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美学课程简介
自考 汉语言文学 美学
第一章绪论1、(识记)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①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②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 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 审美意识;②美学思想;③美学学科。
3、(识记)“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原初意义是“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4、(识记)实践概念的含义。
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5、(识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识记)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①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②美:美指的是广义的美,甚至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③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④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是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⑤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特点: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汉语言文学美学课程
鉴赏者与作品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审美互动关系。鉴赏者通过理解、分析和 评价作品,不断挖掘其深层美学内涵;同时,作品也以其独特的美学魅力反 作用于鉴赏者,提升其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鉴赏结果的审美评价
鉴赏结果通常表现为对作品美学价值的综合评价。鉴赏者会从多个维度出发, 如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社会影响等,进行客观公正的审美评价,并 分享给更多人共同讨论和欣赏。
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时间就是一切。
文学创作中的美学运用
创作灵感的来源与捕捉
创作灵感多源自生活细节、历史文化及内心情感波动。作家常通过日记、速写等形式及 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并融合个人经验和情感,为作品注入独特美学韵味。
创作过程中的美学思考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会深入探讨美学主题,如人性光辉、自然之美等,运用比喻、象征 等手法,将抽象美学概念具象化,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世界,让读者在情节发展中体验 美学享受。
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各个领域,通过对这些美的形态进行 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和价值。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学科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例如,哲学为美学提供 理论基础,心理学则研究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美学发展历程
古代美学思想
近现代美学流派
现代诗歌美学
现代诗歌的意象创新
现代诗歌在意象创新上突破传统,如余光 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 峡”等意象,赋予乡愁新的时代内涵,展
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
现代诗歌的语言实验
现代诗人如北岛、顾城等,在语言上进行 大胆实验,运用陌生化、象征等手法,使 诗歌语言更加精炼、富有张力,如北岛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
《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03110220 课程名称:美学英文名称: Aesthetica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艺心理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选修课,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理论课程、文学课程和语言课程的基础上,在累积了相关艺术理论和艺术素养的层次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与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研究、分析美的能力。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着力于将学生培养为服务地方文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标:学科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把握美学的基本问题,理清审美理论的基本逻辑,具备基本的美育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探寻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
职业能力目标:为学生从事语文教师职业奠定起码的进行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科研中;让学生在塑造自身审美自觉性的同时,树立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影响的理念。
人文美育目标:注意对学生审美的自觉性的培养和塑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获得审美人生的感悟与熏染,使学生在审美境界中获得知性艺术和人生智慧,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趋向丰富、完整和平衡。
)学术研究目标:培养学生的本土文艺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学术敏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学术资料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献综述的撰写能力。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专门辅导,使其在本土文艺传承和发展方面作深入学科思考,创作完成学科学术论文。
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注意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紧扣“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课程新体系”的大学教改方向,充分挖掘整合课程资源,着力完善和优化“教什么”、思考和精心设计“怎样教”,努力构建自主性、独创性的学习氛围;构建实践性教学前提;构建师范性教学环节;构建了应用型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资源系统;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它涉及到美学理论、审美实践和艺术鉴赏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汉语言文学自考本
科美学的基本信息:
1. 美学理论: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审美经验、
审美心理、审美价值等方面。
在自考本科美学中,需要掌握美学的基
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流派和理论体系等。
2. 审美实践:审美实践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艺术鉴赏、艺
术创作、审美体验等多个方面。
在自考本科美学中,需要掌握如何进
行审美实践,如何评价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审
美能力等。
3. 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美学与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它涉及到各种艺术形式、风格和流派等。
在自考本科美学中,需要掌
握如何进行艺术鉴赏,如何评价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价值,以及如何
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等。
要学习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要学习的时间、内容、方法等。
2. 参考教材:选择一本适合自考本科美学的教材,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
3. 观看相关视频: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美学的视频课程,通过观看视
频来加深对美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4. 实践练习:多做一些美学方面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如分析一些艺术
作品的美学价值等。
5. 交流讨论:可以参加一些美学方面的讨论会或论坛,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和体会,共同探讨美学的奥秘。
总之,学习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美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美学的精髓。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公共课《美学》笔记 超给力
第一章绪论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
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
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
”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美(广义的美):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2.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不雅的认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本身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本身的创造物中直不雅自身,看到了本身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不雅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安好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不雅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不雅。
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天才的独特性表示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不雅、品、悟:不雅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不雅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按照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专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考核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美学专题课程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选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全省凡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专业选修者,均要参加本课程的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
2.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l00分,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80%。
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分。
形成性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专题讨论两部分。
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80%,专题讨论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专题讨论应安排两次以上。
专题讨论由市级电大组织实施。
期末终结性考试卷面为l00分,占总成绩的80分。
如卷面得90分,则成绩为72分。
该分数加上形成性考核分数即为总成绩。
3.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美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美学概论》(董学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4.考核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美学专题的美学理论、美学史、门类美学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每一层次具体的考核要求为:“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基本掌握”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点掌握”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5.命题原则①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②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教学大纲和教材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其中客观性试题占50分,主观性试题占50分。
③试卷要含反映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
在一份试题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了解占10%;基本掌握占30%;重点掌握占60%。
④试卷题目难易程度的安排。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易、较易、较难、难。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讲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讲义一、概述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现象的学科,旨在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以及理解艺术创作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美学被视为通识课程之一,对于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1、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美感和艺术现象。
其中,美是指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满足和振奋的客观存在;美感则是指人们对美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艺术现象则包括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过程以及艺术欣赏活动等。
2、美的形态美学研究美的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自然美是指自然景观的美,如山川、河流、森林等;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美,如文化、教育、科技等;艺术美则是指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美。
3、美的创造与评价美学研究美的创造和评价。
美的创造包括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艺术风格等;美的评价则包括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评价和批评等。
4、美的应用美学研究美的应用,即如何将美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如何运用美学原理进行环境设计、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等。
三、学习方法1、掌握基本概念:首先需要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美感、艺术现象等。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或相关书籍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了解美学思想史: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学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可以阅读相关著作或学术论文来了解更多信息。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美学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应用。
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活动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4、多角度思考:美学研究涉及多个领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可以结合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来深入探讨美学问题。
5、积极参与讨论:参加学术讨论会或与同学进行讨论,可以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四、考试方法与技巧1、熟悉题型和考试时间:在考试前要熟悉各种题型和考试时间分配,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美学课程简介
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美学课程简介
“美学”汉语言文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
先生牵头设立,并亲自授课。
课程设立后,依托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在美学基础理论建
设方面勤力耕耘,蒋孔阳先生的《德国古典美学》,《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美与
美的创造》,由其任主编、朱立元任副主编的《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册)、《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册),朱立元撰写的《黑格尔美学论稿》、《接受美学》,与
张德兴合著的《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述评》等影响甚众,为美学课教学积淀了厚实的知识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中山大学把美学课作为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推广到本科生中去,这也促使我们在美学理论课教学如何通俗化、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改革,以便使文理科低
年级学生能够喜欢听、听得懂、学得进,这样美学课就形成了面向文理科学生的公选课和
面向中文系的专业选修课两种不同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前者较为普及、后者较为专业。
为夯实根基,扩展视野,吸纳信息,近年来美学团队在美学理论相关的分支研究上用
力甚勤,先后有《西方美学范畴史》、《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国美学范畴史》、
《中国美学史教程》、《西方文论教程》、《西方美学思想史》、《世俗与尊严:杜威的
艺术哲学》、《研究》、《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研究》等大量著述出版,受众褒誉众多,频频获奖,同时也为美学课提供了深厚而广博的知识背景的支持,使美学课教学的深广度
得到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由朱立元主编的《美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1年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9年又作了较大修改,出了修订版,反响良好,为国内100多所大学广泛使用,受到普遍欢迎,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大的美学教材之一。
现在,由朱立元
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西方美学史》重点教材也已启动。
相信在美学团队集体努力下,美学课教学当会沿承传统、突破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