽅程组的直接解法数理学院 09405011班 0940501120 沈骁摘要:如何利⽤电⼦计算机来快速、有效的求解线性⽅程组的问题是数值线性代数的核⼼问题。

本⽂将主要介绍解线性⽅程组的基本的直接法——⾼斯消去法,平⽅根法,并⽤实例来验证此⽅法的有效性。

关键字:⾼斯消去法,顺序消去法,选主元消去法,平⽅根法,消元过程,回代过程,主元数和乘数引⾔:因为各种各样的科学与⼯程问题往往最终都要归结为⼀个线性⽅程组的求解问题。

本⽂在⽐较着⼏个⽅法的基础上,通过⼀道实例来得到最⽅便最有效的⽅法。

基本原理:⼯程计算和科学研究中的许多问题,最终归结为线性代数⽅程组的求解。

求解的⽅法也有很多,如⾼斯消去法(顺序消去法,选主元消去法),平⽅根法。

⾼斯消去法是⽬前求解中⼩规模线性⽅程组最常⽤的⽅法;平⽅根法是求解对称正定线性⽅程组最常⽤的⽅法之⼀。

为了更快速、更⽅便的求解线性⽅程组,下⾯我们⽐较⼀下这⼏种⽅法哪种更好。

⼀、⾼斯(Causs )消去法就是逐步消去变元的系数,将原⽅程组Ax b =化为系数矩阵为三⾓形的等价⽅程组Ux d =,然后求解系数矩阵为三⾓形的⽅程组⽽得出原⽅程组解的⽅法。

把逐步消元去变元的系数,将⽅程组化为以系数矩阵为三⾓形的等价⽅程组的过程称为⼩院过程;把求系数矩阵为三⾓形的⽅程组解的过程称为回代过程。

最初求解⽅程组的⾼斯消去法也称为顺序消去法,它由消元过程和回代过程组成。

顺序消去法 1.消元过程考虑⼀般⽅程组,为了推导过程⽅便,记系数矩阵A 的元素ij a 为(0)ij a ,右端向量b 的元素i b 记为(0),1i n a +,于是⽅程组11112211211222221122n n n n n n nn n na x a x a x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1.1)成为()()()()()()()()()()()()00011112211100021122222100011221n n n n n n n n nn n nn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假设(0)110a ≠,将第1个⽅程乘以(0)1(0)11()i a a -加到第i 个⽅程(2)i n ≤≤,得到第1个导出⽅程组(0)(0)(0)(0)111122111(1)(1)(1)222221(1)(1)(1)221n n n n n n n nn n nn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a x a x a +++?++=?+=??+=其中:(0)(1)(0)(0)11(0)11i ij ij j a a a a a =-,2i n ≤≤,21j n ≤≤+。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2)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2)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设计背景线性代数是一门基础的数学课程,也是许多其他理工科学科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线性代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目的1.掌握向量操作的基本技能,包括向量加减、向量点积、向量叉积等。

2.掌握矩阵操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矩阵加减、矩阵乘法、矩阵求逆等。

3.熟练掌握矩阵的各种性质和特征值的求法。

4.能够利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需要学生利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问题描述:求解平面上多边形的面积。

设计要求: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向量的定义、加减、点积和叉积等基本操作;其次,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将平面上的一个多边形转化为向量的形式,然后可以通过叉积来求解该多边形的面积。

实现步骤:1.将多边形的顶点表示为向量,并将相邻的两个向量相减,得到边向量。

2.对于任意一个边向量,将它与与其相邻的两个边向量做叉积,得到一个向量,将这个向量除以2,即可得到以该边为底的梯形面积,再将所有梯形面积加起来,即可得到多边形的面积。

第二部分问题描述:求解一个由3x3矩阵表示的线性方程组的解。

设计要求:首先,学生需要掌握矩阵的定义、加减、乘法和求逆等基本操作;其次,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将矩阵消元来解决线性方程组。

实现步骤:1.将系数矩阵和常数矩阵组成增广矩阵。

2.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变换,使其转化为类似于阶梯矩阵的形式,即上三角矩阵。

3.利用上三角矩阵,从最后一行开始,反向求解出线性方程组的解。

第三部分问题描述:求解一个5维向量的主成分。

设计要求:首先,学生需要掌握矩阵的定义、乘法、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基本操作;其次,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特征值分解来求解向量的主成分。

实现步骤:1.构建5x5的矩阵,其中第i行为原数据集中第i维的值。

2.计算矩阵的协方差矩阵。

3.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求出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4.将五维向量投影到特征向量上,得到它在该向量上的投影长度即为主成分。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等核心知识点的定义及性质;2. 学会运用矩阵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并能解释其几何意义;3. 掌握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矩阵运算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提高计算准确性和解题速度;2. 能够运用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理论分析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线性代数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勤奋、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线性代数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线性代数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矩阵与向量- 矩阵的定义、性质及运算规则;- 向量的线性运算、线性组合及线性相关;- 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线性方程组- 高斯消元法及其应用;- 克莱姆法则及其应用;- 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线性空间的定义、基、维数及坐标;- 线性变换的定义、性质及矩阵表示;- 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实践与应用- 利用矩阵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结合教材实例及拓展案例。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矩阵与向量基本概念及运算规则;第二周: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第三周: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基本理论;第四周:实践与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报告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报告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题目:Gauss消去法及其变形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学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理学院基层教学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年月日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目录摘要 (2)一、问题的提出 (2)二、数学模型的建立 (3)三、计算机程序 (3)四、计算结果及分析 (5)五、参考文献 (20)六、心得体会 (20)Gauss 消去法是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实际计算中,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常常具有对称正定性,即其各阶顺序主子式及全部特征值均大于零。

矩阵的这一特性使它的三角分解也有更简单的形式,从而导出一些特殊的解法,如平方根法和改进的平方根法。

关键词:线性方程组,Gauss 消去法,平方根法,改进的平方根法,Hilbert 矩阵。

一、问题的提出1、先用你所熟悉的计算机语言将不选主元和列主元Gauss 消去法编写成通用程序,然后用你编写的程序求解下面的84阶方程组⎪⎪⎪⎪⎪⎪⎪⎪⎪⎭⎫⎝⎛=⎪⎪⎪⎪⎪⎪⎪⎪⎪⎭⎫ ⎝⎛⎪⎪⎪⎪⎪⎪⎪⎪⎪⎭⎫ ⎝⎛141515151576816816816816816848382321 x x x x x x最后,将你的计算结果与方程组的精确解进行比较,并就此谈谈你对Gauss 消去法的看法。

2、先用你所熟悉的计算机语言将平方根法和改进的平方根法编写成通用程序,然后用你编写的程序求解对称正定方程组b Ax =,其中 (1)b 随机地选取,系数矩阵为100阶矩阵⎪⎪⎪⎪⎪⎪⎪⎪⎪⎭⎫⎝⎛1011101110111011101110(2)系数矩阵为40阶Hilbert 矩阵,即系数矩阵A 的第i 行第j 列元素为11-+=j i a ij ,向量b 的第i 个分量为∑=-+=nj i j i b 111。

3、用1中的程序求解2中的两个方程组并比较所有的计算结果,然后评论各个方法的优劣。

二、数学模型的建立1、Gauss 消去法:用消去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用逐次消去未知数的方法把原来方程组Ax=b 化为与其等价的三角方程组,而求解三角方程组就容易了。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资料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资料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报告(2014-2015第二学期)姓名:王美玲学号:081310104任课教师:杨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年6 月18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SOR 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数值效果比较摘要: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SOR 迭代法是三种经典的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方法,本文主要对这三种方法的数值逼近效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SOR 迭代法;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可归纳为直接法和迭代法。

迭代法中有三种最为经典的迭代方法,就是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和SOR 迭代法。

然而三种方法的收敛性,近似解的逼近效果有不同。

本文将对三种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效果做相应探讨。

设有线性方程组Ax=b ,A 为非奇异矩阵,求x 的近似解,三种迭代方法如下。

1. Jacobi 迭代法 算法:(1) 选取初始点 ,精度要求ep ,最大迭代次数N ,初始化迭代次数k=0。

(2) 由 Jacobi 迭代法计算公式计算点 。

(3) 相对误差err 小于等于精度要求ep 时,输出 作为方(k+1)(0) x x x(k+1)程的近似解。

(4) = ,k=k+1,转步骤(2)。

2. Gauss-Seidel 迭代法 算法:(1) 选取初始点,精度要求ep ,最大迭代次数N ,初始化迭代次数k=0。

(2) 由 Gauss-Seidel 迭代法计算公式计算点 。

(3) 相对误差err 小于等于精度要求ep 时,输出 作为方程的近似解。

(4) = ,k=k+1,转步骤(2)。

3. SOR 迭代法 算法:(1) 选取初始点,精度要求ep ,最大迭代次数N ,初始化迭代次数k=0。

(2) 由 SOR 迭代法计算公式计算点 。

(k+1) (0)(k+1)(0)x (k) x (k+1) x x x(k+1) x (k) x (k+1) x x(3) 相对误差err 小于等于精度要求ep 时,输出 作为方程的近似解。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和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线性方程组、矩阵及其运算、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第一节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线性代数的发展历程,理解向量、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等基本概念。

2. 教学内容:a. 线性代数的起源和发展;b. 向量的定义和性质;c.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d. 线性空间的定义和性质。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线性代数的历史背景,通过练习,巩固基本概念。

三、第二节线性方程组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会运用线性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b. 高斯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c. 克莱姆法则;d. 线性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第三节矩阵及其运算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运算规则,会运用矩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矩阵的定义和性质;b. 矩阵的运算(加法、数乘、乘法);c. 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d. 矩阵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矩阵的基本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第四节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数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线性空间的概念和性质;b. 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c. 线性变换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第五节行列式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行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新编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新编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新编线性代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矩阵、行列式、向量组的运算及其性质;2. 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包括高斯消元法、克莱姆法则等;3. 了解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线性变换矩阵的求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矩阵、行列式、向量组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能力;2. 能够熟练运用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求解能力;3. 能够运用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概念,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兴趣;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性代数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矩阵与行列式:矩阵的运算、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矩阵的逆、克莱姆法则;2. 向量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秩、极大线性无关组;3. 线性方程组:高斯消元法、克莱姆法则、齐次线性方程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4. 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坐标、子空间;5. 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定义与性质、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化。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以教材为依据,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矩阵与行列式;第二周:向量组;第三周:线性方程组;第四周:线性空间;第五周:线性变换。

三、教学方法针对线性代数课程特点,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系统地讲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方法。

数值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数值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数值线性代数教学大纲数值线性代数教学大纲导言:数值线性代数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数值方法解决线性代数问题。

这门学科在科学计算、工程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系统地教授数值线性代数,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数值线性代数教学大纲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数值线性代数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运用数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等;2. 掌握矩阵运算的基本法则,包括矩阵乘法、矩阵转置等;3. 熟悉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包括高斯消元法、LU分解法等;4. 理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求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5. 学习数值方法解决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包括迭代法、矩阵分解法等;6.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建模和计算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数值线性代数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线性代数基础知识: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等;2. 矩阵运算:矩阵乘法、矩阵转置、矩阵的迹等;3.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高斯消元法、LU分解法、迭代法等;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求解方法等;5. 数值方法:迭代法、矩阵分解法、广义逆等;6. 应用实例:线性方程组的应用实例,如电路分析、最小二乘拟合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数值线性代数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定理和算法,使学生理解数值线性代数的基本原理;2.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展示数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思路;3. 计算实践:通过编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现数值方法,加深对算法的理解;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5.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值线性代数课程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估,包括:1. 作业评估: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3. 期中考试:组织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算法的理解;4. 期末考试:组织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5. 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能力和合作能力。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

线性代数课程设计1. 研究背景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向量空间、矩阵、线性变换等。

线性代数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习其他学科如物理、经济、计算机科学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线性代数的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数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运算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一些实际应用及计算机工具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线性代数相关概念和算法。

2.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以及使用Python编程工具进行线性代数运算,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线性代数的概念和基础算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模拟计算机矩阵运算过程通过编写一个Python程序来模拟计算机矩阵运算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矩阵的定义、矩阵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矩阵乘法的实际应用。

3.2 使用Python绘制矩阵图形通过使用Python语言及其相关第三方库,如matplotlib来绘制矩阵图形。

在矩阵图形绘制过程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矩阵与向量的运算规则,也能够更好地掌握矩阵运算的计算方法。

3.3 矩阵运算案例分析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矩阵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在计算机图像处理、金融数据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

3.4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基于Python编程工具,设计一个线性方程组求解的程序,通过该程序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解析式法、消元法、型数法等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3.5 特殊矩阵及其特征通过分析对称矩阵、正交矩阵和特征值等特殊矩阵及其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性代数中特殊矩阵的性质和特征。

4. 实现方式以上教学内容均基于Python编程工具,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实现。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编写程序及运用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线性代数的理解和认识。

5.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期末笔试和实验成绩的评估,综合反映学生对线性代数概念和应用能够掌握的情况,评估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大一数学专业的线性代数教学设计

大一数学专业的线性代数教学设计

大一数学专业的线性代数教学设计引言: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涉及到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等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针对大一数学专业的线性代数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性代数知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和目标本门课程是针对大一数学专业的线性代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 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矩阵的运算方法和性质;3. 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4. 熟练应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2.1 课程内容安排(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列出每个章节的内容)2.2 教学方法(这里可以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详细介绍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例演示、案例分析等)第三部分: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结合以下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1. 板书和投影仪:通过清晰的板书和投影,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2. 数学软件:借助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进行计算、图形绘制等,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课堂互动:与学生互动,组织举例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4. 课程设计: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和反馈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作业:布置课后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每个章节的理解;3. 期中考试:对半学期的内容进行综合考核,检验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4. 期末考试:对全学期的内容进行考核,检验学生对线性代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结语: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旨在提高大一数学专业学生的线性代数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_代数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_代数

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_代数《数值代数》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交作业的内容 (1)附录1 论⽂结构撰写规范 (2)附录2 (2)参考论⽂1 (2)参考论⽂2 (13)参考论⽂3 (16)参考论⽂4 (21)1. 2-3两天查资料;2. 1-2天论⽂构思,列出提纲;3. 2-3确定计算⽅法和计算程序的详细内容和设计步骤;写课程设计报告;论⽂内容: 问题背景介绍, 建⽴正确的数学模型, 求解模型的数学原理, 计算过程,编写计算程序, 解释计算结果.论⽂字数: 1800-2200字. 注: 字数是指正⽂的字数.标题、摘要、关键字、⽬录、图表说明、参考⽂献、程序等不算⼊字数统计.论⽂格式: 5号字体,A4版⾯, 上下左右各留2cm,单倍⾏距,页⾯设置选为⽆⽹格; 编页码;图形尺⼨:长度不超过4cm.⼀⾏可以放若⼲张图. ⽂稿中数据保留3位⼩数点.(1)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作态度,对有抄袭他⼈设计论⽂或找他⼈代设计、代做论⽂等⾏为的弄虚作假者⼀律按不及格记成绩。

(2)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注意培养创新意识。

(3)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概念清楚,设计计算正确,结构设计合理,实验数据可靠,软件程序运⾏良好,绘图符合标准,论⽂撰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附录1 论⽂结构撰写规范(1)题⽬、院系、班级、学⽣姓名。

(2)摘要摘要是论⽂内容的简短陈述,⼀般不超过150字。

关键词应为反映论⽂主题内容的通⽤技术词汇,⼀般为4个左右,⼀定要在摘要中出现。

插图简明,书写整洁。

⽂中图、表及公式不能徒⼿绘制和书写。

(4)参考⽂献(资料)参考⽂献必须是学⽣在课程设计中真正阅读过和运⽤过的,⽂献按照在正⽂中的出现顺序排列。

各类⽂献的书写格式如下:a.图书类的参考⽂献序号作者名·书名·(版次)·出版单位,出版年:引⽤部分起⽌页码。

b.翻译图书类的参考⽂献序号作者名·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单位,出版年:引⽤部分起⽌页码。

线性代数基础课程设计

线性代数基础课程设计

线性代数基础课程设计一、简介线性代数作为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不仅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而且在经济、社会、医学等广泛的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给学生提供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分解等内容,并且重点在于其应用,尤其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例如矩阵、向量、线性变换等2.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3.掌握向量空间的基本性质,理解线性变换的复合和逆的概念4.掌握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5.熟悉矩阵分解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应用6.理解线性代数的应用,尤其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小班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会先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来演示其应用。

此外,课程中还将设置练习题和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程内容1.线性方程组–含义和分类–矩阵的表示和性质–解法及其应用2.向量空间–向量空间的定义和性质–线性变换的概念–复合和逆变换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定义和计算方法–对角化和相似矩阵–应用4.矩阵分解–LU分解–QR分解–特征分解和奇异值分解5.应用案例–线性代数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线性代数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线性代数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练习题情况。

2.作业成绩:出题方式为选择题和计算题,要求正确率大于70%。

3.期末考试:出题方式为选择题和计算题,占总成绩的50%。

六、参考书目1.Gilbert Strang,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3rdEdition.2.Serge Lang, Linear Algebra, 3rd Edition.3.Jim Hefferon, Linear Algebra, 3rd Edition.七、结语线性代数基础课程是掌握高等数学和物理等学科重要基础知识的基础,也是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金融等众多领域需要掌握的重要工具。

代数系列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代数系列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代数系列课程2. 课程目标:- 掌握代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课程内容:- 代数基础概念(数、式、方程、不等式等)- 代数运算方法(整式运算、分式运算、根式运算等)- 代数式变形与因式分解-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代数几何初步- 代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问题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课讲授:讲解代数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总结反思: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3.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等。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三、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合适的代数教材。

2. 辅助教材:补充一些代数学习资料,如习题集、参考书等。

3. 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视频、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课程特色1. 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强调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五、课程实施计划1. 第一学期:重点讲解代数基础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第二学期:讲解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代数几何初步。

代数系列课程设计

代数系列课程设计

代数系列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代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理解代数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代数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代数表达式、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

2.代数的运算方法: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根式等。

3.代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线性方程、不等式问题、函数问题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代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代数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代数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代数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代数概念和运算方法。

3.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方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演示。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代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试:安排一次章节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安排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确保完整覆盖本章节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值代数》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交作业的内容 (1)附录1 论文结构撰写规范 (2)附录2 (2)参考论文1 (2)参考论文2 (13)参考论文3 (16)参考论文4 (21)1. 2-3两天查资料;2. 1-2天论文构思,列出提纲;3. 2-3确定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的详细内容和设计步骤;写课程设计报告;论文内容: 问题背景介绍, 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 求解模型的数学原理, 计算过程,编写计算程序, 解释计算结果.论文字数: 1800-2200字. 注: 字数是指正文的字数.标题、摘要、关键字、目录、图表说明、参考文献、程序等不算入字数统计.论文格式: 5号字体,A4版面, 上下左右各留2cm,单倍行距,页面设置选为无网格; 编页码;图形尺寸:长度不超过4cm.一行可以放若干张图. 文稿中数据保留3位小数点.(1)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有抄袭他人设计论文或找他人代设计、代做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一律按不及格记成绩。

(2)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注意培养创新意识。

(3)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概念清楚,设计计算正确,结构设计合理,实验数据可靠,软件程序运行良好,绘图符合标准,论文撰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附录1 论文结构撰写规范(1)题目、院系、班级、学生姓名。

(2)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一般不超过150字。

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一般为4个左右,一定要在摘要中出现。

(3)正文正文应按目录中编排的章节依次撰写,要求计算正确,论述清楚,文字简练通顺,插图简明,书写整洁。

文中图、表及公式不能徒手绘制和书写。

(4)参考文献(资料)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真正阅读过和运用过的,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排列。

各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a.图书类的参考文献序号作者名·书名·(版次)·出版单位,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b.翻译图书类的参考文献序号作者名·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单位,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c.期刊类的参考文献序号作者名·文集名·期刊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附录2数值代数课程设计题参考论文1《数值线性代数》课程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0440501106 蔡云摘要:Gauss消去法是目前求解中小规模线性方程组(即阶数不要太高,例如不超过1000)常用的方法,它一般用于系数矩阵稠密(即矩阵的绝大多数元素都是非零的)而没有任何特殊结构的线性方程组。

选主元Gauss消去法弥补了不选主元的Gaauss消去法的不足,但是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平方根是求解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Gauss 消去法,选主元Gauss 消去法,平方根法正文:一,问题背景:在古代数学和近代数学数值计算和工程应用中,求解线性方程组都是重要的课题。

西方的Gauss 消元法在求解未知数多的大型线形方程组则是在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问世后才成为现实。

这次实验将充分运用各种数值计算方法,及计算机的强大数值计算功能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问题提出:1.先用你所熟悉的计算机语言讲不选主元和列主元Gauss消去法编写成通用的子程序,然后用你所编写的程序求解下面的84阶方程组最后,将你的计算结果与方程组的精确解进行比较,并就次谈谈你对Gauss 消去法的看法。

2.先用你所熟悉的计算机语言将平方根法和改进的平方根法编写成通用的子程序,然后用你编写的程序求解对称正定方程组Ax=b,其中 (1)b 随机的选取,系数矩阵为100阶矩阵1011101110111011101110⎡⎤⎢⎥⎢⎥⎢⎥⎢⎥⎢⎥⎢⎥⎢⎥⎢⎥⎢⎥⎣⎦;(2)系数矩阵为40阶Hilbert 矩阵,即系数矩阵A 的第i 行第j 列元素为11i j a i j =+-,向量的第i 个分量为111ni j b i j ==+-∑。

3.用第1题的程序求解第2题的两个方程组并比较所有的计算结果,然后评论各个方法的优劣。

三,模型建立与数学原理: (1)Gauss 消去法Gauss 消去法即是把一个给定的矩阵分解为一个下三角L 和一个上三角U 的乘积。

为此我们找到了一个最简单的下三角矩阵T k k k L I l e =-.其中1,(0,,0,,,)k k k nk l l l =+即1,,1111k k kn k L l l +⎡⎤⎢⎥⎢⎥⎢⎥=⎢⎥-⎢⎥⎢⎥⎢⎥-⎢⎥⎣⎦这种类型的下三角称作Gauss 变换。

而称向量k l 为Gauss 向量。

对于一个给定的向量1(,,)T n n x x x R =∈ ,我们有111,(,,,,,)T k k k k k k n k nk L x x x x x l x x l ++=-- 只要取,1,,i ik k xl i k n x ==+ ,便有1(,,,0,,0)T k k L x x x = 。

于是将Gauss 变换作用于一个矩阵,就将对应的列向量相应项变为0。

一般的阶矩阵A,在一定条件下,我们也可以计算n-1个Gauss 变123828384617861158611586115861158614x x x x x x ⎡⎤⎡⎤⎡⎤⎢⎥⎢⎥⎢⎥⎢⎥⎢⎥⎢⎥⎢⎥⎢⎥⎢⎥⎢⎥⎢⎥⎢⎥=⎢⎥⎢⎥⎢⎥⎢⎥⎢⎥⎢⎥⎢⎥⎢⎥⎢⎥⎢⎥⎢⎥⎢⎥⎢⎥⎢⎥⎢⎥⎣⎦⎣⎦⎣⎦换121n L L L - 使121n n L L L A -- 为上三角矩阵。

A LU = ,这种计算主元分解的方法称做Gauss 消去法。

LU 分解的可行性分析:若n n A R ⨯∈的顺序主子阵L 均非奇异,则存在唯一的单位下三角n nL R⨯∈和上三角阵n nU R⨯∈使得A LU =对于题1中,我们可以通过高等代数的方法计算出对于*det()A =*.det()A ≠0,也即存在唯一性。

(2) 列主元Gauss 消去法由于可能存在小主元现象,在Gauss 消去的过程除数的绝对值过小,则导致其他变量量级的巨大增长和舍入误差扩散。

因而要保持数值解得精度应避免选取绝对值过小的元素作主元。

(3) 平方根法Cholesky 分解定理:若n nA R ⨯∈对称正定,则存在一个对角元均为正数的下三角阵n nL R ⨯∈,使得TA LL =。

Cholesky 分解可用不选主元的Gauss 消去法来实现,更简单的方法是比较A=LL T 两边对应元素来计算L 的,设11212212l n n nn l l l L l l ⎡⎤⎢⎥⎢⎥=⎢⎥⎢⎥⎢⎥⎣⎦比较TA L L =两边对应元素,得关系式1nij ip jpp a ll ==∑ 1j i n ≤≤≤。

经计算得11()/k ik ik ip kp kk p l a l l l -==-∑ ,1,,i k n =+这样便求出了L 的第k 列元素。

这种方法称为平方根法。

四,计算过程及敏度分析: (1)在1中对题目用高斯消去法C++编程(见附录一)后运行,结果用matlab 作图后显示可以看出,在初始分量,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逼近于x=1,到后面出现了震荡。

可见得出的解数值不太稳定。

这是由于系数矩阵的条件数κ(A)非常大,用matlab 计算(程序见附录六)可得κ(A)=cond(A)= 4.1779e+016,已经非常大,也即该线形方程组得求解问题是病态的,我们得到的数值解是不稳定的。

而应用列主元高斯消去法,当矩阵是84阶时,不能得出结果,这是因为条件数很大时矩阵接近于一个奇异矩阵,高斯消去法不一定能够进行下去。

当为30阶时,可以看出也得到了精确解(附录中只提供了84阶矩阵,相应30阶读者可以自行改动)。

(2)2中系数矩阵是严格对角占优的。

条件数κ(A)=Cond(A)=1.4997,比较小,可知此问题数值比较稳定。

由于细数矩阵严格对角的方程组Gauss-seidel 迭代收敛,所以可以应用此算法来解决(具体程序见附录)。

从计算结果的图形表示我们可以看出,此种方法达到了数值要求,比较好的收敛于线性方程的解。

应用平方根法时的程序见附录四。

由于b 是计算机随机选取的,所以得到的解是人为无法确定的,我们在这里只画出了一种解的情况下的图象(见图3)用改进的平方根法解Hilbert 矩阵的程序见附录五,相应的图形件图4。

有趣的是,当我们用平方根法解十并不会得到结果。

应着重指出,正定矩阵的TLL分解具有重要的性质,即ik l ≤L 的元素的绝对值不会变得很大,这个性质对计算方法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3)平方根法可以免去高斯消元过程。

但是只限于对称方程组。

高斯消元法是比较经典的求解稠密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为避免小主元,应选用高斯列主元法。

五,参考文献:[1] 徐树方等·数值线性代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2]张韵华,陈效群等·数值计算方法和算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3] 蒋长锦·科学计算和C程序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年六,附录:附录一:Gauss消去法#include<iostream.h>#include<stdlib.h>#include<math.h>#ifndef Epsilon#define Epsilon 0.00000001#endif#define DIM 84int gcplim(int process,double A[DIM][DIM],double xx[DIM]){int k,i,j;//double pelement;if(process==1)cout<<"The process of elimination:\n";for(k=0;k<DIM;k++){/*pelement=fabs(A[k][k]);i0=k;for(i=k;i<DIM;i++)if(fabs(A[i][k])>pelement){pelement=fabs(A[i][k]);i0=i;}if(i0!=k){for(j=0;j<DIM;j++){pelement=A[k][j];A[k][j]=A[i0][j];A[i0][j]=pelement;}pelement=xx[k];xx[k]=xx[i0];xx[i0]=pelement;}*/if(fabs(A[k][k])<Epsilon) return(1);for(i=k+1;i<DIM;i++){A[i][k]=A[i][k]/A[k][k];for(j=k+1;j<DIM;j++)A[i][j]=A[i][j]-A[i][k]*A[k][j];xx[i]=xx[i]-A[i][k]*xx[k];}if(process==1){for(i=0;i<DIM;i++){for(j=0;j<DIM;j++)cout<<A[i][j]<<'\t';cout<<" |"<<xx[i];cout<<endl;}cout<<endl;}}//for(i=DIM-1;i>=0;i--)//{xx[DIM-1]=xx[DIM-1]/A[DIM-1][DIM-1];for(i=DIM-2;i>=0;i--){for(j=i+1;j<DIM;j++)xx[i]=xx[i]-A[i][j]*xx[j];xx[i]=xx[i]/A[i][i];}return(0);}void main(){int i;static double A[DIM][DIM];for(i=1;i<DIM;i++){A[i][i]=6;A[i][i+1]=1;A[i][i-1]=8;}A[0][0]=6;A[0][1]=1;A[DIM-1][DIM-1]=6;A[DIM-1][DIM-2]=8;static double b[DIM];for(i=1;i<DIM-1;i++)b[i]=15;b[0]=7;b[DIM-1]=14;cout<<"Colume"<<endl;if(gcplim(1,A,b)==1){cout<<"The linear system hasn't solution!"<<endl;cout<<"Strike any key to exit!"<<endl;exit(1);}cout<<"Column principle elimination for the solution:\n";for(i=0;i<DIM;i++)cout<<b[i]<<endl;}解的图象如下所示:图表1附录二:Gauss列主元消去法#include<iostream.h>#include<stdlib.h>#include<math.h>#ifndef Epsilon#define Epsilon 0.00000001#endif#define DIM 84int gcplim(int process,double A[DIM][DIM],double xx[DIM]){int k,i,j,i0;double pelement;if(process==1)cout<<"The process of elimination:\n";for(k=0;k<DIM;k++){pelement=fabs(A[k][k]);i0=k;for(i=k;i<DIM;i++)if(fabs(A[i][k])>pelement){pelement=fabs(A[i][k]);i0=i;}if(i0!=k){for(j=0;j<DIM;j++){pelement=A[k][j];A[k][j]=A[i0][j];A[i0][j]=pelement;}pelement=xx[k];xx[k]=xx[i0];xx[i0]=pelement;}if(fabs(A[k][k])<Epsilon) return(1);for(i=k+1;i<DIM;i++){A[i][k]=A[i][k]/A[k][k];for(j=k+1;j<DIM;j++)A[i][j]=A[i][j]-A[i][k]*A[k][j];xx[i]=xx[i]-A[i][k]*xx[k];}if(process==1){for(i=0;i<DIM;i++){for(j=0;j<DIM;j++)cout<<A[i][j]<<'\t';cout<<" |"<<xx[i];cout<<endl;}cout<<endl;}}for(i=DIM-1;i>=0;i--){//xx[DIM-1]=xx[DIM-1]/A[DIM-1][DIM-1];//for(i=DIM-2;i>=0;i--)// {for(j=i+1;j<DIM;j++)xx[i]=xx[i]-A[i][j]*xx[j];xx[i]=xx[i]/A[i][i];}return(0);}void main(){int i;static double A[DIM][DIM];for(i=1;i<DIM;i++){A[i][i]=6;A[i][i+1]=1;A[i][i-1]=8;}A[0][0]=6;A[0][1]=1;A[DIM-1][DIM-1]=6;A[DIM-1][DIM-2]=8;static double b[DIM];for(i=1;i<DIM-1;i++)b[i]=15;b[0]=7;b[DIM-1]=14;cout<<"Colume"<<endl;if(gcplim(1,A,b)==1){cout<<"The linear system hasn't solution!"<<endl;cout<<"Strike any key to exit!"<<endl;exit(1);}cout<<"Column principle elimination for the solution:\n";for(i=0;i<DIM;i++)cout<<b[i]<<endl;}当DIM=84时程序最后输出结果为:The linear system hasn't solution!Strike any key to exit!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附录三:Gauss-seidel迭代#include<iostream.h>#include<math.h>#include<stdlib.h>#define DIM 100#define E 1E-6double f(double x[DIM],double y[DIM]){double m[DIM];for(int i=0;i<DIM;i++){m[i]=fabs(x[i]-y[i]);if(m[i]>m[0])m[0]=m[i];}return m[0];}int jacobi(double a[DIM][DIM],double b[DIM],double x[DIM]){static int first=0;int i,j,k;static double x1[DIM],norm;norm=0;if(first==0){for(i=0;i<DIM;i++){x[i]=rand();norm+=x[i]*x[i];}norm=sqrt(norm);for(i=0;i<DIM;i++)x[i]/=norm;first=1;}for(k=0;k<10000;k++){for(i=0;i<DIM;i++){x1[i]=b[i];for(j=0;j<i;j++)x1[i]-=a[i][j]*x[j];//若为Gauss-Seidel迭代,则此行变为"x1[i]-=a[i][j]*x1[j];"其他地方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